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概况
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概况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残酷的天才” “陀思妥耶夫斯基风 格” 复调小说 “人”的定位的困惑 《白痴》 《罪与罚》 《卡拉玛佐夫兄弟》
爱伦·坡(1809-1849)
“纯诗论”:主张诗歌 与真理、道德无关, 只与趣味、美的韵律 和形式有关;趣味来 自形式、声音、颜色、 气味和感情,这些东 西才是“愉快的源 泉”。 《乌鸦》 心理小说和侦探小说
全球性文学奖——诺贝尔文学 奖
(五)三大文学类别:
无产阶级文学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三足鼎立”还有两种说法:
A、无产阶级文学、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现代 主义文学(毛信德:《三足鼎立与钟摆现 象》)
B、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以新型现实主义或革命浪漫主义为方法的 无产阶级文学(社会主义文学);一种非传 统的、多流派的现代主义文学和实验主义 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吴元迈: 《20世纪外国文学史·绪论》)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西方文学批评家开始用“后 现代主义”这个术语来界定60年代以后西方文学 创作的新变化。同时,也有一些批评家并不用它,而 用“实验主义”一词。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来源于西班牙诗人费德 利科·奥尼斯的《西班牙暨美洲诗选》(1934)一书。 “后现代主义”的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60年代, 首先在建筑学中,然后迅速波及到绘画、音乐、文 学、文艺学、美学、哲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 等领域。 哈桑:《后现代主义问题》(1982) 刘象愚等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属于现代主义思潮,共同的思想倾向是从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关系的全 面异化突出现代人的危机感、孤独感、灾难感、 困惑感。
第九章二十世纪西方文学
第九章二十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二、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概况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看可以大体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这两条线大致平行,但有时交叉。
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20世纪世界文学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比较而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20世纪世界文学的影响显然更大,而且更深刻。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由来和实质一般来说,现代主义是指迄今为止的所有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流派。
20世纪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规范的现代主义,也被称作正宗的现代主义,主要流派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意识流小说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的文学流派有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新小说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两者在哲学、审美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明显的分歧。
(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其基本特征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促使人类不能不从新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命运。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冷酷关系,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已经熟悉了的世界变得愈来愈陌生,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非理性主义思潮。
从文化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想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萨特的存在哲学,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和悲观主义色彩。
西方文学史来看,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现代主义作家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抛弃了传统文学对客观真实性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分析,从而形成了整个文学“向内转”的趋势。
现代派文学的整体特征:1、由于危机感、幻灭感导致悲观厌世情调;2、由于人的异化而导致文学形式的荒诞与变形;3、由于个体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使文学重于创造、工于形式;4、由于心理意识的加强使整个文学向内转,重主观,形成意识流般的特点。
二十世纪文学
剧本写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 拉冈一连两天在大路口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 而未遇的情景,表现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 找不到精神支柱的苦闷心理,和盼望光明、 渴望改变现状的愿望。
第四十八页,共81页。
艺术特点
1、在结构上打破传统戏剧的方式,采用反复 再现的手法组织情节;
2、直喻手法的运用; 3、语言的非逻辑性和无意义。
第三页,共81页。
三、 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1、现代主义文学表现了现代人的异化感; 2、现代主义文学表现了现代人的失落感和孤
独感; 3、现代主义文学表现了现代人 的 荒诞意识。
第四页,共81页。
四、 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上与 传统文学完全不同,它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 象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活动, 挖掘人的潜意识。不重视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 写,而重视表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感受, 作品中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主张 用联想、暗示等手法来曲折地表达人物的思想 感情。
第五节 存在主义
第二十九页,共81页。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及 其思想艺术特征
存在主义是二战后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 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于30年代最先起源 于法国,战后达到鼎盛时期。
第三十页,共81页。
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的 体现,因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深刻的哲理性; 第二,鲜明的进步倾向性; 第三,艺术上基本采用现实主义的描写 方式,同时吸收了一些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段。
第九页,共81页。
二、艾略特创作及其《荒原》
第十页,共81页。
1、生平和创作
托马斯·斯特恩 斯 · 艾 略 特 ( 1888- 1965 ) 诗 人 、 批 评 家 、 剧作家,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其代表作 为《荒原》。
20世纪上半期各国文学概况
(二)诗歌
美国现代诗歌的基本主题,主要是表现现代社会人心灵上的压抑感 和不安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怀疑主义、对宁静的精神状态的向往。 “意象派”是美国现代诗的开端,强调语言的凝练与意向的鲜明, 反对空泛的抒情和陈腐的说教,追求“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 庞德创作了长达两万三千多行的鸿篇巨制《诗章》,成为美国现代 派诗歌运动真正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目录
五、美国文学 六、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及大洋洲文学 七、拉美文学 八、亚非文学
一、法国文学
特点:大师辈出,思潮迭起,流 派纷呈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 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
(一)现实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
1.传统现实主义小说 多为多卷体长篇小说,即“长河小说”,以 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如:法郎士《当代史话》
八、亚非文学
(一)日本文学 在吸收西方文学的基础上发 展 二战前,主流为自然主义、 “唯美派” “白桦派”“新 思潮派” 二战后,主流为无产阶级文 学和“新感觉派”,作品众 多,其中《蟹工船》被誉为 无产阶级文学中最成功的作 品。“新感觉派”代表作家 川端康成成就突出。
(二)印度文学 20世纪上半叶的印度充满了民 族的苦难与屈辱,印度文学是 在民族运动中崛起和发展的, 代表作家泰戈尔。
主要指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文学。 在这一时期,德语小说继承了德国文学重视哲理的特点,并加
强了批判精神,反法西斯的主题成为其最强音。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延续 亨利希·曼代表作《臣仆》塑造了赫斯林怯 懦残忍、欺软怕硬的形象,在他身上概括了 君主制的崇拜者和沙文主义分子的典型特征,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掠夺性,描绘了德国 法西斯的狰狞面目。 (二)表现主义关注现实,反叛病态的时代 特拉克尔《孤独者的秋天》、魏德金德《春 醒》
世界文学发展脉络[精]
古代(上古)文学(前3000年—5世纪)
古代西方文学
古代东方文学
(前20世纪—5世纪) (前5000年到5世纪)世界文学的摇篮
古希腊文学 古罗马文学 早期基督教文学
古埃及文学(北非) 古巴比伦文学(西亚) 古代印度文学(南亚) 古代中国文学(东亚) 古代希伯来文学(中东)
埃
奥
及
科全书
俱卢族(难敌)与般度族(坚战)大战
《罗摩衍那》
(前3世纪至2世纪) “罗摩传”或“罗摩的漫游” 在每个虔诚的印度教徒家里
都有一部《罗摩衍那》
罗摩和他与妻子悉多
神猴哈奴曼
歌德:若要说出春天的花朵和秋 天的果实,若要说出人心的所有 爱慕和喜悦,若要说出高天和大 地,只有一个词,沙恭达罗;只 要提你的名字,便说尽了一切。
哲理诗泰斗萨 抒情诗大师
迪(1203-1291) 哈菲兹
《果园》
(1320—
(1257)《蔷 1389)
薇园》(1258)
叙事 诗大 师内 扎米 “末 代诗 圣” 贾米
中古阿拉伯
文学
(7世纪中叶—1258年)
《古兰经》 (610—632) 伊斯兰教圣典 阿拉伯散文的里
程碑
《一千零一夜》
(8、9世纪手抄本,16 世纪定型)
印度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圣经 世界文学中最长的史诗
• 一个人如果不了解印度两 大史诗,那么即使他旅行 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 还是不能了解印度和印度 民族,对印度民族的生活、 文化及其历史会茫然无知。
《摩诃婆罗多》
(前4世纪至4世纪)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古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百
现当代文学
(三)在创作思想上,是60年代中期以 来反对“非英雄化”,重提英雄主义和军 事爱国主义的产物。即使写普通人,不再 强调“活命”意识和表现猥琐心理,而是 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连同他们对整个战争 意义的认识联系起来。这样,即使写苦难 和死亡,也有一个乐观的基调。
(四)斯大林问题是苏联当代战争文 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在60年代以前的 战争文学作品中,过多地谴责了斯大林在 领导和指挥卫国战争中的失败和错误,在 “全景文学”中,这一倾向有了很大的扭 转。斯大林是作为远见卓识的军事统帅和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描写的,而且指出 他的领导作用和卫国战争的胜利有着直接 的关系。作品中形象丑化的成份也大为减 少。
红色的30年(30年代至50年代):
1934年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召开, 苏联作家协会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的创作原则。苏联文学出现了一个被 称为“红色的30年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写出了 知识分子同人民的结合过程。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揭示了新人的成长。 卫国战争中:法捷耶夫的长篇《青年近 卫军》 巴巴耶夫斯基《金星英雄》:无冲突论 的作品
第二节 高尔基
1、生平
高尔基(1868.3.28―1936.6.18) 全名马克西姆· 高尔基,原名 阿列克赛· 马克西莫维奇· 彼 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 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 的创始人。
全景文学
苏联当代战争文学的一个发展阶段和一 种体裁。存在的时间大体是从60年代后期到70 年代末。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邦达列夫的 《热的雪》、恰科夫斯基的《围困》、斯塔德 纽克的《战争》、西蒙诺夫的《最后一个夏天》 (《三部曲》的第三部)等。 全景文学是继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苏联 文坛上大显声势的“战壕真实”文学而出现的。 它的主要形式是描写卫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 说。
【南充职院】20世纪文学--14初教
5
核武器有多恐怖
6
3、政治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际政治集团,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国际政治集团—西方人民在两大政治集团的夹缝中产 生困惑,探索社会发展和文学问题。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 运动的蓬勃兴起。
7
4、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各种哲学思潮不断出现 叔本华(德1788—1860)的唯意志论 尼采(德1844—1900)“超人”哲学 柏格森(方式1859—1941)的直觉主义 弗洛伊德(奥地利1856—1939)精神分析学说。
《母亲》、《海燕之歌》、 “自传体三部曲”(《童 年》、《在人间》《我的大 学》
24
欧洲其他作家
茨威格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其独特的人物传记和中短篇小说在欧美各国享 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小说长于心理描写,精于灵魂开掘,人物性格极为鲜明生动。 主要作品有《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 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看不见的珍藏》、《象棋的故事》。 其中《一个女人的来信》通过书信的形式,倾诉一位多情女子对 一名薄情男子如醉如痴的爱情。1948年深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 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说的是一个缠绵 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 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 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 决定告白。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坚贞不渝、慷慨奉献以及内 心的极端痛苦、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绝!
11
(4)萨特:存在就是虚无
第一,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 质; 第二,世界是荒诞的,人对 自己的处境难以理解,因此,存 在就是虚无,就是孤独、不安、 痛苦; 第三,然而人是自由的,人 必须行动,行动即选择,人要对 自己的选择负责。
20世纪前期文学概述
一、历史背景简介
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充满着战争与革命、压 迫与反抗,交织着死亡与新生的时代。欧美各帝 国主义经济的垄断和殖民扩张政策,导致了各国 内部及外部矛盾的尖锐,一时间,战争频发。
帝国主义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之 时,也冲击了欧洲传统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 力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伪币制造者》是纪德 最后一部也是唯一一部 长篇小说。小说采取了 “嵌套法”的结构模式, 真实地记录下了年轻人 的困惑、疑问与反抗, 记录下他们如何在道德 沉沦价值失落的社会里 不断摸索,又不断迷失。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家们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看 到了战争遗留下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及其带给人类 的精神创伤,看到了表面经济繁荣后面隐含着深 刻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创作出一批具有深刻 影响的世界文学作品,把美国文学推上了一个高 峰。在20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美国文学 占据了突出地位。 代表作家有德莱塞、杰克· 伦敦、辛克莱、刘易斯、 斯坦贝克等。
Hale Waihona Puke 斯蒂芬· 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
是奥地利德语著名作家、小说 家、传记作家。中篇小说《一 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 时》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 晚年《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 思想性最高的一部作品,对法 西斯主义扭曲人格、摧残人性 的罪恶提出控诉。
埃里希· 马里亚· 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
成名作《西线无战事》(1929), 取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作者以白 描的手法,逼真地描绘了一幅战场 的惨象,控诉了战争给人们造成的 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表现了强 烈的反战情绪; 《凯旋门》(1946)和《里斯本之 夜》(1962)表现了鲜明的反法西 斯倾向。
20世纪欧洲文学
提要与思考一、学习提要20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趋向。
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法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
罗曼·罗兰的生平与创作,《约翰·克利斯多夫》的个人反抗主题和小说的艺术风格。
法朗士、马丁·杜伽尔、莫里亚克和纪德的创作。
巴比塞的反战小说。
阿拉贡和他的《共产党人》。
后期象征主义。
意识流小说。
普鲁斯特的生平和创作,《追忆逝水年华》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超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
萨特的生平和创作,小说《厌恶》和《自由之路》的主题和特色。
加缪和他的小说《局外人》。
荒诞派戏剧。
贝克特和他的《等待戈多》。
尤奈斯库和他的《秃头歌女》。
新小说派。
罗布-格里耶和他的小说《橡皮》。
布托和他的小说《变化》。
杜拉斯和她的小说《情人》。
西蒙和他的小说《佛兰德公路》。
英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
肖伯纳的生平和创作,他的《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和《巴巴拉少校》等剧作。
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劳伦斯和他的小说《虹》、毛姆的小说《刀锋》、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艾略特的《荒原》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朵丽斯·莱辛的《金色的笔记》、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戈尔丁的小说《蝇王》。
俄国“白银时代”文学风貌。
苏联文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派”。
高尔基的生平与创作,剧作《底层》和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的主题。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创作、叶赛宁诗歌的特色、勃洛克和他的《十二个》、法捷耶夫的创作、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肖洛霍夫生平与创作,《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悲剧和小说的独特风格。
阿·托尔斯泰的小说《苦难的历程》、布尔加科夫和他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安魂曲》、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诗歌《瓦西里·焦尔金》、列昂诺夫的小说《俄罗斯森林》、帕斯捷尔纳克和他的小说《日瓦戈医生》、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一日长于百年》、索尔仁尼琴的创作。
20世纪西方文学
三、女性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20 世纪80 —90年代
正当妇女们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女权主义运动时,文学界又提
出了新的质疑,对当时在女权主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女性文学 进行了批判。所谓女性主义批评,即意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文学 进行重新批判。它是近二三十年欧美文坛上具有强大势力的 文学批评流派。它以性别和权利为中西议题,以打破传统文化 性别歧视的束缚、确立女性真实的自我形象,构建男女平等的 文学史为目的,向二十世纪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批评视角、广阔 的文学视野和富有革命性的批评方法。 美国贝蒂· 弗里登的《女性的奥秘》促进了妇女意识的觉醒, 为女权主义批评奠定了思想基础,弗里登在著作中描述了美国 中产阶级妇女意识的失意和挫折,有力证明妇女的不安于整个 社会而不是个人的精神疾病,那些过去一直被视为妇女不正常 反应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对那些使人变得无能为力的种种规定 与限制所表示的强烈不满。女性作家和批评家更关注妇女的 现实生活,注重因阶级和种族不平等而引起的对立情绪在文学 创作以及阅读理解中所起的作用。
总结
由女权(women’s right s) 过渡到女性主义
(feminism) ,其实是妇女运动由第一阶段发展为第二 阶段的结果,女性主义已不仅仅是一种追求平等权利 (尤其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的权利) 或平等机 会的思想(尽管它仍然是女性主义所关注的核心) ,它 还是一种对女性及性别进行全方位认识的思想,其目 的不单纯是为了提高女性自身的权力、地位,也是为 了更好地使人权或民权得到广泛的贯彻和实施,使两 性关系、婚姻、家庭、人类和社会制度健康协调地 发展。
二、女性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20 世纪60 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美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对于妇女而言意义则更为深远。二战对美国妇女的地位、女 性意识以及人们的妇女观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和冲击。表现 为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范围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二战使 美国妇女女性意识加强,从而为20 世纪60 年代的女权运动埋 下了革命的种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社会和经济经历了一个向后工业社 会发展的阶段,到50年代,美国已处于科技进步、经济腾飞的 “黄金时代”,也正是战后建立小家庭的兴旺时期。在新闻界 的鼓励下“, 幸福的家庭主妇”的形象成为风靡一时的女性 理想,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家庭妇女在百无聊赖的生活 中感到精神极度空虚,思想苦闷,而就业妇女无论她们怎样勤 奋努力,政界商界的提升永远与她们无缘,她们要集家务、工 作于一身,穿梭于家庭与办公室之间,超载的负担,苦闷的心情, 不平等的待遇,使妇女问题一时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二十世纪文学的转向看世界文学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文学的转向看世界文学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世界文学也在不断地发展着。
在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这一艺术运动的兴起,带动了世界文学的转型。
现代主义在文学上表现为对传统故事结构、语言、叙事方式和主题的反叛,使世界文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二十世纪文学的转向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结构一直占据主导。
追求美和真实性的现代主义,拥抱新语言和形式,以反叛传统为题材,以此来反映社会文化变化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融,现代主义成为了世界文学的主导思潮。
在20世纪初,以维尔吉尼亚·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兴起,它拥抱在艺术与知识之间发生的交错。
虽然现代主义充满了反叛与挑战,但其文学性质依然会给传统文学带来启发和鼓舞。
现代主义呼唤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必然是一个富有创新性和想象力的世界。
二、现代主义的文学表现方式现代主义在文学上注重个体化,作家们开始将自我、内心的体验以及意识流等复杂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来。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就是意识流从理论层面上的应用,也是为后世提供了现代主义散文的典范。
此外,伍尔夫的《到灯光之下》,在纪实与想象之间形成的内在张力,凸显了现代主义的“流派性”。
现代主义文学形式和语言是现代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语言评论、技法,以及新文学潜藏的意识和想象力,都紧扣着现代主义的世界观。
这些新的语言、技法和想象力,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内涵。
三、二十世纪文学的全球发展现代文学运动不仅仅是欧洲的事情,在美国、俄罗斯、南美洲、亚洲等世界各地都有着相应的文学运动,多样化的文学运动交融在一起,造就了更为多元化、开放性更大的世界文学。
20世纪初,以俄国为中心的“西方化”文学运动的出现,意味着此时期的现代主义在欧洲和亚洲国家都得到推崇。
俄国作家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以及南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等都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也形成了各自的文学风格。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学20世纪现代主义⽂学⼀、现代主义⽂学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主要思潮之⼀,也是在这⼀思潮影响下所有⽂学流派的统称;1、以柏格森、弗洛伊德等⼈的⼼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理性因素,主张从个体⼼灵出发,强调表现内⼼⽣活和⼼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2、在哲学思想上受尼采的影响,反对传统对个体、物质对⼼灵、理性对感性的压制,注重在⾃然与⼈、社会与⼈、⼈与⼈之间的各种关联中剖析个体的⽣存状态(异化),具有虚⽆主义和⽂化批判倾向;3、热衷于艺术技巧的⾰新与实验。
⼆、现代主义⽂学发展概况1、发展轨迹:肇始期(1890-1910)⿍盛期(1910-1930)衰退期(1930-1950)2、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等。
三、未来主义1、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个以意⼤利为中⼼的反传统⽂学流派,以全新的、发达的未来为号召,肯定机器⽂明,讴歌⼒量、运动和速度,在⽆序联想和⾃由放任的⽂字中显⽰其刺激性和冲击⼒,致⼒于清除传统⽂化,表现出狂热的⽆政府主义和⽂化虚⽆主义。
创始⼈是意⼤利作家马⾥内蒂,代表⼈物有法国诗⼈阿波⾥奈尔,俄国诗⼈马雅可夫斯基等。
2、未来主义发展概况1909年意⼤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6-1944 )在巴黎《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的创⽴和宣⾔》,宣告了这⼀运动的诞⽣。
未来主义的“诗歌宣⾔”、“戏剧宣⾔”、“电影宣⾔”、“⾳乐宣⾔”、“舞蹈宣⾔”、“雕塑宣⾔”、“建筑宣⾔”陆续产⽣,形成热潮。
20年代初,未来主义出现分化,趋于沉寂。
3、未来主义的美学原则及意义热衷于把握“现代的感觉”,讴歌机器化⼤⽣产这⼀新时代的标志,并由此形成以强烈动感为中⼼,以⼒量美和速度美为追求的美学原则;未来主义为现代主义扫清了障碍,提出了⽂学艺术应为适应⼯业化发展⽽变⾰这⼀命题,使艺术的创造空间得到延展,对现代主义⽂学有开拓意义。
二十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
B、1917年以后的苏联文学
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十月革命后~卫国战争前1941年) 这一阶段的文学又可分为两个时期: 1、第一时期:1917年~20年代末 2、第二时期:30 年代 (二)第二阶段(二战期间卫国战争~5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 这一阶段的文学又可分为两个时期: 1、第一时期:1941年~1945年卫国战争时期 2、第二时期:1945年~50年代中期 (三)第三阶段(5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执政60年代中期)
传记、散文、诗歌、特写、政论、文学评论等。
1、代表作:《母亲》
2、高尔基早期创作的五部作品(1892-1899):
(1)《马卡尔·楚德拉》(2)《伊则吉尔老婆子》
(3)《鹰之歌》
(4)《切尔卡什》
(5)《福马·高尔杰耶夫》
3、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1)《童年》(1913)(2)《在人间》(1916)
(3)《我的大学》(1923)
4、著名的散文诗《春之旋律》:
结尾用象征、寓意手法写的部分,就是《海燕之歌》
5、描写俄国资产阶级兴亡的历史画卷的长篇小说:
《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
6、最后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一部卓越的史诗: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母亲》
《海燕之歌》
五、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
1936.6.18高尔基逝世
三、对高尔基的研究与争鸣:
1、96、97年的研究成果: 张羽《高尔基的死因说和他的再评价》
谢天明《“这一个”高尔基和“另一个”高尔基》 韦建国《高尔基再认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旗手还是 摆设?》
他们就高尔基的死因及对他的再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争
鸣
皮利尼亚克 伏龙芝 捷斯尼茨基 乌斯宾斯基
二十世纪文学
马丁·杜 伽尔 伽尔(1881-1958) 马丁 杜·伽尔
1937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蒂博一家》 《蒂博一家》(19221940)(八卷),大资产 ),大资产 (八卷), 阶级的家庭史。 阶级的家庭史。反映了一 战期间法国资产阶级社会 的矛盾和知识分子的心理 状态; 状态;立足人道主义立场 反对战争;从不同角度以 反对战争; 不同方式反映生活; 不同方式反映生活;用意 识流手法刻画人物。 识流手法刻画人物。
形象: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 约翰 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 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 象,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 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 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
艺术特点:
首创了长河小说这一新体裁。 首创了长河小说这一新体裁。 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 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 作家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 作家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 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对种艺术手段, 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对种艺术手段,去表现主人公丰 富而又奔腾的内心世界,展示他生命的流程( 富而又奔腾的内心世界,展示他生命的流程(即一生 精神探索的曲折历)。同时,作家的心理描写, )。同时 精神探索的曲折历)。同时,作家的心理描写,不只 是为了在更深的层面上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 是为了在更深的层面上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是为 了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中心去看客观世界, 了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中心去看客观世界,即以心 灵为窗口去反映外部的大千世界。 灵为窗口去反映外部的大千世界。
文学格局
现实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 现实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综合了更多新 颖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 颖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
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
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学院:经济学院姓名:朱宗帅学号:2013097920世纪是一个大动荡、大变化的世纪,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批社会主义和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两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科学和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苏联的解体等。
20世纪哲学和社会思想领域也异常活跃,各种哲学思潮对文学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约翰克里斯多夫》作者罗曼罗兰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在这部作品中处处显现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对艺术的追求的纯粹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看似是主人公克里斯多夫的精神心灵成长史,却是作者的心灵成长史。
作者笔下的克利斯朵夫在精神上感到骚乱,他深深地厌恶一切非人性的、矫饰和伪善的、使人的天性变成拘谨和畸形的东西,所有这一切都是罗兰本人的特性。
这就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那种高尚而不安定的、诚实与真挚的性格。
约翰克里斯多夫出生在音乐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但在父亲酗酒的行为下,家道日益衰落。
祖父和舅舅是最早把约翰引向音乐之路的。
祖父希望小约翰继承振兴家业的重任,再现家族音乐的光辉。
祖父告诉他音乐是超凡的艺术,他说:“你瞧,音乐家职业何等美妙!还有什么会比创造这些神奇的景色更光荣?这无异做了尘世的上帝。
”祖父的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祖父不断给他灌输着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成为大人物的思想,可以说,小约翰最初的音乐之路只是出人头地,成名成利,他也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也在一步步走向那所谓的“成功”,但是渐渐成长的思维,逐渐厌恶着这样的音乐之路,这样的音乐之路与自己内心的音乐梦想是相违背的。
从小就可以看出约翰那种追求艺术的纯粹与真诚的信念,他厌恶为娱乐而去创作,为迎合别人而去创作表演,而不是去获得一种身心上的享受。
这部小说仿佛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
作者描述了一颗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
叙说了一个真诚的音乐家是如何反抗虚伪轻浮的社会,从而在与社会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
20世纪文学的组成及成就
20世纪文学的组成及成就20世纪的欧美文学,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走向新的繁荣的时代。
从宏观的角度看,20世纪的欧美文坛上存在着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主流,其中又以现代主义的影响更大。
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反传统”倾向的文学,它表现了欧美传统文学在新时代的转型与创新,20世纪现实主义是欧美传统文学---主要是19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代的延伸。
从本质上看,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两大文学主流无论在人文观念、美学思想和艺术技巧上都不是相互对立的,既碰撞又彼此交融。
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接受了前辈们较为复杂的哲学思想,继承了前辈的批判精神、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典型人物等最基本的创作方法。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的特点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思想对作家们的影响较广,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作品中揭露现实。
第二,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第三,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的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第四,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伤痛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性,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也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频频出现“长河小说”,深入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第二,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产生巨大变化,注重人物心灵世界开掘,反映人物完整内心世界。
第三,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更注重心理变态描写。
那么,接下来就例举几个国家的文学成就做例证。
(一)英国英国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最有成就的国家之一。
世纪的英国小说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的直面人生的特点,并从写实小说发展到实验小说。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相信文学创作应当是男女合作的艺术,他把调整人类的两性关系作为自己艺术追求得主旨。
两性关系是他创作的核心内容,他的作品具有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心灵探索的多重含义。
第九章20世纪欧美文学概述
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区别:
1、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 义、简单。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 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出多重、多义、 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 联想性、含蓄性。
2、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提供对 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内心丰富的情 感世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 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 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
“人当初企图模仿行走,所创造的车轮子 却不像一条腿。这样,人就在不知不觉中 创造出超现实主义。”
基本特征:
强调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境,追求现 实和梦幻的统一 ;
提倡“自动写作法”; 主张语言的自由联用。
[法]布勒东《娜嘉》 [法]阿拉贡《共产党人》)
意识流小说
3、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朦胧的诗歌 意境,把迷蒙纯净、幻觉梦境作为象 征主义艺术审美的追求,把直觉、梦 幻、暗示、象征、音乐性等熔于一炉; 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入到宗教神 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 将玄学、神话、宗教与象征融于一体。
基本特征:
强调世界是人的心灵的象征,广泛使 用象征、暗示、隐喻等方法;
前期象征主义 第一次高潮:20世纪20年代
后期象征主义 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意识流文学
1、象征主义文学:
含义与分期
人们通常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 象征主义文学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将20世纪20—40年代的象征主义文学 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亦称“象征派”。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重要文学 思潮和流派。一战前其影响遍及欧洲各 国,波及各个艺术部门,这个流派的作 家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 感应契合的,人们从每个事物中都能挖 掘出其潜藏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运用 有物质感的物象,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 把两个世界沟通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里亚克:《蝮蛇结》
法朗士:《企鹅岛》
马尔罗:“亚洲系”小说、“欧洲系” 小说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英国:
格林 《人性的因素》 威尔斯《时间机器》、《星际战争》、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隐身人》—— 科幻小说 毛姆《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 高尔斯华绥“福尔赛家族史”系列小说, 代表作《福尔赛世家》 本内特“五镇小说”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关系:
世界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学科基础、 研究对象;比较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理论 方法、研究角度,文学关系史研究还成 为世界文学史的一部分。
(四)新格局:
文学发展到20世纪,西方近代文学史 上那种人文主义(14-16世纪)、古典主 义(17世纪)、启蒙主义(18世纪)、浪 漫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批 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后期)相继“独占 鳌头”之势不复存在,代之以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继续发展的批判现实主义、现代 主义三大文学主潮并驾齐驱的局面。
阿拉贡:《共产党人》
布莱希特:《伽利略传》
伏契克 :《绞刑架下的报告》
美国:
马尔兹《潜流》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日》(报告文学) 史沫特莱《大地的女儿》(自传体长篇小 说)
史沫特莱:《大地的女儿》
拉美:
聂鲁达《伐木者醒来吧》、《逃亡者》— —智利 亚马多《无边的土地》——巴西
聂鲁达:《伐木者醒来吧》
1897年陈季同在与《孽海花》的作者曾朴 的谈话中表达了这个观念,这是中国人第一次 阐述这种文学观,这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和 比较文学史上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当然, 陈的“世界的文学”并非其首创,而是受到19 世纪欧洲文学思潮的影响后才提出的。作为 “世界文学”在中国的发轫者,陈季同的文学 观在当时相当超前,因此和者寥寥,他生前必 然在精神上感到孤寂和苦闷。但在他死后,世 界文学观念开始逐渐被国人理解和接受。
亚非:
普列姆昌德《戈丹》 安纳德《村庄三部曲》 小林多喜二《党生活者》 德永直《没有太阳的街》 李箕永《故乡》——朝鲜 阮公欢《最后的道路》——越南 吴登佩敏《摩登和尚》——缅甸 马哈福兹《两宫之间》——埃及 桑托斯《给我的祖国》——莫桑比克
普列姆昌德:《戈丹》
小林多喜二:《党生活者》
马哈福兹:《两宫之间》三部曲
威尔斯:
毛姆:《人性的枷锁》
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
德国:
亨利希·曼 《臣仆》(《帝国》三部曲之一) 托马斯·曼 《布登·勃洛克的一家》《魔山》 雷马克 《西线无战事》 伯尔 《莱尼和他们》
托马斯·曼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伯尔:《莱尼和他们》
奥地利: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
美国:
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 刘易斯《大街》、《巴比特》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 贝娄《洪堡的礼物》 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
邦达列夫:《岸》、《热血》
艾特马托夫:《断头台》
北欧、中欧、西欧、南欧、东欧:
尼克索 长篇小说三部曲《征服者贝莱》、《蒂特: 人的女儿》、《红色的莫尔顿》 阿拉贡《共产党人》 巴比赛《火线》、《光明》 安娜·西格斯《第七个十字架》 布莱希特《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 们》 杰克·林赛《被出卖了的春天》 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 安德里奇《德里纳河上的桥》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世界文学” 远景
随着资本的输出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不 仅物质生产逐渐形成世界性,而且精神生 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日益成为 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 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 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共产党宣言》(1844)
清末文人、教育家陈季同的 “世界的文学”的观念
内容涉及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多个语种的文学,是一部涵盖20世 纪亚非国家和欧美国家文学即东方和西方文学的全景文学史。
全面展现了20世纪文学新格局即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现实主义文 学、无产阶级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实验主义文学的 文学史。全书一至五卷包括“世纪之交的外国文学”、 “1914年至 1929年的外国文学”、“1930年至1945年的外国文学”、“1946年 至1969年的外国文学”、“1970年至2000年的外国文学”。
代表作家作品:
法国: 莫里亚克 “爱的荒漠”系列小说(《和麻风病人 亲吻》、《苔雷丝·德丝盖鲁》、《爱的荒漠》、 《蝮蛇结》)
法朗士《企鹅岛》、《诸神渴了》、《天使的反 叛》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多卷体长篇小 说) 马尔罗“亚洲系” 小说和“欧洲系” 小说 纪德《地粮》、《背德者》 罗歇·马丁·杜伽尔 《蒂波一家》(多卷体长篇小 说)
吴元迈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 (五卷本)
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年出版,全书286.2万字。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九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中国社科院重点管理 课题的最终成果 。
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以及来自北京、南京、上 海和香港等地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
波德莱尔(1821-1867)
勇敢而有毒性的探索 者,在欲海中沉自身 之船,死于鸦片和放 荡。
兰波尊称他为“最初 的洞察者,诗人中的 王者,真正的神(上 帝)”。 《恶之花》
普鲁斯特(1871-1922)
《追忆似水年华》 (多卷体长篇小说)
发展轨迹:
发轫 ——第一次高潮——沉寂——第 二次高潮——衰落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十大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诗歌 艾略特《荒原》
未来主义文学 马里内蒂《的黎波里之战》
表现主义文学 《城堡》
奥尼尔《毛猿》、《琼斯皇》,卡夫卡《变形记》、
超现实主义文学 布勒东《娜嘉》
意识流小说 乔伊斯《尤利西斯》
存在主义文学
萨特《墙》、《恶心》、《苍蝇》, 加缪《局外
人》、《鼠疫》
荒诞派戏剧 尤奈斯库《椅子》、贝克特《等待戈多》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四大奠基人:卡夫卡、 艾略特、普鲁斯特、乔伊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残酷的天才” “陀思妥耶夫斯基风 格” 复调小说 “人”的定位的困惑 《白痴》 《罪与罚》 《卡拉玛佐夫兄弟》
爱伦·坡(1809-1849)
“纯诗论”:主张诗歌 与真理、道德无关, 只与趣味、美的韵律 和形式有关;趣味来 自形式、声音、颜色、 气味和感情,这些东 西才是“愉快的源 泉”。 《乌鸦》 心理小说和侦探小说
2、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Hale Waihona Puke 发展轨迹:高潮 ——继续现代化——再度受重视
基本特征:
它是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 展。
继承:再现,细节描写,真实地描写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人道主义。
发展:突出人物,主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 主观感受,加强了自然主义的描绘和悲观主义的 宣扬,艺术上广纳百川,兼收并蓄,如借鉴心理 描写、象征、电影蒙太奇、新闻、报告文学等手 法。出现了大量的新的多卷体长篇小说——“长河 小说”。 。
全球性文学奖——诺贝尔文学 奖
(五)三大文学类别:
无产阶级文学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三足鼎立”还有两种说法:
A、无产阶级文学、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现代 主义文学(毛信德:《三足鼎立与钟摆现 象》)
B、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以新型现实主义或革命浪漫主义为方法的 无产阶级文学(社会主义文学);一种非传 统的、多流派的现代主义文学和实验主义 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吴元迈: 《20世纪外国文学史·绪论》)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属于现代主义思潮,共同的思想倾向是从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关系的全 面异化突出现代人的危机感、孤独感、灾难感、 困惑感。
在艺术上追求“最高的真实”,重主观直觉表现, 反客观模拟再现,不满足于现实主义浮面的描写, 致力于挖掘人的深层的、潜意识的“黑暗王国”; 注重形式创新,派别更迭迅速;喜欢大量采用寓 意、象征、意识流、黑色幽默、荒诞等反理性、 反逻辑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新、奇、怪的艺 术世界。
两大主潮与两大类的分法:
两大主潮: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分为二十世 纪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两大类。 聂珍钊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分为现实主 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
1、无产阶级文学
发展轨迹:诞生——成长——繁荣— —历经坎坷 ——再兴 基本特征: ①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 则②塑造理想的英雄形象③运用新的 艺术手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手法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海明威
贝娄:《洪堡的礼物》
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
日本:
井上靖《斗牛》、《夜声》 松本清张《沙器》 有吉佐和子《恍惚的人》
井上靖
松本清张:《砂器》
3、现代主义文学
它是传统资产阶级文学派生出来的异己力 量,本质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文学范畴,其 反抗表现在文学上反现实主义传统,哲学 上反理性传统。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陀思妥耶夫斯基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爱伦·坡、波德莱 尔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深化:
30年代,“现实主义的广阔性和多样性” (布莱希特)
60年代初,“开放现实主义”(阿拉贡) “无边的现实主义” (加洛蒂)
70年代,真实地描写生活的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开放范畴”(苏奇科夫)
或“开放体系”的命题(马尔科夫)强调 “时代的真实”,“生活中的美”,塑造正面人 提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题材广泛,创作手法 和艺术风格多样化。
代表作家作品
前苏联:
高尔基:《母亲》
马雅可夫斯基:《列宁》
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