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合集下载

《资本论》导读第2卷(1-3篇)

《资本论》导读第2卷(1-3篇)

《资本论》第2卷导读导言一、研究对象与方法《资本论》第2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这里的流通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资本运动的总过程。

资本的运动总是首先采取货币形式,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这形成资本运动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运动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资本也处在流通中。

这个阶段完成后,便进入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使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消费,结果是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再进入流通领域,通过销售行为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取得货币,这些货币又重新转化为资本。

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还包含流通过程。

这种周而复始地不断通过这个过程、三个阶段的循环,形成资本流通。

这样,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资本流通实际上也就是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是一种运动。

第1卷考察这种运动背后的经济关系,本卷则考察这一运动所采取的形式和遵循的条件。

《资本论》第2卷所研究的资本同第1卷一样,也是产业资本。

但是,由于已经转入流通过程的研究,资本既作为生产资本出现,又作为流通资本出现,由此引起一系列形式变化。

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不仅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流通过程的结果。

这样,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就被掩盖了,从而预示着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

其次,资本在其循环中采取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阶段,也预示着这些不同形式和不同阶段有分离和独立化的可能。

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在方法上是以矛盾分析为核心展开的。

根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对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首先是把单个资本的循环当作一次过程来考察,而把这一过程的连续性问题存而不论;然后考察资本的连续循环,即周转,考察周转的各种规定性;最后引入各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从而揭示它的规律。

《资本论》第2卷的内容共分三篇:第一篇研究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研究资本周转;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资本论第二卷 (word版)

资本论第二卷 (word版)

资本论第二卷(word版)在武术上有一句俗话,叫做:打拳不溜腿,一生冒失鬼。

那么,在经济科学的研究上,不先看一看马克思的《资本论》,也会是个冒失鬼。

当今盛行国内外的西方经济学(本人称其为现代庸俗经济神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早就在《资本论》中被批得体无完肤了,只是在资本的大力资助下,才恬不知耻地借助片面的数学工具垂死挣扎,并鼓吹《资本论》的过时。

同时,另一些批评或引用《资本论》的人的言行,不过表明,要么他们根本就没有好好读过这套书,要么他们的智力实在有限,连基本的东西也没能理解。

的确,虽然《资本论》中没有用到高深的数学,但其中运用于问题分析的逻辑和思想表明,没有好好学过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等高等数学课程的人,是很难把握其精髓的。

实际上,数学水平不如马克思者,已不适合研究经济科学。

当然,数学水平超过马克思者,如大学里的数学教授,也未必就适合研究经济科学。

这还要看其是否会违反经济科学除数理逻辑外的另两个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一个例子见帕累托效率的“最优”——兼与王则柯先生商榷。

《资本论》第一卷内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整理。

《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原书的脚注有选择性地以括号【】的形式放在原文之中。

批阅者的笔记以蓝色字体标注。

插入笔记的目的,一是时时打断读者的阅读,以减少长篇阅读的疲劳;二是增加阅读的兴趣,欢迎读者批驳;三是为批阅者本人在文中各处做上标记,以便以后引用时方便查找。

——批阅者序言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1、货币资本的循环2、生产资本的循环3、商品资本的循环4、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5、流通时间6、流通费用第二篇资本周转7、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9、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周转的周期10、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11、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李嘉图12、劳动期间13、生产时间14、流通时间15、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16、可变资本的周转 17、剩余价值的流通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8、导言19、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20、简单再生产21、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序言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成本价格和利润2、利润率3、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4、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5、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6、价格变动的影响7、补充说明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8、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9、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0、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读后感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读后感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读后感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是一部经典的著作,阅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篇读后感旨在总结我的个人理解和观点。

首先,我深深被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的深入剖析所震撼。

马克思通过详细的论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等核心概念。

他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的分析,清晰地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这使我对现实社会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对马克思在本篇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和预测深感敬佩。

他通过对利润率下降、过剩资本和产能过剩等问题的论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和自我矛盾。

这使我对当前世界经济中的困境和周期性危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反思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可持续性。

此外,我对马克思对工人阶级的关注和呼吁深感动容。

他强调工人阶级的劳动价值和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提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追求。

这使我对工人权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产生了更大的关注。

综上所述,阅读《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让我深入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和内在矛盾,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唤起了我对社会公平、劳动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这篇读后感让我深感马克思的思想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并激发了我对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兴趣。

第一章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课件山东大学,李增刚)

第一章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课件山东大学,李增刚)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4
第一章 货币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简短的导言,讲述三方面内容: 1、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及其内容。(31) 简述资本的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上的 内容。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6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2、本篇的研究对象。本卷研究的对象与第一 卷是同一的,都是研究产业资本。但是研 究侧重点不同。第一卷侧重于揭示本质, 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生产中的 阶级关系。这里侧重于资本运动形式的分 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何通过运动 来实现。
19
Ⅰ.第一阶段 G—W
从以上马克思的论证,可以看出,资本 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数量关系, 不仅仅由技术关系决定,更主要的是由剩 余劳动的数量决定。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 主义生产的本质,这种反映着剩余劳动量 要求的比例,当然就成为“最具特征的量 的关系”。
《资本论》选读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1
第一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 及其循环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2
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在第一篇里,马克思把现实的资本运动 抽象为三种循环形式,从各个角度全面地 研究了资本的运动,揭示了通过资本的运 动所展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各方面特 征。 第一篇的内容使“资本不是物,是体现 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这一原理变得更加具 体。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3
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一篇共包括六章: 从第一章至第四章是一个从分析到综合的 过程,前三章分别研究货币资本的循环、 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 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说明资本的运 动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以及这种统一对资 本运动的要求。 第五、六章是补充说明,说明资本流通过 程在资本增殖运动中的作用。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二卷概述•本卷是由马克思写作、恩克斯整理出版的,出版于1885年。

由于马克思先后留下了八分手稿,但都残缺不全,故本卷的一些节、段落之间联系不太紧密。

《资本论》第二卷结构•本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分别从宏、微观角度考察产业资本运动的形态变化和实现条件。

共包括三篇21章。

•第一、二篇从微观角度分析资本运动;第三篇分析宏观资本运动。

•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包括1-6章。

•Ⅰ.1-3章考察三种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Ⅱ.第四章综合分析三种形态变化及实现条件;•Ⅲ.第5-6章考察资本的流通时间,分析了流通费用问题。

•特征:个别资本的运动过程个别资本的形态变化资本运动与流通费用第二篇:资本周转•包括7-17章,可分四部分。

Ⅰ.第7章为导论部分,对资本周转作基本介绍;Ⅱ.第8-11章考察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方式及对资本周转的影响,并分析了古典学派的有关理论;•Ⅲ.第12-14章研究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的影响;•Ⅳ.第15-17章从不同角度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特征:以动态分析为基础•具体——抽象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包括第18-21章。

•Ⅰ.第18章分析研究对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Ⅱ.第19章批判古典学派的再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二卷结构•Ⅲ.第20章阐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Ⅳ.第21章阐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特征:以社会总资本为研究对象以均衡分析为主要方法研究方法•1、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企业资本运动——社会总资本•2、均衡分析微观与宏观均衡相统一•3、动态分析以资本的持续运动为基础研究方法同主流经济学的比较:目标:当事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过程: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及判断标准一般标准:社会福利最大——帕累托最优特征: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不同标准缺陷:垄断、外部性等资本循环1、资本循环个别资本运动首先表现为资本的循环过程。

即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不同阶段的运动,以更大数量的货币资本返回的运动过程。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的循环”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的循环”
供需不匹配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供需不匹配上,即生产的产品不符 合消费者的需求或偏好,导致市场销售不畅。
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剩余价值生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通过雇佣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但 如何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一个关键问题。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需要不断创新和 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和价格。
2
购买阶段是资本循环的起点,它决定了生产的规 模和方向,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水平。
3
资本家在购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价格 变动、产品质量等因素,以确保所购买的商品能 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生产阶段
01
在生产阶段,资本家将购买到的原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等 生产要素结合起来,通过劳动过程转化为新的商品。
资本家购买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 做准备。
生产阶段
资本家组织生产,劳动者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同时形 成剩余价值。
销售阶段
资本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 价值的增值,并回收预付资本。
资本循环的必要性
资本循环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必要过程,只有通过循环,资本才能不断实现价值的增 值。
资本家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价格策略等因素,以 确保销售能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04
资本循环中的矛盾与问题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过度生 产,导致产品过剩,无法被市场完全消化。
消费不足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导致有 效需求不足,消费者无法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资本循环是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循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 费等环节得以相互连接和协调。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二卷

扩大再生产
• 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 再生产。具体来讲,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 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 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 规模。相对比的概念是简单再生产:规模 不变的再生产被称作简单再生产。
• 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如上例中我们所举的皮鞋 生产商,如果他在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生产流 程都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靠增加工具、设备、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形成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外 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 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 效率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在厂房、机器设 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主 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 质量等方法,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生产性停工时间,包括职工正常的休息、机器 设备的检修或夜间停止使用等。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指原材料虽已进入生产 领域但未投入生产的那段时间。如原材料在工厂 仓库里的正常贮存时间,这种原材料的储备,是 维持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一般来说,生产时间比劳动期间要长。劳动期 间始终属于生产时间,但生产时间不一定都是劳 动期间。
G-A
• 2,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根本特征 (13-17)P36 G-A被看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不是因为劳 动力提供剩余价值或工资的不合理形式,而是劳动 力成为商品的事实. G—A被认为是所谓货币经济的特征或标志,是因 为在这里劳动是它的所有者的商品,因而货币是买 者——就是说,是因为有了这种货币关系(即人类活 动的买卖).但是,货币很早就已经作为所谓服务的 买者出现了,而G并没有因此转化为货币资本,经济 的一般性质也没有因此发生变革.
• 固定资本的流通和周转,有它自己的特殊形式:就 是价值与物质相分离。固定资本的价值运动并不 同它的物质运动相一致。它从开始周转的时候起, 价值便分割为二:一部分留在自身的物质形态上, 一部分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前者随着磨损程度而 逐次减少;后者经过生产和流通,以折旧形式逐 次提取折旧费,以货币形式收回。直至前者减为 零,全部转化为货币形式,再经过流通领域购买 新的同类物资,来替换已经磨损报废的固定设备, 完成它的一次周转,重新进入下一次周转。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 5、商品资本循环也是一个再生产过程,它的起点 是前一个生产过 程的结果,它的终点是第二个生 产过程的开始,它实际上联系了两个生产 过程。
•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1、商品资本循环包含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
循环,并且相互交错在一起。
• 2、商品资本循环既包括补偿生产资本的那部分产 品的运动,而且 包括形成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产品 的运动。

•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的循环。所谓产业资本, 就是投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的资本。 “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 两种形式, 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 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 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 一个形式中执 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 产业,包括 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 门。”(第2卷第63页)产业资本的正 常循环,一 方面要求资本价值不断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 种形态;另一 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又要把资本固 定在一定的形式上。也就是资本既 要不断变化, 又要每时每刻同时表现为三种形式。
• 这个结合进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任何商品生产的 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 经营;但是,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 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第2卷第44页)
• 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 剥削方式。这是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 主义结合,由于劳动组织和科学技术的巨大 成就, 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并且 大大地超过了以前 任何社会。
• 由W’—G’,也就是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对资本家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惊险 的跳跃”(第1卷第124页)。这是因为,第一, 如 果W’卖不掉,资本家就会破产,资本的再生产运 动就会中断。“这个跳 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 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第1卷第124 页) 第二,如果卖的速度不同,资本的再生产规模会以 不同程度扩大或缩 小。卖的速度快可以扩大再生 产规模,卖的速度慢,就可能缩小生产规 模。第 三,如果W'只卖掉一部分,有可能只够补偿预付的 资本价值,而不 能实现剩余价值;如果卖掉很少, 有可能不仅不能实现剩余价值,甚至不 能补偿资 本价值。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引言《资本论》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

其分为三卷,从不同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

第二卷《资本论》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再生产问题,通过对资本与利润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第一节初步在《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一节中,马克思首先对资本再生产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资本再生产是指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仅是对商品的生产,更重要的是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包括资本的增殖、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再投资等环节。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再生产是无限循环的过程。

通过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不断进行积累并增殖,从而形成更大的资本量。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剩余价值也得以实现并被重新投资,为下一轮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本和劳动力的相互对抗,资本再生产也面临着矛盾和困难。

资本的增殖需要劳动力的使用,同时劳动力的使用也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再生产的可能。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循环。

第二节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在《资本论》的第二卷中,马克思更加详细地分析了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他指出,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环节,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即资本通过投资和积累而增值;二是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即资本通过再投资而保持原有的规模和价值。

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

资本的流通包括商品的买卖和货币的流通,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行的动力源泉。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货币是商品买卖的媒介和价值尺度,通过货币的流通,商品得以实现价值并被交换。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价值和价格的矛盾。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主要探讨了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相互转化,以及其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

该篇论述了货币资本的决定性作用,即通过货币资本的购买,实现了劳动力的购买,从而将货币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进而实现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在该篇中,马克思详细阐述了货币资本的运作机制和规律,强调其对经济生产和运转的重要性和作用。

他指出,货币资本的增殖必须依赖实物资本的生产和增值,只有资本的有机构成得到提高,实物资本的生产效率才能得到提高,资本的增殖才能得到实现。

同时,马克思还揭示了货币资本与商品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指出货币实现生产的过程
中往往存在过度流通和粮草压制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加以调节和控制。

此外,该篇中还探讨了货币资本流通的各种形态和方式,以及货币资本与信用、利润、利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马克思对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科学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撑。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二卷

15. 在这里,被当作特征的,也不是形式的不合理。相反,这种不合理正好 被忽视了。这种不合理在于:作为价值形成要素的劳动本身不能具有价值, 从而,一定量劳动也不能具有在它的价格上,在它和一定量货币的等价上表 现出来的价值。但是我们知道,工资只是一个伪装的形式。在这个形式上, 比方说,劳动力的一日的价格,表现为这个劳动力在一日中付出的劳动的价 格,以致这个劳动力在6小时劳动内生产的价值,表现为这个劳动力12小时 的工作或劳动的价值。
《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
《资本论》第二卷包括三篇,共二十一章。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资本循环是单个产业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的 形态变化,是பைடு நூலகம்资本由货币资本形态转化为生产资本形 态,又由生产资本形态转化为商品资本形态,最后又由 商品资本形态回到货币资本形态。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论述货币资本的循环。这里研究的货币资本的循环具有 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把它当作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就是说,货币资 本的循环作为反映产业资本循环由预付货币资本到收回更多货币资本的一般 特征的形式。另一方面又把它当作产业资本循环的特殊形式。就是说,货币 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整体(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 循环的统一)中的一个特殊形式。
13.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一个具有特征性质的因素,因为它是以货 币形式预付的价值得以实际转化为资本,转化为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的重要条件。 G—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在G—A中购买的劳动量。本书第一卷第二篇《货 币转化为资本》,已经从这个观点对G—A作了说明。这个问题,在这里还要从另 一个观点,即专门就货币资本是资本的表现形式这一方面加以考察。
第一节 第一阶段 G-W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2卷第15章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 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反映全社会生产的连续 进行,包括消费和生产要素的补偿
《资本论》第2卷第18章第1节
• 2、在单个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 中,货币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本论》第2卷第18章第2节
• 3、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首要的是明确两 个前提条件 《资本论》第2卷第21、28章 • 4、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依据规模的不同,分为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此外还可能出现有 缺陷的再生产 《资本论》第2卷第20章第1节
《资本论》第二卷选读的理论要点
• 一、资本循环理论 • 二、资本周转理论 •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资本循环理论
• 1、资本循环是资本在生产经营中的往返运动
《资本论》第2卷第1章第1至3节
• 2、资本在其总循环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商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 性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 5、运用两大理论前提,揭示社会总资本简 单再生产的规律
《资本论》第2卷第20章
• 6、运用两大理论前提,揭示社会总资本扩 大再生产的规律
《资本论》第2卷第21章
《资本论》第2卷第1章第4节
二、资本周转理论
• 1、资本周转反映资本周期性的运动
《资本论》第2卷第7章
• 2、资本周转速度受生产资本构成和周转时间 的影响
《资本论》第2卷第7、8、13、14章
•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的平均周转
《资本论》第2卷第9章
• 4、资本周转速度影响企业盈利和投资量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读《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第二篇杨奕经济学 0812451《资本论》第二卷的内容主要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马克思在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统一,分析单个资本的运行过程。

而单个资本的运行过程就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书中运用了直观而明确的语言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奥秘。

一.资本循环论第二卷中的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主要研究的就是资本循环问题,马克思用了三章的篇幅分别阐述了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依次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以及这三种职能形态在购买、生产、售卖这三个阶段中各自的具体的循环过程,即:1.货币资本循环:G—W…P…W’—G’在马克思看来,货币是一切商品的共同等价物,所以我认为这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种最典型的形式。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先用货币G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W,然后进行生产P。

(这里的“…”表示资本循环过程的暂时中断,即进入了生产过程)待生产出附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W’后,将商品出售从而获得更多的货币G’。

货币资本循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产业资本家的生产动机是最明确、最赤裸裸的。

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贯穿于整个资本循环的过程。

而货币作为一切商品的共同等价物,是价值的一种表面化的、最易察觉的表现形式,所以货币资本循环就成为产业资本循环中的最一般的形式。

但货币毕竟只是一种一般等价物和价值尺度,并不包含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以货币为开始,以更多的货币为结尾,这种循环方式从表面上看具有欺骗性,让人以为是货币本身就可创造更多的货币,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生产资本循环:P…W’—G’—W’…P’这个循环过程比起货币资本循环要更加深刻一些,也更有趣。

这个过程以生产P为开始,生产出附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W’后,将其售卖,获得更多的货币G’,再用这些货币够买更多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W’用于更大规模的生产P’。

由于这是一个以生产资本为主体的循环过程,所以这里的“—”即流通过程是为生产过程的中断,是为下一次生产过程的开始做的准备和枢纽过程。

资本论第二、三卷思考题

资本论第二、三卷思考题

《资本论》第二卷思考题1、第二篇第一篇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一般商品流通与资本的运动有什么区别?什么原因使G——W这个一般的商品流通行为成为资本运动的一个阶段?(第二卷第32页)3、马克思在第35页上所说的G——W行为中“最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4、为什么货币能够执行资本的职能,通过G——A行为为资本主义生产做准备?(第二卷第36页)5、货币资本运动的行为基础是什么?(第二卷第39页)6、资本在经历G——W运动后,为什么要进入生产过程?(41-42)7、为什么资本循环中的生产阶段进行的必须是商品生产?8、为什么“一旦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的生产普遍化,商品生产就必然成为普遍形式”?(第二卷第42-43页)。

9、领会“不管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第44页)这段话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10、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

但是、二者在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

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

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第二卷第44页)按照这一原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如何结合的?11、思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划时代剥削方式?(第44页)12、理解“生产资料本身,只有在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本的人的存在形式,能够和生产资料相合并时,才成为生产资本的物的形式或生产资本。

”(第二卷第44页)13、工人的劳动力在什么情况下是资本,什么情况下不是资本?为什么?如何正确理解这里“资本”的含义?(参见第44页)现代西方经济学把人的劳动能力说成是资本(人力资本),其错误何在?14、为什么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创造的剩余价值表现为资本的果实?(第45页)15、为什么说“商品队伍中,由于属性不同,哪一类应升为资本,哪一类应列为普通商品,这个问题不过是烦琐经济学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可笑的难题罢了”?(第46页)16、回答“是什么使一切商品流通的这个简单行为(注:指W——G)同时成为一种资本职能”。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 现在,资本家就不仅支配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要素,而且 支配着一种更大的劳动力的使用权,即支配劳动力进行劳 动的权力;而劳动不仅能创造价值,还能创造出超出劳动 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样,资本家的资本,就由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了。生产资本是作为能够生产价 值和剩余价值而发挥职能的资本。
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转化的关键
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本的形式 相结合
■ 结合的前提:必须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高度发 展为前提 。具体包括:
■ 资本家不仅是货币所有者,而且必须是商品生产 者 。因为他投入货币,目的是为了取的更多的货 币,而更多的货币的取得只有依靠商品生产实现价 值增值。这就需要商品生产的广泛和高度的发展。
第二节 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 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 段的相互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 资本的形式相结合→生产资本的职能
一、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相互 关系
■ 货币资本循环经过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 产资本,资本价值取得了A和Pm的实物形式,这种 形式的资本价值不能继续流通,必须进入生产阶 段。因为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在一定 时间内的使用权,而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资本 家不能再把工人当作商品出卖,而劳动力的使用 权只能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同时,资本家购买的 生产资料也只是作为劳动吸收器来使用,而不是 为了转卖。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是进入第二阶 段,即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劳动力与生产 资料的结合,生产出一种新的商品。
四、货币执行资本职能的前提基础
■ 对货币资本理解的两种错误观点:第一,把货币 资本采取货币形式而执行资本职能,理解是由资 本性质产生的;第二,把作为资本的货币执行资 本的职能理解为是由货币的本性决定的。这两种 错误既平行地谈资本与货币,又是交叉地谈它们 的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 的循环”
第一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资本论》第二卷前四份写于1865-1870年之间,后 四份写于1877-1881年之间。
• 所谓资本循环,就是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一系 列形态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 研究资本的循环,关键在于说明要使单个资本的生产 和流通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 第一,三个循环过程的前提都表示三个过程的结 果,都表现了原因和 结果的相互关系。
• 第二,三个循环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 点、通过点和复归点。
• 第三,三个循环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第四,三个循环都以价值增殖为目的,也就是都 是为了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 这里研究的资本循环侧重于货币资本的循环。这 是因为货币资本, 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 业资本循环最典型、最片面和最一般的表现形式。 最典型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把产业资本的动机和 目的,即赚钱发财表现得最醒目;最片面是因为 它强调的是这个过程的货币形式,是强调资本家 金银数量的增加;最一般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反 复,已经包含着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 环。
•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能够生产出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 品,也就是通 过生产阶段使生产资本变为具有更大价 值的商品资本。“因此,产品不只 是商品,而且是孕 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它的价值= P+M,等于生产这 种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本的价值P,加上这个生产资 本产生的剩余价值 M。”(第2卷第45页)
• 3、销售阶段
• 资本家把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商品拿到市场上去 出卖,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 其公式 是: W'—G',就是销售阶段。
• 这里的W',是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它不仅包 含原有价值的补偿, 还有个剩余价值。“W'这个 价值,等于生产它时保存的价值加上生产资本提 供的剩余价值。它的价值大于这个资本价值,多 了这个剩余价值 W。”(第2卷第47页)因此,W 代表了预付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也就是包含 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表示一种价值关系, 表示商品 产品的价值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的价 值的关系,就是说,表示它的价值是由资本价值 和剩余价值构成的。”(第2卷第47页)
• 第三,货币资本的价值能增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但表现在过程的开 始和终结,而且 表现在“金光闪闪的货币形式 上”(第2卷第69页)。
• 第四,货币资本循环没有表现出个人消费。资本家用 货币购买生产 资料,只表现出生产消费,购买劳动力 也是购买生产的要素。至于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在货币 资本循环的公式以外的,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在货币资 本循环的公式中也表现不出来。
二、生产资本循环
• 第二卷第二章分析“生产资本的循环”,实际上 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本循 环中的流通过程,是研究 这个通过流通过程有多少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 问题。如果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 这就是简单再生产;如果剩余价值有一部分用于积 累,那就是扩大再生产。这一章分成四节,实际 上是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分析简单再生 产;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四节, 分析积累和扩大 再生产。第三和第四节是第二节的补充。
• (三)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
• 把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资本循环和扩大再生 产条件下的生产资本循环概括起来,生产资本循 环的总公式是:
三、商品资本循环
• 第二卷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主要是说明 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 商品资本的循环不仅是单 个资本的一种循环方式,而且体现了社会总资本 的运动。
• 3、商品资本循环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 人消费。
• 所以,马克思在分析个别资本的运动时,以货币 资本的循环和生产资 本的循环为代表;而分析社 会总资本的运动,则以商品资本的循环为 代表。
四、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 第二卷第四章题为“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实际上 是把前三章的分析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来论述产业资 本的运动,说明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三 个循环的统一。
• (二)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
• 1、生产资本的循环表示资本的再生产。 • 2、生产资本的循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两头都是
生产过程,中间是流通过程。
• 3、生产资本的循环揭示了货币资本循环的片面性, 它告诉我们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流通过程,而是来 自生产过程。但是,它又造成了一种新的假象, 似乎资本主义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生 产而生产。

•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的循环。所谓产业资本, 就是投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的资本。 “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 两种形式, 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 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 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 一个形式中执 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 产业,包括 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 门。”(第2卷第63页)产业资本的正 常循环,一 方面要求资本价值不断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 种形态;另一 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又要把资本固 定在一定的形式上。也就是资本既 要不断变化, 又要每时每刻同时表现为三种形式。
• (一)总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现实统一 •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反
映资本运动的特点,但不是三个独立资本的运动,必 须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了解产 业资本运动的全部 过程。“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 通 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 的统一。”
• 产业资本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总运动来看,都包 含着三个循环。三 个循环互为前提,一种形式循 环的反复,已经包含着其他形式的循环的进 行。 在货币资本的不断循环中,包含了生产资本和商 品资本的循环;在生 产资本不断循环中,包含了货 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在商品资本循环 中,同 样,包含了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循环。而且, 任何一个单个的产 业资本,都必须同时处在三种 循环中。“这三种循环,三种资本形态的这 些再 生产形式,是连续地并列进行的。所以,在这里, 总循环是它的三个 形式的现实的统一。”(第2卷 第117页)
起点和生产资本起点的资本价值不一样,它不是预付 资本 的价值,而是已经增殖了的价值,它的价值是预 付资本价值加上剩余价 值。
• 3、前面是卖和买两个流通过程,最后是生产过程。
• 4、它不仅包括资本价值的流通,而且 包括剩余 价值的流通;它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 消费。所以,商品资本循环,一方面是单个资本 循 环的一种特殊形式,另一方面又体现为社会总 资本的运动。
• 这里研究的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也就是按资 本主义方式经 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 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等,而且实际上是 以工业资本为代表进行分析的。
• 这里研究的资本循环是单个资本的循环,也就是 单个资本家经营企业所投入的资本的循环,是个 别资本的运动,不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由于资本循环包括形态变化、流通时间、流通费 用,所以,这一篇就由第一到第六章组成。第一 部分是第一至第四章,分析资本的形态变化。第 二部分是第五章,分析“流通时间”。第三部分 是第六章,分析“流通费用”。
• 从方法论来说,动态分析法是这一篇方法论的特 点。
一、货币资本循环



• 在这个阶段中,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和生产资料的 消耗,不仅可以生产出一种新的商品,而且可以 生产出大于生产资本价值的价值,也就是会产生 剩余价值。但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形成和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生产 资料在价值形成中只是转移原来的价值, 而劳动 力是创造新价值,它不仅可以创造相等于劳动力 价值的价值,而且 会产生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剩余 价值。
• 作为产业资本循环最典型、最片面、又是最一般形式 的货币资本循 环,具有以下特点:
• 第一,在货币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是总循环过程的 出发点和复归 点。这个过程,最明显地表示出资本主 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就是赚钱。
• 第二,货币资本循环中的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的手 段,也就是说,发 财致富是生产的目的。
• 5、商品资本循环也是一个再生产过程,它的起点 是前一个生产过 程的结果,它的终点是第二个生 产过程的开始,它实际上联系了两个生产 过程。
•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1、商品资本循环包含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
循环,并且相互交错在一起。
• 2、商品资本循环既包括补偿生产资本的那部分产 品的运动,而且 包括形成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产品 的运动。
• 在生产阶段,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必须结合起来,才能 进行生产。“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 何,劳动者和生 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 情 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 必须使它们结合起 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 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 经济时期。”(第2 卷第44页)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 义所有制,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分离的。只有通过资 本家购买劳动力, 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资本的生产的存 在形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 合起来。在资本主 义制度下,“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 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 是怎样和在什么条 件下结合起来的——就是作为他的 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 的。”(第2卷第44页)
• 由W’—G’,也就是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对资本家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惊险 的跳跃”(第1卷第124页)。这是因为,第一, 如 果W’卖不掉,资本家就会破产,资本的再生产运 动就会中断。“这个跳 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 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第1卷第124 页) 第二,如果卖的速度不同,资本的再生产规模会以 不同程度扩大或缩 小。卖的速度快可以扩大再生 产规模,卖的速度慢,就可能缩小生产规 模。第 三,如果W'只卖掉一部分,有可能只够补偿预付的 资本价值,而不 能实现剩余价值;如果卖掉很少, 有可能不仅不能实现剩余价值,甚至不 能补偿资 本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