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儒林外史》-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三)(名著小说)(解析版)
05+《儒林外史》-【必背、必备】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清单
统编必读名著《儒林外史》必背、必备知识清单作品概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主题思想《儒林外史》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创作背景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
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
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
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内容概括《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
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
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课件(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 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添加了一些 正反面人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 则是那些整天凭着官位欺压百姓,并且不学 无术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钻研儒学、推行正 道其实却把道德品质封存的儒士。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 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 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 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 双重的审美感受。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2024年度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讽刺手法的运用
通过夸张、对比、反语等手法, 对封建科举制度及其影响下的社 会现象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幽默效果的营造
在讽刺中融入幽默元素,使作品 在揭示社会黑暗面的同时,也富 有娱乐性和可读性。
8
人物塑造技巧探讨
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节刻画,塑造了 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 范进、严监生等。
吴敬梓的一生经历了家族衰落、科举 失意、生活困顿等种种磨难,但他始 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儒林外史 》这部不朽的杰作。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 教育,对文学创作产生浓厚兴趣。
2024/2/3
5
《儒林外史》成书过程及影响
《儒林外史》的创作历时十余年,是吴 敬梓倾注心血之作。
2024/2/3
03
分析《儒林外史》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探讨其如何为当
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27
对科举制度下士人心态的描绘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士人在科举制度下的心态变化,他们为了功名利禄而 疯狂追求科举,丧失了自我和人性。
16
倡导道德伦理观念
强调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
小说通过塑造一些正面人物形象,如忠臣、孝子、节妇等,强调了忠孝节义等传 统美德的重要性。
批判见利忘义、虚伪欺诈等不良行为
小说中对一些见利忘义、虚伪欺诈等不良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呼吁人们要坚 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2024/2/3
10
03 主要人物形象解 读
2024/2/3
11
典型人物角色介绍
01
02
03
范进
儒林外史初中中考名著阅读练习包括答案.docx
(三 ) 古代小(20 分 )小明和你《儒林外史》,有不少涉及南京的内容,你行了探究。
清凉山姚园在清凉山上,是个极大的园子,去一座。
内是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杆,两柳掩映。
去三,便是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
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便是一个八角亭子。
席在亭子上。
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看景致。
一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 一是灵,中,露出来,十分好看。
坐了一会,柱少卿也坐子来了。
里了一只赤金杯子,在桌上,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春光融融、和气,凭在杆上,留痛。
日社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国,一手拿着全杯,大笑着,在清凉山网子上走了一里多路。
背后三四个女嘻笑笑着,两看的人目眩神,不敢仰。
杜少卿夫两个上了子去了。
姚奶奶和几个女采了多桃花插在子上,也跟上去了。
⋯⋯娘子笑道 : “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什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 : “你好呆 ! 放着南京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雨花台金、杜慎等又走到山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江如一条白,琉璃塔全碧煌,照人眼目⋯⋯坐了半日,日色已西斜,只两个挑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
一个拍那一个肩道: “兄弟,今目的已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杜慎卿笑道: “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玄武湖玄武湖是极的地方。
左台城,望鳴寺。
那湖中菱、藕、、芡,每年出几千石。
湖内七十二只打船,南京城每早的都是湖。
湖中五座大洲,中洲上ー所大花园。
园里合抱的老,梅花、桃、李、芭、桂、菊,四不断的花。
又有一因的竹子,有数万竿。
园内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秦准河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将好了。
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上凉篷,排了来。
船中,放一小方全漆桌子,桌上着宜砂,榎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
那游船的了酒和肴及果碟到河里来游,就是赶路的人,也了几个的毛尖茶,在船上了吃,慢慢而行。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知识点全方位解析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知识点全方位解析一、作品背景1. 作者简介《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一部小说,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文木,号粒民,安徽全椒人。
他生活在清朝的康乾盛世,然而科举制度下的腐败和虚伪让他深感厌恶,于是他决定以笔为武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2. 创作背景《儒林外史》创作于18世纪中叶,正是清朝科举制度日益僵化的时期。
当时的士人阶层,普遍追求功名利禄,道德沦丧,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吴敬梓通过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洞察,创作出了这部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小说。
二、作品内容1. 主要情节《儒林外史》通过对一个士人家族的兴衰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范进,是一个热衷于科举考试的士人。
他在经历了种种艰辛和挫折后,终于取得了功名,但却发现官场比科举更加黑暗。
另一位主人公,杜少卿,则是一个淡泊名利,坚守道德底线的君子。
他虽然出身名门,却不愿追逐功名,最终选择了隐居。
2. 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其中,范进的软弱和妥协,以及杜少卿的坚守和独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作品主题1. 讽刺科举制度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他通过描绘范进等人在科举道路上的艰辛和挣扎,以及他们在取得功名后的失望和痛苦,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2. 揭示官场腐败小说中的官场形象更是丑陋不堪。
作者通过对官场人物的描绘,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这些官员们,要么贪污腐化,要么昏庸无能,要么虚伪矫情,他们关心的只有自己的权和利,完全不顾百姓的疾苦。
3. 倡导道德重建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通过杜少卿这个人物,表达了他对道德重建的呼吁。
杜少卿虽然出身名门,却不愿追逐功名,他关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对百姓的福祉。
他的形象,成为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寄托。
四、中考考点1. 人物形象中考中,关于《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理解和分析。
第04章 《水浒》-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三)(名著小说)(原卷版)
主题思想小说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生动再现了宋江等英雄好汉在官逼下造反,组织壮大梁山队伍,与宋王朝展开武装斗争,接受朝廷招安,最后归于失败的全过程。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小说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揭示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这样一个造成起义、反抗的社会根源。
水浒英雄们忠义双全、替天行道、忠君报国、保境安民、杀尽贪官,却一个个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逼上了绝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浒传》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
同时,小说在对梁山好汉的描写中也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
他们空手打虎,倒拔杨柳,冲锋陷阵,一往无前;他们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神机妙算,出奇制胜;他们不拘礼法,不计名利,率性而为,他们是真诚的江湖豪侠。
故事梗概东京开封府高俅不务正业,但踢得一脚好球,受端王赏识。
端王即位为宋徽宗后,封他为殿帅府太尉。
高俅上任后挟私报复,逼得教头王进携母弃家,路过史家村时收九纹龙史进为徒,传授他武艺。
后来史进生擒与史家村发生冲突的少华山三好汉陈达、朱武、杨春,因义气相投,义释三人,并与之结交。
史进因此被诬陷私通草寇,只得烧了史家庄,去寻师父王进。
史进到达渭州时结识了鲁达。
鲁达仗义救金老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为安身避难,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法名智深。
鲁智深不守清规,酒肉照吃,醉打山门,长老命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做职事僧。
在大相国寺菜园,他倒拔垂杨柳,艺惊豹子头林冲,二人结为兄弟。
高衙内为夺林冲之妻,求其干爹高俅陷害林冲。
林冲被刺配沧州,到野猪林时险被奉高俅意旨的公差下毒手,幸亏鲁智深赶来救护。
林冲到沧州后,高俅又派人追杀,他忍无可忍,火烧草料场,杀死陆虞侯,被逼上梁山。
梁山大头目王伦心胸狭窄,刁难林冲,令他三日内杀人做投名状。
林冲截住杨志拼杀。
王伦劝止二人,并劝杨志入伙。
杨志不肯,至东京因贫困卖祖传宝刀,怒杀泼皮牛二,充军大名府,得到梁中书赏识提拔,命他护送给蔡京的生辰纲。
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53张PPT)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 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 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 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 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 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比喻,或用夸张,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反
动的行为,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予以否定,这种手法
就是讽刺。
二、讽刺手法种类
〈一〉漫画法: 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
方法是‘夸张’。” 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
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 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 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 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 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
匡超人、牛浦郎 三、儒生形象: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儒林外史》中 有 一个人物 , 少年时和王冕一样孝亲勤学 , 后
来却日趋堕落。
(1) 这个人物是(匡超人)。
(2) 请概述一个他因追逐功名富贵而成为卑鄙小人的情节。 示例:匡超人的老师欣赏他的才学 , 要把外甥女嫁给他 , 他谎 称未婚,就成了亲。
(1) 这个人物是( 严贡生 )。 (2) 请说出与他相关的两个情节。
示例: 当年严贡生家的猪跑到邻居家,他逼邻居买下,猪长大
后错跑回来,又扣下不还,邻居上门讨猪,他让几个儿子将 其腿打断;
回乡的路上,他引诱船家吃了他的云片糕,却谎称是贵 重药品,赖了船家的船钱。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精美课件
(三)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 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阅读时需要参阅资料,更好地理解作者讽刺的对象,把握作品主旨。
五、专题探究活动专题
专题一:故事会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专题三:续写故事
专题一:故事会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 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 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幽榜 (第56回)
名士渐渐消磨殆尽,市井中间,又出了几个奇人。第 一位写手好字,吃穿随意,金钱随意,伸张性情,讲究一 业之精。第二位精于下棋,清贫之人,清淡生意,独好围 棋。第三位喜欢绘画,于富贵时,外怠俗务,深究其好。 第四位弹琴做诗的,受虚名举业所困,不贪富贵随性快活。 朋友不解其志,未得知音。
在船靠岸后,便火速将其儿子儿媳送回了家后,严贡生开始了其讹诈船家的最终表演。
成功诱使船家偷吃云 片糕,后假装是“找 药”挑起事端。
第六回写到: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 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 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 了来的黄连……”
“发现”药被偷吃,大骂船家偷吃其药,并 且信誓旦旦说这药要花费几百两银子。最终船家 跪地磕头求饶,严贡生成功讹诈了这12两白银银 子的船费,船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离去。
六、情节梳理
儒林外史
王冕生平 (第一回)
儒林众生相 (2-54回)
民间四奇人 (第55回)
幽榜 (第56回)
介绍了儒林的众生相。比如周进、范 进、严监生、严贡生、王慧、匡超人等人。 嘲讽了与“儒林”有关的各色人等。
《古代文学》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五章《儒林外史》
《古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五章《儒林外史》第五章《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我国古代讽刺小说发展新阶段。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一.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二.颜(元)李(恭)学派主张:反对理学空谈,倡导务实学风;要求以礼乐兵农作为强国富民之道;反对空言无益的八股举业,提倡以儒家的“六艺”作为教育内容,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三.《儒》所写人物大都实有其人,取材于现实士林,人物原型多为周围亲友、相识相知者;杜少卿则是作者的自况。
因而,《儒》饱含作者血泪,熔铸着亲身生活体验,带有强烈的作家个性。
四.版本及其他作品。
(一)《儒》的版本历来有50回本、55回本、56回本等歧说。
但50回本、55回本均未见;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8年(1803)卧闲草堂的巾箱本,56回。
(二)吴还有《文木山房集》4卷,乾隆年间刻本,收入他40岁前的诗文,近年陆续发现《文木山房集》以外的诗文30馀篇。
第二节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一.命意在批判科举:《儒》假托明代故事,除楔子写元明易代时王冕故事外,正文从明宪宗成化(1465-1487)末写到神宗万历23年(1595)止;实际展示的是18世纪清中叶的社会风俗画。
以知识分子的精神空虚、道德堕落、才华枯萎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题材,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二.科举扭曲的社会和文人:小说第一回,借王冕故事“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借王冕之口痛斥八股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贵,“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使“一代文人有厄”;标举王冕不受科举制度牢笼。
(一)王冕之后,作为对比,紧接着写把科举作为荣身之路的可怜又可笑的人物——周进和范进,通过其悲喜剧讽刺科举制度:这种制度并不能选拔人才,周、范的失败和成功完全是偶然的,致力于八股致使精神空虚,知识贫乏;同时着力描写周、范命运转变中周围人物的色相,表现科举制对各阶层人物的毒害,及造成的不良的社会风气。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儒林外史》课件(73张PPT)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 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
作者简介
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 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 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 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 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 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 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 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小说结构
共有56回。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
小 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
说
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 应,浑然一体。
结
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主要描写
构
科举制度“贯彻”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 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
严监生)、二娄以及蘧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
(二)范进
[外貌描写] 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戴一 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 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来归 号。(选自第三回)
[人物简介]
范进生活在明朝时期,当时八股取士制度盛行,长达千年的 科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全社会都沉浸在“科 考热”中。范进一心想做个读书人,他读书几十载,久经科场,老 大不悔。由于四体不勤,鄙视劳动,范进不会营生。他借钱前去 参加科考,终于考中了举人,自此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众乡邻也对他刮目相看。中举后,范进老谋深算,伶牙俐齿,与 官场中的人士相结交,应酬自如,也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功名富 贵。由于物质条件的突然巨变,母亲喜极而亡。范进过了三年才 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后钦点山东 学道。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阅读下面两文段,然后在在横线上填上合适 的词语,将情节概括补充完整。
梅玖对________(身份)________(态度)
梅玖对________(身份)________(态度)
梅玖对_老__童_生__周_进__冷__嘲_热__讽__
思考: 联系上下文,找到其中的讽刺之处。
示例: 范进连考二十多次,总未能进学。他的自我解释是“总因童生文 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测定方式才 能鉴别范进所作的八股文的优劣呢?周进首次“将试卷用心用意看了一 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 看第二遍时才“觉得有些意思”。看罢第三遍才说“这样的文字,连我 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的至文!真乃一字 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在这里八股文的优 劣随着周进的主观好恶而发生着变化。这一段对周进录取范进过程的细 节描写讽刺了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的腐朽没落。
(一)反语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 “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 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 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找出下列回目名称中的讽刺之处,并说一说表达效果。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往前走过了六桥,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 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 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 看。……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 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 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知识点详细解读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知识点详细解读
1. 《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丑恶和腐败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2. 作者背景
吴敬梓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多以社会生活为题材,批判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
吴敬梓的文笔优美,善于描写细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3. 作品主题
《儒林外史》主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腐败和不公正。
通过描写儒林(指儒家学者)中的种种陋习和欺世盗名的现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面,呼吁人们要追求真理、正义和诚实。
4. 作品结构
《儒林外史》分为上、下两集,共十八回。
全书以林则徐的入
京经历为主线,穿插了许多描写儒林内外的故事。
每回都有一个独
立的故事情节,但又与整个故事相互联系,交相辉映。
5. 作品风格
《儒林外史》以幽默讽刺的手法为主,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一面。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6. 作品价值
《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寓
意的作品。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对后世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同时,作品中塑造了一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给人们提供了
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以上是对《儒林外史》的知识点详细解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
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文学名著梳理课件:《儒林外史》
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文学名著梳理课 件:《 儒林外 史》 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文学名著梳理课 件:《 儒林外 史》
2人02教0届 部人 编教 版部 语编 文版 中语 考文( 学湖 名北 著专 梳版 理) 课 中 件考 :文《 学儒名林著外 梳史理》课 件:《 儒林外 史》(共 15张PP T) 2人02教0届 部人 编教 版部 语编 文版 中语 考文( 学湖 名北 著专 梳版 理) 课 中 件考 :文《 学儒名林著外 梳史理》课 件:《 儒林外 史》(共 15张PP T)
2人02教0届 部人 编教 版部 语编 文版 中语 考文( 学湖 名北 著专 梳版 理) 课 中 件考 :文《 学儒名林著外 梳史理》课 件:《 儒林外 史》(共 15张PP T) 2人02教0届 部人 编教 版部 语编 文版 中语 考文( 学湖 名北 著专 梳版 理) 课 中 件考 :文《 学儒名林著外 梳史理》课 件:《 儒林外 史》(共 15张PP T)
2人02教0届 部人 编教 版部 语编 文版 中语 考文( 学湖 名北 著专 梳版 理) 课 中 件考 :文《 学儒名林著外 梳史理》课 件:《 儒林外 史》(共 15张PP T) 2人02教0届 部人 编教 版部 语编 文版 中语 考文( 学湖 名北 著专 梳版 理) 课 中 件考 :文《 学儒名林著外 梳史理》课 件:《 儒林外 史》(共 15张PP T)
2人02教0届 部人 编教 版部 语编 文版 中语 考文( 学湖 名北 著专 梳版 理) 课 中 件考 :文《 学儒名林著外 梳史理》课 件:《 儒林外 史》(共 15张PP T) 2人02教0届 部人 编教 版部 语编 文版 中语 考文( 学湖 名北 著专 梳版 理) 课 中 件考 :文《 学儒名林著外 梳史理》课 件:《 儒林外 史》(共 15张PP T)
2022年中考语文必考名著之《儒林外史》
2022年中考语文必考名著之《儒林外史》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语文必考名著之《儒林外史》,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作者介绍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主要内容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
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
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
名著03《儒林外史》一书四清
202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一书四清”自通关(三)(自清时间:60分钟;名著《儒林外史》)01【作者·作品】作者:,字,号,代小说家。
主题: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形象,对制度和整个的“儒林”作出了辛辣的和深刻的。
结构:由众多故事而成,无贯穿全书的和。
语言特点:是一种高度纯熟的,语言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极少有累赘的成分,也极少有程式化的套语,切合人物性格、身份富有地方色彩。
作品简介:《儒林外史》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
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展现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02【常考人物】(一)正面典型人物1、王冕:性格:情节:王冕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拒绝危素召见,恐乡绅恼羞成怒,于是远走山东。
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
最后归隐会稽山。
2、杜少卿:性格:情节: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
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
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
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
⑥淡泊功名,3、虞育德:性格:情节:①救跳水的农人,并赠送银两。
②虞育德进京会试中了进士,别人大多都虚报年龄以求重用,唯有他不在乎自己五十岁的“高龄”,据实上报,结果天子认为虞博士老迈,就给了他南京国子监博士的闲职。
(二)腐儒典型人物1、周进:性格:情节:①刚出场时,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
第05章 《儒林外史》-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三)(名著小说)(解析版)
元朝末年,诸暨县有个叫王冕的少年,他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聪颖好学,画的荷花惟妙惟肖。
他不愿结交朋友,也不愿求取功名。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隐居会稽山中。
明朝建立之后,推行八股取士的制度。
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
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王冕死后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间,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路。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个叫周进的教书先生,他为了出人头地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已经六十多岁了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
几个商人见他很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
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作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
为了照顾这个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而将范进取为秀才。
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
当时,范进因为有和周进当初相似的境遇,在家里倍受冷眼,老丈人对他百般呵斥。
当范进一家正在为揭不开锅而发愁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他知道喜讯后,高兴得发了疯。
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给了他一耳光打醒了他,治好了他的疯病。
从此以后,范进时来运转,不仅有了钱、米、房子,而且奴仆、丫环也有了。
范进母亲见此欢喜得—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一命归了西天。
胡屠户更是一反常态,毕恭毕敬。
后来,范进进京拜见周进,由周进荐引而中了进士,被任为山东学道。
儒林外史解析PPT课件
这是作者上下求索的结果,包含着一定的民主 思想。这些市井奇人其实是化了装的文人,是作者为 新一代读书人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了作者对独立人 格的追求。
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 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 家。出身于科举世家,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 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 县教谕(八品学官),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 对吴敬梓颇有影响。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 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 岁丧父。从此,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 “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不数 年而产尽矣”,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 来教育子孙。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 困,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1754年病逝于 扬州。
形
莺脰湖名士,娄三、娄四公子;
象
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
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苇萧等。
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所 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 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 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 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 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20
(二)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
1、具有一定叛逆精神和民主思想的人物: 杜少卿和沈琼枝
25
二、突出的讽刺艺术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 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 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 讽刺之书。”
讽刺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朝末年,诸暨县有个叫王冕的少年,他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聪颖好学,画的荷花惟妙惟肖。
他不愿结交朋友,也不愿求取功名。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隐居会稽山中。
明朝建立之后,推行八股取士的制度。
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
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王冕死后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间,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路。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个叫周进的教书先生,他为了出人头地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已经六十多岁了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
几个商人见他很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
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作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
为了照顾这个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而将范进取为秀才。
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
当时,范进因为有和周进当初相似的境遇,在家里倍受冷眼,老丈人对他百般呵斥。
当范进一家正在为揭不开锅而发愁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他知道喜讯后,高兴得发了疯。
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给了他一耳光打醒了他,治好了他的疯病。
从此以后,范进时来运转,不仅有了钱、米、房子,而且奴仆、丫环也有了。
范进母亲见此欢喜得—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一命归了西天。
胡屠户更是一反常态,毕恭毕敬。
后来,范进进京拜见周进,由周进荐引而中了进士,被任为山东学道。
范进虽然凭着八股文发达了,但他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经。
当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的时候,他却以为是明朝的秀才,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科举制度不仅培养了一批庸才,同时也豢养了一批贪官污吏。
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百姓生计、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děng,一种小秤,用来称贵重物品,最大单位是两)。
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他本人的信条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高要县的严监生是一个把钱财看作是一切的财主,家财万贯。
他吝啬成性,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社会蛀虫,同时也毒害着整个社会。
温州府的乐清县有一农家子弟叫匡超人,他本来朴实敦厚。
为了赡养父母,他外出做小买卖,流落杭州。
后来遇上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赠给他十两银子,劝他读书上进。
匡超人回家后,一面做小买卖,一面用功读八股文,很快就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被提拔考上了秀才。
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禄,他更加刻苦学写八股文。
不料知县出了事,为避免被牵累,他逃到杭州。
在这里,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和衙门里当吏员的潘三爷,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领。
又因马二先生的关系,他成了八股文的“选家”,家家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不久,那个曾提拔过他的李知县被平了反,升为京官,匡超人也就跟着去了京城,为了巴结权贵,他抛妻弃子去做了恩师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贫困潦倒中死在家乡。
这时,帮助过他的潘三爷入了狱,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名声和前程,竟同潘三爷断绝了关系,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下。
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还妄加诽谤嘲笑。
这些从明朝成化年间以来形成的风气,到万历年间愈演愈烈。
科场得意,被认为才能出众;科场失意的,任你有李白、杜甫的文水颜渊、曾参的品行,都被看成愚笨无能。
大户人家讲的是升官发财,贫贱儒生研究的是逢迎拍马。
儒林堕落了,社会更加腐败。
看来,要寻找不受科举八股影响的“奇人”,只能拋开儒林,放眼于市井小民之中了。
市井中间,真有几个奇人。
一个是会写字的。
这人姓季,名遐年,自小无家无业,总在寺院里安身。
他的字写得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
他性格乖张,但凡人要请他写字,要等他情愿,他才高兴。
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
他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靸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
每日写了字,得了人家的笔资,自家吃了饭,剩下的钱就不要了,随便不相识的穷人,就送了他。
一日大雪天,他的烂鞋踩了朋友家一地的泥,朋友让他换鞋,他居然说我这双鞋就不可以坐在你家?我坐在你家,还要算抬举你。
一次,他看见和尚房里摆着一匣子上好的香墨,不管人家是否要写字,拿来就写。
当一位有权有势的乡绅要他去写字时,他竟破口大骂:“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
这人姓王,名太,他自小儿最喜下围棋。
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关一带卖火纸筒过活。
那一日,妙意庵做会。
王太走进来,碰到三四个大老官簇拥着两个人在那里下棋。
大家开始很是瞧不起他,但是他们同王太刚下了半盘,就不得不投子认负,众人大惊,就要拉着王太吃酒。
王太大笑道:“天下那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吃的下酒!”说毕,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去了。
除了这些市井隐士,杜少卿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物。
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分。
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
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的风气恰成鲜明的对照。
杜少卿在许多地方还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他用普通的人情来解释《诗经》说:“《诗经》上《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
”他反对多妻制,认为破坏了人类的自然平衡。
他敢于在封建社会那个窒息的时代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出饮酒。
他力排众议,称赞沈琼枝的反抗行为,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
你一个弱女子,这就可敬极了。
”许多研究者认为,杜少卿是作者的自况,两相对照,不无道理。
《儒林外史》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这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满怀热情地描绘了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贤人。
同时,他还写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权勿用之流。
与之相对比,吴敬梓着力塑造了“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杜少卿,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他尊重个性,轻财好义,追求恣情任性、自由不羁的生活。
而真正体现吴敬梓理想的,则是小说第一回中塑造的“隐括全文”的人物王冕,他性格恬淡,远离功名,天性孝悌,才华横溢,这是一个兼具真儒士和真名士精神品格的理想人物。
得到了吴敬梓最热烈的赞美。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在此时,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
吴敬梓以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为基础,创作出了高士王冕、名士杜少卿、真儒虞育德等富有光彩的艺术形象。
在人物塑造上,《儒林外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即按照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写得符合真情实理。
就是反面人物也常有可取之处,而不是脸谱式描绘。
小说中许多人物性格处于流动发展状态,和现实生活十分贴切。
如范进、荀玫因地位升迁而变异,匡超人、牛浦郎因受环境污染而变色。
吴敬梓笔下的人不是定型的,也不是单色的,而是杂色的。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
以下试举几例:1.王冕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
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
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
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
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5.严致中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
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讪,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