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活动。教师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
一、正确把握数学活动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把教学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师习惯于提笔就写教学过程,不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机会。
我以为,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把握教学目标。
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关系属性。
其次,教师要衡量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年龄不同,认知经验不同,不同个体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经验与感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判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什么年龄的幼儿学习,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再次,教师要考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
以上三方面内容是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中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的整合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师才能确切地表述幼儿学什么、怎样学的目标问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才不会偏离“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
二、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模拟生活中的游戏情境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创设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幼儿就会在趣味情境中开展有效学习;只要给予幼儿操作材料的机会,幼儿就能主动探究问题。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有些教学情境单纯追求游戏的娱乐价值而淡化了数学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有些操作
材料看似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却不能“与幼儿有效对话”,幼儿在热闹地摆弄操作材料时既没有思考也没有发现。如何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这是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情趣。”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幼儿在学习时不仅外在的言行与所学的内容高度相关,其主观的态度也是投入的,积极主动的。“生命的课堂,不一定看到小手如林的热闹,却有身心全部投入的愉悦,有生命蓬勃的成长;也不是教师讲几分钟学生练几分钟的技术操作,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情境的对话,情境与生活的对话。”
三、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
对幼儿园课堂文化的关注,促使教师对教学评价语言进行多元化革新,但是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评价的文化含量不高,缺乏人文内涵;二是评价的技术含量不高,缺乏专业底蕴。
“嗯,不错。”“好,真快。”“大家一起拍手表扬他。”在幼儿园课堂中,这类应答式评价语言或者摸摸幼儿脑袋、拍拍幼儿肩膀等辅助性肢体评价方式司空见惯。广泛而频繁地使用同一类评价语言,反映出教师文化底蕴相对欠缺,教师的评价语言相对贫乏。有的教师觉得,数学教学评价应当精练扼要。我以为,评价时注意语言的内涵与追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矛盾,更何况幼儿的语言是在不断模仿他人与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仅仅通过单一的语言活动就能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目的。人文化的数学活动评价倡导教师用教育智慧判断幼儿的“即时”言行,分析幼儿的回答代表着怎样的经验,幼儿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怎样回应才能让幼儿豁然开朗,以此作为有效推进教学的依据,从而使教学评价更加动态化、人文化,而不是用机械的应答来反馈幼儿。
很多教师在回应幼儿时语言苍白,缺少内涵,这反映了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应该即时关注和评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伴随着怎样的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基于何种经验,在作业记录单上呈现哪些不同的理解方式等,即在幼儿与多种教学要素的互动中,分析、判断幼儿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策略,并且及时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每一个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有效发展,不断引发幼儿新的学习生长点。
刘雪寒
幼儿探究性绘画教学浅探
绘画是表达童心世界、创造性地反映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手段。探究性绘画教学活动是在幼儿主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充分运用“绘画语言”,将美丽的遐想、真诚的心愿自主地表现出来,以发展幼儿探究、表现和创造的能力的一种绘画活动。它是幼儿真正“动起来”的实践活动。我园自开展探究性幼儿美术教学研究以来,总结多年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探究性绘画教学强调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兴趣是幼儿探究性绘画的原动力,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主动探究,并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和丰富的想像,无拘无束地把对事物的感受、理解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所以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在幼儿的兴奋点上,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表现。比如,班上许多男孩子喜欢汽车,他们一口气能说出几十种汽车的名字,并且准确地指出每种汽车的特征和功用.当教师提议用绘画表现自己设计的汽车时,小朋友都欢呼起来,他们急于将自己对车的“感情”表现在画面上。
为了使幼儿对绘画保持兴趣,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绘画教学内容与过程,在幼儿对某事物很关注并表现出浓厚兴趣,可由于受绘画水平的限制不能表现该事物的特征时,教师更应如此。比如,幼儿看了“星际恐龙”动画片后,一段时间里经常聚在一起谈论恐龙。有名幼儿曾尝试着画恐龙,可画出来的恐龙被小朋友说成了“四不像”,这名幼儿很是扫兴。这时,教师把仿真的塑料恐龙放在阳光下,桌面上立刻出现了清晰的恐龙身影,幼儿立刻提议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用铅笔描出恐龙的影子轮廓线后,再填画恐龙身体上的东西,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若对绘画内容有兴趣,他们对绘画的专注程度才会高,主动探究创造的欲望就更强。大班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烈,他们十分关注身边发生的事物,如当幼儿把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照片贴到“新闻角”时,班里的“新闻角”热闹起来,幼儿在这里获得了许多有关航天方面的知识,他们从心里敬佩杨利伟叔叔。教师在幼儿萌发创作愿望的情况下,适时地激发他们表现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允许他们把日常的突发奇想画出来。如:宇航员、外星人、飞碟、怪兽等等,凡是幼儿想到的都可以画,幼儿高兴地把自己画的航天英雄贴到墙壁上,主动向别人描述绘画内容和对未来航天的设想。
将幼儿的需求和发展定为绘画教学的中心指向,这是对幼儿个性与权利的尊重。因为关注幼儿的需要,不仅能激活幼儿原有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其新的兴趣,使幼儿不断尝试新的绘画内容和方法。
二、探究性绘画教学强调观察与探究是绘画的基础
绘画是表达的过程。幼儿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接触多了,感受才更加深刻,情感才更加丰富,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地使用线条、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