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调研与思考摘要:随着各界对现代教育的重视,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的快速发展时期。

各高校在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项重点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教学改革中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

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各高校各专业的同学进行了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总结了各高校实行导师制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完善新时期各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高等教育学分制1 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导师制”这一说法,早在14世纪就由英国教育家提出。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

中国在当时并没有这种制度,但导师制并不是西方的独特产物,中国也有它的源头。

导师制的教育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他的教育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

他自觉地实践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他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特殊需要,都相当地了解,因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可见,在那个时候,中国其实就已经有了“导师制”[1]。

现如今,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在世界各高校中被广泛推广,而且在我国也逐渐被认可并采用。

我国的本科生一直以来主要实行的是辅导员制或班主任制,只有研究生教育采用的是导师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的快速发展时期,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兴起的一项新的探索性教育管理制度,可以说,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趋势。

导师制,顾名思义是指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简称“导师”)的一种制度,建立导师制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

导师制的主要定义有两点:一是教师要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以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学生自己要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独立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现状与发展研究

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现状与发展研究

但是 , 导 员只 负 责学 辅 到 位 。 分院 校 里 的 本科 生导 师 , 部 实际 是 神 的 辅 导 员 教师 队 伍 。 龙 见 首 不 见 尾 。 部 分 都 是 大 一 见 个 面 开 生 生 活 与思 想 方 面 的 问题 。 实 上 , 生在 大 事 学 个会 , 以后 就 很 少 管 了 。 种 情 况 目前 在 高 学 习上 出现 的 问 题 往 往 多于 在 生 活 、 想 此 思 校 中可 能 并 不 少 见 。 领 域 出现 的 问题 。 另一 方 面 , 许多 高 校 的本 1 3 本科 生导 师 所应 承 担 的责 任和 义务 不 科 生 辅 导 员是 由具 有 保 研 资格 的 大 四 学生 . 明 确 担 任 , 者 由在 读 的硕 士 研 究 生 担任 ; 或 即使 目前 , 国 高 校 大 都 采 取 导 师 与 辅 导 是 全 职 教 师 担 任 辅 导 员 , 往 是 一 个本 科 我 往 员 或班 主 任 并 存 的 管 理 模 式 , 高校 对 这 生 辅 导 员 带 了 十 几 个 班 级 的学 生 , 间和 但 时 三 类 管 理 人 员的 职 能 划 分 往 往 不 明确 , 导 精 力的 不 足 以 及 年 龄 与 知 识 结 构 的 原 因 , 致 导 师 对 自 己的 职 责 认 识 不 清 , 日常 工 导 致 辅 导 员 教 师很 难 针 对 学生 进 行 深 入 的 在 作 中 经 常 会 产 生 导 师 与辅 导 员 、 主 任 工 独 立 辅 导 。 班 因此 , 发展 专 职 的 本科 生 导 师 队 作 相 冲 突的 现 象…。 科 生导 师 往 往与 班 主 伍 就 具 有 相 当的 必 要 性 。 本 任、 导 员分工不明确 , 调配合不足 。 辅 协 大 然 而 , 虑 到 目 前 高 校 里 的 考 核 与评 考 部 分 学 校 虽 然制 定 了详 细 的 本科 生 导 师 考 价 体 系 的现 状 。 具 有 一 定 科 研 经 历 及丰 让 核 机 制 , 对 于 本 科 生 导 师所 应 承 担 的 责 富 专 业 知 识 体 系的 教 师 担 任 专职 的 本 科生 但 任 和 义 务 , 般 没 有 明确 的 定 义 。 一 本科 生 导 导 师 , 显然 存 在 一 定 困难 。 此 , 因 专职 的本 师 的 责 任 和 义 务 往 往 与班 主 任 、 导 员的 科 生 导 师 教 师 队 伍 的 建 设 , 计 还 有 相 当 辅 预 责任 和 义 务 交 又 , 至混 淆 。 至 一些 学 校 长 的 路 要 走 。 过 , 合 目前 高校 里的 实 际 甚 甚 不 结 干 脆 把 本 科 生 导 师 同 时 称 为 班 主 任 , 念 情 况 , 概 可以 从 以 下 几 方面 进 行 探 索 。 一 方 第 模糊不清 。 由于 本 科 生 导 师 通 常 与 班 主 任 面 , 以 参 照 本 科 生 辅 导 员 的 发 展 模 式 发 可 或 辅 导 员并 存 而 又 分 工 不 清 , 一 个 学 生 展 专 职 的 本 科 生 导 师 。 以 考虑 招 聘 具 有 当 可 有 问题 需 要 找 老 师的 时 候 他 可 能 搞不 清 楚 定 学 术 功 底 的年 轻 教 师 担 当 专职 本 科 生

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探讨

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探讨

推进 ,学生 的宿舍环境 也发生 了较大 的变化 ,使 得传 统 意义上的以学 生宿舍 为载体 的教育 管理 的功 能趋 于弱化 , 需要新 的教育管理机制进行补偿 。从 当今高等 教育和大学
生所 面临的社会环境看 ,社 会对人 的素质要求 越来越 高 。
竞 争和就业 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 ,引导学生适 应社会 、 适应环境 ,心理疏导等比过去任何 时候 都显得更 为迫切 。 还有 的论者认为 J ,现行本科生 教育 管理模式 的缺陷为本 科生导师制的 出现提供 了现 实需 要。主要表 现在 :缺乏课 堂交流 ,师生关 系淡漠 ;教 授不愿为 为本科 生上课 ,职 称制度被异化 ;应 试教育的影响没有 消除 ;教书 育人 的本 质没有体现 以及当前本 科生 教育 中辅导员 管理模式存 在缺
基金项 目:本 文 为 江西 省教 育 科学 规划 课题 “ 高等 教育 大 众化 背 景 下英 语专 业本 科生 导 师 制的 研 究 ” ( 号 : 编
1Y 39 0 B 3 )的内容之一。
收 稿 日期 :2 1 — 6—1 01 0 1
通讯作者 :龚方青 ,3 5 3 15 q cm。 6 6 27 @q .o
学制 。13 97年 ,英 国学者林迈可受聘为燕京 大学经济学导 师 ,创办 了牛津大学式的导师 制 ,几 乎在 同期 ,竺可桢在
浙 江大学首开大 学生导 师制之 先河 。 新 中 国成 立后 ,大 学生学分制和导师制被学年制取代 ,导 师制只用 于研究生 教育 。近几年来 ,一些实力 较为雄厚 的知名高校 已开始在
人才培养的需 要。为 了培养知识 、能 力和素 质全 面发展 , 尤其是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的优秀人才 ,适应社会 发 展对人才 的需求 ,提高我 国人才 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 我 国的一些高校进行 了本科生导师 制的探索 ,这是高校开 展 教育工作 的新载体和新途径。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大学阶段,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导师制度。

在高等教育领域,导师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本科生导师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们纷纷开展了相关研究,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本科生导师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借鉴他国的经验,提高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水平。

本研究可以为完善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可以找到我国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进展,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比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路径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不同模式和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完善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体系,提高导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推动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科生导师制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我 国目前全 国高校的 师生 比平 均约 为 1:17,实际 上 ,某些 学校 某些 热 门专业 师生 比更低 。近年 来 ,因为 研究生 的扩 招 ,在 些研 究型 的大学 中,仅仅导 师和研究生 比就达 到 1 1 : O以上 ,有的 甚至博士加上硕士研究生 ,达到 1 2 :0以上 , 在高水平教师资源极 其 拮据的情况 下 , 如何 设计 出合理 的切 实可行的本科生 导师制 , 证 保 让每个学 生都 能得到 导师切 实的帮 助 ,这真是 一个棘 手问题 。 ( )受 不 良 学 风 的 影 响 ,有 些 导 师 则 缺 少 严 谨 的 治 学 四 态 度 进入 2 1世纪 ,学风 问题 已成 为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的 重要 问题 ,由于一 些导 师的 浮躁 ,缺少 严谨 的治学 态度 ,急功 近 利 ,在一些 高校一些热 门专 业 ,已出现一个导 师指 导十几个甚至几 十 个研 究生 的 “ 羊 ”局面 。一些 研究 生培养 机构 在遴选 导师 时 放 为追 求 数量 ,降低遴 选 标准 “ 击提 拔 ” 致 使 导 师水平 无法 保 突 ,



新形 势 下高 校 学生 管理 面 临 的难 题
三 、导 师制在 高校 实施 过程 中遇 到 的问题和 困境
( )学 生 、 导 师 自 身 意 识 不 足 的 困 境 一 导师 制是一种 双向 的互 动过程 。牛津 的一 位教 授 曾经说 ,“ 最 好 的学 生就 是 能教给 我 一些 东 西的学 生 ” 。中 国 “ 教学 相 长 ”的 说法 也 由来 已久 ,然 而现 实 中 ,由于 师道尊 严 的传统 ,我们 的学 生更 习惯 洗耳恭 听 ,导师更 习惯 于谆谆 教诲 。如 果学生 只被 动地 听 ,只能逼迫老 师一 味地 重复性灌输 , 从学 生那里汲取不到新 的灵 感或挑 战 ,天长 日久 ,老 师学 生 的双 向厌倦 疲惫 也在所 难 免。 ( )导 师 资 源 稀 缺 的 困 境 二 在本科 生教育方面 ,有两 个问题经 常被 忽视 :一是本科生从高 中进入 大 学 ,学 习、生 活模 式大 为改 变 ,“ 新鲜 ”的大学 生们 急 需获得 一些来 自学养深 厚的教师 的真诚 建议 ,但实际的情形恰恰 是 这些 老师为培养研究 生尚且 自顾不暇 ; 二是绝 大部分导师鉴于 目前 学校 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 的倾 向,也往往无 暇或干脆对学 生置之 不 顾 。在 师生 比本来 就低 的情况 下 ,又不是 所有 的老 师都可 以作 导 师 ,有效 的 导 师资 源稀 缺可 以 想 象。 (三 )低 师 生 比 的 困 境

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研究

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研究
管 理 、 师 工 作 评 价 制 度 建 设 、 师培 导 导
训 、 生 管 理 、 施 过 程 控 制 等 方 面着 学 实 手. 完善 本 科生 导 师 制度 可归 纳 为 四
大 模 块 ( 图 1 见 )
及 学 生 根 据个 人 兴趣 爱 好 、 业基 础 等 专
情 况 选 择 导 师 的 意 愿 和 主 动 权 . 以 达 难 到师 生 “ 向选 择 ”最 终 达 到 “ 学 ” 双 、 导 的 目的 。
由于 导 师 工 作 评 价 制 度 体 系设 计 不 科 学 . 大地 阻 碍 了导 师工 作 积极 性 的发 极
制 的 学 校 的 情 况 看 : 方 面 对 于 教 师 的 一
实 质 的影 响 。 因为评 选 学 生奖 助 学金 、
获 得荣 誉 称 号等 “ 力 ” 都把 握 在辅 导 权 . 工 作进 行 实质 性 的结 合 . 果导 师 成 了 结 摆 设 . 了学生 生 活 中可 有 可无 的 一部 成
分。
挥 , 为应 付 。根 据 已实 行 本科 生 导 师 员 的手 里 . 多 导师 工 作无 法 与 学生 的 管理 相 关 考核 .特别 是 晋 升职 称 这 一方 面 .
缺 少 对 担 任 本 科 生 导 师 这 一 项 内 容 的
规定 ; 一方 面 。 另 目前 高 校 对 教 师 评 价 的制 度 . 点是 科 研 业 绩 . 以 很 多 教 重 所 师 认为 育 人 是学 生 辅导 员 的 工 作职 责 .
课 老 师 担 任导 师 .并 颁 发 的聘 任 证 书 。 制 基本 处 于 一种 管 理之 外 的 自由 、 意 随
由于 学 校方 面没 有相 关 的制 度规 章 . 系 里 导 师 制 缺 乏 相 应 的制 度 .没 有 在 导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近年来,本科生导师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因为它有助于改善本科生的学习体验,加强和提高本科生的学术水平,提高本科生的整体素质,保证本科生全面发展,扩大本科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获得良好的本科教育质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概念、学习体验和潜在影响,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本科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概念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针对学生发展需求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紧密合作的形式,提供学生t在各项知识技能和思维领域更为紧密的针对性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本科生导师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两个基本概念:导师引导和学生自我管理,这两者之间有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首先,导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并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考核,以确保存在效果。

此外,学生也要负责自我管理,负责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在日常学习中坚持不懈。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学习体验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能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紧密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老师及时评鉴学生的学习,考核其所学的知识,并及时给出正确的反馈。

此外,在学习中,学生会得到导师的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更加清晰地分析和解决学业问题,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潜在影响本科生导师制的潜在影响是其引入后最大的优势之一,有助于改善本科生的学习体验,加强和提高本科生的学术水平,提高本科生的整体素质,保证本科生全面发展,扩大本科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获得良好的本科教育质量。

首先,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的质量。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

2017.9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况(一)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的特点及必要性1.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的特点。

本科生导师制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管理制度,具体特点如下:第一,“一对一”形式的教学指导。

考虑到学生心理和智力的不够成熟而实施教师对学生辅导的导师制,它主要涉及学生课程的选择,学习和生活方面。

“一对一”形式的指导方式能够让导师更快更准确的发现问题。

当前,大班级教学无疑极大地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教学质量同样也得不到保证,而在该制度实施后,导师指定一定数量的学生,并有指导学生的责任,要求导师对学生要进行即时的沟通或指导。

为每个学生提供个别指导,这样有利于导师根据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的把握,学习进步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做出个性化指导,使学生不断获得进步。

第二,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并重。

21世纪以来,为了更快更多地培养人才,我国教育的主要授课方式是班级授课制,学校教育也成为单纯的智力教育,渐渐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和人格培养,德育在教育中有所缺失。

如果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不贯之以思想就是所谓的机械教育,这并不是人类所期望得到的教育。

这种偏智育轻德育的教育局面能够通过导师教学得到更好的改善。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后,导师和同学进行亲密合作和交流,使导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以其高尚的人格,独特魅力和渊博学识熏陶和感染学生,真正实现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并重。

第三,导师制实施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

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制度也是如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导师和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感染,也重视师生关系的交流与沟通。

不同于传统班级授课制在于导师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单独和学生沟通,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师生之间的这种融洽关系不仅激励学生素质得到提高,而且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

2.导师制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理论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21世纪最需要的就是人才,随着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人才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面对这些,高等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和专业的指导,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智慧和理性全面兼具的全才已成为一个亟须探究的课堂题。

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本科办学的制度和传统,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地球科学类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对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导师制将成为我国本科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思考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制度。

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国外已实行多年,然而,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仍然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因此,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十分重要。

本文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成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的校情和实施状况,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课题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抛砖引玉。

一、国外大学本科生培养的做法1、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加拿大散文家兼大学教授斯蒂芬,利考克两次访问牛津后,于1922年写了《我见之牛津》。

他在这篇散文中说道:“牛津的方法是陈旧的,它轻视科学,它的讲课很糟,它没有秩序,没有安排,没有制度”。

在描述了牛津落后和保守的一面后,他说道:“然而,它成功了。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牛津给了学生某种东西,一种生活和一种思想方式。

”秘诀何在?利考克认为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

学生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导师那里或者不如说同导师一起学到的。

利考克说,牛津并不急功近利,不追求眼见得到的“效率”。

“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

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的智力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

为了进行这种积极活动,他真正最需要的是跟同伴们不断地密切接触。

”导师制在指导本科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益于他们学习、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高质量人才的涌现,表明这种制度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近几年来,本科生导师制出现在国内,正大力推广。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以研究为导向的、以导师为主导的、由导师带领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以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式、深入探索自己所学科目,从而增强自身学术干劲并实现自身学术精进。

本科生导师制具有激发本科生主动思考的优势,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去参与科学研究、增强对发现和创造性思维的熟练度、发展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首先,本科生导师制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本科生的学业水平,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学习课程知识,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未来具有扎实科学理论基础的精英成员。

其次,本科生导师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科学研究领域有所作为。

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看到更多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有效地分析问题,收集、整合信息,充分挖掘、发掘、分析、评价和推理,最终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未来工作中需要的,也是近几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需求的。

从大学本科生开始,他们能够接受导师的指导,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习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如何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拥有更高的素质,未来求职也将更有竞争力。

最后,本科生导师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导师的引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指导他们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他们可以在学习中加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讨论中主动结尾然而发现,从而培养出一种严谨的科学思维,更好地理解研究的重要性,对专业道德负责,全面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从上述可以看出,本科生导师制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深入了解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激发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研究

生 比例普遍较 高 , 例如斯坦福 的 1: 3 、 普林 斯顿 的 1: 6 , 以 及布 朗大学的 1: 9等 。这些在 国际上有着一定地位 的高校 均视教学质量 为生命 ,严格 控制在校生规模与教师 队伍 整 体质量 , 使 得师生 比例长期保持在理想状态 。然 而 , 我 国现 阶段高校师生 比例 的平均值却 只达 到 1: 1 7 。追究细节 , 部
分学校热门专业 的师生 比例会更加低下 , 一些甚至低于 1: 2 0 。与此 同时 , 在数量远远 达不到 国际标准 的前 提下 , 其 中 些教师资质也并不能够胜任导 师一 职 ,没有较高层次 的 学术 水平 、缺乏责任心的导师 即使经 常与学生直面接触也

国家未来 发展对 于人才 的需求方 面而 出现的教育模 式 , 它 从某一方面来讲 , 推动促进 了我 国高等 教育的发展 , 对深化 高等教育改革做 出了贡献 ; 导师制多为 师生双 向选择 , 导师
异; 有按指导层次分 , 班主任 、 辅导员 、 专业导师 等的合作之
分 。各种各样 的导师分类方式 , 可以看出我国教育 的创新之 势, 也 可以窥到 中国本科生导师制 的迷茫苍 白之态。而就 目
Re s e a r c h o n S e v e r a l P r o b l e ms o f t h e Tu t o r i a l S y s t e m f o r
可以选择适合 的学生进行教学 ,学生 同样可 以选 择喜欢的
导师求教 。互选 的教 育理念有助于 因材施教 , 达到最高 的教 育效 益 ; 由于本科 生导师制的采用 , 使得导师在教育 过程 中
po l i t i c s ; t u t o r
前的实施状况来看 , 导师与学 生的比例严重不对等。 导师制度执行的首要前提 即是需要 同一专业 内师 生比 例达到一定 高的数值 。因为只有存在较高的师生 比例 , 才有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出发,分析了其现状、比较研究、优势、不足和改革措施。

国内本科生导师制存在诸多问题,而国外导师制则更为成熟。

本文重点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如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术水平等,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如导师资源匮乏、缺乏培训等。

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了改革措施,如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健全导师评价制度等。

总结出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国内外比较、优势、不足、改革措施、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比较研究两者的异同点,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革措施以期能够提升该制度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可以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现状,比较不同国家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差异和优劣势,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对于学生学业发展、个人成长、情感关系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本科生导师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度改革措施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指导,以提升本科生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潜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本科生导师制在教育领域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2. 正文2.1 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每位本科生都会被指定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支持机制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支持机制研究

导师 是高 校推 行 本科 生导 师制 的最 关键 因素 之一 。尽 管 各
高校都对 导师 的遴 选做 出 了明确 的规 定, 选制度 不够 灵活 , 但遴 难
以适应 实 际情况 的变 化 。 目前 实 际情 况来 看 , 就 导师 的 申请和 考 核流 于形 式 , 是走 过场 而 已。在 导师 的遴选 上 , 多 院校 都是 只 很 硬性 或者半硬 性 的指 定一些 教学经 历、 学术 水平等 方面 优秀 的老 师为 导师 。 导师 指导 的 内容在各 高 校也存 在较 大 的差别 , 的是 有 负责 引导 学生 的学 习 , 的偏 重于 学生 的思想 工作 , 有 还有 的侧重 于 关心学 生 的生活 。 这样 自然 对导 师 的要求 也存在 较 大 的差别 , 无 论导师 负责 的是 什 么工 作都用 同样 的标 准显然 是不 合适 的。

导师 工作评 价制 度 的导 向性 不 强 , 且缺 乏与 之配套 的激励机 制 。对 本科 生导 师制 工作 而言 , 过对 导师 工作进 行全 面考核 , 通
导 师制之 所 以效果不 理想 , 关键 的原 因就 是不抓 落 实, 执行 不力 。
( ) 科生 导 师遴选 制度 不规 范 二 本
锻炼 其创 新 能力 和实 践 能力 , 导其学 习 。 指 生活 方面 , 指 对导师 的职 责定位 就 比较单纯 和清 晰 , 业能 力为 核心较 为突 习 能力 , 以专 导学生 适应大 学 生活 , 成 良好 的生活 习惯 , 养 明确 生活 目 , 标 端正 出, 培养 学生 的 目标 比较 明确 。 生活态 度 , 守社会 公德 。 理疏 导方 面 , 遵 心 认真观 察 、 分析 学生 的 ( ) 师工作 评价 制度 设计 不科 学 四 导 有 利 建立 科学 的导师 工作 评价 制度 , 取有 效措施 , 采 客观 、 正、 心 理状 况 , 的放矢 地 实施诊 断 和教 育 , 用 自己 的生活 经验和 公 帮助 有一 理疾 患 的学 生走 出不 良状 况 , t L , 防止心 理 问题 全 面地考 核与评 价 导师工 作, 是有 效实施 本科 生导师 制 的重要 条 人生 阅历 , 在 有 个别 指导 、 小 件 。通 过本 科 生导师 工作 评价 , 一方 面回顾 和 总结 以往 的工 作 , 导致 发 生的 意外 事故 。 指 导方 式上 , 集 中指导 、 组活 动 、 闲谈 心等 方式 根 据具 体 的指 导 内容和 指导对 象 多少 , 休 肯定成 绩 , 总结 经验 ; 另一 方面有 利 于发现 自己工作 的现 状 与工 采用 不 同的指 导方式 , 多途 径 、 多渠道 的师 生沟 通和交 流 , 改善 师 作 目标 的差 距 , 一 步 明确职责 , 进 改进 工 作。但 在我 国 目前 的导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在大学中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且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探讨。

1.发展历程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的实践主要为个别大学和学科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2000年以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本科生导师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模式。

近年来,国内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集中在导师制的功能定位、导师的选拔与培训、导师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导师制的质量评价等方面。

2.定位功能在国内,本科生导师制主要的功能定位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补充学科知识、发扬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从效果上看,导师制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在就业和升学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3.选拔导师及培训目前,大多数高校通过学术表现、教学经验、科研成果等因素来选拔导师。

与此同时,高校还给导师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并通过定期的会议、研讨等途径,促进导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提升。

4.实践活动在国内大学中,导师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术指导、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导师可以传授经验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和经验积累,在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真正的学习和成长。

5.质量评价大多数高校将学术成果、学生反馈和导师个人表现等综合考虑,来对导师制的质量进行评价。

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导师制的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学科研成果、特色优势等评价结果一起综合考虑,作为高校总体评级和排名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外高等教育中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早在上世纪,北美地区的高校就已经开始实施导师制,欧洲地区和澳大利亚等地区也相继采用了导师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导师制不断完善,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服务。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摘要: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大趋势。

本文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启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 最后提出了构建符合校情的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b)-0002-011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本科生导师即为tutorialsystem,最早由牛津大学在15世纪发明并实行。

1968年,当时圣约翰学院的教员兼导师moore发表题为《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展望》(thetutorials ystelnanditsfuture)一文,文中提到了tutorial的具体形式与内容,简单来说,导师制就是学生与分配给自己的导师每周见一次面,或其他的教学方式,如专题讲座与小班教学。

1998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建议,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名导师,导师与学生间一对一的关系对学生智力发展会产生最有效的影响,个人的表现受到观察、纠正、帮助和鼓励。

国外导师制为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有些高校开始实施导师制。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170多所各层次、各类型的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并进行了大量研究。

王俊丽在硕士论文《我国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指出,导师制的实行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1)大学教育观念的转变;(2)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3)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革新;(4)教学、教师及课程管理制度的综合改革。

①此外还有李东成的《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赵敏的《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陈高扬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等。

本科生导师制的在我国推广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能找到恰当的途径来优化本科生导师制,以确保其运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和有序性。

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分析

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分析

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分析许心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制度,导师制据说最早起源于西方的英国。

在英国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最先的使用。

从教学实践成果来看,是以英国的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推行的最为成功,也很有牛津大学自身的特色。

而在国内,导师制也得到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在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得到了推行,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成果。

当前的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是在传统的导师制优点的吸收基础上,根据导师制的建立和发展特点,更好地促进高等院校能够培养大量合格的创新性和高质素的专业人才,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出新的路径。

1 当前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建立的意义根据对当前高等院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就会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高校学生在入学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不足,但是高校辅导员在专业知识领域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求知欲满足。

第二,大二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学生的专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这样就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自身的专业缺乏了解,就容易转到别的专业去学习。

第三,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面临着在本专业领域如何就业的问题,有的学生选择相应的学校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

上面这些问题的出现,高等院校在本科生导师制推行过程中要积极借鉴以往导师制的优点,以此为基础推出专业导师制,将那些教学能力强、作风严谨和师德好的老师让其担任导师,从学生刚开始入校到毕业全过程担任学生的导师,主要负责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弥补以往的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2 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目前来看,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职责是对学生实施专业教育。

大学生在入校后学校一般会开展专业介绍,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对专业有所了解,让学生树立起对专业学习的信心,这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在学习状态上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高等院校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导师和学生交流计划,导师要每学期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实施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模式,以集体辅导、专题讲课乃至个别谈话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其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制定科学性的专业学习计划,使得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论文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论文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初探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运用模式以及实施当中出现的问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本科生的培养、学分制的完善等各方面都是有现实意义的,但是如何能够恰如其分的实施好本科生导师制,还是需要社会各界学者长期的共同研讨和努力。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学分制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11-03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而我国关注本科生导师制还得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开创了大学生导师制的先河。

随后国内其它高校开始纷纷效仿。

新中国成立后,导师制只用于研究生教育,但近几年来,本科生导师制又变成各大高校研究和探讨的热点,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于2002年分别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

一、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缘由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在我国再次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使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了广泛的理论准备[1]。

20世纪90年代,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当时,针对高校过分注重专业教育的情况,素质教育呼之欲出。

可素质教育并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是以素质教育取代专业教育。

因此,如何找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点,如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这是许多高校所正在努力的,这也是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所在。

当时,我国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探讨和研究了一系列国外导师制的成功所在以及导师制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意义。

2、完全学分制的推广,使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化有了相应的制度支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完全学分制的推广使得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了可靠的支撑。

学分制是以规定学生要修满多少学分才能毕业以及按学分的多少来算学生的学习量的一种制度。

学分制的实施,突出了高校学生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性化增强;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和指导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不同个性需要,有利于培养有特色的人才。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支持机制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支持机制研究
导 师制之 所 以效果 不理想 , 关键 的原 因就 是不抓 落 实 , 执行 不力 。
导师 工作 评价 制度 的导 向性不 强 , 缺乏 与之配套 的激励机 且 制 。对 本科 生导 师制 工作 而言 , 通过 对 导师 工作进 行全 面考 核, 得 出真实 可信 的评价 结论 固然重 要 , 但只 有将这 种工作评 价与奖 惩 紧密 结合起 来 , 增强 导师 工作 评 价 的导 向性 , 能充分 发挥评 才 价 对导 师 的激 励 作用 , 充分 调动 广 大导 师 的工作 积极性 , 到事 达 半 功倍 的效 果 。而 当前我 们 的本科 生 导师 制 , 励力度 不大 , 奖 惩 戒 规定 轻描 淡写 且很 难操 作 。 样 一来 , 这 导师 能 否认真做 好 学生 指 导工 作 , 多靠 的是工 作责 任心 和使 命 感 。一些 导师 因工作忙 、
程 度 上促 进 了教育观 念 的 变革 和教 育质 量 的提 高, 是我 国的本 科生 导 师制在运 行 中遇 到 了各种 阻碍和难 题 , 关于本 科 但 有 生导 师制 的政 策 支持 机 制研 究就属 于其 中的重要课 题 之一 。 关键 词 本科 生导 师 制 政 策 支持 中 图分类 号 : 6 0 G 4
任 务重 而疏 于 指导 ,也 就 不足 为奇 了。往 往 是导师 工作 安排 下
去, 以后的事 也就 无人 问津 了, 导师 制基 本 处于 一种游 离于 管理 之 外 的 自由、 意状 态 。 随 二 、 全政 策支 持机 制 , 健 实现 管理 规范 化和 监督 高效 化
( ) 二 本科 生导 师遴 选 制度 不规 范 导 师是 高校 推行 本 科生 导师 制 的最关 键 因素之 一 。尽 管各 高 校都对 导师 的遴选 做 出了 明确 的规 定, 但遴选 制度 不够 灵活, 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摘要]文章介绍了导师制的发展历程,对我国高校导师制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分析提出改革应本土化、建立符合各高校实际的导师制制度的相关建议:为导师制提高制度上的保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对导师的培养;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有本校特色的导师制等。

[关键词]导师制本土化本科生本土特色一、导师制的发展背景导师制是在14世纪由英国教育家提出的。

开始主要是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对研究生展开的个别辅导制,也就是研究生导师制。

后来,牛津大学建立了正规的本科生导师制,即学生入学时被指定一位导师,入学后将由该导师不断对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导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修读计划,为学生学业及生活上的问题提供咨询。

这种一对一的导师制教学制度,为牛津大学培养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牛津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结合学分制和选课制开始把导师制引入本科生培养中,获益匪浅,带动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各国高校中的推广和发展。

在我国最早引入导师制的是浙江大学,1938年由当时的校长竺可桢引入并试行了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但是没能得到推广。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与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得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不断转变。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选课制和学分制因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在中国高校中盛行起来,特别是到21世纪初出现了大规模的高校学分制改革的高潮,与之相配合的本科生导师制也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02年开始,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率先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其他高校也纷纷效仿,到现在,基本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

二、我国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学分制和导师制改革开始到在我国大范围推行,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

学分制人才模式的弹性学制、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等优势基本显示出来,因此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相比之下,导师制的改革成效似乎没有那么显著,许多高校的导师制停留在开始试行的阶段,举步不前,还有些高校的导师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从各高校导师制的实践来看,遇到的比较共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质导师数量不足。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特别是扩招以后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当前大部分普通高校还处在师资队伍的扩充和完善阶段,导师数量不足,生师比过高。

同时,这些教师通常也是所在专业的骨干教师,教学、科研任务也会很繁重,很难抽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跟每个学生进行交流,更谈不上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导师指导的实际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所以,许多学生反映基本没怎么见过导师的面,或者见面也是一群人一起见,根本没机会和导师进行深入交流。

2.导师职责范围定位不够清晰。

在我国高校现行的学生管理体制中,班主任、任课教师、专职学生辅导员等多种角色同时存在,班主任或辅导员主要负责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任课教师主要对所教授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指导,导师的介入应该成为他们的有益补充,把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安排大学生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科研能力。

但由于缺乏经验,在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美好的愿望反而造成了导师的职责范围过于宽泛。

导师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制订修读计划,指导学生选课;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解决他们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

这不仅耗费了导师的大量精力和时间,难以就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集中精力深入培养,而且可能会导致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相互交叉甚至重叠,不利于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

这种导师职责范围的模糊很容易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

3.对导师的奖励、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最初实行,主要靠学校的制度性文件要求一些教师承担导师任务,有许多教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并不情愿,但是碍于情面和学校的规定不得已才担任本科生导师,而且后期又没有制定相关的奖惩、评价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责任心不强的导师就会抱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大部分普通高校又没能为导师制单独列出适当比例的经费,为导师支付的报酬很少且没有差异。

相反,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不仅能给教师带来丰厚的报酬,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增加自己的学术成果,为自己的职称晋升或者扩大知名度增添砝码,所以,这就必然导致教师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去,而对导师的工作敷衍了事。

三、我国导师制改进措施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实践可以看出其成效还不明显,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根据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导师制,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要为导师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首先是物质上的保障,导师制是一种高成本的制度,牛津大学的各学院为导师制的实行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导师制在英国产生有其独特的土壤,迎合了贵族阶层的嗜好,有大量的源源不断的捐款作为后盾,即使这样,也有研究表明,现阶段牛津大学也迫于财务压力对其导师制度进行了调整,将1:2模式的导师制教学转向了小组学习,可见高额的财务支出也成为学校的负担。

而在我国,高校能收到的捐赠很少,因此,我国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为导师制预留专项经费。

同时,可以结合本校实际,采取一些变通的方式,比如,可以出台相应文件,把指导学生工作折合成一定工作量,根据工作量多少来支付导师的报酬;成立专项科研经费,鼓励导师申报导师制的相关科研课题,对导师制的运行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规定对于优秀导师可以在教师职称评定时适当加分,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这些制度可以降低学校为导师制支付的费用,激励导师认真履行职责,真正发挥导师的作用。

2.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对导师的培养。

导师作为导师制的核心,其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指导学生的质量好坏。

可以说,优质的导师是导师制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各高校在建立导师制的时候,都是希望成立一支由本校各专业最具有影响力、专业知识丰富、德高望重的教师组成的优秀导师团队,但是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符合这种条件的教师很少,导致生师比过高,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无法实现导师对学生的深入指导。

因此,各高校应该降低导师的准入门槛,扩展导师团队,吸收一些责任心强、时间精力相对充裕的年轻教师,或者身体健康、教学科研经历丰富的退休教师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并且定期组织师生认可的优秀导师对其他导师开展培训,最好每个学院分别选出优秀导师代表对本学院教师进行培训。

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对学生的指导经验,而且可以督促年轻教师加强专业学习和研究,丰富他们的学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在初始阶段,也可以让新导师给经验丰富的导师当助手,边学习边实践,促进学校导师队伍的壮大。

3.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建立有本校特色的导师制。

导师制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类型。

按照导师制面向的学生所处的学习时段划分,可分为全程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和高年级导师制;按导师工作任务划分,可分为科研导师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

不同类型的导师制侧重点是不同的,各高校在推行导师制改革时,应该综合考虑学校的导师数量、学生现状、资源现状等问题,选取适合学校的导师制类型,并根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阶段等现实状况进行调整。

从导师的职责上来说,也应该明确具体,以河北大学为例,现在学校有专职的学生辅导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由这些辅导员来负责,而学分制改革刚推行,学生对选课的茫然使得选课指导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就将导师的职责定位为指导学生如何选课,了解课程性质、课程的先行后续,以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而对于科研能力比较强的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开展高年级的科研导师制,让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发掘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就业状况不太好的高校,则可以选择高年级导师制重点对大三、大四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在小范围的导师制成熟和成功以后,再逐步推广和扩大,更有助于导师制作用和优势的发挥。

4.完善导师制的约束、评价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导师制是由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构成的,只有各方都各司其职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学校作为导师制的倡导者,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为导师制的运行提供各种支持。

同时,要进行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管理,约束导师和学生的活动,并对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对于导师而言,一方面,可以对导师的工作任务作一些硬性要求,对于每个导师指导的最低学生人数、每学期指导学生次数等制定量化指标,并将每次指导内容记录成册定期汇总到相关管理部门,作为对导师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每学期或者每学年应该开展导师评价制度,由学生、同行和导师自己等各方对导师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并确定评价各方所占的分值,其中学生评价所占分值应相对较高,因为他们是导师制的直接实施对象和受益者,他们的评价能直接反映他们对导师工作的认可度。

根据导师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各方对导师的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而对未完成任务或评价较差的导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并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同时,对学生也要有相应的约束措施,规定他们的义务。

要求学生在选择导师时签订协议,表示能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导师安排的活动,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交流等内容,同意遵守导师制下的相关制度。

只有各方密切配合,共同进步,导师制才能顺利实施。

5.探索导师指导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手段越来越先进,电脑、互联网、无线通信等在校园中已经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方式。

导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手段,通过博客、微信、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和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这些方式不受地点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师生的闲暇时间增加交流机会。

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也可以为师生交流提供便利。

例如,可以使用BB网络教学平台,导师通过平台给学生布置作业,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向老师提问,这些都可以帮助师生摆脱不好找共同的时间地点的困扰。

指导方式的多元化必将促进导师制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1]徐岚,卢乃桂.“成长的窗户”还是“冰冷的制度”?——一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质性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1).[2]姜国钧.《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镜诠[J].大学教育科学,2012(5).[3]史宪铭,赵美,王海丹,等.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系统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郑芳.本科导师制的国际经验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