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马贸易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民俗文化 茶马互市
文件编号:茶马互市的起源与演变青海力盟海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业运营管理部整理整理日期:2009年8月20日茶马互市中国古代以官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其政。
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
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
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
由于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统治者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并严禁私贩。
以茶易马,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加强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和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
后来随着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民间往往突破明朝政府的禁令进行贸易。
后茶马贸易制度崩坏日甚,虽时下禁私茶之令,但民间茶马贸易愈益兴盛。
一、“茶马互市”起源“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
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
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
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
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宋明清)茶马贸易
宋朝茶马贸易一、引入宋朝茶马贸易,主要是指由宋朝政府组织的,在四川地区附近进行的,汉藏民族之间的汉茶换藏马的贸易。
当然现实情况是,除了官营的茶马贸易外,还有民间存在的私营茶马贸易;除了在四川地区外,还在宋茶北边地区进行以茶换马的交易;除了和藏族交易外,还和西北的回纥、党项,北部的契丹的辽国以及女真的金国进行交易。
茶马贸易源于唐朝,到了宋朝成为一项稳定的国家制度,并在宋朝发展繁荣。
因而研究宋朝的茶马贸易,对于了解在这个产生于唐朝,发展于宋朝,最后一直延续到明清的贸易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朝的茶马贸易,历史背景是宋王朝的统治,主导者是大宋政府,参与者是边疆少数民族,对象是茶和马,发生地区是四川地区附近;因而分别地去每个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茶马贸易的真面目。
二、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南征北战,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纷争的局面。
但是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宋朝的边疆存在着许多与之对抗的民族政权,北部先后有契丹建立的辽国、女真建立的金国,西北有党项建立的西夏,西南还有大理国,同时西藏地区也处于半分裂状况。
宋王朝一方面需要资金和战马扩充军力,同一些民族政权打仗(辽、西夏);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各种方式拉拢和安抚其他的民族政权(西藏和大理)。
宋朝官营茶马贸易,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三、说茶说到茶马贸易,就不得不讲茶。
(1)茶的历史发展情况中国是世界上茶的故乡,茶的发现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37-2697年,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
中国人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最早饮茶,也最早进行茶叶交易。
我国的饮茶文化博大精深,小小一片茶叶中蕴含了太多的内容。
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阶段;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文人饮茶,茶诗赋);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阶段(陆羽的《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在唐的基础之上,茶文化不断发展);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清仁宗实录》记载嘉庆皇帝认为英国来华使团“尔国阳中毕过述,遗使选沙,良非易事;且来使予中国礼仪不谙习,重劳唇舌头,非所乐闻。
……但能阔心中厨,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
”这样的认知反映了()A.西学东渐出现B.国家安全被咸胁C.中国领先世界D.天朝上国的观念2.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主要有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发展()茶马古道示意图A.加强了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B.巩固传统的“朝贡”秩序C.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3.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在天山南北形成了伊犁将军统辖下的不同区域实施不同治理的制度,体现出“因政设治”“因势设治”而又归于一统的鲜明特点。
与此同时,清政府实施法律化治理和人觐制度。
这些措施有利于()A.根除边疆的分裂活动B.强化当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C.促进各民族平等发展D.大规模拓展国家的西部疆域4.2012年中国邮政设计并发行了1套4枚特种邮票(下图)。
此套邮票的主题是()A.西域往事B.汉唐雄风C.远征漠北D.丝绸之路5.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
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
”以下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为户籍相伍—诸色户计—大索貌阅B.邻保制—什伍制—十家牌法C.郡县制—察举制—科举制D.羁縻府州—都司卫所—改土归流6.唐朝政府曾将把琵琶(下图)作为礼品赠与日本迁唐使节。
该琵琶有四根弦,制作精美,反面镶嵌着细木,绘有花卉、鸟雀、蝴蝶和山峦。
论茶马古道上的民族茶文化交流与和谐之美
2 0年 第 01
1期
的深 刻 影 响 。
由六 大 茶 山 通 向 内 地 的 茶 马 古 道 ,早 就 散见 于 各 种 志 书 上 ,有 官 道 ,有 山 间 小
一
、
茶 马 古道 上 的 民 族 文 化 交 流 及
道 。从 文 献 看 ,14 8 5年 普 洱 府 为 了方 便 贡
今 天 , 中 国 文 化 进 一 步 ,靠 的 是 古 老 悠
久 深 厚 的 历 史 和 民 族 文 化 ,其 中博 大 深 厚
了 中 华 民 族 不 可 替 代 的 国饮 和 中华 民族 优
秀 的 文 化 代 表 。 茶 文 化 是 中 华 民 族 悠 久 而
国是 茶 的 故 乡 ,有 世 界 上 最 古 老 、 最 丰 富 的 茶树 资 源 和 茶 叶 品 种 ,有 着 令 世 界 瞩 目
从 古 至 今 ,我 国 各 民 族 不 仅 创 造 了 自 己 的
一
套 加 工 食 用 方 法 ,并 发 展 成 自 己 特 有 的
茶 俗 、茶 礼 和 茶 德 ,对 共 同 构 建 和 巩 固 中
茶 的运 输 ,用 官 银 修 了 一 条 宽六 尺 长 2 0公 4 里 的石 板 道 ,从 易 武 一 直 铺 到 普 洱 ,此 道 至今 在 易 武 及 附 近 的 茶 山 仍 可 看 到 。除 官
要 组 成 部 分 ,又 有 着 自 己独 特 的 地 方 民 族
文 化 特 点 ,无 论 在 历 史 文 化 、传 播 和 贸 易 文 化 、交 通 文 化 、饮 茶 文 化 、茶 礼 茶 艺 茶 俗 中都 有 着 促 进 民 族 关 系 和 民 族 文 化 交 流
和 、俭 约 、廉 洁 、求 真 、求 美 的 高 雅 精 神 。
中国历史上茶的贸易及茶业发展问题
202丨年第05期N o.05,2021历史教学H isto r y T e a c h in g总第858期S u m N o.858•进修资料•中匪史上茶的贸易及茶业发展问题内玛才让(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1中国的重要特产—茶的销售,是中国商业贸易史中的重要问题。
中国古代作为商品的茶,与盐一样由国家掌控销售,曾以“引”制管理。
茶的商品交流还曾实行过茶马贸易。
明清易代,疆域、民族关系、对外贸易等情况都随之发生变化,茶马贸易已逐渐失去其独特作用…至清代雍正末年不再实行官方管控的茶马贸易,茶的边区销售对私人茶商放开,此后茶的对外贸易显著发展,从而也促进茶的种植。
|关键词]茶业,茶引与盐引,商茶,外贸茶丨中图分类号jK24丨文献标识码]A丨文章编号]0457-6241(2021 )05-0070-03茶,是中国重要的特产,茶业,是中国商业 贸易史中的重要问题。
中国古代王朝时期,作为 商品的茶与盐,都由国家掌控,曾以官方管理的 “引”制销售,国家典章制度称之为“茶法”或“盐 法”。
在茶的商品交流上,还曾实行过茶马贸易。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疆域、民族关系、贸易体系等 情况的变化,茶马贸易也呈现不同作用。
至清 代,由于其这几方面较明代有明显变化,故茶马 贸易逐渐停止,而茶的边区销售及对外贸易取 得显著发展。
是以中国历史上茶的贸易及茶业 发展,成为观察历史时期不同面相的窗口。
本文 结合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希望 对历史教学有参考作用。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 面:茶销售的“茶引”制度及其与盐引制的异同;宋、明两朝及清朝雍正末年以前的茶马贸易;清 代茶的大规模商业贸易及茶业大发展。
一、茶业贸易的茶引制茶,在古代是国家掌控销售的商品,实行时 间较长的制度,是官“引”销售制,茶引与盐引一 样,都是由官方印制、颁发的“引”作为买卖凭 证,每引规定数量、销售地区。
商人领引,按规定配制销售、交纳课税。
茶文化中国茶政与茶法——茶马互市
茶文化中国茶政与茶法——茶马互市今日我们所称的“茶马古道”,实为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而“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这种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朝就已有文献可考。
茶马互市的出现茶马互市始见于唐代。
据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茶“往年回鹘(今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就是例证。
但此时的以茶易马,并未形成一种定制,西北少数民族向中原市马,其地仍按值回赐“金帛”。
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盐铁史王明才上书:“戎人得铜钱,悉销铸为器。
”于是设“茶马司”,禁用铜钱买马,改用茶或布匹换马,成为一种法规。
另外,在设茶马司的同时,在今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开设马司,用茶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少数民族的马匹。
这是因为边境少数民族有马无茶,在他(她)们的生活中,“不可一日无茶”;而内陆有茶无马,马还是战争和生活用具。
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对安边卫国、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于川(成都)、秦(甘肃天水)分别设立茶司和马司,专管茶马互市之事。
“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
”至宋高宗绍兴初,改设为都大提举茶马司,它的职责是根据《宋史·职官志》载:“掌榷茶之利,佐邦用。
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南宋时,有8个地方,设有茶马即四川五场、甘肃三场。
前者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特别是吐蕃的茶马互市;后者全都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特别是与回纥、党项的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政策,自宋代确立以后,到了元代,因本部蒙古族不缺马匹,茶马互市暂告中止,买卖茶叶改用银钱和土货交易。
明代开始,茶马互市重新作为一项治国安民的国策,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方休。
茶马互市的沿袭自宋代茶马互市定制以后,由于这项政策对于补充战马,满足军需,增强国防,以及安定边境,改善边疆少数民族生活,进而对推动和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以致茶马互市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一直为历代官府所采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4讲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54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主题概览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冲突,又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
1.中国的民族关系(1)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并未中断;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启了自觉发展新阶段。
(3)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
2.中国的对外关系(1)早在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就有广泛的交往交流;秦汉以来,随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空前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地区、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等均有往来;宋元时期,海路渐趋发达;明清时期,中国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了闭关自守。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秦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两广地区设郡管理。
(2)汉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①出击匈奴:汉初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东汉派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
②西通西域:西汉设置“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府。
③屯戍政策: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3)隋朝: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也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及与流求的联系。
(4)唐朝: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5)两宋: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
茶马古道的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文化传播230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茶马古道的文化传播现象研究孙以雪(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摘要:茶马古道不仅是古代贸易的通道,还是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西南地区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对我国的文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为进一步了解西南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播机制,拓宽对茶马古道文化的研究范围,为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思路,文章对西南地区茶马古道上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信息交换传播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史料、实地考察,发现茶马古道上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以茶文化为主要传播内容,其在各民族的传播中产生了新的形态,促成了典型的文化传播现象;马帮作为其传播渠道,连接了沿线各民族和城市;语言作为其产物,也在茶马古道的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沿线各族人民在物质上各取所需,在初步交流之后精神文化得到了强化,从而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及传播介质符合各民族价值认同。
文章能据此得出当代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启示:对外文化传播在进行内容选择时,情感认同和质量同样重要;传播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精髓搭配的力量不容忽视;还要注重传播介质的选择,运用多种交流思维。
关键词:茶马古道;文化传播;民族交流;茶文化;马帮文化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9-0230-03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成果,项目编号:Y2022086一、茶马古道文化传播现象概述在茶马古道兴起之前,古道已经存在,马帮古道、盐运古道都是茶马古道的前身。
茶马古道以滇、藏、川三角地带为中心,在交织密布的道路网络中,有两条主要的大道,一条从现在的云南省普洱市等主要产茶区向西至丽江、中甸、德钦,进入藏区的芒康,再从芒康向西经左贡,或北经察雅再经过西藏的芒康,最终到达拉萨;另一条是川藏道,以现在的四川雅安一代产茶区为起点,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最终都经过昌都到达卫藏地区。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聂甘霖;陈纪昌【摘要】“亚洲的天堂走廊”——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最古老的经贸商路是为茶马贸易而生的,但也随着茶马贸易的扩大而变得越来越长.漫漫的茶马古道上,仅有商品与货物的流通,还有文明的火种在传递.本文在简述了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概况后,又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价值,最后提出了深化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现实意义的具体举措.【期刊名称】《福建茶叶》【年(卷),期】2018(040)012【总页数】1页(P55)【关键词】茶马古道;茶马贸易;现实意义;历史价值【作者】聂甘霖;陈纪昌【作者单位】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正文语种】中文茶马古道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贸易商路,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关系,最早源于汉代直到唐宋时期才正式形成。
茶马古道以马帮为载体是连接我国西南地区的纽带,不仅加强了藏族、傈僳族、景颇族以及彝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还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与艺术交流。
从这一角度来说,茶马古道对于古代西南地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茶马古道应追溯至西南边疆的茶马贸易,唐宋年间我国汉族人民以茶与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交换马匹,是一种物物交换的贸易形式。
悠悠的驼铃声中,背夫马帮们带着茶赶着马在绵延的山谷中穿行吆喝着,驼铃声止之处便是茶马交换之处。
于是,这条民族文化大走廊一走便是上千年,也成为了我国古代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
现今,茶马古道已经被国务院列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我们也能透过斑驳的茶马古道追忆昔日茶马贸易的繁盛之景。
1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概况1.1 形成过程自唐朝的茶文化诞生以后,饮茶之风也风靡全国,上至名人雅士,下至贩夫走卒,均将茶视为生活必需品。
而后,茶叶也渐渐从内陆向边境地区扩散,西南地区的吐蕃也在汉族饮茶习俗的影响下迅速爱上了茶叶,并以燎原之势在整个西南大地蔓延开来,不知不觉中,茶叶也成为了西南地区人民的最爱。
青藏茶马古道视域下的陇西走廊民族关系探究
青藏茶马古道视域下的陇西走廊民族关系探究
刘礼堂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22()10
【摘要】陇西走廊是青藏茶马古道上的关键区域,对于古道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陇西走廊自先秦至宋代的民族关系发展历程表明,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主要是游牧族群与农耕族群之间的矛盾;青藏茶马古道的开通促使该地区的民族关系在唐宋时期发生了重大转变,青藏茶马古道的四大支柱——经贸交流、政治沟通、宗教交往、民族融合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得以形成。
陇西走廊民族关系的转变,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的缩影,凸显了西南茶马古道的民族史意义。
【总页数】11页(P95-105)
【作者】刘礼堂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80.0
【相关文献】
1.红河古道:欧亚南方走廊的一条枢纽通道——茶马古道上词与物的田野考察
2.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兼论茶马古道的世界遗产价值
3.文化视域
下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4.古道悠远歌声绵长——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主题曲《茶马古道歌》分析5.松潘茶马古道在当今视域下的历史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
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是连接华夏大地与西南边疆的咽喉要道。
它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贸易品,将中国的文化、商品和信息传播到内陆和其他国家。
茶马古道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秘茶马古道,领略中国古代贸易之路的风情。
一、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茶马古道起源自中国西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东汉末年,为了解决边疆驻军的口粮问题,汉武帝将西域进贡的马匹运往内地,途经西南地区。
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军队战斗力,还将中原地区的茶叶带到了西南地区。
从此,茶马贸易渐渐兴起。
二、茶马古道的重要性1. 经济贸易:茶马古道成为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贸易通道。
通过茶马古道,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得以运往内地以及海外,西方的马匹、玛瑙等物品也通过这条古道进入中国。
这一系列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拓宽了人们的交流与合作。
2. 文化交流:茶马古道的发展使得中原地区的文化与西南地区的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
茶马古道上的商人、旅人、传教士等不同身份的人们,带来了各自的信仰、语言、习俗等,激发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也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地缘政治:茶马古道的存在,影响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通过茶马古道,中国建立了与西南边疆地区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茶马古道上的商业交往,也使得中国与西南邻国的政治关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和平友好的模式。
三、茶马古道上的风景与故事1. 壮美的自然风光:茶马古道途经地势险峻的山地和湖泊,风景秀丽,美不胜收。
例如,云南省的丽江古镇和大理古城,以及四川省的峨眉山等,都是茶马古道上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2. 勤劳智慧的民族文化:茶马古道上的各个驿站和集市,是不同民族交流的重要场所。
概括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
概括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一、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咱来聊聊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哈。
首先呢,这茶马贸易在宋代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宋代边疆局势复杂,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微妙。
通过茶马贸易,宋朝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边疆地区。
就好比是用茶叶和马匹的交换,来和那些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一种联系,让他们依赖宋朝的茶叶供应,这样宋朝在边疆事务上就多了一些话语权。
这茶叶在当时就像是一种外交武器呢。
再来说说这贸易的规模。
它的规模可不小哦。
因为宋朝的军队需要大量的马匹,而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又盛产马匹,同时宋朝的茶叶生产也很发达。
这就为大规模的茶马贸易奠定了基础。
你想啊,大量的茶叶被运到边疆,大量的马匹被引进宋朝,那场面肯定很壮观。
然后就是贸易的管理方面。
宋代政府对茶马贸易管理那是相当严格的。
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像是茶马司。
这个茶马司权力可大了,从茶叶的生产、收购,到马匹的挑选、交易,它都要管。
为啥要这么严格管理呢?因为马匹对于宋朝的军事太重要了,要是让一些不法商人在中间搞鬼,那宋朝的军事力量可就会受到影响啦。
还有啊,这茶马贸易的地点也是比较固定的。
在边疆地区有专门的贸易地点,大家都到这些地方来进行交易。
这样做一方面方便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贸易市场的规模效应。
另外,茶马贸易在宋代的经济结构里也占了一席之地。
它带动了茶叶产区的经济发展,茶农们种茶有了销路,而且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边疆的牧民们可以通过卖马得到茶叶,茶叶在他们的生活里也是很重要的饮品。
而且啊,这茶马贸易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呢。
在贸易的过程中,宋朝人和边疆少数民族的人有了更多的接触。
双方的文化、习俗等方面都互相影响。
比如说,宋朝的一些文化元素可能会随着茶叶传播到边疆地区,边疆地区的一些特色文化也可能被宋朝人所了解。
概括来说,宋代的茶马贸易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它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宋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茶马互市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茶马互市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茶马互市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带动经济发展:茶马互市是中国古代民间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叶和马匹的交换,促进了茶叶和马匹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推动了茶叶和马匹的产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 加强地区联系:茶马互市使得中国西南地区与内地和中亚地区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
通过茶叶和马匹的交流,加深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和合作,增进了地区间的联系与友谊。
3. 改善民生福祉:茶马互市使茶叶和马匹等物品得以流通,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必需品。
茶叶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并且在医疗、饮食、社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茶叶的流通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文化交流:茶马互市也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往来,不仅带来了商品的交换,也带来了不同地区的语言、宗教、艺术等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与交流。
5. 推动交通发展:茶马互市对西南地区交通网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茶马古道的开通和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与内地和中亚地区之间的交通往来,推动了交通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民族史题库
一、名词解释(考6个)1、夷离堇:官名。
辽政权建立前,为契丹各部军事首领。
辽太祖以迭刺部夷离堇建立政权称皇帝后,于天赞元年分迭刺部为北院与南院两部,各臵夷离堇,分掌部族军民政事。
后改夷离堇为大王。
2、阿保机:全名耶律阿保机 (872-926),汉名为亿,辽开国君主,也就是辽太祖。
勇善射骑,明达世务。
十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
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来改称辽,都城在上京。
称帝后,接受汉族封建化,任用汉人制定封建典章制度,创制契丹文字,发展农业和商业,使契丹族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被视为契丹族的民族英雄。
3、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契丹)订立和约的事件。
1004年,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劝真宗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督战。
宋军取胜,但北宋统治者无心抵抗,屈辱妥协,同意与辽议和。
1005年1月,宋辽订和约: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辽军撤走。
澶州又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加重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也使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但是它结束了战争状态,促进了宋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4、斡鲁朵制:斡鲁朵原义为宫帐,皇帝的戍卫亲兵,是皇帝的私有财产。
共12个,还有一个同等级的王府。
斡鲁朵有自己的领地和属民,下设38个州,18个县,41个提辖司,23个石烈。
辽太祖起,辽朝皇帝及太后都设有自己的斡鲁朵,并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独立的经济军事单位。
加强了皇帝的权利,后被蒙古人沿用。
5、投下军州:辽的地方行政单位,多设在辽西地区。
军州是地方行政单位,实质上是契丹贵族建立的寨堡,贵族的领地,用来安臵战俘,战俘主要是汉人,是契丹贵族的奴隶,从事农业生产。
投下军州具有双重身份,既受贵族管辖,又受辽政府管辖。
投下军州的官吏除节度使外,都由贵族委派。
辽末,州逐渐消失。
6、阿骨打:全名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
十一世纪,女真族的完颜部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
明太祖论文茶马政策论文:明太祖藏区茶马之政述论
明太祖论文茶马政策论文:明太祖藏区茶马之政述论摘要:明太祖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考量,积极与藏区展开茶马贸易,并由此形成了以茶马司垄断藏区茶马贸易、严禁茶马走私、茶贵马贱、“金牌符信”制等配合一体的茶马之政。
明太祖的茶马政策,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体现,存在着若干弊端,但总体上加强了内地与藏区的政治、经济联系,有利于明初的军政建设与国家边境安全。
关键词:明太祖;藏区;茶马贸易;茶马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考量,积极与西北藏区进行茶马贸易,为此形成了一系列颇有时代特色的茶马之政。
要深刻认识明代的茶马之政,就必须首先充分地认识明太祖对藏区的茶马之政。
本文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专就明太祖洪武一朝对藏区茶马之政展开系统的讨论,或能拓深对明太祖茶马之政的研究,并从一个新的层面理解明太祖对边疆民族的统治策略与特色。
一自唐中期以来,茶叶渐成为以肉食、乳酪为主的藏民生活的一部分。
据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唐朝出使吐蕃的常鲁公就发现吐蕃赞普牙帐中已有寿州、舒州、顾渚、蕲门、邑湖等地名茶。
至明代,茶叶更是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
《天下郡国利病书》卷65引王廷相《严茶议》曰:“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内之物,非茶水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明史》卷80((食货志四》称:“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
”然而,藏区以畜牧经济为主,盛产马匹却不产茶,所需茶叶只能仰内地供给。
自唐宋以来,内地与藏区的茶马贸易日渐兴盛,成为汉藏之间传统商业往来的重要部分,至明代达到高潮。
蒙元统治中原时,对藏区实行了有效的政治管辖,并与藏区结成了良好的关系。
明朝建立后,蒙古势c力退到塞北,但仍维持着较为强大的军事势力,与明朝对峙,并不断南下威胁明朝的统治。
同时,蒙古贵族也不断地积极联系藏区势力,藉以骚扰明朝的西北边地。
为此,明朝耗费大量国力,在北边驻屯了大量兵马,以防止蒙古人南下;同时又不得不分出部分兵马来防御藏人的攻击,造成了明朝军力的严重不足。
明代河州茶马互市与民族关系
中 图分 类号 :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Fra bibliotek文章编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2 — 0 1 7 8 — 0 1
在 语 文 的课 堂 教学 中组 织 生动 的竞 赛 或活 动 ,能够 满 足 学 生 的挑 战欲 , 更 加 积极 主 动 的学 习 。常 用 的形 式有 : ( 1 ) 表演 , 学 生有 强烈 的表 演 欲 , 在 课 堂 上 让 他 们 各 小 组 分 工 改 变 课 文 内容 , 让 课 文 以剧 本 的形 式 出现 , 由学 生 来 分 角 色 表演 , 不 仅 能灵 活 运用 所 学 的语 言 文 字 , 而 且 巩 固 了课 文 内容 , 加强 了对 文章 主 题 的理解 。可 以用 角色 演 绎 的 文章 体 裁 比较 多 ,可 以是 戏 剧, 可以是诗歌 , 也可以是小说。 如《 范进中举》 一课的教学 , 可以让 学生 上 台表 演 胡 屠户 两 次 给女 婿 贺 喜 的 神态 动 作 ,这 样 既 活 跃 了 课堂气氛 , 又加 深 了学生 对 这一 人 物 的认 识 。 ( 2 ) 辩论 , 学 生 之 间互 相 辩 论 , 不 仅 可 以锻 炼 他 们 的 口语 表 达 能力 、 思维能力 、 反应能力 、 逻辑能力 , 还 加 深 对 课 文 的理 解 , 可 以 让 学生 们 在辩 论 中 自由地 发 挥 自己 的想象 , 展现 自己的 才 华 , 同 时 还可 能 让 老师 发 现一 些新 的答 案 , 新 的理 解 。 如 学 习《 杨 修 之 死》 一 文时 , 可 组 织 一场 辩 论 , 探 究 杨 修 之死 的原 因 。 辩 论 题 如下 : 关 于杨 修死 因, 有人推之于曹操 , 有人归之于杨修 , 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 何种观点?正方 : 杨修恃才放旷, 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反方 : 曹操借 违 反军 纪 之 名处 死 杨修 , 以消 除 隐患 。 ( 3 ) 角色 换位 , 有 时候 可 以让学 生 当一 回老 师 。 比如对 于课 文 中生字的正音 , 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 。 有些 自读课也可以让 学 生 试讲 , 不 过 应 选择 一 些 行 文浅 显 , 结 构 清 晰 的 自读 课 文 。试 讲 前, 老 师 应 当 给学 生 提 供 必 要 的 资料 , 学 生 也 可 以 自己 搜 集 , 南试 讲 者 自己备 好 课 , 写 出详 细 的 教 案 , 老师再检查 , 指 导 修 正 不 足之 处, 然后 由学生进行讲课。 讲完后 , 组织全班学生互动 , 从讲课 内容 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做 出评价。经过“ 备课一讲课一评议 ” 的过 程, 把 学 习 的 主 动权 交 给 了学 生 ,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 获 得 了成 功 的 喜悦 感 。
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
茶叶Jo ur na l of T e a2008,34(3):192~195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韩海华周斌星’(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昆明650201)摘要被称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起源古代的“茶马互市”。
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茶马互市”足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
云南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
云南茶区的各族人民是最早发现、利用茶树的民族。
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也赋予了“茶马古道”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关键词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互市,民族风情中图分类号:T S272;G112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0577—8921(2008)03—192—04茶马古道:The Minorities’S Culture o n T h e RoadHAN H ai hu a,Z HO U Bin xin g(College of L o n g R u n P u—e r T e a Y u n n a n Agr icul tura l 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650201)Abstract茶马古道,which is ca lle d“The Si l k Ro ad”i n sou th chin a,ca n date ba ck t o the “茶马互市”.“茶马互市”can b e appreciated kin d o f t r ad e a ct ivi ty d om i na te d by dealings w ith Tea a nd Horse.Yunan is t h e c r a d l e of茶马古道,and th e m i n or i t i e s in th is reg ion first discover and ma ke u s e o f th e te a.Th e mel ting o f d i v e r se peopl es bring o u t the vi vi d cu l tu ra l c ha r ac t er is t ic of a ll t he m ino ri ti es.Key wo r d s茶马古道;t h e cult ur a l o f al l t h e m i n o ri t i e s;a kind of tr ade;a mo ro us fe el i ng s of a l】th e m i n or i t i e s中国北方“丝绸之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茶马互市演变及贸易特点
茶马互市演变及贸易特点茶马贸易,又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国政府在边境区域同治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茶易马的贸易政策或制度。
茶马贸易虽然始于唐朝,但真正形成完善的制度却是在宋朝。
茶马贸易兴起需具备两个基础:一是少数民族对茶有着很大的需求,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本民族地区又欠缺茶叶,需从中原输入,而拥有马匹又是优势所在;二是中原盛产茶叶,茶叶产量丰富,制造极精,可以满足周边少数民族的需求。
宋朝几乎一直处于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之下,战争的频繁,必定对战马需求量极大,而采用钱币贸易,对自身来说也是一大威胁。
《宋史》记载:“(太平兴国)八年,有司言戎人得钱,销铸为器,乃以布帛茶及他物易之”。
《宋史•食货志》云:“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渭、德顺三郡,以市蕃夷之马;熙宁间,又置场于熙河。
南渡以来,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其间卢甘蕃马岁一至焉,挑州蕃马或一月或两月一至焉,叠州蕃马或半年或三月一至焉,皆良马也。
其他诸蕃马多鸳,大率皆以互市为利,宋朝曲示怀远之恩,亦以是羁糜之。
绍兴二十四年,复黎州及雅州碉门灵西碧易马场。
乾道初,川、秦八场马额九千余匹,淳熙以来,为额万二千九百九十四匹,自后所市未尝及焉。
”一、茶马互市的演变迄至宋代,汉藏茶马贸易才有了空前的发展,宋廷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茶马互市。
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茶叶已成为藏民族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
自唐茶叶传人吐蕃以后,至宋已然“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31。
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均有饮茶习惯。
同时,中原地区种茶区域扩大,种植技艺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达到空前水平。
第二,宋代定都中原战马紧缺问题相当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产与宋朝的边疆防御。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疆域大为缩小,其控制区主要是农耕地带,而且,在北方相继出现了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夏政权。
他们长期与宋对立、挑衅争战,威胁着宋的安全。
同时,产马之地的契丹、西夏政权为了自身利益,绝不轻易将马匹输入宋朝,因为此举只会加强对手的实力而威胁自身安全。
明人对于民族关系的看法
明人对于民族关系的看法一、明朝的民族构成与主要民族关系情况1. 汉族与蒙古族- 在明朝初期,明朝与蒙古的关系较为复杂。
明朝建立后,将元朝势力驱逐回北方草原,但蒙古势力仍然强大。
朱元璋和朱棣时期,明朝多次对蒙古发动军事行动,如朱棣的五次北伐。
这一方面是为了消除蒙古对明朝边境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明朝的正统地位。
- 同时,双方也存在一定的经济往来。
在边境地区有互市贸易,虽然互市贸易常常受到双方政治关系的影响而时开时闭,但它反映出双方在经济上有一定的互补性。
例如,蒙古地区需要中原地区的粮食、茶叶、铁器(虽然明朝对铁器输出有诸多限制)等物资,而明朝则需要蒙古的马匹等畜牧产品。
- 在文化上,双方也有交流与融合的迹象。
一些蒙古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汉族的农耕技术、文化礼仪等。
而明朝在处理蒙古事务时,也逐渐了解蒙古的文化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蒙古的部落结构等文化特点。
2. 汉族与藏族- 明朝对藏族地区采取了多封众建的政策。
通过册封众多的藏族宗教领袖和地方势力首领,来加强对藏族地区的管理和联系。
例如,对藏传佛教的一些高僧进行册封,像大宝法王、大乘法王等。
- 在经济方面,茶马贸易是汉族与藏族关系的重要纽带。
藏族地区盛产良马,而茶叶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茶马贸易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统治。
这种贸易在固定的茶马司进行,并且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 文化上,藏传佛教在明朝时期对汉族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藏传佛教的教义、艺术形式(如唐卡绘画艺术等)传入汉族地区,同时汉族的文化、建筑技术等也对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如在一些藏族寺院的建筑中可以看到汉族建筑风格的元素。
3. 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等)- 明朝在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
这一制度是在承认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统治权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明朝的统治体系。
土司需要向明朝中央政府缴纳贡赋,并且听从明朝的征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民族大学《茶学概论》期末作业题目:论茶马贸易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姓名:何勋臻班级:08 通信工程(1)班学号: P081112039指导教师:马姝雯2010年12 月22 日摘要:茶马贸易自唐朝出现以来,历经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延续时间长达千余年,它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茶马贸易有官营和私营之分,在此我以官营为主,探讨茶马贸易对汉藏关系的影响, 指出官营茶马贸易不仅为民族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是内地与周边密切关系的基础。
关键词:茶经济;茶马贸易;民族融合;民族互惠一、引言互市,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或不同地方割据政权之间的一种特殊经济交往与沟通形式。
互市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如“边境互市”、“合市”、“和市”、“榷场”、“榷场贸易”等等。
在一般情况下,互市主要包括绢马贸易或茶马贸易等内容,其内容变化主要取决于特定时期贸易双方的需求。
互市的产生,实际上是由内地与边疆生产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农耕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分工。
互市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茶马互市则兴起于唐宋,盛于明清,维系时间长达千余年之久。
茶马互市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以物易物的一种特殊性贸易形式,系一种互补性经济,在我国商贸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茶马互市曾经对繁荣农牧业经济,改善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生产和生活结构,促进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马互市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具有禁榷的性质,一度曾由政府实行统购统销,并完全由政府垄断;即使商人从事经营,也必须在官府的严格控制下进行。
茶马互市首先兴起并主要发展于我国西北地区,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我国古代的西北地区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地带,这里亦农亦牧,农牧相间,民族经济的交往是当地民族须臾不可或离之事,正如史书上所言,西北地区是“华戎所交”之地,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补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北地区又往往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分界线,或者说是农耕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分界线,不同类型的经济互补是这里自始至终存在的一个特色。
至迟自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开始,丝绸之路便贯穿于西北地区全境,民族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经济交往已经初具规模。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总结道:“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历史上人们的共识。
由此可见,古代西北在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交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代的互市重点均在西北境内,茶马互市亦不例外是不难理解的史实。
二、茶马贸易的起源茶马贸易也称茶马互市,主要指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北方、西北、西南以畜牧业为生计的少数民族用畜产品(以马为主)换取汉族农业、手工业产品(以茶叶为主)的一种物物交换关系。
它是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自身互补互利,调剂余缺的产物。
因此,这种贸易关系在双方的经济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茶马贸易以藏汉之间贸易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具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茶马贸易被看作汉藏民族贸易的代名词。
从现有资料来看,茶马贸易出现于唐代、兴盛于宋明时期,衰于清代,先自民间自发贸易开始,到宋代确立官营茶马贸易体制,至明代由官府垄断专营,实施“以茶驭番”策略,清初延明制使这一制度又延续近一个世纪。
我们应看到的是在茶马贸易持续的千余年里,它所起的促进汉藏民族关系和文化融合的巨大作用。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官营茶马贸易为民族间经济上的互动提供了条件。
唐朝时期,落户于汉藏交界的甘青川一带的藏族,就与周围的汉族建立起了经济文化联系。
藏族用牛、羊、马及皮毛、犀角、氆氇等土特产品换取汉族等族的粮食、盐、丝绸、布匹、铁器、瓷器等农产品、手工制品。
随着藏汉民族交往的加深,茶叶因其消腻、提神功效成为以肉乳为主的饮食结构的藏族青睐的饮品。
随着汉地茶叶种植量的增加及茶货在藏区的销售,饮茶风俗从最初在藏族贵族中流行,逐渐扩展到平民百姓,成为藏族人民每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由于交通条件所限,通过民间贸易难以充分满足藏族同胞对茶叶的需求量。
到宋代神宗年间,设立官营茶马贸易机构,兴修茶马交换交通道路后,才使得贸易经常化、制度化,使大规模的贸易活动成为可能。
应该说,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茶马贸易所实施的管理措施,起到了完善茶马商品流通市场及其交通条件,有利地促进了茶马贸易的发展。
三、贸易机构的设立与贸易活动的实施唐朝初期,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应吐蕃之请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互市,从此开始了汉藏官营贸易。
不过,唐代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茶马交易机构。
到宋初,急需战马,专门在边地设买马司、买马场。
据《宋史·兵志》载:“宋初,市马唯河东、陕西、川峡三路。
招马唯吐蕃、回纥、党项、藏牙、白马、象家、保家、名市族诸蕃”。
以后与西夏对峙后,在西北地区的环州、庆州、延州、渭州、原州、秦州、文州及镇戎军等地设置买马场易马。
虽然此时尚未发展直接以茶易马的交换,但是固定地点的马贸易场所已在汉藏交界地带形成了稳定的马贸易互市格局。
以茶易马的交易活动始于神宗时王韶经营熙河。
王韶经营熙河时,发现该地蕃部嗜茶而缺茶,又多产马,于是在秦州、熙州、通远军、永宁寨、岷州等地设博马场,榷禁蜀茶,在蜀地设买茶场41处,在陕西设卖茶场332处。
从王韶经营熙河时五个博马场销售茶叶的数额来看(见下表),宋朝官方运营茶马贸易为这个市场填补了藏区茶叶需求上的很大空缺,也拓宽了中原产茶区的茶叶市场。
每驮茶重约100斤,那么这两年销往吐蕃地区的茶叶分别是337.4万斤和365万斤。
通过官方渠道如此之大的茶货年销量,足以说明吐蕃地区茶叶市场已初具规模由于易马所用茶叶产于四川、陕西以及明代以后的湖北等地,良马又产于西北,这就构成了茶马贸易的传统运输流向,即南茶北运,北马南运,并由此形成了以各茶马司为中心的茶叶、马匹等货物运输的交通网络。
官方贸易的开展及其茶马机构的设立为民族间频繁的交流和流动提供了重要场所。
自宋以来,各地茶马司就成为茶马货物的集散地。
“河湟地区经济地理位置上的特殊地位,原来就具有十分适合于商业发展的条件,建立‘茶马司’之后更便于他们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明清两代在宋代所确立的茶马机构基础上延续和发展四、交通条件的改善地处西北的河陇地区是丝绸必经之地,四通八达的丝绸之路交通为唐代的民族贸易,尤其是绢马贡赐贸易提供了方便,也为以后吐蕃东渐后汉藏茶马贸易提供了便利。
唐太宗时修“参天可汗道”便利了中原与周边民族的交通。
同时,吐蕃占据河西、陇右及西域后,开始涉足于丝绸之路贸易,再加上吐蕃扩张过程中道路的开辟,于是一条从西藏本土出发,从东北方向翻越唐古拉山进入青海,再通往河陇、长安的重要通道已畅通;还有一条从东南方向的藏东谷地沿河而下经过康区通往四川、云南地区的路线,两条道路相互勾通。
从东南路线经松潘、文县、天水、宝鸡可到长安,从长安又可通到青唐道。
宋代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确立起来后,以旧有的道路为依托,开始由政府出资修建车铺,以便运输易马所用茶货。
元丰五年(1082年),应负责茶马之职的蒲宗闵请求,自秦州至熙州,量地理远近、险易,设置车铺二十八个。
少数民族政权为了便于贸易,也修路置驿便利物流交通。
如保安军、镇戎军两地是西夏与北宋的贸易中心,西夏立国后,便开辟了一条“国信驿道”:东起汴梁,经永兴军、鄜延路至保安军,再从保安军向西北,经万全寨、白池、人头、苦井、古雨、分山口,西渡黄河,经永州,到达兴州(今银川)。
潘罗支等吐蕃各部与宋朝贸易主要走渭州道,即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及兰、会等州以后,丝路东段陇关中道被阻,贸易中心则移至秦州、通远军,使丝路陇关南道得以复兴。
王韶经营熙河时,熙河马源主要来自唃厮啰,茶马运输走青唐道,即由关陇南道出秦州,经古渭寨(今甘肃陇西)通远军,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湟州(今青海民和上川口)、宗哥城(今青海乐都大小古城)至青唐城(宋朝时先称鄯州,后改西宁州)。
宋代唃厮啰、甘州回鹘的贡使及西域胡商等也走丝路青唐南道,经秦州,再从秦州至汴京。
元朝实现全国统一,西藏纳入版图由中央直接管辖后,在全国各主干道路上设置了数以千计的驿站,其中在陕西行省设陆站80处,水站1处,甘肃设马站6处[7],还从内地到边疆每一、二十里设一急递铺。
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元代在藏区建立了从大都通往阿里和西藏南部的驿站系统,从算木多到萨迦共有27个大驿站。
道路建设以及政治上的大一统,使全国各地道路交通及中原与周围各民族贸易往来更为便利。
到明朝初年,与西番交易所用茶叶仍来自川陕等地。
为了便于官营茶马贸易的开展,在元代道路基础上,先后在陕西设驿站48处、递运所19处,甘宁青设驿站140余处。
洪武年间在碉门立茶马司后,为了便于茶马运输,“碉门至岩州道路宜令缮修开拓,以便往来人马,仍量地里远近,均立邮传,与黎、雅烽火相应,庶可以防遏乱略,边境无虞。
”形成长达五千多里的茶马运输道路,“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
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
”形成了以松潘为中心的三条茶马商道:龙安道、松成道、西宁道。
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应五世达赖喇嘛之请,于云南胜州开设茶马互市,形成滇藏茶马道。
可见茶马贸易的发__展对道路的开辟和丝路古道的重新开通以及维护都起了积极作用。
茶马贸易的活跃还带来了许多城镇的兴起。
宋代的镇戎军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泾、原、仪、渭北面扞蔽,又为环、庆、原、渭、仪、秦熟户所依”,在此开市以后便成为“正当回鹘、西凉、六谷、吐蕃、咩逋、贱遇、马臧、梁家诸族之路[11]”的交通枢纽。
“秦、熙、河、湟、鄯等州不仅由军事重镇变成了宋与西北各族的贸易中心。
”位于康藏交通要冲的打箭炉,在元代“打箭炉充其量只是个小村庄。
”直到明初仅有住户十余家。
“皆番地,乃藏路咽喉”,番人叛服不常,清康熙年间平息叛乱,设兵戍守,于是“番汉咸集,交相贸易,称闹市焉。
”因茶马贸易而发展成为一个康区贸易重镇五、茶马贸易维系汉藏政治关系、促进民族融合通过查阅茶马贸易活动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我发现,它对于双方历史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茶马等货物的物质交换本身,它不仅带动了汉藏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在维系汉藏政治关系、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茶马贸易所建立的关系是互惠的,虽然这种互惠关系是不对称的,但是,它超出了茶马贸易货物交换的价值之外,有力地维系着双方的政治关系可以说,自汉藏间有了制度化的茶马贸易后,汉藏政治关系主要通过茶马交换这一渠道来实现。
这种交换既包括互市交换,也包括官方直接的以政治联系为标识的“贡赐”礼品交换或称“贡赐”贸易。
历代封建政府都奉行着对少数民族厚赐丰给“怀来远人”的“怀柔政策”,因此,“贡赐”贸易并不是等价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