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悼念先人、缅怀历史、扩大社会交流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扫墓、祭奠亲人,也出行踏青,以示纪念和感恩。
清明节与祭祖祭先人有关,而祠堂扫墓则成为一种习俗。
因为节日期间气候暖和,万物生长,也成为踏青的好时节。
清明节有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在这一天里,不仅有宗教仪式,还有一系列的民间活动,如踏青、扫墓、玩风筝等。
清明节也是一个传统文化交流的时刻,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从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几篇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的意蕴。
茅盾《清明雨后》:“烟淡,水阔,波曲了沉沉的峭壁。
远远看起來,那是像一块皱巴巴的布料,没有光泽,没有利落的美丽。
”这是茅盾散文《清明雨后》开篇的描写。
作家茅盾以一种怀旧的情感,描述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在清明这个至关重要的节日。
在他笔下,乡村的晨光徐徐升起,水雾飘渺,伴随着轻微的雨声。
这种清晨般的宁静,同样是清明节的象征。
茅盾以他独特的视角,表达了他对于清明节的理解与感悟。
茅盾在文中写道:“灰灰白白的浮云还是这样围着世界型圆圈,就像一个温暖的眼睛。
”这是他对于清明节当天的天空的描述。
浮云弥漫,全然是一幅和谁无关亲切的画面。
云淡风轻,好似有人手舞足蹈。
而这一切,无形之中,都将人们的心融化。
这种以文人之情雅致之境,恰恰代表了茅盾对于清明节这一节日的情感理解。
茅盾以他特有的文学语言,勾勒出一个乡村清明时节的景象。
清明节本是缅怀、哀思的日子,而茅盾在他的笔下却将这一天的景象描绘得如此美好与宁静。
这恰恰代表了一个文人对于清明节的理解与感悟。
茅盾以他高度的理想主义情怀,构建出了一个美好的清明节。
鲁迅《我的母亲》:“母亲在我身边时,我对她从来不大好,只是整天想着自己。
及至后来,跟了别人,开始练剧板,她又不赞成,我便爱她了,经常夜深才回家,去看她睡觉。
”这是鲁迅探讨清明节意义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开篇的描述。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初五或初六。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文化名家都曾以散文形式描绘了清明节的景象和寄托了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几位名家对清明节的散文赏析。
名家散文赏析一:《清明》--辛弃疾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怜杨柳春如丝,泪眼问花花不语。
云上太和谁家石?凤凰池阿且绿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篇散文以“清明时节雨纷纷”开篇,气氛凄凉,给人一种寂寞悲凉的感觉。
作者以借问酒家的方式,引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杨柳春如丝,花花不语,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暗示人生短暂,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名家散文赏析二:《清明时节雨纷纷》--龚自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只有忘掉,逝者才可以翻山越岭重新上路,勇敢地往前走。
龚自珍的这篇散文通过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个充满忧伤和感慨的清明节。
他以“清明时节雨纷纷”开篇,画面交代的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清明节,给人以沉重的心境。
作者通过“只有忘掉,逝者才可以翻山越岭重新上路,勇敢地往前走。
”这句话,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并且鼓励自己要积极面对生活。
名家散文赏析三:《清明乐·清明时节雨纷纷》--杨洪基清明时节雨纷纷,塞上风寒欲断魂。
阵阵鬼哭乱云飞,辗转怨寒监曲径。
莺莺燕燕几人居,应是翩翩少年舞。
冰肌玉肤酒涡梦,依约翻成反刍之土。
这篇散文以“清明时节雨纷纷”开篇,以塞上风寒欲断魂的景象描绘出清明节的凄凉和悲伤。
接着,作者通过“阵阵鬼哭乱云飞,辗转怨寒监曲径”画面,展示了清明节的寂静和凄凉。
通过莺莺燕燕几人居,冰肌玉肤酒涡梦等描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是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之间,通常是阳历的4月4日或4月5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悼念亲人和先人,并进行祭祀活动。
清明节也是春天的季节,人们还会踏青赏花,游玩郊外。
清明节的习俗源远流长,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一方面,清明节是中国人祭扫先人的重要日子。
人们会前往祖坟,整理墓地,烧纸扫墓,表达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清明节也是人们追求自然和谐的日子。
人们会趁着春天的美好天气,踏青赏绿,放风筝,野餐等等,享受春天的美好。
以下是几篇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郁达夫这是郁达夫在1923年写的一篇散文,他通过倾诉自己对父母的思念,抒发自己对清明节的深切感慨。
文章中写道:“我常在适当的时侯,独自逃到去祭先人的河边;先人的坟头旁有中人的坟头,我就只往这里到。
没有人会认识是新坟头。
”这段文字中流露出了郁达夫对亲人深深的怀恋之情。
在他的笔下,清明节成为了人们怀念亲人的时刻。
《清明节游记》——茅盾茅盾在这篇散文中写道:“清明时节,一年的漫长,野城里少不得了街子扁担三轮,乡村里也少不得了山农市佬两家……人山人海的地方才好。
”茅盾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清明节期间人们的热闹景象。
他将清明节游览的愉悦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清明节的喜爱之情。
《清明节步南山》——杨绛杨绛的这篇散文记录了她参观南山风景区的经历。
她在文中写道:“渐渐地南山的溪、河、海温一主一从地显现出来。
脚下,一个坡下一个坡,叠成一千里绿波斜猛。
……眼睁睁地看到如此美丽的一方田园,五颜六色的大花锦,还有好多好多种类的山谷之美。
你说这一切是那些野褐衫的南山人创造出来的,实再是奇迹。
”杨绛以她对南山美景的描述,展示了她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清明节成为了她欣赏自然风光的日子。
《白驹过隙》——余秋雨余秋雨的这篇散文是他在清明节的时候回忆儿时的故事。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祖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拜祖先,扫墓祭奠先人,同时也是一个踏青赏花的好时节。
清明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几篇关于清明节的经典名家散文。
第二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祭酒》。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散文以平淡的笔法写尽了人间百态。
在《祭酒》中,他写道:“酒曲时已周千年,卓风听者神嘉荐。
”他的这些语句先是对酒的神奇和殊妙之处做了赞美,接着,他又通过这种形象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他写道:“乍告离魂惊弃捐,仿佛闻君生不还。
”这样的表达方式显得更加真挚感人。
整篇文章以对先人的怀念为主题,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苏轼雄浑大气的散文风貌。
第三篇是元代文学家高启的《清真祖孙墓志铭》。
高启是元代著名散文家,他是元代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散文大多具有雄浑豪放之气。
在《清真祖孙墓志铭》中,高启借祖墓之事,表达了他对祖辈的敬重和对家族的眷恋之情。
他写道:“前帝立金陵之制,始入伯奕之良;孙以学日,尊师敬友,宗族睦舅,所以神先从远,培立严祠。
”这样的写法充满了对先祖的尊崇之情。
他还写道:“若兴先民之德,瞻俟永轫之赐,起泽后裔,孰知弥丽之香。
”这样的言辞表达出了对先人的追慕之情。
整篇文章情感饱满,语言雄浑有力,充分展现了高启豪放派散文的风采。
这三篇名家散文都在不同的层面展现了对清明节的思考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它们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这些散文通过诗情画意的文字描绘,将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对祖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代表了人们对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通过这些名家散文的赏析,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与人情味。
与清明有关的名家散文
与清明有关的名家散文
《清明》
清明,是一个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联系的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了与清明有关的名家散文。
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清明的散文作品就如同一幅幅古老的画卷,勾勒出了人们对这个节日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表达。
清明,是一个承载着悲凉情怀的节日。
在《清明》一文中,王国维曾写道:“四月七日,清明,寒食。
天不翦杀生,地不生菜果,是以寒食待祭。
”他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清明节对生命的敬畏和追思。
清明时节,人们怀念故去的亲人,祭拜逝去的先人,这种悲凉的情怀在名家散文中得到了最真挚的表达。
清明,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
在《过清明》中,茅盾在写到清明节去扫墓时的情景时写道:“人们纷纷赶着回去,好像还怕幸存的未亡人看见他不赞成。
”他通过对清明节祭扫活动的描写,折射出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挚爱。
清明节,是一个承载家国情怀的日子,名家散文如同一盏灯,照亮了人们心中对逝去者的哀思和祈愿。
清明,是一个关乎生死的节日。
在《清明日》中,鲁迅写到:“清明的日头,但总觉得不像是太阳,而像是一盏大灯,把鬼门关内外,一齐照见。
”他以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生死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去者的思念。
名家散文中这种深刻的反思,也使得清明节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怀念,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国的情怀。
在名家散文中,清明节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和表达,使得这个节日更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愿每个人在这个节日里都能心怀感恩,怀念先人,珍爱生命。
清明 丰子恺写作手法赏析
清明丰子恺写作手法赏析
《清明》是丰子恺的一篇作品,其写作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其写作手法的赏析:
1. 语言朴实自然:丰子恺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将读者带入清明节这个特定的场景中。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们清明节扫墓、踏青等习俗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清明氛围。
2. 情感真挚:丰子恺在《清明》中表达了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自己在清明节时的感受。
他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读者深受感动。
3. 细节描写生动:丰子恺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和场景,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他通过对扫墓过程的细致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4. 寓言般的象征手法:在《清明》中,丰子恺运用了寓言般的象征手法,通过清明节这个特定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死亡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这种象征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5. 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子恺的写作风格独特,他的语言简洁明了,却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他的作品常常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思考,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总的来说,《清明》是一篇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其写作手法独特而深刻,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被列为国家公祭日。
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两千五百多年前,最早起源于周代的“寒食节”,后来逐渐演化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为了寄托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是人们纪念历史英烈的日子。
以下是几篇有关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第一篇:陆游的《十一陵碑》《十一陵碑》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作品,他通过这篇散文表达了对明代建陵的思考和警示。
文章中,陆游说,“观立陵碑者,以坟墓起者怀目,观建筑者,以时事者怀名,须有以材细而节情者,乃见内人。
”他表达了对历史的挖掘和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和思考。
第二篇:柳宗元的《祭旧居士》《祭旧居士》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他以清明节拜祭逝去的友人为题材,在文章中述说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他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诗描述了他在清明时节下雨时前往墓地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篇:郭京民的《天空》《天空》是当代作家郭京民的作品,他通过描绘清明节扫墓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痛苦。
文章中他写道,“明日就是清明节了,地里返灵,我们得去扫墓了。
走在天中,天便是来判定这个路该一副什么状况的。
”他通过对天空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未来的不安和痛苦。
第四篇:王倩的《生命的记忆》《生命的记忆》是当代作家王倩的作品,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逝去父亲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中她写道,“清明是一个有约会的节日,我们在这个渐暖的季节走上山路,去那遥远的墓园,去与亲人相聚。
”她以家庭为切入点,借清明节纪念父亲,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亲人的思念。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典雅文化的代表之一。
许多名家都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清明节的意蕴和文化内涵,下面就为大家赏析一些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上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四月四日或五日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瞻仰祭拜祖先,扫墓祭奠,也会赏花、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
清明节的气氛,常常被诗人和散文家们描绘得淋漓尽致。
陆游的《渡江云·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通过动情地描绘春雨冷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景致的怀念之情。
苏轼的《惠州杂咏四首·其一》则以平淡的语言表达出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清明时节病人困,微雨润沾春草根。
径花折柳赠端阳,留咏试问亲朋在。
”这两句代表了人们走向生活,向祖先的敬仰,向亲人的思念。
这不仅是文化上的传统,也是人情上的真挚。
在刘禹锡的《清明》中,他写下了许多关于清明节的描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里无尘土,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写,展现了清明节的悲凉和寂寥之感。
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时光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故土的思念之情。
杨维桢在《挽江上寿康先生》一文中,给人们以清明节的启示:“清明者,人道之盛事也,考古道义,通微信兆,皎皎回于永昌,乃炳然若荣小昌。
览时隆演,回回倾首。
……计盛事浩明之心,亲显慰戴之怀,郁然赭颜。
是时真哉!是时矣哉!”杨维桢先生将清明节视为人道之盛事,展现了他对清明节的认同和热爱。
他通过这种方式,寄托了他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和祈福之情。
丰子恺清明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丰子恺清明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第一篇:丰子恺清明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丰子恺《清明》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清明例行扫墓。
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
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
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
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
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
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
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
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
拜过之后,自由玩耍。
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
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
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
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
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
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
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
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
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
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
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
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
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
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
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
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
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
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
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
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
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
因此大家高兴作主。
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
船里烧出来的饭莱,滋味特别好。
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
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
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土地爷爷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爱。
以下是几位名家关于清明节的散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郑振铎《清明时节》“春雨如注,明月如锦”,这是作者在散文《清明时节》中用来形容清明时节气候的词句。
清明正是春天的季节,天气温暖,大地万物复苏,春雨滋润着万物,满月高悬,点亮着人们的内心。
然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缅怀亲人的时节,也是一个感受生命短暂的时刻。
2、林语堂《清明明日》在林语堂的散文《清明明日》中,作者以历史事件和个人回忆为背景,描绘了清明节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作者讲述了古代节日发展的历史和民间习俗,还描述了自己的祖父、父亲与母亲的逝世经历。
作者说:“清明是一个祭祖的节日,真正人们对于祖先的感激应该是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表现,后来再去扫墓,则只是一个合规矩的仪式。
”这句话告诉我们:清明节逝者为大,然而我们应该在生命有限的时候珍惜当下,感激生命的赐予,表达对家人的情感,传承爱的承诺。
3、舒婷《清明扫墓》舒婷的散文《清明扫墓》是一篇真实又感人的故事。
她描述了自己在清明节那天去扫墓的经历。
这时,她看到了一位老人悲伤地双膝跪地,不停地叮咚着烧纸。
不一会,老人就泣不成声地叫了起来。
原来,这位老人之前就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如今又失去了长女。
在散文中,作者通过老人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逝去亲人深切的思念和感伤。
清明节,既是一个缅怀亲人的节庆,也是一个感悟生命的时刻。
通过阅读这些名家的散文,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清明节的含义,懂得了珍惜生命和感恩亲情的重要性。
让我们在这个节日里,用怀念、感悟和珍惜之心,为自己和家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体现。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祭扫祖先墓地,扫墓祭祖,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同时也是缅怀历史人物和英烈的日子。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
第一篇:《清明杂感》《清明杂感》是明代名臣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清明节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描写展示了作者对逝去生命的思绪和对生死的思考。
文章中描绘了清明节的景象,表达了对于亲人离世的深切思念和对生命的珍惜。
文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文徵明对于清明节的开始描写,通过描述雨纷纷的画面,表达出节日的忧伤和人们思念亲人的心情。
接下来,文徵明通过描绘清明祭扫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思念:“烟波江上使人愁,扬子津、富春江、锦城楼。
西兴浦,烟景如画图。
柳塘新绿雁行儿,乱扫心中桃李花。
咸阳古道音尘绝,西市落花风凄切,含情欲黯杨花去。
”这些描绘语言犹如画面般真实,形象地展现了清明节扫墓的情景。
文徵明在文中表达了对逝去生命和生命的珍视:“落红故园泪,流水到天末。
”这是对清明节的深切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向人们表达了珍惜生命、珍惜亲人的深刻寄托和思考。
《清明》是现代作家鲁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文章以鲜明的形象和真实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清明节的深沉和哀思。
文章开头写到:“明末满族诗人林则徐窥夜清明日忆覆灭时的悲怆。
他曾痛断秋波,他曾绐岁寒杂忧。
他温良宽厚卓尔,整理了紊乱的官纪,他苦苦寻访古人遗迹,他尽忠报国,却竟生不如死。
”这段描写展示了清明节对于历史人物的敬意和对英烈的纪念,同时也呈现出清明节所蕴含的悲愤和哀思。
之后,鲁迅通过明末名将的事迹,将清明节与中国历史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对逝去英烈的缅怀之情:“他们上攻北凉、江州,并下敌军百丈余楼,又夺领饶、婺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奠已故的亲人和忠诚的爱国先烈,也要扫墓祭拜。
清明节的到来,不仅仅是对亲人的追思,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敬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杜牧杜牧是唐代文学大家,他以其豪放的诗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在他的《清明》这首诗中,杜牧以简洁、质朴的文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开头,营造了一个雨水纷飞的环境,形容了清明节常见的阴雨天气。
接着,他叙述了路上行人的情景,以鲜明的形象揭示了人们在清明节扫墓时的忧伤和浓烈的哀思。
碓冷踏青重载井,酒旗江上舞风烟。
没有扫墓的场景,大到江河、碓坊、井泉,小到路旁的花丛,都成为人们祭扫的对象。
这些景物热热闹闹,繁华喧嚣,体现了人们弔念亲人和表达哀思的方式和形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天上人间望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同样是杜牧的作品,《清明时节雨纷纷》以情景的描写和写意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人们的悲伤和对逝者的思念。
杜牧以“天上人间”为开头,巧妙地将阴天的雨景与人们的哀思结合在一起。
整首诗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结束,从“天上人间”到“雨纷纷”,形成了一种渲染气氛的手法。
通过这一描写手法,杜牧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对痛苦的无奈。
红杏小南国,清明上嵩阳。
——《和朱元思清明》杜牧这是杜牧为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向往而写的作品。
杜牧以“红杏小南国,清明上嵩阳”作为开头,通过对南京和嵩阳的表述,对南方的美景进行了描绘,有着强烈的对亲友思念的色彩。
这是他对离故而懷念的写照,是对自己回归故地的向往和心扉的感叹。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岳飞北宋名将岳飞以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聪明才智而被后世所赞美。
在《清明》这篇散文中,岳飞以简明、质朴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清明节的景象和人们在这个节日所表达的情感。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十分具有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祭奠祖先、扫墓、踏青等。
而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无疑是对这个节日的一种赞美和再创作,下面将对几篇脍炙人口的清明节散文进行赏析。
《清明日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散文作品,该文以叙事方式记录了清明的一天。
文章开篇写道:“看样子,从来没有忧愁过的人,不知道清明是这样的。
”通过对清明节氛围的描写,全文弥漫着一种忧愁和沉痛的气氛。
鲁迅通过描绘祭扫活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人世间的痛苦。
他用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整篇文章以对亲人的缅怀为主线,揭示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无奈和恐惧,呈现了一种沉重而悲伤的情感。
《我爱清明》是著名作家舒群的散文作品,该文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清明节的喜爱之情。
舒群通过回忆童年时光,描绘了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如挖胡萝卜、包青团、清明踏青等。
舒群情感真挚,既描绘了清明节的欢乐和热闹,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她用朴实的语言和鲜活的场景展现了清明节的生动形象,呈现了一种人文情怀和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寒食帖》是清代作家梁启超的散文作品,该文以小故事的方式描绘了清明节的民间传说和习俗。
梁启超通过讲述寒食节的起源故事,寓意人们应该珍惜生命、珍视亲情。
他通过寒食节的各种民俗和习惯,以及对寒食节起源的传说进行渲染,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梁启超的写作风格清新流畅,通过小故事的叙述,让读者更加贴近传统文化和习俗,呈现了一种儒雅的文化氛围和对传统价值的推崇。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十分独特的节日。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缅怀故人、祭拜先祖的时刻。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赏析几篇清明节的名家散文,一起感受清明节的独特魅力。
清明节,亦称上巳节、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华夏民族的祭祀文化。
南朝梁武帝所制定的“年月而度日”制度,将350天平均分配到12个月,每月30天,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即月度周期不等于周度周期,导致农历每月初一不是周日的出现,即称第一个月初一叫“上巳节”,第三个月初一称之为“清明节”。
这一划时代的法定名节,之后历经盛衰,走过沧桑,如今已成为了每年春天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清明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与祭祖扫墓息息相关的节日。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墓地,为已故的亲人献上花束、祭品,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名家散文家鲁迅曾经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故乡》,它以动情的笔触描绘了人们怀念故乡和故人的场景:“朝花夕拾,锄头撩云,煎豆溢香。
回想起画船听雨打梨花,或者还可以搬出一首‘谁言海水有排云,轻回望,山也来’。
”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人们在这一天不生火、不做饭,只能吃冷食。
清明节则是在寒食节之后的第三天,这一天不再禁止追思先祖,人们可以制作各种点心和食品,作为祭品祭祀先人。
明代文学家杨慎曾在他的《清明寄怀》一文中描绘了人们扫墓祭祖的场景:“扫墓人慢自还途,至此最堪深惋。
目断音书青桂在,手交犀角白狐帖。
香随冷雨五更风,纸灰吹尽松间露。
桃根花萼香瘴烟,月照空山似竹园。
”这篇文章表现了诗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所感受到的悲伤和寂寥之情。
清明节不仅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也是人们缅怀故人的时刻。
人们会去故人安息的地方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节正逢春天,大自然万物复苏,万紫千红竞相争妍,适逢其时的花朵低垂于墓前,给故人带去一缕生机。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重要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
日子里,许多文人雅士用自己的文笔和思绪,写下了一些动人心魄的散文作品,表达了他
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下面是几篇关于清明节的
名家散文的赏析。
古代文人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早晨的诗,但在其中也融入了清明的意象。
文章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里的春眠,不仅
仅是诗人对春天早晨的描述,更是对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念思的一种映射。
悼念逝去的亲人,就像春天带来新生的萌芽一样,能够为人们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当代散文名家韩春梅的《我烙印下的清明》则通过对身世和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逝
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散文中描述了作者小时候跟随母亲逛清明节墓地的情景,幼小的作者
不太理解墓地的意义,只是看到了许多人哭泣的场景。
而如今,当自己也成为失去亲人的
一方时,作者才明白了清明节的寓意,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亲人的离去所带来的痛苦和
惋惜。
散文中一句“在我痛哭流涕的背后,是对家人的怀念”道出了多少人在清明节面对
逝去亲人时的心情。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节】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
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
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
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
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
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
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
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
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
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
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姥姥和我的父亲。
关于姥姥的记忆,一次一次地来到过我的梦中,梦里永远是我最后见到她的那个日子。
她在吐了一夜鲜血之后,为了不耽误我的考试,悄悄藏好半缸子鲜血,鞋干袜净,整好头发,坐在床沿上等着送我上学。
出家门前,姥姥叫住我,给我的手里塞了两个桔子,姥姥说,乖,去考试吧,回来姥姥还坐在这儿等着你。
十五岁的那年夏天,我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子,我从满月被妈妈抱回的那个小院子,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姥姥的那个小院子,看见守了我十五年的姥姥常坐的那个床沿空了。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赏析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赏析1】清明节话“清明”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每当清明节来临之时,总能掀起许多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总能勾起许多人对往事的追溯和怀念,总能升华许多人心灵的惆怅和感叹。
然而,当我们面对思亲念朋几多愁,面对阴阳相隔几多忧,面对过去现在几多情的时分,我们能明白什么?能感悟什么?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不正是在清明节给我们注入的清醒剂吗!让我们看破这红尘烦事、悲喜生死的人生梦幻。
真正概叹人生,悟出真谛。
天籁纸鸢所著的《犹记斐然》:“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
笑看人生,一世风流”。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在金钱、利益、地位、名誉、美貌等面前,寸步不让,以至于宁肯撕裂乡亲、亲情、友情的纽带,也决不放弃自认的所有。
人间为了蝇头小利以致上演了兄弟反目、妻离子散、姐妹相害、友情破裂等事例,举不胜举。
宋代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表达了对人生几何的无限感叹,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
其实,许多人的烦恼来自利益所致。
但“利益”是永远没有止境。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在利益的驱使下,绞尽脑汁,争得头破血流,过一辈子的烦恼生活,真是得不偿失。
倒不如清贫一点,简单一些,快乐一生,更有价值。
人是情感动物,不是造钱工具。
有钱没情感的人生是不幸的人生。
没钱只讲情感的人,生活不下去。
因此,我们要在利与情之间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在得失之间权衡利弊,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发扬光大。
清明时节,当许多人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亲人、友人,顶礼膜拜之时。
杜牧清明散文
杜牧清明散文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杜牧曾以一篇《清明》的散文,描绘了这个时节的美丽景色。
清明散文以清新的描写、优美的句子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了杜牧对生命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文章开篇,杜牧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形容清明时节的雨水,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接着,他描绘了大地的春意盎然,芳草萋萋。
他用“行人欲断魂”和“芳草萋萋”这两个形象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杜牧描述了清明时节的踏青习俗。
他写道:“踏青者何限,抑亦可以乘兴而往,忽焉而归。
”他认为踏青并不是一种务实的行为,而是一种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方式。
他还提到了清明时节的游戏活动,如放风筝、打马球等,这些活动让人们在烦忧和压力中得到片刻的解脱。
清明时节,人们还会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
杜牧写道:“扫墓者何限,抑亦可以怀念亲朋,瞻念往昔。
”他认为扫墓不仅仅是一种寄托哀思的方式,更是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的珍视。
他还提到了怀念往昔的重要性,这对于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对于把握当下,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杜牧还在文章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他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他用这个形象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他认为,自然之美是无法被束缚的,它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绽放出来。
在整篇散文中,杜牧还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思考。
他写道:“生者如斯,死者如斯,华丽而短暂。
”他用这句话告诫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被繁琐和功利所迷惑,要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杜牧以“生者如斯,死者如斯,华丽而短暂”的句子作为结束语。
他认为生命是短暂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当下,不要被过去或未来所困扰。
他的这种思考和感悟,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和思考。
清明散文是杜牧的一篇经典之作,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写,展现了杜牧对生命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清明的散文
清明的散文关于清明的散文关于清明节的名家散文赏析【1】林清玄:阳光的味道尘世的喧嚣,让我们遗忘了阳光的味道,味道是一样的纯净着,一样的微小,一丝丝,入心、入肺。
甘甜、芬芳、怡人。
阳光的味道很干净和唯美,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
行走在世上,许多靶子等待我们绷紧的箭矢去努力的命中。
心里装满太多的世故与繁忧,幸福的位置,也就变得小了,或者卑微到忽略不计。
很向往年关过后的冬日,抱着一本书躺在黄河大堤南的草丛中晒太阳的时光。
一大片一大片衰败的堤草向云海深处铺展延伸。
有几个牧羊人躺在草丛中,他们丝毫不觉得冷。
我便停止了脚步,眷恋着这片草,还有草上特定的阳光。
这就是冬天的太阳,静悄悄的释放着能量。
我选了一片草色稠密的空地躺了下来。
从黄河边吹过的风夹杂着些许凉意,我抱着膝抬起头让脸感受阳光,紧闭着的眼前一片红色。
渐渐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光,不是隐隐的烫,是静静的暖。
静静的,温柔的,使我沉浮的心也静了下来。
等待返青的草丛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从我的发梢、肩膀、衣服,从我目光所触的护堤杨树上浓厚着、流逸着。
我的心域泛起春天般明媚、柔和的气息。
温润、甜美。
小时候,就是这样静静地追随着这片阳光,嗅着他们身上阳光的味道,温暖着幸福着?冬天的太阳这么美好,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
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惫,让自己也变得懒洋洋的。
和这水涟一起发呆,发笑。
临近中午了,我突然发现阳光变得耀眼,也变烫了。
中午的阳光愈发得暖和,返白的草尖上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空气里回旋着温热的气息。
阳光的味道最浓烈处就是这村庄的味道,村庄的味道,乡情的味道,给予你身躯和血脉相牵的亲人的味道。
驱走一切发呆以外的多余的动作,竟然这么美妙,这么简单。
就是晒晒冬天的太阳,只是这么简单。
自然地翻几页书,或慵懒的像只蜷曲的猫儿,原来有时候异于人类的动物更会享受生活。
忙碌的我们还是给自己些时间享受纯本的生活吧,也许会领悟到另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