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四章群落生态学课件

(一) 种的个体数量
1.多度(abundance) 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 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国内多采用Drude的 七级制多度,即:
Soe (Sociales)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Cop 3 (Copiosae) 数量很多
Cop2
数量多
Cop1
数量尚多
Sp (Sparsal) 数量不多而分散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这是因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 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 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2)种的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 or equitability) 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 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例如,甲群落中 有100个个体,其中90个属于种A,另外10个属于种B。 乙群落中也有100个个体,但种A、B各占一半。那么,甲 群落的均匀度就比乙群落低得多。
6. 一定的分布范围 任一群落都分布在特定地 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区域角度讲,不同生物群落 都是按着一定的规律分布。
7.群落的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 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 边界,而处于连续变化中。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群 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ecotone), 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二)综合数量指标
1.优势度(dominance) 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 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指标因群落不同 而不同,多度、盖度、体积、重量等或他们的组合均可作 为优势度的指标。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3
33
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 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 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 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 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8)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4.2 群落种类组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 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精选PPT课件
34
34
4.3 群落结构
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 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
27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面积的百分比。
第4章群落生态学(43群落组织)

在形成群落结构的因素中,竞争起多大作用, 在什么条件下其作用大,什么条件下作用小?
➢ 1967年Root提出同资源种团(guild,或译功能 团、共位群)概念,例如食果鸠鸽就是一同资 源种团。
➢ Brown(1975)曾分析北美荒漠中食种子啮齿类, 在一个荒漠中有5种,平均体重分别为7.1、 12.5、18.1、37.6和101g。Hutchison曾据此类 结果提出:共存物种间通常以“标准量”而分
c) 物种也许仅仅在种群暴发或资源短缺期间 才发生竞争
3.1.2 捕食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捕食对形成群落的作用,视捕食者是泛化种 (Generalist)还是特化种(Specialist)而不同
草食动物(Grazers)的作用 – 捕食提高多样性; – 过捕降低多样性。
肉食动物(Carnivores)的作用 – Prey switching
开。他这里所指的“标准量”是共存物种间个
体大小的比率,即较大物种大约是较小物种的
1.5~2倍。
食性相同的物种由于激烈的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 (在此例中个体大小分化,各食不同大小食物),这些
同资源种团中的物种,通过竞争而得以共存。
Removal and introduction (去除、引种法) ▪ To study how the community restructure itself.
对于海洋岛屿和生境岛屿来说,这些双对数坐标图直线的斜率, 大多在0.24~0.34之间。对于连续生境内的亚区域,斜率接近 0.1。随着面积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效果在岛屿上要比连续 生境内明显。 海岛的物种数-面积关系,可用下述方程描述:
第四章群落生态部分习题

《普通生态学》“群落生态学”部分自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2.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3.在以下生物群落中,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大的是哪种类型[]。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热带季雨林 D.常绿阔叶林4.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区域是[]。
A.潮间带 B.浅海带 C.珊瑚礁 D.远洋带5.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6.下述对常绿阔叶林描述正确的是[]。
A.常绿阔叶林区属于亚热带气候B.常绿阔叶林又称为夏绿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7.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是共建种群落B.阔叶林群落中出现的马尾松是罕见种C.板状根植物多属浅根植物D.湖泊中的生产者多分布在深底带11.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常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2.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3.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形态、生理等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同种生物的趋同适应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D.生态型根据形成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5.按丹麦植物学家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群落生态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较全面掌握以下内容:1. 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 群落的演替教学方法:1.结合大量事例剖析讲解概念2. 幻灯片的使用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重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群落的概念(一)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biotie commun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它们和相邻的生物群落,有时界限分明,有时则混合难分。
其结合较松散,但都由其组成的种类及一些个体的特点而显现出有一些特性。
生物群落可简单的分为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动物群落(animal community)和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三大类。
群落概念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因为它强调的是在自然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生物能有机地、有规律地在一定时、空中共处,而不是各自以独立物种的面貌任意散布在地球上;它强调生物间有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联系,因而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在时间过程中,经常改变其外貌,并具有发展和演替的动态特征。
它不是物种的简单总和,在群落内由于存在协调控制的机能,因而在绝对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
它是一个新的整体,它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包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新的复合体。
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它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机体论”学派奥根(Orgnj Smic School)认为群落是一个真实的有机实体,它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的有组织的集合体。
群落生态学

•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 在中纬度及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四季分明, 群落的季节变化也最明显。我国北方草原 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如羊草 草原5月初植物萌动返青,7月份开花结实, 8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到高峰值,9月下旬 植物地上部分枯黄并停止生长。
• 动物也有相似的周期活动:青蛙到了冬季 就进行冬眠,春天来了就苏醒过来。
• 四、决定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1)时间因素 • (2)空间异质性因素 • (3)气候稳定性因素 • (4)竞争因素 • (5)捕食因素 • (6)生产力因素
时间因素
空间异质性因素
气候稳定性因素
竞争因素
捕食因素
生产力因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
植物的垂直分布
• 一、垂直结构
•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 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四)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单位面积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 Margalef指
数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0 1
群落A 群落B
2
3
5
多度等级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 着纬度的增高,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
群落生态学(动态)课件

稀有种是指那些在群落中数量较少的 物种,偶见种则是指偶尔出现在群落 中的物种。
优势种和亚优势种
群落中的优势种是指数量最多、对群 落影响最大的物种,而亚优势种则是 指那些数量较少但对群落有一定影响 的物种。
群落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是 反映种群大小和变化的重要指标。
02
群落的动态变化
群落演替
1 群落演替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 落动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2 群落演替类型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 落动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3 群落演替过程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 落动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4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生境恢复和重建
退化生境评价
评估生境退化的程度和原因,为恢复和重建提供 依据。
恢复技术
采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等技术手 段,促进生境的自然恢复。
人工重建
在自然恢复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采用人工种植、 引入物种等方法重建生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保护
01
针对濒危物种,采取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繁殖等措施,确保
寄生关系
1 2
寄生者与寄主的关系
寄生者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依赖寄主生活。
寄生对寄主的影响
寄生可以导致寄主死亡,或影响寄主的生殖和生 存。
பைடு நூலகம்
3
寄生对寄生者的影响
寄生可以影响寄生者的生殖和生存,如某些昆虫 的幼虫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
05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群落的影响
总结词
基础生态学-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群落的性质——个体论学派
群落不是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 一个区段
因为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间没有明 显的边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意认定的 –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集体和组织器官关系 –群落的发育过程是物种的更替和种群数量消长过程,和有机体发 育不可比拟 –和有机体不同,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下保持繁殖的一致性 –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上的联系
(二)频度 (frequency)
(一)多度、密度、盖度
3、盖度 (coverage)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相 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盖度 比。盖度和多度的关系非常密切,通常可出现3种情况:(1)植 物个体数量多,则盖度大,灌林多半如此。(2)有些植物多度 大,盖度并不大,如草本植物。(3)有些植物多度小,但盖度却 大,如乔木树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2、生物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 3、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一、种类组成
(一)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从而也决定群落组成的那些植物种。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是群落的建设者,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建群种往往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的概念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对群落 (community)概念的不同认识 –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素的综合反应 – E. 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 W. E. Shelford: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的生物聚集体 – E. P. Odum: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代谢格局、结构单元、 生命部分
第4章 群落生态学 (4.3 群落组织)

干扰是平静的中断,或正常过程的妨碍,干扰是自 然界的普遍现象。连续的群落由于干扰而出现中断 (可称为断层,gap)是常见现象。
Paradox of the plankton (Hutchinson, 1961)
干扰(Disturbance)
干扰 断层(Gap) 小演替
中度干扰假说(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可提高物种多样性。
蓝岩鬣蜥——开曼群岛的特有种 为什么上帝要在这些小小的角落 显耀他的创造才能,他真有必要 专门为这里创造出这许许多多独 一无二的物种吗? ——达尔文的思索
象龟——南美洲的戈拉帕格斯群岛特有种
物种灭绝本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事。自地球有生命以来, 99.99%的物种已经灭绝。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象龟、海龟就 能够永世长存,但是既然人类对它们的濒临灭绝负有责任, 那么还是应该竭尽所能让它们的生命尽量延续,对生物来 讲岛屿就意味着栖息地的片段化和隔离。岛屿由 于与大陆隔离,生物学家常把岛屿作为研究进化 论和生态学问题的天然实验室或微宇宙。例如达 尔文对Galapagos群岛的研究及MacArthur对岛屿 生态学研究等。
岛屿上物种数目(或一个地区中)会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而增 加,最初增加十分迅速,当物种接近该生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数 量时,增加将逐渐停止。物种数目的对数与面积对数的坐标图 显示的是一个线性关系。 对于海洋岛屿和生境岛屿来说,这些双对数坐标图直线的斜率, 大多在0.24~0.34之间。对于连续生境内的亚区域,斜率接近 0.1。随着面积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效果在岛屿上要比连续 生境内明显。 海岛的物种数-面积关系,可用下述方程描述:
一、群落概念 二、群落结构 三、群落组织 四、群落演替
4生态学练习题第四章群落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竽地提升自我第四章群落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ies or biocoenosis)(华东师范大学2002)2•多度(abundance)3•密度(density)4.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区化学研究所2002)5•盖度(coverage)6.郁闭度与盖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2)7•存在度(presence)和恒有度(constancy)(山西师范大学2004)8•重要值(important value)(华东师范大学1996;陕西师范大学2004, 2005)9•频度(frequency)10.优势度(dominance)生活型(life form)(华东师范大学1999: 2002)12.生态型(ecotype)(华东师范大学2000,四川大学2000)13.生活型谱(华东师范大学1996, 199&中国科学院四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0)14.生活星河生态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2. 2003)15•生长型(growth form)16.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s)(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3)17•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1» 2004;厦门大学2000) 18•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19•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20•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21 •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22•生态等值种(ecological equivalent)23.优势种和建群种(南开大学200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24•冗余种(redundant species)25•先锋植物(pioneer species)(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3)26•濒危植物(endangered plant)(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3)27.附生植物(epiphyte)(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3)28.层间植物29•边缘效应(wdge effect)(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2000,华南理工大学2004)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邹地提升口我30•空间异质性(special heterogeneity)31 •湿地(wet land)(北京大学1999)32•生境破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北京大学1999)33.群落最小而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0)34•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华东师范大学1997» 200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4)35•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华东师范大学1997)36•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0)37•演替系列(succession series)38•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39逆行演替(regressive successio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40.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3)42.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42.顶级群落(climax)(华东师范大学1999;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3)43•偏途顶级(disclimax or disturbance climax)(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3)44.群落系数(华东师范大学1996)45.确限度(fidelity)(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46.共建种群落47•同资源种团(guild)48•群落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3)49.群落交错区(ecotone)(华东师范大学2001: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1998)50.层片(synusia)(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2)51•环境梯度(environmental gradient)(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52•间接梯度分析(indirect gradient analysis)(华东师范大学2001)53•直接梯度分析(direct gradient analysis)54.群落结构及层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2)55.地带性植物群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2, 2003 )56•植被型(vegetation type)57•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58•群系(formation)59.群丛(association)(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1)60.排序(ordination)(华东师范大学1998,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3)61.直接排序(directordination)62.间接排序(indirect ordination)63.极点排序法(polar ordination* P0)(华东师范大学1996)64冲度干扰理论(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65.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华东师范大学1999, 2002:山西师范大学2004)66.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华东师范大学1997)67.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华东师范大学1999:中国科学院四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1)二、选择题1、一泄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天然聚群是(B)。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20
② 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定义 和计算方法意见不一。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意见不一。 J.Braun-Blanquet主张以盖度表示;
日本:⑴优占度(被度)--调查区内的各种植物的 植被率(覆盖率),等同于我们所说的盖度,通常 用7个等级来表示。
4
⑵群落、物种和种群之间的关系:
群落 Ⅰ 物种 A B a1 Ⅱ a2 b2 Ⅲ a3 b3 d3 b4 b5 d5 Ⅳ Ⅴ Ⅵ a6 b6 Ⅶ a7 b7 d7
C
D
c1
d1
c4
Ⅰ,Ⅱ,Ⅲ…..代表群落;A,B,C……代表物种;a1,a2,a3….. 代表种群; 如群落Ⅰ是由三种生物所组成,组成群落的种群为:a1,c1和 d1。可以看出: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又是组成生物群 落的成员。
8
⑷群落பைடு நூலகம்质:生态学界存在两派截然对立的观点
① 机体论学派: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 组织的生物系统,象有机体和种群那样。如美国生态学 家Clements(1916,1928),法瑞学派创始人Braun— Blanquet(1928,1932)等。 ② 个体论学派: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
②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将群落中每一种的密度以百 分率表示,即: 种I的个体数/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数*100 然后找出每一种最低的百分率,取其总和,按下 式求出百分率相似性指数:
PS=∑(每一种最低的百分率)
例如:在下表4.2中, PS=∑ (每一种最低的百分率) =(0+15.3+8.1+15.3+1.2+0.6+0+0+0+0+2.4 ) =42.9
第04章 群落生态学

2、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物种数目及种群密度比
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定的
价值,其原因是:在边缘地带有新的微观环境,导 致高的生物多样性;边缘地带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 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允许有特殊需求物种的散布和 定居,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生存,并增强了个体觅食
6)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 演替与演化。 7)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并按一定规律分布。
8)群落具有边界特征。群落的边界可形成过渡带(称 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群落生态学一些基本原理多在植物群落研究中获得。 种群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在动物生态学和人口生 态学研究中获得。
《中国植被》按植物体态划分为下列生长型类型:
I、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竹类;藤本植物;附生 木本植物;寄生木本植物)。
II、半木本植物(半灌木与小半灌木)。
III、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植物;寄生 草本植物;腐生物草本植物;水生草本植物)。 IIII、叶状体植物(苔藓及地衣;藻菌)。 2、层片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合; 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五、群落的时间结构
光、温度和湿度等因子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 节律、季节节律),受这些因子影响,群落组成与 结构也随时间序列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植物群落表现最明显的是季相,如温带草原外貌一 年四季的变化。 动物群落时间结构主要表现为:
(1)群落中动物的季节变化。如鸟类迁徙;变温动物 休眠和苏醒;鱼类洄游等。
④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 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说明气候温热多湿。
生态学 ppt课件

PPT课件
23
• 树冠:是植物生长枝叶的顶部。树冠形态与群 落内的光条件的变化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光能利用情况。树冠的形态取决于侧枝开始的 相对高度、以及主枝的长度和发射角。树冠形态 可分为:
圆柱形,充分利用直射光与散射光; 凸透镜形树冠,利用散射光; 扁形树冠,对光的利用介于两者之间; 塔形树冠,充分利用散射光; 伞形树冠,能利用直射光。
建群种(edificator或constructive species)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偶见种(rare species)
同一物种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中,在不同的群落
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即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可以
以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出现。
PPT课件
17
三、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生态类型)、营养 结构(食物链)。
形成群落的环境: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种间关系。
动态特征:替代过程、机制、替代后果。
分布范围: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温度、水分的限制
边界特征
PPT课件
8
3. 群落的性质: 关于群落性质问题,生态学界存在两派绝然对
PPT课件
9
争论焦点 两条途径
机体论观点
个体论观点
群丛单位理论指导下的 从种群独立性假说出发的群
群落学研究
落种群研究
群落类型
真实的、自然界中的客 观实体
抽象的、人为
群落比拟 有机体、生物的“种” 群落比拟为有机体,欠妥
群落边界 群落分布
明显的 间断分布
逐渐过渡 连续分布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种群在同一生境中的 组合。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从19世纪末开始,经历了描述性、比 较性、实验性和理论性等多个发展阶 段。
研究现状
当前群落生态学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 的重要分支,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管理、全球变化等多个领域 。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成、分布和数量等基本信息,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02
濒危物种保护与恢复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濒危物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等
,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促进濒危物种的恢复和发展。
03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基于群落生态学理论,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
规划,提出保护优先区域、关键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等保护措施。
02
群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维持
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
03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群落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群落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
群落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01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通过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物种组
群落生态学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通过群落生态学研究,评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 价值,为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生态系统的 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揭示生态系统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的内在机制。
生态恢复与重建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指导生态恢复与重建 工作,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
基础生态学-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从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 分,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和 湿度条件,而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由此看来,成层现象是植 物群落与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生物 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越丰富,生物的种类就越多,群落的 层次也越多,层次结构也越复杂;反之则物种少,层次数少, 层次结构也就简单。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 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 被层等四个基本结构层次。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与地下成层,层( layer)的分化主要决定于植物 的生活型,因生活型决定了该种处于地面以上不同的高度和地面以下不 同的深度。 植物群落的地下成层性是由不同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达到 的深度不同而形成的。最大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表层,土层越深,根量越 少。
2、群落的交错区
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ecotone):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 (edge effect):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2、群落的交错区
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呈狭带分布的林缘草甸, 每平方米的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 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 美国伊利诺斯州森林内部的鸟登记上仅14种,但在林 缘地带达22种。
1、生态型
(1)气候生态型 长期适应不同光周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而形成的各种
生态型,如耐热性、抗寒性、抗旱性、长日照、短日照等。 (2)土壤生态型
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温度和肥分等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可以 形成不同的生态型,如水稻和陆稻,每一作物的耐水肥 和耐瘠薄品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型谱是分析一定地区或某一群落内各类生活型 的数量对比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 1
我国几种植物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生活型百分比 / %)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植物的生长型
生长型: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 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主要生长型: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草类 和阔叶草本植物。 藻菌植物:包括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关键种和冗余种
关键种
各特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一些珍稀、 特有、庞大的对其它物种具有不成比例影响的物 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起 着重要作用,如果他们消失或消弱,整个生态系 统就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物种称为 关键种。
一般生物量不大,但具有强大的控制群落结构与稳定性的
冗余种(species redundancy):
在一些群落中,有些物种是冗余的,它们的 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 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 在的影响。
冗余假说与铆钉假说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植物生活型的组成
生活型: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昆虫传播花粉,同样是许多群落的关键种。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巴西刺鼠与巴西坚果树的故事 别看巴西坚果树直插云霄,为雨林的优势种群,
不可一世。别看雨林里生态系统复杂而稳定。其 实。。。很脆弱!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关键种和优势种的区别: 优势种:个体多,体积大或生物量高,生活能力
强。一般是建群种。 关键种:其存在对于维持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有 决定性作用;其影响相对于多度而言非常不成比 例。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群落生态学的中心问题是回答群落的整体 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在生态学发展史中,生物群落概念的提
出是很早的。但是对于生物群落的两种对立
观点——个体论学派和机体论学派的争论至
今未休。群落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动、植物
种类?它们为什么像现在这样分布着?它们
之间是怎样发生着相互作用的?这是群落生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二、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
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于植物群落来说,它们通常是那些 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 活能力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植物群落中,处于 优势层的优势种称建群种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个体论观点认为:
(1)群落的存在、组成及结构依赖 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 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由于 环境而引起的群落的差异是连续的。所以, 群落是连续的,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 界,而且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 相同或相互密切关联的,人们研究的群落 单元是连续群落中的一个片断。 比如我国从东到西的植被变化就是连续的
个体论观点 从种群独立性假说出发 的群落种群研究 抽象的、人为 群落比拟为有机体欠妥 逐渐过渡 连续分布 H.A.Gleason ( 1926 )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近十来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对各种群落内部种群结构和 动态的研究。 -----机体论的发展
植物群落学研究:更加重视群落中的优势种或特征种、生 态种组的种群统计和分布格局的定量化研究,深化认识植 物群落形成演替、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多样化的过程。 -----个体论的发展
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一
个确定的植物群落,总是由一定的种类成 分所组成。 种类组成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不同的群落类型必然有不同的种类组成。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2、研究种类组成的方法: (1)登记种类组成成分:编写包括所有种类的植物 名录及其他信息(生活型、生态类型、地理成分 等)。 (2)选择样地:选择典型地段,即能够反映植物群 落特征的地段,只代表群落的基本特征不是全部面 积。选择要求: ⅰ、种的分布要具有均匀性; ⅱ、有层次分布; ⅲ、生境条件(地形、土壤)一致; ⅳ、典型地段(中心),避免过渡地带。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2)在植物群落中,有些种群具有强烈的依 附性,只能在一定的群落中而不能在别的群落中 生长,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有稳定的模式。因而他 们强调,植物群落在许多方面是表现为整体性的, 认为群落是自然单位,它们和有机体一样具有明 确的边界,而且与其他群落是间断的、可分的, 它们独立存在,可重复出现,因此,可以像物种 那样进行分类。
由于两种理论观念从对立逐渐地相互补充和渗透,从 而给植被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力量。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 研究种类组成的意义和方法
二.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三.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四. 物种的多样性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一、 研究种类组成的意义和方法
1. 研究种类组成的意义:
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同一生活型的 植物表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途径和适应方法相同或相似。亲 缘关系很近的植物却可属于不同的生活型,这是生物之间趋 同适应的结果,深刻地反映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乔木)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之下,多 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灌木) –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 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 草本植物。(草本)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 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注意到牡蛎种群总是在特定的盐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条 件下与具有一定组成的其它动物(如鱼类、甲壳类和棘皮 动物)的群体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有机整体。 1890年丹麦植物学家 E.Warming在《植物生态学》一书中 指出:一定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即群落。形成群落的种实 现同样的生活方式,它们对环境有大致相同的要求,一个 种依赖于另一个种而生存,种与种之间关系密切。 1908年俄国的植物学家B.H.Cyкaчeв将植物群落定义为: “不同植物有机体的特定结合,在这种结合下,存在植物 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能力,多为顶级捕食者。 食物链最顶端物种易成为关键种,但其它物种也可能,如 非洲象、传粉的昆虫。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非洲象是东非区开阔林地的关键种 非洲象的取食使灌木和小树难以生长起来,成熟的大树也
因非洲象的啃食树皮而死亡,因此非洲象的存在有利于把 林地转变为草原。而草本的增多也使火灾频发,更加速了 林地向草原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有利于其它食草有蹄动 物的生存。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定了群落的外部形态。在植物群落中,通常由其生长类型决 定其高级分类单位的特征,如森林、灌从或草丛的类型。 ②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每个群落都是有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组成的。群 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物种 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③ 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 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 结构与营养结构。例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 性、季相、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等。但其结构常常是松 散的,不像一个有机体结构那样清晰,有人称之为松散结构。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3. 群落的基本特征:
④ 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森林形成特定的
群落环境,与周围的农田或裸地大不相同。
⑤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共存。诚然,
生物群落是生物种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 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竞争,形成具有一定外貌、种类 组成和结构的集合体。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2)不连续的间断情况仅仅发生在不 连续的生境上,如地形、母质、土壤条件 的突然改变,或人为地砍伐、火烧等的干 扰。在通常情况下,生境与群落都是连续 的,因此他们认为应采取生境梯度分析的 方法来研究连续群落变化,而不采取分类 的方法。他们用梯度分析与排序等定量方 法研究植被,以证明群落并不是一个个分 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多数情况下是在 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
态学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1. 生物群落的定义及其内涵 2. 群落的基本特征 3. 群落的性质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1. 生物群落的定义及其内涵
研究发现,在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之间,一般都是有规律地
聚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877年,德国生物学家Karl Mobius在研究海底牡蛎时,
⑧ 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有明显的边界,有的边界不明显。
前者见于环境梯度变化较陡,或者环境梯度突然中断的情 形,如陆地和水环境的交界处湖泊、岛屿等。
资源高值化研究所
3. 群落的性质:
机体论观点认为:
(1)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 段到相对稳定阶段的成长过程。如果时间充足的话, 森林区的一片沼泽最终会发展为森林植被,这个成 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体的生活史。群落像一个有 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 阶段,而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可以解释成一个有 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
亚优势种: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