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3) - 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
深度学习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算法
![深度学习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5250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d.png)
深度学习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算法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其目的是实现对大量复杂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学习。
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推荐系统和游戏智能等领域。
一、神经网络的结构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核心基础,其结构主要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三部分。
其中输入层用于接收数据输入,隐藏层用于进行数据加工和特征提取,输出层用于输出结果。
隐藏层中的每个神经元都有一定的权重,其大小决定了每个神经元对输入的敏感度。
神经元的工作方式是将所有输入的数据进行加权合并,然后通过激活函数进行输出。
已经有很多种神经网络结构被提出,比如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
这些神经网络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连接方式和思想。
二、反向传播算法反向传播算法是深度学习中常用的训练神经网络的方法。
该算法从输出层反向逐层修改神经网络中的权重,以达到不断优化神经网络输出结果的目的。
反向传播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梯度下降。
具体而言,它通过反向传播误差来更新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值。
在反向传播过程中,误差越大的神经元会被给予更多的调整权重,以提高对输出结果的贡献。
但是,反向传播算法可以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并且对于非凸优化问题(即目标函数的参数集合不是单峰值函数)可能存在其他极小值。
三、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是用于处理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大型数据的基本深度学习算法之一。
该算法直接对原始像素数据进行训练和分类,而无需人工设计特征。
卷积神经网络的核心思想是卷积和池化操作。
卷积操作利用滤波器(过滤器)在图像或语音等数据上滑动,从而获得不同的特征。
而池化操作则将每个卷积核取出的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以减少参数数量和计算复杂度。
卷积神经网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最常见的是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也包括生成对抗网络(GAN)、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
四、循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中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算法。
神经网络是如何进行反向传播算法的
![神经网络是如何进行反向传播算法的](https://img.taocdn.com/s3/m/30787a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b.png)
神经网络是如何进行反向传播算法的神经网络作为人工智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然而,为了让神经网络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调优。
在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反向传播算法便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训练方法。
一、神经网络的训练神经网络通过训练来不断完善模型,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
训练的目的便是要不断地调整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使得神经网络在输入一个样本时,能够提供最接近样本标签的输出结果。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明确如何定义神经网络的误差,才能够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定义误差的常见方式便是采用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简称MSE),即:$MSE = \frac{1}{n} \sum_{i=1}^{n}(y_{i} - \hat{y_{i}})^{2}$其中,$y_{i}$表示真实标签,$\hat{y_{i}}$表示神经网络输出的结果,n为样本数量。
二、反向传播算法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简称BP算法)是一种用于训练神经网络的算法。
BP算法的本质是一个优化问题,在训练神经网络时,我们需要通过调整神经元之间的权重和偏置,来最小化误差(即MSE)。
BP算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
1.前向传播前向传播是指从输入开始,逐层向前计算网络中每个神经元的输出结果,直到最后一层得到网络的输出结果。
对于第l层的任意一个神经元(l为神经网络的总层数),其输出可以表示为:$z^{l}_{i} = \sum_{j=0}^{d}w^{l}_{ij}a^{l-1}_{j}$其中,$w^{l}_{ij}$表示第l-1层的第j个神经元到第l层的第i个神经元的权重,$a^{l-1}_{j}$表示第l-1层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结果,$d$为第l-1层的神经元数量。
同时,每个神经元在计算出其输出之后,还需要通过激活函数进行处理,比如常见的sigmoid函数:$a^{l}_{i} = \sigma(z^{l}_{i}) = \frac{1}{1+e^{-z^{l}_{i}}}$最终得到第l层的输出结果$A^{l}$:$A^{l} = \sigma(Z^{l}) = \sigma(W^{l}A^{l-1} + b^{l})$其中,$W^{l}$为第l-1层到第l层的权重矩阵,$b^{l}$为第l层的偏置矩阵。
一文看懂神经网络中的反传算法
![一文看懂神经网络中的反传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86a4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f.png)
一文看懂神经网络中的反传算法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是深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是一种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计算误差梯度来更新网络的权重,从而使得网络能够逐渐优化学习并提高预测准确性。
本文将从神经网络结构、反向传播算法原理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方面,深入解析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
神经网络结构神经网络是一种受生物神经元启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其基本结构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
输入层接收外部输入数据,隐藏层通过一系列的加权求和和激活函数处理来自输入层的信息,最终输出层将处理后的结果呈现为具体的输出。
这种结构使得神经网络能够学习并理解输入数据的复杂关系,并做出相应的预测。
反向传播算法原理反向传播算法是神经网络中用于训练模型的关键步骤。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预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误差,然后沿着网络的反向方向逐层计算梯度并更新权重,以最小化误差并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具体来说,反向传播算法利用链式法则计算每一层的误差对权重的影响,然后利用梯度下降法更新权重,使得网络逐渐收敛于最优解。
实际案例分析举例来说,假设我们要训练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来识别手写数字。
首先,我们将输入一张手写数字的图像,经过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过程,得到模型的预测输出。
然后,通过比较预测输出和实际标签的差异,计算出误差。
接着,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计算每一层的梯度,并更新权重以减小误差。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模型收敛并能够准确地识别手写数字为止。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不仅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且其核心原理也为深度学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进步与发展。
深度学习之反向传播
![深度学习之反向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3d4f40110a6f524ccbf855d.png)
深度学习之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1.算法简介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主要由两个环节(激励传播、权重更新)反复循环迭代,直到网络的对输入的响应达到预定的目标范围为止。
BP算法要求每个人工神经元(节点)所使用的激励函数必须是可微的。
BP算法特别适合用来训练前向神经网络。
2.算法原理假设有一个固定样本集,它包含个样例。
可以用批量梯度下降法来求解神经网络。
具体来讲,对于单个样例,其代价函数(或损失函数)为:这是一个(二分之一的)方差代价函数。
给定一个包含个样例的数据集,可以定义整体代价函数为:以上公式中的第一项是一个均方差项。
第二项是一个规则化项(也叫权重衰减项),其目的是减小权重的幅度,防止过度拟合。
[注:通常权重衰减的计算并不使用偏置项,比如在的定义中就没有使用。
一般来说,将偏置项包含在权重衰减项中只会对最终的神经网络产生很小的影响。
]权重衰减参数用于控制公式中两项的相对重要性。
在此重申一下这两个复杂函数的含义:是针对单个样例计算得到的方差代价函数;是整体样本代价函数,它包含权重衰减项。
以上的代价函数经常被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在分类问题中,利用或 1,来代表两种类型的标签(这是因为sigmoid激活函数的值域为;如果我们使用双曲正切型激活函数,那么应该选用和作为标签)。
对于回归问题,我们首先要变换输出值域,以保证其范围为(同样地,如果使用双曲正切型激活函数,要使输出值域为)。
我们的目标是针对参数和来求其函数的最小值。
为了求解神经网络,需要将每一个参数和初始化为一个很小的、接近零的随机值(比如说,使用正态分布生成的随机值,其中设置为),之后对目标函数使用诸如批量梯度下降法的最优化算法。
因为是一个非凸函数,梯度下降法很可能会收敛到局部最优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梯度下降法通常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要将参数进行随机初始化,而不是全部置为。
如果所有参数都用相同的值作为初始值,那么所有隐藏层单元最终会得到与输入值有关的、相同的函数(也就是说,对于所有,都会取相同的值,那么对于任何输入都会有:(图1))。
了解AI技术中的深度学习原理与方法
![了解AI技术中的深度学习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1008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3.png)
了解AI技术中的深度学习原理与方法一、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人脑神经网络为基础,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过程来实现对数据的学习和理解。
在深度学习中,最常用且致力于解决各种任务的方法就是深层神经网络。
1. 深层神经网络深层神经网络由多个称为隐藏层(hidden layer)的节点层组成,每个节点都与上一层的所有节点相连。
前面几层被称为浅层(shallow layer),而最后一层则称为输出层。
每个节点都接收上一层节点传递过来的加权输入信号,并通过激活函数进行处理后输出到下一层。
2. 反向传播算法反向传播算法是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的核心方法之一。
它通过计算输出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并利用链式法则将误差逐层反向传播,从而求得各个参数相对于误差的梯度。
根据梯度下降法则,可以更新参数值,不断优化网络性能。
3. 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深度学习中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视觉任务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卷积核进行特征提取和池化操作实现对图像中不同层次信息的抽取。
4. 循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主要用于处理序列数据,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
与前馈神经网络不同,RNN具有循环连接,可以传递上一时刻的状态信息到下一时刻,从而获得更好的序列建模能力。
5. 生成对抗网络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是一种通过博弈思想训练生成模型的方法。
它包括一个生成器和一个判别器,两者通过对抗的方式相互优化。
生成器试图生成逼真的样本以欺骗判别器,而判别器则尽力区分真实样本和生成样本。
二、深度学习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 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人脸识别等任务。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3)-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3)-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ee301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75.png)
零基础⼊门深度学习(3)-神经⽹络和反向传播算法⽆论即将到来的是⼤数据时代还是⼈⼯智能时代,亦或是传统⾏业使⽤⼈⼯智能在云上处理⼤数据的时代,作为⼀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程序员,不懂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这个超热的技术,会不会感觉马上就out了?现在救命稻草来了,《零基础⼊门深度学习》系列⽂章旨在讲帮助爱编程的你从零基础达到⼊门级⽔平。
零基础意味着你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只要会写程序就⾏了,没错,这是专门为程序员写的⽂章。
虽然⽂中会有很多公式你也许看不懂,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代码,程序员的你⼀定能看懂的(我周围是⼀群狂热的Clean Code程序员,所以我写的代码也不会很差)。
⽂章列表往期回顾在上⼀篇⽂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机器学习的基本套路,对模型、⽬标函数、优化算法这些概念有了⼀定程度的理解,⽽且已经会训练单个的感知器或者线性单元了。
在这篇⽂章中,我们将把这些单独的单元按照⼀定的规则相互连接在⼀起形成神经⽹络,从⽽奇迹般的获得了强⼤的学习能⼒。
我们还将介绍这种⽹络的训练算法:反向传播算法。
最后,我们依然⽤代码实现⼀个神经⽹络。
如果您能坚持到本⽂的结尾,将会看到我们⽤⾃⼰实现的神经⽹络去识别⼿写数字。
现在请做好准备,您即将双⼿触及到深度学习的⼤门。
神经元神经元和感知器本质上是⼀样的,只不过我们说感知器的时候,它的激活函数是阶跃函数;⽽当我们说神经元时,激活函数往往选择为sigmoid函数或tanh函数。
如下图所⽰:计算⼀个神经元的输出的⽅法和计算⼀个感知器的输出是⼀样的。
假设神经元的输⼊是向量,权重向量是(偏置项是),激活函数是sigmoid函数,则其输出:式sigmoid函数的定义如下:将其带⼊前⾯的式⼦,得到sigmoid函数是⼀个⾮线性函数,值域是(0,1)。
函数图像如下图所⽰sigmoid函数的导数是:令则可以看到,sigmoid函数的导数⾮常有趣,它可以⽤sigmoid函数⾃⾝来表⽰。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c73ee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9.png)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工作原理的计算模型,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
然而,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时间,常常考验着研究人员的耐心和智慧。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算法就是反向传播算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神经网络是由大量人工神经元构成的,每个神经元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通过非线性函数(如sigmoid函数)进行加权求和,并生成一个输出信号。
神经网络通常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其中输入层通过传递输入信号激活隐藏层,隐藏层通过传递激活后的信号影响输出层。
每层神经元都会有一组权重,用于控制输入信号在这一层中的传播和计算。
而反向传播算法就是通过不断调整神经元间相关的权重,来最小化神经网络对训练数据的误差。
二、反向传播算法的基本思想反向传播算法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向传播和反向误差传播。
在前向传播过程中,输入信号会经过各个神经元的加权求和和激活函数处理,计算得到网络的输出。
而在反向误差传播过程中,首先计算网络输出误差,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神经元权重对误差的贡献,最后反向传回网络,以此来更新权重。
三、反向传播算法的实现过程对于一个有n个训练样本的神经网络,我们需要不断迭代调整权重,达到优化网络的目的。
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将训练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中,得到网络输出。
2. 根据网络输出和实际标签计算误差,由于常用的误差函数是均方误差函数,所以误差可以通过网络输出与样本标签的差值平方和来计算。
3. 反向计算误差对每个神经元的输出的贡献,然后再根据误差对该神经元相应权重的贡献来计算梯度下降也就是权重的变化量。
4. 根据得到的梯度下降值,更新每个神经元的权重。
(注意反向传播需要使用到链式法则,要将误差从输出层传递回隐藏层和输入层)5. 重复步骤1到4,直到误差满足收敛条件或者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四、反向传播算法的优化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训练神经网络的方法,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深度学习基础教程
![深度学习基础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12e710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6.png)
深度学习基础教程
1. 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模拟了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对复杂问题的自动学习和解决。
2. 神经网络的基础结构
神经网络由多层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接收上一层神经元的输出,并将其加权求和后通过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转换。
3. 激活函数的作用
激活函数在神经元中引入非线性,增加了网络的表达能力。
常见的激活函数有ReLU、Sigmoid和Tanh等。
4. 误差函数和损失函数
误差函数用于衡量网络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损失函数则是对整个样本集上误差函数的平均或总和。
5. 反向传播算法
反向传播算法是深度学习中的核心算法,通过计算误差函数关于参数的梯度,然后利用梯度下降法来更新参数,实现网络的训练。
6. 优化方法
为了加速网络的训练过程,常常使用一些优化方法,如随机梯度下降、动量法、学习率衰减等。
7. 卷积神经网络(CNN)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它通过卷积操作和池化操作来提取图像等数据的特征,并在分类、目标检测等任务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8. 递归神经网络(RNN)
递归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结构,主要用于处理序列数据,如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任务。
9. 预训练和迁移学习
预训练和迁移学习是利用已经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来加速和改进新任务的训练过程。
10. 深度学习应用领域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推荐系统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且正在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与算法分析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与算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f9917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b.png)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与算法分析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分支,其基本原理和算法分析是理解和应用深度学习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并对其中常用的算法进行分析。
一、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深度学习是一种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工作方式的机器学习方法。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神经网络结构:深度学习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有多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神经网络的层数决定了其深度,深度越大,网络的表示能力越强。
2. 前向传播:神经网络通过前向传播来计算输出。
每个神经元将输入信号与其权重相乘,并将结果传递给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变换。
经过多层神经元的计算,最终得到输出结果。
3. 反向传播: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来更新神经网络的权重,使得网络的输出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反向传播算法通过计算误差的梯度,逐层更新神经网络的权重。
4. 损失函数:深度学习使用损失函数来度量网络输出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距。
常用的损失函数有均方误差和交叉熵等。
二、深度学习的常用算法分析1. 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中最常用的算法之一,主要用于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
CNN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构成。
卷积层通过卷积操作提取图像的特征,池化层通过降采样减少参数数量,全连接层用于分类任务。
2. 循环神经网络(RNN):循环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主要用于处理序列数据,如语音和文本。
RNN通过将当前输入与上一时刻的隐藏状态进行连接,实现对序列数据的建模。
常见的RNN变体有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
3. 自编码器(Autoencoder):自编码器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算法,用于数据的降维和特征提取。
自编码器通过将输入数据压缩为低维编码,然后再通过解码器将编码还原为原始数据。
自编码器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小重构误差。
4. 生成对抗网络(GAN):生成对抗网络是一种用于生成新样本的算法。
深度学习算法原理
![深度学习算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3d08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f.png)
深度学习算法原理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多层次的神
经网络结构来模拟人脑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学习和分析。
深度学习算法的原理主要包括神经网络结构、反向传播算法和深度学习的特点。
首先,神经网络结构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基础。
神经网络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
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输入层接收原始数据,隐藏层通过一系列的权重和偏置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变换,最终输出层产生预测结果。
每个神经元都与上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通过权重和偏置对输入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并经过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变换,从而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建模和预测。
其次,反向传播算法是深度学习算法的核心。
反向传播算法通过计算损失函数
对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使网络的输出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反向传播算法通过链式法则将输出层的误差逐层向前传播,根据每一层的误差对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不断优化网络的预测能力。
深度学习的特点在于其对特征的自动学习和表示能力。
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需
要手工设计特征,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多层次的非线性变换自动学习数据的特征表示,从而实现对复杂数据的高效建模和预测。
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技术。
总之,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多层次的神经网络结构、反向传播算法和自动学习特
征表示的特点,实现了对复杂数据的高效建模和预测。
深度学习算法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6fd5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1.png)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建具有多层次的神经网络来模拟和仿真人类的智能思维过程。
深度学习的智能模型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反馈机制进行训练和优化,从而实现高度准确的预测和决策能力。
本文将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其应用领域。
一、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多个神经元(或称为节点)组成的层次结构。
每个神经元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权重和激活函数产生输出。
不同层次的神经元通过连接权重相连,形成一个前向传播的网络。
通过多层次的网络,信息可以从输入层传递至输出层,从而实现对输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二、反向传播算法反向传播算法是深度学习中的核心训练方法,用于调整神经网络的连接权重以优化模型的性能。
反向传播算法通过计算模型预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误差,并逆向传播更新各层的权重值。
这个过程可以迭代地进行,直到模型的预测结果达到一定的准确性。
三、激活函数激活函数在神经网络中起到非线性映射的作用,增强模型的表征能力。
常见的激活函数包括Sigmoid函数、ReLU函数和Tanh函数等。
这些函数将神经元的输出进行非线性的映射,使得网络能够对复杂的数据进行更好的表示和处理。
四、深度学习的优势和应用深度学习相比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处理高维度数据: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处理高维度的数据,例如图像、语音和文本等。
2. 自动特征提取:深度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自动学习和提取数据的特征,无需手动设计特征提取器。
3. 高度准确的预测能力:深度学习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和优化,能够实现高度准确的预测和分类,例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深度学习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 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物体检测和图像生成等任务中有着卓越的表现。
2. 语音和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情感分析和机器翻译等任务中有广泛应用。
3.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算法解析
![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算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47fc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d.png)
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算法解析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计算机算法,它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多个神经元的网络结构,通过学习数据集,能够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和分类。
神经网络的核心算法包括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
本文将对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详细解析。
一、前向传播算法前向传播是神经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用于将输入数据通过网络结构传递到输出层。
它是一种顺序计算的方法,通过多次迭代计算每一层的输出。
1. 输入层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负责接收外部输入数据,通常为一组特征值。
输入层中的每个神经元都与下一层中的神经元相连。
2. 隐藏层隐藏层是介于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一层或多层神经元。
每个隐藏层神经元接收上一层的输出作为输入,并通过激活函数进行处理。
激活函数通常使用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或Sigmoid函数。
3. 输出层输出层负责产生神经网络的最终输出结果。
输出层的神经元数量通常与问题的类别数量相匹配。
常用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函数、Softmax函数等。
4. 权重与偏置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权重和一个偏置值,它们用于调整每个神经元的输入值。
权重表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而偏置值则用于调整激活函数的输出范围。
在前向传播过程中,权重和偏置值会不断进行调整以优化网络的性能。
二、反向传播算法反向传播算法是神经网络中的一个关键步骤,通过计算误差来更新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值。
它通过反向计算梯度,从输出层到隐藏层再到输入层,逐层进行参数的调整。
1. 损失函数在反向传播算法中,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损失函数来度量网络的预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异。
常用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MSE)和交叉熵。
2. 计算梯度通过误差反向传播的方式计算梯度,即从输出层向输入层逐层计算每个神经元的梯度值。
梯度告诉我们在误差函数中,每个权重和偏置值对误差的影响程度。
3. 更新权重通过梯度下降算法,使用计算得到的梯度信息来更新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值。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9084fd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c.png)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详解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结构的计算模型,它通过学习和调整权重来实现对输入数据的分类和预测。
而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解析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包括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反向传播算法的原理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基于梯度下降法,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对网络中各个权重的偏导数来更新权重。
其核心思想是将输出误差从网络的输出层向输入层进行传播,并根据误差的梯度来调整网络中的权重,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二、反向传播算法的步骤反向传播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前向传播:将输入数据通过神经网络的各个层,得到输出结果。
2. 计算损失函数:将网络的输出结果与真实值进行比较,计算损失函数的值。
3. 反向传播:从输出层开始,计算损失函数对网络中每个权重的偏导数。
4. 权重更新:根据偏导数的值和学习率,更新网络中的权重。
5. 重复以上步骤:重复执行前向传播、损失函数计算、反向传播和权重更新,直到达到预设的停止条件。
三、反向传播算法的应用反向传播算法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图像分类: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学习到图像的特征,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分类。
2. 语音识别: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利用反向传播算法,可以实现对语音信号的识别和转录。
3. 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学习到文本的语义和语法信息,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处理和理解。
4. 推荐系统:利用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实现个性化的推荐。
四、反向传播算法的改进虽然反向传播算法在神经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计算量大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方法,如随机梯度下降法、正则化、批量归一化等。
五、结语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是实现网络训练和权重调整的关键步骤。
通过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的结合,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和调整权重,实现对输入数据的分类和预测。
深度学习原理
![深度学习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e26cf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8.png)
深度学习原理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算法,通过构建和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来实现对复杂数据的模式识别和预测。
它的原理基于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深度学习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方式。
一、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模拟了人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方式,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
每个神经元将收到来自上一层神经元的输入,并通过激活函数将这些输入加权求和,然后传递给下一层神经元。
在深度学习中,网络的层数往往很多,隐藏层的神经元数量也很大。
这种深层结构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学习和应用。
二、反向传播算法反向传播算法是深度学习中最核心的算法之一。
它通过计算神经网络中每个权重对损失函数的贡献程度,并将该信息传递回网络,从而不断调整权重,使得网络能够逐步收敛到最优解。
反向传播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链式法则对网络中每个权重进行调整。
首先,通过前向传播计算网络的输出,并将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得到损失函数。
然后,通过反向传播计算每个权重对损失函数的梯度,利用梯度下降法不断更新权重,使得损失函数逐渐减小。
三、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深度学习中最常用的网络结构之一,主要用于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任务。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卷积操作和池化操作来提取图像的特征,从而实现对图像内容的理解和分类。
卷积操作利用卷积核(滤波器)对输入图像进行卷积计算,将图像中的局部特征提取出来。
而池化操作则通过取局部区域的最大值或平均值等方式,对特征图进行降维和压缩,减少计算量和参数数量。
四、循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是一种能够处理序列数据的神经网络结构,常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任务。
它的主要特点是引入了循环连接,使得网络能够对当前输入和前一时刻的隐藏状态进行联合建模。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fd19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6.png)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神经网络是模仿人类神经系统构造出来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
其训练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叫做反向传播算法的技术,可以从训练样本中学习,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置,进而提高网络的预测能力。
本文将介绍反向传播算法的基本原理、实现细节和一些应用。
1. 基本原理反向传播算法作为常见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误差从输出端向输入端传递,并基于误差对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权值和偏置进行调整。
其流程如下所示:- 向前传播:通过在网络中输入一个样本,从输入层开始,逐层计算神经元的输出值,一直到输出层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 计算误差:将输出值与样本的真实标签进行比较,计算误差函数的值。
- 反向传播:将误差从输出端向输入端传递,一层一层计算每个节点的误差贡献,并基于误差调整每个节点的权值和偏置。
- 更新权值:根据误差调整后的权值和偏置更新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参数,重新进行网络的前向传播。
2. 实现细节反向传播算法的实现有一些重要的细节需要注意。
2.1 损失函数损失函数是指网络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其值反映了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
常见的损失函数有均方误差(MSE)和交叉熵(Cross Entropy)等。
均方误差适合用于回归问题,交叉熵适合用于分类问题。
2.2 激活函数激活函数是用于引入非线性因素的函数,其使网络得以拟合非线性的数据分布。
常见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ReLU、tanh等。
激活函数应该满足连续可微、非线性和单调性等性质。
2.3 初始化权值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权值和偏置需要先进行随机初始化,避免落入局部最优解。
按照高斯分布或均匀分布随机初始化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2.4 学习率学习率是指每次更新参数时,参数的变化量的倍率。
学习率过大容易跨越最优值;而学习率过小,则会导致训练时间过长。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模型,进行参数调整。
3. 应用场景反向传播算法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预测分析等领域。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解析与应用(Ⅲ)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解析与应用(Ⅲ)](https://img.taocdn.com/s3/m/d49dcb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8.png)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解析与应用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之间连接的计算模型,它通过学习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很多复杂的任务。
而反向传播算法是神经网络中最常用的学习算法之一,它通过不断地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使得网络能够逐渐学习并适应输入数据。
本文将对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和方法。
一、反向传播算法原理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对神经网络中的权重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梯度下降法来寻找损失函数的最小值,从而使得网络的输出结果与实际结果尽可能接近。
具体来说,反向传播算法首先通过前向传播计算出网络的输出结果,然后通过反向传播计算出每个权重对损失函数的梯度,最后根据梯度更新权重。
在反向传播算法中,损失函数通常选择为均方误差函数,即网络输出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值的平方和。
然后通过链式法则来计算每个权重对损失函数的梯度,进而更新权重。
这样不断地迭代,直到损失函数收敛到最小值为止。
二、反向传播算法的问题与改进然而,反向传播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等。
梯度消失是指在深层神经网络中,由于梯度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至接近零,导致网络无法有效学习。
而梯度爆炸则是指梯度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增大至无穷大,导致网络不稳定甚至发散。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如使用更合适的激活函数、批量归一化技术等,以解决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
另外,反向传播算法对于大规模数据和复杂网络结构的训练效率较低,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加速训练的方法,如随机梯度下降、mini-batch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训练速度和效率,使得神经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可行。
三、反向传播算法的应用反向传播算法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以图像识别为例,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成功应用反向传播算法的网络结构,它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层来提取图像的特征,并且利用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图像识别和分类。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94aa5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0.png)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训练神经网络的方法。
通过它,神经网络可以根据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调整权重,从而达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本文将对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详细概述,包括反向传播算法的基本原理、算法的实现步骤以及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
一、反向传播算法的基本原理反向传播算法本质上是一个优化算法。
在神经网络中,我们希望通过调整权重来实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最佳拟合。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最小化损失函数的权重实现。
其中,损失函数是我们希望优化的目标函数,它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误差。
通过不断地调整权重,我们可以最小化损失函数,从而得到最优解。
反向传播算法使用梯度下降方法来最小化损失函数。
在这个问题中,梯度是指损失函数关于权重的导数。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移动权重,来寻找损失函数的最小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计算每个权重的梯度,然后调整它们的值。
二、算法的实现步骤反向传播算法是一个迭代算法,它通过不断地调整权重来逐步逼近最优解。
算法的实现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正向传播(forward propagation):对于给定的输入,我们首先执行正向传播操作,通过一系列的计算过程来得到预测输出。
2.计算误差(compute error):使用预测的输出和实际的输出之间的误差来计算损失函数。
3.反向传播(backward propagation):对于每个权重,我们计算梯度,并使用它们来调整权重的值。
4.重复以上步骤:不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损失函数的值降至最小。
三、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反向传播算法是神经网络中最常用的训练算法之一。
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中,它已经被广泛应用。
在现代深度学习领域中,反向传播算法是构建各种深度学习模型的基础。
例如,在卷积神经网络(CNN)中,卷积层和池化层之间的连接使用的就是反向传播算法。
通过这个过程,CNN可以根据输入图像中的特征自动分配权重,从而实现识别目标。
深度学习的原理与方法
![深度学习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eae2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7.png)
深度学习的原理与方法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和算法来实现智能化的学习和决策。
深度学习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多层次的神经网络模型来处理和学习大规模的复杂数据。
一、深度学习的原理深度学习的原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神经网络模型、激活函数以及反向传播算法。
1. 神经网络模型深度学习使用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结构。
神经网络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接受多个输入信号,并通过一个激活函数来产生输出信号。
深度学习网络通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其中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每一层都由多个神经元组成,并且每个神经元与上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
2. 激活函数激活函数是神经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对输入信号进行非线性映射。
深度学习中常用的激活函数包括sigmoid函数、tanh函数和ReLU 函数。
- sigmoid函数可以将输入信号映射到(0,1)的范围内,它的数学表达式为:sigmoid(x) = 1 / (1 + exp(-x))- tanh函数可以将输入信号映射到(-1,1)的范围内,它的数学表达式为:tanh(x) = (exp(x) - exp(-x)) / (exp(x) + exp(-x))- ReLU函数(Rectified Linear Unit)将输入信号保持不变或者将负值映射为零,它的数学表达式为:ReLU(x) = max(0,x)激活函数的选择不仅影响了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改善训练的速度和准确度。
3. 反向传播算法反向传播算法是深度学习中最常用的学习算法之一。
它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来更新神经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从而使神经网络逐步逼近目标函数。
反向传播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每个样本的输出误差来调整各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使得误差越来越小。
二、深度学习的方法深度学习的方法涵盖了模型选择、数据准备、网络构建和模型训练等多个方面。
1. 模型选择模型选择是深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神经元网络的学习算法
![神经元网络的学习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e482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c.png)
神经元网络的学习算法神经元网络是一种类似于人类大脑的人工智能模型,它可以模拟人类神经元的工作原理,构建具有类人脑功能的智能系统。
在神经元网络的运作中,学习算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神经元网络是否能够有效地学习并完成任务。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神经元网络学习算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1. 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反向传播算法是目前人工神经元网络中最基础也是最为常用的学习算法之一。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将神经元网络中的误差反向传播,从而调整每个神经元节点的权重和偏置值,进而优化整个神经元网络模型。
具体的反向传播过程可以分为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步骤,前向传播是针对输入数据的处理过程,反向传播是针对误差的反馈修正过程。
这种算法不仅可以用于分类,还可以用于回归分析、预测等多种领域。
然而,反向传播算法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它是一个基于梯度下降的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而难以达到全局最优解;同时,由于其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计算资源和时间,因此也容易过拟合。
2. 自适应学习算法(Adaptive Learning)自适应学习算法是一种能够同时快速确定学习速率和权重的学习算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实时地自适应调整学习速率和权重,从而使神经元网络更加快速地学习。
自适应学习算法可以使得神经元网络从相对底维的输入数据中提取出更有用的特征,使得输入数据的整体表现更优。
同时,自适应学习算法也可以避免梯度下降算法的缺点,例如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等。
但是,自适应学习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神经元网络模型,其学习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过拟合,甚至会影响到神经元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
3.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遗传学的学习算法。
这种算法主要通过基因突变、交叉操作、选择排序等方法来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遗传的过程。
遗传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与最优化相关的问题。
写给新手的深度学习用Python学习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
![写给新手的深度学习用Python学习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4023c3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a.png)
精彩摘录
深度学习是一种令人着迷的领域,它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学习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写给新手的深度学习用Python学习神经网络和反向 传播》这本书中的一些精彩摘录。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方法,它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使用人工神经 网络进行学习和推理。”
“人工神经网络由许多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加权连接相互连接。在 训练过程中,这些权重被调整以最小化预测错误。”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它详细介绍了 RNN的特点、常用结构和技术,例如LSTM和GRU等。它还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实 现一个简单的RNN模型。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知识。它介绍了NLP的基本概念、常 用技术和应用场景,例如分词、词向量表示和文本分类等。它还介绍了如何使用 Python实现这些技术,例如使用jieba库进行分词和使用word2vec进行词向量表 示等。
除了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的讲解,书中还涵盖了许多深度学习的应用领域, 例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内容让我对深度学习的应用前景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深度学习的浓厚兴趣。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新手入门的深度学习指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 掌握了Python编程的基础知识和深度学习的核心概念,还对深度学习的应用领域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对我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我相信它也 会对所有热爱深度学习的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一章介绍了Python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 流语句和函数等。它还介绍了Python在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方面的常 用库,例如NumPy和Pandas。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它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定 义、分类和常用算法,例如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等。它还介绍了神 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例如神经元、激活函数和权重矩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一个神经元的输出的方法和计算一个感知器的输出是一样的。
假设神经元的输入是向量sigmoid函数,则其输出:sigmoid函数的导数是:神经网络其实就是按照一定规则连接起来的多个神经元。
上图展示了一个我们可以发现它的规则包括:神经元按照层来布局。
最左边的层叫做输入层,负责接收输入数据;最右边的层叫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层叫做隐藏层,因为它们对于外部来说是不可见的。
同一层的神经元之间没有连接。
如上图,输入层有三个节点,我们将其依次编号为1、2、3;隐藏层的4个节点,编号依次为4、5、6、7;最后输出层的两个节点编号为8、9。
因为我们这个神经网络是全连接网络,所以可以看到每个节点都和和输入层的三个节点1、2、3之间都有连接,其连接上的权重分别为则每一层的输出向量的计算可以表示为:首先,我们根据上一节介绍的算法,用样本的特征,计算出神经网络中每个隐藏层节点的输出然后,我们按照下面的方法计算出每个节点的误差项:观察上图,我们发现权重仅能通过影响节点的输入值影响网络的其它部分,设如上图,可以分解出5个领域对象来实现神经网络:Network 神经网络对象,提供API接口。
它由若干层对象组成以及连接对象组成。
Layer 层对象,由多个节点组成。
Node 节点对象计算和记录节点自身的信息(比如输出值7.'''8.s e l f.u p s t r e a m_n o d e=u p s t r e a m_n o d e9.s e l f.d o w n s t r e a m_n o d e=d o w n s t r e a m_n o d e10.s e l f.w e i g h t=r a n d o m.u n i f o r m(-0.1,0.1)11.s e l f.g r a d i e n t=0.012.13.d e f c a l c_g r a d i e n t(s e l f):14.'''15.计算梯度16.'''17.s e l f.g r a d i e n t=s e l f.d o w n s t r e a m_n o d e.d e l t a*s e l f.u p s t r e a m_n o d e.o u t p u t18.19.d e f g e t_g r a d i e n t(s e l f):20.'''21.获取当前的梯度22.'''23.r e t u r n s e l f.g r a d i e n t24.25.d e f u p d a t e_w e i g h t(s e l f,r a t e):26.'''27.根据梯度下降算法更新权重28.'''29.s e l f.c a l c_g r a d i e n t()30.s e l f.w e i g h t+=r a t e*s e l f.g r a d i e n t31.32.d e f__s t r__(s e l f):33.'''34.打印连接信息35.'''36.r e t u r n'(%u-%u)->(%u-%u)=%f'%(37.s e l f.u p s t r e a m_n o d e.l a y e r_i n d e x,38.s e l f.u p s t r e a m_n o d e.n o d e_i n d e x,39.s e l f.d o w n s t r e a m_n o d e.l a y e r_i n d e x,40.s e l f.d o w n s t r e a m_n o d e.n o d e_i n d e x,41.s e l f.w e i g h t)Connections对象,提供Connection集合操作。
1.c l a s s C o n n e c t i o n s(o b j e c t):2.d e f__i n i t__(s e l f):3.s e l f.c o n n e c t i o n s=[]4.5.d e f a d d_c o n n e c t i o n(s e l f,c o n n e c t i o n):6.s e l f.c o n n e c t i o n s.a p p e n d(c o n n e c t i o n)7.8.d e f d u m p(s e l f):9.f o r c o n n i n s e l f.c o n n e c t i o n s:10.p r i n t c o n nNetwork对象,提供API。
1.c l a s s N e t w o r k(o b j e c t):2.d e f__i n i t__(s e l f,l a y e r s):3.'''4.初始化一个全连接神经网络5.l a y e r s:二维数组,描述神经网络每层节点数6.'''7.s e l f.c o n n e c t i o n s=C o n n e c t i o n s()8.s e l f.l a y e r s=[]9.l a y e r_c o u n t=l e n(l a y e r s)10.n o d e_c o u n t=0;11.f o r i i n r a n g e(l a y e r_c o u n t):12.s e l f.l a y e r s.a p p e n d(L a y e r(i,l a y e r s[i]))13.f o r l a y e r i n r a n g e(l a y e r_c o u n t-1):14.c o n n e c t i o n s=[C o n n e c t i o n(u p s t r e a m_n o d e,d o w n s t r e a m_n o d e)15.f o r u p s t r e a m_n o d e i n s e l f.l a y e r s[l a y e r].n o d e s16.f o r d o w n s t r e a m_n o d e i n s e l f.l a y e r s[l a y e r+1].n o d e s[:-1]]17.f o r c o n n i n c o n n e c t i o n s:18.s e l f.c o n n e c t i o n s.a d d_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n)19.c o n n.d o w n s t r e a m_n o d e.a p p e n d_u p s t r e a m_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n)20.c o n n.u p s t r e a m_n o d e.a p p e n d_d o w n s t r e a m_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n)21.22.23.d e f t r a i n(s e l f,l a b e l s,d a t a_s e t,r a t e,i t e r a t i o n):24.'''25.训练神经网络26.l a b e l s:数组,训练样本标签。
每个元素是一个样本的标签。
27.d a t a_s e t:二维数组,训练样本特征。
每个元素是一个样本的特征。
28.'''29.f o r i i n r a n g e(i t e r a t i o n):30.f o r d i n r a n g e(l e n(d a t a_s e t)):31.s e l f.t r a i n_o n e_s a m p l e(l a b e l s[d],d a t a_s e t[d],r a t e)32.33.d e f t r a i n_o n e_s a m p l e(s e l f,l a b e l,s a m p l e,r a t e):34.'''35.内部函数,用一个样本训练网络36.'''37.s e l f.p r e d i c t(s a m p l e)38.s e l f.c a l c_d e l t a(l a b e l)39.s e l f.u p d a t e_w e i g h t(r a t e)40.41.d e f c a l c_d e l t a(s e l f,l a b e l):42.'''43.内部函数,计算每个节点的d e l t a44.'''45.o u t p u t_n o d e s=s e l f.l a y e r s[-1].n o d e s46.f o r i i n r a n g e(l e n(l a b e l)):47.o u t p u t_n o d e s[i].c a l c_o u t p u t_l a y e r_d e l t a(l a b e l[i])48.f o r l a y e r i n s e l f.l a y e r s[-2::-1]:49.f o r n o d e i n l a y e r.n o d e s:50.n o d e.c a l c_h i d d e n_l a y e r_d e l 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