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 人物性格

合集下载

读《慈禧传》有感

读《慈禧传》有感

封建王朝最后的决策者——读《慈禧传》有感“奇女子热面孔善结人缘一手遮天风风雨雨控权中国多至半个世纪;妖妇人冷手腕暗含杀机三次垂帘忽忽喇喇奴役臣民将近四亿人口。

”一副对联写尽了慈禧太后一生的风雨。

纵观慈禧太后的一生,她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

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贪婪掠夺,内有人民起义风起云涌、硝烟四起。

环顾宇内没有一处净土,没有一刻安宁。

大清江山正如浮萍一样在风雨中岌岌可危。

慈禧在这样特殊的年代里,从一个弱质女子到登上权力的最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真正的最高决策者,其中的故事不能不引人注意。

同时她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决策者,她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要研究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日子,不能不重新来认识一下这位权倾寰宇达48年之久的皇太后。

慈禧太后本姓叶赫那拉氏,小名兰儿,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初十日。

她的父亲惠征由八品笔帖式做起,经过历次考核升迁,终于升为四品道员,成为主管一方行政大权的官员。

17岁那年,慈禧通过选秀进入了宫中,被封为兰贵人。

年轻貌美的兰贵人很快得到了正值壮年的咸丰皇帝的专宠,次年即晋封为懿嫔。

咸丰六年(1856年),懿嫔生下了咸丰的皇长子,大阿哥载淳,这也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

懿嫔也就母以子贵,晋封为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

此时的慈禧已是后宫中居皇后之下、众妃嫔之上的第二号人物。

由于咸丰帝沉溺于女色,使原本就体质虚弱的他不到30岁就一副病态,对于每天堆积如山的政事根本就没有精力应付。

咸丰帝的这种状况就给了权力欲极重的懿贵妃干预朝政、锻炼才干的绝好机会,而咸丰帝也乐于将这些枯燥乏味的事情推给她。

就这样,年仅23岁的懿贵妃在皇帝的纵容下开始代笔批阅奏章,对朝廷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踏出了走向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为她的权力欲的膨胀添薪助燃,也为清朝日后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在承德热河病逝,此时皇太子载淳才6岁。

咸丰临终前将肃顺、载垣、端华等八大臣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慈禧人物简介

慈禧人物简介

慈禧人物简介
慈禧,字文绮,是清朝晚期著名的皇后和摄政太后。

她于1835年出生在北京,原是一个普通的宫中女仆,后来被选入宫中成为咸丰皇帝的妃子。

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作为其皇后和母后,开始对国家事务产生重要影响。

慈禧是一个聪明伶俐、精明强干的女性,她在位期间对清朝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慈禧执政期间,清朝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改革和变革,尤其是在外交和经济领域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她还积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保护了许多文化艺术遗产。

然而,慈禧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

她残忍地对待政敌,经常施行清洗和迫害。

她还因为专横跋扈和贪污腐化而备受诟病。

慈禧的统治也是清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1898年甲午战争后,慈禧曾一度退位,但不久后又回到皇权的核心位置。

然而,1908年她在慈禧太后垂危时,坚持“不传位”而去世,结束了自己的统治生涯。

慈禧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但她的政治手腕和历史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

慈禧是一个在历史里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她的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在她
的统治下,清朝发生了许多改革和变革,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社会不满和矛盾。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慈禧的一生中看到许多历史的启示和反思。

总的来说,慈禧是一个既优秀又存在争议的统治者,她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
要地位,无论是她的政治手腕还是对时代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对于我们后人来说,理解慈禧的一生,不仅可以了解清朝末期的历史事实,更可以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演历史的错误。

苍穹之昴——慈禧

苍穹之昴——慈禧

苍穹之昴——慈禧有的人说她是亡国的刽子手,也有人说她是苍穹之昴,高贵,美丽。

却又干练果断,心狠手辣。

那时的大清国,已经不复康乾盛世的雄威。

鸦片遍地,民不聊生。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27岁的慈禧,刚刚登上权利的顶峰。

成为大清朝的圣母皇太后,名副其实的掌权者。

对于慈禧这个人,历史上褒贬不一。

一方面,她为体弱多病的咸丰生下了独子同治帝,为大清朝延续了血脉。

而且在咸丰死后,她以一个政治家的冷静,处死了那些居心叵测的顾命大臣们。

巩固了她和年幼的同治帝的权利和安全。

另一方面,她却大肆铺张,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使整个中国处于风雨飘摇,水深火热之中。

慈禧,她是一个醉心于权力的女人,她毕生都活在追求与巩固权力之中。

以至于被它蒙蔽了双眼,根本无心去打理一塌糊涂的政事。

这就是她最大的弊端。

其实仔细想想,她还是分得清大局的。

当初光绪皇帝要发动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的时候,她也是毅然同意的。

因为这有利于整个大清。

而当光绪恢复了一系列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机构,例如上书房,军机处时。

她开始警觉了,她感觉皇帝已经逐渐脱离了她的统治,作为一个野心家,她断然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

一旦光绪重新掌权,她必定没有活路。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人,她的心里必定是不服气的。

所以她几乎疯狂的敛财,圆明园刚刚被毁,另一头颐和园就迅速的建立起来。

她用无数的物质财富,来向世人宣告她的高贵。

大殿前的汉白玉雕塑,变成了凤凰在上,蛟龙在下的图腾。

而曾经屹立东方,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中国。

却在她的统治之下,被西方小国们任意欺侮。

其实,大清国,在乾隆之后已经逐渐外强中干了,历史需要的,只是一个王朝的终结者而已。

慈禧,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个传奇式的女子。

她既是一个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的,腐朽的统治者,却又是那苍穹之中最闪耀的一颗昴宿。

外国人眼中及慈禧太后

外国人眼中及慈禧太后

外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摘要:慈禧,这个晚晴一代的政治核心人物,生活于紫禁城的高墙大院之内,让外界人感觉有些神秘,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臭名昭著的晚清封建地主阶级总头子、大卖国贼的丑恶形象出现于书报、广播和荧屏的。

近年来,史学界对慈禧的评价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将其放入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从而逐渐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然而在晚清时期,因为局势的变动,倒有不少外国人更有幸近距离接触慈禧,了解生活里的慈禧,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慈禧太后。

关键词:晚清、外国人、慈禧太后一、慈禧太后简介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姓叶赫那拉,出生于,也有说法生在山东。

满洲镶蓝旗也有说法是汉族人,后抬旗入镶黄旗。

其先祖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

父惠征,曾任XX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

玉牒(皇族家谱)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乳名兰儿,在那拉家族中,慈禧被称为杏儿,故称叶赫那拉,(一说太后为汉人,是惠征出钱买的女儿来顶替自家的女儿)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

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

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东宫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后册封懿嫔。

1856年3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

未几又晋封懿贵妃。

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憔悴,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

并任命怡亲王载垣、X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

年号“祺祥”,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

慈禧读后感

慈禧读后感

慈禧读后感《慈禧:清朝最后的威权统治者》是郭廷以教授撰写的一本以慈禧太后为主题的历史传记。

通过对慈禧太后一生的描述和分析,这本书揭示了慈禧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巨大影响,以及她作为一个女性在威权统治和政治决策方面的能力。

阅读此书,让我对慈禧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慈禧太后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历史上,慈禧被认为是一个残暴凶狠、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

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慈禧的形象其实并不单一。

慈禧在统治过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点,她具备了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勇气,能够运筹帷幄、决策果断,有时甚至颇具远见。

然而,她的作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错误判断。

可以说,慈禧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历史人物,她既有着威严和智慧,又有着错误和冲动。

此外,慈禧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清朝末代皇帝的摄政太后,慈禧对清朝及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她不仅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积极参与,还对于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慈禧的政策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清朝晚期和近代中国的走向,同时也给后来的中国历史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通过阅读本书,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慈禧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此外,在书中作者还详细描述了慈禧与孝贤皇后之间的关系。

一直以来,慈禧被认为是孝贤皇后的仇人,孝贤皇后也被塑造成了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形象。

然而,通过对慈禧和孝贤皇后关系的描述,我发现这两个女性并不像传统的观点所描绘的那样简单。

慈禧对孝贤皇后虽然存在不满,但从书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并没有对孝贤皇后采取过度暴力或报复的行动。

两者之间的斗争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和权力争夺,而不是个人恩怨。

慈禧与孝贤皇后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这也让我对慈禧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解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书中还描述了慈禧在政治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手段。

慈禧作为一个女性,能够在一个男权社会中掌握并维持统治权力,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本领。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考证发现,在长治县西坡村王氏家谱中有关于慈禧身世 现慈禧出身遗址和慈禧生母的坟墓;长治县上秦村发现慈禧曾 院”,宋家祖传的光绪、宣统年前清廷制作的两个皮夹式清朝 给宋家的残信和照片;长治市区原潞安府衙后院的“慈禧太后 完好。
另外,慈禧生活行为中的许多相关表现也证明慈禧是长治 欢吃长治人爱吃的小窝头、团子、玉米糁粥,爱看流传不广, 能听懂的长治地方戏剧“上党梆子”等。
从数量来说,仅每天的两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 的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于质量更是没得挑,这128个火头 夫都是全国数得着的名厨,手艺精湛,但又各有特长。
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谓是顶级国宴,云集了众多名厨、名菜,至于价 值,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绝对是“真金白银”!
慈禧的另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 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
1941年7月,在昆明书画界为缪嘉蕙举办的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 郭沫若即兴作诗,赞誉这位女画家:
苍天无情人有情, 彩霞岂能埋荒井? 休言女子非英物, 艺满时空永葆名。
辛 酉 政 变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辛 酉
职业:懿嫔,皇太后
坟墓:定东陵
生活年代:清末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身 世 之 谜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

对慈禧的评价

对慈禧的评价

对慈禧的评价
慈禧,一个紧握中国晚清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女人,她执政期间中国的政局和国家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她的个性矛盾,她可以宽厚到在一次北京政变中,只处死3人,处罚16人,他又可以残忍到对太平天国迚行镇压,使秦淮尸首如麻;她乐于革新,于是不顾顽固派反对,硬是应允洋务派搞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她又顽固守旧,对待要改革组制的维新派,她处死戊戌六君子,标志戊戌变法的失败;她也曾主战,在咸丰逃亡热河时还力劝皇帝留京组织抵抗,但她在后来的1885年的对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决策上,即使有很大胜算,总是一味求和,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让中华儿女蒙羞。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她和她的决策:首先,在一个王朝衰败的末期,为了稳固王权、维护祖宗之法、延续清朝的命数,她的做法也许没有收到效果,但也是有情可原的,封建思想毕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抛开她的决策者的身份,它仅仅是一个女人,纵使她百般好学,“夏日单衣方校书卷”,也难有男子的进见卓识。

再者,维新变法对制度的改革速度过快,即
使任它实行,也不一定可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有可能使时局动荡。

最后,她在初期的执政阶段,比较廉明,很会平衡对立的实力,使两方互相牵制。

而在执政后期,逐渐沉迷于个人享乐,大修圆明园。

这也符合人的心理,年龄渐增,不似年轻时那样对清朝充满憧憬幵怕失去权力。

总之,我认为慈禧是个多面的人,她的所作所为是有他的个性和清朝晚期的衰微决定的,我们后人应公允的看待她的功过。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帝、光绪帝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

长期以来,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在人们的心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

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是怎样一个人

慈禧是怎样一个人

慈禧是怎样一个人大众讲坛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年第4期慈禧是怎样一个人主讲人隋丽娟隋丽娟1964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后就读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获史学硕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边疆民族与文化的研究.着有《晚清巨人传?曾国藩》等三部学术着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她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的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里凭借自己的技巧终达权力巅峰;作为皇太后她在男权世界里纵横捭阖,操权柄于股掌之中;作为晚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她不仅要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更要应付国内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局面.她百般挣扎,却难挽颓势.慈禧到底经历了怎样不同寻常的一生,她又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数千年未见之变局"呢?作为女人的慈禧我们很多人在心目中留下了慈禧的印象,她穿着一个很漂亮的凤袍端坐在那里,一处嘴角稍稍向下歪斜,但是面相端庄.这个女人因为我们的一种愤恨,没觉得她长的怎么样,但大家不要小瞧她,这个时候的慈禧已经接近70岁了.70岁还能够留下这样的容貌,一方面说明她养尊处优,保留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活状况.还说明慈禧应该是一个比较端庄,比较美丽的一个女人.慈禧入宫的途径是满清王朝的选秀活动.慈禧他们家是属于镶蓝旗,属于下五旗的.由于后来慈禧做了皇太后,所以改为镶黄旗,上三旗.她的娘家是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是努尔哈赤在统一东北的过程中和爱新觉罗相对抗的一个家族,所以这个家族在整个满族八旗的各个种族中是一个并不显赫的门第.还有一个就是慈禧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仅仅做到了吏部的笔帖士.相当于现在国家人事部的一个机要秘书.这个机要秘书要懂得三种语言.首先要精通自己的母语——满语,还要懂得和精通汉语和蒙语.慈禧是在咸丰二年的时候被选秀成功的.和她一起进宫的只有四个女人,这四个女人当中有两位是咸丰帝没有做皇帝之前,做皇子时就娶来的,一个是后来的皇后慈安,还有一个女人叫做云嫔,还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被封为兰贵人的慈禧.能够在这样一个庞大的"选美"活动中脱颖而出,说明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慈禧入宫的时候,她的位置并不高.可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在宫中的十年时间里,她却步步攀升. 在攀升的过程当中,就折射出这17岁的女孩,在走向27岁的十年的经历当中,她的一些对于人生的规划和躲避了太多太多的宫中责难的聪明之所在.17岁,对应于现代就是一个高中生.而在皇帝的后宫决不是一个安逸的地方,这里常常会卷起飓风,而且飓风都是血腥的.每个女人都为争宠,能够争得皇帝的欢心尽展自己的智慧和美貌.慈禧所身处的宫中也如此,慈禧所相伴的这个男人是一个怎么样的男人呢?如果说清朝的皇帝多半是勤政的, 多半是相对有主张的,那么作为咸丰帝来说,他应该是清朝皇帝中不被大家认可的皇帝之一.他从小身体就比较赢弱,得过天花,由于天花的折磨,脸上留下了麻子.另外一个原因,他十岁左右就失去了母亲,从小由他六弟的母亲抚养,可能由于寄人篱下, 所以使得咸丰帝在小的时候有一些懦弱,不是很自信.另外一个他做皇帝之后,虽然也曾经有过雄心大志,但是由于他自身的一些原因,比如说懦弱,不117?总第106期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年l2月够自信,或者缺少雄才大略.所以在他统治的时候,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之下,他很难应对国家大事.所以他最多采取的是逃避,他逃避在鸦片里,逃避在酒里,逃避在女色里.他的性情常常是不定的,他嗜酒如命,又逢酒必醉,醉了以后要打人,打太监,打周围的宫女,打陪伴他的后妃.对于这样一个男人来说, 陪伴他的女人就是伴君如伴虎.可是我们研究慈禧有个发现,从17岁入官,她没有受惩罚的经历,而且她稳步提升.最为令慈禧得意的是,她生下了咸丰帝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很多人将慈禧生这个男孩看成是她的一份幸运,但是慈禧怎么就能拥有这份幸运呢?这恰恰反映了她的智慧.慈禧入得宫中之后,她并不像所有的女子一样那么健康,她有妇科疾病,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可以说是怀孕的障碍.可是慈禧很聪明,她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太医为她调理经血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确确实实在后宫的档案中,看到了太医为她调治经血的整个过程.从调治经血所开的药方来看,慈禧的月经不调是痛经的一种,在调治了半年之后,她的月经调的正常,在这不久她就怀孕了,而且是生下了咸丰帝的第一个孩子.慈禧的聪明还表现在她非常讨咸丰帝的喜欢.咸丰帝身体不太好,每天批阅奏折对咸丰帝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所以常常希望有人能为他读.慈禧就充当了这个角色.在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里有这样一个历史记载,说当时慈禧入得宫不长时间就是夏天,所以慈禧在宫中穿着很单薄的衣服,坐在她的案几旁边看书.咸丰帝路过她的房间, 挑开帘笼一看,慈禧穿着很薄的纱衣坐在那里看书, 这就不同于一般的女人,所以就使得慈禧在很多女人当中显现出她知性和聪明的一面,博得了咸丰帝的喜欢.因此咸丰不愿读奏折的时候,他就让慈禧读给他听.而慈禧的聪明恰恰表现在这里,当她读奏折的时候,她不是为读奏折而读奏折,她慢慢就了解了国家的大事,慢慢就了解了咸丰帝在摆布君臣关系当中所拿捏的分寸,这为她在咸丰帝去世后,迅速地走向垂帘听政角色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聪明决断的慈禧仅仅靠聪明,执掌中国48年是不够的,慈禧的.118?聪明,我不敢说是大智慧,但至少可以说她是决断的.在1860年的时候,中国历史上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认为仰仗僧格林沁的马队可以打败英法联军,所以在大沽口鏖战最激烈的时候,咸丰帝依然在颐和园举办他3O岁的庆辰.可是僧格林沁的马队,在火枪,火炮等先进的武器面前溃不成军.当咸丰帝听说天津被攻克之后, 他的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抱头痛哭.后妃们见到皇帝这样,所以也环抱在一起痛哭不已.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女人没哭,这个女人就是26岁的慈禧.慈禧快速走到了咸丰帝的面前,然后就对咸丰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皇帝哭有何用?" 现在最要紧的是"急酬应敌之策".咸丰帝一听慈禧有主张,马上擦干了眼泪问她:有什么应敌之策呢?然后慈禧说了,你应该快速召两个人到身边来商议决策.一个是当时的军机大臣肃顺,这是咸丰一直仰仗的一个重臣,另一个人就是咸丰的六弟奕诉.奕沂可以说是悲情王子,咸丰与奕诉相差一岁,一直不得重用,而慈禧知道这个六弟是真正有能力的,所以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她把两个人推荐给咸丰帝,所以我们能够感觉到这26岁的女人,在后宫中没有任何人帮助的女人,能摆布朝局,在关键的时刻能决断.英法联军入得北京,咸丰帝带着家眷和大臣落荒到了承德.到承德以后,迟迟不愿回到北京去,所以北京一直是奕诉在那里打理.这个时候咸丰帝是沉溺于喝酒,吸毒,女色,他的身体日渐衰落.大家都看到,咸丰帝应该是不久于人世了,但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六岁儿子载淳继承皇位,必须有人辅佐.按照满族的惯例,就是找一些大臣辅佐;另外一种选择,就是母亲辅佐.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出现垂帘听政的情况.我们今天翻开《辞源》,查垂帘听政这一词,大家就可以发现是源于武则天时候的.但是有一个人比她还早也垂帘听政了,只不过垂的不是竹帘子,而是一个布帘子,这个人是东晋时期的皇后楚算子,楚算子是出自一个名门,这个时候由于皇帝太小,而且国家有半壁江山,国家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所以为了保证司马氏家族的皇位隋丽娟:慈禧是怎样一个人继续延续,大臣们作出一个妥协,让皇后抱着小皇帝,然后在朝堂上处理朝政.按照满族的惯例是大臣辅佐,按照汉族的惯例应该是母亲辅佐.那么咸丰帝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呢?有一件事情能够看到,皇位继承之前肃顺和慈禧之间的一场暗斗,肃顺也知道汉族人有母亲垂帘听政的这样一种观念,他也知道慈禧和慈安不一样,是有野心的.据野史当中记载,慈禧听说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肃顺曾经暗中建议病重中的咸丰帝效仿西汉时期的汉武帝,以钩弋夫人的典故杀掉慈禧.钩弋夫人的典故是这样的:汉武帝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太多的波折才当了皇帝,当了皇帝被他的奶奶所控制,后来又有很多的波折,所以他对女人当政非常的反感.到了晚年,他看中了自己的一个小儿子,就是住在钩弋宫里的小儿子弗陵,当时只有8 岁.这个小儿子和汉武帝之间颇有几分相象,身体非常好,非常勇敢,果断和聪慧.但是,孩子小,母亲非常年轻.汉武帝认为,如果让这个儿子当了皇帝以后,母亲太年轻,有可能会出现吕后或者是窦太后干政的情况.所以他反复思量后,杀了钩弋夫人.肃顺适时把这个典故说给了咸丰帝,野史记载说慈禧隔着夹层听到的.这时26岁的慈禧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以退为进.她装作若无其事,每次见到咸丰帝的时候,总是一副可怜样.她常常与儿子一起在床前等待咸丰帝的苏醒.我们不知道这时候重病当中的咸丰是否想起了自己十岁不到就死去了母亲,长时期的寄人篱下的悲苦,但我们看到在最后的关头,他真的把慈禧留下来了,所以我们知道慈禧在危机四伏的时候,常常能找到自己应该找到的决断的机会.把持权利的慈禧我说了太多慈禧的好话,但有一点慈禧的特性就是嗜权如命.我们常说,有的人对权力是很贪婪的,但是他贪婪的没有方法,他想把持这个权利,就想紧紧地把权利攥在自己的手里,但是慈禧嗜权的时候常常有方法,她常常能够让自己在这种环境的时候,被大家所认可.比如说在这一次垂帘的时候,按照清王朝的惯例,她儿子14岁应该亲政了.可是她为了能够掌握王权继续下去,她以儿子学业不好是借口,破了祖制,让他到18岁才亲政.再比如在她的儿子亲政不到一年得天花死了以后,对于新一代王位继承的选择她也是有办法的.当儿子死了以后,儿子没有留下王位继承人,按照中国历史还有一种皇位继承的方法叫做"兄终弟继",也就是哥哥死了由弟弟继承.咸丰帝只有这一个儿子,直系亲属中没有,但在旁系中有,比如说这时候奕诉的两个儿子都是同治的弟弟,也比较大了.但慈禧偏偏选择了醇亲王奕的儿子,只有三岁半的载湄,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光绪帝,她选择他的理由是什么,理由是载澉兄弟俩太大了,接受皇帝教育太晚了.她的真实目的是这个吗?有,但更真实的目的是,三岁半的孩子,到他成年的时候有十多年,她可以继续垂帘听政,她可以用这种主张,用这种强加在这个孩子身上的母子关系, 影响这个皇帝,最终听她的.所以光绪帝后来的懦弱,除了身体的原因外,和她的强势有着太多的关系了.所以我们说慈禧总是能给自己的权利找到太多的借口,她是嗜权如命的人.慈禧是这样的一种性格,慈禧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的人说慈禧是成功的,为什么说她成功呢?因为她作为一个女人,在中国男性文化占据着最重要的舞台的时候,她能够挤身皇权,操持中国政治47年. 人们说她是成功的,但我说她不成功,为什么说她不成功?她不成功源于在她统治47年当中,正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候,她没有睁开双眼去看世界,没有用她的聪明才智带领中华民族走出急流险滩,让中华民族倍受屈辱.她作为政治家来说是不成功的,有人说她是幸运的,幸运在哪儿呢?在千百个八旗女孩当中,她走进了皇宫,并且幸运的成为咸丰帝唯一生下男孩的母亲,而由此成为皇太后. 但我也说她是不幸的,她27岁没有了丈夫,40岁不到死了儿子,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几大不幸都让她占了.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应该说她是一个不幸的人.1l9?。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她不仅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自己的强势,也在后世被多次评价。

在我看来,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获得了统治权,以自己的方式掌握着当时中国的政治命脉。

从历史上来看,慈禧太后在清朝晚期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和胆略,成功地摆脱了宫廷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作为一个女性,她在男权社会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这在当时堪称是一种奇迹。

然而,她的手段也非常毒辣,常常打压异己,对待贪官污吏也不手软。

她的作为虽然有一些正面的效果,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今天的视角下,我们可能会发现慈禧太后并不是那么可怕。

她在当时要面对的问题非常复杂,同时也有许多政治对手在暗地里活动,想要取代她的地位。

当时整个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她必须要担负起稳定局势、保障国家利益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她也许不得不用一些强硬手段来确保自己的地位并推动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作为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不能只看到她的缺点而忽略了她的优点。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残暴、贪婪、无情的暴君,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有远见、有智慧、有爱国心的伟大女性,她的领导让中国在危难时期保持了独立和稳定。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她真的那么坏吗?
让我们看看慈禧太后的。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挫折。

她的统治被认为是腐败、专制和愚昧的代表。

她经常干预政治,任用她自己信任的官员,而不是能力和品德更好的人才。

她还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废黜了两位皇帝,让中国的政治稳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慈禧太后还经常追求奢华和享乐,消耗国家财富,让中国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对于慈禧太后的正面评价也是存在的。

她在位期间,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保持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她还积极推进了一些改革,例如推广科技、建立邮政系统、开放商业港口等,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慈禧太后还对教育和文化事业非常重视,她支持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博物馆,保护了许多文化遗产。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呢?我们认为,慈禧太后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她的统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否认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要一味地将她定性为“坏人”或“好人”,而应该全面地认识她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她的评价也是多样的。

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断探索其背后的历史真相,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

形容慈禧太后的句子

形容慈禧太后的句子

1. "慈眉善目,温文尔雅,展现出慈禧太后辅政以来的睿智与聪慧。

"
2. "权谋高手,慈禧太后的智慧如同磨光的明镜,无一秘密能逃过她的眼睛。

"
3. "身穿华丽金饰的皇太后,她的威严和妩媚完美结合,成就了慈禧太后的独特魅力。

"
4. "慈禧太后,以睿智和果断而闻名于世,她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
5. "能为天下谋利益,令人敬佩。

慈禧太后以她的智慧和能力,成功地维护了皇室的权力和地位。

"
6. "身负重任的慈禧太后,她以自己的智慧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

"
7. "慈禧太后,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者。

"
8. "慈禧太后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意志力,成功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
9. "作为一名杰出的统治者,慈禧太后以她的卓越智慧和果断行动,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敬和敬畏。

"
10. "慈禧太后绝非寻常之人,她的美丽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精明无比的心,她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强人。

"。

善良的慈禧太后

善良的慈禧太后

善良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是中国清朝的一位重要统治者,也是咸丰帝(道光帝的儿子)的寡居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嫡长寿命连封三代的皇太后。

虽然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有着争议,但她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善良的一面。

一、慈禧太后的保护文化遗产慈禧太后在位期间,对于宫廷文化非常重视,她积极保护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据历史记载,慈禧太后在宫廷中设立了许多机构和工厂,例如珐琅厂、绘画院和烧瓷厂等,用以维护和发扬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她还大力支持著名的瓷器烧制工艺,其中著名的景德镇瓷器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得以发展和传承的。

慈禧太后对于文化艺术的保护和支持,可以说是善良的表现之一。

二、慈禧太后的慈善行为慈禧太后不仅在宫廷内展现了慈悲的一面,她也在宫外进行了一些慈善行为。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在位期间时常兴办赈灾活动,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百姓。

她会动用国家财政资金,组织粮食和物资的调拨,为受灾地区提供救济和帮助。

此外,慈禧太后还大力资助一些教育机构和慈善机构,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

这些善举表明慈禧太后对于贫苦人民和社会福利的关注,也体现了她慈悲善良的一面。

三、慈禧太后对外交事务的关注慈禧太后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也展现出她的善良。

她时常接见来自各国的外交官员,积极参与和监督对外交涉事务的进行。

慈禧太后对于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声誉非常重视,她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她在与外国使节的谈判中,多次表现出宽容和善意,尽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慈禧太后对外交事务的关注,显示出她拥有一颗宽容而善良的心。

总结:尽管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有着争议,但从她几个方面的行为来看,她也展现出了善良的一面。

她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慈善行为以及对外交事务的关注,都反映了她的宽容和善良心性。

当然,慈禧太后的治理也不乏批评意见,但我们在评价她的同时,也应该在历史的背景下全面看待她的行为,理解她作为一位统治者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压力。

慈禧性格

慈禧性格

在谈“清帝”、说“红楼”之后,又一位清朝人物进入了学者视野。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在整理了众多史料之后,首次向媒体披露了他对于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慈禧的观点。

他认为以往人们的观念中强调的是她政治的一面,其实慈禧还是一个“女人”中如果慈禧仅仅做些护肤调粉的活儿,她可能就不是那位外国公使夫人口中叱咤风云的“母龙”了。

她同时又是一位个性很强、强调女人独立精神的女人。

向斯告诉记者,慈禧认为女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应该读书识字。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歌雅至致,文辞美丽,反映的是中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社会生活。

慈禧十分喜爱这部《诗经》,一有闲暇,就会独自吟咏。

“后来,她成为宫中的主人,以大权在握的皇太后的身份,吩咐每天午后,宫中主位和有身份的宫女们一起集中朗诵《诗经》,讲解史书,每10天考核一次,优秀者有奖。

由于她的倡导,宫里学习《诗经》成风,以致小太监们也争相吟诵。

”而且在祺祥政变后,百日维新中的一切新法均被废除,唯独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从某种意义上说,慈禧太后确实是一位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当然在那个时代,女性的知识鲜有用途。

最初在咸丰皇帝面前,慈禧的修养还不如江南艳曲管用。

“她善于唱南方四季小曲,声音非常圆润,娇柔百状,妩媚动人。

但她也通晓《诗经》、《论语》,看了不少书籍,能生动地讲解《燕燕》、《式微》、《简兮》诸篇,引人入胜,直讲到咸丰皇帝面红耳赤。

”中国古话常说“字如其人”。

慈禧虽然修饰妆容时一丝不苟,印象中,她记仇的时候心眼也小得像针鼻,但向斯在史料中发现,慈禧不喜欢写后妃们擅长的蝇头小楷,反而喜欢写像人一样高大的字幅。

她的个子还没有纸长,经常需要借助婢女的一拉之力才能完成。

但这足以看出她“胸中丘壑”。

“慈禧是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作为女人,她主张女人要有女人的尊严和女人优雅的生活,认为一个女人如果不知道打扮自己,还活个什么劲!所以,她是一位讲究生活品位、喜欢过富于情调的精致生活的女人。

慈禧真的昏庸无能么?《走向共和》一个精彩瞬间告诉你!

慈禧真的昏庸无能么?《走向共和》一个精彩瞬间告诉你!

慈禧真的昏庸无能么?《走向共和》一个精彩瞬间告诉你!
慈禧太后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作为鲜有的封建女性统治者,抛开历史功绩不说,慈禧的名声与武则天相比相差甚远。

后人对慈禧的评价更多的是无知、守旧、昏庸、卖国、奢靡淫欲等全是负面,因此很多人就觉得慈禧一无是处。

不可否认,慈禧的确不思进取,昏庸无度,但是慈禧太后拥有非一般的雷霆手段,其中慈禧在处理“朝廷卖官筹措银两”一事的高明手段的确即可表现出来,这段细节可在《走向共和》中也演绎的十分精彩。

慈禧为了过生日,大修大建颐和园,但是苦于国库空虚,没有银两,同时面对李鸿章的北洋水师补充装备需要钱,南洋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上马设备需要钱,为此户部及醇亲王(负责督建颐和园)苦思冥想也想不来筹钱的法子。

慈禧的一石四鸟之计
精明强干的李鸿章想出了“卖官筹措银两”,张之洞闻讯后立马上书慈禧“卖官筹钱”有失国体,以此通过“对事不对人”的方式弹劾李鸿章。

朝廷中很多人看到张之洞上折子后,纷纷上书弹劾卖官筹措银子不合适,事实上“卖官筹钱”也出了很多洋相,此时摆在慈禧面前就是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银子要筹措,张之洞不能得罪,众大臣的上书也要回复。

高明的慈禧太后先是将折子压了一段时间,然后下旨暂停李鸿章的“捐官筹银”,慈禧太后说此时暂停有四个原因,一是“捐官筹银”确实闹得不像话,二是有钱人该买官的已经买过,银子筹的差不多了,三是给张之洞一个面子,四是敲打李鸿章筹的钱不能全部用之于北洋水师,还得交来一部分修颐和园。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一石四鸟的手段是多么深不可测,慈禧作为
一个女人,能够掌管大清朝几十年,必有过人之处。

慈禧的三大名言

慈禧的三大名言

慈禧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她的一生充满了权力、政治和斗争。

她的三大名言,是她个人性格和思想的体现,也是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象征。

第一句名言是“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慈禧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冷漠。

在她看来,国家的利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个人的权力和地位。

她甚至愿意将国家的利益送给外国人,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国家人民带来福祉。

第二句名言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句话反映了慈禧对国家的冷漠和对人民的剥削。

在她看来,国家的财富和资源并不属于人民,而是属于她个人的私利。

她愿意将国家的财富和资源送给外国人,以换取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第三句名言是“置天子于帘幔之内”。

这句话表达了慈禧对权力的掌控和追求。

在她看来,皇帝只是一个傀儡,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她手中。

她愿意将皇帝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这三大名言是慈禧个人性格和思想的体现,也是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象征。

她的权力欲望、冷漠和对人民的剥削,都在这三大名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些名言不仅反映了慈禧个人的性格和思想,也反映了清朝末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理由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理由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理由
从政治的角度看没什么好人坏人,成王败寇而已。

但是从为人品性看,实在是很无语。

权利欲极强,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睚眦必报。

仔细梳理一下就发现,凡是挡了她道,或者她不喜欢的人,基本都活不长。

同治就不算了,同治的皇后,慈安太后,珍妃,光绪,醇亲王,都死得不明不白,虽然不敢说个个都是她直接下的手,但跟她没关系,我反正是不信的。

铲平了所有人,一切的规矩和祖训,想怎么利用怎么修改,都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花这么大心思,心狠手辣,无非想自己多享几十年福,只是极度的自私,并不是什么民族责任,为国为苍生。

同样是清朝太后,孝庄太后的格局和心胸就大不少。

其实她俩命运转折点都差不多,都是靠先帝去世,扶着幼子当太后而上位。

但孝庄只辅导幼帝,不是争权。

等他们十几岁都大婚归政了。

慈禧总是拖着,无论同治还是光绪,皇帝爱谁她就跟谁过不去,搞得两代皇帝都没子女。

他们未必就是不育,同治19岁就被逼死了,光绪呢喜欢的珍妃被她收拾了,光绪又不碰别的后妃,哪来的孩子。

所以其实都是事出有因,慈禧在作怪。

慈禧是怎样一个人

慈禧是怎样一个人

慈禧是怎样一个人
隋丽娟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她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的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里凭借自己的技巧终达权力巅峰;作为皇太后她在男权世界里纵横捭阖,操权柄于股掌之中;作为晚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她不仅要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更要应付国内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局面。

她百般挣扎,却难挽颓势。

慈禧到底经历了怎样不同寻常的一生,她又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数千年未见之变局”呢?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隋丽娟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2.105
【相关文献】
1.解开慈禧童年之谜——慈禧本是山西长治人 [J], 刘奇
2.一个人与一个时代——论慈禧太后及其统治的是非功过 [J], 李细珠
3.醇亲王墓风水惹怒慈禧慈禧亲砍其坟上树 [J], 曹苏宁
4.解开慈禧童年之谜--慈禧本是长治汉家女 [J], 刘奇
5.慈禧太后西逃进入河北第一站--揭开慈禧西逃在怀来县的尘封档案 [J], 尤子健;秀灵;王占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慈禧的褒贬评价

慈禧的褒贬评价

对慈禧的褒贬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后人褒贬不一。

中国在面临近代化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稳定大清数十年,最终没有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应该说是做出一定贡献的。

她明白朝廷之中需要满汉平衡,所以她重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汉臣,而等慈禧太后病故以后,她的权利继任者载沣不懂满汉平衡的道理,大力清除朝廷之中的汉官,这也是加速清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慈禧无疑是成功的,但也是失败的。

她的成功在于在男人统治的世界上,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

人们不禁要问:当时入宫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独有慈禧脱颖而出,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秀女出身的慈禧,短短的5年时间里,从贵人到贵妃,连升四级,毕竟后 宫佳丽数不胜数,即使有绝色美貌也有厌烦的一天,所以美貌只是给了慈禧通 向权位的一把钥匙,而真正帮助慈禧披荆斩棘的,是她的智慧与心计,帮助她 在宫中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牢牢地锁住了咸丰帝,并诞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 子载淳,从此母凭子贵。
这在封建社会中十分重要,慈禧也正是深深知道这份 重要,也可以说,诞下皇子,也是慈禧工于心计的一个表 现。

后来光绪帝革去了守旧、阻挠上书的怀塔布、许应揆等
6名礼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维新的,这 一行为触怒了慈禧。

七月二十日,光绪帝又任命维新派重要人物江苏候补知 府谭嗣同、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内阁
候补中书林旭担任四品衔章京,处理新政事宜。后来维新派
又企图聘请当时已经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担任顾问, 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实现。与此同时又有众多利益受到侵犯的 顽固势力聚集到慈禧身边,请求她出面制止变法。于是慈禧 太后决意破坏变法,发动政变。
真实写照。
乱世需用重典,如此,既可以树立新一代领导的皇 威,又能够使各级官员引以为戒。因此,慈禧掌权伊始, 就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整顿吏治的措施。
第一个撞到枪口上的是兵部侍郎庆英。庆英因在
兵部动用公款而被议罪,兵部拟给他降二级处分。庆
英想通过恭亲王在两宫太后前议政时“格外开恩”, 向恭亲王行贿。但恭亲王把庆英所为向慈禧、慈安两 宫太后禀报,同时把庆英贿送钱物上缴。慈禧非常气 恼,他竟然敢如此贿赂公行、胆大妄为,务必严惩。 当日,命内阁发出上谕,公布此事的始末,给予庆英 严厉制裁,由降二级改为革职。
慈禧
丈夫
父惠征(官四 品),母亲佟佳 氏,出身于名门 贵族。祖父、曾 祖父均为官。
咸丰 皇帝
儿子
同治 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 罗· 载淳( 1856 年—1875年, 终年19岁)。
光绪 帝
慈禧太后的侄 子兼外甥
宣统 皇帝
爱新觉罗· 溥仪。 清朝最后一位 皇帝。
成长经历
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 1856年,生子载淳。 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 子,继承皇位。 1861年11月,慈禧实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 大权。 1862年,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
而慈禧的工于心计,在与肃顺等八位大臣的夺权斗争中更 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在热河有着强大势力的强大对手,慈 禧几次以退为进,用其冷静睿智一步步设局,最终发动了辛酉 政变,一举夺回了掌控国家的权利。这轰动全国的夺权事件无 疑证明了慈禧的英勇与智慧,不得不让人感慨慈禧的确有作为 专制帝王的个性与霸气。作为一个女性主政者,慈禧善于审时 度势,当洪(秀全)杨(秀清)太平天国倾覆半壁江山,大清王 朝形同累卵之时,慈禧接受恭亲王奕䜣的主张,重用汉人,并 授予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独断专行的大权。太平天国平 定后,清廷中“曾国藩兄弟必反”的议论甚嚣尘上,慈禧力排 众议,仍坚持任用湘淮将领治军,使清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 的时期,出现了短暂的“同光中兴”。这是慈禧作为“王者” 的智慧与气度光绪帝被囚于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后第三次训政。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张荫桓戍边,徐致靖永禁,
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康 有为之弟)处斩。维新举措,除京师大学堂(今北京 大学)外,全部废除,戊戌变法失败。
慈禧 的管理风格
清代自嘉庆、道光以来,世风日坏,根源就是官场 的腐败。投机钻营、贿赂公行、骄横不法是当时吏治的
慈禧垂帘不久,也就是同治元年,适逢三年一次对官员 进行考核的“京察”和“大计”。
官员考核是她推行吏治整顿不可多得的机会,通过考核
可以裁汰庸懒、老弱、不称职的官员,也可以使官场有所警 示,寻求振作。
考核官员措施:

1.两宫太后亲自掌握奖惩大权 慈禧亲自掌握奖惩大权,议政王奕䜣提供考察依据,两宫太后分别 引见各级官员,依据政绩,给予考核。 2.官员名声 政绩为主 成绩突出者,给予破格提拔;平庸衰朽者,不论“年已逾岁”或将近 休龄,都勒令退休。为的是将年富力强有进取心的官员安排在重要岗位 上。 3.不分满汉,奖惩分明 随着满人整体政治素质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政治、军事活动不得不 依赖汉人官僚和士绅。她十分注重对汉官员的奖励。这些措施对于改变 官员尸位素餐的现状,减轻官员老龄化,提高行政效率等产生了积极作 用。
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铅华洗尽,一切尘埃落定,对于慈禧,我 们怨过,我们恨过,但一切的一切,最终最多的,是无尽的感慨!
慈禧 的领导风格:
(利克特的管理系统表) 领导风格变量 第二系统(温和专制型) 下属对领导者的信心和信任程 有点信心和信任 度 下属感到与领导者一起讨论重 只有非常少的一点自由 要问题的自由度 在解决工作问题方面领导者征 有时采用下属的建议 求和采用下属所提意见和建议 的程度 奖惩措施 报酬和有形无形的惩罚
寡计难全混乱世 当敌犹顾朝夕欢 是非纷纭功与过 多才堪伤误家国
小组成员:刘静、钟平平、梁倩、曹颖琦、林雅莉
概述 成长经历及个性
领导风格,管理风格
概述
慈禧太后(清朝,1835-1908)
叶赫那拉·杏贞(亦称孝钦显太 后、西太后),满洲镶蓝旗人,信仰 藏传佛教,清朝皇太后,清朝咸丰 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 母。 咸丰二年(1852年)选秀入宫, 先封兰贵人,后晋懿嫔。咸丰六年 三月生载淳,晋懿妃,翌年再晋懿 贵妃。咸丰崩载淳继位,与慈安太 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 号曰慈禧皇太后。
说其睿智,我想更多的是 偏向于其争权夺利方面,而在 科学方面,慈禧无疑是愚蠢的。 其中最著名的,我想应该就属 那个让中国人蒙羞汗颜的马拖 火车事件了吧。先进的科学技 术没能得到这位皇太后的支持, 这却仅仅只是因为,科学技术 对她的权势没有好处。而对于 维新变法运动的残酷镇压,更 可见慈禧缺乏作为新时代领袖 的思想和必备知识,不具备开 眼看世界的高瞻远瞩,这是造 就了我国近代的悲哀。
慈禧性格中的另一个矛盾,便是刚柔并蓄,柔中带刚。作为女人, 作为妃嫔,慈禧绝对是娇巧玲珑,温柔似水的,作为母亲,虽然其教育 方法是错误的,但从她为儿子安排的老师就可看出她对于儿子的盈盈期 盼,她也是盼子成龙的母亲啊!这是慈禧的柔,而作为一位帝国的实际 掌控者,慈禧的刚强着实有着大将风范,面对八国联军的入侵消息,咸 丰帝吓得惊慌失措,但慈禧却显得淡定从容,临危不乱,这才是王者应 有的气度,从这个层面上说,慈禧,比她的丈夫,更适合为王!在她的 夺目光芒下,清末四帝: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黯然失色!
这个权力看得比生 命更重要的女人啊,慈 禧去不尽骨子里作为女 人的女子三分柔,却又 改不了嗜权如命的习性, 这注定了慈禧的性格中 的双重性。她用双色性 格,抒写了中国历史, 她用48载华年,写下了 说不清的故事,她拼尽 全身气力,把大清帝国 推倒了奈何桥上,又在 桥头发出了中国近代史 上的最后一声叹息。
慈禧为掌权发动大臣票选皇帝
可见,只要是与 她看得比性命更重要 的权力相冲突的东西, 无论是什么,无论是 谁,都是挡我者死! 这也显现出她狡诈恶 毒的一面,只要是阻 碍她走向政治舞台的 人,都必须让道,即 使置苍生于不顾,也 在所不惜,因为她可 以为了权力而不惜牺 牲一切啊!
而对于与权力无关的其 他,跋扈的慈禧相对来说就 是要宽厚得多了。这也就是 为什么在德龄公主的眼中皇 太后是一个威严但宽厚的人。 日常生活的慈禧是享受生活 且较为随和的,她同德龄游 玩,与她亲切的交谈,听取 了她不少的意见,甚至知道 侍女打扮,这作为一个皇太 后实属难得。但这一切,是 建立在一丁点也不威胁她的 政权的基础上的!慈禧的襟 怀,也在于她的一大局为重, 轻办肃顺一党,可见她的胸 襟。
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但仍把持 朝柄。 1874年,载淳病死,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 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 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慈禧宣布“归政”光绪 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 1908年,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 崩逝。
个性
慈禧性格中的一点,那就是睿智又洞悉人心。
光绪帝四岁登基,起
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 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 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 人垂帘,直至光绪帝十八
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
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 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
的掌控,未曾掌握实权。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起初表示同意变法,但她害怕变法会
侵害她的权力,于是想方设法控制变法。她发出懿 旨,迫使光绪帝将变法中坚人物翁同龢革去其协办 大学士、户部尚书职务,同时任命后党重要人物荣 禄为直隶总督,掌握兵权,又规定新任职的两品以 上的文武官员向她谢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