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统计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经济数据:5-11_劳动力人口占同等教育程度劳动年龄人口比重(2000-2017)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预测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预测最新版(二)1、填空题 ____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答案: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解析:《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2、单选题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说明教育具有_____。
A : 政治功能B : 经济功能C : 科技功能D : 文化功能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由“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可知,题干中涉及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作用,可知教育有经济功能,故选 B。
3、填空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____。
的参考答案: 独立意志本题解释:【答案】独立意志4、单选题陈老师担任某县初中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土研究生人学考试,学校以她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她在职学习。
陈老师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_____。
A : 当地县教育局B : 当地县人民政府C : 地市人民政府D : 省教育厅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教师的申诉制度。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5、判断题“集体大脑”指一个新的设想可能由几个乃至更多人集中站到一起形成。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
6、判断题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大致是一样的。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
解析: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样的,每个人从出生起一直到生命终止,身体内一直存在着体力、情绪及智力三方面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即为人体生物节律。
《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试卷题量:40题一、单选题(共41题,共100分)题目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直接理论来源是A.计量经济学B.人力资本理论C.劳动价值理论D.教育资本正确答案:B题目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时间是A.20 世纪60 年代B.20世纪70 年代C.20世纪80 年代D.20世纪90 年代正确答案:C题目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A.生产力B.劳务性或服务性C.使用价值D.消费性正确答案:B题目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A.贝克尔《人力资本》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正确答案:C题目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答案:B题目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A.20 世纪70 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正确答案:D题目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A.科学技术市场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D.服务市场正确答案:B题目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B.政治制度制约C.生产力水平制约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正确答案:D题目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A.周期性长特点B.弹性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正确答案:C题目10:师资优化组合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A.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B.逐步建立起教师劳动力市场C.建立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D.建立健全的社会竞争机制正确答案:A题目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A.个人B.群众C.国家或政府D.企事业单位正确答案:C题目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A.教育投资B.教育成本C.教育收益D.教育分配正确答案:B题目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A.“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B.实算法C.费希洛计算法D.舒尔茨计算法正确答案:B题目14:最理想的学校规模类型是A.规模过大稳定型B.规模适度稳定性C.规模适度成长型D.规模过小成长型正确答案:B题目15:社会平均劳动简化比计算公式是A.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某准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B.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C.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D.平均劳动简化=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简化比×各类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百分比(按教育程度)正确答案:D题目16: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原则不包括A.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B.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正确答案:B题目17: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不包括A.劳动价值学说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C.按劳分配原则D.劳动简化理论正确答案:B题目18: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A.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B.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作用考试大论坛C.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D.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正确答案:C题目19:政府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依据在于A.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B.教育属于“公共产品”C.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题目20: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A.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B.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C.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形式D.教育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采集者退散正确答案:D题目21:沃尔什的教育收益计算法,称为A.余数分析方法B.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C.现值折算法D.“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正确答案:C题目22:需要着重考虑中等教育学校网点结构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并使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的地区是A.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B.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C.经济发展中地区D.贫困地区正确答案:A题目23: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公用经费的是A.公务费采集者退散B.业务费C.设备购置费D.人员补助工资正确答案:D题目24: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是有其三个基本特性决定的,即教育是基础性产业、间接性产业和A.多效性产业B.第三产业C.专业性产业D.独立性产业正确答案:A题目25:教育投资相对量与经济指标增长相比,发A.相对迟缓B.相对滞后C.超前速度增长D.平行速度增长正确答案:C题目26: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A.地方政府B.国家或中央政府C.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正确答案:B题目27: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C.科学技术水平D.社会人口正确答案:A题目28: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是A.教育物质成本B.教育社会成本C.教育直接成本D.教育间接成本正确答案:D题目29:学校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A.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B.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C.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来源D.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正确答案:A题目30: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随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教师比的提高而A.呈下降趋势B.呈上升趋势C.呈稳定趋势D.呈起伏趋势正确答案:A题目31:决定个人是否接受教育或受某种级别类教育的依据是A.教育个人收益B.教育经济效率C.教育社会效益D.教育经济投资经济效益正确答案:A题目32:教育经济学萌芽于A.20 世纪20 年代B.20世纪50 年代C.20世纪60 年代D.20世纪80 年代正确答案:A题目33: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是A.扩大再生产理论B.人力资本理论C.社会再生产理论劳动价值学说D.正确答案:C题目34:首先阐释“人力资本”特定含义的是A.舒尔茨B.贝克尔C.沃尔什D.丹尼森来源正确答案:A题目35: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不包括A.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B.精神生活的需求C.物质生活需求D.社会地位需求正确答案:A题目36:我国教育供求关系有两个主要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A.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B.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矛盾采集者退散C.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D.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正确答案:D题目37:提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这一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托夫勒D.奈斯比特正确答案:A题目38: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B.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采集者退散C.提高劳动力报酬D.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正确答案:D题目39: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构成部分包括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和A.国家投资B.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C.个人教育投资采集者退散D.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正确答案:B题目4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85)资料分析计量,1983 年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A.题目5:7%B.10%C.题目4:0%D.题目5:0%正确答案:A题目4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财力构成中的公用消费部分的是A.职工福利费B.奖金C.工资采集者退散D.业务费正确答案:D。
宏观经济学答案(3、4)
第三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索罗模型、稳定状态、黄金律、黄金律资本存量、劳动效率、新经济增长理论.1、什么是索洛模型的稳态?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答:在索洛模型中,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人均资本保持稳定不变的资本存量水平为"稳态”。
当一个经济处于稳态时,新增投资恰好等于折旧.资本的积累一旦达到"稳态",资本增长会停止,产出的增长也会停止,一国经济只会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断重复。
因此,在储蓄率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个稳态水平中的经济不会增长.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以及稳态增长率的?答:在生产函数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率的上升意味着经济的稳态水平提高,资本的存量会不断增长直到该经济达到更高的稳态水平,经济也会在资本的推动下得到较快增长.但是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一个经济一旦达到它的稳态,增长的推动力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只要经济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较高的储蓄率只能保证较高的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并不能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3、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记为k*。
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K=δ。
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4、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黄金水平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率稳态吗?为什么?答: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的主要手段有两种情况: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二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政策。
政府制定者一般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 ____是教育投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社会投入2、单选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均勻受教育年限从 9.5 年进步到_____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_____。
A : 12.2 40%B : 12.2 20%C : 11.2 20%D : 11.2 40%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3、填空题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推进依法治教,要制定有关考试、____等法律。
参考答案: 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4、单选题增强学生体质。
大力开展_____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A : 全民体育B : 精英体育C : 阳光体育D : 特殊体育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5、单选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_____A : 学思结合B : 因材施教C : 知行统一D : 以上都对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6、单选题 _____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A : 义务B : 高中C : 职业D : 高等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7、简答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 (普及) 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 (公平) 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 (优质) 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 (终生) 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8、简答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是什么?参考答案:【答案要点】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人口学题库 (1)
1.人口: 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粗出生率: 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活产)人数。
3.总和生育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4.婴儿死亡率: 指一定地区在某年内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以千分数表示。
5.人口迁移: 指人口居住地 (空间位置) 永久性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6.人口转变: 对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律的总结。
7.人口老龄化: 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 65 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8.性别比: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9.人口经济密度: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经济密度是指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
其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经济效益的水平,一般以每平方千米土地的产值来表示。
它表征了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
10.承载力: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就人口规模而言,环境承载力指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生存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
11.可持续发展 :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3.人口红利: 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人口再生产与其基本变量的内在联系:出生率b、死亡率db>d 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再生产规模扩大,表现为扩大再生产模式。
国际统计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经济数据:5-12_失业人口占同等教育程度劳动力比重(2000-2017)
3.1
3.9
9.2
5.1
2.9
13.7
8.7
14.3
9.6①
9.9
7.5
2.6①
5.3
11.0
2.1
3.2
1.1
2.2
4.5
me Education
中等教育 Intermediate Education
2017
(%)
高等教育 Advanced Education
2000
2017
4.0 1.8①
8.5 9.9 1.3①
31.6
12.5
12.9
7.0
2.8
3.2
8.7
6.6
4.8
10.5
15.3
22.6
13.0
7.8
15.3
16.9
9.1
12.5
9.4
7.9
12.1
15.4
10.6
4.4
8.2
2.0
21.5
11.9
17.0
13.5
15.2
24.5
13.8
9.7
1.1
8.7
7.2
5.0
10.3
6.4
9.0
6.9
4.6
7.7 12.7 5.0①
3.4 4.1①
6.5 4.1 7.1 3.0 6.1 9.0
2.4
3.5
1.5①
10.7
7.5
1.3
0.9①
10.3
10.4
4.6
19.1
5.2
2.9①
2.3
6.7
3.7①
6.9
4.1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程度。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指标是政府和国际组织密切关注的指标之一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的是在劳动年龄(通常为15-64岁)的人群中,平均每个人接受的正规教育的时间年限。
这个指标既要考虑人口的数量,也要考虑他们所接受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口更受到教育和培训,有更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了整个国家的劳动力素质和竞争力。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指标是评估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通过人口普查和调查等途径收集数据,计算出来的。
在计算过程中,会将每个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年限累加,并除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从而得出平均受教育年限。
这个指标通常以年数为单位,可以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高受教育的劳动力更具有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高受教育的劳动力更容易掌握新技术和知识,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高受教育的劳动力更容易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高受教育的劳动力对社会文明进步和公民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要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并非易事,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其次,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措施,确保教育公平和质量。
再次,政府需要加强对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资源。
总的来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程度。
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数据对比
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数据对比2010年02月21日10:48凤凰网教育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
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
日本为4.28%,韩国为3.01%。
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
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详细见附件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八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百分之二点四,低于印度的百分之二点七,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详细见附件二)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3%,经过调整后,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2.4%,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进一步扩大。
比如原来只相当于法国的59%,现在相当于法国的39%;原来相当于德国的79%,现在只相当于德国的44%;相当于德国也从66%下降到了44%;美国从过去的69%下降到现在的50%。
(详细见附件三)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在2007年就写过一个提案,同时也在一个会上提出,希望北京市能够率先在全国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
王晋堂提出三个理由:第一,4%的投入是一个和国际接轨的数字,北京市作为首都完全应该不低于这个数。
第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GDP投入是4.7%~7.4%,如果中国低于美国、日本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要低于印度(7.1%),低于韩国,这就说不过去了。
第三,北京市在当时GDP的增长连续七年是两位数,提高教育投入所占比例也是有现实可能性的。
“但北京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也一直没有达到目标,2006年是3.1%,2007年是3.8%,2008年是3.5%。
”王晋堂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让每一个校长都在想着怎么弄钱,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发展。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填空题题库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简单地说,劳动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
2、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
3、实证方法是解决客观世界“是什么”的研究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实证方法的两个基本前提是稀缺性和人是有理性的。
4、规范方法是解决客观世界“应该是什么”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规范方法的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和出发点。
5、互惠的含义是没有人在市场交易行为中遭受损失,所有各方均受益;或一些人受益,而无人遭受损失;或有受益者,也有损失者,不过受益者都受益程度超过损失者的损失程度和数量。
6、妨碍互惠活动的因素:不知情、交易障碍、价格扭曲和市场缺位。
7、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人们的工作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
8、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是由于人们对产品需求而引致的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
9、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技术、时间长短、企业目标和社会制度。
10、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可以划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11、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12、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
13、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
在分析问题时,我们一般假设: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各投入要素都是同质的;劳动在短期内变化, 劳动和资本在长期内变化, 劳动资本和技术则在超长的时期内变化14、社会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15、企业使用劳动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劳动价格相等。
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增长和进步的关键要素。
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成为评估国家或地区进步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探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标,并分析其对国家或地区的意义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和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增长率反映了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发展速度。
2. 人均GDP人均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数量,它衡量了平均每个人在经济上创造的价值。
人均GDP的增长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公平性。
3.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比例。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水平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
高的劳动力参与率通常意味着经济活力和就业机会充足。
4. 外贸出口额外贸出口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本国出口到国外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经济交往水平。
外贸出口额的增长对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社会发展指标1.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通过教育人口比例、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质量等来衡量。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促进创新和社会进步。
2. 健康水平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它可以通过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医疗资源等指标来评估。
良好的健康水平意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福祉。
3. 社会保障覆盖率社会保障覆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社会福利和安全网的建设程度,包括社会保险、福利、住房等方面。
高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感。
4. 犯罪率犯罪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通过犯罪发案率、刑事犯罪率等指标来评估。
原题目: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原题目: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经济发展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通常以货币单位表示,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规模和增长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国家的总人口得到的指标。
它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平均每个人的经济生活水平。
较高的人均GDP通常与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相关。
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劳动力指的是年龄在劳动就业年龄段且具备劳动能力的人。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就业情况。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一个国家直接投资的行为和数量。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来资本、技术和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出口和进口贸易额(Export and Import Trade Volume)出口和进口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出口和进口货物的总值。
出口和进口贸易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和对外开放程度。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全部情况。
综合多个指标的情况,才能更准确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
> *注:本文所提到的数据和指标仅供参考,不代表真实情况。
具体数据应以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准。
*。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力、科技水平、财富分配、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的指标。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通常会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进行评估和比较。
首先,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活动水平。
通常来说,GDP越高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越充分,生产力越发达。
其次,人均GDP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
人均GDP是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总值除以其总人口得到的指标,能够更客观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
通常情况下,人均GDP越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平均经济水平越高,人民生活水平越好,而且还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财富分配状况。
再次,劳动力参与率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水平和劳动市场状况。
通常来说,劳动力参与率越高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水平越高,劳动市场状况越好,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
此外,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一个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所发生的收支关系,通常反映为贸易顺差或逆差的情况。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良好,通常意味着该国对外贸易活动较为活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另外,通货膨胀率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
通货膨胀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指数在特定时期内的涨幅,是衡量货币购买力变化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率越低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价稳定,货币购买力较强,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
另外,经济增长率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GDP在特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怡当的答案)1.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的问题。
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 D.本质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 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
参加工作人日比例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
劳动力需求量4.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A. E S〈0 B。
E S >0 C. E S <1 D。
E S >15.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 E S〉1B. E S〈1C. E S >2 D E S<06.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A. E S <0 B。
E S >2 C。
E S <1 D.E S >1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 E S〉1 B、E S〈1 C。
E S >0 D.E S <08.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表示为()。
A。
(△S/S)/(△W/W) B. (△W/W)/(△S/S)C.〔△W/S)/△S W) D.(△S/W)/〔△W/S)9.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 d表示为()A. (△W/△D)/(W/D)B。
(△D/△W)/(D/W)C. (△W/'W)/ (△D/D)D。
(△D /D)/(△W/W)10.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
劳动力供给C。
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供给量11. 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A。
E d>0 B。
E d <0 C。
E d〉1 D E d〈1 12。
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A。
E d >2 B。
E d <2 C. E d〉1 D、E d<1 13。
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人口统计学知识:世界各国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人口统计学知识:世界各国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口规模、结构、分布、变动和增长等统计现象的交叉学科。
而世界各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人口规模的变动和结构的变化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本文将从人口规模、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来分析世界各国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一、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1.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大规模的人口可以为国家提供劳动力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
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通常具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借助这些资源来开发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比如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庞大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都取得了较为快速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过多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多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社会压力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因此,人口规模的增长需要适度控制,避免出现人口膨胀导致的问题。
2.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人口规模的合理增长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人口规模适宜的情况下,劳动力资源的充足将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同时,适宜的人口规模也能带动内需市场的扩大,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当然,这也需要国家在规划人口政策和实施经济政策时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平衡。
二、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1.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发生改变,这将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政策。
另一方面,青少年人口数量的减少也会对经济的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挑战。
这将对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影响。
因此,人口结构的变化需要国家在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规划。
国际常用的社会发展指标
国际常用的社会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水平的标准。
这些指标的选择和使用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并优化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下面是国际常用的社会发展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意思,它是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的基本指标。
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和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2.人类发展指数(HDI)人类发展指数又称为人类发展指标,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公认的衡量国家人类发展水平的指标。
HDI综合考虑了国家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
3.教育指数(EI)教育指数是评估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指标,它反映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教育成果和质量水平。
一个国家教育指数的高低与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社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4.健康指数(HI)健康指数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医疗保健水平和卫生服务质量。
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国家人口的生活质量,还与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5.科技指数(TI)科技指数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应用能力,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智力资本等方面。
6.环境指数(EI)环境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保水平的指标,它涵盖了自然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的控制、环保政策的实施等方面。
环境的质量和保护程度影响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以上这些社会发展指标是衡量政府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不仅可以帮助政府了解自己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帮助国际社会了解各国的发展程度,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发展经济学模拟考试题试题
发展经济学模拟考试题试题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起飞所需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C)A.农业和工业中采取了现代的组织技术与方法B.储蓄率不低于国民收入的10%C.人口增长率不高于3%D.经济中出现了新的重要的工业部门,而且能带动辅助部门发展2.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属于( B)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C.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D.不平衡增长理论3.熊彼特认为,正是由于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活动不包括(D )A.引进一种新产品B.开辟一个新市场C.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D.扩大生产规模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C )A.土地的收益递减B.劳动的收益递减C.科学技术进步D.人口增长放缓5.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变化(ACDE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分配状况改善B.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不低于10%C.文教卫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D.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E.产业结构发生变化6.属于唯资本论的发展经济理论( ABCE)A.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B.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C.纳克斯的贫穷恶性循环理论D.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E.哈罗德多马模型7.现代微观家庭生育理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受下列因素影响(BCD )A.科学技术水平B.养育孩子的成本C.母亲接受教育的程度D.家庭的收入水平E.社会人口结构8.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人口迁移不只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且主要是对预期收入差距的反应。
预期收入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有(ABE )A.农村实际收入水平B.城市就业机会C.农村失业率D.城市工业发展水平E.城市实际收入水平9.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BCDE )A.食品贡献B.市场贡献C.要素贡献D.外汇贡献E.原料贡献10.发展中国家政府应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以共同富裕政策推动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一、“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内涵、特征及其促成要素“橄榄型”社会结构是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产物,它是对从传统农业社会的统治阶层只占小部分、被统治阶层占绝大多数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转型为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中等收入群体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的形象描述。
所谓“橄榄型”,就是类似橄榄球的形状两头小、中间大。
“橄榄型”社会结构就是中等收入群体占绝大多数、中间阶层构成社会成员的主体、收入极高者和低收入者都相对较少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橄榄型”社会结构是社会现代化在阶层结构上的反映,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国家走向高收入国家并进而成为发达国家,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在“橄榄型”社会结构中,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主导地位。
据经合组织统计,近年来以发达以共同富裕政策推动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李军鹏[摘 要]“橄榄型”社会结构就是中等收入群体占绝大多数、中间阶层构成社会成员的主体、收入极高者和低收入者都相对较少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促进“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成的决定性要素主要有自由经营权普及化、劳动就业权充分化、公共服务权均等化、高等教育权全面化四个方面。
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各种措施,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共同富裕政策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要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基本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综合运用市场主体发展政策、充分就业政策、公共服务与社会分配政策、公共教育政策等共同富裕政策。
[关键词]“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群体;共同富裕[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453(2022)06-0022-08 [作者简介]李军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中高层次收入的岗位不断产生,由更高生产效率、更优产品质量、更佳服务品质决定的劳动收入也稳步提升,从而使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职员为主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据了就业队伍的主体地位。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解释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解释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的是一定教育阶段的人口在特定教育程度分布状况下,从该阶段起始年龄起到教育程度确定为止所经历的平均年数。
这个指标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教育水平。
具体来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方法是将具有相同教育程度的人口按照其接受该教育程度的平均年数进行加权,然后将这些权重相加得到平均受教育年限。
这个指标越高,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教育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较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工作报告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工作报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工作报告**引言在当今世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而受教育年限作为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一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调研和分析,展示当前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概述劳动年龄人口指的是15岁到64岁之间的人口,他们被认为是劳动市场的一部分。
而受教育年限则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受教育水平。
通常来说,更高的受教育年限代表着更高的素质和技能。
关注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
二、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北美、欧洲和亚洲一些发达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普遍高于10年,甚至有的超过12年。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受教育年限则较低,仍然处在6年到8年的水平。
影响受教育年限的重要因素包括政府的教育投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家庭的经济情况等。
三、分析及展望通过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与国家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受教育年限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劳动力素质较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
而低受教育年限则可能导致劳动力素质低下,影响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我们需要重视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年限,为劳动力的素质提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结语本报告从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角度出发,对劳动力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希望我们的分析能够为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参考,促进全球范围内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WDI数据库 。 Source: World Bank WDI Database.
单位:%
国家或地区 Country or Area
初等教育 Basic Education
2000
2017
中等教育 Intermediate Education
2000
中国香港① Hong Kong, China①
中国澳门① Macao, China①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日 本① Japan①
2017
(%)
高等教育 Advanced Education
2000
2017
67.2 74.1 71.2 53.8 65.1① 66.9 58.6 74.6 53.3 71.8 75.7 51.1 69.2 63.1 62.7 57.5 65.2
75.2
90.8
87.3
85.2
77.7
44.3
77.7①
注:①2016 年数据。 Note:①Data
refer to 2016.
48.5
26.2
21.3
70.2
37.3
30.3
70.0
43.0
38.9
64.3
39.0
34.5
67.5
47.2
44.0
72.9
27.2
17.6
70.0
21.3
44.2
49.0
61.5
50.6
19.9①
69.1
59.3
82.7
69.3
70.0
63.3
84.7
84.2
87.6
76.0
83.3
83.8
78.6
75.0
78.3
79.3
73.3
79.0
巴西 捷克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波兰 俄罗斯 西班牙 土耳其 乌克兰 英国
Brazil Czech Rep. France Germany Italy Netherlands Poland Russia Spain Turkey Ukraine United Kingdom
韩国
Korea, Rep.
马来西亚① Malaysia①
蒙古
Mongolia
菲 律 宾① Philippines①
斯里兰卡① Sri Lanka①
泰 国① Thailand①
越南
Viet Nam
埃及
Egypt
南非
South Africa
加拿大
Canada
墨西哥
Mtes
阿根廷
Argentina
46.4
64.5
65.4
61.8
71.1
23.3
38.2①
62.9
69.1
49.0
63.1
53.8
70.0
77.9
25.1
43.4
47.6
61.1
51.7
44.3
70.0
56.9
40.1
41.4
65.3
48.5
重 with the same Education
中等教育 Intermediate Education
74.4
81.6
63.6
78.3
76.2
61.2
77.6
76.6
64.5
76.3
73.6
63.8
79.6
74.8
69.4
80.0
80.1
59.2
81.0
80.1
70.0
66.6
66.3
80.5
80.5
60.0
80.0
35.0
72.2
74.3
89.7
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