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评价的历史和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游离模式
斯克里文首先提出的一种更具有客观性 的模式。强调应重视预期不到的“副效 应”或“相反效应”的影响,主张作出 评价结论的依据,不是方案制定者的主 观意图,而是活动参与者所获得的全部 结果。
应答模式
由斯塔克首先提出后由他人进一步发展 而形成的。主要用于评价教育计划,它 的主要特征是回答关心教育计划的所有 人提出的问题。
三、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 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教育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评价理论的产生(1930——1945) 背景: 教育测量有其自身无法避免的弊端。 社会背景:
1942 年,史密斯和泰勒发表了八年研究 报告:“史密斯 —— 泰勒报告”,这一 报告被誉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 它开创了教育评价的新纪元,标志着现 代意义上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的诞生。 泰勒也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
2、评价的迅速发展时期(兴盛时期 1958——1972) 这一时期,标准化测验和教育目标分类 研究仍在继续,但教育评价在这一时期 有了根本的变革
这一时期人们对前一个发展时期评价的 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反思,认为标准化测 验和泰勒以目标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并非 完美无缺。泰勒模式受到挑战
CIPP模式
斯塔弗尔比姆提出。强调把背景评价 (C)、输入评价(I)、过程评价(P)、 结果评价(P)结合起来,认为教育评价 应是一种有序性的活动。
(二)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概况 1、发展的前提条件 2、发展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1年~1984年)——启动和 引进阶段。 第二阶段(1985年~1989年)——正式开 展阶段。 第三阶段(1990年至现在)——制度化建 设阶段
3、主要成绩与不足 成绩: (1)对西方评价理论与实践作了较为全面 的研究。 (2)对评价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有一 定深度的探讨。 (3)广泛开展了教育评价实践活动 (4)初步形成了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的基本 框架 (54)
一、传统考试时期(19世纪以前)
(一)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两条线索) 在学校体系中的发展
西周奴隶社会“国学”
《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 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 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 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汉代太学。西汉“一岁一辄课”;东汉“二岁一 试”制 唐代。 国家以法令规定,学官当先重考试,并 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官的重要标准。实 行旬、月、季、岁的定期考试制度,并把对学 生成绩的而考核与对学官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这 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教师评价 唐宋以来,由于政治的需要,统治者越来越重视 科举,学校为其左右,日益成为科举的附庸, 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适应科举的 需要,考试制度更是如此,尤其考试方法,几 乎完全依照科举考试。
不足: (1)实践中对评价的性质依然有错误认识, 以至评价的功能发挥不够 (2)评价模式呆板单一,基本上都是泰勒 的“行为目标模式”,出现了“盲目量 化”的现象 (3)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和解决。 (4)对评价缺乏再评价 (5)评价者专业素质较低
1923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有请查良钊、等学者 在国内多个大城市进行了一次调查性测验。标 志着我国教育测评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23年后,各种有关的译著与专著纷纷出版发 行,较有影响的有:华超的《教育测验纲要》、 陈选善的《教育测量》————教育测量的研 究至此形成一个高潮。
1926年冬,陶行知制定了“乡村小学比 赛表”,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 法,1935年进行了修订,刊登在《生活 教育杂志》上面。
1882年,英国高尔顿在伦敦创立了人类 学实验室,认为人的心理是有差异的, 对人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他的朋友皮 尔逊为他设计了许多统计方法,为当时 的一些教育家重视并借鉴 1897年,美国人莱斯——一位教育行政 官员,发表了著名的拼字测验
2、开拓期(1900—1915年) 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发表了《精神与 社会测量学导论》,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巨著, 标志着教育测量运动的开始 ,桑代克被称为教 育测量运动之父。他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 有数量,凡是有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这一 命题虽言过其实,却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测量 的广泛兴趣及探索的热情。
对手模式
又称反对者模式。由欧文斯和沃尔夫70 年代中期提出的。它是一种为了揭示方 案正反两方面长短得失,而采取准法律 过程评委会审议形式的评价模式
3、专业化时期(1973年以后) 具体表现在: 第一,评价文献大量出版。 第二,评价机构纷纷建立。 第三,提高了对教育评价者素质的要求。
第四,评价理论与技术被列入高等学校 课程之中。 第五,注重再评价对评价质量的保障作 用。
(二)我国教育测量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教育测量理论和方法一开始就是 从美国泊来。 1918年,俞子夷先生仿照桑代克的书法 量表制作了“小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 虽然,当时“少有注意者”,但却标志 着测量在我国的开端。
1922 年,美国教育测量学家麦柯尔应中 华教育改进社之邀来华讲学,详细介绍 了美国“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情况及 各种有影响的理论与方法,并与北师大、 北大、等高校合作,研制了 40 多种标准 测验。对我国教育测量的发展起到了明 显的推动作用。
1、西方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 个阶段? 2、教育评价起源于哪里?说明理由 3、教育测验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其产生的 标志是什么? 4、把教育评价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是从什么 时候开始?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评价运动”发 生? 5、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6、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在统治阶级人才选拔制度中的发展 如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公元606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举考试制度,废于清末,历时1300 年,是我国历时最 长的一种选士制度,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考试制度有重 要的影响。孙中山先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 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 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泰勒研究的特点主要在于: a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概念 b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的理论 与方法。将评价概括为将现实水平与理 想目标相比较的历程,一改先前只能在 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比较的原则与方法, 减少了开支与破坏性。
c泰勒的方法要求鉴定由行为定义的目标, 故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习的结果上。 d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课 程设计和测验编制的原则,并以此把社 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反映在课程与评 价之中。泰勒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因而受到广泛欢迎。
3、兴盛期(1915——1930) 这一时期的几个主要特征: 其一:测验种类增多,内容更为广阔。不仅有记 忆性的知识,还有能力、人格。(三大类) 其二:测验的客观性、标准化不断提高。 其三:测量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更大了。(标准化 试题、量表等)往往经过多次的筛选与考验, 信度与效度均较高。
测验存在的问题: 第一,无法准确地测量人的社会态度、审美情趣等重要 的人才素质。测量只关心数量,因人格发展方面的许 多因素是无法完全数量化的。 第二,所强调的标准化对于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也有消 极作用。 第三,教育测验只重视客观性,而缺乏明确的教育价值 判断,不论是学力、人格还是智力测验,都只是对学 生的某方面的、对于结果的测验,不能对过程做出测 定,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做出测定,故对于教育 工作的导向功能不强。
传统考试的弊端
第一,考评范围太窄,往往只是局限于 一些记忆性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全面衡 量人才的质量 第二,评分标准不客观。传统考试多采 用主观试题,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因 而,结果的主观随意性很大。 第三,命题程序也不够科学,缺乏对试 题的筛选与验证。
二、 教育测量运动时期(19世纪初---本世 纪30年代) (一)西方的教育测量运动 1、萌芽期(1800—1900年) 1864 年,世界上第一个教育测量的量表 产生,由一名叫乔治 · 费舍的学校校长编 制。 1897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第一 所心理实验室,主张加强对实验条件的 控制,实现测量标准化
尽管如此,在1300年的时间里,学校的考试制度还是取得了 一定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宋朝出现的积分法,以及至元、 明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积分制。 如明朝国子监规定,在高年级的孟、仲季月分别进行一次考 试,每次试卷分三等,文理俱优者得一分,理优文劣者得 半分,俱劣者不得分,一年内积分达到八分者为及格。这 是我国教育从单纯定性评价走向定量评价的开始,在我国 教育评价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科举考试制度,废于清末,历时1300年,是我国历时最长的 一种选士制度,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考试制度有重要的影响。 孙中山先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 学去的。”
2、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 评价的稳定发展(初步发展)时期 (1946——1957) 这一阶段依然受泰勒模式的影响,较突出 的进展表现在:标准化测验与教育目标 分类学研究两方面。
1948年,美国开始展开教育目标分类的 研究。1956年心理学家布卢姆和他的同 事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 一书,完成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 它对完善学习和教育评价理论起了重要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