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析《变态心理学》演示教学
变态心理学ppt演示课件
![变态心理学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9394f1102de2bd960588c1.png)
• 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障碍)
• 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
45
四、神经症
3、焦虑症
(1)广泛性焦虑
• 持续性的紧张不安 • 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无固定内容 • 植物神经功能症状
46
四、神经症
3、焦虑症
(2)惊恐障碍
• 反复出现惊恐发作
• 痛苦感、恐惧感、失控感、窒息感、濒死感
37
三、抑郁症
3、诊断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 • • • • • • • •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精神运动性迟滞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可伴有躯体症状
胸闷 心慌 乏力 头昏 尿频 头痛 胸痛 58.1% 54.8% 45.4% 38.7% 38.7% 35.5% 32.3%
36
三、抑郁症
可发生自伤自杀
抑郁——“三无”——自杀
某些抑郁症患者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症状就是
自杀 “扩大性”自杀
5
二、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 理解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 认为每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与生 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关,但三者在不同疾 病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
生物学因素指遗传基因、免疫缺陷、代谢障碍等
社会因素指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等
心理因素指个性、认知、情感、行为等
6
三、症状学
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活动的异常。
精神活动的异常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
、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分为: 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 注意障碍、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变态心理学-2 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2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9a1cf5561252d381eb6e17.png)
妄想、 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思维内容障碍
• 妄想
– 被害、关系、夸大、罪恶、被控制、钟情、疑 病、思维被洞悉感
• 强迫观念 • 超价观念
– 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在意识中占主导地 位的个人信念。一般以事实为基础,对某些事 实做出超乎异常的评价,并予以坚持而影响行 为,多与自身利益有关。
– 逻辑上不荒谬,具有社会可接受性
• 变态症状的意义
• 认知过程障碍 • 情感过程障碍 • 意志过程障碍 • 意识障碍 • 综合征
认知过程障碍
• 感觉障碍
–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错、感觉脱失、 内感性不适
• 知觉障碍
– 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 思维障碍
–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 注意障碍
• 记忆障碍
– 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心因性遗忘
•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9 .001
140.00 135.00 168.00 180.00 122.00 137.00 162.00 144.00 102.00 194.00
135.00 129.00 160.00 175.00 120.00 131.00 158.00 140.00 100.00 180.00
前实验设计
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Difference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Std. ErDrioffrerence M Se tda.nDevia Mte ioan Lnowe Urpper t Sd igf. (2-tailed
PaiV r A1R050.0 60 02 3 0.04 - 7V1 0A.50 R190703 40.70 13 18 7.30825 7.103
《变态心理学》课件
![《变态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0f69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8.png)
结语
未来变态心理学的应用前景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在家庭和社会中需要的正确认知
正确认知变态心理现象,促进社会对变态行为的更好理解和关怀。
物理治疗
研究物理治疗手段对特定变 态行为的引导和干预效果。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将认知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变态 行为的理解和治疗,提供新思 路和方法。
脑功能研究的贡献
通过脑功能研究,揭示变态行 为与大脑结构、功能之间的关 系。
未来变态行为预测技 术的发展
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 技术,开发变态行为的预测工 具和方法。
暴力变态心理学
1 神经质暴力
研究神经质人群的暴力倾向,寻找背后的心理原因和治疗方法。
2 精神疾病暴力
探讨精神疾病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关联,改善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关怀。
3 犯罪心理暴力
研究罪犯心理,了解其背后的心理驱动力,为犯罪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行为变态心理学
1 文创领域的变态
研究奇特、创新的文化艺术形式,探索背后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影响。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
进阶期
2
二战后,人们开始关注暴力和行为方面
的变态心理,研究逐渐深入。
3
早期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开创了对性心理 学的研究,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现代期
现代变态心理学涉及文化、社会和先进 的科技,推动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变态行为的分类
性别方面
如异性装扮偏好、肛门取乐、 性虐待等。
暴力方面
如神经质暴力、精神疾病暴力、 犯罪心理暴力等。
行为方面
如文创变态、网络世界内的变 态、恋物癖等。
变态心理学课程展示——躁狂症
![变态心理学课程展示——躁狂症](https://img.taocdn.com/s3/m/c049a9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8.png)
变态心理学课程展示——躁狂症在变态心理学的领域中,躁狂症是一种引人关注且较为复杂的精神障碍。
它不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也给周围的人带来诸多挑战。
躁狂症,简单来说,是一种情绪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情绪的极度高涨、思维的奔逸以及活动量的显著增加。
患者在躁狂发作期间,往往会表现出异于平常的兴奋和充满活力的状态。
从情绪方面来看,躁狂症患者的情绪就像坐了过山车,一下子冲到了巅峰。
他们可能会感到极度的快乐、兴奋,甚至是狂喜,这种情绪的高涨往往是不合理且难以自控的。
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度的乐观和自信,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着超乎寻常的能力和才华。
这种过度的自信可能导致他们做出不切实际的计划和冒险的决策。
思维奔逸是躁狂症的另一个典型表现。
患者的思维速度变得飞快,想法一个接一个地涌现,话题转换迅速,常常从一个主题跳跃到另一个主题,让人难以跟上他们的思路。
他们可能会滔滔不绝地讲话,语速极快,甚至在别人还没来得及理解上一句话时,就已经开始说下一句。
这种思维的活跃和言语的增多,有时会让人觉得他们聪明过人,但实际上,这种思维的跳跃和言语的不连贯往往缺乏逻辑性和深度。
活动量的显著增加也是躁狂症的重要特征之一。
患者可能会不知疲倦地参与各种活动,睡眠时间大幅减少,却依然精力充沛。
他们可能会频繁地社交、参加聚会、进行大量的购物消费,或者投入到一些高强度的工作或学习中。
这种过度的活动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只是为了满足内心的冲动和兴奋。
然而,躁狂症的影响并非仅仅局限于患者的情绪、思维和行为。
在人际关系方面,由于患者情绪的不稳定和行为的冲动,可能会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产生冲突和矛盾。
他们过度的自信和言语的攻击性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感情,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破裂。
在工作和学习中,躁狂症患者可能会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频繁改变计划和决策,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学业成绩下滑。
他们过度的冒险行为和不切实际的计划,也可能给个人和组织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风险。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7db1f9a21614791611282b.png)
(2)相关学科:普通心理学,精神病
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理卫
生学,心理治疗与精选心课件理ppt 咨询
4
2、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异常心理现象或异常行为及其发生、 发展和变化规律,包括异常行为的表现 和描述、分类与解释,异常心理现象发 生、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及其应用。
传统的研究课题有:行为异常的实 质;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异常行为的表 现特点与分类;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心 理学理论。
精选课件ppt
5
几个基本概念:异常行为(abnormal behavior),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 神病(psychosis),神经症(neurosis),神 经病,神经疾病,心理疾病,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 ,心身症
精选课件ppt
9
一、心理动力学观点
(一)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 1、深层次假说和无意识决定论 意识(conscious) 无 意 识 (unconscious) 潜 意 识
(unconscious proper) 前意识(preconscious)
精选课件ppt
10
精选课件ppt
11
2、三部人格结构说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参与
由条件刺激诱发条件反应, 为应答反应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先后 呈现,受接近律支配
没有条件刺激或非条件刺激 时不产生反应
主要适于随意反射(如各种随意 行为和思维等)
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自发反应受奖赏或惩罚控制,为 操作反应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2024)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d414cc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6.png)
VR/AR技术将为变态心理学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如通过模拟现实场 景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
28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诊断标准与分类体系的争议
当前的心理障碍诊断标准与分类体系存在诸多争议,如分类过于宽泛、诊断标准缺乏客
观性等。
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且对于某些患者可能并不适 用。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变态心理学概述 •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症状 • 变态心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变态心理的诊断与评估 • 变态心理的治疗与干预 • 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2
01
变态心理学概述
Chapter
2024/1/30
3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26
06
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Chapter
2024/1/30
27
未来发展趋势
2024/1/30
跨学科融合
变态心理学将更多地与神经科学、遗传学、生物学等跨学科领域进 行融合,以更深入地理解心理障碍的生物基础。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变态心理学将更加注重个 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实现精准医疗。
智力测验
如韦氏智力量表,用于评估患者 的智力水平。
01
02
神经心理测验
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心理功能, 如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等。
03 04
2024/1/30
人格测验
如MMPI、EPQ等,用于了解患 者的人格特征。
临床评定量表
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抑郁自评量表(SDS)等,用于 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理健康 状况。
最新《变态心理学》全套课件精品教案 实验课 房树人测试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变态心理学》全套课件精品教案 实验课 房树人测试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e47eb7f5335a8103d22099.png)
有时人物倾向于符号画,有儿童 画的表现但又缺乏儿童画的表达 妄想型分裂症
四 综合性房树人与心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神经症的HTP测验
强迫性神经症的病人 焦虑性神经症病人 歇斯底里、心因性反应 综合性房树人测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
有水果的树; 描绘山的多见于男性,描绘花草的多见于女
性,描绘动物以狗、鸟多见; 人物画 男性、女性是一个的占91%,在人际关系描
绘上以夫妻、恋人、兄妹、姐弟、一群孩子 等多见; 在场面上,儿童以游戏为主,成人以相互交 谈、散步、运动为主。 健康人的描绘模式,房子和树为背景,人的 姿态为主体的占整体的61%;房树为舞台, 人的姿态为主体的占30%,树为主体占3%, 房树人并列画的占7% 。
位置:失去比例,失去比重时有意 义。(空白部分>2/3)
1>、中心画
2>、左侧画
3>、右侧画
4>、上 部
5>、下 部
6>、与分内容的分析
有关房屋中窗的描绘, 有关门的描绘
有关部分质的分析
树木画中 树枝是否残缺,伤痕折断,枯枝
意义。 对精神病理方面的洞察,以及深入地了解病人
内在的世界具有良好的作用。 应用房树人测验还可以进行治疗,每周安排2-3
次绘画,不断地指导和矫正,病人在绘画表达 中的异常部分, 无论从形式内容上加以指导和 矫正 只要在绘画中具有变化性,病情和症状也会得 到相应的改变, 如果缺乏变化性,绘画具有刻 写症状重复表现,矫治的难度提示着精神病理 的严重性
现出接受处界的接纳器官。
一 正常健康人的统合型HTP
相对正常人标准,贝克指出个体的智力水平 与绘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变态心理学教案设计
![变态心理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df135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e.png)
变态心理学教案设计第一篇:变态心理学教案设计社会文化理论变态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相关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二、教学分析个体所认同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个体所在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其他人如何看待个体?社会文化理论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的异常行为。
理论依据:教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综合探究等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课设计思路的理念之核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在于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标准,而本节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四、教学课时针对本节内容,我准备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因为两个课时的话时间相对宽松,两个课时有利于学生充分学习理解本章内容,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准备:查找一些有关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问题,一些有趣的事例,增加学生的兴趣。
要求同学们查找一些社会文化理论的问题,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所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辅助教学。
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分析:学习水平:能让大家理解社会文化。
媒体内容与形式: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用方式: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将分三阶段来进行: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一)家庭结构和沟通1、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
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一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
2、有些家庭结构和沟通的模式,实际上迫使家庭中的某个成员表现出外界所认为的异常行为。
因为在这些家庭里,家庭成员行为正常,反而会严重破坏家庭的平衡以及其他成员习惯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自己和家庭的混乱。
应用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98be9346137ee06eef91873.png)
应用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应用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本文关键词:教学方法,探究,心理学,课程,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本文简介:杨志杰,陶佳雨,何雪娟(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北承德067000)【关键词】变态心理学;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教学法应用心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干预技能的专业人才,变态心理学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重点之一是描述异常心理现象的表现,即与正常心理现象的区别,可为在心理应用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本文内容:杨志杰,陶佳雨,何雪娟(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北承德067000)【关键词】变态心理学;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教学法应用心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干预技能的专业人才,变态心理学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重点之一是描述异常心理现象的表现,即与正常心理现象的区别,可为在心理诊断和咨询工作中鉴别严重精神障碍,方便及时转诊治疗打下基础。
为此,本门课程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讲授上,应侧重培养对心理障碍的解释、鉴别、诊断等实践能力[1]。
针对在校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掌握各种心理障碍症状的现状,变态心理学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实现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本研究针对变态心理学课程不同章节的特点,分别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作比较,以探讨变态心理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承德医学院20xx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1班为实验组,共41人,采用多种教学法;2班为对照组,共28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班学生平均年龄均为20周岁,男女比例均衡。
两班均在第五学期开设变态心理学课程,均使用张伯源编著的《变态心理学》教材[2],由同一位教师授课。
两班学生年龄、性别、对心理异常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授课时,实验组学生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学生模拟教学法等。
变态心理学公开课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68209df121dd36a32d826a.png)
3
【案例二】
被仪式束缚的王强:王强是一个19岁的哲学系大 学新生,因为有一些不能适应的仪式性行为而退 学。他很不注意个人卫生,因为这种强迫的行为 使得他在洗漱时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不能做其他的 事情。甚至连偶尔的洗澡都没有了。他不理发、 洗头、洗脸、刷牙或是换衣服,他很少离开 他的 房间,尽量避免上厕所,在纸巾上大便,在纸杯 里小便,把这些东西都放在壁橱里,他仅仅在深 夜家人都睡着了才出来吃东西。为了吃东西他要 呼出所有的气体,发出嘶嘶的怪叫,干咳。然后 尽可能地塞满嘴巴,知道把胃全部填满。他只吃 一种由花生油、可可粉、牛奶和橄榄油混合的东 西,其他的食物他都认为是污染物。当他走路时 只迈很小的步子并且时常回头看,在适当的位置 时他会快跑。他把左手完全从衣服里抽出来,好 像他是一个拐子,而他的衬衫则是吊腕带。
9
小结
这些不是强迫症 有成为强迫症的可能 但不用担心,强迫症不是你想得就能得上 的
10
第四节 强迫症
三、强迫症的原因
1、心理动力学观点:
强迫观念是为了防御更加无法让人接受的想法; 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它们能
成功地抵抗焦虑; 有特定无意识冲突的人,如:伤害或谋杀自己 的孩子或母亲的想法。
人文学院教学活动展示
变态心理学
1
第五章 神经症性障碍 第四节 强迫症
2
2
【案例一】
小刚14岁上初一,由于父母对他的期望值过高,学习压 力大,逐渐出现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不由自主地回忆过 去发生的事情,比如说去过什么地方、经历过哪些事等, 从主观上自己并不想去回忆,但就是控制不住,内心很痛 苦,总想摆脱,影响了学习效率,为此在学习上花费了很 多时间,因此成绩一般。 18岁考入大学,症状没有明显变化,只要一学习看 书,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一遍又一遍, 挥之不去,内心十分痛苦,时轻时重。 24岁时症状加重,不仅是在学习看书的时候出现上 述念头,有时在工作时脑海中也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影响 工作,同时和人交往时紧张感加重,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 有几次领导让他做报告,患者即使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最 后也因为紧张、害怕而找借口推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分析《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课程分析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心理学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的必修课、选修课构成。
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同时,它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开设于第7学期,共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
开设本课程前先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学等。
(二)课程作用《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的学科,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异常人群开展一定的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
同时,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并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学习本课程,直接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实践实操活动作铺垫。
二、教学内容(一)课程的设计背景、理念和依据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所提出的对中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严格本着从中学教育一线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出发,树立以就业为指导,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科学思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基本素养;能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在行政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组织安排、表现形式1.教材选择与参考资料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本课程选用教材是钱铭怡主编的《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教材编写力求贯彻知识基础、能力本位原则,学生主体原则,与时俱进原则。
在内容和体例上力求做到科学、系统、实用、新颖。
本教材编排特色:(1)在内容选取上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教材的内容首先是科学的,准确地阐述变态心理学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并科学地阐述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诊断标准和原因分析等内容。
其次思想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并寓于科学性中的,使学生能从科学的内容中习得正确的思想观点。
(2)在组织安排上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
每章既注重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使科学知识的表达能以最恰当的方式作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
(3)在表现形式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
教材紧扣心理障碍相关内容组织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运用案例剖析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参考资料:[1]张伯源.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6.[2]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07.[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技能)第2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07.[4]戴维·H.巴洛.变态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5.[5]王建平.变态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2.内容设计选定教材后,综合考虑学生现有基础以及后续课程和实际学习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适当的删减和添加扩展内容,最终确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八章:第一章概论,包括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评价标准,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诊断和分类系统等内容。
第二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包括生物医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认知行为模型、人本主义模型等内容。
第三章精神分裂症,包括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类型、病因、治疗等内容。
第四章心境障碍,包括概述、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因、治疗等内容。
第五章焦虑障碍,包括概述、恐怖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内容。
第六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包括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等内容。
第七章心身疾病,包括概述、应激、影响因素及干预。
第八章进食障碍,包括概述、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等内容。
第九章人格障碍,包括概述、分类、人格障碍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病因和治疗等内容。
这九章理念上和谐传承,内容上彼此独立又体系完整,方法上协调一致,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进行呈现,诣在帮助学生具有观摩、参与、合作、探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各种知识、技能的经历与体验。
(三)课程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第二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第四章心境障碍,第五章焦虑障碍,第八章人格障碍。
教学难点:各种心理障碍的鉴别诊断,以及将变态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有效应用。
三、教学实施(一)基本学情优势:大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属于高年级阶段,前面已经学习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等课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
劣势:1.学生虽然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但实践经验和技能都比较欠缺,尤其缺乏与心理障碍患者接触的直接经验。
2.变态心理学的案例分析、治疗方案设计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创造力不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课程目标1:变态心理学涉及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描述、解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
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增强对各种心理障碍的识别、分析、理解,对心理障碍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关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和分类系统,掌握各种各种理论观点及常见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了解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课程目标2: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并具备对一定心理障碍的鉴别、诊断,进行初步心理辅助治疗的能力。
3.素质目标课程目标3: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心理辅导的沟通合作技能。
课程目标4: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奉献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事业心,借鉴国外先进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具有国际视野。
课程目标5:通过变态心理学的实践研究的方法,发展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等为了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关键点。
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上力求改革和创新。
1.教法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
采用掌握教学模式与混合式教学或对分课堂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相结合。
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问题探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讲授法:教师要系统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观点和理论,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分析现实的教育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形成对教育学的完整知识结构。
理论课讲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学习系统学科知识,并以幻灯片、视频等手段辅助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灵活地组合在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课堂环境变得活泼,引起学生的兴趣,获得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2)案例教学:教材中有很多典型又不乏趣味性的案例,在讲授中穿插案例,或组织专门的案例讨论。
也包括对涉及心理障碍的电影进行讨论分析。
(3)课堂讨论:教师给定话题,学生选择自己感性兴趣的话题,结和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课程中所需的知识,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学习。
(4)模拟课堂:选取部分章节的内容,请同学们分组完成备课和讲课过程,要求同学整合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认真备课,并推选一位同学做主讲,向大家汇报小组成果。
讲课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通过此类活动能更好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2.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采用预习、问题、阅读、思考、重述、复习的六个阶段PQ4R学习法。
课前:快速浏览所学内容,阅读时自己问自己一些问题,促进思考,阅读材料,不要泛泛地做笔记,试图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所学内容,并把所学知识的主要概念及原理联系起来,尝试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通过大声陈述和一问一答,反复练习记住这些信息。
并积极回顾所学内容,积极地复习学习内容。
的作用。
四、教学条件(一)教学软件任课教师注重学习,参加对分课堂、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培训课程,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学习通等各种教学软件;学校每年进行教学大奖赛,推行教学改革,获奖教师上公开示范课、开展教学座谈会、讲座等。
浓郁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氛围和技术支持。
(二)硬件设施学校图书馆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纸质和电子的图书、期刊等资料可供任课教师学习研究;每个教室均为网络覆盖的多媒体教室,必要时可使用专门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室。
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教学研究室供教学团队使用,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条件。
(三)实训条件除了课堂上的实践外,学生可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常年可在此见习、实习、值班;在校外多处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可定期或不定期到中小学见习、做助理讲师等;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和心灵社等学生社团,并常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部分心理学专业学生带领或协助校、院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开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