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成本与费用是两个并行的概念,也是经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尽管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成本与企业特定资产或劳务相关,而费用则与特定期间相关;成本是企业为取得某种资产或劳务所付出代价的量度,而费用则是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金额;成本不能抵减收入,只能以资产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而费用则必须冲减当期的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
但成本通过“资产化”,再通过耗费过程可以转化为费用(即:成本资产费用),如企业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购置某项设备而发生支出,形成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并构成企业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资产)。
如果设备是用于生产产品,则每期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按一定的方法计提的折旧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资产成本);如果设备是用于管理目的,则将各期计提的折旧费计入各期的管理费用(资产费用)。
又如,为了生产产品,企业必须采购材料而发生支出,从而形成材料的采购成本。
材料验收入库后,采购成本转化为企业的存货成本(成本资产),如果企业领用材料用于办公,则存货成本转化为管理费用(资产费用);如果领用材料用于生产产品,则存货的成本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本成本),产品完工验收入库则生产成本又转化为存货的成本(成本资产),将产品出售,存货成本则转化为销售费用(资产费用)。
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成本不可能直接转化为费用(即:成本费用),费用则更不可能转化为成本(即:费用成本),所谓“费用的对象化就是成本”是与费用概念相悖的。
长期以来,某些人正是利用人们对成本与费用之间的关系的误解,来达到进行财务造假的目的的。
如,该计入资产成本的支出而计入费用或该计入费用的支出而计入资产成本,故意混淆资产成本与费用之间的界限,达到他们随意调节利润的目的。
这里还必须明确的是:成本是对象化的支出,而不是对象化的费用,没有对象的支出(除收益性支出,偿债性支出,权益性支出外)只能作为损失处理。
成本会计和费用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成本会计和费用会计的区别是什么成本会计和费用会计的区别是什么很多学习会计的新人,会问成本会计和费用会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成本会计和费用会计的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本会计和费用会计的区别成本会计:主要核算产品发生的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制造费用;机械使用费。
费用会计:间接费用有办公费,房租水电费,通讯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固定资产折旧,汽车杂费等。
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
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
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
(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
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2、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
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3、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
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
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
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的区别
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的区别提要:成本中心与费用中心的区别在于:成本会计提供一定的物质产品,费用中心提供一定专业性劳务。
成本中心业绩评价报告的不可控成本只具有参考意义,而是以可控制成本作为重点。
成本(费用)中心是只发生成本(费用)而不发生收入的责任中心,因此是只对成本(费用)负责,而不对收入、利润、投资等负责的责任中心。
成本(费用)中心是责任会计中最基本、最广泛的责任单位,企业内部凡是有成本、费用发生并能够对成本费用的发生实施控制的任何一级责任单位都是成本(费用)中心,分厂、部门、车间、工段、班组,甚至个人,都可以划分为成本(费用)中心。
若干较小的成本(费用)中心组成一个较大的成本(费用)中心,若干较大的成本(费用)中心组成一个更大的成本(费用)中心,由此而形成一个逐级控制并层层负责的成本(费用)中心体系。
一、成本(费用)中心的含义一般情况下,成本(费用)中心的任务是为企业提供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服务性劳务或者其他服务性职能,不会在本责任环节直接形成用货币计量的收入。
基于上述情况,考核各成本(费用)中心的工作绩效时,只需要考核成本和费用,不衡量收入和利润。
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在本质上基本相同,但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成本中心的活动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物质成果,如生产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但不会在本责任环节直接形成以货币计量的收入。
费用中心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定的辅助性的专业性服务,如企业内部的财务部、人事部等行政管理部门,同时也不能直接产生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营成果,其特点是与产品的生产制造没有直接的联系,一般通过费用预算的形式予以控制,通过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与费用预算的比较确定差异,用以评价工作绩效。
总之,成本中心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费用中心是对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
二.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成本中心规模和业务范围的大小各有不同,但是均以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作为对其考评的指标。
成本 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一、费用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但包含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资产的耗费,还包含了企业在偶发事件中发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也就是包含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损失;而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则较为狭窄,只是包含了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笔者认为采用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二、成本的概念我国对成本的定义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美国会计师协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获取财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的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成本大多与支出相联系,只不过是支出一部分与当期相联系,一部分与以后期间相联系。
与当期相联系的支出形成了本期的一项费用,与以后期间相联系的支出则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资产。
三、支出的定义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的减少。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成本和费用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会计和经济管理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成本和费用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首先,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源消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力和制造费用等。
成本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必需的。
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
固定成本是指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无论生产规模如何变化都保持不变的,如租金、折旧费用等;而变动成本是基于实际生产或经营规模而变化的,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成本用于衡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状况,是公司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与成本不同,费用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开支,与产量、生产规模和销售额等直接相关。
费用通常是可变的,在经济活动的不同阶段和经营规模的变化下会有所调整。
企业的费用管理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而执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成本和费用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反映的时间点和意义。
成本主要强调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投入的消耗,是一个相对静态和内部的概念。
成本通常是在产品或服务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体现了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成本与费用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因为成本可能包含了一些尚未发生但已付出的费用,例如预付的租金、押金等。
而费用更注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支出和开销,是一个相对动态和外部的概念。
费用是在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开支。
费用是企业运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成本与费用还在会计核算上存在差异。
成本主要是以固定资产和库存的账面价值计量的,它通常以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
费用则是以实际支出作为依据,以费用计提法进行核算。
综上所述,成本和费用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会计实操经验】成本费用利润率多少合适-为负时是否有意义?
【会计实操经验】成本费用利润率多少合适?为负时是否有意义?成本费用是什么?成本与费用是两个既有相互联系又存在重大区别的会计概念,就一般意义而言,成本费用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
企业的成本费用,就其经济实质来看,是产品价值构成中c+v两部分价值的等价物,用货币形式来表示,也就是企业在产品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
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成本费用利润率对于企业选择经营品种、测量每一品种经营效益是非常有益的指标。
在利用成本费用利润率进行分析时,投资者可以将连续几年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观察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变动趋势;也可将本企业指标数值和其他企业指标数值和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以评价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
成本费用利润率多少合适?销售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0%左右较为正常。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为取得收益而付出的代价,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
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成本费用利润率为负数时是否有意义?当成本费用利润率为负数时,也就意味着收入成本费用率大于100%,每取得100元收入,就要发生100元以上的成本费用;成本费用利润率为正数时,表明企业每发生100元成本费用,将获取相应的利润,为负数时,表明企业每发生100元成本费用,将产生相应的亏损。
无论为正为负,其意义都是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什么是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的区别
什么是生产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本科目应设置明细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归集,属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基本和辅助和生产成本,属于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含提供动力)等直接费用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后,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其他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汇集,月末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产品成本。
4、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生产成本属于什么科目?成本类科目。
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对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和工程施工。
实际发生时计入各自本科目,期末结转时,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库存商品和研发支出对应结转入生产成本。
结转生产成本是什么意思?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发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生产费用,直接借记“生产成本”科目。
发生制造费用,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分配制造费用时,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期末无余额。
月末,结转已完工并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半成品及已提供的劳务,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生产成本”的余额在借方,反映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
因此,直接人工直接按照生产产品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科目,不存在是否有余额的问题。
即使有余额也只能与其他成本项目一起共同体现在“生产成本”科目借方,反映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有贷方余额是什么意思?生产成本科目借方归集为生产发生的料工费,贷方表示完工品脱离生产环节入库时的成本,通常生产成本科目会有借方余额,表示在产品的成本,不可能有贷方余额。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一、引言在财务管理中,成本与费用是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它们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本与费用概念,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
二、成本的定义与特点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它是企业在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方面所耗费的资源。
成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直接性:成本是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是生产过程所必须发生的费用。
2. 可计量性:成本是可以具体计算和衡量的。
3. 持续性:成本是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不断产生的,它伴随着生产活动始终存在。
三、费用的定义与特点费用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非直接与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费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间接性:费用与生产过程的直接联系相对较弱,它主要是为了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产生的。
2. 可计量性:费用是可以具体计算和衡量的,对于不同的费用项目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3. 周期性:费用往往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例如某一季度、某一年度内所发生的费用。
四、成本与费用的区别成本与费用之间存在着以下几个区别点:1. 概念区别: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费用,而费用是指非直接与生产相关的间接费用。
2. 记账区别:成本是进入企业的资产项目,会计上以借方记录,而费用是企业所发生的费用,会计上以贷方记录。
3. 计算区别:成本计算的依据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而费用计算的依据主要是销售或服务活动的发生。
五、成本与费用的联系成本和费用虽然存在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1. 互相影响: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费用的大小,因为成本的增加会导致费用的增加。
2. 统一目标:成本和费用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3. 决策依据:成本与费用都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与费用,做出合理的决策。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期间费用利润率
=
营业利润总额 期间费用总额
×
100%
上式中,当分子最大,分母最小时,其值最
大,方案也就最可取。这就是最大利润的成本费用决策模型。
(4)非确实型决策法
影响企业成本和费用变动的因素十分复杂,有的因素影响程度可以定量测
算,从而进行定量决策。而有的因素变动对成本和费用的影响无法定量测算,只
有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和分析能力来进行估计、评价和优选。这种决策者的主观
2
在企业成本费用决策中,什么样的成本和费用水平可使利润最大化,是最大
利润成本费用决策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成本费用与利润水平的关
系着手,成本费用最小、利润最大的数量判定,可用下式:
成本费用利润率
=
营业利润额 成本费用额
× 100%
或:
制造成本利润率 =
营业利润总额 制造成本总额 × 100%
成本费用总额 = Σ[ 某产品销售量× 售价×( 1 − 单位销售税金)]
如果企业上缴增值税,在价外税法下应用下列模型:
成本费用总额`= Σ[某产品销量× 售价]
(2)差量分析法 差量是反映不同预测方案之间损益或成本费用的差异值。差量分析法是指在 充分分析不同预测方案的差异成本(费用)和差异损益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优方 案的一种决策方法。 (3)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法
3.成本费用决策的方法。成本费用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保本点法、差量分析 法、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法,其中,前三个方法的计算是要熟 练掌握,这是一个难点。
(1)保本点法 运用保本点法进行成本和费用决策的基本原理是:在盈亏相等(即损益为零) 的销售量上,假定销售收入与生产经营总费用相等时的成本和费用水平。如前所 述,企业成本费用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基本模型如下:
支出、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一、支出的概念与特征1、支出的概念: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减少。
包括偿债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权益性支出。
如企业为购买材料、办公用品等支付或预付的款项;为偿还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及支付账款或支付股利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为购置固定资产、支付长期工程费用所发生的支出和生活中的消费支出.在弄清楚支出概念的同时要将与损失的概念区分开来。
损失虽然也导致企业的资源减少,但损失不能叫支出,因为损失是边缘性的、偶发性的、被动性的资源减少,它不是管理当局能够控制的事项.损失是与支出并列的企业资源减少的形一。
因此,企业资源减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支出,另一种是损失。
2、支出的特征:(1)特定目的性.支出是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经济目的而发生的资源流出(具有对外性的特征),即为了偿债,为了减资,或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等。
不管是哪项支出,均是在管理当局审慎决策下的理性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整体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2)可计量性。
支出的本质是资产流出企业,支出的多少是通过资产减少的金额来确定的,由于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之一就是可计量性,即资产的可计量性,则必然导致支出的可计量性,因而支出的多少是可以计量的。
(3)多样性。
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支出,导致不同的结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资产内部转换行为都属于支出。
二、成本的概念与特征1、成本的概念: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对成本的广义定义为:“成本系指为获取财货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对成本狭义的定义为:是为了获得一项资产或某种服务而付出的代价.2、成本的特征:(1)成本是资源转化的量度。
费用与成本的区别
费用与成本的区别费用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材料、机器设备和人工以及其它各项支出。
成本与费用是两个并行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按一定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
费用与一定会计期间联系(比如房租、招待费、广告费等等)。
成本与一定种类的产品有关(比如说生产某产品消耗的材料,工人工资等等)。
成本就是可以轻易归结为产品中去的生产消耗,通常包含存有轻易人工,轻易材料、直接费用等。
费用不可以直接归结到某个产品上去,因为它的耗用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因为管理、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产生的消耗一、成本和费用的概念1.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2.费用就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更多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出现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二、成本和费用的联系1.成本和费用都就是企业除偿还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开支的形成部分;2.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3.期末应当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扣除步入当期的费用。
三、成本和费用的区别1.成本就是对象化的费用,其所针对的就是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2.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
费用(expense)1.狭义的费用概念将费用限定于获取收入过程中发生的资源耗费;2.广义的费用概念则同时包含了经营成本和非经营成本;3.我国现行制度采用的是狭义的费用概念,即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
1.费用就是在企业日常的活动中所产生的,而不是在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2.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或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3.费用最终可以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费用作为为获取收入所发生的资产流出或资源牺牲,实质上是已经耗用的资产。
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密切相关。
费用的证实应当遵从以下两条基本标准:1.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这一原则限定了费用确认的时间界限。
资本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及会计处理
资本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及会计处理资本成本和费用是会计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在企业财务分析和管理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资本成本和费用的定义和区别,并探讨它们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
一、资本成本的定义和区别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融资和投资而支付的成本。
在财务管理中,资本成本是指企业用于筹集资金进行投资的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
首先,债务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务工具(如债券)筹集资金所支付的利息费用。
债务成本是企业借入资金的成本,在财务报表中以利息费用的形式体现。
债务成本通常较低,但企业必须支付固定利息,不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
其次,股权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所支付的股息或分红。
股权成本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由于股权没有固定利息,因此企业只有在获利时才需要支付股息或分红。
股权成本相对债务成本来说较高,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潜在回报。
与资本成本相对应的是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活动中发生的支出,用于购买劳动力、材料和服务等,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费用通常在发生时就会确认为支出,并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为损益。
二、资本成本与费用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上,资本成本和费用有着不同的会计帐务处理方法。
首先,资本成本不会立即计入损益表,而是以资本化的方式计入资产负债表。
资本化是指将支出转化为资产,作为未来带来益处的一部分,反映了企业的投资决策。
债务成本将以利息费用的形式在损益表上体现,而股权成本则以股东权益的方式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其次,费用会以直接确认的方式计入损益表。
当费用发生时,企业将其作为支出确认,并在所属期间的损益表上体现。
费用的确认是根据会计准则和实际发生的原则进行的,例如,工资、原材料采购和运输费用等都被确认为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资本成本也可以被转化为费用。
这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和税收规定。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对一部分资本化的支出进行折旧或摊销,将其转化为在以后几个会计期间的费用,以反映其使用寿命及价值的减少。
成本及费用的区别及联系
支出、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一、一般及经济意义上的支出、费用和成本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支出即为“付出”之意;费用即为“花费的钱、开支”;而成本解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辞海》中成本则解释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的货币表现”。
显然,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远非仅此所指,严格说来,此解释属于一种经济上的界定。
实际上,一般意义上的成本常常被理解成: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如我们经常提出的产品成本、各种各样的投资成本等等。
在经济学上,对于支出、费用的理解,除非特指,与上面比较似乎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成本是例外。
我国经济学上经常提到的“成本”,一般是指生产成本,即“生产产品所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在这里,成本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就是生产出一个产品新耗费的劳动。
所以,生产成本在经济学上也可以叫生产费用。
除此之外,在现代成本理论中,新制度经济学把泛指除生产成本以外的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称为交易成本,亦称制度成本;代理理论把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称为代理成本;信息经济学则把为搜集、整理、利用和交换信息,以便为有效决策提供方便所支付的费用概括为信息成本。
因此,在含义外延和使用范围上,成本相对支出、费用较窄。
在经济学上,并不严格区分费用和成本,生产成本可理解为生产费用。
这是因为其一,虽然成本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一般界定为“生产成本”,但是,因西方经济学上成本的内涵还包括了一部分利润(称为正常利润),故其内涵较我国经济学上的成本内涵要丰富,所包括范围显然也要广;其二,虽然支出与费用或成本存在着各种联系,成本或费用总是与一定的支出相关,但是,不管是我国经济学上,还是西方经济学上,更为关注成本,成本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应用和解释;其三,我国经济学研究提出的成本一般只与生产成本相关,而西方经济学中提出的成本已大大超出了生产成本这个范畴,脱离社会形态的影响,侧重于从技术方面加以解释。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经常是很多会计初学者,混淆了成本和成本的概念。
事实上,成本和成本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是某个产品或服务对象收取的成本。
现在对成本和费用的差异做了具体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内部差异:
1,不同的内容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只包括生产一定类型或数量的成品的成本。
未完成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其他费用不包括在内。
2,不同计算期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有关,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有关。
3,不同对象费用的计算按经济目的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4,不同计算基础费用的计算基于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基础的。
5,帐户和原始凭证不同。
费用以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各种原始凭证为基础,账户为生产成本等。
产品成本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和产品入库单为基础,账户为存货等。
6,不同总数在一定时期内,总成本不等于产品的总成本。
因为两者的内容和价值是不同的产品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不包括期末成本和期末未完成产品的成本等。
7,不同功能成本指标,分析其比重,了解结构变化,加强成本管理等。
产品成本指数反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成本,资本成本的补偿,成本和利润计划的考核,以及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数。
费用与成本的区别
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
两者有如下区别:1.内容不同。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计算期不同。
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3.对象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4.计算依据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
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
5.总额不同。
一定时期内,费用总额不等于产品成本总额。
因为两者的内容和价值量不同。
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等。
6.作用不同。
费用指标,分析其比重,了解结构变化从而加强费用管理等。
产品成本指标,一是反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二是资金耗费的补偿,三是检查成本和利润计划,四是表明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一、费用概述(一)费用的概念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费用的特点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属于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不构成企业的费用。
(三)费用的主要内容(四)费用的确认企业费用的确认主要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对于应属本期的各项费用,不论其是否实际支付,均应确认为本期的费用,对于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付出也不应确认为本期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确认费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其与营业收入的直接联系确认。
2.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
3.在支出发生时直接确认。
二、费用的核算(一)成本费用1.主营业务成本2.其他业务成本3.营业税金及附加(二)期间费用1.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以及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均应在发生时计入销售费用。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和联系通俗易懂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和联系通俗易懂费用是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比如管理费用。
成本是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收入所结转的成本金额,比如主营业务成本。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内容不同。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费用.不包括未完工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其它费用。
2、计算期不同。
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3、对象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4、计算依据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
5、帐户和原始凭证不同。
费用是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账户是生产成本等.产品成本是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
6、总额不同。
一定时期内,费用总额不等于产品成本总额.因为两者的内容和价值量不同.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等。
7、作用不同。
费用指标,分析其比重,了解结构变化从而加强费用管理等。
产品成本指标,一是反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二是资金耗费的补偿,三是检查成本和利润计划,四是表明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两者联系:1.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除偿债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构成部分;2.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3、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进入当期的费用。
“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会计实务操作教 程】
问:“生产成本”科目和“制造费用”科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答】“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是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直接支出,比
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的是为组织和管理生 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 等。制造费用是对生产成本细分后用于核算成本的科目,在期末时“制 造费用”科目余额一般都要转入“生产成本”科目中。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一、我国成本与费用的一般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对费用的通行看法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七章“费用”采用了这一定义。
而成本往往定义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耗费。
从费用与成本的关系角度看,费用的对象化构成产品成本,也就是说发生的耗费是费用,费用分摊到产品或劳务构成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如管理费用等,则被称为期间费用或者期间成本。
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都反映了“费用计入成本”这一观点。
对成本、费用的上述定义存在的问题是:①成本和费用所涵盖的内容基本相同,相互之间的差别很少。
从概念体系的科学性上讲,用两个概念表示相近的内容不太合理。
②在实际应用中,成本、费用之间的转化太频繁,常常是费用转化为成本,成本又转化为费用。
如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耗费是费用,这些费用构成辅助生产车间产品的成本;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和劳务被企业内部消耗,又构成管理部门和基本生产车间的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将各种费用按照产品归类,又构成产品成本等。
③往往用产品成本概念取代成本概念。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对成本和费用概念作了重大修改,将费用定义为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将成本定义为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同时规定,企业应将当期已销产品或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人当期费用,这种修改是必要的,将费用与成本作了明确的划分。
但其表述仍有模糊之处,例如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筹资过程中发生的财务费用属于什么?是属于费用还是属于成本?按照成本的定义,它们显然不属于成本,按照费用的定义,它们也并不属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另外,按照定义,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应该是成本,但在同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中,又仍然在传统的费用概念基础上使用“费用”概念,如在“生产成本”科目的说明中指出,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该按成本核算对象分别归集,属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的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出、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一、一般及经济意义上的支出、费用和成本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支出即为“付出”之意;费用即为“花费的钱、开支”;而成本解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辞海》中成本则解释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的货币表现”。
显然,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远非仅此所指,严格说来,此解释属于一种经济上的界定。
实际上,一般意义上的成本常常被理解成: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如我们经常提出的产品成本、各种各样的投资成本等等。
在经济学上,对于支出、费用的理解,除非特指,与上面比较似乎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成本是例外。
我国经济学上经常提到的“成本”,一般是指生产成本,即“生产产品所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在这里,成本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就是生产出一个产品新耗费的劳动。
所以,生产成本在经济学上也可以叫生产费用。
除此之外,在现代成本理论中,新制度经济学把泛指除生产成本以外的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称为交易成本,亦称制度成本;代理理论把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称为代理成本;信息经济学则把为搜集、整理、利用和交换信息,以便为有效决策提供方便所支付的费用概括为信息成本。
因此,在含义外延和使用范围上,成本相对支出、费用较窄。
在经济学上,并不严格区分费用和成本,生产成本可理解为生产费用。
这是因为其一,虽然成本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一般界定为“生产成本”,但是,因西方经济学上成本的内涵还包括了一部分利润(称为正常利润),故其内涵较我国经济学上的成本内涵要丰富,所包括范围显然也要广;其二,虽然支出与费用或成本存在着各种联系,成本或费用总是与一定的支出相关,但是,不管是我国经济学上,还是西方经济学上,更为关注成本,成本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应用和解释;其三,我国经济学研究提出的成本一般只与生产成本相关,而西方经济学中提出的成本已大大超出了生产成本这个范畴,脱离社会形态的影响,侧重于从技术方面加以解释。
二、会计学意义上的支出、费用和成本(一)支出和费用在我国会计界,支出一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耗费资产的流出。
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能是非现金支出,就长期而言,所有支出最终由现金支出来实现。
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称《准则》),“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在会计上,支出仍比费用所含范围要广泛。
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
而其他原因发生的支出,如偿还借款、支付应付账款、为分配利润而支付的款项、为购买固定资产而支付的款项等等都与营业收入无关,都不能构成企业的费用,但是支出或早或迟最终会转化为费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支出在一发生时,就是费用。
(二)费用和成本按照《准则》规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是对象化的费用,即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虽然,《准则》中把成本只界定为生产成本,这与我国经济学上界定的涵义极为相似,但是,在会计实务中,成本应用不局限于此,即对象化不仅仅指产品,比如:为购买原材料而发生的费用,对象到所购材料上,即为该原材料采购成本;为购买某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象到所购设备上,即为该设备的购置成本。
因此,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上的成本涵义和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一致即指一种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产耗费。
当然,成本也可理解为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支出。
某项支出,如为收益性支出,则构成产品成本;如为资本性支出,则构成某资产的成本。
在会计上,我们且把《制度》界定的成本称为狭义的成本,而把实际应用的成本称为广义的成本。
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会计界,费用的内涵比成本的内涵要宽广。
这里可以把成本理解为费用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又是平行的,可以相互转化。
而且在支出、费用和成本中,只有费用构成一项会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且和收入相对应而存在,并且,只有成本常被当作一种计量费用的手段,而支出、费用则不能。
(三)支出、费用和成本的确认由上述涵义可知:支出的确认较简单,一般只要流出或发生了,即可确认某项支出。
但是,费用和成本的确认就不一定了。
费用的实质是资产的耗费,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耗费都是费用。
在我国,会计上确认费用遵循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权责发生制、配比等三个原则。
但有一点须说明: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有些损失和费用不好区分故都将其作为费用处理,如坏账损失等。
根据上述原则,在确认费用时,一般应遵循费用与收入的直接联系(或称因果关系)、直接作为当期费用、按系统的合理分摊方式等三个确认标准。
在财务会计中,狭义上的成本即为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确认过程即为一定时期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即为生产费用对象到某一产品的过程。
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构成了生产成本的基础。
产品完工并验收入库后的生产成本即为该产品的产品成本,它等于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加上本月投入的生产成本再减去月末在产品(生产)成本。
已销售的产品成本即为该产品的销售成本。
但是,在管理会计中,成本总是广义上的成本,其确认要依其专门的界定,某一项成本总是有专门的界定或确指,如固定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等等,现代成本管理还引入了作业成本等。
※往往很多会计初学者,混淆了费用和成本的概念。
其实费用和成本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而成本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
现在就成本和费用的不同进行一下具体分析,以便更清楚的理解其内在的区别:1、内容不同。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即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费用。
不包括未完工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其它费用。
2、计算期不同。
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3、对象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4、计算依据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
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
5、账户和原始凭证不同。
费用是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账户是生产成本等。
产品成本是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库单,账户是库存商品等。
6、总额不同。
一定时期内,费用总额不等于产品成本总额。
因为两者的内容和价值量不同。
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等。
7、作用不同。
费用指标,分析其比重,了解结构变化从而加强费用管理等。
产品成本指标,一是反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二是资金耗费的补偿,三是检查成本和利润计划,四是表明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费用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材料、机器设备和人工以及其它各项支出。
成本与费用是两个并行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按一定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
费用与一定会计期间联系(比如房租、招待费、广告费等等)。
成本与一定种类的产品相关(比如生产某产品耗用的材料、工人工资等等)。
成本是可以直接归结到产品中去的生产耗用,一般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直接费用等。
费用不可以直接归结到某个产品上去,因为它的耗用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因为管理、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产生的消耗一、成本和费用的概念1.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二、成本和费用的联系1.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除偿债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构成部分;2.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3.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进入当期的费用。
三、成本和费用的区别1.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其所针对的是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2.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
费用(Expense)1.狭义的费用概念将费用限定于获取收入过程中发生的资源耗费;2.广义的费用概念则同时包括了经营成本和非经营成本;3.我国现行制度采用的是狭义的费用概念,即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
费用的特征1.费用是在企业日常的活动中所产生的,而不是在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2.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或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3.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费用的确认费用作为为获取收入所发生的资产流出或资源牺牲,实质上是已经耗用的资产。
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密切相关。
费用的确认应遵循以下两条基本标准:1.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这一原则限定了费用确认的时间界限。
2.权责发生制。
这一原则限定费用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确认有关收入的同一期间予以确认,从而为费用的确认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南。
确认费用的标准一般有3种。
联系:从会计要素上讲,成本与费用都属于费用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区别:成本记录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比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对于生产型企业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在产品的价值;费用核算的是与生产无关的支出,比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末要全部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期末无余额。
在会计要素上二者是一起的,当在实际核算中,为了更好的区分企业的各项支出,尤其为了更好的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才把两项分开。
一、费用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但包含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资产的耗费,还包含了企业在偶发事件中发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也就是包含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损失;而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则较为狭窄,只是包含了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笔者认为采用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