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马贸易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民族大学

《茶学概论》期末作业

题目:论茶马贸易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姓名:何勋臻

班级:08 通信工程(1)班

学号: P081112039

指导教师:马姝雯

2010年12 月22 日

摘要:茶马贸易自唐朝出现以来,历经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延续时间长达千余年,它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茶马贸易有官营和私营之分,在此我以官营为主,探讨茶马贸易对汉藏关系的影响, 指出官营茶马贸易不仅为民族间频繁的经济文

化交往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是内地与周边密切关系的基础。

关键词:茶经济;茶马贸易;民族融合;民族互惠

一、引言

互市,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或不同地方割据政权之间的一种特殊经济交往与沟通形式。互市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如“边境互市”、“合市”、“和市”、“榷场”、“榷场贸易”等等。在一般情况下,互市主要包括绢马贸易或茶马贸易等内容,其内容变化主要取决于特定时期贸易双方的需求。互市的产生,实际上是由内地与边疆生产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农耕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分工。互市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茶马互市则兴起于唐宋,盛于明清,维系时间长达千余年之久。茶马互市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以物易物的一种特殊性贸易形式,系一种互补性经济,在我国商贸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茶马互市曾经对繁荣农牧业经济,改善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生产和生活结构,促进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茶马互市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具有禁榷的性质,一度曾由政府实行统购统销,并完全由政府垄断;即使商人

从事经营,也必须在官府的严格控制下进行。

茶马互市首先兴起并主要发展于我国西北地区,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古代的西北地区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地带,这里亦农亦牧,农牧相间,民族经济的交往是当地民族须臾不可或离之事,正如史书上所言,西北地区是“华戎所交”之地,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补性。从历史的角度看,西北地区又往往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分界线,或者说是农耕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分界线,不同类型的经济互补是这里自始至终存在的一个特色。至迟自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开始,丝绸之路便贯穿于西北地区全境,民族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经济交往已经初具规模。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总结道:“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历史上人们的共识。由此可见,古代西北在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交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代的互市重点均在西北境内,茶马互市亦不例外是不难理解的史实。

二、茶马贸易的起源

茶马贸易也称茶马互市,主要指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北方、西北、西南以畜牧业为生计的少数民族用畜产品(以马为主)换取汉族农业、手工业产品(以茶叶为主)的一种物物交换关系。它是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自身互补互利,调剂余缺的产物。

因此,这种贸易关系在双方的经济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茶马贸易以藏汉之间贸易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具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茶马贸易被看作汉藏民族贸易的代名词。从现有资料来看,茶马贸易出现于唐代、兴盛于宋明时期,衰于清代,先自民间自发贸易开始,到宋代确立官营茶马贸易体制,至明代由官府垄断专营,实施“以茶驭番”策略,清初延明制使这一制度又延续近一个世纪。我们应看到的是在茶马贸易持续的千余年里,它所起的促进汉藏民族关系和文化融合的巨大作用。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官营茶马贸易为民族间经济上的互动提供了条件。唐朝时期,落户于汉藏交界的甘青川一带的藏族,就与周围的汉族建立起了经济文化联系。藏族用牛、羊、马及皮毛、犀角、氆氇等土特产品换取汉族等族的粮食、盐、丝绸、布匹、铁器、瓷器等农产品、手工制品。随着藏汉民族交往的加深,茶叶因其消腻、提神功效成为以肉乳为主的饮食结构的藏族青睐的饮品。随着汉地茶叶种植量的增加及茶货在藏区的销售,饮茶风俗从最初在藏族贵族中流行,逐渐扩展到平民百姓,成为藏族人民每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由于交通条件所限,通过民间贸易难以充分满足藏族同胞对茶叶的需求量。到宋代神宗年间,设立官营茶马贸易机构,兴修茶马交换交通道路后,才使得贸易经常化、制度化,使大规模的贸易活动成为可能。应该说,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茶马贸易所实施的管理措施,起到了完善茶马商品流通市场及其交通条件,有利地促进了茶马贸易的发展。

三、贸易机构的设立与贸易活动的实施

唐朝初期,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应吐蕃之请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互市,从此开始了汉藏官营贸易。不过,唐代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茶马交易机构。到宋初,急需战马,专门在边地设买马司、买马场。据《宋史·兵志》载:“宋初,市马唯河东、陕西、川峡三路。招马唯吐蕃、回纥、党项、藏牙、白马、象家、保家、名市族诸蕃”。以后与西夏对峙后,在西北地区的环州、庆州、延州、渭州、原州、秦州、文州及镇戎军等地设置买马场易马。虽然此时尚未发展直接以茶易马的交换,但是固定地点的马贸易场所已在汉藏交界地带形成了稳定的马贸易互市格局。以茶易马的交易活动始于神宗时王韶经营熙河。王韶经营熙河时,发现该地蕃部嗜茶而缺茶,又多产马,于是在秦州、熙州、通远军、永宁寨、岷州等地设博马场,榷禁蜀茶,在蜀地设买茶场41处,在陕西设卖茶场332处。

从王韶经营熙河时五个博马场销售茶叶的数额来看(见下表),宋朝官方运营茶马贸易为这个市场填补了藏区茶叶需求上的很大空缺,也拓宽了中原产茶区的茶叶市场。

每驮茶重约100斤,那么这两年销往吐蕃地区的茶叶分别是337.4万斤和365万斤。通过官方渠道如此之大的茶货年销量,足以说明吐蕃地区茶叶市场已初具规模

由于易马所用茶叶产于四川、陕西以及明代以后的湖北等地,良

马又产于西北,这就构成了茶马贸易的传统运输流向,即南茶北运,北马南运,并由此形成了以各茶马司为中心的茶叶、马匹等货物运输的交通网络。官方贸易的开展及其茶马机构的设立为民族间频繁的交流和流动提供了重要场所。自宋以来,各地茶马司就成为茶马货物的集散地。“河湟地区经济地理位置上的特殊地位,原来就具有十分适合于商业发展的条件,建立‘茶马司’之后更便于他们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明清两代在宋代所确立的茶马机构基础上延续和发展

四、交通条件的改善

地处西北的河陇地区是丝绸必经之地,四通八达的丝绸之路交通为唐代的民族贸易,尤其是绢马贡赐贸易提供了方便,也为以后吐蕃东渐后汉藏茶马贸易提供了便利。唐太宗时修“参天可汗道”便利了中原与周边民族的交通。同时,吐蕃占据河西、陇右及西域后,开始涉足于丝绸之路贸易,再加上吐蕃扩张过程中道路的开辟,于是一条从西藏本土出发,从东北方向翻越唐古拉山进入青海,再通往河陇、长安的重要通道已畅通;还有一条从东南方向的藏东谷地沿河而下经过康区通往四川、云南地区的路线,两条道路相互勾通。从东南路线经松潘、文县、天水、宝鸡可到长安,从长安又可通到青唐道。

宋代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确立起来后,以旧有的道路为依托,开始由政府出资修建车铺,以便运输易马所用茶货。元丰五年(1082年),应负责茶马之职的蒲宗闵请求,自秦州至熙州,量地理远近、险易,设置车铺二十八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