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布局与大学城布局之间的关系
“大学城”与“高教园区”辨析
![“大学城”与“高教园区”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f89a4a71fe910ef02df85c.png)
“大学城”与“高教园区”辨析我国正在兴起一股兴建大学团区的新浪潮,目前在建的“大学城”与“高教团区”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形式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大学城”(CollegeTown)概念在国外具有特定的含义和内涵。
本文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大学城”进行分析。
狭义的“大学城”与“高教园区”的含义相似,是一个教育社会学上的概念,通过比较分析,两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实质内涵上的区别;同时对“大学园区”与原采的“文教区”进行比较。
广义上的“大学城”是一个人文地理学的概念,本文讨论了大学城的生长过程、衡量标准和建设具备的条件。
[标签]大学城高教团区辨析目前,这种教育现象有三种称法:“大学城”、“高教园区”和“大学园区”。
其中正式称法是前两种,“大学园区”则成为“大学城”与“高教园区”的通称(以下统称为“大学园区”)。
目前,全国正在兴建或规划中的大学园区共有20多个。
有的称为“大学城”,如目前正在兴建的有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和杨浦大学城、深圳大学城、珠海大学城等,另外,安徽合肥大学城、福建福州地区大学城、湖南长沙岳麓山大学城、山东济南大学城、河南郑州省会大学城、云南昆明大学城、陕西西部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湖北武汉黄家湖大学城、湖北荆州大学城、辽宁沈阳大学城等也已完成前期的论证和规划阶段。
有的称为“高教园区”,目前只有浙江省明确称为“高教园区”,在建的有杭州的下沙、滨江、小和山高教园区及宁波、温州等地兴建的5个高教园区。
虽然“大学城”与“高教园区”在名称上有所区别,在其概念和内涵的判别上也存在争论,但从实践上看,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形式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大学城”的概念是从国外传入的,通常指的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常常被人们称为“大学城”(CollegeTown)。
国外的大学城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著名的大学城有英国的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等。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5e72a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8.png)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在持续发展和壮大。
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也成为研究者和从业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产业园区是以集聚同类企业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经济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是以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创新密集、信息密集等特点。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性,其园区的空间规划和布局也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的园区需要有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在园区内可以集聚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形成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有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
现代化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可以提供便捷的物流、通讯和能源等服务,满足企业生产和研发的需求。
再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具有一定的环保和低碳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因此,环保和低碳已经成为许多园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最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拥有高品质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多元化和高品质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可以增加企业和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个人的生活质量。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趋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一、空间布局的多元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也趋向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产业园区外,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向生态园区、文化园区、创意园区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空间布局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创新和具有活力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跨界合作和创新。
二、园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同时也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园区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服务和旅游等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郑州高新区未来15年怎么玩?全新资料解读2030年前发展规划
![郑州高新区未来15年怎么玩?全新资料解读2030年前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96a88c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4.png)
郑州⾼新区未来15年怎么玩?全新资料解读2030年前发展规划买房⼦,看规划懂下图等于更懂郑州很多粉丝表⽰对郑州发展表⽰迷惑,看不懂!看完这张图,是不是清晰⼀点呢?知道我们为什么看好常西湖及象湖了吧?这是郑州主城区定位,特别要注意级别,⼟地出让也会按照这个形态进⾏指标约定,开发商也会按照这个⽅向盖房,以后发展也会按照这个⽅向。
今天要探讨本图左上的⾼新组团。
郑州⾼新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郑州⾼新区上升⾄国家级⾼新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110平⽅公⾥⼟地发⽣巨变。
⽬前已形成以电⼦信息、软件、动漫创意为核⼼内容的千亿级新兴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区建设等⽅⾯取得新的成绩。
同时,⾼新区聚集了全省最知名的⼤学和中学,可以不夸张的说,⾼新区是⼈才输送与聚集的宝地。
20余年⾼新区硕果累累⼊驻企业纷纷牵⼿⾼新区位于⼤郑州西北部的⾼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内唯⼀⼀家省会城市国家级⾼新区,也是国家科技部部署创新体系⾸批4个重要战略⽀点之⼀,全区⾏政代管⾯积110平⽅公⾥,总⼈⼝26万余⼈。
该区域具备区位、科技创新、智⼒科研、⼈才等优势。
郑州⾼新区投资环境优良、措施完善。
2003年9⽉,⾼新区成⽴了投资服务局,这是河南省第⼀个专门为新进驻项⽬提供协调服务的办事机构。
为了吸引企业⼊驻,⾼新区推出⼀系列措施。
⾼新区为郑州市唯⼀享受国家赋予⾼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区域,例如区内新办的⾼新技术企业,前两年免征所得税,以后⼀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法定的税率为33%。
同时,郑州⾼新区是郑州市唯⼀不限电区。
从税收到环境,多项举措推出后,吸引了⼤量企业纷纷⼊驻。
威科姆、思达软件到阿⾥巴巴等众多互联⽹、软件、医药⾏业⼤企业进驻,⾼新区屡结硕果。
2009年3⽉,经科技部批准,与⼴州、天津、苏州⾼新区⼀起,进⼊⾸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列;2010年,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国家⾼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范区”,2011年2⽉,被省政府评为“2010年度河南省⼗强产业集聚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布局的分析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布局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8e64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f.png)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布局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布局研究摘要高新区的发展布局对于高额区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有其独特的发展条件,那么高新区的发展布局也具有独特的规律,即高新区的生存和发展有其独特的环境。
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证两角进行探讨了高新区发展布局的规律,其主要结构如下。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阐述了高新区的基本问题,以便引出正文;第二章是高新区发展布局的理论探讨,分析了高新区发展布局的理论依据、发展布局的原则和机制、布局规划的基本内容,重点分析了高新区发展布局的宏观区位因素,如智力密集程度、开发性技术条件、风险资本、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因素和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第三章阐述了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带与高科技园区发展布局的经验借鉴,目的是借鉴成功高技术园区的经验;第四章是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布局现状的分析及评价,通过对我国高新区发展布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找出了发展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提出了我国高新区发展布局的对策,针对存在的布局问题,提出了适应我国的积极的布局方案和发展布局对策。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区位£堕查堂堡圭堂垡堡苎壹堑垫查主些茎茎垦塑苎垦查旦堡塞NEWANDASTUDYONTHEDEVELoPINGLAYoUToFHIGHTECHNoLoGYINDUSTRIALDEVELoPMENTZONESABSTRACTThedevelopinglayoutofnewandhi曲technologyindustrialdevelopmentzones(thefollowingisshortened船NHZ)isofstrategicsignificanceto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NHZ.Thenewandhi【ghtechnologyindustryisSOuniqueindevelopingconditionsthatthedeveloping1ayoutofNHZisofthesamecharacteristics,inotherwords,the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ithasanuniqueenvironment.ThisthesisstudiesthelawofthedevelopinglayoutofNHZfromthetwoviewsoftheoryanddemonstrations,andthestructureofitisasfollows:Thethesisismadeupoffivechapters.Thefirstchapteristheguidingtheory.whichexpatiatesthebasicproblemstoeducethemaintext.T11esecondchapterdiscussesthetheoryofthedevelopinglayoutofNHZ.Itanalysesthetheoreticalbasisofthedevelopinglayout,theprincipleandmechanismofthelayoutandthebasiccontentoflayoutplannning.especiallyitpaysattentiontosuchmacroscopicallocationfactorsastheextentoftheintellectdenseness,thetechnologicalconditionsofexploitation,theriskcapital,theperfectinfrastructure,theadvantageousproductionandlifeenvironment.thepolicyadvantagesandthefavorablesocialandculturalenvironment.Thethirdchapterexamplesthefamoushi西_techindustrialbeltandhigh.techindustrialparkstoleamfromtheirsucceededexperience.ThefourthchapteriStheanalysisandappraisementofthecurrentsituationsofthedevelopinglayoutofNHz。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7315ddb6f1aff00bed51e26.png)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发布日期: 2008-2-21 发布机构: 宁波市规划局规划编审处一、规划编制目的与意义宁波国家高新区建设是实现宁波“中提升”目标的战略选择,是促进宁波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进器,也是加快宁波城市空间重构和功能疏解的重要步骤。
随着高教园区北区、东部新城等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园区内部空间结构,特编制分区规划,以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
二、主要规划内容1、规划范围与期限高新区总用地面积18.9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两块。
一是位于世纪大道西面约1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另一部分具体范围为:西起世纪大道,东至东外环路,南至通途路,北至甬江,占地17.9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
2、目标与功能定位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新时期宁波城市建设的重点,其发展与建设的目标应着眼于全省乃至更大的经济区域,担负提升宁波、服务浙江、辐射东南沿海、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因此本区的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3、用地与人口规模规划高新区总用地18.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6.6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15.5万人。
4、空间结构未来高新区通过院士路加强园区南北向与高教园区及东部新城的联系。
园区规划结构为:一心、一轴、三区、多个功能单元。
一心:位于园区的中心地带,是为全区产业体系服务的核心。
一轴:连接各区块的生活、休闲轴。
三区:聚贤路以西的科技新城区、聚贤路以东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及梅墟老镇改造区。
多个功能单元:指居住、研发、产业、教育等多个功能单元。
5、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41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4.9%,人均26.6平方米,规划共形成7大居住社区。
其中6个为纯居住社区,1个为居住、办公混合社区。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园区规划构建布局合理、配置完善、服务高效的公共服务网络。
城市创新园区规划打造创新和创业的聚集地
![城市创新园区规划打造创新和创业的聚集地](https://img.taocdn.com/s3/m/72aab9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d.png)
城市创新园区规划打造创新和创业的聚集地城市创新园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中创新资源、推动创新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计和规划创新园区可以有效促进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创新园区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打造创新和创业的聚集地的策略。
一、城市创新园区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创新园区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创新园区作为创新要素的集聚地,能够为创新活动提供方便的条件,促进创新的产生和转化。
其次,创新园区规划能够提供支持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包括办公空间、实验室、孵化器等,为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
此外,创新园区规划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二、城市创新园区规划的策略1. 创新生态布局城市创新园区规划应该注重创新生态布局的设计。
创新生态布局主要包括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和交通布局等方面。
功能分区需要根据创新产业的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区块,包括科研区、产业孵化区、创客空间等。
空间布局要考虑创新要素的聚集效应,将相关的产业、研发机构和高校安排在相邻区块,便于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交通布局考虑到园区内外的交通便利性,尽量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园区规划应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这包括建设标准化的办公场所、实验室和展示交流空间,满足创新产业的需求。
同时,为创业者提供配套服务,如法律咨询、市场推广、资金支持等,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还应注意与周边社区的融合,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 产业链培育和创新网络构建城市创新园区规划需要注重产业链培育和创新网络构建。
产业链培育是指将相关的产业企业和研发机构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通过构建产业链,可以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和转化,推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
创新网络构建是指建立创新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包括产学研合作、企业联盟等形式。
肩负历史使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肩负历史使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https://img.taocdn.com/s3/m/3f80861b6c175f0e7cd13712.png)
1规 划确 定 : . 深圳高 新区将致 力于建设 具有世界 影 响
力 的一 流 高 科 技 园 区 , 使 之 成 为 推 动 “ 圳 速 度 ” “ 圳 并 深 向 深
则, 引进更 多的国内著 名高校到大学城办学 , 有效解决深圳
( 包括高新 区、 产业带在内 ) 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构建 深港 创新圈。深圳高新 区是 “ . 深港创新圈 ” 的重
要 载 体 , 圳 高 新 区将 主 动 融 入 “ 港 创 新 圈 ”体 现 与 落 实 深 深 ,
创新” 变的领航 区, 转 发展 “ 三创一高 ” 的产业 核心 区, 展示 自主创新 、 与香港协 同发展 的技术极 , 成为汇聚全球华人 创
“ 深港 创新 圈” 的资源共享、 教育同步 、 交通便利等 功能。在 资源共享方面 ,高新区引入政府机构和 民间组织的丰富创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20 0 6年 , 深圳市委市政府 做 出《 关于实施 自主创新战 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的决定》 明确提 出要“ , 建设 世界一
产业的旗帜举得更高 , 发挥 区域创新体 系 , 建设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 的高地 , 营造适合 创新 的“ 湿地 ” “ 、 洼地 ”并使 之成 , 为 创业的沃土、 成功的家园, 为深 圳早 日建成 国家创新型城 市做 出应有的贡献 。
新资源。目前 , 香港 的大学已经出资 29亿元在深圳高新区 . 建成或在建研究 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产学研基 地。在教 育 同步方面 ,高新区进一步拓 展深 圳虚拟大学园香港成员 院校的发展空间。 在交通便利方面 , 高新 区以往返深港两地 科技 园区和大学城之间“ 深港创新圈 ” 公务直通 巴士的开通 为契机 , 促进两地 创新要素 的流动 , 将本 区建设成 为深港创 新 圈中创新资源最为集 中、 创新活动也最为活跃的区域。
现阶段新城建设的总结与评价
![现阶段新城建设的总结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11c046827d3240c8447ef72.png)
P236—P244第十一章现阶段新城建设的总结与评价近几年来,很多大城市热衷于搞“新城”建设,借此做大城市规模,以城市的扩展来带动城乡的发展。
但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新城”,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大相径庭,需要加以具体辨析。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城或新城不同,我国大都市周边的新城在功能定位上,不仅有分担中心都市区的功能,还承担着新城周边农村地区城市化的重任。
近几年来,我国大城市中的“新城”规划和建设正在不断升温,虽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很少有人去深入研究那些似乎不太引人注意却是本质性的问题,甚至对什么是“新城”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本章对现阶段我国新城建设的若干问题加以评价和讨论。
第一节新城建设的动因和类型根据新城形成的机制不同,结合案例说明,着重说明若干在国内目前比较典型的新城类型。
一、内城改造和城市发展战略升级相互联动形成的“新城”1、基本分析市场经济下,原来的城市用地方式若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内城更新改造就势必引起用地的功能置换。
其中较为普遍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另一种是老城厢地区保护和更新。
比如,城市老中心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位优势凸现,众多商家投资竞争,地价提高,所以在城市新一轮的规划和发展中,原来的企业、居住区、非盈利性的公共设施等,甚至是政府机构,纷纷外迁至位置相对较偏及地价较低的新区。
由此而来,这些外迁设施势必带动一大批相关的产业在其新选址周边兴起,逐渐形成生活、就业兼备的“新城”。
老城厢地区一方面人口密度非常高,城市设施滞后,环境状况每况愈下,另一方面老城厢是历史的见证,往往具有历史保护价值,需要加以保护和调整功能,于是政府往往选择位于城市外围的地区来安置从老城厢疏解出来的人口和产业,由此而形成“新城”。
这一类“新城”由于有相应政策的支持,其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都可配套完善,环境状况相对较好,居民能安居乐业;新城的中心区位往往能得到开发商的青睐,人气较为旺盛。
成都高新区规划图
![成都高新区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b8f3a4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d.png)
成都高新区规划图
成都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总规划面积277平方公里。
高新区规划图总体布局分为核心功能区、生态景观区、服务设施区、产业配套区四个区域,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空间格局。
核心功能区是高新区的主要发展区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园。
高新技术产业园按照“一轴两心”的布局,形成一个中心是高新技术产业园核心区,两个重要节点是科技园和创意园。
现代服务业园包括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等,打造成为成都高新区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
生态景观区是高新区的绿化广场和生态园林区,包括人工湖、公园、绿道等,形成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
服务设施区包括医疗、教育、体育等服务设施,为高新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生活环境。
医疗设施区包括医院、诊所等,教育设施区包括学校、幼儿园等,体育设施区包括体育馆、游泳馆等。
产业配套区是为高新区核心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区域,包括物流园区、科技服务中心、科研机构等。
物流园区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科技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前沿的科研成果。
规划图中还包括了交通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规划。
高新区与成都市区连接的主要道路有高新大道、环城高速公路等,并且高新区建设了一些公交站点、地铁站点和停车场,方便居民的出行和交通。
总之,成都高新区的规划图以核心功能区为主线,生态景观区为延伸,服务设施区和产业配套区为支撑,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序的空间布局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成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样板。
深圳高新区的划分及特点
![深圳高新区的划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f007c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d.png)
石壁龙片区
南山园区(南山区)
东至沙河西路,南至白芒收费站,西至二级水源保护区,北至南山区边界线,面积2.24平方公里
5
坪山园区
坪山园区(坪山区)
东、北至深惠边界,南至田头山,西至高压走廊及出口加工区
6
坂雪岗科学城片区
龙岗园区(龙岗区)
由梅观高速、机荷高速、清平高速和南坪快速路围合成的区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
深圳国家高新区片区名称及四至范围
深圳高新区的特点在于它是分布在各区的,也就是针对各区产业特色作了相应侧重点的划分和拟定,这也体现了深圳特区发展的特色。
以下是目前深圳高新区划分大致。
序号
名称
所属区域
四至范围
1
深圳湾片区
南山园区(南山区)
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南海大道、东至沙河西路,总规划面积11.52平方公里
2
留仙洞片区
南山园区(南山区)
东至石鼓路,南至茶光路,西至创科路、打石一路、南坪快速,北至留仙大道,面积1.8平方公里
3
大学城片
南山园区(南山区)
东至南方科技大学,南至学苑大道、留仙大道,西至平山一路,丽山路、西丽湖路,北至动物园、丽水路、学苑大道、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南方科技大学,面积4.48平方公里
7
宝龙科技城片区
龙岗园区(龙岗区)
东至东部过境通道、西至深惠高速公路、南至翠宝路、北至丹荷路,18.03平方公里
8
尖岗山-石岩南片区
宝安园区(宝安区)
北至洲石公路,东至羊台山,南至铁岗水库,西至松白路;北至上川路,东至留仙三路,南至留仙一路,西至新安三路,面积8.31平方公里
9
西乡铁仔山片区
宝安园区(宝安区)
基于三区联动上街发展
![基于三区联动上街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e21926f783e0912a2162a16.png)
基于三区联动上街发展研究摘要:基于三区联动发展策略,通过现状研究分析,确定上街片区的发展功能定位,提出上街片区建设目标,超前建设绿色交通体系,保证大学城校区、高新区、上街片区三者良性互动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上街片区三区联动功能定位特色建设前言福州地区大学城2002年开工建设,至2010年,已有12所大学入住,共有在校生12万名,基本建成。
2009年福州市为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大学城,启动建设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定位为: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有机交汇,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意、创业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目前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启动区已全面开工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与大学城及海西高新区仅一路之隔的上街片区发展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和思路。
三区联动的内涵①三区联动是指把大学校区建设与科技园区创业、公共社区发展相结合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三区联动的格局中,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大学校区承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科技知识基础;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以大学校区为核心,科技(产业)园区为基地,以城市公共服务为依托,以资源的聚集、共享、融合、转化为特征,以促进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宗旨,推动高校与城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者的合作与联动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提升。
现状概况1、现状概况上街片区(镇区)地处福州中心城西侧,距福州中心区12公里,东侧濒临乌龙江,西侧是大学城校区,南侧是在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北侧是国宾馆,沿乌龙江南北带形分布,面江靠山,自然生态环境极好。
上街片区主要沿国宾大道、源通路、尚街路、乌龙江江边建设发展,沿江形成了一定规模高尚别墅区;区内村庄建筑较为密集。
2、存在问题1、上街片区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交通不发达,与福州中心城及大学城校区联系不紧密;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缓慢,停留在镇村水平,未能有效服务大学城校区。
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
![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38c9f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a.png)
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
现代城市发展迅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空间利用及规划
也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前沿的高新区,它承担着较高的经济发展目标,其国土空间规划也以及时、周密的体现和实施。
国土规划能够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推进空间结构优化,有效调节
土地利用。
高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如
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例如,可以根据当地的
地理位置,将高新区的若干部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功能区,分别用于
工业开发,旅游开发,居住区、服务业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等问题,尤其是包括公共开放空间、建筑绿地和风貌景观等,以营造舒适的环境格局。
同时,有效利用土
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
另外,通过实施国土规划,可有效控制城市空间布局,改进城市
的道路网络及公共交通,特别是建立良好的公共设施服务。
此外,还
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污染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持
续发展。
总之,实施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还要做好营造舒
适的环境格局的工作,以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733321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4.png)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09•【字号】市政办发〔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月9日西安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9〕26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统筹协调、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西安市产业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深化教育创新改革,加快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力争到2023年,培育13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2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13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开设40个产教融合型重点专业,建设75个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项目。
到2025年,教育和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产教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1.统筹推进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
将产教融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贯穿到区域发展、产业规划、城镇化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各个环节。
抢抓国家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依托西安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将产教融合与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工作相结合,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环境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
![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环境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ef3e62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5.png)
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环境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区位: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选址于温州市城南,瓯海区茶山镇境内,大罗山西北麓。
南侧与瑞安市相接,西侧为沿海高速公路。
距温州市中心约11.5公里。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由此经过,交通便捷。
周围村镇星罗棋布,区内河道蜿蜒。
大学城环抱于茶山风景名胜区之中。
●规划基地面积约333.3公顷,学生规模约5万人。
借自然山水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突出环境的文化特征二、设计依据1、温州市高教园区建设委员会《关于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及《关于温州市高教园区各校详细规划设计条件(讨论稿)》;2、国家有关园林规划设计的技术规范。
三、设计理念自古书院往往“择胜地”、“依山林”,选择“文物荟萃”的名山胜地,作为安静读书和办教育的理想场所,这是和我国文人的哲学思想相联系的。
大学城的规划设计注重继承中国江南书院的理念,追求建筑灵活、自由的布局,体现中国文人寄情山水,顺乎自然的审美情趣。
高教园区的入口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绿地,沿中心轴线更是以茶山风景名胜区的五美园为背景,充分利用纵横交错的河道,堆土为山,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轴线入口段采用传统书院规整的对称布局,暗喻严谨的学风,由北至南,渐显开阔与自由,以此表达中国文化外儒内道的精神理念、内圆外方的审美追求。
此外,设计中还融入了江南水乡的特有环境。
概念之六:创造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的校园环境1. 利用基地原有水系设计特色环境景观:在保持现有河道形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局部改造,使其形成宽窄、曲直、急缓、深浅、形态多姿的溪流、湖泊、岛屿景观。
在河畔绿带中,设计多种形态的亲水场所,使环境充满活力。
设计水上游览环路,布置若干码头,使学生和教职工在工作学习之余,能尽情休闲游赏,享受水乡美景。
2. 多层次的环境设计东北主入口的求索景观大道和中心区舒缓的空间形态组成了大学城城市尺度的景观。
各校区内部的集中绿地以及校际间的环形绿带形成了大学城社区级尺度的景观。
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https://img.taocdn.com/s3/m/be69df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5.png)
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长沙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长沙市管委会直接领导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中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长沙高新区位于长沙市东南部,总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辖区涵盖天心、岳麓、芙蓉、开福四个区县,下辖53个镇、街道,是长沙市的经济发展先导区和科技创新高地。
发展历程自成立以来,长沙高新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创新,已经形成了一批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信息技术领域,长沙高新区率先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通信和软件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在生物医药领域,长沙高新区拥有一大批医药生物技术企业,如恒瑞医药、康泰生物等,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产业布局长沙高新区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布局。
在信息技术领域,长沙高新区发展了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企业和人才。
长沙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研发和生产为主导,形成了一批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
新材料产业以石墨烯、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为主要方向,发展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新能源产业以光伏、风能等为主导,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创新体系长沙高新区注重科技创新,形成了完善的创新体系。
长沙高新区依托长沙大学城、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生态圈。
高新区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长沙高新区还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和集聚了一批国际顶尖的科研团队和企业,推动了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人才服务长沙高新区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
高新区设立了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
长沙高新区还建立了技能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服务。
高科技产业的区位选址
![高科技产业的区位选址](https://img.taocdn.com/s3/m/3470bd12bb4cf7ec4bfed01f.png)
高科技产业的选址因素分析摘要:对于高科技产业园的选址,应该结合产业的类型综合选址,要充分考虑智力资源、辅助技术、风险资本以及基础设施。
研究开发型产业需要高素质的、拔尖的科研人才,因此智密区对他们的吸引作用最大,另外它面临的风险很大,最难筹集资金,对风险资本的依赖也相应最大。
生产型产业的重点是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和高科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它们对辅助技术支持和生产环境的要求最高。
加工型高科技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相对最弱,它们对智力资源的依赖性相对最小。
关键词:高科技产业;选址;区位;竞争力1前言高科技工业发展区的产生,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靠某决策者的主观原望指定而成的。
中国当前的高科技区似乎上得过多过滥,各地在投资开发区之前,宜作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可行性研究。
参加可行性讨论的规划师和诸方面专家,则应谨慎小心,以科学依据而非上级意图为准则.。
难以达到条件的开发区,自应渐渐淘汰,全国应先集中培育若干少而精的重点,不宜遍地开花,广种薄收。
2高科技产业的界定和分类高科技产业就是指应用一定的高科技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产业。
它有几个要点:1.不包括仅仅使用工序但不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产业;2.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较多常规技术但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产业;3.通常是指制造业;4.研究与开发强度以及科技人员占全体职工的比重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那些只有标准化高科技产品加工装配而没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不是高科技产业;5.高科技及其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各高科技企业在人员结构和生产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可以进一步把高科技产业分成3种:1.研究开发型:这一类高科技产业的基本活动是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它强调科研成果的产出、技术上的进步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其研究与开发强度以及科技人员占全体职工的比重相对最大;2.生产型:其主要活动是高科技产品的制造与销售。
它以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以及高科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为重点,强调尽快将产品投放市场并占领市场,其研究与开发活动相对较弱;3.加工型:以成熟的高科技产品的加工装配为主,强调产品的加工出口。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0084cc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1.png)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27•【字号】闽政〔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21〕14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2021年7月27日(此件主动公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火〔2021〕28号),加快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国家和省级高新区,以下统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新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支撑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创造环境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高新区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体制机制持续创新,福州、厦门、泉州科技城基本建成,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共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市实现全覆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区布局与大学城布局之间的关系
南京市的高新产业除去在浦口的高新区之外,于仙林大学城处的科技产业园以及位于市中心的珠江路科技街,相信大家对他们都不陌生。
而南京的高校分布,因大学城的建成,各大高校的分校区也呈现了一种集中型的布局方式。
浦口大学城、江宁大学城、仙林大学城以及在市中心城区位置的老校形成了南京目前的大学园区分布格局。
通过对高新科技区与大学城位置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高新区与大学城有着一种很深的羁绊,以大学园区这个集合了众多专业人才的地方为载体而建成的高新区,在人才任用与科学研究方面就要方便的多。
就南京珠江路科技街来说,周边大学、科研院所云集,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南京分院55所等,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极为丰富,更不用讲建于大学城附近的科技产业园与高新区了。
这些学校和高技术企业密切配合,将会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可以使这些地带的聚合力和势能大幅度提高,成为人才荟萃之地。
这不仅对高新区的建设上是种积极动力,也会在学校对人才的吸收、培养以及后续的发展上起着巨大的进步作用。
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将周边是否存在理工大学作为高新区的技术开发研究依托定为高新区选址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由此可见高校对科技的作用是被世界所重视的。
1+1>2的双赢局面是所有人都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