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腔的继承与发展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的技艺、表演、知识、习俗和表达方式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
这些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渊源。
秦腔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戏曲之一,有着300多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陕西省西安市,因其源于秦岭山脉得名。
秦腔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传统的音乐配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享誉海内外。
秦腔的表演形式主要采用武打、歌咏、做功、打击乐器、旁白、舞蹈等多种表演方式。
秦腔的音乐配乐多采用板鼓、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使演出更加悦耳动听,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由于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秦腔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20世纪80年代,在电视、电影等媒体的竞争下,秦腔的市场需求锐减,以至于许多艺人转行或辍演。
此外,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诸如排练场地、演出场所等环境因素也制约着秦腔的推广与发展。
面临着生存压力,秦腔艺术急需得到政府、社会和民间力量的支持和关注。
近年来,秦腔艺术在弘扬非遗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保护非遗文化的政策,例如非遗文化的申报和保护、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培训等措施,大大提高了非遗文化的普及率和认知度。
秦腔艺术也在逐渐复兴。
许多艺人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护和传承秦腔文化,例如开设秦腔学校、建立秦腔团体、参与各类演出等。
特别是在秦腔艺人贾静文的带领下,秦腔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贾静文利用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将秦腔推向全国舞台,向全世界展示秦腔的风采和魅力。
政府、社会和民间组织也为秦腔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不断的支持。
中国陕西省政府在西安市设立了秦腔大剧院,秦腔爱好者也组建了秦腔爱好者协会,旨在推广秦腔文化、保护秦腔艺术。
秦腔艺术也被列为重点保护的非遗文化项目,得到国家、省、市三级资金的支持。
秦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靠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
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年轻艺人和观众对秦腔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是秦腔艺术发展的关键。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秦腔,即陕西腔,是以陕西汉中音乐为基础,吸收了秦腔、梆子、高脚、西皮等多种地方戏曲和音乐的元素,并与西北一带民间音乐融合形成的地方戏曲。
秦腔的唱腔较为缓慢,音调平稳,旋律优美婉转,伴奏丰富多彩,其民族特色独具魅力。
在秦腔的表演中,演员们不仅需要从声音上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和水平感,更要在行腔、唱法、演技等方面进行深刻地塑造。
同时,秦腔还是视频戏与音乐舞蹈相结合的非常有意思的艺术形式,演员们需要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人物性格,为观众呈现出十分独特的戏曲艺术。
秦腔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文化工程。
秦腔在历史上一度受到战乱和政治环境的影响,而近些年通过多种形式的保护与传承,秦腔的艺术形态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活力的推进下,秦腔成为一个文化品牌,一批文化名人、电视制片人和唱片公司纷纷精选秦腔音乐制作、录制广告宣传片,力求传播秦腔的美,提高秦腔文化的形象和地位。
同时,也希望通过推广秦腔这门艺术,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触摸到更多的高质量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文化履历和文化自信。
秦腔的传承除了文化艺术节目的传统形式之外,联合地方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和推广研究工作,对于传承秦腔文化有着极大的作用。
比如,爱好秦腔这个文化的人可以成立秦腔爱好者协会,在众多的传承工作中可以促进爱好秦腔人的活跃度和积极性,同时组织成员开展秦腔表演、实验科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扩大秦腔的影响,推动秦腔的传承。
总之,秦腔艺术作为非遗文化的一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表演艺术价值,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团结力量,让继承和发扬秦腔文化的健康氛围在全社会蔓延开来。
同时,大力开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让秦腔这门宝贵的艺术得以长久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
秦腔发展现状
秦腔发展现状秦腔是中国的传统曲艺之一,起源于陕西省的西安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秦腔发展面临着一些现状和挑战。
一方面,秦腔在传承方面面临困难。
由于秦腔艺术形式独特、难度较大,传承人资源有限,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时尚与潮流,导致传统戏曲艺术面临断代的危机。
传统方式的口传心授,在现代社会中变得困难,需要依赖更好的方式和平台来推广和传承。
另一方面,秦腔在市场开拓方面面临挑战。
现代人更接触媒体和互联网,传统艺术难以获得更大的曝光率和市场份额。
同时,文化市场竞争激烈,各种电视综艺、流行音乐等形式更具市场吸引力。
秦腔需要在创新中找到市场需求点,方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然而,秦腔的发展也在朝着积极的方向进行着。
一方面,秦腔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通过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推动,秦腔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关注。
同时,一些企业家和爱好者开始投资和支持秦腔的发展,为传承秦腔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秦腔在艺术创新和表演方式方面也进行了尝试。
一些传统剧目进行改编、创新,加入现代元素,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同时,一些新兴的表演形式也融入了秦腔的元素,例如舞台剧和音乐剧。
这些创新方式为秦腔注入新的活力,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总的来说,秦腔发展现状呈现出传承困难、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状况。
然而,秦腔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企业家的投资支持、艺术家的创新尝试等手段,秦腔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大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秦腔,共同推动秦腔发展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秦腔的继承与发展
· 44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1【摘 要】戏曲评论家范克俊老先生曾经说过“当一个民族如果不喜欢自己的戏曲,就面临着这一民族的灭亡”。
此言一直提醒着我们,秦腔的继承与发展,是要靠继承传统,挖掘即将失传的剧本和技艺,完善程式体系,一定要靠戏曲工作者费尽心思,不停地辛勤劳作才行。
【关键词】创作因素 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秦腔的继承与发展凌养田近年来,秦腔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戏曲艺术,虽然被现代社会多元素文化的大浪有所冲击,但是她仍然犹如长青松柏,傲然屹立在中国戏曲之林。
历代秦腔艺术家用一生的心血,实践总结出一套程式体系,灵活多变,出神入化地给观众阐述着“真、善、美”,令人回味无穷。
至今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因此“秦腔”这门凝聚着老先人智慧的戏曲艺术,今人岂敢等闲视之!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好形势下,文化部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专家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出现了很多精品剧目,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挖尽心思寻求秦腔的发展出路,还是在探索之中。
其主要维艰之举有三大因素;(1)创作因素。
戏剧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观众,即为观众而“创”,为观众而“作”。
就应与观众同呼吸、共命运。
但是有少部分戏剧工作者不惜浪费国家财力进行单一的“艺术追求”或不着边际的“高谈大论”,故意删去“传统程式”反加“时尚新鲜”,搞得戏曲黯然失色。
出现了“忽视继承,盲求创新”的重要问题。
使秦腔剧目大量流失,程式逐渐失传,风格变味。
创作出的剧目观众不买账,只有无可奈何地“库存积压”。
由此可知,继承传统是何等重要。
(2)社会因素。
现在人们生活水准越来越富裕了,物欲大增了,打工的工价提高了,而戏曲工作者月薪低微,因生活问题好多艺人改行了。
因此,从事戏曲行业的人员逐年减少,导致人才大量流失。
(3)文化因素。
戏行常言:“戏,无理不服人,无情不感人,无技不惊人。
”戏剧的唱白、情节、调度都不离文学、音乐、舞美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加上演员的表演技能,传神地融入在舞台载体之中。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一支,起源于陕西省的秦腔地区。
几百年来,秦腔文化在传承中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 传统文化的传承秦腔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代表之一,深受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在传承中,秦腔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演员们通过独特的音调、唱腔和表演技巧,展现了秦腔特有的柔美与悲壮。
秦腔的剧本大多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西华山》、《马丹阳》等,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艺术家的努力与承担。
他们在传统剧本与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使秦腔的表演更受现代观众的喜爱。
同时,许多传统秦腔艺术家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继承者,传授他们秦腔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这种承传方式使得秦腔艺术传统得以延续,并在新的时代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二. 创新与发展秦腔传承的同时也进行了许多创新与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保持吸引力。
一方面,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对秦腔的音乐、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他们结合现代音乐、舞蹈元素,使秦腔的表演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例如,一些秦腔演员在表演中加入了现代舞蹈的动作和元素,使秦腔艺术更富有活力和创新。
另一方面,秦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也得以体现。
许多秦腔演员和团队将秦腔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演出作品,如秦腔舞剧、影视剧等。
这些作品在秦腔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既保留了秦腔的独特风格,又给予了观众新的审美体验。
三. 秦腔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意义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秦腔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和情感表达方式,对于培养社会公民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秦腔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享受。
浅谈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毕业论文浅谈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摘要秦腔艺术是陕西甘肃等地区重要的文化传统,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是我国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当今西方音乐入侵的时代,传统的秦腔文化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如何让秦腔艺术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相接轨,如何让民族艺术文化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本篇文章笔者通过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以及深入调查研究了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着重研究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现状,对专家学者的学术性论文与期刊的归纳总结,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探寻了秦腔艺术文化传承的现状及所遇到的困境,总结并提出传承民族文化的可行性措施与建议,以期提出了较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措施建议,进一步保障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秦腔,艺术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AbstractQin opera art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tradition in Shanxi, Gansu and other regions.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on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f Chinese opera. In today's era of western music invasion, the traditional Qin opera culture and art are facing great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how to make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in line with our modern society, how to make national art and culture loved by young people.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tudies the inheritance of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by searching relevant references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focusing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heritance of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summarizing the academic papers and journals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exploring the status quo and difficulties of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inheritanc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better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further guarante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Key Words: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目录前言 (1)(一)研究的背景 (1)(二)相关文献综述 (1)(三)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2)2、实践意义 (2)一、秦腔概述 (3)(一)秦腔艺术简介 (3)(二)秦腔艺术传统文化的起源 (3)(三)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二、研究现状调查 (4)(一)研究问题 (4)(二)研究对象 (4)(三)研究过程的方法及过程 (5)三、研究的发展态势 (6)(一)秦腔的发展环境恶劣 (7)(二)秦腔文化与现阶段艺术氛围的矛盾 (7)(三)秦腔文化的重视度不高,传承困难重重 (8)四、传承与发展新思路 (9)(一)增加秦腔的文艺演出 (9)(二)秦腔艺术进课堂 (9)(三)多媒体网络推广宣传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谢辞 (15)前言(一)研究的背景秦腔又称为“梆子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戏剧表演方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海外华侨们寄托乡愁的娓娓乡音。
秦腔过程与发展前景的关键词
秦腔过程与发展前景的关键词关键词:浅谈;秦腔;发展秦腔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秦腔的发明不是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西北地区各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几百年来无数位戏曲艺术家在不断继承和更新中共同创造的,秦腔能取得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秦腔艺术家一点一点地探索创新,优秀戏曲剧种的形成,都有一个慢慢积累经验的过程。
秦腔作为发展较早的一种戏曲艺术,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表现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展。
一、鼓励秦腔艺术家创新剧目秦腔的发展历史悠久,包含每个创作者的心血。
每个创作者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秦腔作品中,每一种戏曲剧种都需要老一辈的经验的传承和新一辈不断的创新,秦腔也不例外,新一代的发展离不开老一代的经验积累,在时代发展迅速地今天,每种戏曲剧种都要通过不断的革新,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从而不被淘汰。
目前,戏曲内容比较传统单一,现今社会多媒体形式越来越广泛,当代年轻人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手机,电视,电影等成为目前的主流方式,秦腔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戏曲剧种,不容易吸引当代年轻人的兴趣,从而导致每场演出质量不佳。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秦腔的艺术工作者对秦腔的剧目进行创新,主要从题材的选取、艺术语言的革新、作品结构的变化等方面着手,把秦腔传统的变现性多元化,让秦腔的剧目更加的精美,同时不断完善剧目内容。
更新颖的秦腔剧目表现形式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千锤百炼,需要每位秦腔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只有新颖的适应当代观众的价值观的剧目才更能吸引观众对秦腔的兴趣,每一种戏曲艺术形式都应该要适应时代,并且符合人们的审美变化,经过创新的秦腔一旦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就可以更加稳定和长期发展。
二、结合新媒体发展秦腔秦腔作为传统的艺术文化,是百年来文化的积累沉淀,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人们不同生活方式,在戏曲界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前社会,新媒体发展迅速,电视,手机成了当代人了解世界的媒介。
目前,秦腔的观众大多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对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戏曲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秦腔這种戏曲类艺术也需要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秦腔这种戏曲文化,从而增加观众,让中国的文化更好的传递给年轻人。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1. 引言1.1 秦腔文化的价值意义秦腔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秦腔自唐宋时期起便得以传承发展,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一支。
秦腔的音乐朴实悠扬,舞蹈优美动人,表演手法独特精湛,无论是音乐性、舞蹈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秦腔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承载。
秦腔所表达的忠孝、义气、仁爱等传统美德,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底,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通过弘扬和传承秦腔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秦腔文化的价值意义不仅体现在其艺术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上。
弘扬秦腔文化,就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
1.2 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民族的传统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传承非遗文化,可以让后人了解和珍惜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
非遗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非遗文化传承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骄傲感,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通过积极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传承文化传统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在于承载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2. 正文2.1 秦腔艺术的历史渊源秦腔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起源于陕西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秦腔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 戏 曲论 坛 ・
秦腔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严 雪莹 ( 洛 南县剧 团有 的 民族 艺 术 ,是 一 门包含 文学 、音乐 、 舞蹈 及 表演 艺 术等 的传 统 技艺 。剧 目丰 富 繁 多、表 演形 式 多样 ,
一
4 . 发 展空 间的 制约 ,难 以广 为传播
一
秦腔 起 源 于西 北 这 块 土地 ,表 现 着 西 北 人 民特 有 的 风 土 人 秦腔 是 我 国最 古老 的地 方剧 种 之一 ,并经 国务 院批 准 列入 第 情 ,深深 地 扎根 于此 。其表演 形 式 多为地 方 方言 ,不熟 悉 的人 也 批 国 家级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名 录 。秦腔 又称 乱 弹 ,起源 于 陕西 、 会 较 难理 解 。从 而 ,导致 秦 腔很 难在 全 国 范围 内广 泛传 播 ,只 能
3 . 脱 离人们 的 审美 需求 ,观众 基础 薄弱
秦 腔 剧 目的创 作 , 原本 来 自民 间 ,源 于 民 间 生 活 。 它 的 题
内容 贴近 人 民的生 活风 俗 ,深 受广 大老 百 姓 的喜爱 。其 中,秦 腔 材 ,更 需要 日常 生活 的 不断 滋养 。但 是 现在 许 多剧 目深 奥难 懂 , 就 是最 具特 色 的剧种 之 一 , 向世人 展示 着秦 风 的魅 力 。然 而 ,在 剧 情 复杂 ,失去 了切 进普 通人 民生活 的本 质 。再 加 上 ,信 息化 时 信 息化 时代 的今 天 ,人 们 的方 式发 生 了很 大的 改变 ,生活 日益 丰 代繁 杂 的文 化娱 乐形 式 ,使 得年 轻人 有 更 多的 方式 选择 。虽然 以 富 多彩 。作 为传 统 艺术 形 式的 秦腔 ,也 同其它 戏 曲一样 ,受到 来 前辉 煌 的历 史培 养 了一代 又 一代 秦腔 爱 好者 ,但 目前 已面 临老 龄 自现 代娱 乐 方式 等各 方 面 的冲击 ,未来 的 发展 面临 诸 多 困难 。因 化 的趋势 。在 这种 状 况 下 ,新 的爱好 者越 来 越少 ,渐 渐 失 去 了市 此 ,秦 腔在 新 的历 史时 期 ,该 怎样 保持 辉 煌继 续发 展 ,成 为不 能 场 基 础 。 不考 虑 的重要 课题 。
秦腔的起源和发展
秦腔的起源和发展一简介: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
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
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二起源:具有8000年文明史的天水,也是秦腔的发源地.天水有个古迹叫牧马滩,是当年秦朝放牧的地方,也是为宫廷选择良马的御所,也是当年秦始皇的先祖的古籍,秦朝的先民东移时,也把自己当时的自娱的唱腔也带到了陕西,由于秦朝的强大,以及生活的富足,人们当时的娱乐也只是击缶而歌,没有形成定势的唱腔和招势,随着一匹匹良马和天水送马人的不断的来往于天水与关中,西部的歌谣和故事被当时的聪明人编成了故事并且带进了当时的秦国.秦腔的唱腔定型发展在唐朝,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富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就越来越丰富.长安也是国际化的都市,秦腔的发展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今天的天水每到了有重大的庆典和节日,当地的人们都要组织演唱集会.家里盖房子也要请秦腔的艺人来家里安神.秦腔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特别是泾河、渭河流域诸县的语言发声为“正音”。
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
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乱弹"一词在中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曾把京剧称为"乱弹",还有的剧种也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
秦腔每段总结
秦腔每段总结导言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以不同的段落对秦腔进行总结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秦腔。
第一段:秦腔的发展历史秦腔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起初以民间曲艺形式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一种专业化的戏曲形式,并受到宫廷和文人的赞赏。
清朝时期,秦腔成为了京剧、豫剧等其他剧种的重要源头之一。
20世纪初,秦腔逐渐走向现代化,开始使用话剧演出形式,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演员参与其中。
至今,秦腔已经成为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传统戏曲剧种。
第二段:秦腔的表演特点秦腔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和唱腔:秦腔的音乐以琵琶和板胡为主要乐器,搭配高亢、抑扬的唱腔,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秦腔音乐具有激情澎湃、节奏鲜明的特点,能够有效地表达情感和剧情。
2.表演动作:秦腔注重舞台动作的表演,如跌倒、翻滚、踢打等,动作夸张而富有张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秦腔的表演还注重身段的折射和神韵的展现,给人以美的享受。
3.咬字发音:秦腔的艺术表演还包括咬字发音,讲究清晰准确的吐字技巧,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剧情。
4.剧情和角色:秦腔的剧情多以历史、神话或民间故事为题材,丰富多样。
演员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现各种不同的气质和个性,使得剧情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段:秦腔的剧种流派秦腔有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之处和风格。
1.西安秦腔:西安秦腔是最为著名的秦腔流派之一,它的表演风格独特,以激情四溢、豪放奔放著称。
其剧种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剧、正剧、近代戏等。
西安秦腔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夸张而富有张力的表演动作闻名。
2.华阴秦腔:华阴秦腔是陕西省华阴市地方秦腔,其特点是音乐旋律优美动人、唱腔婉转柔和。
华阴秦腔以其细腻而悠扬的唱腔和典雅的舞台造型受到观众的喜爱。
3.蒲城秦腔:蒲城秦腔是陕西省蒲城县地方秦腔,以咬字清晰、表演精湛著称。
秦腔发展现状与保护
秦腔发展现状与保护
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陕西省西安市一带。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秦腔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以及爱好者们纷纷采取措施进行秦腔的保护与传承。
秦腔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秦腔在民众中的知名度逐渐下降。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趋势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新兴娱乐形式的冲击以及缺乏宣传推广,导致秦腔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逐渐缩小。
另一方面,秦腔在传承上面临一定的困境。
由于秦腔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年轻一代更倾向于选择更为简便快捷的文化消遣方式,而秦腔的传承则面临中断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秦腔,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秦腔文化的扶持力度。
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秦腔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
同时,通过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秦腔文化的普及活动,增加了秦腔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
此外,一些秦腔艺术家也积极参与到秦腔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通过培训学员以及在演出中宣传秦腔文化来促进秦腔的发展。
然而,要想真正保护秦腔,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秦腔文化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场地等资源。
另一方面,秦腔团体和个人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同时,与时俱进地推广秦腔,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秦腔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年轻一代。
总的来说,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挑战。
只有政府、社会和秦腔从业者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秦腔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芒。
秦腔传承研究报告
秦腔传承研究报告秦腔是中国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陕西省的陕西关中地区。
它以广袤的地域分布、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而闻名于世。
秦腔的传承研究对于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秦腔的历史渊源、剧种特点和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秦腔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代,起初是以山西晋剧为主的表演形式,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立风格的剧种。
在明代末年和清代初年,秦腔开始流传到陕西关中地区,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秦腔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后,在音乐、舞蹈、唱腔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秦腔的剧种特点主要体现在音乐和舞蹈上。
秦腔的音乐曲调悠扬、节奏明快,具有独特的陕西民间音乐风格。
舞蹈形式多样,既有婉转柔美的女性舞蹈,也有豪放激烈的男性舞蹈,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表现力。
秦腔的传承方式主要通过师徒传习和家族继承两种形式进行。
师徒传习是指年轻演员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秦腔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秦腔的精髓。
家族继承是指秦腔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传给子孙后代,通过代代相传,保持秦腔艺术的连续性。
然而,秦腔的传承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化的文化消费方式导致对传统戏曲的需求减少,使秦腔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其次,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的娱乐形式,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再次,传统的传承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需要寻找新的传承方式。
为了保护和传承秦腔,首先需要增加对秦腔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秦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举办秦腔演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年轻人关注秦腔。
其次,应加强对秦腔的研究和挖掘,发掘秦腔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使其与时俱进。
另外,需要建立更加系统和科学的传承方式,通过开设专业的传承培训班、设立秦腔学院等,培养更多的秦腔人才,确保秦腔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秦腔传承研究对于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强对秦腔的宣传、推广和研究,寻找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传承方式,保持秦腔艺术的鲜活性和生命力。
浅谈秦腔发展与传承
26田艺超:浅谈秦腔发展与传承在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传承、创新。
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的传承。
秦腔亦是如此,每一个不同时期的秦腔艺术都有着他不同的时代特征性,都符合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每一代秦腔艺术都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但其本身的独特文化魅力,却从未发生过改变,是传承多年的历史文化结晶,对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身对这个社会的美和艺术的把握。
一、秦腔的历史发展过程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
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已经不单单只是局限一某一地区的表演,而是转战大江南北。
唱响在中华大地之上。
其声音,滔滔不绝,绵绵不断。
为中华民族戏曲的融合、发展、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到近代,辛亥革命以后要许多仁人志士发生了一些思想变化,在他们的统筹谋划下,一个个新的社团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建立。
其中最有名的是西安城内的的易俗社。
杨西堂任第一任的社长,其当初建立的宗旨便是“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改良戏曲,救济贫寒兄弟”因此规定不再上演那些传统剧目。
看完秦腔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秦腔的历史底蕴秦腔起源于秦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在秦地民歌、民间故事和宫廷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秦腔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的主要戏曲形式。
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秦腔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戏曲文化的瑰宝。
二、秦腔的艺术特色1. 旋律高亢激越:秦腔的旋律以高亢、激越为主,节奏明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往往会被演员的演唱所吸引,仿佛置身于战鼓雷鸣、战马奔腾的战场之中。
2. 唱腔多样:秦腔的唱腔分为板腔、曲牌、曲子等,各有特色。
板腔唱腔节奏紧凑,曲牌唱腔优美动听,曲子唱腔富有韵律。
演员们运用不同的唱腔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使秦腔更具表现力。
3. 表演形式丰富:秦腔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融汇了戏曲、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观众如痴如醉。
4. 服饰华丽:秦腔的服饰色彩斑斓,华丽典雅。
演员们身着精美的戏服,头戴各式各样的头饰,手持各种道具,使整个舞台呈现出浓厚的古典氛围。
三、秦腔的魅力所在1. 历史传承:秦腔作为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见证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变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艺术价值:秦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高亢激越的旋律、多样的唱腔、丰富的表演形式和华丽的服饰,都展现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3. 情感表达:秦腔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角色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引发共鸣。
4. 文化认同: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它使人们在欣赏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秦腔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秦腔的传承需要广大戏曲爱好者和演员们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将秦腔的精髓传承下去。
2. 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要勇于创新,使秦腔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可以借鉴其他戏曲艺术的优点,结合现代舞台技术,为秦腔注入新的活力。
秦腔知识点大全
秦腔知识点大全秦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源于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介绍秦腔的知识点,帮助大家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1.起源与发展:秦腔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和舞蹈,起初在民间流传。
后来,秦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戏曲形式,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2.剧种与剧目:秦腔有多个不同的剧种,如“凤凰山”、“西皮”、“梆子”等。
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特点和剧目。
其中一些著名的秦腔剧目包括《霸王别姬》、《孟母三迁》等,这些剧目通过音乐、唱腔和舞蹈来讲述故事情节。
3.角色扮演:秦腔中的演员通常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男性、女性、老人和儿童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表演方式。
例如,男性角色通常通过高亢有力的唱腔来展现英勇和威严,而女性角色则以柔美和婉转的唱腔来表现温柔和美丽。
4.唱腔:秦腔的唱腔是其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声音的变化和音调的起伏来表达情感和表演角色。
秦腔的唱腔分为高腔、中腔和低腔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5.乐器伴奏:秦腔的演唱通常会伴有传统的乐器演奏,如琵琶、二胡、笛子等。
这些乐器与唱腔的结合,营造出浓厚的戏曲氛围,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6.化妆和服饰:秦腔中的演员在表演时会化妆和穿戴特殊的服饰。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化妆和服饰要求,以便更好地诠释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例如,面部的化妆通常会使用特殊的面具和颜料来突出角色的形象。
7.动作和舞蹈:秦腔中的演员通过特殊的动作和舞蹈来表演剧情和情感。
这些动作和舞蹈通常由专门的舞台指导和编舞师指导,以确保演员的表演精准和协调。
8.文化价值: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通过秦腔,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起来,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秦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秦腔艺术展览和演出来宣传和传播秦腔艺术。
艺术展览可以展示秦腔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剧目选段等内容,让人们更加了解秦腔的独特之处。
演出活动可以邀请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来现场演出,吸引观众的参与和关注,同时也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对秦腔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可以积极推动秦腔艺术教育。
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与秦腔相关的知识和教育内容,让学生们接触到秦腔艺术,从小培养对秦腔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开展秦腔艺术培训班,邀请专业的秦腔表演艺术家来担任教师,传授秦腔的技艺和表演方法,培养更多的秦腔人才。
我们还需要加强秦腔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要加强对秦腔相关文物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为后人提供研究和学习的依据。
要注重对秦腔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经典剧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秦腔艺术。
要积极开展秦腔艺术演出交流活动。
可以组织秦腔艺术家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与其他地方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进行演出及技艺交流,促进秦腔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发展。
还可以积极走出去,走进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进行演出,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体验秦腔的魅力。
要加强对秦腔艺术家的培养和扶持。
秦腔是需要才华和技艺的艺术形式,要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秦腔表演艺术家,让他们成为秦腔艺术传承的中坚力量。
也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秦腔艺术家能够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能够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回报。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我们需要从宣传推广、教育培训、保护研究、演出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不断激发人们对秦腔的热爱和兴趣,才能让秦腔艺术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秦腔传承发言稿
秦腔传承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能够出席今天的座谈会,共同讨论秦腔传承的问题。
秦腔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秦腔传承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为秦腔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秦腔传承面临的困境。
首先,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网络、电视、影视等新媒体形式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多地选择了其他形式的娱乐方式,导致秦腔面临着受众缩减的问题。
特别是年轻人对秦腔的兴趣和了解度明显下降,导致艺术继承人逐渐减少。
其次,秦腔剧团的经济压力重。
由于票房不佳和剧团经费的紧张,导致剧团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再次,秦腔表演形式独特,需要较高的技艺和训练,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很多潜在的传承者对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秦腔抱有顾虑,进一步加剧了传承的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秦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加强秦腔的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广大民众介绍秦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提高民众的了解和认识度,从而增加对秦腔的关注和热爱。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秦腔展览、演出等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扩大秦腔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秦腔艺术继承人的培养力度。
通过组织专业的培训班和学校,向有兴趣的年轻人传授秦腔的技艺和知识,培养艺术继承人,保证秦腔的传承。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学校、社区等单位合作,将秦腔纳入课程体系,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学习秦腔,提高对秦腔的兴趣和认知。
此外,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奖项,鼓励年轻人投身秦腔事业。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秦腔剧团的管理和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秦腔的继承与发展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最重要的,二者的辩证关系是艺术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秦腔艺术的发展同样也遵从这条规律。
秦腔在发展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继承,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每一时代的秦腔艺术对于后来的秦腔艺术,都有启发和推动,后一时代的秦腔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发展。
秦腔的历史如同一条河流,流淌着每一代创作者的印记,包括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对时代的思考、对人生的领悟以及对美和艺术的把握。
从秦腔起源的那一刻起,不仅留传下那个时代的作品,而且开始积淀下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后来者正是沿着前人的足迹继续着对秦腔艺术的探索。
不同时代的秦腔艺术既有差异性,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
人类的历史是无法割断的,戏曲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无法割断的。
每一时代的艺术都是该时代人们生活及思想感情的形象写照,体现了该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状况,也体现着当时人们的审美水平。
后一时代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中间不可能存在真空地带,任何试图否定前人、否
定传统的做法,都是违背历史规律的。
每个时代都有体现着自身时代特点的艺术成果,并成为思想文化积淀,以飨后来者。
秦腔的历史继承性,表现为对本剧种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剧种和艺术优秀成果的吸纳,对本剧种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是继承的首要方面。
在对待过去文化艺术的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复古主义,认为前人的艺术成就是不可更改的,反对变革;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前人艺术成果的价值及意义,认为过去的成就已成为陈迹,应该完全抛弃,新的作品应该从零开始。
秦腔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对其他剧种和艺术优秀成果的吸纳。
秦腔在其形成之初,受地理的限制很大,这就造成了其跟其他剧种和艺术之间的差异。
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各剧种间的相互继承和借鉴已成为事实。
对待其他剧种和艺术,同样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坚决排斥其他剧种和艺术的影响;另一种是全盘接受其他剧种和艺术以取代本剧种。
无疑这两种主张都十分片面,剧种的交流是必然的趋势,能够促进各自的丰富和进步,但否定本剧种艺术等于取消自身存在的基础。
秦腔在艺术形式与技巧、内容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形成,都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若干时代,是在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创造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才能使秦
腔艺术形式从粗陋到精致,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逐步变得更精美、完善。
秦腔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构、题材、艺术语言等方面。
同内容相比较,形式更具有变化相对迟缓的特点。
一定的形式经过锤炼,日臻完善,得到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认同,便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立的审美价值,会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其特色,即使有所变动,也只是局部的调整,这种形式因素,有时会影响若干时代的艺术家。
当然,秦腔的形式特点终究不能脱离时代精神的需要以及人民群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后人对前代艺术形式因素继承的多寡往往要取决于此。
秦腔的继承性也表现在内容方面,和形式相比要更为明显。
表演的内容是艺术家对人类的特定生活以及思想情感的具体选择,人类社会生活及审美情趣的连续性,决定了表演内容在一些方面的继承性。
与形式相比较,表演内容是一个比较活跃和富有变化的因素,它要及时地随着时代生活以及人们的审美情感的变化而发展,对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生活作出迅速的反映,作为人民群众审美意识的延续和对前人生活的写照,创作中内容方面的继承同样是必要的。
秦腔的继承性还表现在审美观念及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虽是潜在的,但却在整个戏曲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
人类的知识、思想、情感都在随着变化的历史而改变。
过去的传统往往不再适应今天的现实,于是会有新的规范生
成。
作为人类追求精神自由的途径,秦腔这种戏曲艺术也应该敏感地捕捉变化,并记录下这个变化的过程。
就秦腔本身而言,一味模仿古人是没有出息的,即使创作出和前人同样水准的作品,也不过是前人的复制品,不能传达时代的声音,没有自身的特点,从这点上我们说,继承固然重要,创新更重要。
新时代的秦腔艺术总是要适应新的现实生活的需要,适应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和审美要求,表达出新的观念、情感、趣味和理想。
因此,当代的秦腔艺术对前人也不应该全盘接受,而应有所选择、改造和创新。
所谓“继往开来”,“继往”的目的不是原地不动,而是要开创新的未来。
秦腔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艺术实践,创新也要坚持批判的原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内容、形式、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文化和艺术的审美需求。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秦腔艺术接受者无疑也
是促进秦腔艺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作为创作者,不仅要掌握时代的脉搏,还应当倾听接受者的声音。
继承和创新是相联系的,继承过去优秀的艺术遗产可以帮助人们创新,而其中最值得汲取的正是在过去作品中体现
的创新精神。
今天的创新成果又会成为明天继承的对象,秦腔艺术就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