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建筑装饰材料基本性质
建筑装饰材料1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
建筑装饰材料1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建筑装饰材料是用于美化、保护和装饰建筑物的材料。
它们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保护和功能性,还可以为建筑物增添美观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介绍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包括其种类、用途、性能分析和实际应用。
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繁多,包括石材、木材、塑料、陶瓷、玻璃、涂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用途也各不相同。
例如,石材具有高硬度和耐久性,常用于地面、墙面和柱子的装饰;木材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质感,适用于制作家具和室内装饰;塑料具有轻质、耐腐蚀等特性,广泛用于制作管道、门窗、电线槽等;陶瓷和玻璃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光学性能,常用于制作装饰品和器皿;涂料具有多种颜色和光泽度,可用于涂抹墙面、地面和家具等。
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分析主要包括耐腐蚀性、抗老化性、机械性能、防火性能等方面。
耐腐蚀性是指材料抵抗化学物质侵蚀的能力,如盐雾、酸雨等;抗老化性是指材料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机械性能是指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力学性能;防火性能是指材料在火灾中的阻燃性和耐火性。
建筑装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商业建筑中,大理石、花岗岩等高档石材常用于地面和墙面的装饰;在住宅中,木材、瓷砖等材料常用于制作家具、地板和墙面装饰;在公共场所,玻璃、金属等材料常用于制作门窗、栏杆和装饰品等。
这些材料不仅提供了基本的保护和功能性,还为建筑物增添了美观和艺术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装饰材料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建筑装饰材料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新型的环保涂料可以在保证美观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能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智能材料可以感知和响应环境变化,为建筑物提供更加智能和便捷的使用体验。
总之,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安全和舒适度。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装饰材料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章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
2100~2600
1600~1900 2500~2900 2300~2700 — — 400~800 — 2450~2550 2700~2900
表观密度,又称为干表观密度。
2.1 材料的物理性质
(3)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下式表 示:(1-3) 式中
' 0
0
'
m v0
'
——堆积密度,kg/m3; ——材料的质量,kg; ——材料的堆积体积,m3。
m ' vo
2.1材料的物理性质
(2)光的透射 光的透射又称为折射,光线在透过材料的前后,在材料表 面处会产生传播方向的转折。材料的透射比越大,表明材料的 透光性越好。如2mm厚的普通平板玻璃的透射比可达到88%。 当材料表面光滑且两表面为平行面时,光线束透过材料只 产生整体转折,不会产生各部分光线间的相对位移(见图11a)。此时,材料一侧景物所散发的光线在到达另一侧时不会 产生畸变,使景象完整地透过材料,这种现象称之为透视。大 多数建筑玻璃属于透视玻璃。当透光性材料内部不均匀、表面 不光滑或两表面不平行时,入射光束在透过材料后就会产生相 对位移(见图1-1b),使材料一侧景物的光线到达另一侧后不 能正确地反映出原景象,这种现象称为透光不透视。在装饰工 程中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要求也经常采用透光不透视材料,如 磨砂玻璃、压花玻璃等。
2.1材料的物理性质
(a)
(b) 图1-1 表面状态不同材料的透光折射性质
(a) 材料的透视原理;
(b) 材料的透光不透视原理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材料(A)》单元测试参考答案_2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材料(A)》单元测试参考答案(试题顺序可能有变化,下载后用查找功能完成任务)第一章绪论1.下列关于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B. 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时代的特性和风格C. 建筑设计理论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受建筑材料发展的制约D. 建筑材料的正确、节约、合理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投资2. 建筑材料按其在建筑物中的所处部位,可将其分为()A. 基础、主体、屋面、地面等材料B. 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C. 无机材料、有机材料D. 结构材料、围护材料3.与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选用有关的标准主要有()A. 强度标准和刚度标准B. 产品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C. 储藏标准和运输标准D. 化学标准和物理标准第二章建筑材料基本性质1.材料实体内部和实体间常常部分被空气所占据,一般称材料实体内部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为()A. 间隙B. 孔隙C. 裂缝D. 缝隙2.材料的吸水性是指( )A. 材料在长期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B. 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C.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达饱和的能力D. 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3.下列关于材料耐久性能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以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和抗碳化性所体现B. 材料的耐久性是一综合性能,不同材料的耐久性往往有不同的具体内容C. 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作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D. 钢材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其大气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4.亲水材料的润湿角一般不大于( )A. 1200B. 1500C. 1800D. 9005.材料使用过程中,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破坏、不变质,保持原有性能的性质称为()A. 强度B. 耐磨性C. 耐久性D. 刚度6.下列关于材料表观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容量瓶法用来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广口瓶法用来测定砂的表观密度B. 容量瓶法测定试验表观密度时,应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C. 试验目的是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D. 测定的表观密度ρ′应精确至0.01g/cm37.材料的密实度指的是()A. 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B. 在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C. 材料的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满的程度D. 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8.下列关于材料构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多孔状构造材料一般为轻质材料B. 胶合板、复合木地板、纸面石膏板、夹层玻璃都是纤维状构造C. 材料在宏观可见层次上的组成形式称为构造D. 致密状构造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孔隙9.几何形状规则的材料在测体积密度时,第一步应()A. 称出蜡封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B. 用游标卡尺量出试样尺寸,计算出试样的体积C. 用广口瓶法测定试验的表观密度D. 称出蜡封试样在水中的质量10.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 )A. 导热性B. 热容C. 导电性D. 比热11.材料表观密度试验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A. 0.06g/cm3B. 0.02g/cm3C. 0.08g/cm3D. 0.04g/cm312.下列关于测定砂、石子堆积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堆积密度等于松散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之和B. 测定石子堆积密度时,需用四分法缩分至规定的质量,在(105±5)℃的烘箱内烘干C. 测定砂堆积密度时,需先用浅盘装砂约3L,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D. 试验准备时应筛除公称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13.测定砂的堆积密度时,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应精确至()A. 0.06gB. 0.02gC. 0.04gD. 1g14.建筑钢材的微观结构形式是()A. 胶体结构B. 玻璃体结构C. 纤维体结构D. 晶体结构15.下列关于材料耐磨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耐磨性用磨损率表示B. 磨损率等于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磨损前后的质量差与试件受磨表面积之积C. 磨损率越大,材料的耐磨性越差D. 耐磨性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16.下列关于耐燃性和耐火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钢材虽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其耐火性却较差,使用时须进行特殊的耐火处理B. 耐燃性是指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可否燃烧的性质C. 耐火性是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D. 耐火的材料不一定耐燃,耐燃的一般都耐火)×100%,式中ρ0′为()17.空隙率P′计算公式P′=(1−ρ0ρA. 材料的堆积密度B. 材料的体积密度C. 材料的表观密度D. 材料的密度18.材料密度试验的目的是()A. 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B. 测定材料的体积密度,用来确定材料外观体积和孔隙率C. 测定材料的密度,计算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D. 测定材料的堆积密度,计算材料的质量及空隙率19.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A. 体积密度B. 堆积密度C. 表观密度D. 密度20.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能完全恢复到变形前形状的性质称为材料的( )A. 韧性B. 弹性C. 塑性D. 刚性21.下列关于材料实验及材料强度实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体积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指标B. 强度等级是材料按强度的分级C. 一般情况,试件温度越高,所测强度值越高D. 一般情况下,大试件的强度往往小于小试件的强度22.下列建筑材料的构造属于致密状构造的是()A. 木材B. 加气混凝土C. 石膏制品D. 玻璃23.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 )A. 脆性B. 弹性C. 韧性或冲击韧性D. 刚性24.下列关于材料体积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试验准备时当不规则试样溶于水或其吸水率小于0.5%,则须对试样进行蜡封处理B. 几何形状不规则的材料,体积密度的测试采用“排液法”C. 测定的体积密度应精确至10kg/m3D. 试验准备时应将试样5块放入烘箱内,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量25.用来说明材料孔隙状况的三个指标分别是()A. 孔隙个数、孔隙大小、孔隙率B. 孔隙连通性、孔隙大小、孔隙面积C. 孔隙面积、孔隙大小、孔隙率D. 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和孔隙直径26.材料密度试验不需要的仪器是()A. 游标卡尺B. 烘箱C. 天平D. 李氏瓶27.材料表面耐较硬物体刻划或压入而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 )A. 刚度B. 强度C. 硬度D. 耐磨性28.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是指()A. 材料的构造B. 材料在原子、离子、分子层次上的组成形式C. 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D. 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29.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 )A. 脆性B. 韧性C. 强度D. 刚度30.下列关于材料弹性和塑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弹性和塑性主要描述的是材料变形的可恢复特性B. 完全弹性的材料实际是不存的,大部分材料是弹性、塑性分阶段或同时发生的C. 弹性模量E值愈大,说明材料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愈大D. 弹性和塑性是材料的变形性能第三章建筑石材1.毛石按平整度可分为()A. 粗毛石和乱毛石B. 平毛石和细毛石C. 平毛石和乱毛石D. 粗毛石和细毛石2.下列关于岩石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岩石是典型的塑性材料B. 岩石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母岩的抗压强度C. 岩石的抗压强度很大,抗拉强度也很小D. 岩石的硬度大,强度也高3.由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A. 变质岩B. 沉积岩C. 岩浆岩D. 石灰岩4.料石(又称条石)是由()A. 人工或机械开采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略经加工凿琢而成的B. 乱毛石略经加工而成C. 花岗岩等质地比较均匀的岩石开采琢制而成的D. 爆破直接获得的5.下列关于天然花岗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花岗石常呈整体均粒状结构,称为花岗结构B. 花岗石属碱性石材C. 花岗石板材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D. 花岗石构造致密、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极低、质地坚硬、耐磨6.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A. 单矿岩B. 白云岩C. 多矿岩D. 双矿岩7.料石按其加工后的外形规则程度,分为()A. 毛料石、平料石、半细料石和乱料石B. 毛料石、乱料石、平细料石和细料石C. 毛料石、粗料石、平细料石和乱料石D. 毛料石、粗料石、半细料石和细料石8.下列关于天然大理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天然大理石质地较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属碱性中硬石材B. 天然大理石板材是装饰工程的常用饰面材料C. 天然大理石易加工、开光性好,常被制成抛光板材D. 绝大多数大理石板材只宜用于室外9.造岩矿物是指()A. 组成岩石的元素B. 组成岩石的单质C. 组成岩石的化合物D. 组成岩石的矿物10.毛石指的是()A. 由条石打磨好的石块B. 由爆破后,经打磨后获得的石块C. 由爆破直接获得的石块D. 由料石加工获得的石块第四章气硬性胶凝材料1.建筑石膏呈洁白粉末状,密度约为()A. 5.6-5.75 g/㎝3B. 2.6-2.75 g/㎝3C. 4.6-4.75 g/㎝3D. 3.6-3.75 g/㎝32.水玻璃的化学通式为()A. R2O·nSiO2B. CO2C. SiO2D. Na2CO33.石灰的主要成分是()A. 氢氧化钙B. 氧化钙和氧化镁C. 碳酸钙D. 硫酸钙4.下列关于石灰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在石灰的储存和运输中必须注意,生石灰要在干燥环境中储存和保管B. 磨细生石灰粉在干燥条件下储存期一般不超过一年C. 运输中要有防雨措施D. 若储存期过长必须在密闭容器内存放5.下列关于石膏性质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孔隙率高,表观密度小,保温、吸声性能好B.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防火但不耐火C.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凝结硬化快D.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耐水性、抗冻性好6.在内部,对强度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是()A. 结晶硬化B. 吸水硬化C. 干燥硬化D. 碳酸化硬化7.建筑上常用的石膏,其主要生产原料是()A. 熟石膏B. 生石灰C. 天然二水石膏D. 熟石灰8.石膏的品种很多,虽然各品种的石膏在建筑中均有应用,但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是()A. 建筑石膏B. 模型石膏C. 高强度石膏D. 低强度石膏9.下列关于石灰技术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吸湿性强B. 保水性较差C. 凝结硬化慢、强度低D. 耐水性差10.生石灰水化的特点是体积增大()A. 1-2.5倍B. 4-5倍C. 3-5倍D. 2-3倍11.水玻璃的最主要成分是( )A. 纯碱B. 碳酸钠C. 硅酸钠D. 石英砂12.下列有关水玻璃的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以镁质耐火材料为骨料配制水玻璃混凝土,其使用温度可达1100℃B. 硬化后的水玻璃,其主要成分为SiO2,所以它的耐碱性能很高C. 水玻璃硬化后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D. 水玻璃硬化形成SiO2空间网状骨架,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13.熟石灰粉颗粒愈细,有效成分愈多,其品质()A. 不变B. 不能确定C. 愈好D. 愈差14.石灰(CaO)加水之后水化为熟石灰[Ca(OH)2]的过程,称为()A. 石灰的硬化B. 石灰的陈伏C. 石灰的熟化D. 石灰的老化15.下列不作为评判生石灰质量好坏标准的一项是()A. 石灰中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高低B. 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量C. 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的含量多少及其它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其质量优劣的D. 杂质含量的多少16.相对来讲,与水玻璃硬化后的强度关系最小的一项是()A. 填料、砂和石的用量B. 水玻璃模数、密度、固化剂用量及细度C. 水玻璃的价格D. 配制、养护、酸化处理等施工质量17.下列环境条件最有利于水玻璃凝结硬化的是()A. 温度低,湿度大B. 温度高、湿度小C. 温度高,湿度大D. 温度低,湿度小18.建筑石膏容易受潮吸湿,凝结硬化快,因此在运输、贮存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A. 受潮B. 防火C. 脱水D. 震荡19.建筑石膏与适量的水混合后,起初形成均匀的石膏浆体,但紧接着石膏浆体失去塑性,成为坚硬的固体,其原因是()A. 二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半水石膏,并逐渐软化B. 二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半水石膏,并逐渐凝结硬化C. 半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二水石膏,并逐渐软化D. 半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二水石膏,并逐渐凝结硬化20.通常所说的建筑消石灰粉其实就是()A. 生石灰B. 生石灰粉C. 石灰膏D. 熟石灰粉第五章水泥1.自应力值大于2MPa的水泥称为( )A. 膨胀水泥B. 自应力水泥C. 白水泥D. 彩色水泥2.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其比表面积应不小于( )A. 200m2/kgB. 100m2/kgC. 300m2/kgD. 400m2/kg3.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A. 35minB. 15minC. 25minD. 45min4.提高硅酸三钙的相对含量,就可以制得()A. 低热水泥B. 高强水泥和早强水泥C. 防冻水泥D. 高热水泥5.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速度表现为( )A. 早期慢中间慢后期快B. 早期快后期慢C. 早期慢后期快D. 早期慢中间快后期慢6.水泥石中引起腐蚀的组分主要是( )A.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B. 氢氧化钙和氧化钙C. 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D. 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7.水灰比是指水泥浆中水与水泥的( )A. 体积之比B. 质量之比C. 密度之比D. 细度之比8.下列关于防止水泥石腐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当侵蚀作用比较强烈时,需在水泥制品表面加做保护层B. 水泥石如处在硫酸盐的腐蚀环境中,可采用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的抗硫酸盐水泥C. 降低水泥石的密实度,可使水泥石的耐侵蚀性得到改善D. 当水泥石遭受软水等侵蚀时,可选用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含量较少的水泥9.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称为()A. 含碱量B. 安定性C. 细度D. 烧失量10.为调整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在生产的最后阶段还要加入( )A. 花岗岩B. 石膏C. 页岩D. 生石灰11.当活性混合材料掺入硅酸盐水泥中与水拌合后,首先的反应是( )A. 硫铝酸盐熟料水化B. 碳酸盐水泥生料水化C. 石膏水化D. 硅酸盐水泥熟料水化12.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主要是()A. 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B. 石膏和石灰C. 黏土质原料和石膏D. 石灰质原料和水13.砂浆分层度试验时,通常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分层度值,其结果应精确至()A. 3mmB. 2mmC. 4mmD. 1mm14.水泥经高温灼烧以后的质量损失率称为()A. 细度B. 烧失量C. 含碱量D. 不容物率15.水泥水化的临界温度为( )A. 10oCB. 5oCC. 0oCD. -5oC16.下列关于高铝水泥特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快硬早强,早期强度增长快,1d强度即可达到极限强度的80%左右B. 具有较好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C. 耐碱性好D. 水化热大,而且集中在早期放出17.混合材料也是通用硅酸盐水泥中经常采用的重要组成材料,主要是指()A. 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B. 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C. 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D. 调节水泥粗细度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18.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为( )A. P·OB. O·PC. B·OD. P·C19.水泥存放期一般不应超过()A. 7天B. 3个月C. 21 天D. 1个月20.硬化后的水泥浆体称为( )A. 混凝土B. 碳酸钙C. 水泥石D. 石膏第六章混泥土1.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混凝土的工作性涉及()A. 冻融状况B. 表观密度C. 强度等级D. 坍落度指标2.海水只可用于拌制()A. 钢管混凝土B. 素混凝土C. 钢筋混凝土D. 预应力混凝土3.下列关于石子颗粒级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间断级配的颗粒大小搭配连续合理,用其配置的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好,不易发生离析B. 连续级配是石子的粒径从大到小连续分级,每一级都占适当的比例C.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按供应情况分为连续级配和单粒级配D. 间断级配是石子粒级不连续,人为剔去某些中间粒级的颗粒而形成的级配方式4.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时,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和( )A. 3次B. 1次C. 4次D. 2次5.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并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发展无不利影响的外加剂是()A. 引气剂B. 缓凝剂C. 早强剂D. 膨胀剂6.下列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采用最多的外加剂是()A. 泵送剂B. 减水剂C. 速凝剂D. 防冻剂7.一般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应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A. 2.5~3.0倍B. 2.0~2.5倍C. 1.5~2.0倍D. 1.0~1. 5倍8.选用水泥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黏度B. 品种和强度等级C. 生产日期D. 水泥细度9.筛分试验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A. 摇筛机B. 搅拌机C. 天平D. 标准套筛10.道路、隧道、机场的修补、抢修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时,采用最多的外加剂是()A. 减水剂B. 泵送剂C. 防冻剂D. 速凝剂11.混凝土生产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时,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 )A. 初凝时间B. 配合比设计时间C. 终凝时间D. 搅拌时间12.砂率是()A.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和混凝土总质量之比B.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和砂石总质量之比C.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质量之比D.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和水泥质量之比13.为能得到很低的渗透性并使活性矿物掺合料充分发挥强度效应,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一般低于( )A. 1B. 0.1C. 2D. 0.414.保水性反映了混凝土拌合物的()A. 均匀性B. 充满模板的能力C. 稳定性D. 稀稠程度15.坍落度试验主要检测和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 )A. 韧性B. 黏聚性C. 流动性D. 保水性16.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水泥越细,其()A.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小,但粘聚性及保水性较好B.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但粘聚性及保水性较好C.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小,但粘聚性及保水性较差D.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但粘聚性及保水性较好17.大量试验证明,当水胶比在一定范围(0.40~0.80)内而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只与单位用水量有关,这一现象称为()A. 定量法则B. 恒定用水量法则C. 流动性法则D. 水胶比法则18.下列关于引气剂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引气剂是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B. 引气剂可使混凝土的强度受到损失C. 掺入引气剂形成的气泡,使混凝土的有效承载面积减少D. 引气剂也是一种亲水型表面活性剂19.下列关于混凝土抗冻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孔隙率越低、连通孔隙越少、毛细孔越少、孔隙的充水饱满程度越差,抗冻性越好B. 在养护阶段,水泥的水化热高,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冻性C. 混凝土的抗冻性可由抗冻试验得出的抗冻等级来评定D.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内部因素是孔隙的多少、连通情况、孔径大小和孔隙的充水饱满程度20.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其最主要的指标是( )A. 耐久性B. 经济性C. 强度D. 刚度21.根据供销合同,由搅拌站统一生产的,以商品形式供应给施工单位的混凝土称为( )A. 商品混凝土B. 泵送混凝土C. 大体积混凝土D. 高性能混凝土22.引气剂的活性作用主要是发生在()A. 固-液界面B. 液-气界面C. 固-气界面D. 不能确定23.当一次连续浇注的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1000m3时,每200 m3取样不应少于( )A. 1次B. 3次C. 4次D. 2次24.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B. 计算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施工配合比C. 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D. 基准配合比--计算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25.混凝土的应用要求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A. 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B. 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美观性C. 强度、工作性、美观性和经济性D. 强度、美观性、耐久性和经济性26.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规定,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采用的棱柱体标准试件的尺寸是()A. 100mm×100mm×300mmB. 150mm×150mm×200mmC. 100mm×150mm×300mmD. 150mm×150mm×300mm27.矿物掺合料分为()A. 磨细矿渣、磨细粉煤灰、磨细天然沸石、石灰B. 磨细矿渣、磨细粉煤灰、磨细天然沸石、硅灰C. 磨细矿渣、磨细石灰、磨细天然沸石、硅灰D. 磨细矿渣、磨细粉煤灰、磨细石灰、硅灰28.下列关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试验操作步骤不当的是( )A. 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B.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檫干净C. 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D. 当试件接近破坏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加大调整试验机油门,直到破坏29.减水剂是指()A. 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并对后期强度无显著影响的外加剂B. 减少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离析、改善工作性的外加剂C. 在保持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水量的外加剂D. 能显著提高硬化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外加剂30.下列关于矿物掺合料特性和机理说法有误的是()A. 可改善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B. 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C. 可改善拌合混凝土和易性D. 可改善混凝土的强度31.按照国家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边长为()A. 150mmB. 100mmC. 200mmD. 300mm32.通常将岩石颗粒粗骨料称为()A. 石子B. 碎石C. 卵石D. 砂子33.骨料颗粒的理想形状应为()A. 圆锥体B. 球体C. 针状颗粒D. 立方体34.天然砂分为河砂、湖砂、山砂和海砂,其中材质最差的是()A. 河砂B. 湖砂C. 山砂D. 海砂35.在已选定设计强度等级的情况下,欲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可提高()A. 配置时间B. 配制强度C. 标准差D. 变异系数36.下面关于商品混凝土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商品混凝土采用工业化的标准生产工艺,是混凝土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B. 商品混凝土不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C. 商品混凝土不是从性能上而是从生产和供应角度上对传统现场制作混凝土的一种变革D. 商品混凝土是相对于施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而言的一种预拌商品化的混凝土37.下列关于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控制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采用天然水现场进行搅拌的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不需要进行检验B. 水泥、砂、石、外加剂等主要材料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或进场复验报告C. 粗、细骨料应控制其杂质和有害物质含量,若不符合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D. 混凝土的生产是配合比设计、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一系列过程的综合38.粉状外加剂如有结块,经性能检验合格后应粉碎至全部通过筛子型号为()A. 2mmB. 1mmC. 0.65mmD. 2.15mm39.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主要是因为()A. 近乎相等的线膨胀系数B. 近乎相等的耐久性。
电大《建筑材料》章节形考作业及答案
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共34题答对20题及以上为合格)1.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是造成其性能各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通常需研究(A)A.材料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B.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材料的颗粒大小和分子式D.材料的元素数量和种类2.矿物组成和元素组成是造成材料性能各异主要原因,其中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A)A.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B.元素组成不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C.元素组成相同,分子团组成形式也相同的现象D.元素组成不同,分子团组成形式相同的现象3.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是指(A)A.材料在原子、离子、分子层次上的组成形式B.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C.材料的构造D.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4.建筑钢材的微观结构形式是(A)A.晶体结构B.玻璃体结构C.胶体结构D.纤维体结构5.下列建筑材料的构造属于致密状构造的是(B)A.木材B.玻璃C.石膏制品D.加气混凝土6.下列关于材料构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致密状构造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孔隙B.材料在宏观可见层次上的组成形式称为构造C.多孔状构造材料一般为轻质材料D.胶合板、复合木地板、纸面石膏板、夹层玻璃都是纤维状构造7.材料实体内部和实体间常常部分被空气所占据,一般称材料实体内部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为( B )A.间隙B.孔隙C.孔隙D.缝隙8.用来说明材料孔隙状况的三个指标分别是(D)A.孔隙面积、孔隙大小、孔隙率B.孔隙个数、孔隙大小、孔隙率C.孔隙连通性、孔隙大小、孔隙面积D.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和孔隙直径9.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B)A.表观密度B.密度C.体积密度D.堆积密度10.材料的密室度指的是(B)A.在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B.材料的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满的程度C.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D.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11.亲水材料的润湿角一般小于( A )A.900B.1200C.1500D.180012.材料的吸水性是指( C )A.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B.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达饱和的能力C.材料在长期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D.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13.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 D )A.比热B.热容C.导电性D.导热性14.下列关于耐燃性和耐火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A.耐燃性是指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可否燃烧的性质B.耐火的材料不一定耐燃,耐燃的一般都耐火C.耐火性是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D.钢材虽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其耐火性却较差,使用时须进行特殊的耐火处理15. 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 B )A.刚度B.强度C.韧性D.脆性16.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 B ) A.一般情况下,大试件的强度往往小于小试件的强度B.一般情况,试件温度越高,所测强度值越高C.强度等级是材料按强度的分级D.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体积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指标17.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能完全恢复到变形前形状的性质称为材料的( B )A.塑性B.弹性C.韧性D.刚性18.下列关于材料弹性和塑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弹性和塑性是材料的变形性能B.弹性模量E值愈大,说明材料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愈大C.完全弹性的材料实际是不存的,大部分材料是弹性、塑性分阶段或同时发生的D.弹性和塑性主要描述的是材料变形的可恢复特性19. 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 C )A.弹性B.刚性C.韧性或冲击韧性D.脆性20. 下列关于韧性和脆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路面、桥梁、吊车梁及有抗震要求的结构都要考虑材料的韧性B.与韧性材料相比,脆性材料对抵抗冲击荷载和承受震动作用是相当不利的C.砖、石材、陶瓷、玻璃、混凝土、铸铁等都是脆性材料D.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是抗压强度远小于于抗拉强度,破坏时的极限应变值极大21.材料表面耐较硬物体刻划或压入而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 A )A.硬度B.强度C.刚度D.耐磨性22.下列关于材料耐磨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磨损率等于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磨损前后的质量差与试件受磨表面积之积B.耐磨性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C.耐磨性用磨损率表示D.磨损率越大,材料的耐磨性越差23.材料使用过程中,在内、外部因素材料密度试验的目的作用下,经久不破坏、不变质,保持原有性能的性质称为(A)A.耐久性B.强度C.刚度D.耐磨性24.下列关于材料耐久性能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钢材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其大气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B.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作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C.材料的耐久性是一综合性能,不同材料的耐久性往往有不同的具体内容D.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以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和抗碳化性所体现25.材料密度试验的目的是()A.测定材料的密度,计算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B.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C.测定材料的体积密度,用来确定材料外观体积和孔隙率D.测定材料的堆积密度,计算材料的质量及空隙率26.材料密度试验不需要的仪器是(A)A.游标卡尺B.李氏瓶C.天平D.烘箱27.材料表观密度试验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A)A.0.02g/cm3B.0.04g/cm3C.0.06g/cm3D.0.08g/cm328.下列关于材料表观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试验目的是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B.容量瓶法用来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广口瓶法用来测定砂的表观密度C.测定的表观密度ρ′应精确至0.01g/cm3D.容量瓶法测定试验表观密度时,应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29.几何形状规则的材料在测体积密度时,第一步应(A)A.用游标卡尺量出试样尺寸,计算出试样的体积B.称出蜡封试样在水中的质量C.称出蜡封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D.用广口瓶法测定试验的表观密度30.下列关于材料体积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试验准备时应将试样5块放入烘箱内,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量B.试验准备时当不规则试样溶于水或其吸水率小于0.5%,则须对试样进行蜡封处理C.测定的体积密度应精确至10kg/m3D.几何形状不规则的材料,体积密度的测试采用“排液法31.下列关于测定砂、石子堆积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测定砂堆积密度时,需先用浅盘装砂约3L,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B.堆积密度等于松散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之和C.试验准备时应筛除公称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D.测定石子堆积密度时,需用四分法缩分至规定的质量,在(105±5)℃的烘箱内烘干32.测定砂的堆积密度时,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应精确至(D)A.0.02g B.0.04g C.0.06g D.1g33. 孔隙率P计算公式%10010⨯⎪⎪⎭⎫⎝⎛-=ρρP式中ρ0为(D)A.材料的堆积密度B.材料的密度C.材料的体积密度D.材料的表观密度34.空隙率P′计算公式%10010⨯⎪⎪⎭⎫⎝⎛''-='ρρP式中ρ0′为(A)A.材料的堆积密度B.材料的密度C.材料的体积密度D.材料的表观密度第3章建筑石材(共10题答对6题及以上为合格)1.造岩矿物是指(A)A.组成岩石的矿物B.组成岩石的化合物C.组成岩石的单质D.组成岩石的元素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B)A.单矿岩B.多矿岩C.白云岩D.双矿岩3.由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A)A.岩浆岩B.石灰岩C.沉积岩D.变质岩4.下列关于岩石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岩石的硬度大,强度也高B.岩石的抗压强度很大,抗拉强度也很大C.岩石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母岩的抗压强度D.岩石是典型的塑性材料5.毛石指的是(b)A.由爆破后,经打磨后获得的石块B.由爆破直接获得的石块C.由料石加工获得的石块D.由条石打磨好的石块6.毛石按平整度可分为(A)A.平毛石和乱毛石B.粗毛石和乱毛石C.粗毛石和细毛石D.平毛石和细毛石7.料石(又称条石)是由( C )A.爆破直接获得的B.花岗岩等质地比较均匀的岩石开采琢制而成的C.人工或机械开采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略经加工凿琢而成的D.乱毛石略经加工而成8.料石按其加工后的外形规则程度,分为(A)A.毛料石、粗料石、半细料石和细料石B.毛料石、乱料石、平细料石和细料石C.毛料石、平料石、半细料石和乱料石D.毛料石、粗料石、平细料石和乱料石9.下列关于天然花岗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花岗石常呈整体均粒状结构,称为花岗结构B.花岗石构造致密、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极低、质地坚硬、耐磨C.花岗石属碱性石材D.花岗石板材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10.下列关于天然大理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天然大理石质地较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属碱性中硬石材B.绝大多数大理石板材只宜用于室外C.天然大理石板材是装饰工程的常用饰面材料D.天然大理石易加工、开光性好,常被制成抛光板材第4章气硬性胶凝材料(共25题答对15题及以上为合格)1. 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碳酸钙B.氧化钙和氧化镁C.氢氧化钙D.硫酸钙2. 通常所说的建筑消石灰粉其实就是(D)A. 生石灰B. 生石灰粉C. 石灰膏D. 熟石灰粉3. 石灰(CaO)加水之后水化为熟石灰[Ca(OH)2]的过程,称为(B)A. 石灰的硬化B. 石灰的熟化C.石灰的陈伏D. 石灰的老化4. 生石灰水化的特点是体积增大(D)A. 4-5倍B. 3-5倍C. 2-3倍D. 1-2.5倍5. 在内部,对强度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是(C)A. 碳酸化硬化B. 干燥硬化C. 结晶硬化D. 吸水硬化6. 下列不作为评判生石灰质量好坏标准的一项是(D)A.石灰中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高低,B. 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的含量多少及其它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其质量优劣的C. 杂质含量的多少D. 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量7. 熟石灰粉颗粒愈细,有效成分愈多,其品质(C)A. 愈差B.不变C. 愈好D. 不能确定8.下列关于石灰技术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良好的保水性B. 凝结硬化慢、强度低C. 吸湿性强D. 耐水性差9.下列关于石灰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 在石灰的储存和运输中必须注意,生石灰要在干燥环境中储存和保管B. 若储存期过长必须在密闭容器内存放C. 运输中要有防雨措施D. 磨细生石灰粉在干燥条件下储存期一般不超过一年10. 建筑上常用的石膏,其主要生产原料是(D)A. 熟石膏B. 天然二水石膏C. 生石灰D. 熟石灰11. 石膏的品种很多,虽然各品种的石膏在建筑中均有应用,但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是(A)A. 建筑石膏B. 高强度石膏C. 低强度石膏D. 模型石膏12. 建筑石膏与适量的水混合后,起初形成均匀的石膏浆体,但紧接着石膏浆体失去塑性,成为坚硬的固体,其原因是(A)A. 半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二水石膏,并逐渐凝结硬化B. 二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半水石膏,并逐渐凝结硬化C. 半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二水石膏,并逐渐软化D. 二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半水石膏,并逐渐软化13. 建筑石膏凝结硬化的过程需要(A)A. 放出热量B. 吸收热量C. 不放出,也不吸收D. 不能确定14. 建筑石膏的技术要求主要有(A)A. 细度、凝结时间和强度B. 细度、色泽和强度C. 色泽、凝结时间和强度D. 细度、凝结时间和色泽15. 建筑石膏呈洁白粉末状,密度约为(A)A. 2.6-2.75 g/㎝3B. 3.6-3.75 g/㎝3C. 4.6-4.75 g/㎝3D. 5.6-5.75 g/㎝316.下列关于石膏性质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凝结硬化快B.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孔隙率高,表观密度小,保温、吸声性能好C.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耐水性、抗冻性好D.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防火但不耐火17. 建筑石膏容易受潮吸湿,凝结硬化快,因此在运输、贮存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C)A. 防火B. 震荡C. 受潮D. 脱水18.水玻璃的最主要成分是( C )A. 纯碱B. 石英砂C. 硅酸钠D. 碳酸钠19. 水玻璃的化学通式为(D)A. SiO2B. Na2CO3C. CO2D. R2O·nSiO220.下列关于水玻璃的硬化说法错误的是(A)A. 水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凝结与硬化速度非常快B. 在空气中,水玻璃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硅胶C. 在水玻璃中加入硬化剂可加速水玻璃的凝结硬化D. 水玻璃的模数和密度对于凝结、硬化速度影响较大21.下列环境条件最有利于水玻璃凝结硬化的是(B)A. 温度高,湿度大B. 温度高、湿度小C. 温度低,湿度小D. 温度低,湿度大22.下列有关水玻璃的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 水玻璃硬化后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B.硬化后的水玻璃,其主要成分为SiO2,所以它的耐碱性能很高C. 水玻璃硬化形成SiO2空间网状骨架,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D.以镁质耐火材料为骨料配制水玻璃混凝土,其使用温度可达1100℃23.相对来讲,与水玻璃硬化后的强度关系最小的一项是(B)A. 水玻璃模数、密度、固化剂用量及细度B.水玻璃的价格,运输方式C. 填料、砂和石的用量D. 配制、养护、酸化处理等施工质量24. 下列有关水玻璃的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 水玻璃可用来涂刷石膏制品表面,浸渍多孔性材料B.水玻璃可用来配制防水剂C. 水玻璃可用来配置混凝土D. 以水玻璃涂刷石材表面,可提高其抗风化能力,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25.以水玻璃为基料,加入二种或四种矾的水溶液,称为(C)A. 二矾或四矾吸水剂B. 二矾或四矾憎水剂C. 二矾或四矾防水剂D.二矾或四矾润滑剂第5章水泥(共25题答对15题及以上为合格)1.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主要是(B)A.石膏和石灰B.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C.石灰质原料和水D.黏土质原料和石膏2.为调整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在生产的最后阶段还要加入( B ) A.页岩B.石膏C.生石灰D.花岗岩3.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组分包括(A)A.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B.硅酸盐水泥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C.石灰、石膏和混合料D.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和混合材料4.提高硅酸三钙的相对含量,就可以制得(C)A.防冻水泥B.高热水泥C.高强水泥和早强水泥D.低热水泥5.混合材料也是通用硅酸盐水泥中经常采用的重要组成材料,主要是指(C)A.调节水泥粗细度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B.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C.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D.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6.水泥经高温灼烧以后的质量损失率称为(A)A.烧失量B.含碱量C.不容物率D.细度7.从水泥加水拌和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称为(B)A.终凝时间B.初凝试讲C.凝结时间D.固结实践8.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称为(C)A.烧失量B.含碱量C.安定性D.细度9.水泥的抗压强度最高,一般是抗拉强度的(C)A.1~2倍B.2~4倍C.10~20倍D.50~100倍10.为了便于识别,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包装袋上要求用( C )A.黑字印刷B.绿字印刷C.红字印刷D.蓝字印刷11.水泥存放期一般不应超过(D)A.7天B.21 天C.1个月D.3个月12.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速度表现为( A )A.早期快后期慢B.早期慢后期快C.早期慢中间快后期慢D.早期慢中间慢后期快13.硬化后的水泥浆体称为( A )A.水泥石B.混凝土C.石膏D.碳酸钙14.水灰比是指水泥浆中水与水泥的( B )A.密度之比B.质量之比C.体积之比D.细度之比15.水泥水化的临界温度为( B )A.-5o C B.0o C C.5o CD.10o C16. 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D)A.15minB.25minC.35minD.45min17.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其比表面积应不小于( B )A.400m2/kg B.300m2/kgC.200m2/kg D.100m2/kg18. 水泥石中引起腐蚀的组分主要是( A )A.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B.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C.氢氧化钙和氧化钙D.氢氧化钙和碳酸钙19.下列关于防止水泥石腐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当水泥石遭受软水等侵蚀时,可选用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含量较少的水泥B.水泥石如处在硫酸盐的腐蚀环境中,可采用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的抗硫酸盐水泥C.降低水泥石的密实度,可使水泥石的耐侵蚀性得到改善D.当侵蚀作用比较强烈时,需在水泥制品表面加做保护层20. 预拌砂浆施工时,施工环境温度宜为( B )A.0℃~15℃B.5℃~35℃C.-5℃~25℃D.0℃~35℃21.下列关于预拌砂浆使用基本要求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预拌砂浆的品种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等的要求确定B.不同品种、规格的预拌砂浆可以混合使用C.五级风及以上、雨天和雪天的露天环境条件下,不应进行预拌砂浆施工。
材料课件2
P——材料的孔隙率(%)
孔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装饰材料内
部孔隙有连通与封闭之分,连通孔隙不仅彼此连通 还与外界相通,而封闭空隙不仅彼此隔绝,还与外 界隔绝。 空隙本身有粗细之分----粗大孔隙、细小孔隙和极 细微空隙。 粗大孔隙容易吸水但不容易保持, 极细微的空隙吸入的水分不易流动,封闭的孔隙, 水分及其他介质不易侵入。
第2章
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
丁美州
大纲
2.1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
2.2建筑装饰材料的装饰性质
与体积有关的性质 建 筑 装 饰 材 料 的 基 本 性 质 与水有关的性质 与热有关的性质 强度 弹性及塑性 脆性与韧性 耐久性 颜色
建 筑 装 饰 材 料 的 性 质
建 筑 装 饰 材 料 的 装 饰 性 质
2.1.6 建筑装饰材料的脆性与 韧性
脆性---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装饰材料突然破坏,且破坏 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装饰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脆性
韧性---在冲击、震动载荷作用下,装饰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 能量,不发生破坏的性质称为韧性。
2.1.7 建筑装饰材料的耐久性
建筑装饰材料的耐久性--是指在使用中,抵抗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含装饰材料内部空隙在内的体积。在密 度测定中,应把含有空隙的装饰材料破碎并磨成细粉,烘干后测定其体 积。
2、表观密度
装饰材料单位表观体积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或视密度。
ρ´=m/V´= m/(V+ VC)
ρ´——装饰材料的表观密度(g/cm3或kg/ m3) m——装饰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或kg ) V积内封闭孔隙的体积( cm3或m3 )
建筑装饰材料基本性质
1
w
2
v
1 w
影响材料吸水性的因素:材料的亲、憎水性; 材料的孔隙率; 材料的孔隙特征。
3、吸湿性 1)概念: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
2) 表示方法:含水率
含水率——材料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
百分比。
W含
m含 m干 m干
100%
3)影响材料吸湿性的因素:
温度 湿度 吸湿性
4、耐水性
砖、石材、陶瓷、玻璃、混凝土、铸铁等都是脆性材料。 与韧性材料相比,它们对抵抗冲击荷载和承受震动作用是相当 不利的。
4、韧性: 在冲击荷载或动荷载的作用下,材料能吸收一 部分能量,同时产生较大的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
建筑钢材(软钢)、木材、塑料等是较典型的韧性材料。 路面、桥梁、吊车梁及有抗震要求的结构都要考虑材料的韧性。
孔隙率 ,则:
表观密度、强度、耐磨性、抗冻性、抗渗性、耐 水性等性能
保温性、吸声性、吸水性、 吸湿性等性能
上述性质也受孔隙特征的影响
孔隙特征: a. 孔尺寸:细孔、微孔、大孔 b. 连通性:连通孔、孤立孔 c. 孔种类:开口孔、闭口孔
5、填充度与空隙率
填充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被其颗 粒填充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单层、多层民用 建筑内部各部位
装修材料的燃烧 性能等级要求
高层民 用建筑 内部各 部位装 修材料 的燃烧 性能等 级要求
4、耐火性
材料在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通常 用时间来表示,即按规定方法,从材料受到火的作用时间起, 直到材料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的时间, 以h或min计。
材料的体积构成
(闭口孔隙体积) V (绝对密实体积) V闭
建筑装饰材料基本性质
建筑装饰材料基本性质1. 引言在现代建筑中,装饰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装饰材料不仅使建筑物外观更加美观,还能提供保护、隔热、防火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质。
2. 物理性质2.1 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对于建筑装饰材料来说,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材料的重量和强度。
常见的装饰材料如玻璃、金属和塑料材料的密度分别为2.5g/cm³、7.8g/cm³和1.2g/cm³。
2.2 热导率热导率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热流量传导速度。
对于建筑装饰材料来说,热导率的大小决定了材料的隔热性能。
常见的热导率较低的装饰材料有聚苯板、岩棉板等。
2.3 水分吸收率水分吸收率是指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
装饰材料的水分吸收率对建筑物的耐久性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水分吸收率较低的装饰材料更加耐久。
例如,瓷砖和大理石的水分吸收率非常低,适合用于湿度较高的环境。
3.1 耐酸碱性耐酸碱性是指材料对酸碱物质的抵抗能力。
在建筑装饰过程中,装饰材料有可能接触到酸碱性物质,所以材料的耐酸碱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一些装饰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等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能。
3.2 耐光性耐光性是指材料暴露在阳光下不会发生颜色变化或褪色的能力。
装饰材料通常需要经受长时间的日晒,所以耐光性对于材料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一些合成材料如塑料通常具有较弱的耐光性,因此在户外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4.1 强度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外力破坏能力的指标。
对于建筑装饰材料来说,强度决定了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承重能力。
例如,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常被用于建筑结构中。
4.2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材料抵抗拉伸力的能力。
在建筑装饰中,装饰材料可能需要承受拉伸力,因此抗拉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例如,玻璃钢材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广泛用于建筑外墙装饰。
4.3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后变形程度与受力大小的比值。
弹性模量决定了材料的刚性和变形能力。
2024年建筑材料章节形考作业及答案
2024年建筑材料章节形考作业及答案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是造成其性能各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通常需研究(A)A.材料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B.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材料的颗粒大小和分子式D.材料的元素数量和种类2.矿物组成和元素组成是造成材料性能各异主要原因,其中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A)A.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B.元素组成不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C.元素组成相同,分子团组成形式也相同的现象D.元素组成不同,分子团组成形式相同的现象3.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是指(A)A.材料在原子、离子、分子层次上的组成形式B.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儿何位置关系C.材料的构造D.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4.建筑钢材的微观结构形式是(A)A.晶体结构B.玻璃体结构C.胶体结构D.纤维体结构5.下列建筑材料的构造属于致密状构造的是(B)A.木材B.玻璃C.石膏制品D.加气混凝士6.下列关于材料构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致密状构造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孔隙B.材料在宏观可见层次上的组成形式称为构造C.多孔状构造材料一般为轻质材料D.胶合板、复合木地板、纸面石膏板、夹层玻璃都是纤维状构造7.材料实体内部和实体间常常部分被空气所占据,一般称材料实体内部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为(A)A.间隙B.孔隙C.孔隙D.缝隙8.用来说明材料孔隙状况的三个指标分别是(D)A.孔隙面积、孔隙大小 B孔隙率孔隙个数、孔隙大小、孔隙率C孔隙连通性、孔隙大小、孔隙面积 D.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和孔隙直径9.材C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B)A.表观密度B.密度C.体积密度D.堆积密度10.材料的密室度指的是(B)A.在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B.材料的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满的程度C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D.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11.亲水材料的润湿角一般小于(A)A.900B.1200C.1500D,180012.材料的吸水性是指(C)A.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B.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达饱和的能力C.材料在长期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D.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13.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D)A.比热B.热容C.导电性D.导热性14.下列关于耐燃性和耐火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耐燃性是指材料在火自焰和高温作用下可否燃烧的性质B.耐火的材料不一定耐燃,耐燃的一般都耐火C.耐火性是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D.钢材虽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其耐火性却较差,使用时须进行特殊的耐火处理13.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B)A.刚度B.强度C.韧性D.脆性16.下列关于材料实验及材料强度实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一般情况下,大试件的强度往往小于小试件的强度B.一般悄况,试件温度越高,所测强度值越高C.强度等级是材料按强度的分级D.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体积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指标17.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能完全恢复到变形前形状的性质称为材料的(B)A.塑性B.弹性C.韧性D.刚性18.下列关于材料弹性和塑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弹性和塑性是材料的变形能力B弹性模量E值愈大,说明材料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愈大C.完全弹性的材料实际是不存的,大部分材料是弹性、塑性分阶段或同时发生的D.弹性和塑性主要描述的是材料变形的可恢复特19.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C)A.弹性B.刚性C.韧性或冲击韧性D.脆性20.下列关于韧性和脆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路面、桥梁、吊车梁及有抗震要求的结构都要考虑材料的韧性B.与韧性材料相比,脆性材料对抵抗冲击荷载和承受震动作用是相当不利的砖、石材、陶瓷、玻璃、混凝土、铸铁等都是脆性材料C.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是抗压强度远小于于抗拉强度,破坏时的极限应D.变值极大21.材料表面耐较硬物体刻划或压入而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A)A硬度 B.强度 C.刚度 D.耐磨性22.下列关于材料耐磨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磨损率等于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磨损前后的质量差与试件受磨表面积之积B.耐磨性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C.耐磨性用损率表示D.磨损率越大,材料的耐磨性越差23.材料使用过程中,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破坏、不变质,保持原有性能的性质称为(A)A.耐久性B.强度C.刚度D.耐磨性24.下列关于材料耐久性能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钢材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其大气稳定性和温度敬感性B.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作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C.材料的耐久性是一综合性能,不同材料的耐久性往往有不同的具体内容D.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以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和抗碳化性所体现25.材料密度试验的LI的是(B)A.测定材料的密度,计算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B.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C.测定材料的体积密度,用来确定材料外观体积和孔隙率D.测定材料的堆积密度,计算材料的质量及空隙率26.材料密度试验不需要的仪器是(A)A.游标卡尺B.李氏瓶C.天平D.烘箱27.材料表观密度试验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A)A.0.02g/cm3B.0.04g/cm3C.0.06g/cm3D.0.08g/cm328.下列关于材料表观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试验LI的是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B.容量瓶法用来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广口瓶法用来测定砂的表观密度C.测定的表观密度P'应精确至0.01 g/cm3D.容量瓶法测定试验表观密度时,应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29.儿何形状规则的材料在测体积密度时,第一步应(A)A.月游标卡尺量出试样尺寸,计算出试样的体积B.称出蜡封试样在水中的质量C.称出蜡封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D.用广口瓶法测定试验的表观密度30.下列关于材料体积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试验准备时应将试样5块放入烘箱内,在(105士5)°C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量B.试验准备时当不规则试样溶于水或其吸水率小于0.5%,则须对试样进行蜡封处理C.测定的体积密度应精确至10kg/m3D.儿何形状不规则的材料,体积密度的测试采用“排液法31.下列关于测定砂、石子堆积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测定砂堆积密度时,需先用浅盘装砂约3L,在温度为(105±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B.堆积密度等于松散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之和C.试验准备时应筛除公称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D.测定石子堆积密度时,需用四分法缩分至规定的质量,在(105士5)”C的烘箱内烘干32.测定砂的堆积密度时,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应精确至(D)A.0.02gB.0.04gC.0.06gD.1g33.孔隙率P计算公式式中P0为(D)A.材料的堆积密度B.材料的密度C.材料的体积密度D.材料的表观密度34.空隙率P'计算公式式中P(T为(A)A.材料的堆积密度B.材料的密度C.材料的体积密度D.材料的表观密度第3章建筑石材1.造岩矿物是指(A)A.组成岩石的矿物B.组成岩石的化合物C.组成岩石的单质D.组成岩石的元素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B)A.单矿岩B.多矿岩C.白云岩D.双矿岩3.山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A)A.岩浆岩B.石灰岩C.沉积岩D.变质岩4.下列关于岩石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岩石的硬度大,强度也高B.岩石的抗压强度很大,抗拉强度也很大C.岩石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母岩的抗压强度D.岩石是典型的塑性材料5.毛石指的是(B)A.由爆破后,经打磨后获得的石块B.由爆破直接获得的石块C. 由料石加工获得的石块D.由条石打磨好的石块6.毛石按平整度可分为(A)A.平毛石和乱毛石B.粗毛石和乱毛石 C, 粗毛石和细毛石 D,平毛石和细毛石7.料石(乂称条石)是由(C)A.爆破直接获得的B.花岗岩等质地比较均匀的岩石开采琢制而成的C.人工或机械开采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略经加工凿琢而成的D.乱毛石略经加上而成8.料石按其加工后的外形规则程度,分为(A)A.毛料石、粗料石、半细料石和细料石B.毛料石、乱料石、平细料石和细料石C. 毛料石、平料石、半细料石和乱料石D.毛料石、粗料石、平细料石和乱料石9.下列关于天然花岗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花岗石常呈整体均粒状结构,称为花岗结构B.花岗石构造致密、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极低、质地坚硬、耐磨C.花岗石属碱性石材D.花岗石板材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10.下列关于天然大理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天然大理石质地较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属碱性中硬石材B.绝大多数大理石板材只宜用于室外C.天然大理石板材是装饰工程的第4章气硬性胶凝材料I.石灰的主要成分是(B)A.碳酸钙B.氧化钙和氧化镁C.氢氧化钙D.硫酸钙2.通常所说的建筑消石灰粉其实就是(D)A.生石灰B.生石灰粉C.石灰膏D.熟石灰粉3.石灰(Ca0)加水之后水化为熟石灰[Ca(0H)2]的过程,称为(B)A.石灰的硬化B.石灰的熟化C.石灰的陈伏D.石灰的老化4.生石灰水化的特点是体积增大(D)A.4-5倍B.3-5倍C.2-3倍D.1-2.5倍5.在内部,对强度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是(C)A.碳酸化硕化B.干燥硬化C.结晶硬化D.吸水硬化6.下列不作为评判生石灰质量好坏标准的一项是(D)A.石灰中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高低B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的含量多少及其它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其质量优劣的C.杂质含量的多少D.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量7.熟石灰粉颗粒愈细,有效成分愈多,其品质(C)A.愈差B.不变C.愈好D.不能确定8.下列关于石灰技术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良好的保水性B. 凝结硬化慢、强度低C. 吸湿性强D. 耐水性差9下列关于石灰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在石灰的储存和运输中必须注意,生石灰要在干燥环境中储存和保管B.若储存期过长必须在密闭容器内存放C.运输中要有防雨措施D.磨细生石灰粉在干燥条件下储存期一般不超过一年10.建筑上常用的石膏其主要生产原料是(D)A.熟石膏B.天然二水石膏C. 生石灰D.熟石灰11.石膏的品种很多,虽然各品种的石膏在建筑中均有应用,但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是(A)A.建筑石膏B.高强度石膏C.低强度石膏D.模型石膏12.建筑石膏与适量的水混合后,起初形成均匀的石青浆体,但紧接着石育浆体失去塑性,成为坚硬的固体,其原因是(A)A.半水石青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二水石膏,并逐渐凝结硬化B. 二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半水石膏,并逐渐凝结硬化C.半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二水石膏,并逐渐软化D.二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半水石膏,并逐渐软化13.建筑石膏凝结硬化的过程需要(A)A.放出热量B.吸取热量C.不放出,也不吸取D.不能确定14.建筑石膏的技术要求主要有(A)A.细度、凝结时间和强度 C.色泽、凝结时间和强度B.细度、色泽和强度D.细度、凝结时间和色泽15.建筑石膏呈雪白粉末状,率度约为(A)A.2.6-2.75 gomB.3.6-3.75 g/cmC. 4.6-4.75 g/am3D.5.6-5.75 g/cm16.下列关于石膏性质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凝结硬化快B.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孔除率高,表观密度小,保温、吸声性能好C.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耐水性、抗冻性好D.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防火但不耐火17.建筑石膏容易受潮吸湿,凝结硬化快,因此在运输、贮存的过程中,应注意避于(C)A.防火B.震荡C.受澜D.脱水18.水玻璃的最主要成分是(C)A.纯碱B.石英砂C.硅酸钠D.碳酸钠19.水玻璃的化学通式为(D)A. SiOB.NaCO:C.C0D.Rz0*nSi020.下列关于水玻璃的硬化说法错误的是(A)A.水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凝结与硬化速度特别快B.在空气中,水玻璃能与CO,发生反应,生成硅胶C,在水玻璃中加入硬化剂可加速水玻璃的凝结硬化D.水玻璃的模数和密度对于凝结、硬化速度影响较大21.下列环境条件最有利于水玻璃凝结硬化的是(B)A.温度高,湿度大B.温度高、湿度C.温度低,湿度小D.温度低,湿度大22.下列有关水玻璃的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水玻璃硬化后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B.硬化后的水玻璃,其主要成分为Si02,所以它的耐性能很高空间网状骨架,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C.水玻璃硬化形成SiO2D.以镁质耐火材料为骨料配制水玻璃混凝土,其使用温度可达1100℃23.相对来讲,与水玻璃硬化后的强度关系最小的一项是(B)A.水玻璃模数、密度、固化剂用量及细度B.水玻璃的价格,运输方式C.填料、砂和石的用量D.配制、养护、酸化处理等施工质量24.下列有关水玻璃的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水玻璃可用来涂刷石膏制品表面,浸渍多孔性材料B.水玻璃可用来配制防水剂C.水玻璃可用来配置混凝土D.以水玻璃涂刷石材表面,可提高其抗风化能力,提高建筑物的前久性25.以水玻璃为基料,加入二种或四种矾的水溶液,称为(C)A.二矾或四矾吸水剂B.二矾或四矾憎水剂C.二矾或四矾防水剂 D二矾或四矾润滑剂第5章水泥1.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主要是(B)A.石膏和石灰B.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C.石灰质原料和水D.黏土质原料和石膏2.为调整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在生产的最后阶段还要加入(B)A.页岩B.石膏C.生石灰D.花岗岩3.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组分包括(A)A.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B.硅酸盐水泥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C.石灰、石膏和混合料D.硅酸盐水泥料、石灰和混合材料4.提高硅酸三钙的相对含量,就可以制得(C)A.防冻水泥B.高热水泥C.高强水泥和旱强水泥D.低热水泥5.混合材料也是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常常接受的重要组成材料,主要是指(C)A.调节水泥粗细度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B.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C.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D.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6.水泥经高温灼烧以后的质量损失率称为(A)A.烧失量B.含碱量C.不容物率D.细度7.从水泥加水拌和起到水泥浆开头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称为(B)A,终凝时间 B.初凝试讲 C.凝结时间 D.固牢固践8.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称为(C)A.烧失量B.含碱量C.安定性D.细度9.水泥的抗压强度最高,一般是抗拉强度的(C)A.1-2倍B.2-4倍C.10-20倍D.50-100倍10.为了便于识别,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包装袋上要求用(C)A黑字印刷 B.绿字印刷 C.红字印刷 D.蓝字印刷气11.水泥存放期一般不应超过(D)A.7天B.21天C.1个月D.3 个月12.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速度表现为(A)A.早期快后期慢B.早期慢后期快C.早期慢中间快后期慢D.早期慢中间慢后期快13.硬化后的水泥浆体称为(A)A.水泥石B.混凝土C.石膏D.碳酸钙14.水灰比是指水泥浆中水与水泥的(B)A.密度之比B.质量之比C.体积之比D.细度之比15.水泥水化的临界温度为(B)A.-5°CB.0°CC.5°CD.10°C16.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D)A.15minB.25min C35min D45min17.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其比表面积应不小于(B)A.400m2kgB.300m2kgC.200m2kgD.100m2/kg18.水泥石中引起腐蚀的组分主要是(A)A.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B.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C.氢氧化钙和氧化钙D.氢氧化钙和碳酸钙19.下列关于防止水泥石腐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当水泥石患病软水等侵蚀时,可选用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含量较少的水泥B.水泥石如处在硫酸盐的腐蚀环境中,可接受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的抗硫酸盐水泥C.降低水泥石的密实度,可使水泥石的耐侵蚀性得到改善D.当侵蚀作用比较强烈时,需在水泥制品表面加做保护层20.预拌砂浆施工时,施工环境温度宜为(B)A.00~15℃B.5C~35℃C.-5℃-25℃D.0C-35℃21.下列关于预拌砂浆使用基本要求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预拌砂浆的品种选用应依据设计、施工等的要求确定B.不同品种、规格的预拌砂浆可以混合使用C.五级风及以上、雨天和雪天的露天环境条件下,不应进行预拌砂浆施工D.预拌砂浆抗压强度、实体拉伸粘结强度应按验收批进行评定22.当活性混合材料掺入硅酸盐水泥中与水拌合后,首先的反应是(C)A.碳酸盐水泥生料水化B.石膏水化C.硅酸盐水泥熟料水化D.硫铝酸盐熟料水化23.下列被称为活性材料碱性激化剂的是(A)A.氢氧化钙B.氧化钙C.石膏D.石灰24.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为(A)A.P·0B.P.CC.O·PD.B·025.砂浆分层度试验时,通常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分层度值,其结果应精确至(B)A.1mmB.2mmC.3mm D4mm26.自应力值大于2MPa的水泥称为( A )A.自应力水泥B.彩色水泥C.白水泥D.膨胀水泥从水泥加水拌和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称为(B)A.终凝时间B.初凝时间C.凝结时间D.固结时间27.相比较来讲,对于抢修工程或早期强度要求高的工程宜优先选用( B )A.硅酸盐水泥B.铝酸盐水泥C.粉煤灰水泥D.矿渣水泥28.下列关于高铝水泥特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快硬早强,早期强度增长快,1d强度即可达到极限强度的80%左右B.水化热大,而且集中在早期放出C.耐碱性好D.具有较好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29.混合材料也是通用硅酸盐水泥中经常采用的重要组成材料,主要是指( C )A. 调节水泥粗细度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B. 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C. 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D. 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30.混合材料也是通用硅酸盐水泥中经常采用的重要组成材料,主要是指( C )A. 调节水泥粗细度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B. 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C. 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D. 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第6章混凝土1.下列关于混凝土性能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组成材料来源广泛B.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C.在硬化后有很强的塑性D.性能可调整范围大2.混凝土的应用要求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A)A.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B.强度、美观性、耐久性和经济性C.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美观性D.强度、工作性、美观性和经济性3.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主要是由于(B)A.近乎相等的强度B.近乎相等的线膨胀系数C.近乎相等的刚度D.近乎相等的耐久性4.决定混凝土成本的最主要原料是(A)A.水泥B.砂子C.石子D.水5.一般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应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B)A.1.0-1.5倍B.1.5-2.0倍C.2.0-2.5倍D.2.5-3.0倍6.选用水泥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A.品种和强度等级B.生产日期C.水泥细度D.黏度7.细骨料的粒径通常小于(B)A.5mmB.4.75mmC.4mmD.3.75mm8.天然砂分为河砂、湖砂、山砂和海砂,其中材质最差的是(C)A.河砂B.湖砂C.山砂D.海砂9.在混凝土中,骨料的总表面积小,则胶凝材料用量(A)A.小B.大C.不变D.不能确定10.砂的筛分试验主要是用来测定(A)A.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B.含水量C.含泥最D.有害物质11.砂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达到内外均不含水的状态,称为(A)A.全干状态B.气干状态C.饱和面干状态D.潮湿状态12.下列关于含泥量、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 75um 的岩屑、淤泥和黏土颗粒的含量B.含泥量或泥块含量超量时,不得接受水洗的方法处理C.合适的石粉含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D.泥块含量必须严格掌握13.下列关于砂中有害物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云母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B.硫化物可以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C.有机物可以加速水泥的凝结D.氯盐会对钢筋造成锈蚀14.通常将岩石颗粒粗骨料称为(B)A.卵石B.石子 D.砂子C.碎石15.在用水量和水灰比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最大粒径加大,骨料表面包裹的水泥浆层加厚,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将(A)A.提高B.降低C.保持不变D.不能确定16.下列关于石子颗粒级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按供应情况分为连续级配和单粒级配B.连续级配是石子的粒径从大到小连续分级,每一级都占适当的比例间断级配是石子粒级不连续,人为剔去某些中间粒级的颗粒而形成的级配方式D.间断级配的颗粒大小搭配连续合理,用其配置的混凝士拌合物工作性好,不易发生离析17.压碎指标与石子强度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压碎指标越大,石子的强度越小B.压碎指标越大,石子的强度越大C.压碎指标的大小与石子强度无关D.不能确定18.骨料颗粒在气候、外力及其它物理力学因素作用下反抗碎裂的能力称为(B)A.强度 B坚固性 C.韧性 D.刚度19.骨料颖粒的理想形状应为(C)A.圆锥体B.球体C.立方体D.针状颗粒20.海水只可用于拌制(A)A.素混凝土B.预应力混凝土C.钢筋混凝土D.钢管混凝土21.下面关于拌合用水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混凝土拌合用水按水源可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B.拌合用水所含物质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士不应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凝结C.地表水和地下水首次使用前无需按规定进行检测,可直接作为钢筋混凝土拌合用水使用D.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可直接拌制各种混凝土22.混凝土拌合物在肯定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下,是否易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是指混凝土的(A)A.工作性B.流动性C.黏聚性D.保水性23.保水性反映了混凝土拌合物的(B)A.稀稠程度B.稳定性C.布满模板的能力D.均匀性24.坍落度试验时,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数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C)A.黏聚性好B.保水性差C.保水性好 D,流动性差25.维勃稠度值大,说明混凝土拌合物的(C)A.流动性差B.保水性差C.保水性好D.黏聚性好26.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水泥越细,其(D)。
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
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建筑装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无论在安装、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碰撞或承受一定外力的作用,还要承受各种介质(如风、水、蒸汽、腐蚀性气体和流体等)的作用及各种物理作用(如温度差、湿度差、摩擦、压强等)。
因此,建筑装饰材料除必须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外,还必须具有抵抗上述各种作用的能力。
为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对许多建筑装饰材料还要求具有一定的防水、防腐、防火、保温、吸声、隔声等性能。
因此,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础。
建筑装饰材料所具有的各项性质又是由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等内部因素所决定的,了解其性质和组成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筑装饰材料的物理性质(一)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1.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组成与材料的内部结构。
2.体积密度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测定材料的体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可以是在任意含水状态下的,但需说明含水情况。
通常所指的体积密度是材料在气干状态下的,称为气干体积密度,简称体积密度。
材料的体积密度除与材料的密度有关外,还与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有关,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则材料的体积密度越小。
3.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块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密实度、孔隙率、空隙率(1)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2)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所占整个体积的比例。
对于砂石散粒材料,可用空隙率来表示颗粒之间的紧密程度。
(3)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材料内部的孔隙率越大,则材料的体积密度、强度越小,耐磨性、抗冻性、抗渗性、耐腐蚀性、耐水性及耐久性越差,而保温性、吸声性、吸水性与吸湿性越强。
上述性质不仅与材料的孔隙率大小有关,还与孔隙特征(如开口孔隙、闭口孔隙、球形孔隙等)有关。
(二)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亲水性与憎水性当材料与水接触时,有些材料能被水润湿;有些材料则不能被水润湿。
建筑装饰材料 第二章木材装饰制品
用途:楼梯扶手,压边线,墙腰线,天花角线,弯线,挂 镜线等。可使室内增添古朴高雅亲切的美感
木材的综合利用
一、胶合板
胶合板是一组单板(由旋切、半圆旋切、刨切、锯切等),按相邻 单板木纹方向互相垂直组坯胶合而成的板材。 按胶结性能分为室外胶合板(具有耐候、耐水、耐高湿性)和室内 胶合板 按耐水性能分为I类(具有耐候、耐水、耐高湿性) II类(能在 冷水中浸渍或短时间热水浸渍,但不耐沸煮)、III类(能短时 间冷水浸渍)和IV类(不耐潮) 按表面加工分为砂光胶合板、刮光胶合板、预饰面胶合板、贴面胶 合板。 按材质分为阔叶树胶合板和针叶树胶合板 1、普通胶合板 厚度:2.7、3、3.5、4、5、5.5、6、7、8、9mm…… 宽度:915、1220mm 长度:915、 1220、 1830、 2135、 2440mm
针叶树:纹理顺直,材质均匀,较软而易于加工。 强度较高,容重和胀缩变形较小,耐腐性较强,为 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材。用于制作模板,承重构件, 门窗等。松杉柏等
一、木材的构造 1、木材的宏观构造 树皮、木质部(心材、边材;春材或早材、夏材或晚材)、 髓心 髓线是由髓心向外的射线。髓心及髓线均由薄壁细胞组成。 强度低易腐朽。 2、木材的微观构造 针叶树由管胞、髓线、树脂道组成。 阔叶树由导管、木纤维、髓线组成 木材的纹理指木材体内纵向组织的排列情况。分直纹理、斜 纹理、扭纹理和乱纹理。 木材的花纹是指纵切面上组织松紧、色泽深浅不同的条纹, 它是年轮、纹理、材色及不同锯切方向等因素决定的。
第二节木材的装饰特性与装饰效果
一、木材的特性 1、优点 优点木材质轻,但强度高 弹性和韧性好 导热系数小 装饰性好 耐久性好 易于加工和安装 2、缺点:各向异性,胀缩变形大,易腐,易燃,天然疵病多 二、装饰效果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代码:教学学时:64学时(理论课学时数:48实践课学时数:16)课程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室内设计一、课程性质1、必修课2、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上述各专业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涵盖了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装饰材料的性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有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与其性能之间关系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施工中由于建筑材料原因导致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筑材料的相关常识,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材料的品质与应用具有良好的鉴别和科学应用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主要是面向土木工程类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所面向的岗位群有材料员、造价师、项目经理等。
因此,它是室内设计、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前必须掌握《建筑制图与识图》、《工程造价概论》的基本知识,后续课程主要有《建筑材料检测》、《建筑施工技术》。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面向土木工程类职业岗位,基于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政策性、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中,我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以技能训练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为学生掌握,岗位技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形成。
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与其性能之间关系的能力;(2)具有分析和处理施工中由于建筑材料原因导致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3)具有材料技术指标的试验检测能力以及鉴别材料质量的能力。
2、职业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建筑材料的相关常识,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材料的品质与应用具有良好的鉴别和科学应用的能力(2)具有分析和处理施工中由于建筑材料原因导致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质m湿m干m干100%
②体积吸水率 是指材料体积内被水充实的 体积。即材料吸水达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体积 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可按下式计算:
W 体 V V 水 0100% =m 湿 V 0m 干 1 水 100%
示)的材料为亲水性材料。反之,θ>90°时, 表明该材料不能被水润湿,称为憎水性材料(如图 2.1(b)所示)。
图2.1 材料的润湿示意图
(a)亲水性材料;(b)憎水性材料
2、 吸水性与吸湿性(见辅)
(1) 吸水性 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
性。吸水性的大小,以吸水率表示,有两种表示 方法: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其计算式为:
DV 0 100% V0
(2) 孔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
积的百分率,以P表示。 其计算式为:
PV 0 V 0V1V V 0(10)100%
PD1
材料的总体积是由该材料的固体物质与其所 包含的孔隙所组成的。
建筑材料的许多性能如强度、吸水性、耐久 性、导热性等均与材料的孔隙有关。
第二章 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提要
主要介绍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力学性能、材料的耐久性以及有关参数、性 能指标和计算公式等,通过对材料基本性能 的了解与掌握,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打下一 定的基础。
本章内容
1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2 材料的力学性质 3 材料的耐久性
1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有如下的关系:
W体W质•0 1水W质•0
(2) 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
性。吸湿性的大小可用含水率表示。 材料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率,
称为材料的含水率,可用下式计算:
W含m含m干m干100%
(3) 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而不破坏,其强度 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
P V 0 V 0 V 01V V 0 0 (1 0 0 )100%
填充率与空隙率的关系为:
PD1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状材料的颗粒之间 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
二、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见辅)
1、 亲水性与憎水性 润湿是水在材料表面被吸附的过程,材料被
水润湿的程度可用润湿角θ表示,如图2.1所示。 一般认为,润湿角θ≤90°(如图2.1(a)所
400~800
钢材
7.85
7850
泡沫塑料
__
20~50
玻璃
2.55
__
堆积密度 ρ′0(kg/m3) 2200~2300
__ __ __ __ __
续表2.1
孔隙率(%)
__ 5~20 55~75
0 __ __
4、密实度与孔隙率
(1) 密实度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
程度,也就是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以D表示。
0
m V0
表观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孔隙在内的体积。 对外形规则的材料,其几何体积即为表观体积; 对外形不规则的材料,可用排水法测定。
一般所指的表观密度,是以干燥状态下的测 定值为准。
3、 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旧称松散容重),是指散状(粉 状、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 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即颗粒之间的空隙) 所具有的质量。
粘土空心砖
2.50
2000~2400
堆积密度 ρ′0(kg/m3)
__ __ 2400~2700 2450~2650 __ __
孔隙率(%)
__ 0.5~3.0
__ __ __ __
材料 水泥
密度ρ(kg/m3) 3.20
表观密度 ρ0(kg/m3)
__
普通混凝土
__
2200~2600
木材
2.55
孔隙按其尺寸大小又可分为微孔、细孔和大 孔。
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孔隙率见表2.2。
5、 填充率与空隙率
(1) 填充率 填充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内,被
其颗粒填充的程度,以D′表示。 其计算式为:
DV 0 100% V0
(2) 空隙率 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
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以P′表示。 其计算式为:
一、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 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内部不含任何孔
隙),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密度,以ρ表 示。其计算式为:
m V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内 部孔隙的固体物质的真实体积。
式中: ρ——密度,g/cm3; m——材料在干燥状态的质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其计算式为:
' m
V 0
'
0
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见表2.1。
表2.1 常用建筑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 密度和孔隙率
材料 石灰岩
表观密度 密度ρ(kg/m3)
ρ0(kg/m3)
2.60
2800~2600
花岗岩
2.60~2.90 2500~2800
碎石(石灰岩)
2.60
__
砂
2.60
__
普通粘土砖 2.50~2.80 2600~2800
(4) 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或 不透水性),可用渗透系数K表示。
材料的透水性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即在一
定时间内,透水材料试件的水量与试件的断面积
及水头差(液压)成正比,与试件的厚度成反比。 可用下式表示:
WKhAt或 KW h100%
d
Ath
渗透系数反映了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渗透系数越大,材料的抗渗性越差。
一般材料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会减弱其内部 的结合力,强度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
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可按下式计
算:
K软f饱 f干Fra bibliotek软化系数的值在0~1之间,软化系数越小,说 明材料吸水饱和后的强度降低越多,其耐水性就 越差。通常将软化系数大于0.85的材料称为耐水 性材料,耐水性材料可以用于水中和潮湿环境中 的重要结构;用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时,材料 的软化系数也不宜小于0.75。处于干燥环境中的 材料可以不考虑软化系数。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 隙在内的体积。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 绝大多数材料内部都存在一些孔隙。因此,在测 定有孔隙的材料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来 测定其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材料磨得越细, 测得的密度值越精确。
2、 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 所具有的质量,其计算式为(见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