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及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1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1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c7f90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9.png)
11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古诗两首》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首古诗描绘的都是诗人于夏天所见之景,前者叙述小娃采莲之事,后者刻画夏日小池之景。
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诗句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将人、事、景描绘的和谐自然,极具风趣,内容贴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夏天”。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古诗要读出节奏,并背诵积累。
二、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会写“首”.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撑小艇、采白莲、藏踪迹、浮萍”等词语的意思,初古诗大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含的夏天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丰富古诗积累。
四、教学难点1.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感知夏天的美好。
2.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五、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播放视频录音,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第11课古诗二首。
(齐读课题)2.今天我从我们班请了一位小老师,来给大家讲解“首”字。
3.谢谢小老师的精彩讲解,“首”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请看老师范写,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下面的“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4.你们真会学习,根据我们的评价标准,快拿起笔在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时,头正,身直,脚放平,一尺一寸一拳头。
展评:同桌交换,学着老师的样子夸夸同桌的书写。
来看这个同学的书写,点,撇短而小,老师给你一颗星。
第三笔是长横,写得很规范,老师再给你一颗星。
如果你的同桌也做到了,请你给他画上两颗星。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精选3篇)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09df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e.png)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精选3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篇1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池上》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 ;2、能认识古诗中 5 个生字;3、会写 2 个生字:首、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 2 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 5 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 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
首踪迹浮萍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1、自由读后,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及时反馈。
重点理解“偷采、不解”4、入情入境想象朗读古诗,思考:古诗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五、比赛四:比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 ) 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一)先学1、生观察二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结构,位置并书写笔顺。
2、指名说笔顺。
3、齐书空笔顺。
4、指名上台板书会写字,其他学生练写在书上。
5、台下学生观察台上学生板书的。
(二)后教6、指名上台纠正,并说出正确与美观。
7、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8、师范写。
9、生再描红书写。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ebef2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0.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按形声字的特点认识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浮萍”两个字。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1、你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古诗?2、诗中的儿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天真)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描写儿童的古诗。
板题,读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交流学习生字新词:a.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具有怎样的特点?(都是形声字)b.复习儿歌:形声字,好识记。
形音义,有联系。
声旁帮着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
c.学生根据声旁识记字音。
d.学生根据形旁分析字义。
e.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一人读诗句,一人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指名读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小娃撑小艇指导学生重读红体字,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小娃得弱小)(3)出示:偷采白莲回由小娃的弱小理解“偷”字,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4)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125d6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b.png)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池上》和《小池》。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乐等。
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诗歌《池上》和《小池》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池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学生自主学习诗歌《小池》,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分析主题和表现手法。
(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说明理由。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2d6ec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c.png)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小池》《池上》教学设计
![《小池》《池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b949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a.png)
《小池》《池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小池》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理解作家用意。
2. 通过配乐、绘画等艺术手段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绘画工具和纸张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幅小山村景色图片,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并引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思考。
老师可以提问:你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度过时光吗?为什么?步骤2:呈现文本(10分钟)呈现《小池》的诗歌。
首先,老师可以默读诗歌,然后再给学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点强调诗中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步骤3:理解诗意(15分钟)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1. 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是什么?2. 诗人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3. 诗歌中有哪些句子给你留下印象?步骤4: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小池》的主题和主要意思,并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表达出来。
步骤5:艺术活动(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活动,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学生可以选择用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活动,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中的意义。
步骤6:展示和讨论(15分钟)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进行讨论。
老师可以提问:1. 你的艺术作品是如何表达《小池》的主题的?2. 你觉得其他同学的作品中有哪些与你的不同之处?步骤7: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
学生可以说出他们在这堂课上学到的与自然环境相关的知识和感悟,并与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联系起来。
教学设计二:《池上》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池上》,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池上小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eee9fb84ae45c3a358c2c.png)
古诗两首池上小池授课目的1. 学会本课7 个生字。
认识“首、踪、迹”等12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诵《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授课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 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采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 2 课时。
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序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快乐吗?说说为什么。
( 学生交流 ) 是啊,老师也特别喜欢夏天,昨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旅游了一番,拍了很多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同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 ( 课件显现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学生交流 ) 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欣赏《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重申“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引申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地址。
②学生试一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抵达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幽默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出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平时。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 ) 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 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55644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3.png)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小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的明丽。
教学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本课插图。
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2.板书:,你觉得美吗?3.指导读题。
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就醒来了,想去边看一看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水波一只气球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2)你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
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
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
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里,把装点得格外漂亮。
让我们拿起书,把的美景看个够吧!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1.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ae01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6.png)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古诗,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引入话题:夏天到了,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学生交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夏天的美景照片,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展示荷塘美景)2.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古诗二首》中的两首诗。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XXX来到荷花池塘,看见了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XXX。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XXX是唐代著名诗人,有“XXX”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通过吟诗炼字,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
一)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小池)》教案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小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17c0a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8.png)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小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
2.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背诵古诗。
4.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所描绘的初夏小池的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初夏小池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
引出古诗《小池》,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美景。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识字教学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读音。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书空。
例如,“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白”,下面是“水”;“爱”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爫”,中间是“冖”,下面是“友”。
用生字组词,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例如,“泉”可以组成“泉水”“清泉”“温泉”等;“爱”可以组成“爱心”“爱护”“热爱”等。
4.精读古诗,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解释泉眼悄然无声是因为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喜爱之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明小小的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让学生感受初夏小池的生机与活力。
5.朗读指导,体会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诗人对小池美景的赞美之情。
可以采用范读、领读、齐读、配乐读等方式。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一年级古诗二首小池教案
![一年级古诗二首小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530f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4.png)
一年级古诗二首小池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小池》。
2、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初夏小池的美景。
3、学生能够认识诗中的生字,会写“尖、角”等生字。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中美景。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惜”“爱”等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小池》。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顺。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结合插图,逐句理解古诗的意思。
(1)“泉眼无声惜细流”师:同学们,看看图上的泉水,它是怎样流出来的?(无声地缓缓流出)师:这里的“惜”是什么意思呢?(爱惜)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慢慢流出来。
(2)“树阴照水爱晴柔”师:再看看旁边的大树,它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多美啊!这里的“爱”又是什么意思呢?(喜爱)树阴很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3)“小荷才露尖尖角”师:瞧,池塘里的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
(4)“早有蜻蜓立上头”师:一只蜻蜓飞来了,它早早地立在了荷叶的尖角上。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五)感受诗情1、师:同学们,这首诗描写了初夏小池的哪些景物?(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2、师: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对小池美景的喜爱。
古诗二首(池上
![古诗二首(池上](https://img.taocdn.com/s3/m/213efc5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9.png)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池上》。
•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了解诗中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认识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在简单的语境中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和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古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通过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感悟生活中的点滴。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池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池塘景象的兴趣。
3.2 新课呈现•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语调。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3.3 深入理解•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如用词的精准、比喻的巧妙等。
3.4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尝试用古诗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开展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与池塘相关的小诗或短文。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和小组,激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四、作业布置•完成古诗的朗读和背诵任务,注意发音和语调。
•收集一些与池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尝试创作一首与池塘相关的小诗或短文,并在家长或小伙伴面前朗诵。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池上》的基本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体会了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创作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新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b1ba936f1aff00bed51eee.png)
新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bc76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b.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重点: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解决: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
教具:挂图等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激趣。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课文中学来的,有的是课后自己学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
导入。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
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
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
读。
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品。
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可爱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体会到了?生:“偷”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吗?生:因为这里的小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
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实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
这行为可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
其他同学还能感受到什么吗?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
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解。
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己?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萍,池上划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趣极了。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6fd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池上小池》。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3)学会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环境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池上小池》。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绘和赞美手法。
(2)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2)生字词卡片。
(3)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2)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景物,引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关注和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池上小池》。
(2)学生跟读并尝试背诵课文。
3. 词语解释与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理解与讨论:(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观察与表达:(1)教师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池上小池》并背诵。
2. 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进行观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3. 家长协助学生进行作业的完成,并签名确认。
六、教学延伸1. 艺术活动:邀请学生发挥创意,用绘画或手工艺的方式表现他们心中的“小池”。
古诗两首(小池、池上)教案
![古诗两首(小池、池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38c818cc175527072208e1.png)
课题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
学习 目标
1. 认识“首、踪”等 12 个生字,会写“首,采”等 7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有朗读古诗的兴趣。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嫩绿的 底 是 什 么 意 思
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 呢? 这首诗写的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两首古诗从不
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 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
己读自己的,不要齐读。 2. 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 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 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 板上。3. 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行几句 话。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一)分析《池上》 1. 分析题目池上:池子上面。 2. 解作者: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 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 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 学生一起读第一行:小娃撑小艇。 撑:撑着,小艇:小船, 一个小娃撑着一艘小船。 4. 男生读第二行:偷采白莲回。 回:回来,偷偷地采别人家的白莲回来。 5. 女生读:不解藏踪迹。 解:懂得。藏:隐藏。踪迹:行踪。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 6. 学生一起读:浮萍一道开。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道:水道,开:荡开。船 行水面,浮萍荡开一条水道。 3. 《池上》写了夏天哪些景物?白莲、浮萍 4. 老师总结。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e422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7.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一)创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如我们刚学过的(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
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
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
(惜露蜓。
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
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0eb0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a.png)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池上+小池》,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白居易及其《池上》一诗的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池上》一诗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池上》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新课内容展示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池上》一诗的意象和意境。
掌握《池上》一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池上》一诗,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池上》一诗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美。
2.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运用图表、示意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
第三章:诗歌鉴赏与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评价诗歌。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池上》与《小池》的异同。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独立分析《池上》一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对比《池上》与《小池》,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异同。
3.3 教学方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互动4.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池上》一诗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2 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默写《池上》一诗,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语。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诗人创作《池上》的场景。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further study.5.2 教学内容回顾《池上》一诗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107b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a.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不解: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
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4、指导朗读全诗。
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指名读—评议——齐读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及教学活动【教案】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
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
(惜露蜓。
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
7、生再读。
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
(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
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
(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
【教学活动】
一、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二、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
上》。
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
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