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川冶勘函[2003]160号)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
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1求》;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
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
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
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2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
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293?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
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vip专享]1万地质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目的任务矿区地质测量的任务,就是将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如实反映在地图上,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
它必须详细反映矿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产状及按触关系;构造类型、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火成岩的岩性、期次、相带、蚀变作用及火山机制;矿床特征。
矿区地形地质图是各勘查阶段最基本的图件,是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和进行储量计算的基础。
同时又是确定勘探方法和合理使用各种勘查的手段依据,也是未来矿床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
因此,矿区地质测量在矿区勘查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
填图比例尺的选择必须符合有关勘探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矿种和矿床类型及规模大小而定,一般在1∶500~1∶10000之间。
二、填图准备工作1、熟悉资料,充分收集和认真分析研究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初步掌握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及矿床特征,了解矿区地质调查史和矿床开发史,前人工作成果及结论、建议等。
2、研究以往地质工作果,编制必要的综合图件,提出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
3、野外踏勘,了解矿区范围及基岩出露情况;了解地层分布和层序、矿体(层)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掩盖程度、施工条件等情况,选定实测地质剖面的位置。
4、编写设计。
三、实测地质剖面1、总体要求地质地层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一般矿区至少要有1~2条完整的地质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复杂或面积较大的矿区要实测2~3条地质地层剖面。
若为区域性地质矿产普查,则应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和构造复杂程度适当增加实测剖面数。
根据实测地质地层剖面和探矿工程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地层层序,查明其接触触关系、地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征、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岩相建造、沉积特点等,确定侵入岩的相带划分原则和火山机制及变质相带。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并确定其时代,确定标志层和填图单位。
要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或矿区)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以作为工作区(或矿区)统一分层对比的依据。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川冶勘函[2003]160号)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
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1求》;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
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
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
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2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
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293?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
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一比一万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 : 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 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
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一)剖面研究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
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
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
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
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 :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 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1/万一1/千地质测量精度要求
5、近矿围岩蚀变带,矿化带和矿体必需有足够精度的地质点或槽探控制,其厚度在图上表示不出时,应扩大或用符号表示。
6、根据测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已知的地质成矿条件及矿化分布特点等布置几
1/万—1/千地质测量要求表表1—8
同左。根据矿山设计或地质勘探的需要编制各种平面图及剖面图
同左
原始资料
1、实际材料图2、地层柱状图及代表性剖面图3、自然露头及采坑素描图4、各种化验分析样品登记本
5、化验报告6、岩矿鉴定报告7、标本8、标本登记本9、观测点卡片10、各种物化探资料
同左
表1—10
个贯穿全区系统揭露的地质实测剖面,其数量、距离及比例尺可根据矿区或矿床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但比例尺必须大于平面图比例尺的1—10倍。测制剖面时,应系统采集一套代表性的岩矿标本,作为工作中的主要参考。随着工作的进展,可作必要的补充,或换上一些代表性更好的标本。这套标本需有正规鉴定和详细描述。
同上
同上
构
造
地
质
1、查明矿区的主要构造带与控矿构造的特征;
2、查明各种性质构造带的组合、排列方式、分布规律,着重研究压性构造大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和划分构造型式和体系;
3、查明各结构面性质、特点、规模及产状;
4、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与变化特点;
5、区分成矿前与成矿后的构造带特点与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1、一般性观测点用半仪器法或物化探测点确定。
2、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及物化探结果等,布置2—4个控制剖面作系统揭露,并采取原生晕样品。
同1/万
同1/2千
三、资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1:2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1万填图路线记录要求
填图路线记录要求地质填图路线以地质点为主体,务必连续观察,分段记录R,不同岩性、岩性组合、矿化带、构造带、标志层、地层要以B划分。
一、记录格式与要求:1、P地质点记录内容地质点要定在重要界线及构造、矿化等处,点间距离除追索路线、顺走向路段外,不得大于100M,须有控制点。
地质点描述:界线点其内容主要是地质点前后或左右附近的地质情况。
描述要求地质名词术语化、规范化,尽量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
地质点描述中必填项必须完善,岩性不仅要写岩性名称,在岩性名称后需加岩性代号。
例如:灰岩(LS)灰岩夹板岩(LS+SL)A、沉积岩描述1、岩石学特征: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各成分的目估含量、粒度大小,胶结物成分、含量;2、沉积层序特点:层理类型及韵律、基本层序、层面构造,产出厚度特征及规律、接触关系等;3、地层产出层序正常和倒转的确定依据,褶皱、断裂、结核、生物遗迹(标志层)岩相分析等;4、矿化蚀变特征。
B、变质岩的描述1、岩石学特征:颜色、结构构造(包括原先变余构造)及变质矿物成份及含量、分布,变质特征;2、描述不同类型变质岩(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等)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组合规律、地质产状及地质成因。
3、矿化蚀变特征及后期构造叠加等。
C、侵入岩描述岩石学特征:岩石名称、颜色(包括风化颜色)、结构构造、组成矿物百分含量(目估)、斑晶和基质、蚀变及矿化情况等。
内部接触关系:是突变的或是过渡的(脉动或涌动)。
原生构造和叠加变形构造的观察及测量:流面、流线、包体及斑晶的定向、流动变形构造、叠加变形构造;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产状;接触变质和围岩蚀变的宽度和强度,有无分带现象和矿化;包体和捕虏体的大小、含量、形态、变形、分布等情况;岩脉的类型、规模、产状、序次等。
地质构造观察内容D、地质构造野外观察记录1、褶皱构造的调查:分为露头尺度和区域性构造褶皱。
褶皱的调查主要是鉴别褶皱是层褶还是片褶,褶皱叠加作用。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及主要质量技术指标要求一、地质测量工作(草测)1、草测范围及比例尺为查清普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等特征,在有基岩出露的工作区均要开展地质草测工作,其范围及面积见任务书。
比例尺为1:10000。
2、技术要求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测制的1:5万地形图经放大成1:1万地形图做为草测的底图。
观测点密度不受网度限制,据实际地质情况及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布设。
在基岩裸露区,原则上点线距不应超过100米,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复杂区要加密到20—50米。
填图方法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地质观测点采用GPS定位,并要记录点位坐标。
填图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研究对比前人资料,填图单位要划分到岩段(旋徊、岩组)及期次和相带。
具体要求可参照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执行。
二、物探工作1、地面磁法面积测量地面磁测比例尺为1:1万,测网采用矩形测网,网度为100×40米,异常区适当加密到100×20米。
测区范围见任务书。
磁测参量选择为总磁场强度T,最终成图数据为经各项改正后的△T磁场总量异常。
磁测工作的总精度为5nT,总精度的误差分配见下表:每个测区分别设日变观测站一个(临近测区可以使用同一日变站),但日变站控制范围不能超过50km。
日变站即为总基点观测站。
另外,每个测区要设校正点一个,野外观测始于校正点,终于校正点。
当测区范围内或剖面长度内正常场变化超过表1误差限时,要进行地磁场正常梯度改正。
当测点与总基点(日变站)的高差超过高度改正的误差限时,要进行地磁场垂向梯度改正。
否则,只进行日变(总基)改正即可。
磁测仪器均采用质子核旋磁力仪或氦光泵磁力仪。
正式生产前,应对所有用于生产的(包括备用的)仪器的性能、可达到的观测精度和各仪器间的一致性进行现场校验,以保证满足设计书和《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的要求。
校验应在工作现场进行,观测点数不少于50个,其中少数点要处于较强的异常场上(约为均方误差的5倍以上)。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千地化剖面细则1:2000地质剖面测制一、测制剖面的目的划分填图单位(包括岩石地层单位、岩石谱系单位、蚀变带及构造),研究各填图单位的组成、结构、构造、标志、特殊成因、成分的岩石单位及含矿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的层位,与填图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确定填图单元,为野外地质填图创造必要条件。
因此,主要地层、岩石谱系单位剖面的测制工作,一般在设计阶段完成。
地质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剖面可分为:(一)地层剖面: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及组合关系、含矿性、标准层、沉积建造、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
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及其变化,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位。
(二)构造剖面:是着重研究区内地层及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糜棱岩带(韧剪带)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和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
对研究区域构造的剖面,要通过主干构造及典型的构造单元。
(三)侵入岩剖面:主要是研究侵入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含矿性、同化混染、接触蚀变作用、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相变化特征、侵入期次、时代及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
确定侵入体中单元划分。
(四)第四系剖面: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含矿性,时代,地层厚度及变化特征、新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五)火山岩剖面:研究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建造、生物特征;火山岩的喷民旋廻、喷发韵律,火山岩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火山岩的喷发形式、火山机构和构造。
矿区勘探线剖面:分铅直剖面和水平剖面,此处仅指铅直剖面。
在布设勘探剖面时,要照顾到整个矿床的各个地段,或兼顾相邻矿床。
剖面线垂直矿体(床)走向线,间距一般与勘探网度一致。
勘探线剖面主要反映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界线,各种岩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分布、形状、大小、产状、厚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构造控制和构造破坏等。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臵,位臵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
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
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臵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万填图技术要求
二、1:10000地质填图(一)工作方法1.1:10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
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18-20个/km2,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
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中,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填图时,对大于10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10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6.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如下:(1).点号:DXXX(2).点位:利用测量控制点后方交绘。
(3).点义:如岩性控制点、岩性分界点、矿化点、构造控制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4).岩性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形状、含量。
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地貌特征等。
(5).标本及样品编号。
(6).路线地质:各地质点间的路线地质均应认真细致观察,做好路线地质记录,对一些小的地质体及矿化、蚀变现象均应有所反映。
7.地质点的分布应均匀地布设,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
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地质填图细则(1:1万)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
浙江省地方标准1500 11000 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系换算的参数。 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高程起算基准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2 精度衡量指标 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指标,2 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3.3 标准内容的系统性 按本标准进行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并满足地籍图、房产图基础公共要素的基本要求,同时为数据
建库作好准备,使之成为后续高新测绘产品的良好数据源。 3.4 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1 范围 .............................................................................................................................................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3) 3 总则 ............................................................................................................................................. ( 3) 4 平面控制测量................................................................................................................................ ( 4) 5 高程控制测量................................................................................................................................ ( 6) 6 基础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 ( 9) 7 图根控制测量.................................................................................................................................(11) 8 数字测图....................................................................................................................................... (14) 9 基础数字地形图要素的表示 ........................................................................................................... (15) 10 基础数字地形图基础要素的分类与代码......................................................................................... (19) 11 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 (21) 12 图幅拼接、整饰、检查和资料整理 ............................................................................................... (22) 13 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成果的提交................................................................................................... (2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半测回高差互差及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差△H允速查表 ............................ (24)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房屋建筑结构分类表................................................................................ (25)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基础要素数据分类(大类、中类) ......................................................... (26)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基础数字地形图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 ..................................................... (27)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辅助要素类型编码.................................................................................... (41)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 (42)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1:5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 (44)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1:1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 (45) 附 录 I (资料性附录) 1:2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6) 参考文献................................................................................................................................................. (47)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总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目的任务矿区地质测量的任务,就是将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如实反映在地图上,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
它必须详细反映矿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产状及按触关系;构造类型、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火成岩的岩性、期次、相带、蚀变作用及火山机制;矿床特征。
矿区地形地质图是各勘查阶段最基本的图件,是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和进行储量计算的基础。
同时又是确定勘探方法和合理使用各种勘查的手段依据,也是未来矿床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
因此,矿区地质测量在矿区勘查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
填图比例尺的选择必须符合有关勘探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矿种和矿床类型及规模大小而定,一般在1∶500~1∶10000之间。
二、填图准备工作1、熟悉资料,充分收集和认真分析研究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初步掌握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及矿床特征,了解矿区地质调查史和矿床开发史,前人工作成果及结论、建议等。
2、研究以往地质工作果,编制必要的综合图件,提出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
3、野外踏勘,了解矿区范围及基岩出露情况;了解地层分布和层序、矿体(层)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掩盖程度、施工条件等情况,选定实测地质剖面的位置。
4、编写设计。
三、实测地质剖面1、总体要求地质地层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一般矿区至少要有1~2条完整的地质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复杂或面积较大的矿区要实测2~3条地质地层剖面。
若为区域性地质矿产普查,则应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和构造复杂程度适当增加实测剖面数。
根据实测地质地层剖面和探矿工程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地层层序,查明其接触触关系、地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征、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岩相建造、沉积特点等,确定侵入岩的相带划分原则和火山机制及变质相带。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并确定其时代,确定标志层和填图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格式如下:(导线号)0-1导(方位)160°(导线长)100米(坡角)+5°(分层位置)5米(层号)②(岩性名称)砂岩(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
采集样品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
内容为:(1)前言a.剖面测制的目的;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b.地层描述;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d.构造;e.矿产(应详述);f.新进展、新发现和新见解。
(3)存在问题。
(二)质量要求1.文字记录质量(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楚。
(3)分层合理,各层之间接触关系叙述清楚。
(4)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5)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6)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2.剖面图质量(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
(2)剖面起点、终点和工程位置、地质界线及各种数据准确,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无遗漏,各种构造要素表示合理。
剖面图与平面图吻合,与文字记录相符。
(3)柱状图内容齐全,层序合理,厚度准确,文字综述合理简练,化石书写正确。
3.控制程度露头(天然和人工)点密度符合有关标准(相应比例尺)的要求。
4.采样质量(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采集系统有代表性,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5.室内整理(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整饰着墨,每一剖面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二、1:2000地质填图(一)工作方法1.1:2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
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视具体工作而定,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
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为了要准确圈定地质体,同时应充分利用坑探工程的地质资料。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时,对大于2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2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如下:(1).点号:DXXX(2).点位:利用测量控制点后方交绘或GPS定位数据。
(3).点义:如岩性控制点、岩性分界点、矿化点、构造控制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4).岩性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形状、含量。
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地貌特征等。
(5).标本及样品编号。
(6).路线地质:各地质点间的路线地质均应认真细致观察,做好路线地质记录,对一些小的地质体及矿化、蚀变现象均应有所反映。
6.地质点的布设应较均匀,但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
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11.编写地质填图总结。
其内容如下:(1).概况a.目的任务b.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c.以往地质工作评述d.完成实物工作量(2).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3).测区地质a.地质b.构造c.岩浆岩d.变质岩e.围岩蚀变f.矿床(4).结语a.主要成果b.存在问题c.进一步工作建议(二)地质填图质量1.野外地质记录质量(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
(3).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4).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5).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6).接触关系等重要地质现象绘制必要的素描图,并作详细记录。
有50%以上露头点的路线应作信手剖面。
文图相符,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7).路线地质记录连续,界线点控制准确,重要地质现象有详细记录。
2.野外手图质量(1).内容齐全、准确,并与文字记录相符。
(2).图面整洁、字迹清楚。
3.采样质量(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齐全,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4.实际材料图质量(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图面整洁,字迹清晰。
(2)图面表示内容齐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实际材料图与手图相符,与文字记录一致。
(3)图面地质体间结构合理,代号齐全正确,地质体和地质界线控制程度达到有关标准或设计的要求。
5.室内整理情况(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及时编写路线地质小结和转绘实际材料图。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整饰着墨,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三、应提交的地质资料1:2000地质填图工作总结地质剖面记录本实测地质剖面图地质填图记录薄1:2000地质图(手图、清图)及实际材料图岩矿样登记薄、送样单、鉴定成果基岩光谱样登记薄、送样单、成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