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职体系表
唐朝六扇门的官职
唐朝六扇门的官职唐朝六扇门,作为当时的官职体系之一,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和治安的重要责任。
下面将分别介绍六扇门中的各个官职,并对其职责和作用进行描述。
首先是六扇门的首领——门主。
门主是六扇门的最高职位,负责管理和指导全体成员的工作。
他需要具备高度的执法能力和领导才能,能够制定执法方针和规章制度,并监督成员的执行情况。
门主还需要与其他官府和朝廷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和问题。
六扇门中还有两个副门主,分别是东厂和西厂的副门主。
东厂副门主负责监察和管理东厂成员的工作,西厂副门主则负责西厂的日常事务。
副门主需要协助门主处理各种事务,以确保六扇门的正常运转。
六扇门下面分为东厂和西厂,分别负责监察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治安和稳定。
东厂和西厂的厂公是各自厂的负责人,直接指挥下属成员的执法和调查工作。
厂公需要具备出色的侦查和判案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案情并做出合理的处置。
六扇门中还有两个司狱,分别负责东厂和西厂的囚犯管理和狱务工作。
司狱需要负责监管和看管囚犯,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秩序,同时还需要负责囚犯的审讯和判决工作。
最后是六扇门的总管。
总管负责协调和管理六扇门各个部门的工作,处理门内的日常事务和人员调动。
总管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统筹全局,保证六扇门的正常运作。
六扇门作为唐朝的重要官职体系,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和治安的重任。
他们通过侦查、调查和判案等手段,保护百姓的安全和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六扇门的成员需要具备高度的执法能力和职业道德,能够公正、公平地处理各类案件。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着唐朝的安宁,为人民谋福祉。
古代医生官职
古代医生官职
在古代中国,医生往往与官僚体系相结合,特别是在皇宫和官府中服务的医者会有明确的官职。
以下是古代部分医生相关官职的简介:
太医令:东汉曹魏时期设置此官职,隋唐时期改称为“太医署令”,负责掌管整个医疗机构,包括医疗人员的管理和治疗事务。
太医博士:北魏时期设置,主要职责是教授医学知识和培养弟子,属于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高级官员。
药医师(或药师):唐代开始出现的职位,负责药品的采购、制作与管理。
御医/侍医:直接为皇室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地位较高。
郎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郎中”可以指代不同级别的官吏,有时也用来称呼宫廷或民间的医生。
大夫:古代诸侯国中的大夫阶层,在秦汉以后成为一般官职之称,一些具备医学技能的大夫可能担任朝廷的医官,宋代之后民间逐渐将医生统称为“大夫”。
医效:古时对具有一定医疗成效的医生的一种称谓,表明其医术被认可。
医正/医工:较低级别的医官,主要负责具体的医疗操作和技术性工作。
翰林医官:宋朝设立翰林医官院,其中的医官多由精通医学的士人担任,负责编纂医药典籍,并参与皇室及官员的医疗保健。
这些官职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医学的地位以及医生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角色。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新邵三中:邓丑生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
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
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中书省长官在隋朝称为内史令,唐朝称为中书令,副职称中书侍郎。
门下省长官在隋朝称为纳言,唐朝改叫侍中,门下侍郎副之。
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副之。
但由于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担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而以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
唯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有大功于唐室,无官以宠之,遂授尚书令。
另朱温篡逆前亦自称之。
中书省内设中书舍人若干,掌草拟诏命。
门下省内设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拾遗等官,掌规谏。
尚书省下设左右丞,分管六部。
六部的长官都称为尚书。
三省之中,尚书令、仆射位高,为人臣之极而无实权。
实际行使相权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大臣。
1、秦朝秦朝在少府下设尚书,主管典籍,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2、汉朝汉武帝夺外朝(以丞相为主的正式的政府机关)权,设立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专门处理军国大事。
以原属少府的尚书以及中书谒者来转达表章,沟通内外朝,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东汉时设置尚书台,统领百官政事,长官称尚书令。
但是此时的尚书台在体制上仍然属于少府序列,官品低微,所以另派大将军、大司马、太傅以录尚书事的名义秉政。
东汉末设侍中寺,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
置侍中、散骑常侍等官,多以卓有学识的士人充任,为一时清选。
唐朝文官职位表
唐朝文官职位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
一,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当时,政府官员分层制度越来越严格,政府官员职位也越来越多,这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统治和统
唐朝的官员分为九品,分别为大夫、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尚书、光禄大夫、太傅和大理寺大夫。
大夫是最高的官员,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
司徒、司马、司空、司寇是政府的四大官,负责国家的军事、经济、文化及外交政策。
尚书是政府的秘书,负责记录政府的文件。
光禄大夫是官员的福利,负责分配官员的职位和薪水。
太傅负责审阅及修订政府的文件。
大理寺大夫负责政府的祭祀活动。
在九品官员之下,还有许多低级官员,例如县令、乡吏、知府、长史等等,他们负责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当地的秩序。
唐朝的官员职位设置,不仅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体现了唐朝官员精英制度的优越性。
唐朝鼓励优秀的官员成为高级官员,并加以奖励,这极大地促进了政府官员的发展,也有利于政府的行政效率。
唐朝的官员职位分级制度,无疑对中国历史上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
社会的进步。
唐朝的官员职位分级制度,使得中国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这种政治体系不仅在唐朝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现代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唐代官位一览表
唐代官位一览表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王。
从一品: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勋:国公。
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
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
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
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
正四品上: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正议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通议大夫;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文散官:太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文散官:中大夫;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文散官:中散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
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
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
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编辑本段发展概述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三省六部制、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
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隋唐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副长官为中书待郎(隋称内史待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
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
门下省的长官为待中(隋称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郎。
唐朝官职一览表解释
唐朝官职一览表解释
唐朝官职一览表是指唐朝时期的官员职位的列表。
唐朝的官职体系相当庞大且复杂,官职的等级和名称反映了官员的地位和职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唐朝官职的解释:
1. 皇帝:最高统治者,掌握国家的政权和军队。
2. 内侍省:皇帝的近侍,负责宫廷事务和皇帝的个人生活。
3. 内侍省官员:负责管理宫内事务,包括内侍、内侍尚书等。
4. 宰相:最高的行政官员,掌管国家大政方针和军事。
5. 宰相辅佐的官员:包括中书省尚书、宣仪使等。
6. 司徒:掌管礼仪和儒教教育。
7. 司空:掌管农业、水利和工程。
8. 司马:掌管军事和武备。
9. 太宰:掌管国家的财政和经济。
10. 尚书省:负责考核和管理各级官员的文书、文件和条令。
11. 中書省:负责官员的任免和官员之间的沟通。
12. 尚食佐署:负责宴会食品和饮食供应。
13. 主者:负责宴会礼仪。
14. 常服施事署: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照料。
15. 刑部尚书:负责司法和刑狱。
这些只是唐朝官职一览表中一些常见的职位,实际上,唐朝的官职还有很多其他的名称和职能。
官职的等级和职责会根据官员的资历和能力有所不同。
这个官职体系在大约200多年的唐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最新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ppt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时代特征:
(5)评价:积极作用
——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
A、打击了门阀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 顺应了历史趋势,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 基础(扩大官吏来源和统治的社会基础)。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教育 和文化事业的普及;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提高了 官员文化素质。 D、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 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 保障之一。 E、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五、两税法
1.历史背景 唐中期以来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2、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时间和人物: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 炎的建议而实行。 3、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 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 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4.两税法的意义 ①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 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 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 放松; ③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 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④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 改革和进步。
• 1.兴建两都:长安和洛阳 • 2.广设仓库 • 3.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5、中央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但未明确划分三省职权) 6、选官制度:创立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
唐朝官职一览表
唐朝官职一览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官制体系非常完善,拥有多样丰富的官职。
在唐朝时期,官员们按照明确的等级秩序,承担着各种不同的职责和权利。
以下是唐朝官职一览表,展示了唐代官员的体系和等级。
1.太师
2.太傅
3.太保
4.太尉
5.太子太师
6.太子太傅
7.太子太保
8.太子少傅
9.内史令
10.太常主簿
11.少府少監
12.少府卿
13.少府中丞
14.少府博士
15.少府少正卿
16.少府丞
17.少府副監
18.少府少尹
19.少府少史
20.少率府
21.主簿
22.司徒、司空
23.司马、司空
24.太子舍人
25.总师
26.司农卿
27.从事中郎
28.从事郎
29.少府司局
30.少府副少
唐代的官职分为三省六部和冗员等机构。
其中,三省指的是尚书省、尚书令郎
省和别驾省,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不同的官职有着不同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了严密的官员体系。
除了主要的官职体系外,唐代还设立了许多特殊职位,如国子祭酒、国子司业、国子博士等。
这些职位在唐代的文化教育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唐代官职一览表展示了唐代官员的等级体系和分工情况,反映了唐
代政治文化的特点和制度。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官职体系也体现了当时政治组织的特色和模式。
唐代诗人科举考试及做官经历
诗人,尤其是唐代的诗人,自然就是才子。
辛文房撰写《唐才子传》,其实就是「唐诗人传」。
才子就应当在人才考试中崭露头角,唐代科举考试又十分重视诗歌,那么,唐朝的诗人们、才子们,他们科举成绩又当如何呢?1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玄宗先天元年(712年)】1.1 初唐四杰,各怀绝技杨炯,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童子科。
王勃,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幽素科。
掀起大唐诗歌初次浪潮的初唐四小天鹅,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各怀绝技。
都说骆宾王七岁作诗《咏鹅》,是个神童,但这只是坊间传言,杨炯却是真正得到官方认证的神童。
唐朝有童子科,专为十岁以下的少年而设。
显庆四年(659年),十岁的杨炯「举神童」,后来又授予校书郎,可算是少年得意了。
王勃则在乾封元年(666年)以幽素科及第,年十七岁,尚未达到唐朝二十及冠的年龄,也同样传为佳话。
初唐的科举体系尚未成熟,卢照邻和骆宾王走的都是荐举路线,而不是科举路线,王勃的幽素科,其实也算是荐举的一种。
1.2 大佬、大佬、大佬外甥沈佺期、宋之问、刘希夷,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
上元二年(675年)的进士榜上,同时排列着沈佺期、宋之问,他们后来并肩推进了格律的发展,成为宫廷诗人领军人物,并称沈宋。
还分别主持过几次科举。
同样这一榜上,还有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传言他某一日福至心灵,写出了千古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便被舅舅宋之问看上了,屡次索要未果,就干脆把刘希夷用土囊压死……这个传言的真实性有待考察,但宋刘二人舅甥同年同榜,且都是著名诗人,这已经是很有趣的佳话了。
1.3 得意起点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进士。
这一年,唐睿宗李旦被母亲武则天立为傀儡皇帝,这一年,已驾崩的唐高宗李治的灵柩正准备长途跋涉地从洛阳运往长安,陈子昂中了进士以后,满腔热情,就此事上书发表议论,认为灵柩安置在洛阳就好了,不必远赴长安而劳民伤财……上书写得洋洋洒洒,打动了武则天,据陈子昂的《旌德碑》所载:公乃献书阙下。
三省六部制演变
三省六部制概念: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部: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
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
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中书省长官在隋朝称为内史令,唐朝称为中书令,副职称中书侍郎。
门下省长官在隋朝称为纳言,唐朝改叫侍中,门下侍郎副之。
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副之。
但由于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担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而以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
唯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有大功于唐室,无官以宠之,遂授尚书令。
另朱温篡逆前亦自称之。
中书省内设中书舍人若干,掌草拟诏命。
门下省内设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拾遗等官,掌规谏。
尚书省下设左右丞,分管六部。
六部的长官都称为尚书。
三省之中,尚书令、仆射位高,为人臣之极而无实权。
实际行使相权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大臣。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
(完整版)唐朝官职表
说明:唐代对三品以上官,用“册授”;五品以上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
唐代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二十九阶。
武官官阶亦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三十一阶。
虽然唐朝的文官与武官不设正一品,并不是真正的没有,详见天策上将。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太师: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太傅: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太保: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
太尉:西汉称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太尉往往在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事毕则改官。
西汉军制,平时朝廷军队分隶卫将军和诸校尉,战时任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材官将军等诸将军指挥,太尉是皇帝在军事上的最高顾问,多半不直接领兵。
司徒: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
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
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天策上将:复杂,再议。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禁军统领、禁军护将军、天子随护将领。
太子太师:东宫三师,或称太子三师,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
从一品官。
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也合称东宫三少,为东宫三师的辅官。
东宫三师与东宫三少后世渐为荣誉职,单纯成为高级虚衔,并不负责教导太子的业务。
骠骑大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职位与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及以后各代都有设立。
唐代官职体系表
唐代官职体系表唐代官职体系表⽬录1中央官制1.1三省六部1.2九寺五监1.3宫廷侍从机构2地⽅官制3武官系统4官员品级5唐代官职⼀览唐代官制分中央官制、地⽅官制、少数民族政权的职官制⼏个⽅⾯。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
《新唐书·百官志》云:“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抵皆沿隋故。
”以皇帝为⾸的封建国家体制,在唐⾼祖武德时期就⽐较完备地建⽴起来。
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权⼒,操有对⼀切⾂民⽣杀予夺的⼤权。
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
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
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政事务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他们更易于被君主控制 .三省六部1.中书省(决策机关)设中书令两⼈,正⼆品。
中书侍郎两⼈,正三品。
中书舍⼈六⼈,正五品上。
属下官员包括,主书四⼈,从七品上。
主事四⼈,从⼋品下。
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夫四⼈,右补阙六⼈,右拾遗六⼈,起居舍⼈⼗六⼈,皆从六品上。
中书省下⼜设有集贤殿书院,有学⼠,直学⼠,侍读学⼠,修撰官。
2.门下省(审议机关)设侍中⼆⼈,正⼆品。
侍郎⼆⼈,正三品。
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
属下官员包括,录事四⼈,从七品上。
主事四⼈,从⼋品下。
左补阙六⼈,从七品上。
左拾遗六⼈,从⼋品上。
起居郎⼆⼈,从六品上。
典仪⼆⼈,从九品下。
城门郎四⼈,从六品上。
符宝郎四⼈,从六品上。
门下省下⼜设有弘⽂馆,有学⼠,校书郎官职。
3.尚书省(执⾏机关)设尚书令⼀⼈(因太宗曾任此职,故不授予⾂下)尚书左仆射⼀⼈,从⼆品。
尚书右仆射⼀⼈,从⼆品。
尚书左丞⼀⼈,正四品上。
尚书右丞⼀⼈,正四品下。
(左丞管理吏、户、礼三部,右丞管理兵、刑、⼯三部)属下官员包括,郎中⼆⼈,从五品上。
员外郎⼆⼈,从六品上。
都事⼗⼆⼈,从七品上。
主事⼗⼆⼈,从⼋品下。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吏部设尚书⼀⼈,正三品。
唐朝官职排位表
唐朝官职排位表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著的朝代之一,唐朝,在其统治期间,政府建立了一个精细的官职体系,为当时的政府提供良好的管理结构。
这些官职排位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朝的政府官职体系的内容以及官员们在这个朝代的社会地位。
唐朝的官职排位表是由太尉统帅的,以下是官职的分类和排他:一、太尉:太尉是唐朝的第一大官,他是总督全国节度使及马驰九部,他负责军事行政事务。
太尉下属有六部,马驰九部,此外还有太庙、太尉府等机构,太尉系统高度集中。
二、吏部尚书:这是唐朝的第二大官,也是中央政府的最高领导者之一。
负责官吏的整体聘用、罚恶利善、处分奖励等问题,他们也受到各朝代政府的重视。
三、侍郎:侍郎是帝国最高官职,但不排在内务府前。
他们掌管祭祀、太学等事务,负责向太尉报告全国大事,在朝廷审判事务上起着重要作用。
四、左右宰相:左右宰相排在第五,他们负责统筹各省国务,参与审判重大事务,有时被派往报道朝廷重要大事。
五、六部尚书:这是六部的最高官职,按职责可分为内务、外务、吏、户、礼、兵六个部门。
这六个部门的尚书分别负责各自部门的职务,以朝廷的旨意政策,协调各省汇报朝廷大事。
六、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排在七位,他们是审判官,负责审理官员及其他民间犯罪案件,在审判过程中,确保公正,以及朝廷的命令执行的纪律。
另外,唐朝还设有司令员、司空、司徒、司马、司城、司礼、司祝、司统等官职。
唐朝的官职排位表,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政府的一面镜子,也是当时官员的官职地位的体现。
唐朝的官职排位表无疑对我们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现实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是政治制度设计及官员社会身份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唐朝政府机构体系的实证分析。
它也反映了唐朝政府在社会秩序和治理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是如何经营这个大一统的中国政权的。
从唐朝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官职排位表的建立不仅有助于缓和政治局势,而且明确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改善了官员的素质,激励他们更加勤勉尽责地履行职责。
虽然这种官职排位表较之后代有所简化,但它却为唐朝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
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古代中国官员职位等级表是指古代中国官员的职位等级体系,它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中的主要职位及其职责。
1.太师:太师是古代中国官员中的最高级别,通常由皇帝的亲属或重臣担任。
太师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拥有极高的权力和威望。
2.太傅:太傅是太子的师傅,负责教育太子,培养其为国家的未来君主。
太傅通常由有丰富政治经验和才能的官员担任。
3.太保:太保是皇帝的保护者和护卫,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
太保通常由武将或武功卓越的官员担任。
4.太尉:太尉是古代中国最高的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全国军队。
太尉通常由武将或军事领袖担任,具备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指挥能力。
5.大司马:大司马是古代中国军事职位,负责统领边境地区军队。
大司马通常由有战略眼光和丰富军事经验的将领担任。
6.大将军:大将军是古代中国军事职位,负责指挥国家的主力军队。
大将军通常由出色的将领或皇帝的亲属担任。
7.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古代中国官员中的监察官,负责监督官员的言行和政绩。
御史大夫通常由有清廉正直、严于律己的官员担任。
8.大理寺卿:大理寺卿是古代中国最高的司法官职,负责审理重大刑案和司法监察。
大理寺卿通常由有丰富法律知识和执法经验的官员担任。
9.左仆射:左仆射是古代中国官员中的重要职位,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左仆射通常由有政治才能和经验的官员担任。
10.右仆射:右仆射与左仆射类似,也是古代中国官员中的重要职位,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右仆射通常由有政治才能和经验的官员担任。
以上是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中的主要职位,每个职位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这些职位的设置和晋升都是根据官员的能力和功绩来确定的,代表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等级性和官僚体系的完整性。
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提供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唐朝官职品级
唐朝官职品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官职品级也是非常严格的。
唐朝的官职品级分为九品,从高到低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都督、刺史、郡丞、县令。
公是唐朝最高的官职品级,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担任。
侯是唐朝的第
二高官职品级,只有皇亲国戚和重臣才能担任。
伯是唐朝的第三高官
职品级,通常由宰相、大将军等高级官员担任。
子是唐朝的第四高官
职品级,通常由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担任。
男是唐朝的第五高官职品级,通常由地方官员担任。
都督是唐朝的第六高官职品级,主要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指挥和管理。
刺史是唐朝的第七高官职品级,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和司法工作。
郡丞
是唐朝的第八高官职品级,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和治安工作。
县令是唐
朝的最低官职品级,主要负责县级行政和司法工作。
唐朝的官职品级非常严格,官员的晋升和降职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
和评定。
唐朝的官员晋升主要依据功绩和能力,同时也考虑家世和门第。
唐朝的官员降职主要是因为犯罪或者失职,同时也有因为年龄和
身体原因而被迫降职的情况。
总的来说,唐朝的官职品级体系非常严格,官员的晋升和降职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评定。
唐朝的官员晋升主要依据功绩和能力,同时也考虑家世和门第。
唐朝的官员降职主要是因为犯罪或者失职,同时也有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而被迫降职的情况。
唐朝的官职品级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后世的官制和官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仆尚丞郎表
精彩摘录
《唐仆尚丞郎表》是唐代政治制度史的重要研究资料,该书以编年为次,详尽 地记载了唐代仆尚丞郎官员的任免升降情况,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信 息。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摘录,这些摘录不仅反映了唐代政治制度的运作情况, 而且也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
书中记载了许多唐代仆尚丞郎官员的事迹,这些事迹生动而具体,为我们了解 唐代政治制度提供了鲜活的例证。例如,有一位仆尚丞郎在任期内推行了一项 改革,使得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一事迹表明,唐 代官员在政治实践中不仅具备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才能,而且也十分注重民生。
《唐仆尚丞郎表》还为我们理解唐代社会的阶层流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唐代, 尽管门阀世族依然存在,但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庶族地主通过科 举进入了官场。严耕望先生在这部书中也详细记录了许多通过科举步入仕途的 官员,这些人的崛起和成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开放性和阶层流动的可能。
《唐仆尚丞郎表》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史学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 历史资料,而且通过这些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唐代政治和社会的发展脉络。阅读 这部书,让我对唐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 的参考。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部书,相信它会给大家带来同样的收获和感悟。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严耕望先生的严谨学风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他 不仅对每一个官员的任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订,而且对于每个官员的出身、 家族背景、历次任职、升迁、转任等都有详尽的记录。这样的细致入微,使得 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政治制度的运作情况,以及政治人物的命运和抉 择。
在唐代,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其职位的任免和升降直接反映了当时政治的 变迁。从《唐仆尚丞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官员的任职经历都与当时的 政治环境紧密相连。例如,在唐玄宗时期,由于开元盛世的出现,许多官员得 到了破格提拔;而在安史之乱后,许多官员又因为战功而被重用。这些升迁和 转任的情况,都为我们理解唐代政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京兆府下辖官职和品级
京兆府下辖官职和品级京兆府作为唐朝的最高行政区划单位,其下辖官员体系严密、层次分明。
官职和品级是唐代官员身份和地位的体现,对于了解唐代政治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京兆府下辖官职和品级。
一、京兆府官职1. 州牧:州牧是京兆府地域最大、职位最高的官员,是京兆府的行政负责人。
他负责统领京兆府的军事、政务和司法事务,并代表朝廷管理该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
2. 城门校尉:城门校尉是京兆府的重要守城官职,负责管理京兆府的城门,维护地方治安和边境安全。
他们与州牧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京兆府的稳定。
3. 郡守:京兆府下辖多个郡,每个郡设有一位郡守,负责管理该郡的行政、军事和司法事务。
郡守是京兆府下属各郡的行政首脑,承担着维护地方治安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
4. 县令:京兆府下辖多个县,每个县设有一位县令,负责管理该县的行政、军事和司法事务。
县令是县级行政机构的负责人,对于实施朝廷政策和管理地方事务具有重要作用。
二、京兆府官职与品级的关系在京兆府的官职体系中,官员的品级与其职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品级是唐代官员身份地位的标志,官员的品级高低决定其在官场中的地位和权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京兆府官员品级:1. 朝散大夫:朝散大夫是品级最高的官员之一,多为朝廷重臣或功臣担任,具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权。
他们负责参与朝廷的决策和管理重要事务。
2. 文官:文官分为正六品至九品,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别担任京兆府下属各郡、县的官员。
他们主要负责地方行政与司法事务,参与地方治理和制定政策。
3. 武官:武官的品级分为从一品至九品,根据等级不同可以担任京兆府的军事官职。
他们主要负责领导地方军队,维护边境安全和平定各种动乱。
需要注意的是,官职和品级并不完全对应,有些官职并没有固定的品级,品级的提升也需要考虑官员的功绩和个人能力。
但是总体而言,品级高的官员往往担任较高级别的官职,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三、京兆府官职的选拔与提升在唐代,京兆府官员的选拔和提升主要依靠科举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官职体系表目录•1中央官制• 1.1三省六部• 1.2九寺五监• 1.3宫廷侍从机构•2地方官制•3武官系统•4官员品级•5唐代官职一览•唐代官制分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少数民族政权的职官制几个方面。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
《新唐书·百官志》云:“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
”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国家体制,在唐高祖武德时期就比较完备地建立起来。
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操有对一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
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
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
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他们更易于被君主控制 .三省六部1.中书省(决策机关)设中书令两人,正二品。
中书侍郎两人,正三品。
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
属下官员包括,主书四人,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起居舍人十六人,皆从六品上。
中书省下又设有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
2.门下省(审议机关)设侍中二人,正二品。
侍郎二人,正三品。
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
属下官员包括,录事四人,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
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
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
典仪二人,从九品下。
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
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
门下省下又设有弘文馆,有学士,校书郎官职。
3.尚书省(执行机关)设尚书令一人(因太宗曾任此职,故不授予臣下)尚书左仆射一人,从二品。
尚书右仆射一人,从二品。
尚书左丞一人,正四品上。
尚书右丞一人,正四品下。
(左丞管理吏、户、礼三部,右丞管理兵、刑、工三部)属下官员包括,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都事十二人,从七品上。
主事十二人,从八品下。
尚书省下又设有六部:吏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上。
郎中二人,正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司封、司勋、考功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从八品下。
户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度支、金部、仓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从八品下。
礼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正四品下。
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祠部、膳部、主客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兵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职方、驾部、库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刑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正四品下。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都官、比部、司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工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正四品下。
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屯田、虞部、水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4.秘书省(掌经籍图书)设秘书监一人,从三品。
秘书少监二人,从四品上。
秘书丞一人,从五品上。
属下官员包括,秘书郎三人,从六品上。
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
正字四人,正九品下。
秘书省下又设有著作局,有著作郎,著作佐郎官职。
5.殿中省(掌天子服御)设殿中监一人,从三品。
殿中少监一人,从四品上。
殿中丞二人,从五品上。
殿中尚医二人,正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九品上。
殿中省下又设有食、药、衣、舍、乘、辇六局,各局有奉御、直长官职。
唐有二台,御史太与司天台。
1.御史台(监察机构)设御史大夫一人,正三品。
御史中丞二人,正四品下。
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设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
殿院设殿中侍御史九人,从七品下。
察院设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
寺丞二人,从五品/六品。
主簿二人,从七品上。
博士四人,从七品上。
太祝六人,正九品上。
唐有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1.国子监,设祭酒一人,从三品。
司业二人,从四品下。
监丞一人,从六品下。
主簿一人,从七品下。
录事一人,从九品下。
2.少府监,设正监一人,从三品。
少监二人,从四品下。
监丞六人,从六品下。
主簿二人,从七品下。
录事二人,从九品下。
3将作监,设正监一人,从三品。
少监二人,从四品下。
监丞四人,从六品下。
主簿二人,从七品下。
录事二人,从九品下。
4.军器监,设正监一人,正四品。
监丞一人,正七品上。
主簿二人,正八品下。
录事一人,从九品下。
5.都水监,设使者二人,正五品上。
监丞二人,从七品上。
主簿二人,从八品下。
录事一人,从九品下。
宫廷侍从机构秘书省——掌管皇家图籍档案。
监、少监、丞、秘书郎(抄写贮藏经史子集)、校书郎(校雠典籍)。
太史局——负责天文历法。
一度属秘书省管辖。
殿中省——下辖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负责皇帝衣食住行。
内侍省——管理宦官和宫女。
东宫官吏——模仿朝廷设置的太子宫廷机构。
多为闲职。
学士院——从朝官中选拔有才艺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后改称“学士”,专掌内命。
编辑本段地方官制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
唐代中期出现府、道。
唐玄宗开元28年,全国有府州328个,县1573个,可见唐代地方官吏系统的庞大。
1)州长官为刺史,下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
上佐——长史、司马,没具体职事,辅佐刺史而已。
往往成为安排闲冗官员的职位,因此唐后期一般不置上佐之职。
判司——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参军,与尚书省六部对应,具体分管州的官吏考课、礼仪、赋税、仓库、户口、驿传、刑狱和工程水利各方面事务。
录事参军——负责监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相当于朝廷御史台与尚书左右丞的职责。
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市令——分别负责学校、医药与市场交易。
2)县长官为县令,下设县丞、主薄和县尉。
县丞——县令副手,相当于州上佐。
县尉——负责管辖诸曹吏员、追捕盗贼,相当于州判司。
主薄——负责勾检稽失,监察官吏,相当于州录事参军。
3)府:京都和曾作为陪都的州为显示其地位重要而称为府。
府官与州官设置相同,仅名称稍有变化,如长官称尹,副长官称少尹。
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以管辖广大边境,都护府设官也与州相同,仅长官称都护与副都护。
4)道:唐代前期是一种监察区。
唐太宗“因山河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各道由皇帝不定期派巡察使或采访使巡视,监察地方官吏和了解各地情况。
后唐玄宗“又因十道分为十五道,置十五采访使,检查如汉刺史之职”。
唐代后期,道的长官观察使一般都兼任节度使,拥有军权,形成大小不等的方镇。
各个方镇管辖的行政区域也称为道,这样的道到唐宪宗元和时有47个。
道的长官的下属有副使、行军司马、判官、使、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等一大批幕职官员。
编辑本段武官系统1、南衙诸卫和府兵朝廷设十六卫,直接统属于皇帝,无调兵权。
十六卫名称:唐玄宗开元时大体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总称为南衙诸卫。
十六卫职责:前十二卫均管辖府兵,后四卫不辖府兵,只负责京城和宫殿诸门警卫以及皇帝的贴身宿卫。
十六卫官吏: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下有长史、录事参军总管各卫日常事务,仓、兵、骑、胄四曹分别负责俸禄、给养、考绩、宿卫、马匹、兵械等具体事务。
除十六卫外,东宫还仿照十六卫设十率府,各设率一人,副率一至二人,下辖一定数量的府兵,作为太子的禁卫部队。
调兵:由皇帝和宰相议定后,颁发诏令到兵部,由兵部再发下符契,符契与诏令一起同时颁下各折冲府或州郡发兵。
2、北衙禁军唐高宗时,由宫城北门玄武门禁军发展而来的北衙禁军开始兴起,逐渐取代南衙请卫的职能。
南衙诸卫则由于府兵制的废弃,逐渐成为闲司,其长官大将军、将军也变为武官升迁的官阶,不再拥有实际职权。
最先设置的北衙禁军是左右羽林军,玄宗时设左右龙武军,肃宗时又设左右神武军,以上称为北衙六军,各设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三人。
唐代宗时再以神策军列入北衙禁军行列,德宗以宦官任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统率,因此神策军势力迅速发展,凌驾于北衙六军之上。
唐代后期,北衙六军的大将军、将军等职也逐渐成为武官迁转的官阶,实际并无兵权。
编辑本段官员品级唐代沿袭隋制,官员分九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共为十八个等级。
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实际上有三十个等级,武官散官等级是三十二等。
这些等级总称为流内官,为正式文武官员。
此外还有流外九品,实际上已属于吏员,不属于正式官员的范围。
官员的散官称号与品级大致对应,表示官员地位与资历高低,作为升迁的序列。
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
同时,唐代高级官员都有一个表示其身份的鱼符,以袋盛之,称为“鱼袋”。
三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
五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
编辑本段唐代官职一览正第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职事官。
)王。
(爵。
《武德令》有天策上将,九年省。
)从第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
开府仪同三司及特进不带职事官者,朝参禄俸并同职事,仍隶吏部也。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职事官。
)骠骑大将军、(武散官。
)嗣王、郡王、国公。
(爵。
)正第二品特进、(文散官。
)辅国大将军、(武散官。
)开国郡公、(爵。
《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贞观十一年加开国之称也。
)上柱国。
(勋官。
《武德令》有尚书令,龙朔二年省。
自是正第二品无职事官。
)从第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扬、幽、潞、陕、灵。
)大都护、(单于、安西,已上职事官。
)光禄大夫、(文散官。
)镇军大将军、(武散官。
)开国县公、(爵。
)柱国。
(勋官。
)正第三品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旧班在左相上,《开元令》移在下。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旧班正四品上,大历二年升。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自左右卫已下,并为武职事官。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武德令》,礼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
贞观年改以民部次礼部,兵部次之。
则天初又改以户部次吏部,礼部次之,兵部次之。
)太子宾客、(旧兼职无品,《开元前令》定入官品也。
)太常卿、宗正卿、(天宝初升入正三品也。
)太子詹事、左右散骑常侍、(旧班从三品,广德年升。
)内侍监、(唐初旧制,内侍省无三品官,内侍四员,秩四品。
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艺承恩遇,特置内侍监两员,秩三品,以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