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决策解析

合集下载

财政学公共选择理论

财政学公共选择理论

理性选民假说有助于解释各地在选举过程时 普遍存在的"选民冷漠"现象,即实际参与 投票的选民人数不多的情形,也称为理性无 知. 2010-7-17 23
在现实中,有时人们明知自己的投票无足轻重,却 还是要参加投票,解释有:
投票行为给选民心理收益 D ,此时,个人投票的预期效用 为EU1 = p U ( x) C + D ,只要 p U ( x) + D > C ,选民就会参 与投票. 选民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原则:最小最大遗憾策略 最小最大遗憾策略 (mini-max regret strategy). 选 民 的 遗 憾 矩 阵
穷人偏好更少的公共支出, median voter就是中等收入者. 中等收入可能高于或低于平均收 入.如图示,由于低收入的人较 多,平均收入水平被少数富人拉 高,而中等收入会低于平均收入
median average
2010-7-17
收入/支出x
20
1.7 阿罗不可能定理
肯尼斯阿罗(1972年诺奖得主)认为,在民主社会中, 一个集体决策规则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个人理性条件; 无限制领域条件; 帕累托条件; 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非独裁性. 结论:在上述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决策机制 是不存在的.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启示 当至少存在三种备选方案时,任何集体决策过程都无 法保证能够同时满足民主社会的合理条件. 2010-7-17 21 因此,不应高估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的效率.
2010-7-17 29
影响地方政府决策--中国的利益集团 影响地方政府决策 中国的利益集团
地方政府的决策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已经很深.这 种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人事任免上.调查显示,利益集 团施加影响的方式包括:贿赂,个人关系网络,游说, 求助于"精英人物",通过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借助 媒体呼吁,利用既定的规则,惯例或者直接诉诸法律, 施压性集体行动,参与或操纵选举等.这些方式,有 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 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而影响的内容包括:地方政府 公共投资,财政资金分配,财政税收,政策法规的制 订. 资料来源:于津涛,王吉陆,2004:《解读中国利益 资料来源 集团:影响地方决策 政府如何应对》,《了望东方周 刊》,第6期.

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三章

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三章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
• • • • • 一、政府失灵(政府缺陷) (1)政府决策的失灵 (2)政府运转的失灵 (3)政府干预的失灵 二、政府失灵的纠正 1.引入竞争机制 (1)在行政机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允许若 干办事机构就完成某些工作提供相互竞争的预算, 预算主管部门选取报价最低者,以降低成本。
例题讲解
假设有三个投票人张三、 李四和王五,他们需 要在三个提案A、B、 A C之间选择,用1、2、 3分别表示其对提案的 B 偏好程度由最强到最 弱。偏好次序见下表 C
张三 李四 王五
1 2 3 3 2 1 3 1 2
2013-9-23
例题讲解
比较A和B方案,B优于A 比较B和C方案,B优于C (比较A和C方案,C优于A) 所以,最终胜出的方案是B。
平均主义观点
• 平均主义认为,不论社会成员的收入和效用 水平是高还是低,只要大家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社会状况就达到了最好的状态,社会 福利就达到了最大化。 • 要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有两条路径可遁: 一是提高社会中那些低收入成员的收入水平, 使之追上社会中那些富有的社会成员,这一 途径事实上和罗尔斯主义所表明的有着许多 一致之处;二是降低社会中富有成员的收入 水平,使他们向社会中最低收入成员的水平 看齐,而这是不同于罗尔斯主义的主张的。
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结合你的认识进行讨论。
----思考1 : 大局上面仍然有另一个大局 ----思考2 : 公平永远有不同角度的公平 ----思考3 : 这个游戏只有站在切换器旁边的人可以决定结果
2013-9-23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
• 三、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研究经济的一系 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 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的偏好和政治程序 下,政府政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 何改革政治程序,以改进决策的效率。

公共财政学第3章

公共财政学第3章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五五”时期
行政管理费 其他 5.3% 4.0% 国防费 16.4% 社会文教费 14.4%
经济建设费 59.9%
“九五”时期
其他 10.5%
行政管理费 15.7%
国防费 8.3%
经济建设费 38.3%
社会文教费 27.2%
图3-5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瑞典 1880 11 8 10 15 6 1929 19 10 24 19 8 1960 18 28 32 35 31 1985 33 37 48 52 65
图3-2 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趋势(%)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1.经济性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整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 干预政策。

比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图3-3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四、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p66)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二)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三)完善政治决策程序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瓦格纳法则 (二)后来经济学家的论述
皮科克(Peacock)和威斯曼(Wiseman)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 史背景及过程 公共选择的理பைடு நூலகம்依据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方式与规则: 公共选择的方式 投票规则 投票原理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官僚经济理论 政府失灵与治理 公共选择理论的借鉴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过程 二、公共选择的理论依据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前提:“经济人的假定”
第二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一、公共选择的方式 (一)直接民主制 (二)间接民主制 二、投票规则 (一)一致同意规则 (二)多数同意规则 三、投票原理 (一)投票悖论 (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三)投票悖论的摆脱
第三节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一、官僚经济理论 (一)官僚机构的特点 (二)官僚行为的特征 二、政府失灵与治理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四)“政府失灵”的纠正和防范 三、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财政学要点整理

财政学要点整理

财政学要点整理第二章(小题目)1、帕累托最优:如果存在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任何调整都不能使其中至少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其他人的状态至少不变坏,这种状态就是最好的。

2、帕累托改进:如果在一种状态下,比如A状态,存在某种调整,如调整到状态B,会使至少一个人的状态变得好一些,而其他人都至少不变坏,我们就称从A到B的调整是帕累托改进3、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对任何初始资源配置,市场运行的结果必然导致有效率的结果。

4、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只要进行初始禀赋的适当的配置,再让人们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自由交易,社会可以得到任何有效率的分配结果。

第三章公共决策问题(问答题)1、公共决策的特征:(1)偏好显示中的“一人一票”原则(2)公共决策中的公共产品特征(3)公共决策结果的强制性2、投票悖论:在投票过程中,由于投票人的偏好结构问题导致投票结果不稳定,不同的投票顺序会产生不同的投票结果。

3、中间投票人定理:在公共决策中,公共决策的投票结果往往与中间或中位投票人的偏好相一致。

4、在当所有选民都表现出单峰偏好时,多数票原则下投票结果一定是稳定而又一致的。

但当存在多峰偏好时,公共决策结果就有可能出现投票悖论,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可以通过人为操控投票顺序实现自己偏好的投票结果。

第四章公共产品(计算题+问答证明题)1、公共产品:是一种共同消费的商品,多一个人来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的消费数量减少。

2、基本性质:(1)非竞争性:该商品一旦提供,多一个人来消费不会增加额外的资源成本。

(2)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无法将某个人排除在该商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即使能够但成本太高。

(注意,是否具备排他性总是和能否收费联系在一起。

)3、(1)排他性公共产品(灯塔)(2)拥挤性公共产品(优美的风景、拥挤的道路)(3)俱乐部产品(排他性+拥挤性)(4)公共产品(国防、治安、监狱、钓鱼)4、私人产品的有效提供(P85)需求曲线水平加总P A=P B=MC MRS A=MRS B=MRT5、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需求曲线垂直加总P A+P B=MC MRS A+MRS B=MRT (萨缪尔森条件)具体例子见P95 第三题第五章外部性(计算题)1、外部性:当某一实体(一个人或企业)的活动以市场机制之外的某种方式直接(没有通过价格传递)影响他人的福利时,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externality)。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在这点上所获取的满足程度最大。 对于投票者来说,只要从公共产品中获得 的边际收益不小于所支付的税收分额,他 就会对政府的提案投赞成票。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怎样显示自己对公共产 品的偏好呢?有四种途径:
• 1、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消费者亲自对公共 产品方案进行投票;间接投票---消费者选出代表 或议员进行投票。(这是最基本的途径) • 2、发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投稿给媒体或有关 部门;口头表达---游说议员、游行情愿、上街游 行等。 • 3、进退表达“以足投票”:当消费者认为某一社 区的公共产品符合自己的偏好时,就迁入该社区, 反之就迁出该社区。 • 4、反叛表达:上述方法不奏效时,在一定条件下 就会发动政变或革命以推翻现政权。
第二节 投票机制
• 一、简单多数原则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公共选择是根据既 定的规则并通过许多人的政治交互作用而 作出的。 在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的公共选择的过程 中,不能要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取得 完全一致的意见,最常用的是“简单多数 原则”。------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 前必须拥有n/2以上的拥护者。
(三)中间投票者
公共选择的过程中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 好的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为中间投票 者。 就是正态分布中占比例最高的选民。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被 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需求决定着公共支出的水平,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赢得多数选票必 须使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一)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原 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 以及相应的税收分额的分配达成了协 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税收的分额是税收的价格,是事先 公布的公民所承担的税收,是政府提 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

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多峰偏好(Multi-pe aked Preferences)指的 是当个人偏离其最偏好 的议案之后,开始时其 偏好程度会下降,但当 沿着同一方向持续移动 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 逐渐上升。 图中,甲乙两位投 票者为单峰偏好。而丙 为双峰偏好。
六、中间投票人定理
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 定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均衡结果与中间投 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所谓中间投票人是指其偏好位于所有选民偏好序列中间 的选民,即一半选民对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强,一半选 民的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弱。因此,当选民人数为偶数 时,可能会出现两位中间投票人。
二、官僚
三、利益集团
人们可以通过投票、选举等方式来满足自身在公共产品 和政治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集团、组织等来实现自身 的利益。通过组成利益集团,对包括选民、政治家和官僚 在内的政治过程施加相应的影响。 所谓“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是指具有共同利益 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由于现实社会中利益结构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一个人可以 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并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而 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投票人 甲 A B C 乙 B C A 丙 C A B
但是,如左图所示,三种投 票顺序下,三种方案都可能获胜 ,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投票顺序。 这就意味着,虽然个体的偏好一 致,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 一致结论。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一致同意原则与交易政 治观 一次性投票与两两比对 多轮投票下的多数票规则 经济人假设与个人主义
为什么会出现投票悖论?

财政学第三章-3

财政学第三章-3

1、财政支出增长率
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 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 长率。
2015-6-28
21
财政学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 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 GDP增长速度。(2014财政支出增长8.2%) 2012年的弹性系数 = 1.04(12%) 2013年的弹性系数 = 1.42(10.9%) 2009年的弹性系数 = 1.67 2010年的弹性系数 = 1.03 2011年的弹性系数 = 1.01
2015-6-28 32
财政学
关键词和思考题
公共产品收费法 1.简述“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财政支出边 际倾向分别说明什么? 3、最低成本法,用于那些情况? 4、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2015-6-28 33
财政学
专题讲座
• 1.我国公共财政提供公共物品是否得当?
2015-6-28 4
财政学
第一节 财政支出效益 的分析与评价
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项目千差万别,衡量财政 支出的效益需要多种方法: •“成本——效益”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 •“公共服务收费法”或“公共定价法”
2015-6-28 5
财政学
第一节 财政支出效益 的分析与评价
(一)“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1、含义: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 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 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 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适用于 可以用货币计量经济效益的项目。 例如,某地区要美化环境,改善地区水 源供应状况,拟有以下四个投资方案,其预 计成本和预计收益如图表所示。

财政学第03章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抉择理论

财政学第03章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抉择理论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6
第二节 公共抉择理论
❖三、公共抉择的方式
2021/4/1
▪ 在现代国家,公共抉择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民 主制;二是代议民主制。
▪ 所谓直接民主制(direct democracy),是指选民或投 票人自己直接进行投票,参与政治决策或集体决策的最 终抉择的一种公共抉择方式。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4
第二节 公共抉择理论
❖一、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
2021/4/1
在政治市场中,选民、利益集团等相当于经济市场 中的消费者,政治家和官僚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企 业(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中,人们通过货币来进 行交易。而在政治市场中,人们则通过相当于货币 的“选票”来进行交易。由于假定所有人的行为都 是理性与自利的,因而两个市场中有着类似的交易 结构和特征。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5
第二节 公共抉择理论
❖五、公共抉择的结果
2021/4/1
❖(四)中间投票者定理
▪ 所谓中间投票者(Median Voter),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 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 间状态。一般来说,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是政府所 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达到这样的水平:他所承 担的税收份额与该种公共产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恰好相 等。中间投票者定理可参见图4-7。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
第二节 公共抉择理论
❖五、公共抉择的结果
2021/4/1
❖(一)阿罗不可能定理
▪ 阿罗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抉择和个人的价值》中以序 数的偏好关系为前提,将个人的价值标准加以总计去求 得社会的价值标准,经过逻辑分析,结果他证明,这类 总计的方法在逻辑上是不能存在的,他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 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为表达社 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 的。”这就是所谓的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学第三章
若:AS>AD P AS 总供求趋于平衡 AD
现实经济中,价格在短期内缺乏充分弹性 (粘性)。具体原因:工资刚性、菜单成 本、垄断等。因此短期内会产生
供求缺口
AS>AD AD>AS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需政府运用宏观 财政政策进行调 控
二、第二类市场缺陷
1、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9
完全竞争运行结果的合理性所依赖的基本 观念之一是消费者的偏好是合理的,市场 崇尚消费者主权。 现实经济中却存在消费者偏好不合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公众形成各自有利益诉求的 “集团”是正常的。这对社会和谐发展是有 益的。但是有两种情况不在其内:一是为利 益而勾结权力,一是以权力而谋求利益所形 成的特殊利益集团。
例如,官商勾结导致的小煤窑事件,1990年 代后期以来的100万件土地违法事件等。
改革的措施:一方面深化体制改革,约束
如果市场参与者不能平等享有所交易的商 品质量的信息 逆向选择(劣质品驱除优 质品)
如果市场参与者不能平等享有所交易商品 交易环境的信息 道德风险(信息优势 一方损害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
5、交易成本(Transaction)
运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例如了解价格 信息、谈判、签订合同、监督合同的履行 等。
另据2006年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0.4% 的人口 掌握了70%的财富,而在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60%的
财富。因此该报告称,中国的财富集中度世界第一, 成为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三)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该职能的目标是维持社会稳定,即社会总 供求的平衡与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具体目 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
部门利益;另一方面,应该让老百姓有自己 的利益集团,形成通畅的利益诉求渠道。例 如我国的农民。

财政学第三章.ppt

财政学第三章.ppt

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
3.外部性产品 外部性产品是指消费中会产生正外部性的产品。 比如,你在自己的门前种花绿化,你的住宅环境可
以得到改善,这是你的内部效益;路过你家门口的 人也可以看到你家的花,身心感到舒畅,他(她) 并不需要支付代价,这是外部效益。从内部效益来 看,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从外部效益来看,它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
(二)公共产品供给局部均衡——林达尔均衡模型 在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的建设方面,瑞典经济学
家林达尔提出了一种思路。他认为,如果每一个社 会成员都能按照自己从公共产品所获边际效益的大 小来分担提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则公共产品 的供给可以达到最佳的效率水平。但由于人们对公 共产品带来的效用认识不同,所愿意承担的税收也 不同,因此政府征税所产生的效率不确定性增大, 并将影响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林达尔构建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学界称之为“ 林达尔模型”。
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
体现在: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 向加总; 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 纵向加总。) 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由私人产品和公共产 品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私人消 费的竞争性与公共消费的非竞争性所决定的。 个人A和B所消费的公共产品相同,是因为个人 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公共产品 的消费。
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
(二)公共产品的特征 1.消费的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后,增加 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
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
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 边际成本为零。例如国防。

财政学公共支出课件

财政学公共支出课件

小资料:关于安理会的决策问题
常任理事国对实质问题都拥有否决权,只要有1 票反对就不能通过。应该说,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 票否决权使安理会具有典型的“战利品”遗迹,是二 战战胜国瓜分国际利益的一种机构和决策机制。这个 决策机制并不适合新的国际形势,也是致使联合国在 重大国际事务中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关键原因。它 使安理会在面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时候,往往由于利益 斗争的原因,决策迟缓,而且决议意见不断被修改, 根本起不到维护国际和平的作用。
国际奥委会委员在投票决定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时, 程序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每一个申办城市有45分钟的陈 述时间,他们可以利用短片、演讲等形式陈述自己应该获 得奥运会承办权的理由,以在最后关头赢得国际奥委会委 员的理解和支持。在陈述结束后,他们还需花费15分钟时 间回答委员的提问。
然后,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投票。按规定,所有国际奥 委会委员都有投票资格。但国际奥委会主席不参加投票, 候选城市所在国的委员在这个城市没有被淘汰之前不参加 投票。如果在首轮投票中有任何一个城市的得票数超过了 总票数的50%,那么这个城市就获得了奥运会的承办权, 投票也就此结束。如果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得票超过50%, 那么将首先淘汰掉得票数最少的城市,然后进行第二轮投 票。如果只剩下两个城市对决时,那么得票多的城市胜出。
因此,必须改革安理会的决策机制,使决策更 加透明和民主。
小资料:北京申奥
1991年2月22日,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承办 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4月1日,北京2000年奥申委正式成 立,12月4日,北京向国际奥委会呈交了申办2000年奥运会 申请书。1993年3月国际奥委会一行12人在北京进行了为期 3天的考察,临走时留下一句“祝你们好运”。但萨马兰奇 先生的祝愿没有成为现实。北京时间9月24日,萨马兰奇宣 布,悉尼获得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在前三轮的 投票中,北京得票数为32、37和40票,悉尼为30、30和37 票。最后一轮投票中,悉尼和北京得票数为45和43,北京 以两票之差落选。后来北京申办2019年奥运会,很轻松就 在第二轮投票中以56票的过半票胜出了。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pptx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pptx

简单多数规则 2/3多数规则
一致通过原则与林达尔均衡(Lindall Model)
林达尔设计了一种机制,通过一致性规则决定公 共物品的提供。
两个社会成员, Adam & Eve 燃放烟花 (公共品,记为 r) SA =燃放烟花费用中Adam的份额 SE =燃放烟花费用中Eve的份额 对任一给定的份额SA和SE, Adam和Eve对烟花有一
定的需求量,用需求曲线表示
•烟D花rA 需和求Dr量E 分的别关表系示Adam和Eve的纳税份额和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纳税份额下降时,消费更多 的烟花
•SA+SE=1 (用OO‘表示) •每个人面临的不是相同的价格,而是每单位公 共用品的“个人化价格” personalized price, 称为林达尔价格 Lindahl prices
决策(Private Decision)的区别?
公共决策的偏好表达方式:投票 公共决策中的公共产品特征 公共决策结果的强制性
公共决策要素
决策主体 决策方式(决策规则或原则) 决策结果(均衡有效性的判定)
三、公共选择的规则或原则
公共选择的方式是政治投票(相当于 市场交易中的货币)。
公共选择的三大规则或原则: 1、直接民主制 2、集中裁决制(包括独裁制) 3、间接民主制
James M.Buchanan
布坎南的精彩话语:
“每件事、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公开接受批评与挑战。” “在一篇自传性文章《胜过耕田》 (注:该传神的题目来自奈特,含有就业的比较性
评价成份,但也招至一批批评。)中指出,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乃至对学 术生涯、实证分析与规范性立场的态度,受到两个人的重要影响。一 位是威克塞尔(他的影响完全在观念上)…回溯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威 克塞尔的奠基与后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和我的研究有紧密 关联的宪法经济学…另一位深刻影响我的人——奈特。在他的教导中, 提出的问题可能超过解答的问题。” “很多看似真理的事物,其实都大有问题,有勇气能冲破知识的迷雾, 才不愧是真正的学者。”(奈特) “假如一位画家只有红色的颜料,那么他的画将只有红色的色调。”

新版财政学第3章

新版财政学第3章

④ 假定信息由私人提供,如果 完全免费则会投资不足,完全收费 则会投资过度,导致资源浪费
在此,政府介入提供公共服务 的呼声日渐高涨,因为政府提供成 本更低,政府服务最受欢迎,政府 认证最有权威。看来,政府提供信 息或服务是矫正市场行为的关键所 在
③ 政府的强制措施也不是十全 十美的。其一,有些措施的实施是 需要成本的;其二,有些措施是不 必要的,有时甚至无计可施。尽管 如此,它还是能够约束人们的策略 行为的,进而推动市场交易的发展
(2)由政府直接提供信息
①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强势 销售商会尽力发出信号,签署或有 契约,甚至提供资格认证,以表明 自己与众不同
(2)矫正自然垄断
① 在图 3-2 中,效率原则要求价格 等于 P*,对应产量为 Q*,价格低于平 均成本,出现了亏损。同时,平均成本 决定的价格 P1 能够获取正常利润,但 其产量 Q1 却是低效率的,因为能够动 用的社会资源太少
② 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垄断企 业将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 原则,把产量和价格限定在 Qm 和 Pm 上。由此可以获取垄断利润,同 时也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
(2)市场失灵的原因
① 市场势力的存在
(主要是垄断现象的存在 )
② 市场自身的残缺(主要是
由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导致的市场缺失)
③ 市场功能不足(主要是分
配不公、经济波动和缺乏竞争等)
(3)政府经济活动的起因在于 市场失灵
① 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的固有 特征。任其发展,市场经济将难以 正常运转,必须予以克服
这些市场势力主要以垄断和自 然垄断的形式出现,其形成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一、市场竞争最后导 致的垄断,二、有些行业具有天然 的垄断性
二、市场势力

第3章 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2

第3章 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2

投票的中位选民定理 (Median voter theorem)
选 民 数 量

3.2.3 互投赞成票问题 (Logrolling/voting trading)
如果投票者对不同方案的偏好程度不同, 则他们会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提案进 行投票交易。 投票交易可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改善,也 可能使社会福利受损。经常是多数人结 成一个联盟,对那些能为自己带来利益 的项目投赞成票,其成本主要由少数派 承担。
两个例子 公共教育投入
公共教育投入较少时,富人 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公 效用 共教育投入增加只会增加他 们的税收负担,因此效用随 着公共教育投入的增加而下 降; 当公共教育投入达到一定程 度时,富人的孩子也愿意去 公立学校。这时,公共教育 投入增加带来效用的增加。 双峰偏好
公共教育投入
为何会有双峰偏好? 为何会有双峰偏好?
投票悖论:虽然选民的偏好是前后一致的,但 投票悖论:
是投票结果却没有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果。投票 的结果取决于投票的顺序。(A,B)A;(B,C) B;(A,C)C。 投票悖论的原因:存在多峰偏好的选民。 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就不会出现 投票悖论。
单峰偏好与多数投票均衡
偏好的“峰”指比相邻的偏好都高的点。 单峰偏好:如果选民偏离其最满意的结果,不论偏 离的方向如何,其效用是下降的。 双峰偏好:如果选民偏离其最满意的结果,其效用 先降后升。 双峰偏好 效用 效用 单峰偏好
•DrA 和DrE 分别表示 分别表示Adam和Eve的纳税份额和 和 的纳税份额和 烟花需求量的关系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纳税份额下降时,消费更多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纳税份额下降时,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纳税份额下降时 的烟花 •SA+SE=1 (用OO‘表示) 表示) 表示 •每个人面临的不是相同的价格,而是每单位公 每个人面临的不是相同的价格, 每个人面临的不是相同的价格 共用品的“个人化价格” 共用品的“个人化价格” personalized price, 称为林达尔价格 称为林达尔价格 Lindahl pric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金沙江水电工程“死而复生” –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失败说明什么? – 中国存在特殊利益集团么?欣赏凤凰卫视专题辩论节 目(/u45/v_MjY0MTk4MzQ.html)
3.3.4 官僚动机及行为
• 官僚与决策主体的区别 • 官僚的信息优势与自身利益最大化
– 特权、声誉、官职 – 预算规模最大化;财政资金年度使用最大化
3.2.3 互投赞成票
• 投票交易 案例:国美电器的黄陈之争、澳大利亚2010年选举
3.2.4 中间投票人定理
• 中间人投票定理的基本内涵 • 经典案例题:
– 2010年9月28日国美之争的中间投票人定理的 体现 – 黄光裕与陈晓之争陈晓胜出的原理分析 – 2005年“超级女声”李宇春夺冠分析
3.2.5 阿罗不可能定理
• 为人民服务意识的主体意识与官僚自身利 益主体的统一
3.3.5 媒体与专家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 • • • 咨询机构 专家顾问团队 专家学术争鸣 公共媒介宣传
– 酒后驾车处罚的推行
• • • • • • 六条件 (1)无论选民偏好是什么,都能选出一种决策; (2)能对所有可能结果排序; (3)必须对个人偏好做出反应; (4)前后一致(满足传递性); (5)独立性: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 A 和B的排序,与其他方案无关; • (6)没有独裁:社会选择不能只体现单个人的偏好。
第三章
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3.1 公共决策特征与公共决策要素
• 3.1.1 公共决策与私人决策
– 公共决策特征
• “一人一票”原则 ;公共产品特征 ;结果的强制性
• 3.1.2 公共决策要素
– 谁?(who):决策主体 – 怎样?(what):决策效原则 – 案例欣赏:2010年世界杯误判
3.2 公共决策原则
• 3.2.1一致通过原则
– 分析林达尔模型 – 最为有效的决策原则,但存在三点不足
• 决策成本太高 • 会鼓励策略性行为:决策过程中的讨价还价 • 导致威胁和敲诈
3.2.1一致通过原则:林达尔模型分析
3.2.2 多数票原则
• 投票悖论 • 单峰偏好;多峰偏好
案例分析:中超足球积分规则
3.3.2 选民动机
• 决定选民参选的四大因素
– 亲自投票的重要性 – 对政策所带来的效用预期 – 投票成本 – 投票的长期收益
• 美国选民不参选原因分析
3.3.3 特殊利益集团动机与寻租行为
• 特殊利益集团的动机分析 • 特殊利益集团与政治决策主体的互利关系 • 寻租行为与寻租理论
• 案例分析:
3.3 公共决策参与人动机分析
• 决策行为本身并非是单一的投票 • 决策主体与决策相关者之间并非单一的个 体 • 决策结果与执行过程本身也不一定完全是 相符合的 • 决策参与人或者相关人的动机并非一致或 者说是大公无私的。
3.3.1 政治家动机
• 政治家的动机是什么? • 政治家与企业家有没有本质区别? • 政治家的目的是追求政治最大化:选票最 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