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一、总体人口情况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陕西省的总人口为3.79亿,人口密度为327人/平方公里,位居中国各省份的中等水平。

男性人口占50.1%,女性人口占49.9%,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从总体人口数量来看,陕西省虽然人口总量不算太多,但也是一个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

二、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陕西省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对较为平衡,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2%,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

这一结构表明,陕西省的劳动人口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老年人口占比不高,也为社会公共服务和养老保障带来了一定的缓解。

2. 婚育结构陕西省的婚育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结婚率和生育率相对较高。

结婚率为7.5‰,生育率为12‰,说明陕西省的家庭结构相对较为稳定,家庭规模适中。

婚育年龄也较为合理,结婚年龄在25-30岁之间,生育年龄在25-35岁之间,这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人口分布1. 地域分布陕西省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地区,其中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城市,人口密集度较高。

而陕西省的山区和边远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一分布格局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未来的城乡发展规划和人口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城乡分布陕西省的人口城乡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6%,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4%。

虽然农村人口占比较高,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占比逐渐增加。

这一趋势对城乡发展和人口流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人口变动1.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的重要指标。

目前,陕西省的自然增长率为3‰,属于较为平稳的水平。

这一数据反映出陕西省的医疗卫生条件和生育保健水平较高,适龄夫妇的生育意愿较强,为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提供了保障。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是探讨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大部分学者主要 选择工业化水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 财政支出等自变量对应变量做出解释。方霞等通过细化政府支 出结构专门来研究其对浙江省县域经济的影响。李政等考虑了 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王智勇等更偏 重气候、地形、温度等因素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利用高程地图 (DEM)获得起伏度对云南省县域经济深入研究。
地区东部,部分集中在陕南地区中部。在数量变化上,低低类型的
区域由 2009 年的 5 个县域增加到 8 个县域。从地理位置上看,大
荔县、华阴市、蒲城县、潼关县等县域都位于西安都市圈的外围,
没有与西安直接毗邻,受西安高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比较小。其
136 2021年 11 期 总第 944 期
经济视野
随着研究的深化,研究对象逐渐从省域经济向县域经济转 变。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与模型选择的不断创新。随着地理信息技术(GIS)的运 用,评价指标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化。比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经验贝叶斯修正的 Moran’s I 指数、层次分析法(AHP)建立 的权重指标。除了指标的选择,分析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使用传 统的因子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来对空间差异的机 制进行分析。许多学者通过回归分析探索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李会等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空 间极化现象。近年来,修正传统引力模型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 手段。孟德友等借助结合 GIS 技术的引力模型分析江苏区域经 济联系强度与方向。赵雪雁等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 经济联系并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
时间窗口为 2009 年 -2017 年。(由于白水县、富县、黄龙县、紫阳 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经

陕西近十年经济发展与城镇乡村人口与劳动力分布分析

陕西近十年经济发展与城镇乡村人口与劳动力分布分析

陕西近十年经济发展与城镇乡村人口与劳动力分布分析据陕西统计年鉴2013年刊与中国国家统计局陕西经济发展指标中的有关数据资料给出了陕西省近10年即2000-2012年经济发展的数据,并对经济发展与城镇乡村人口相关度分析。

总人口数在12年之间相对值只增加3%,虽然劳动力的迁移在两个时期内部都分别有着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绝对量在逐渐拉大,差距也日益显著。

标签:经济发展;劳动力分布由《陕西统计年鉴2013》年刊中的数据资料显示出,陕西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以下从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为例,具体以经济发展与城镇乡村人口与劳动力分布分析展开论述。

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多方面变化,具体表现:1、人口因素。

在随着人均生产总值GDP由2000年的4968元增加到2012年的24171元(增大了2.37倍)。

乡村人口数从2648万减少到1876万,减少了29.2%,与此同时城镇人口却从1176万人增加到1877万,增加了59.6%,总人口只增加了约3%,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劳动力缓慢而大规模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的现实。

2、就单独两个期间内部的变化来看,2000年-2005年即前期GDP与陕西省总人口数的相关系数由上面公式可得F1)=0.96。

陕西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可分析出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潜力。

利用刘易斯模型进行解读如图1所示。

二、城镇与乡村人口与劳动力分布如图1所示,在刘易斯二元社会结构模型,该图反映城市部门增长对劳动力吸纳的两种情形。

由图可知,W代表工业部门的现行实际工资水平,D1,D2是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曲线(即劳动需求曲线),由图可知劳动力需求曲线为无差异曲线,说明在资本K固定的情况下,随着劳动力数量投入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品下降。

D(K)是在资本投入量为K时的劳动需求曲线,以此类推,D1(K1)<D2(K2)。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陕西省是我国西部重要省份之一,位于华北地区西北边缘,素有“关中之地”之称。

陕西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陕西省人口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了解陕西省人口数据和变化趋势,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规划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陕西省人口的总体情况、年龄结构分布、性别比例、流动情况以及政策影响等方面,旨在为陕西省人口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陕西省人口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陕西省人口的发展趋势,为未来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也能够为陕西省的人口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指导未来的人口规划和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旨在深入了解陕西省的人口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综合分析,探讨陕西省人口的总体情况、年龄结构分布、性别比例、流动情况以及人口政策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旨在揭示陕西省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1. 理解陕西省人口总体情况,包括总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等基本情况;2. 分析陕西省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情况,探讨老龄化问题及其影响;3. 研究陕西省人口的性别比例情况,探讨性别比例失调问题;4. 探讨陕西省人口流动情况,包括城乡人口流动、跨省流动等情况;5. 分析陕西省的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探讨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为陕西省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预测。

2. 正文2.1 陕西省人口总体情况陕西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人口数量庞大。

截至最近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人口总数约为4000万人,为全国第22位。

在人口密度方面,陕西省为全国第26位,人口密度较高。

陕西省人口总体情况中,农村人口较多,约占总人口的60%,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摘要:近年来,虽然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

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选取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城市,构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将三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结果是陕北经济发展最快,有取代关中领头羊地位之势,陕南经济发展滞后。

关键词: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1-0066-06引言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在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陕西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又快又好地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地区投资环境、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城市综合影响力等方面。

而且这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

有些学者在利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对主成分分析法所求得的结果进行归类、比较。

但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者偏重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对结果的解释往往比较简单,而且提出实质性对策的研究较少。

国外学者对集群与区域经济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知识外溢与区域创新活动、地方化学习能力与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衍生与扩散、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与创新政策、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到区域经济研究的内容比较少,因此运用该方法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陕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陕西省的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和变化。

本文将对陕西省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人口数量、结构以及人口分布等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陕西省的人口状况。

一、人口总量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陕西省的常住人口总量约为3956万人,相比前几年有了一定的增长。

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陕西省的人口总量属于中上水平,人口规模不算很大,但也不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陕西省的人口增长速度也在逐渐放缓,这可能与经济发展、人口政策等因素有关。

二、人口结构1. 性别结构陕西省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根据数据显示,男性人口约为2000万,女性人口约为1956万,男女比例为51:49左右。

这说明在陕西省,男女人口比例基本平衡,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失衡现象。

2. 年龄结构陕西省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呈现出比较典型的中等年龄段占主导地位的趋势。

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最高,约为70%,这也意味着陕西省拥有一定规模和活力的劳动力人口,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低,约为15%,这也说明陕西省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可能会逐渐上升,需要加强老龄化社会的规划和政策支持。

三、人口分布1. 地域分布陕西省的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大部分人口聚集在关中平原和陕北地区。

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拥有较大规模的人口。

宝鸡、咸阳、渭南等地区也拥有较为集中的人口分布。

相比之下,陕南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也较低。

这种地域分布特点,也直接影响了陕西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2. 城乡分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陕西省的城镇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目前,陕西省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接近50%,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引言陕西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作为西部省份,它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现状。

本报告将通过调查分析陕西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以期了解陕西社会的特点和挑战。

人口与就业根据调查数据,陕西省人口总数在近年来有稳定的增长。

然而,陕西的人口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口比例相对较低。

这对于陕西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不容忽视的压力。

其次,由于人口流出和就业机会的有限,陕西的社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许多年轻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外出打工或去其他发达地区就业,这对陕西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经济与产业陕西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导。

尽管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转型,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陕西缺乏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其次,陕西的产业结构仍然单一,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相对有限。

这些因素制约了陕西经济的全面发展,并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压力。

教育与文化陕西是中国优秀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然而,教育和文化事业在陕西省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不少学生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陕西省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对于陕西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制约。

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陕西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

然而,在医疗卫生方面,陕西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够平衡。

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紧缺,群众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疗费用相对较高,负担较重,特别是一些高端医疗服务。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环境与生态保护陕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但也面临一些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

首先,陕西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空气和水质受到较大影响。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22张万何(武汉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通过考察陕西省10个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根据陕西统计年鉴,收集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支、城市就业人员及劳动报酬等相关数据,应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做出综合评价,据此判定陕西省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不平衡,分析地理位置、区域优势等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聚类分析;经济发展;生活水平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22-05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陕西省作为西北五省与其他地区连接的重要枢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科技水平等差异,其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选取了9项主要指标,对陕西省10个省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作出聚类分析.本次实验的内容使用R程序实现.1 研究背景四十年来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回顾:20 世纪 80 年代的陕西经济从地区分布看, 关中地区占的比重大,而陕南、陕北所占比重小,经济实力过分悬殊. 1985 年关中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到全省的 81%和 88%左右,陕南、陕北仅占 19%和 12%.本世纪初,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陕北跨越发展、关中居中发展和陕南滞后发展 .从 2005 年的数据看,按照陕北 、关中和陕南的顺序,在 GDP 总量上依次为 690.64 亿元、2517.59 亿元和 454.59亿元,人均相应依次为 1.28 万元、1.09 万元和5329元;虽然总量上关中为第一,但在人均量上,陕北为第一 .陕北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迅猛.当时人们比喻,榆林是中国的科威特, 科威特从生产力性质上看,绝对不是发达国家,但从人均收入上,绝对是富国[1].收稿日期:2020 - 09 - 02作者简介:张万何(1998-),男,河南长葛人,武汉大学数学分统计学院学生.23张万何: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近年来,陕西经济布局及结构发生了变化.以2017年数据来看,关中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对外贸易持续处于高水平;在传统动能稳健发展的同时,围绕汽车、航空装备、电子、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领域,加强科技支撑,延长产业链条,新兴动能不断蓄积;特别是西安地区的创新发展步伐加快,军民融合快速推进,陕西省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关中的西安地区.根据以上研究背景,利用2017年经济数据,选取10个城市,选定9指标,分析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2 分析内容2.1 数据本案例中所选取的数据,全部来自陕西省统计局编纂的《陕西统计年鉴2017》,数据真实可靠.首先选定用于分析的指标,X1(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X2(各城市生产总值),X3(各城市人均生产总值),X4(各城市财政收入),X5(各城市财政支出),X6(各城市劳动报酬总额),X7(各城市就业人员数),X8(各城市人均收入),X9(各城市总人口).表1 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城市面积(km2)GDP (亿元)人均GDP (元)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劳动报酬(万元)就业人数(人)人均收入(元)城市人口(万人)西安0.99836282.65716476410655942523812813545.8187885667428883.21铜川0.3832311.6136803215072968712576276.91149745000584.72宝鸡 1.821932.145126275164128303662101558.241130851475377.5咸阳 1.01192390.974801681504833831932671809.955812548542498.66渭南 1.31488.62277436569303525107222135645038149376537.16延安 3.70291082.9148300130546432734341980984.933651858460225.28汉中 2.71156.493359745190528017311566584.329970252736344.63榆林 4.35782773.0581764232694047113062590461.442061362140338.2安康2.3529842.86317703010672478005970856.418766352195265.6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7[2]2.2 实证分析2.2.1 系统聚类过程 第一步:考虑到原始数据的量纲和数量级之间的不同,读取数据并作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并得到表2中的结果:表2 数据中心化的结果第二步:计算数据间的Euclide距离,结果如表3:表3 数据间的Eculide 距离第三步:分别运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以及离差平方和法来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分别画出谱系图.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24图1 最短距离法谱系图图2 最长距离法最短距离法和最长距离法可能会受到样本与总体误差的影响,降低聚类结果的可信度.因此,这两种方法只为后续方式提供参考.图3 中间距离法图4 离差平方和法2.2.2 系统聚类结果 以离差平方和法得到的结果为基础,参考其他分类标准,我们分析了1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据此总体上可以将陕西省的省辖市分为四类:第一类:西安市(经济发达地区)第二类:榆林市 宝鸡市 咸阳市 (经济较发达地区)第三类:渭南市 铜川市 汉中市 (经济次发达地区)第四类:商洛市 延安市 安康市 (经济欠发达地区)将上述结果体现在陕西省地图中,如图5.图5 陕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2.2.3 系统聚类结果与GDP水平的一致性 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聚类分析得到的分类结果,与各类城市占全省的GDP比例高度重合,验证了聚类的正确性.图6 各城市GDP在全省所占比例至此,聚类分析完成,后面的分析和评价将基于前面得到的分类进行.张万何: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2.2.4 各市各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例表4 各市各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例聚类结果第一产业组内方差第二产业组内方差第三产业组内方差西安市第一类0.037NA0.350NA0.613NA咸阳市第二类0.1440.00190.5790.00780.2760.0011宝鸡市第二类0.0890.6350.276榆林市第二类0.0590.6080.334渭南市第三类0.1510.00270.4600.00180.3890.00013汉中市第三类0.1780.4280.394铜川市第三类0.0770.5130.411延安市第四类0.1090.00250.5300.0000160.3610.0002商洛市第四类0.1400.5270.333安康市第四类0.1190.5350.347由表4可以看出,同类城市产业分布的组内方差较小,说明同类城市的产业分布较为相近,说明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其产业分布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表4也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2.1中聚类分析的可靠性.为了更直观的表示表4,将其中的数据放入直方图中,得到图7图7 各城市各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3 结论和建议根据系统聚类法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陕西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确实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平衡的情况.3.1 结论3.1.1 西安经济保持在省内突出水平 西安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国版图中心,占据了东西和南北通道的核心位置,交通网络发达,拥有民航局规划建设的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承接东西,联结南北”的西安北站等大型交通枢纽,以及多条国内高速公路途经于此.西安作为省会城市,在省内的政治经济地位较高,而今西安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投入创新性产业.这些产业普遍是发展前景好、环境友好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保持西安经济平稳发展.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长达数千年的建城史为城市留下了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小雁塔、钟鼓楼以及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其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多家商业巨头正在将西安打造成西北的金融和商业中心,这些因素为西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高新技术支撑的第二产业,加上不断优化的第三产业,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会让西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其一枝独秀的经济发展水平.3.1.2 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 经25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26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次发达地区几乎全部位于陕北和关中平原,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部以山地为主,地理因素导致其不宜发展第一产业,交通因素阻碍了工业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高成本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让其工业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可见,地理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的影响.3.2 建议3.2.1 站在“丝绸之路”桥头堡上的西安将继续引领陕西经济 西安在今后应该在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三个方面加快发展,为西安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枢纽.随着枢纽功能不断完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科技教育等中心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探索不断深入,欧亚论坛等平台的搭建,西安开放的门户作用愈发明显.“一带一路”的聚集效应,带来的不仅是物资的流动,也是人文的流动,推动着文化上的“民心相通”,形成发达的物资与文化的流动经济. 同时西安要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3.2.2 “第二梯队”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追赶领头羊 这些地区的能源资源丰富,依赖其自然资源储备和重工业基础,支柱产业多为第二产业.为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需要考虑能源工业转型升级.此前,这些地区的第二产业多为资源开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矿产开发、制造业等.在未来,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传统工业升级、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将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为低投入低污染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着力打造高端能源产业基地[2].除了改进工业生产模式外,还需要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发展特色旅游、以及打造高端定制服务业等都是可以尝试的.3.2.3 欠发达地区要结合自身特点,抓住机遇扭转乾坤 这些地区虽然受限于地理因素,不能大量种植农作物,但可以种植有特色的经济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温饱不再困扰消费者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验“绿色产品”和“地区特色”,加上网络平台和物流的快速发展,为当地人提供了大量的机遇.陕北的羊肉、安康的茶叶、商洛的核桃、榨水的木耳都可以抓住机遇,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小木耳,大产业”.另外,其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并不理想,从表4中可以看出:延安、商洛、安康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分别为36%、33%、35%.因此,未来这些地区应当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在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精神需求开始被重视,旅游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这同样为当地提供了机遇,这些地区自然景色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基于其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大力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将不利因素转化为优势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参考文献][1]刘旨贤,高全成.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新布局探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6):22 - 26.[2]罗萌,侯娟娟,文勇. 当前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我规定性分析[J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9):47 - 50.[审 稿:代美泉,责任编辑:王磊强](下转第51页)许俊影: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An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he Context of New MediaXU Jun-ying(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Hunan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 410019,China)Abstract: New media is the product of the Internet. It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by using new media,which is also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The combination of new media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new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 a new thing,its development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ut forward solutions to the challenges for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education.Key words: new media;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twork(上接第26页)Evaluation on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Shaanxi ProvinceZHANG Wan-he(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Abstract: By examining the main economic indicators of 10 regions in Shaanxi Province,this paper collects data on the administrative area,GNP,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urban employees and labor compensation from the Shaanxi Statistical Yearbook. Systematic clustering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re is a regional imbalanc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impact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egional advantages on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oposes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n the basis of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cluster analysis; economic development;living standards51。

陕西行业收入差距的社会表现分析

陕西行业收入差距的社会表现分析
的行业还有交、 、 文 租赁行业 , 而其他行业 基本稳 定。在行业 规模变化
3 影 响 人 们 的 健 康 水 平 、
的过程中 , 收入低 的行业萎 缩 , 也说明 了低 层行业 增速减 缓或下降 ; 收 通常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提高人们 的健康水平。收入差距 入 高的行业壮大 , 也说明中 、 高层行业增速加快。这种流动过程会 不断 的扩大导致低收入人群更不 易对自身进 行医疗卫生 投资 , 无力支 付较 持续下去 。 2 陕西城镇居民的职业 结构有趋 高化趋势 、
始定型为社会结构 , 社会分层加剧 。
年陕西省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 就业人口的行业构成比例中 , 历年 收入最 林 牧 渔业占就业人 口的比重 为 7 .3 收入最低 的三个 行 1 0 %, 行业不同收入迥异 , 一般人们 可以从对方 所从事 的行业来 简单直 低的农 、 、 、 接判断贫富。职业地位是人们 的首要社会 地位 , 职业 地位的上 升是 非 业共占 7.1 而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仅占 32o。当前陕西城镇居 88o k; .3 k
高的医疗费 用, 另外 , 收入差距还 可能产生 同群效应 , 即收入差距 导致 了贫困人群聚集在一起 , 最终会使 其所居住社 区的卫生环境恶化 , 从而
高层次产业的规模扩大是职业结构趋向高级化 的重 要来源。通过 影响其健康 。从社会心理学上来 说 , 收入差 距的扩 大增加 了低 收入人 进而影响健康水平。 对比陕西和中国以及世界其他 国家的行业结构 可以发现 , 按国 际标划 群的挫败感以及压力 , 4 影 响社 会 稳 定 、 分的高端行业金融不动产 、 运输仓储、 通信、 商业 、 饭店 、 旅游 , 陕西的职 业比重虽然低于许多发展中 国家, 但还是高于中 国的平均水平。同时 , 般情况 下, 一个国家社会阶层 的格局 , 应当 呈葫芦形 , 社会平均

咸阳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咸阳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届 全 国县 域经 济基 本 竞争 力 评 价 中 , 陕 人 , D 1 个 县 市 超 过 10亿 元 , 方 财 G P3 1 地
8 0元 , 长 2 . ; 过 全 市 个镇 共 有 小学 数 12 所 , 比上 的差 异 , 5 增 02 超 % 16 造成 我 市 乡镇 经 济社 会
平 均水 平 的镇 19 , 年 增 年减 少 16 ;中学数 1 8 , 发 展 较 大差 异 。 农 民人 均 纯 收 1 个 比上 6所 7所 如


14 3 6人 、病 床 数 增 加 到 3 3 42 加农 村新 型合 作 医 疗 3 91 万 6 .1
据 最 新 的 乡村 社 会 经 济 调
3 、农 业 生产 组 织 化程 度 不 张 ,呈 逐 年稳 步 增 长 的 态 势 。 参
查资料 , 2 1 年底 , 阳市共 断提 高 到 00 咸
3 农业 组 织化 程度 低 、
用市场化的理念实现土地资源重组 , 做到 规模经营 , 达到农业土地结构的调整和优
4努 力破 解 人 才和 资金 瓶 颈 、
2加 快 水 利建 设 步伐 、
为了破解水利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 化 , 实现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人才方面 : 一是政府继续执行相关
近 年 来咸 阳 市 专业 合 作 组 织 发 展 在 我们要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为契机 , 搞好 产 业 化发 展 过程 中发 挥 了 巨大 作 用 , 在 本地水利建设规划 ,争取各级政府 的支 但
加大投入 , 加快建设, 力争 3 5年有所 人才政策 , - 价格预警 、 抵御市场风险和融资等更高层 持 , 确保能够引进人 才, 用好人才 一是大 范围推广喷灌 、 微灌等节水 和留住人才 ;二是加大 “ 村官”志愿者” “ 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 源于信息不对称而 突破 。

陕西省开发区发展情况初析

陕西省开发区发展情况初析

模 以上 工业 企 业利 润 总额 7 .5亿元 , 的比重为 3 .%。 1 3 3O 此外 , 各开发 区形成了
比上年增长 4 .%,增速 比全省规模 以 特色不 同的产业集 群 ,如西安 高新技术 79 分点 ,占全 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总 业集群 ,西安经济技术 开发 区的商用汽

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现状
( ) 一 土地 集约化 利用水 平 高 , 吸纳 上 工业企 业 利 润总额 增 速快 1. 百 产业开发 区的先进制造业 、电子信息 产 2 9个
就 业 能 力 强
截止 2 0 0 7年底 , 陕西省省级 以 上开 额 的 比重 为 1.%。 03 发 区在 全 省 00 %的土 地 上 ,实 现 了 . 9
高新 技术企 业数 15 7 5个 ,比上年增 长 4 . 开发 区已经成 为拉 动区域经济增 资产投 资的 比重为 1 . 同时 , 00 %, 5 %; 4 开发 区
2 .%; 49 工业企业数 8 9 , 0 2个 比上年增长 长 的重要力量 。 1.%。开 发 区年末 从 业人 员 6 . 55 59 5万
158 方公里 , 8. 7平 年末企业数 1 85个 , 达 3 .%.宝鸡 市开发 区在地规模 以上 全省 开发 区城 镇 固定 资产投资 5 1 78 65 2. 4亿
比上年增长 2 . 占全省城镇 固定 89 %, 比上年 增加 2 9 3 5个 , 长 1.%; 中 工 业 企 业 增 加 值 占 全 市 的 比 重 达 元 , 增 55 其
不断 加大对基 础设施 的投 入 ,交通 、 通
( ) 业集群 效应逐 步 显现 , 色 讯 、电力 等投资环 境不断 改善 。07年 三 产 特 20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访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访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
进行 了深入 分析 ,从量上揭示 陕西县域 经济 的差 异状 况及 成因 ,剖析 陕西县域 域 经 济 呈 现 出 发展 动 力 增 强 、总 量 扩 大 、速度 加快 、质量提 高 、效 益增加 的
良好 态 势 。
经济 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 战。
5 I 8 西部大开发 ・001 2 s c 、 i - 21.、 期1 -0 一 蛭
为 了 进 一 步 加 快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步 记 者 : 县 域 经 济 是 国 民经 济 的 重 要
水平 。其 中神木县 首次突破6 0 元 ,达 00 到6 2 元 ,高 出全省平均水平 2 9 元 , 08 82
比全 国平 均 水 平 高 16 元 。 27
伐 ,陕 西省 提 出了 大力 发 展 县 域 工 业 化 、积极 推进农业 产业化和城 镇化建设 的总体思 路和具体 措施 。为 了深入 了解
G P 56 6 亿元 ,县域G 总量 占全省 D 3 0 .8 DP
的 比重 达 到 5 .%,县 均 实 现 GD 4 .5 12 P 2 2 亿元 ,比2 0 年 增 J 9 8 亿元 , G P 07 J .4 I ] D 超
过10 0 亿元的县达 到5 个。
二 是 经 济 运 行 质量 提 高 ,效 益 显
三 是 经 济 总 量 规 模 水 平 较 低 。 2 0 07 年 , 陕西 县 域 GD 总 量 为 2 8 .6 元 , P 6 9江 、河 南 .7
和 内 蒙 古 9 0 亿 元 、 17 , 元 和 3 0 亿 .3 .6L [ .1 元 。在 财 政 总 收入 超 过 2 元 的县 ( ) 亿 市 中,陕西 仅有2 个 。县域人均地 方财政 9
陕西县域 经济发展情 况 ,为 西部省份 发 展,其县域经济发展境况如何? 展县域经 济提 供决策 依据和生 动样本 ,

陕西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分析

陕西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分析
l Y = a+ao K +fo L o g l g lg l
y 为历 年的 G P K 为资本 , D , L为劳动 , 口为资本产 出弹性 , 劳动产出弹性 , 为 a为科技 进步 。 通过样本
数据 的搜集与整理 , 用 E i s. 统计 软件对其 做线性 回归分 析 , ] 运 v w 31 e l 可得 到结果 如下 ( 3 括号 内数字 为 t 检
根据统计 年鉴 数据 , 应用 Ez ws . , r 3 1得 i e
图 1 。
为考察 产业 结 构对 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 , 我
们 以三 大产业 的产出量 为 自变量 , G P为 以 D 因变量 , 构造 如下模 型 : l Y = o g
/ 1g 3 o X3+ 3
I F
市化 进程三个方面实证 分析陕西经 济增长 的可持 续性 问题 。 ] [
l 科 技 、 动和 资本 与陕 西 经济 增 长 劳
首先 , 我们利用柯 布 一 道格拉斯 生产 函数 ( = AKL ) 考察技术进 步 、 Y  ̄p 来 劳动力和 资本 量对经济增长
的影 响 , 可构造如下 数学模型 :
( .5 1 7 395 1 )
D . = 2 12 4 W .6 2 4
其 中, 资本 贡献 率 : l E (= 口 z K) ( y/ (S K/ / A y)= 0 4 5 7 .0 9 5
劳动 贡献率 : L = ( L/ /,Y/ E △ L)( S Y)= 0 32 5 .529
根据剩余法可得到科技进步贡献率 : 一 K—E 1 E L:02 16。 ] .476 [ 回归的拟合优度 R 为 095各项参 0 .9 , 数的 t 统计量在 1 %水平下显著, w 统计量为 2 124 , D. .624说明残差项不存在相关性 , 回归方程总体上通过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篇一: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基于计量经济学的1991年以来的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宏观环境: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xx年全省GDP总量居全国16位(由20xx年的20位提升至20xx的16位),正式跨入国内“万亿省份俱乐部”。

20xx年陕西省人均GDP达2.6万元人民币,突破4000美元大关。

从1978年至20xx年26年间,陕西省人均GDP从87美元起步发展到突破一千美元大关,达到1037美元,又经过5年发展实现突破4000美元的提升和跨越。

20xx年全省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增速15.51%。

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

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合6204美元(20xx年末)继续领跑西部,人均GDP(接近湖北省38642元)居全国14位。

分析过程:一、明确研究分析任务分析近二十年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明确陕西省第三产业总值与陕西省总产值的关系。

二、模型设计自变量:陕西省三产总值因变量:总产值建立模型:三、确定统计指标陕西三产总产值陕西省总产值四、模型参数估计五、模型检验R检验:R 2 = 0.995919说明上式的拟合情况较好。

yi变差的99.59%由变量xt解释。

︱R︱=0.99796>R0.05(21-2)=0.4329,表明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显著,检验通过。

T检验:检验回归系数显著性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给定? = 0.05)H0:?1 = 0; H1:?1 ? 0因为t = 68.05606 > t0.05 (19) = 2.093,所以检验结果是拒绝?1 = 0,即认为三产值和总产值之间存在回归关系。

上述模型的经济解释是,对于三产值每增加1亿元,总产值将增加2.783442亿元。

篇二: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作者:吴春静来源:《职业·中旬》20xx年第03期县域经济是衔接城乡文明、沟通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摘要】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人口总量逐年增长,目前超过4000万人。

在人口结构方面,老龄化趋势明显,青少年人口比例下降。

人口变化趋势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城乡人口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

人口增长主要受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控影响,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增多。

陕西省人口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如老龄化、城乡人口失衡等。

为此,需制定更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显示,陕西省人口将继续增长,但需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结构问题,需采取措施应对。

【关键词】陕西省、人口数据、统计分析、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变化趋势、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原因、人口发展问题、人口政策建议、人口发展趋势预测1. 引言1.1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人口较为集中的省份。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的人口总量为约4亿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人口数量庞大,主要集中在省会西安及周边地区。

在人口结构方面,陕西省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逐渐增加,而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占比逐渐减少。

这一趋势可能会影响到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社会保障的压力。

人口变化趋势方面,陕西省的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这可能是由于生育率下降、人口迁移增加等因素导致的。

未来人口增长可能呈现出更加平稳的态势。

在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中,陕西省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特别是省会西安及周边城市。

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存在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人口增长原因分析显示,陕西省人口增长主要受到自然增长和外部移民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数量逐渐增加,也对人口增长产生影响。

陕西省的人口发展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分布不均等方面。

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建议,如加强老龄化社会的养老保障、优化城乡人口流动政策等,以促进陕西省人口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陕西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据国家统计局分析,2006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全省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经济增长快、结构调整优、宏观效益好、居民收入增、市场物价稳、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的态势,全年宏观预期目标基本完成,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6年陕西生产总值438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8.48亿元,增长7.4%,占生产总值的11.1%;第二产业增加值2318.17亿元,增长14.9%,占生产总值的52.9%;第三产业增加值1577.26亿元,增长11.4%,占生产总值的36%。

人均生产总值11762元,比上年增长12.3%。

二、农业2006年,全省农业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增加,果业持续快速发展,水果总产再创新高,畜牧业稳定发展,产业化步伐加快。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179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注:1、根据国家统计局水果公布口径,水果产量包括果用瓜;2、园林水果产量为果业统计监测结果。

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2006年,全省林业生产从过去的以退耕还林、增加造林面积、封山绿化为主,向提高林木质量、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业产品产出方向转变。

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产业化步伐加快。

2006年,我省继续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奶业发展为突破口,狠抓疫病防治、健全良种建设、推广标准化饲养、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

全年水产品产量7.45万吨,比上年增长1.3%。

县域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加快。

2006年末,全省县域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35.77万人,新增15.56万人,支付劳动者报酬2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实现增加值849.77亿元、利润总额178.04亿元、实交税金59.56亿元,分别增长13.8%、15.9%和19.7%。

西安分析报告

西安分析报告

西安分析报告1. 简介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陕西省的省会和达到副省级的设区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本文将对西安的人口、经济、旅游和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2. 人口分析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西安市的总人口约为900万人。

人口构成方面,西安市的男性人口数量稍多于女性,占总人口的51%,女性占比49%。

外来人口数量较大,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3%。

人口密度方面,西安市的城区人口密度较高,尤其是市中心地区。

与此相对应的是,西安市的郊区和周边县市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年龄结构方面,西安市的人口结构相对均衡,各年龄段人口占比相对稳定。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占比逐渐增加。

3. 经济分析作为陕西省的经济中心,西安市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2020年,西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约1.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

主要经济指标如下:•第一产业:农业产值约为250亿元,占GDP的14%。

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水果和花卉等。

•第二产业:工业产值约为9000亿元,占GDP的52%。

主要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

•第三产业:服务业产值约为6000亿元,占GDP的34%。

服务业中,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较为突出。

就业方面,西安市的就业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2020年末,西安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就业形势相对稳定。

4. 旅游分析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郊,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是世界文化遗产。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郊,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对西安市的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9年,西安市接待了约1.5亿游客,旅游收入达到约18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西安市也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陕西省是中国中部的一个省份,位于黄河流域的关中平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3,794万人。

人口数据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状况以及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我们看一下陕西省的人口总量。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陕西省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3,794万人,其中男性占51.3%,女性占48.7%。

这表明陕西省的人口总量还是比较稳定的,男女比例也比较平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男女比例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陕西省的人口结构。

根据数据显示,陕西省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10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6.8%。

与此15-59岁的劳动人口占比为61.7%,而0-14岁的未成年人口占比为11.5%。

这表明陕西省的人口结构已经呈现出老龄化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这对于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系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关注一下陕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

从数据来看,陕西省的城镇人口占比为53.6%,农村人口占比为46.4%。

城镇化进程虽然在加速推进,但农村人口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与此陕西省的人口分布还呈现出东西差异和城乡差异,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也是陕西省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来看一下陕西省的人口增长趋势。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近年来陕西省的人口增长速度在逐渐减缓,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逐渐降低。

这表明陕西省的人口增长趋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未来可能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这对于陕西省来说,可能会带来诸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和解决。

通过对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陕西省的人口总量和结构都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陕西省人口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省人口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省人口特征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口数量、构成和分布的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人口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陕西省的人口状况和变化趋势。

一、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陕西省总人口为39,075,000人,是全国人口第14位。

从历史变化趋势来看,陕西省的人口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增速逐渐趋缓。

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期,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较多,城市化发展带来人口增速的下降。

二、人口结构和性别比例陕西省的人口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倒金字塔”形状,即人口中老年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口比例相对较少。

这可能是由于近几十年间生育率下降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的。

现在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因此陕西省的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现象。

在人口性别比例方面,陕西省男性人口较多,尤其是出生性别比例偏向男性。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存在的偏好男孩的文化传统。

尽管近年来在社会进步和法律法规的推动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但仍然存在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的问题。

三、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趋势陕西省的人口流动性较强,主要表现在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或定居在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

这一趋势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加,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人才;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带来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四、人口教育和就业情况陕西省人口整体教育水平较高,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但在教育资源分布方面,城市相对于农村更具优势,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

就业方面,陕西省的就业市场较为活跃,但由于人口竞争激烈和经济发展速度有限等因素,在就业压力上仍然存在挑战。

此外,妇女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

陕西省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陕西省位于中国中西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也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

本文将对陕西省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人口流动、城乡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年龄结构根据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陕西省总人口为3831.03万人,其中男性为1991.69万人,女性为1839.34万人。

从年龄结构分布情况来看,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4.3%,相当于547.43万人,其中男性为271.39万人,女性为276.04万人。

此外,20岁以下的人口占比为24.7%,相当于945.12万人,其中男性为476.64万人,女性为468.48万人。

从这些数据来看,陕西省的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和“低龄化”的双重趋势。

一方面,随着生育率的下降,陕西省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这对社会养老和医疗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陕西省的青少年人口比例较高,这对教育、就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性别比例在陕西省的性别比例方面,男性人口占比稍高于女性,但两性比例的差异并不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男女性别比为1.08:1。

不过,随着中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陕西省的出生率逐渐提高,未来陕西省的性别比例可能会发生变化。

三、人口流动陕西省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的工业重要省份之一。

因此,陕西省的人口流动具有一定的特点。

据统计,2020年陕西省的常住人口为3729.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比为47.15%,农村人口占比为52.85%,城乡人口比例失衡明显。

此外,由于陕西省的经济水平不如东部地区,一部分陕西人会选择外出打工或留学,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比为4.74%,其中以东南沿海地区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为主流的流动人员为主。

四、城乡差异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陕西省的城乡差异较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陕西省城镇人口规模为1804.24万人,农村人口规模为2026.79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分析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影响力,城市影响力又是指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在国内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的强弱,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能力。

城市影响力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对外经济辐射能力和人才的吸引能力。

通过对陕西省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资金融通能力、对外经济能力、管理水平、科技实力、教育与人口素质进行比较排名,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区域,得出陕西十座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本文主要采用了系统聚类分析法和K均值法进行聚类分析。

关键词城市影响力;陕西省;城市;系统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The Analysis About The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OfEconomical Development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ity, city infl uence is refers to a city compared with other cities in the domestic competition is sh own by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have their own to create wealth an promote regional, national, or the ability to create more social wealth in the world. City influence reflects 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city, foreign econ omic radiation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attract talen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 of each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infrastructure level, financing ability, foreign economic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stre-ngt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compare ranking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mainly USES the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divided area, concluded tha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10 c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system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k-means method of clustering analysis.Key words:The influence of city; Shaanxi province; City; Hierachical Cluster ;the K-Means Cluster目录1 绪论 (1)1.1课题背景及目的 (1)1.2 课题的相关原理 (1)2 确定城市影响力的要素 (3)2.1确定相关要素 (3)2.2搜集相关数据 (3)2.3对数据进行整理 (3)3 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4)3.1 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 (4)3.2 K-均值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 (5)4 结论 (7)参考文献 (9)1 绪论1.1课题背景及目的陕西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经济发张程度较快,到2013年底,其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14451亿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位居第16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之间。

由于各市资源拥有程度不一、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基础差别较大、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省内各地市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经济发展程度很不均衡,如何准确地为陕西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定位,是一个关系到陕西省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

我们使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和K均值聚类分析法,较系统、客观的反映陕西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比较陕西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程度1.2 课题的相关原理K-MEANS算法:输入:聚类个数k,以及包含 n个数据对象的数据库。

输出:满足方差最小标准的k个聚类。

处理流程:(1)从 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 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2)循环(3)到(4)直到每个聚类不再发生变化为止(3)根据每个聚类对象的均值(中心对象),计算每个对象与这些中心对象的距离;并根据最小距离重新对相应对象进行划分;(4)重新计算每个(有变化)聚类的均值(中心对象)k-means 算法接受输入量 k ;然后将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 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小。

聚类相似度是利用各聚类中对象的均值所获得一个“中心对象”(引力中心)来进行计算的。

k-means 算法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首先从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 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而对于所剩下其它对象,则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距离),分别将它们分配给与其最相似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聚类;然后再计算每个所获新聚类的聚类中心(该聚类中所有对象的均值);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标准测度函数开始收敛为止。

一般都采用均方差作为标准测度函数. k个聚类具有以下特点: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聚类与分类的不同在于,聚类所要求划分的类是未知的;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

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

聚类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等。

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 等。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讲,簇相当于隐藏模式。

聚类是搜索簇的无监督学习过程。

与分类不同,无监督学习不依赖预先定义的类或带类标记的训练实例,需要由聚类学习算法自动确定标记,而分类学习的实例或数据对象有类别标记。

聚类是观察式学习,而不是示例式的学习。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且聚类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获得数据的分布状况,观察每一簇数据的特征,集中对特定的聚簇集合作进一步地分析。

聚类分析还可以作为其他算法(如分类和定性归纳算法)的预处理步骤。

2 确定城市影响力的要素2.1确定相关要素通过以往大型报刊杂志发表的相关城市影响力排名的指标的分析,我们选取了人口、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财政收入、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等共计20余个指标作为本次试验的变量要素2.2搜集相关数据通过登录各市统计局网站获取各市2013年经济发展公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抄录、统计2.3对数据进行整理经过整理,我们得到如下数据:城市人口(万人)第一产业产值(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产值(亿元)全市粮食产量(万吨)西安858.81217.762117.662548.71902.762548.13183.12延安220.6190.57321.4192.58469.71307.8586.23榆林337.03139.681985.56721.51668.94625.22154.77商洛250.6488.54256.94165.439.7260.1365.07安康263.0790.57321.4192.5858.65307.8586.23汉中386.24177.71397.68306.3483.75200102.66铜川84.2821.74215.0785.1740.32154.7724渭南533.17202.38743.23403.4114.7623.43211.17咸阳494.22315.441076.17468.78217.9944.9189.43全市工业产值(亿元)全年固定投资(亿元)交通货运量(亿吨)交通客运量(亿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国内国际旅游(万人)1484.635134.56 5.01 3.83331002548.0210130634.82482.560.75020.854822533171.6221663258.191827.91 2.4678350.790126820298.621470145.2496.20.28390.397222257121.822764.5248.37482.560.75020.854822533171.622166976679.270.63120.975722167248.052249.8195.4260.020.48120.77572449572.36231.1656.831467.62 1.38 1.3424164367.232900925.672054.530.8052 1.406928488459.68400010331669.780.9946 1.0458********.993625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普通本专科学生(万人)医疗机构数(所)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二级以上天数(天)179.8213892.7787.215692415.671382925790.35 2.01573512.063572002428.7 1.7492125.673220.63409.86 1.032980 5.453510.2925790.350.6089327512.063570.731531246.83 4.318111717.93500.1629392.820.3342895 6.313300.25741522.4 1.72413735.13096.051811.679.51460041.033138.881662.65 4.24272799263163 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3.1 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我们首先使用SPSS中的利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进行相关的设置后,我们得到如下运行结果:运行结果解释:从树形图中看到,若将城市分为三类,则西安为一类,其余城市为一类;若城市分为两类,则分成西安和咸阳、宝鸡、榆林以及其余城市三类3.2 K-均值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我们这次使用SPSS中的利用K均值法进行聚类分析进行相关的设置后,我们得到如下运行结果:从上图看到本次聚类过程共经历2次迭代,在经历第二次迭代后,类中心的变化为0,从而停止迭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