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至2018版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2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2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6b0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png)
2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课堂概述本课主要内容为研读《活着》第二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封建社会中的人性困境和生活窘境,并从中体会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复杂。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 了解封建社会中的人性困境和生活窘境; - 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复杂; - 提高对小说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本文阅读理解人物性格和生活状态;•分析文本中意象带来的思想和情感的蕴含;•学会运用本文中的语言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难点•对比本文中人物的性格和生活状态,分析他们在封建社会下的生存困境和人性困境;•意象分析和思考。
教学过程1. 生字词语导入通过PPT展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并逐一解释和读音。
2. 学生自读文本让学生自读本文,把握基本情节和事件。
3. 文本解读•通过参与式讨论,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他们自己处在古代社会,面对类似的处境,会如何做出选择。
4. 文本写作请学生结合本文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选择一个角色,自行填写角色设定表,写一篇介绍该角色的短文。
5. 个人笔记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并记录在个人笔记本上。
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并将角色设定表和短文微信群内发出;2.预阅下一章《活着》第三章并做好笔记准备面对课堂。
注意事项•本节课语言表达难度较大,请及时调析课堂进度,确保学生全面掌握课程要点;•参与式讨论环节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确保学习氛围活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主体性强,不得搬运原文和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8808cf1eb4daa58da0114a59.png)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胆怯.( ) ②祈祷.( ) ③孤僻.( )④契诃.夫( ) ⑤讥诮.( ) ⑥消遣.( )⑦谗.言( ) ⑧搓.手( )(2)多音字①稽⎩⎪⎨⎪⎧ 滑稽.( )稽.首( ) ②撮⎩⎪⎨⎪⎧ 撮.合()一撮.胡子( )③丧⎩⎪⎨⎪⎧ 垂头丧.气( )丧.服( ) ④吓⎩⎪⎨⎪⎧ 惊吓.( )恫吓.( )⑤济⎩⎪⎨⎪⎧ 周济.( )济.济一堂( ) ⑥降⎩⎪⎨⎪⎧降.服( )降.低(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揉 糅 蹂 (2)⎩⎪⎨⎪⎧堪勘湛(3)⎩⎪⎨⎪⎧ 粹萃悴淬瘁 (4)⎩⎪⎨⎪⎧ 宵 霄 逍 硝 绡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1)陶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撮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讥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唉声叹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大快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人教版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835dcab307e87100f69637.png)
必修五第一单元 小说
本节课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1、学习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运用 。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提炼的课题
人物 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运用。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教学手段运用
5、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6、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
交流展示
总结
别里科夫的性格
1、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资源选择
PPT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导入
检查预习
回顾旧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自学
回顾
目标解读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分析第一部分
1、这些套子对他有什么影响?这使他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2、这么一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全城的人是不是都不怕他呢?为什么?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3、既然别里科夫能“辖制全城”,为什么他又是那么胆小怕事,一副可怜相呢?
学生思考讨论
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分析第二部分
1、论别里科夫结婚的原因?
2、这件婚事成了吗?第二部分有几个相关情节?
3、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神态、语言、心理)?体现出他的什么性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8bba802d276a200292e90.png)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时代背景,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阅读小说,交流心得,学习塑造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毛毛虫吗?它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丑陋、恶心……)但它每天都在为了努力挣脱套子而活。
然而,这世上偏偏有一类人,一辈子对“套子”“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来结识一位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展示课题)
整体感知
在别里科夫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自由作答,总结展示)
结婚事件、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
小剧场
骑自行车事件
合作探究一
通过刚刚小剧场的精彩演绎,从骑自行车事件中,你能看出来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在其他的事件中又有怎样的表现?)
(小组讨论,分享答案)
总结:孤僻、保守、胆小、多疑
套己套人
合作探究二
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自由作答,总结展示)
方法指导:
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侧面描写:“我”的介绍、周围人的表现及评价、与其他人物的对比
主旨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
(讨论作答)
总结展示社会背景,揭示主旨
拓展延伸
我们周围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如果有,你如何看待这些“装在套子里的人”?。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人教课标版 - 必修5 第一单元—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人教课标版 - 必修5 第一单元—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061f5a01f69e3143329428.png)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理解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形象及其时代意义,;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2.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教学难点: 1.用各方面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塑造了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花和尚鲁智深;聪明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温柔善良的水生嫂;受封建压迫的苦命的祥林嫂;可悲可叹的孔乙己;中举发疯的范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都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印。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了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二、情节:1、介绍别里科夫及其套子(1-5)序幕﹛生活套、思想套﹜套己2、别里科夫的恋爱(6—37)开端:怂恿(6—7)发展:漫画、骑车(8—17)套人高潮:争吵(18—36)结局:失败(37)3、别里克科夫之死(38—40)尾声套死三、套子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眼、耳朵。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厨房四、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五、套子对他有什么影响?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
有他在,人们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
高二语文1.2《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高二语文1.2《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885415f5336c1eb91a375dda.png)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目标1、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会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重点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学习难点会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小说分类:就流派来分,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新新闻主义小说、“垮掉的一代”小说等等。
就表现的方法分,有叙述体小说、散文体小说、诗体小说、生活意识流小说、纪实体小说等等。
就题材分,有儿童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神话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就雅俗分,有通俗小说、严肃小说等。
就篇幅长短分,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四大类。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 -1904)是19 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吐温一起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短篇小说有《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戏剧有《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海鸥》。
三、写作背景: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 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 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19 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正反映了这些人的灵魂。
预习检测1. 字音。
暖和()胆怯(憎恶()降服()辖制()撮合()怂恿()歹毒()讥诮()谗言()滑稽()安然无)2.字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24d902d86bd97f192379e991.png)
3.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婚事成了吗,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①有人画了幅漫画;②华连卡骑自行车。
这两件事触犯了别里科夫的“套子”,他不能接受。所以,
迂腐、多疑、慎重的别里科夫就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妄
图用自己的套子去套住她。被科瓦连科推下楼梯后,又恰
栏 目
巧被华连卡看到,后者还大笑了三声,别里科夫的婚事乃
2.成功的细节描写。
作者刻画人物能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
因此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如用“穿上雨鞋……”等来描写
他的肖像,显示其与世隔绝的外貌特征;用“千万别闹出什 栏
么乱子”套子式的论调,来表现他依附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性
目 链
格;用他从楼上跌下时的细节,“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 接
对象”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他虚伪、自欺欺人的特点。
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
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荒谬的言论与一本正经的口
吻,构成强烈的反差,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栏
目
(3)含蓄的对比突出了语言的讽刺效果。如:别里科夫
链 接
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
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入木三分,加大了暴露和批
判的力度。
人们才能获得自由和新生。
二、结构图示
栏 目 链 接
三、文本探究
1.小说怎样塑造别里科夫这个人物?
答:集中表现在他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棉大衣、黑眼镜等。
栏 目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链 接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 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的,是敢于和“套中人”斗争的人,是进步力量的代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精品学案1.2装在套子里的人新167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精品学案1.2装在套子里的人新1670](https://img.taocdn.com/s3/m/40f87e3ccf84b9d529ea7a5d.png)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一、整体把握1.阅读全文,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点读⎩⎪⎨⎪⎧第一部分(第1~5段):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 方式和生活习性方面写他的“套中人”特征。
第二部分(第6~37段):写别里科夫同华连卡婚事的失 败,进一步揭露“套中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动。
第三部分(第38~40段):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 现实里的“套中人”还有许多。
2.小说是文学画廊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读课文,说说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点读 别里科夫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从衣着、言行到思想都装在套子里。
在生活中,他处处受着框框的约束,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待人接物总是显得与时代不符,说出一些令人感觉怪异的话,做出一些令人感觉怪异的事,显得落后、迂腐。
他的套子可形象地表示为下图:二、细部探微3.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辖制全城呢? 点拨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
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
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
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的。
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4.柯瓦连科姐弟俩在文中有何作用,是怎样的人物?点拨 柯瓦连科和华连卡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是有正常的人类情感的人,是敢于和“套中人”斗争的人,是进步力量的代表。
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不但鲜明地展示了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水火不相容和他们所代表的新旧思想的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暴露了别里科夫“套中人”思想的虚伪、腐朽和反动,表达了作者鞭挞丑恶的旧事物,支持生活中的积极进步力量的立场。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125990242a8956aece429.png)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
2、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特征。
核心素养与价值观:1、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通过对阻碍社会发展原因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社会环境与别里科夫人物形象之间的必然联系。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探究法教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库克雷尼克塞是苏联非常著名的一个漫画家,请大家看一幅图。
观赏图片的特点,通过影子和其他人的衣着,能看出晴空万里,但是图片中的人却穿着雨鞋、带着雨伞、黑色大衣,并且把衣领高高竖起,这个人就是别里科夫,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
二、重难点介绍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社会环境与别里科夫人物形象之间的必然联系。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三、赏析析以下段落,并且分析人物形象,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手法。
(采用iPad 教学,学生分组拍照上传,分析学生上传的答案,并进行总结)1、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怀疑卧室里有声,通宵做恶梦的第二天)他脸色发青。
(看到自己的漫画后)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到发白.(看到柯瓦连科和华连卡骑自行车后)小结:外貌、神态描写。
写出别里科夫胆小多疑、守旧、拒绝新事物、古板。
高中语文必修5第 2 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5第 2 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ea7042ff00bed5b9f31d8c.png)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3.学会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金句银段1.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只是一只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
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间任何一件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然而人却成了万物的主宰,这正是因为人有一颗会思想的灵魂,人因为思想而高贵。
然而当人的思想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而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时,人还是“人”吗?2.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科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千方百计地想要隐藏自己,用一层一层的套子,而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隐藏,反而将他醒目地暴露在了众人的面前,当他已经被异化成套子的时候,使得他在别人眼中成了一个异类,被身边的人所挤压所排斥,直到期最终走向坟墓——一个永远的套子。
3.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被异化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充满温情的回想着人间的一切,他知道自己的死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种解脱,他对抛弃自己的亲人仍然有着无尽的眷恋,可是别里科夫的世界的尽头弥漫的全是恐惧和绝望。
我们以前看到的只是别里科夫作为沙皇的一名忠实的走狗,对他身边人的思想进行钳制,却忽略了身边的这些人对别里科夫的敌意和冷嘲热讽也是造成别里科夫的死因,正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已》中那些短衣帮对孔乙已的一次一次的嘲笑最终将其推向死亡的悲惨境地一样。
写作金库《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个可悲又可憎的形象——别里科夫,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套上种种有形或无形的套子;更可恨的是,他还用自己的套子式的论调去套别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
但这个生活在套中的可怜人最后却被自己的套子套死,极具讽刺意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9931e1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f.png)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主讲人:张艳芳教学目的: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3.思考并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质疑相结合。
2、合作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预习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其作品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炼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著有《小公务员之死》、《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俄)契诃夫、(法)莫泊桑、(美)欧·亨利。
2、写作背景:19世纪末,俄国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的代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扮演者上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人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可是这样的一个人两个月前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究竟为什么会离开人世?请大家把我们的课本翻到第9页,我们一起走进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去揭开他的去世之谜?二、课堂探究:1、快速浏览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自由发言:教师点拨:1、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5段)。
2、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6~第37段)。
高中语文 2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2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007cd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74.png)
2、提问:本部分写别里科夫的恋爱经过,试从恋爱动机来看,他与华连卡是否有“真爱〞。
学生思考后,明确:别里科夫的恋爱并不是自愿的,因此他与华连卡间是没有“真爱〞可言的,是他一时“昏了头,决定结婚了〞。另外,可从以下句子中看得更为清楚。如“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可见,别里科夫在“恋爱〞中总处于被动。
4、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5、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
教法、学法
导读、启发、讨论、总结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习小说的第二部分,领悟作者结构安排的匠心。
2、研习小说的第三部分,进一步探讨别里科夫形象的意义。
3、品味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研习小说的第二部分
3、提问: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一句话。
明确: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式“套子〞?同时教师总结全文。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老师加以点拨。
明确:别里科夫走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升学率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与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社会为维护一种秩序,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套子〔规矩〕,宣传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念,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9fc2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3.png)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课程背景本次教学的课文为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属于科幻小说。
本篇小说中采用了类比手法,将人与机器做了一个类比,表达了人的意识逐渐由机器代替的隐喻。
教学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深入探讨科学思想。
2.掌握分析科幻小说的方法,分析科幻思想。
3.理解作者使用类比手法表达科幻思想的用意。
4.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
教学方式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的情节,提高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深刻认识。
2.多媒体课件展示:通过PPT展示有关《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背景、文学特点、主题等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深入探讨小说中的科幻思想,并针对小组探究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调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4.互动问答: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采取短时间内轮流回答问题、现场点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以“写一篇科幻故事”的任务作为课堂结束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既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特点和主题,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是对本次教学的一个小结。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科幻思想。
2、理解作者使用类比手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对人的意识的描写。
2、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思考和探究。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科幻小说的文学特点和分析科幻思想的方法,更是通过小组合作、互动问答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幻思想的内涵和人与机器关系的深刻表达。
总结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方式及实现效果,从兴趣导入开始系统讲述教学过程,并重点强调了科幻小说类的分析方法、科幻思想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点。
2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五
![2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337210b9de80d4d8d15a4fdb.png)
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探究新知独学1.小说是文学画廊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归纳他的性格特征。
.2.全城的人都受到别里科夫的哪些辖制?他们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辖制全城呢?3.科瓦连科赶走别里科夫,别里科夫为什么感到”恐怖”?柯瓦连科姐弟俩在文中有何作用,是怎样的人物?4.高尔基说:契诃夫的小说蕴含着最可怕的力量!根据作者塑造的三种人物形象,归纳小说的主题。
生:先自主思想,然后进对学、群学,统一答案进行展示师:给与明确师:展示问题2生:独学、群学并展示师:展示问题3生:群学,小组讨论生:三个小组的代表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到自己思考的成果,激发思考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文章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理解的能力三、拓展阅读“老掌柜”难舍芭蕉扇陈显荣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伤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提问:在这首诗中,作者为我们勾勒了怎样的一个老掌柜的形象呢?回答讨论结果生:其它小组补充师:点评师:展示问题4生:群学,小组讨论生:三个小组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生:其它小组补充师:点评生:独学,归纳培养学生联想、归纳、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归纳、抽象概括能力.归纳小结1、人物形象特征归纳:特点+具体分析2、作业拓展:阅读契诃夫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归纳小公务的人物形象特征。
作业布置:1、分析别里科夫死因2、初步分析文中的幽默讽刺手法。
师: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形成性评价师:展示作业生:独立完成,小组评价检验学生自学能力,运用知识以及总结能力。
巩固所学的知识,深化知识,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增强学生自信,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发展.。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2课装在套子里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2课装在套子里](https://img.taocdn.com/s3/m/5e94128925c52cc58ad6becf.png)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标】1.正确熟悉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作品中幽默挖苦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作品用幽默挖苦艺术手法呈现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方式】朗诵、研讨、归纳【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在文学的天地里,咱们能够穿越时空,走南闯北,咱们能够跟从鲁迅走进古老的鲁镇,感受祝愿的气氛;咱们能够陪伴孙犁畅游河北漂亮的荷花淀,欣赏北方妇女的战斗英姿;更能够到遥远的边城,听听那湘江边摇撸的音韵。
这节课我带同窗们跨越国界,到俄罗斯去,参观一所学校,造访一个人,那个人叫——你们告知我?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这三要素当中最重要的人物。
人物是一篇小说的灵魂。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了几类人物?A.别里科夫;B.咱们(学校和城里的其它人);C.新来的柯瓦连科和华连卡。
3.咱们第一来熟悉别里科夫。
关于别里科夫的死,学生们也是疑问重重,对此他们也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观看学生演出)二、文本探讨。
1.听说别里科夫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到底有哪些套子?从这些“套子”能够看出别里科夫哪些性格特点?(填图表)2.别里科夫什么缘故喜爱把自己藏在“套子”里?(联系背景)案发背景:19世纪末沙皇俄国社会现实异样黑暗,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死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那时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进展时期,沙皇专制制度极端反动,无产阶级革命也慢慢兴起,工人运动慢慢展开,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那时,民主和自由已愈来愈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面对汹涌的革命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腕镇压批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书刊,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察遍及,告发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极力保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总结:可怕改变现状、可怕新生事物、因循保守、保守反动3.咱们是如何的人?什么缘故“别里科夫”能辖制全校乃至全城10至15年之久?(第二类人)社会缘故:沙皇专制政府严酷的统治,而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鹰犬,正直仁慈、思想进步的学生难以同他们抗争。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装在套子里的人精品学案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装在套子里的人精品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0aab92453610661ed9f4e0.png)
答:通过“套中人”别里科夫因循守旧、反对一切发展变化、最后恐惧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停滞和黑暗,无情地抨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凶残和反动,形象地显示了腐朽制度注定灭亡的前途和命运,委婉地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文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去写别里科夫的。举例说明这种手法的运用
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
答:作者是用“形”显示“神”,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
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答: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人物 与环境关系 定性 定位 死因 结论)
我们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
答: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文章最后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答“大决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因为产生这类人物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只要制造“套中人”的社会制度没有被埋葬,这种装在套子中的奴才,就会继续产生,到处活动,从而使人们不要把幻想寄托在死了一、两个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身上,而要去彻底改革沙皇专制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胆怯.( ) ②祈祷.( ) ③孤僻.( ) ④契诃.夫( ) ⑤讥诮.( ) ⑥消遣.( ) ⑦谗.言( ) ⑧搓.手( ) (2)多音字①稽⎩⎪⎨⎪⎧ 滑稽.( )稽.首( ) ②撮⎩⎪⎨⎪⎧ 撮.合( )一撮.胡子( ) ③丧⎩⎪⎨⎪⎧ 垂头丧.气( )丧.服( ) ④吓⎩⎪⎨⎪⎧ 惊吓.( )恫吓.( ) ⑤济⎩⎪⎨⎪⎧ 周济.( )济.济一堂( ) ⑥降⎩⎪⎨⎪⎧降.服( )降.低(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揉 糅蹂 (2)⎩⎪⎨⎪⎧ 堪 勘 湛(3)⎩⎪⎨⎪⎧ 粹 萃悴淬 瘁(4)⎩⎪⎨⎪⎧ 宵 霄 逍 硝 绡二、词语积累明确词义(1)陶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撮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讥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唉声叹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大快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叙利亚反对派对驶入大马士革一家清真寺庆祝开斋节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车队进行了攻击。
但叙利亚国家电视台播出的画面显示阿萨德安然无恙....。
()(2)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怀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切实抓好责任落实和制度执行。
()(3)眼看马上就腊月三十了,他身无分文,又气又恼,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
()辨词填空(1)辖制·挟制辖制:管束;控制。
挟制:倚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服从。
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被人________。
但是,我们不能让人家抓住把柄,处处受人________。
(2)不止·不只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不但;不仅。
①那位画家一定画了________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
②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________可供灌溉、防洪,而且可用来发电。
(3)声明·申明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声明的文告。
申明:郑重说明。
此前中国政府已发表严正________,向全世界________了鲜明的立场。
三、名言警句契诃夫名言集锦1.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
2.读书大有好处!好处大得很呢!您读了书,就会立刻觉得您的眼界大不相同。
3.一个人理应是有信仰的、或者正在寻找信仰的人。
人没有信仰,就成了行尸走肉。
4.人类把历史看成战斗的连续,为什么呢?因为直到今天,他们还认为斗争是人生的主要东西。
5.才能的被人认识不仅要靠才能的质量,而且也要凭才能所成就的数量。
6.真正的天才是常常隐藏在群众里面,绝不挤向人前去露脸的。
7.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一、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海鸥》《万尼亚舅舅》等。
其作品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节奏感,寓意深刻。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二、背景展示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并付诸行动。
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别里科夫就是作者在这种典型环境下刻画出来的典型人物。
三、文化常识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特点是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契诃夫等。
1.脉络梳理2.初读感知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辖制全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也就是雨鞋和雨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柯瓦连科姐弟俩是怎样的人物?在文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别里科夫的有形的“套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无形的“套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别里科夫的死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