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第1章绪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及运行的根本任务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统筹安排下,合理开发、利用动力资源,用较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提供充足、可靠和质量合格的电能[1]。

区域电网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发战计划和现有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结合能源和交通条件,分析负荷及其增长速度,预计电力电量的发展,提出电源建设和系统网架的设想,拟定科研、勘探、设计以及新设备试制的任务。

电力系统设计是在审议后的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制定出具体方案[2]。

在电力系统设计中,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遵照有关的设计技术规定:从整体出发,深入论证电源布局的合理性,提出网络设计方案,并论证其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为此需进行必要的计算:尚需注意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发电、输电、变电工程的协调,并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以及下一级电压的系统设计创造条件。

电力系统设计包括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电力系统专题设计,发电、输电、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系统部分[3]。

区域电网设计的水平年,一般取今后5-10年的某一年,远景水平年取今后10-15年的某一年。

设计水平年的选取最好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年份相一致。

电源和网络设计,一般以设计水平年为主,并对设计水平年以前的过渡年份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展望到远景水平年[4]。

第2章原始资料分析2.1 原始资料(1) 发电厂装机情况(2)负荷情况2.2 原始资料分析(1)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如下:(备注:A 为火电厂,B 为水电厂,1~5为变电站)(2)发电厂、变电所地理负荷分布发电厂A 、B 带有包括厂用电的负荷,变电所(1)~(5)都有本地负荷且发电厂、变电所都有一、二类负荷。

(3)校验负荷合理性(max max min 8760P T P >⨯)发电厂A :14⨯5000=70000<8⨯8760=70080 发电厂B: 12⨯5000=60000<8⨯8760=70080 变电所(1):33⨯5500=181500>17⨯8760=148920 变电所(2):18⨯5500=99000>10⨯8760=87600 变电所(3):26⨯5000=130000>14⨯8760=122640 变电所(5):18⨯5000=90000>8⨯8760=70080 所以,以上负荷都合理。

区域配电网规划资料

区域配电网规划资料

区域配电网规划摘要电力是现代最重要的能源,电力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支柱。

电力网络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网络。

它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发电厂和用户,以一定的电压和频率把电能供应给用户。

本设计是作110kv 配电网的规划设计。

其主要设计内容有:根据负荷资料、待设计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和已有电厂的供电情况,作出功率平衡。

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按机械强度、电晕、载流量等情况进行校验。

进行电网功率分布计算各方案的电能损耗、线路投资、年运行费用。

确定最优方案评定最优方案的调压要求,选定调压方案。

关键词:高压配电网,接线方案,潮流计算,调压措施PLANNING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NETWERKABSTRACTElectric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energy,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s the backbone of modern industry. The electricity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it mainly includes substations, transmission lines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Its main role is to connect the power plants and users and offer the user power with a certain voltage and frequency .This design is for a 1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 Its main design ele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ad information, the location of the substation to be designed and existing power plants supply situation and make the power balance. Select the conductor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current density, and verify wire according to mechanical strength, corona, carrying capacity and so on .Calculate the power consumption ,line investment ,substation investment and running costs according to the power distribution of each program. Determine the optimal solution. Assessment of the regulator requirements of the optimal solution , and selected the regulator program.KEY WORDS:high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wiring scheme; power flow calculation; pressure regulating measures目录前言 (1)原始资料 (3)第1章有功功率的平衡和无功功率的补偿 (6)§1.1 有功功率的平衡 (6)§1.2 无功功率的补偿 (8)第2章电压等级的选择和接线方案的初步拟定 (11)§2.1 高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的选择 (11)§2.2 配电网的接线方案 (11)§2.3 均一网假设比较 (13)第3章各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18)§3.1 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18)§3.2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8)第4章导线的选择和校验 (21)§4.1 导线截面的选择原则 (21)§4.2 导线截面的选择 (22)§4.3 方案四导线的选择 (23)§4.3.1 方案四的初步功率分布 (23)§4.3.2 方案四的导线截面积选择 (24)§4.4 方案五导线的选择 (26)§4.4.1 方案五的初步功率分布 (26)§4.4.2 方案五的初步功率分布 (27)§4.5 导线的校验 (29)§4.5.1 按机械强度条件校验导线的截面积 (29)§4.5.2 按电晕条件校验导线的截面积 (30)§4.5.3 按允许的载流量校验导线的截面积 (30)§4.5.3按电压损失条件校验导线截面积 (34)第5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37)§5.1 方案四的经济估算 (37)§5.1.1方案四线路投资 (37)§5.1.2方案四的电能损耗及年运行费用 (38)§5.2 方案五的经济估算 (40)§5.2.1方案五的线路投资 (40)§5.2.2方案五的电能损耗及年运行费用 (41)§5.3 通过技术经济估算结果的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42)第6章选定方案的潮流计算 (44)§6.1 最大负荷运行的潮流计算 (44)§6.2 最小负荷下运行的潮流计算 (53)第7章变压器的调压计算及分接头的选择 (59)参考文献 (64)致谢 (65)前言电力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是人类现代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

农村电力线路的设计与规划

农村电力线路的设计与规划

农村电力线路的设计与规划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作为基础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村电力线路的设计与规划是保障农村居民用电需求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村电网建设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农村电力线路的设计与规划的一些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农村电力线路的设计与规划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农村居民的用电需求、用电负荷以及居民分布情况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了解农村居民的用电习惯和用电设备,可以估算出农村电力线路的负荷和容量需求。

此外,需要考虑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分布情况,以便合理规划电力线路的走向和布局。

二、线路布局农村电力线路的布局需要结合农村地形和居民分布等因素。

在平原地区,可采用辐射状布线方式,以变电站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布设配电线路,并根据居民分布情况设计支线。

在山区或高海拔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需采用环网供电方式,确保各个地区的用电可靠供应。

在农村电力线路的布设中,也要注意远离农业生产区域,以避免电磁辐射对农作物和农田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线路的安全性,避免交叉并联,减少对农田和道路的影响。

三、线路设计农村电力线路的设计主要包括线路参数的确定、电缆选择和杆塔布设。

线路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负荷、距离和电压等因素。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线和绝缘子,并合理制定线路的电气参数,以确保电力传输效率和线路的稳定性。

电缆选择应考虑其导电性能、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在农村环境中,由于天气和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电缆的防水、耐热和耐寒性能尤为重要。

此外,还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对线路进行保护和防雷措施。

杆塔布设也是电力线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杆塔的选择和布设中,应考虑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

杆塔的种类和高度也需根据农村地形和线路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遵守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要求,确保杆塔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四、保障措施与未来发展为保障农村电力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还需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某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

某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

某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1. 引言电力网规划设计是指对某个地区的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满足该地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电力需求。

本文将从电力网规划的背景、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描述,以期为某地区的电力网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指导。

2. 规划背景某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电力负荷逐年增长,已有的电力网结构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的用电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电力网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3. 规划目标本次电力网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通过合理布局电力网,增加电力系统的冗余度,降低电力故障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提高电力供应的灵活性:设计具备灵活性的电力网拓扑结构,以适应电力负荷的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优化电力系统的经济性:通过合理配置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备,降低电力网建设和运维的成本;•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清洁能源、高效节能技术,降低碳排放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设计原则在进行电力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先考虑现有电力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减少对土地和资源的占用;•高效能源调度:通过合理设计电力网拓扑结构和布局,优化能源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安全与可靠性:考虑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环保与节能:倡导使用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设计步骤电力网规划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5.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地理、气象、人口以及电力用电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该地区的电力需求和供应状况。

5.2. 输配电负荷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电力负荷,并进行负荷预测的合理分配。

5.3. 电力网规划方案制定基于数据分析和负荷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电力网规划方案,包括电力网布局、设备配置和技术参数等。

浙江省城市城镇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浙江省城市城镇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浙江省城市城镇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一、导言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最末端,也是供电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城市、城镇和农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供电可靠、高效、安全、环保的目标,浙江省提出了城市、城镇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指导各级电力公司和建设单位进行配电网规划设计。

二、总体要求1.供电可靠性:确保供电质量可靠稳定,降低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提高供电可用率。

2.供电安全:保证供电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3.供电高效:提高配电网的传输效率和消耗效率,降低输配电损耗,增加供电效益。

4.供电环保:减少配电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实现绿色供电。

三、规划设计原则1.优先满足居民生活用电需求:根据不同地域的居民用电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供电能力,确保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得到满足。

2.优先满足农村发展需求:在城市和城镇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中,要优先考虑农村地区的供电需求,规划建设适宜的配电网,提高农村电网覆盖率和供电可靠性。

3.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合理选择配电设备和布局方式,优化供电网络结构,减少输配电损耗,提高供电效率。

4.加强供电保障能力:提高配电网供电容量,增加备用供电设备,建立应急保障机制,保证供电安全、可靠。

5.推广智能配电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可调控化,提高供电效率和供电质量。

6.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减少配电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配电网的环保性能。

7.跨区域协调发展:在城市、城镇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各地区的发展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发展,提高整体供电能力。

四、具体要求1.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1)根据城市用电负荷情况,合理规划配电网的输配电设备容量和布局,确保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2)加强城市配网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提高供电效率和安全性。

(3)优先满足居民用电需求,建设高稳定供电区域,提高供电可用率。

电网规划设计

电网规划设计

电⽹规划设计主电⽹规划设计摘要电⽹规划⼜称输电系统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

电⽹规划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输电线路及其回路数,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在满⾜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最⼩。

⼀个优秀的电⽹规划必须以坚实的前提⼯作为基础,包括收集整理系统的电⼒符合质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电源点和输电线路⽅⾯的原始质料等。

本⽂主要介绍了电⽹规划的内容、应具备的条件,电压等级选择及选择的原则;电⽹规划中的⽅案形成、⽅案校验及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及输电能⼒。

关键词:电⽹规划内容条件⽅案引⾔城市是电⼒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城市电⽹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的供电企业⽽⾔,城⽹规划⼯作在供电企业的⽣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

以前,供电企业既是政府的电⼒管理部门,⼜是电⼒供应商。

供电企业城⽹规划的⽬标主要是提⾼城市电⽹的供电能⼒、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来满⾜社会对电⼒的需求,各级政府在政策、投资与管理上予以必要的⽀持,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

⽽⽬前,城⽹规划时还要考虑企业资产的保值。

量⼊为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个基本要点。

作为⼀个供电企业要从⾃⼰的产品——电,尤其是电价⼊⼿做好⾃⼰的财务分析⼯作。

在同样供电能⼒、不同电价条件下,必有不同的供电产值与效益。

不仅要围绕电价进⾏⾃⼰的财务分析,⽽且还要对电价的变化进⾏预测,进⽽精打细算⾃⼰的收⼊与⽀出,为电⽹建设定下⽬标,为设备的选型定下标准,为城⽹的规划⼯作定下基调。

在⼀个供电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下,由⽬前的电价⽔平引起的企业收益状况将是影响城⽹规划⼯作总体思路的⼀个重要⽅⾯;同时电价的变化趋势也会对城⽹规划思路产⽣影响。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任何市场都是可细分的。

供电企业须对⽤户在⽬前的电价下,对供电能⼒、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满意度进⾏分析,以此电价⽔平确定⼀个供电标准,了解⽤户⾼于或低于这个标准的各类需求,为今后供电市场的细分提供参考。

城市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导则介绍

城市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导则介绍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章节号
《导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的编制和要求

第三章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第四章 第五章
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 供电设施

第六章
调度、通信、继电保护及自动 化

第七章 特殊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分布式电源接入原则 环境影响 经济评价
第十一章 术语定义
的说明如下:
· 1.1节说明了本次《导则》适用范围为国家电网公 司所属的城市电网经营企业。
· 1.2节主要叙述编制城网规划应遵循的法规。 · 1.3节强调了城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及应落实供电设施用地等内容。 · 1.4节明确提出应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建设网络坚
期预测负荷,经各项计算后,编制远期规划。远期规划是近、
中期规划的积累与发展,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远期规划原
定的初步布局必将会有所调整和修改。
•16
第二章 规划的编制和要求
· 2.4.5.2 中压配电网规划 ·城市中压配电网应根据变电站布点、负荷分布、负荷密度 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制定近期规划。其步骤如下: ·(1)根据变电站布点、负荷密度、供电半径将城市分成 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并确定变电站的供电范围。 ·(2)根据分区负荷预测及负荷转供能力的需要,确定中 压线路容量及电网结构。 ·(3)为适应中压配电网安全可靠供电要求,应结合中压 配电网结构同步开展配网自动化规划。
•23
第三章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 (6)大用户的历年用电量、负荷、装接容量、合同电力需量、 主要产品产量和用电单耗。
· (7)大用户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用电发展规划,包括计 划新增和待建的大用户名单、装接容量、合同电力需量;国家 及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项目及用电发展,具体项目的时 间地点。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能源电1993 228 号修编说明1 修编工作综述为编制好城市规划中的电力网规划原城乡建设部与原水利电力部于1985 年5 月联合颁发了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试行本颁发后已在全国各地编制城市电网规划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七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普遍地制定了电网规划并已纳入各地的城市总体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电网的改造建设和发展80 年代初期各地普遍存在的供电能力不足现象现已得到较大的缓解并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进一步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两部共同颁发和执行导则的过程中还加强了各地供电部门与城市建设部门之间的联系供电部门积极扩展城市发展需要的供电能力城市建设部门主动提供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城网建设必备的占地条件90 年代以来各地城市正在继续以较高的速度迅速发展对供电容量与质量的要求更为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设施现代化的要求原有导则试行本中的某些内容已显得不相适应因此能源部电力司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负责导则(试行本)的修订工作城市供电专委会于1990 年4 月召开了第一次修订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修编委员会并议定修订原则和初步纲要1990 年5 月由能源部电力司与建设部城市规划司联合发文要求各网(省)电力局及有关城市供电局电业局及大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在总结几年来城市电网规划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导则提出修订意见迄止1990 年9 月共有天津市电力局上海市电力局湖南省电力局广西区电力局以及北京哈尔滨沈阳武汉郑州太原银川重庆成都昆明南京常州杭州厦门广州合肥等26 个供电局(电业局)报来修改意见共526 条在此基础上编写组于1990 年11 月完成了修改稿(初稿本) 于1990 年12 月在南京召开了审查会议对初稿本进行审查共有17 个省电力局与供电局(电业局)的代表参加能源部电力司建设部城市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及南京市规划管理局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此后编写组于1991 年10 月编出修改稿的第二稿并分送有关电力局供电局在又一次征集意见基础上于1992 年4 月在广西桂林召开导则修改稿第二稿本的审查会议除有关电力局供电局参加外还邀请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15 个大中城市的规划管理局或规划设计院代表参加经再一次修改完成了导则报批稿1992 年10 月在北京召开了报批稿的审查会议并于1992 年年内定稿报请能源部与建设部两部于1993 年3 月批准此次修改是按照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经验的修改原则进行的前后共提出三次稿本每次稿本的审查都召开了较大型的会议特别是第二稿审查时电力部门与城市规划部门共有40 多个单位参加代表近100 人会上两部的规划工作者相互交流沟通看法起到广思博议的效果使导则在城市电网规划工作中更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这次导则修改的顺利完成有其极有利因素(1)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并决定从1990 年4 月1日起执行这部城市规划法是我国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的第一部法律为我国城市的科学合理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由于城市规划法的贯彻执行城市电力网的规划有了可靠的基础与保证城市电力负荷的预测将会有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具体数据电力网的规划只要与城市规划所规定的编制层次和步骤紧密结合就能使电力网设施的占地选址和布局得到更合理的安排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关于城市规划法中有关这方面的要求和原则均已列入这次修改的导则中(2)在导则试行本颁发以后几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电力网的技术改造蓬勃开展进展速度超过以往广大技术干部也较以往积累更多经验特别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新设备的大量引进国内高精尖产业的迅速兴起沿海开放特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所有这些都激励电力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要求将城市电力网规划提高到新的水平所以在这次修改过程中得到广大专业人员的热情支持(3)为了吸收国外经验1988 年上海市电力局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协议委托东京电力公司为上海市中心区咨询编制城市电力网发展和改造规划和提供上海市配电网规划导则使我们能了解到日本对城市配电网规划编制的内容步骤和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规划的方法也使我们这次修改稿水平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4)这次导则修改工作是由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的在进行中充分利用了学会的优势跨地区跨行业不囿于某一地区特殊情况并对有争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扬民主取得一致特别在编写中邀请了许多老专家在修改工作上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极为可贵的这次修订稿与原试行本比较其修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贯彻执行了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扩大了导则的试用范围增加了城网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深度原试行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大中城市修订本扩大到全国按行政建制的所有城市在设施标准上也可基本适应特区城市开放城市和一般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修订本的规定中增加了城网规划还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相结合还规定城网建设用地应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综合协调以取得政府法令的保护(2)在城网规划的编制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修订本提出了规划编制的流程其主要内容是将整个规划编制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要建立远期电网的初步布局作为分期规划的发展目标第二步根据预测负荷及现有的电网结构经过分析计算并参照远期电网初步布局中确定的项目编制近中期规划第三步以近中期规划最后阶段的规模和远期预测的负荷水平经过分析计算编制远期规划这个编制流程的基本思路是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远中近期规划内容逐步校核环环相扣使远期规划目标具有现实内容近期规划项目不失目标方向这种方法切实可行还可以编制相应的软件程序利用计算机辅助加快速度提高质量从而使我国的规划编制逐步接近国际水平(3)对安全可靠性一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原试行本中提出的可靠性指标如何在规划电网结构中应用没有说明修改本中改用了下列二个指标以便于实际应用1)规定电网的供电安全可靠性采用N-1 准则这个N-1 准则可以通过选取电网和变电所的结线和相应设备的运行率来达到同时介绍了变电所主变压器及各级电网线路运行率的计算方法2)提出应分阶段规定故障时对用户停电的容许容量和持续时间又称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负荷愈大的用户和重要用户恢复用电的目标时间应愈短随着电网改造和完善目标时间应逐步缩短(4)城市配电网的接线是规划的重要内容此次修改时增加了城市电网接线单独一节提出的四项要点是衡量电网接线是否合理和完善的标志能源部电力司近年来也曾在昆明武汉等地多次开会研究城网的接线方案标准化和简化接线已成为普遍的要求附录B 中推荐了几种常用接线供参考随着城市的发展大中城市中压配电网逐步使用地下电缆已成为必然趋势规划好电缆网络极为重要所以本次修改中增加了电缆网的常用接线和布置(5)关于中性点接地方式目前我国城市的35kV 与10kV 系统皆普遍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各国大城市也有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我国少数城市由于电缆线路发展也已开始试点1990 年广东省电力局曾邀请国内专家研计会进行讨论并做了大量测试工作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也专门为上海地区的电缆网做了计算和研究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可贵的经验本次修订时提出了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时需考虑的一些问题(6)对城网供电设备的选择应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除质量高性能好为必要条件外还宜选用检修周期长或长期不需检修的设备我国老的城网技术装备大多为50 年代所选用的设备技术性能差制造工艺粗糙需要经常维修完全依靠加大维修工作量来保证安全不但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增加停电因此应当重视选用检修周期长的设备以上是几个主要方面的介绍详细情况在以下逐条说明中叙述这次修订本虽然已有很多新的内容质量也有所提高但限于编写人员的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实际还有一些内容未能深入探索例如有关经济分析通信干扰特种用户的供电等章节相信今后将不断总结经验继续修订提高使之更加完善2 逐条修编说明**以下条文的编号是与导则内条文编号相对应的1.1 本导则是对1985 年5 月颁发的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进行修编而成的原导则主要适用于国内大中城市此次修编后适用范围扩大为国内所有按行政建制的城市1.2 1989 年12 月26 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并自1990 年4 月1 日起在全国施行按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但大中城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还编制分区规划因此编制的城网规划要结合各层次城市规划中所考虑的城市发展目标1.3 为原第3 条加以精简1.4 此条在原第4 条文中加入解决城网结构中薄弱环节一句是由于当前国内多数城市配电网异常落后过负荷和缺电限电的情况严重亟需改造而增加的另节约土地等一段放在后面条文中提出故予删节1.5 此条是说明城市电力网当前编制规划所应达到的目标但由于全国各城市的情况不同在原文中统一达到的年限是不适宜的因此只提在达到规划年度后实现规划目标再在条文文字上加以简练另原文中有在重点旅游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中的主要地区广泛使用地下电缆句因几个供电局都提出意见故删去1.6 基本上采用原第6 条文2.1.1 此条系在原第7 条的基础上加以精简2.1.2 系在原文第8 条基础上修改明确了国内低压配电网的具体电压2.2 按原第9 条基本内容未变个别字句加以精简2.3.1 按原第10 条原文略作文字修改2.3.2 按原第11 条原文未作更改2.3.3 按原第12 条原文未作更改2.3.4 对方案进行经济比较计算在修订过程中曾拟将试行本中第11 条和第14 条的内容综合用两个公式来表示即(a)设定相同的供电可靠性取Σ=+−+ ΔTttt tiP P1 (1 )收益为最大的方案(1)(b)对供电可靠性进行优化取为最大的方案收益Σ= +−+ Δ + Δ=Tttt t tiP P D1 (1 )式中Pt 每一年的投资(作为负收益)T 供电设施使用年限加投资早于投产的年数Pt 与同一基本方案比较各方案与其运行费用的差别D t 与同一基本方案比较各方案与其少送电损失费用的差别由于上述两个公式不直观且公式(2)的算法目前条件不够故修订本仍按试行本用最小费用来作方案比较实际上最大收益与最小费用二种算法用在方案比较上结论是相同的2.3.5 参见2.3.4 说明2.4.1 此条是将第16 17 18 19 条合并说明远中近期规划年限及各阶段的要求按照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限期一般为20 年所以城网规划的远期中期近期规划的年限仍按原16 条的规定这样才能和城市规划相互结合2.4.2 关于规划的编制流程一条是新增加的着重说明了编制电网远中近期规划所应遵循的三个步骤先建立远期电网的初步布局然后再根据负荷预测及现有电网结构并照顾到远期布局编制近中期规划使编制规划能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相互呼应以保证规划的编制符合要求这个编制流程是比较科学的2.4.3 此条是新增加的由于在规划执行当中情况会有变化因此拟定的规划需要及时的进行修正2.5.1 城网规划在城市部门共同参与下应以供电部门为主编制因城网规划与电力系统规划是一整体且工程建设项目与投资均由网(省)局掌握故城网规划应报网(省)局批准2.5.2 城网规划又是城市规划中应附有的专业规划之一应同时报送城市规划部门作为专业规划纳入城市规划报请城市人民政府审批这不仅不会出现矛盾反更能互相支持有利于规划的实现原第20 条中曾列入审查规划的几个方面删节2.5.3 此条是保留原第21 条的条文无论新城市的建设或老城市的改造保证城市电力网建设用地至为重要只有安排好电力设施用地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供应满足城市用电和实现现代化水平的需要因此安排用地是供电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紧密配合的主要内容2.5.4 此条是原22 条条文由于要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已在2.4.1 条中说明因此删去了年度计划与近期规划的关系一段其余未作修改3.1.1 此条是在原第25 条上进行修改强调要收集城市建设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和采用符合实际发展规律的数学方法来进行测算这样才能使预测有科学性和准确性3.1.2 此条是在原第26 条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对中远期负荷预测数字可用高低两个幅值也就是由于负荷预测变动因素较多需有一变动范围这样在选择远期方案时能够更适应变化3.1.3 此条是在原第27 条条文基础上修改的说明负荷预测应按用电性质分类按地理区域或功能分区并按电压等级层次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预测将这三个方面所得结果用在进行网络规划时能使城网的结构更为合理3.1.4 是对原第28 条进行修改原条文中为做好负荷预测应收集的资料内容共列出10项这次修改时将原文第7 8 10 三项合并为一项因此共为8 项每项内容叙述时都较原条文详细便于预测人员掌握再在本次修改中提出预测工作宜使用计算机和建立数据库则是由于预测时所需数据信息量大分析归类工作量大不使用先进设备是难于完成的应积极创造这方面的条件3.2.1 此条是新增加的在对未来负荷进行预测之前首先的一项工作便是对现有资料数据(包括现在的和历史的)进行分析处理这样才能得到作为预测依据的原始数据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很大但必须认真做好所以增列此条3.2.2 此条是从原第29 条文进行补充词意明显无须解释3.2.3 此条是新增加的也是对上一条进一步补充说明在进行预测时因多年来的统计积累各单位对电量的历史数据比较齐全所以从电量预测入手然后转化为负荷时其正确性是较高的但从电量转化为负荷时应利用历史的典型负荷曲线所以整理分析历史负荷曲线是很重要的根据典型负荷曲线就可以得出各时间断面的负荷值3.2.4 此条是对原第30 条的修改原条文中推荐了四种方法即综合用电水平法单耗法外推法与弹性系数法此次增加了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法在原稿曾单列为第32 条但负荷密度法实为预测方法的一种所以合并在本条内原第31 条系叙述年最大负荷与年供电量等值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些已在本条五种常用预测方法中叙述也不再单列一条3.3.1 用原第33 条原文未作更改3.3.2 基本按原第34 条原文第4 章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城网结构是规划设计的主体其遵循的技术原则必须是国际先进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又能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原第35 条条文中曾对城市电力网提出四方面的要求但其提法都较为原则所以在这次修改时对第四章内各节如供电安全可靠性电网接线各级电网相互关系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因此本条原有的四方面要求删节不录4.1.1 仍按原第37 条但后两句删节4.1.2 此条是在原第38 条条文上修改原文末一句中根据设备使用寿命和发展需要等含义在4.1.3 条中亦有表达故予删去再原第39 条内容并入此条4.1.3 是对原第40 条的删改主要指老城市为利用原有非标准电压的供电设施满足负荷增长的要求而考虑采取升压措施4.2.1 这条是对试行本第41 条的修改说明城网规划考虑的供电可靠性是指电网设备故障停运时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这种可靠程度是用两项指标来考核的其一是N-1 安全准则另一则是在故障时容许对用户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这又称为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 用这两个指标代替原试行本中第41 条至43 条的内容该内容是推荐采用年平均供电可用率作为城网供电可靠性的计算指标但这只是期末统计数字而影响这一指标的很多因素如统一检修管理设备的故障处理事故的能力等均不属于电网规划考虑的范围故予以修改4.2.2 此条是新增加的具体规定了N-1 安全准则的要求和内容4.2.3 此条是新增加的说明N-1 安全准则的规定可以选取电网和变电所的接线和设备的运行率来达到还列出了运行率的计算公式4.2.4 此条是原第45 条修改并改列的主要要求变电所进出线的容量需与转供容量和变压器的允许过负荷容量相配合以保证可靠性4.2.5 此条是新增加的提出了在近期规划中为解决电力供需的突出矛盾可稍降低可靠性而采用较高的运行率这是从我国目前城网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并列出了计算运行率的另一公式4.2.6 此条是新增加的满足用户用电程度是说明可靠性的第二个指标是指电网故障造成用户停电时容许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并列出了其要求其中关于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只列了一些原则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要和可能自行规定4.3.1 此条是对原第44 条的修改容载比是反映城网供电能力的技术经济指标容载比过大就使电网建设早期投资过大容载比过小又会使电网的适应性差发生调度困难甚至引起限电现象它又是宏观控制电网综合供电能力的指标可作为规划设计时布置安排变电所个数及容量的依据除计算整个城网的容载比外还应计算各分区的容载比以避免局部地区发生供电能力不足的现象4.3.2 本条系统将原44 条中关于变电容载比的计算方法单列一条变电容载比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电网结构功率因数负荷的分散系数等等因此在计算时对相关因素的取数应按照实际情况原条中的K3 修正为变压器运行率因其中已含有事故储备的因素因此K4的取数不宜过大原条文中推荐的变电容载比为一般220kV 变电所可取1.8 2.0 35110kV 变电所可取2.2 2.5 多数单位反映此值偏大所以此次修改时改为220kV 可取1.61.9 35 10kV 可取1.82.1 但在采用时仍应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本条增加了为降低容载比可采取的措施这样可减少投资增加效益4.4.1 此条是新增加的主要是说明在规划设计城网各级电压网络接线时所应依照的技术原则同时将第4 章中的4 5 6 三节合并成城网接线一节4.4.2 此条是按原第46 条修改送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送电网的规划属于电力系统规划应根据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进行编制不属于城网规划的范围当前我国大城市220kV 送电网一般都是在城市外围建成架空线的双环网但有些城市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只能建成U 形电气环网这个内容是由某些城市提出而增加的原第47 条是对系统规划的要求故删去4.4.3 在大城市中局部负荷密集用电量很大的地区可以采用220kV 高电压深入市区的供电方式此类220kV 变电所为终端负荷变电所规定属于城网的规范范围其规划原则应按本导则所定技术原则执行4.4.4 变电所的接线应当力求简化这是规划高压配电网络的技术原则过去很多城市变电所采用较复杂接线非但投资和设备增加维护运行工作量和出故障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反而不能达到安全可靠的效果当前国际上对高压配电系统较多采取简化措施近几年来我国对简化接线问题也专门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并对多种方案进行了论证在设计和供电运行部门已形成了共识各个城市正在根据本市原有电网结构情况及现有设备水平和运行水平规划简化的方案本导则将通常采用的几种方式列入第58 条的附录B 中供参考4.4.5 此条是新增的当高压变电所其高压配电电源线路为同杆双回路时有可能发生全部停电故障由于修复时间较长因此需考虑线路能分段并双侧有电源以便快速恢复供电同时还可考虑由中压网反送电力4.4.6 不论是架空或是电缆高压配电线当串接三个及以上变电所时如仅有一侧电源当任一条线路故障时必然会引起多个变电所和多台变压器停电此时虽然根据N-1 准则尚能维持供电但已无储备供电能力因此宜建成两侧电源此条是新增加的4.4.7 仍按原第50 条的基本内容未作更改4.4.8 此条是在原试行本第54 条至57 条条文基础上修订的本条除首段说明中压配电网所组成的部分外并将中压配电网规划时所应符合的原则列为五条由于中压配电网直接连系广大的用户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着用户的安全可靠以及负荷增长的要求无论新区规划或老城市的改造皆应以此为目标此几项要求原散见在各条中此次加以集中更明显突出易于掌握4.4.9 中压配电网的线路分为架空线路与地下电缆线路两类此条是说明架空线路的结构形式为了能达到第59 条的要求中压架空线路都布置为格子形式并以架空开关分段正常不并列运行但又便于转移负荷和切断故障此条并提出在架空线路规划时应注意的各点使网络更加合理4.4.10 此条是说明中压配电网电缆线路随着城市发展用电。

地方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地方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总论本设计的内容为一地方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在该地方电力网内规划有1座发电厂,总的容量为84MW,电网内规划了3座变电变电站,用于将发电厂电能输送到用户负荷中心,变电站最大负荷可达到25MW。

总的来说,该地方电网的规模比较小。

发电厂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离约为20。

8KM,需要用110KV高压线路将电厂电能送出。

本电网的规划设计为近期规划,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位置及负荷分布已基本确定。

主要设计内容为:1.在认为电力电量平衡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电力网及各发电厂、变电站的接线方式;2.确定系统内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主设备的型号、参数及运行特征;3.计算电力网潮流分布,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及适当的调压方式;4.进行物资统计和运行特性数据计算.第二部分: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原始材料:发电厂装机容量:2×30+2×12MW功率因数:0。

8额定电压:10.5KV电网负荷:最大负荷(MV A)最小负荷(MV A)Tmax (h)调压要求二次电压(KV)变电站1:|10+j7| =12.21 8+j6 5000 常调压10变电站2:|9+j4|=9。

88 15+j11 5800 常调压10 用S1~S4表示变电站3:|13+j9|=15。

81 12+j9 3500 常调压10机端负荷:|8+j4| =10 6+j4 4700 逆调压10 各条架空线路的范围:(MIN)16。

8KM~(MAX)39。

2KM电网电压等级的选取主要是根据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及其布局,按输送容量及输送距离,根据设计手册选择适当的电压等级,同一地方、同一电力网内,应尽量简化电压等级。

查阅资料[3]P34表2—1可知各电压级架空线路输送能力如下:1.10kv电压级:输送容量—0。

2~2MV A;输送距离—6~20KM2.35kv电压级:输送容量—2~15MV A;输送距离-20~50KM3.110kv电压级:输送容量—10~50MV A;输送距离—50~150KM本地方电力网发电厂容量较小,输电距离范围为50~150KM,除变电站2最大负荷比重稍微较大于25MW外,各厂、站负荷均在10~20MW以内.综上所述,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输电线路均宜采用110kv电压等级。

地方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地方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地方电网规划设计(一) 目的要求:通过设计掌握电网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特别是有关电力网、发电厂和变电站方面的理论、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对电网特性的了解,进而了解有关技术政策、经济指标、设计规程和规定,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优化的观点,培养从技术、经济诸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二) 设计内容:本规划设计包括有一个电厂,四个变电站的地方电网。

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下图:发电厂G 装机(MV ):4⨯12MV 85.0cos =φ 10。

5KV 电网负荷(MV A ) 最大负荷 最小负荷 Tmax 调压要求 低压侧电压 变电所1 7+j6 6+j4 4000 顺调压 10KV 变电所2 7+j4.5 6。

5+j4 3000 顺调压 10KV 变电所3 7。

5+j4 5+j3 3500 逆调压 10KV 变电所4 8.5+j5 7+j4 4800 顺调压 10KV 机端负荷5+j34+j23800逆调压10KV具体设计过程如下:距离关系:Km S G 162=- Km S G 203=- KmS G 6.334=-KmS G 4.381=-Km S 4.2221=- Km S 1232=- Km S 1643=- Km S 3241=- Km S 2.2731=- Km S 2.2742=-第一节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拟订及初步比较1、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由于电网电压的高低与电网接线的合理与否有着相互的影响,因此,在这里设计的时候是将两者的选择同时予以考虑。

1.1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电网电压等级符合国家标准电压等级,根据网内线路输送容量的大小和输电距离,在此确定电网的电压等级为110KV1.2 电网接线方式这里所拟订的电网接线方式为全为有备用接线方式,这是从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与安全性来考虑的.当网络内任何一段线路因发生故障或检修而断开时,不会对用户中断供电。

南方电网县级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南方电网县级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南方电网县级电网规划设计导则一、背景与意义南方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电力供应的需求日益增长。

县级电网是南方电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地方经济、居民生活提供稳定电力供应的重要任务。

因此,对县级电网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障电力供应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县级电网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稳定、安全的供电网络系统,满足地方电力需求,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容量和可靠性。

2.原则:a.稳定性原则:电网设计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和需求增长。

b.可靠性原则:电网设计应具备可靠性,能够保证电力的连续供应,减少停电时长。

c.经济性原则:电网设计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确保提供电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并降低设备的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

d.灵活性原则:电网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电力需求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

三、县级电网规划设计的内容1.基础设施规划:对电力输送、配电和供电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和变配电站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和布局,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和供应可靠性。

2.容量规划: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预测和用电负荷分析,合理规划电网的容量,确保能够满足未来经济增长的需求,并预留一定的余量以应对意外情况和需求增长。

3.网络优化规划:通过对电网的结构和配置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电力输送效率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考虑电力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运维管理。

4.安全规划:制定安全规程和标准,确保电力设备、线路和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应急预案和系统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5.环保规划: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县级电网向清洁能源电力系统转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

四、实施与管理1.实施过程:县级电网规划设计应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分为初期规划、中期实施和长期发展三个阶段,逐步完善电网系统和优化设施配置,确保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

地区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地区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地区电网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区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电网结构、发展现状,以及地区电网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3. 帮助学生掌握地区电网规划所需的技术参数和评价指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地区电网规划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技术工具进行电网规划和优化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及电网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专业、投身电力事业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电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以及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未来从事电网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专业素养、环境保护和职业道德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地区电网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 电网规划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地区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 电网规划流程与方法- 电网规划的总体流程及各阶段任务- 常用的电网规划方法与技术3. 我国电网结构与发展现状- 电网电压等级、网络结构及其特点- 我国电网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4. 地区电网规划关键问题- 电网负荷预测与电力需求分析- 电网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评价- 电网规划与环境保护5. 技术参数与评价指标- 主要技术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6.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与优化设计- 典型地区电网规划案例分析- 电网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共分为六个部分,按照教学大纲安排,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1总则2规划的编制和要求2.2规划的主要内容城网规划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2.2.1 分析城网布局与负荷分布的现状。

明确以下问题:(1)供电能力是否满足现有负荷的需要,及其可能适应负荷增长的程度;(2)供电可靠性;(3)正常运行时各枢纽点的电压水平及主要线路的电压损失;(4)各级电压电网的电能损失;(5)供电设备更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2.2 负荷预测2.2.3 确定规划各期的目标及电网结构原则和供电设施的标准化。

包括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原则。

2.2.4 进行有功、无功电力平衡,提出对城网供电电源点(发电厂、220kV 及以上的变电所)的建设要求。

2.2.5 分期对城网结构进行整体规划。

2.2.6 确定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线路路径。

确定分期建设的工程项目。

2.2.7 确定调度、通信、自动化等的规模和要求。

2.2.8 估算各规划期需要的投资,主要设备的规范和数量。

2.2.9 估算各规划期末将取得的经济效益和扩大供电能力以后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2.2.10 绘制各规划期末的城网规划地理位置结线图(包括现状结线图)。

2.2.11 编制规划说明书。

2.3经济分析2.3.1经济分析包括经济计算和财务计算。

经济计算一般用于论证方案和选择参数。

财务计算一般用于阐明建设方案的财务现实可能性。

对参与比较的各个方案都必须进行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2.3.2 在经济分析中.一切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用)和效益都应考虑时间因素,即都应按照贴现的方法,将不同时期发生的费用和效益折算为现值。

贴现率暂定为10%,城网供电设施的综合经济使用年限可定为20~25年。

2.3.3经济分析中各个比较方案一般设定相同的可比条件,即:(1)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建设工期方面能同等程度地满足同一地区城网的发展需要;(2)工程技本、设备供应、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是现实可行的;(3)价格上采用同一时间的价格指标;(4)环境保护方面都能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

农村电网配网的规划设计分析

农村电网配网的规划设计分析

农村电网配网的规划设计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电网配网的规划设计分析至关重要。

优质的电网配网规划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农村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为农村电网配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施指导。

一、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农村电网配网规划设计是农村电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农村电网的运行效率、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设计能有效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避免因供电设备老化、地域特点等原因造成的电力供应不足或中断的问题,保障农村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

合理规划的电网配网能够有效减少供电损耗和线路阻抗,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电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规划设计还能够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科学规划的电网配网可以合理布局输电设备和线路,减少输电距离和线损,有效降低供电成本,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农村电力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电网配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供电设备老化严重。

部分农村地区的供电设备老化严重,设备性能逐渐下降,导致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2. 线路老化和损坏情况较为普遍。

农村地区的电网线路普遍存在老化、腐蚀和损坏情况,造成供电质量下降,线路故障频发。

3. 供电设备和线路布局不合理。

部分农村地区的供电设备和线路布局不合理,出现了一些死角和盲区,影响电网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

4. 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弱。

随着农村地区新能源利用的增加,传统电网配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相对较弱,造成新能源消纳困难。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质量,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来解决。

农村电网规划

农村电网规划

农村电网规划一、引言农村电网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满足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村电网规划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农村电网规划方案。

二、目标1. 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确保农村地区居民和农业生产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农村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优化电网结构:合理规划电网布局,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减少线损,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

3. 推动农村发展:通过电力供应的改善,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原则1. 综合规划: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综合各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农业发展等,进行电网规划。

2. 适度超前:根据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合理预测未来用电负荷,确保电网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3. 灵活可调:电网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变化。

四、方法和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农村地区的相关数据,包括人口数量、用电负荷、农业生产情况等,为电网规划提供依据。

2. 用电负荷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农村地区的用电负荷,确定电网规划的基础。

3. 电网布局规划:根据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确定电网的布局,包括主干线路、支线路和变电站的位置和数量。

4. 电网容量设计:根据用电负荷预测和电网布局,确定电网的容量需求,包括线路的截面积、变电站的容量等。

5. 电网设备选型:根据电网容量设计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网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等。

6. 电网运行模拟:利用电网规划软件进行电网运行模拟,评估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优化调整。

7. 经济评估:根据电网规划方案,进行经济评估,包括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收益分析等。

8. 编制规划报告:根据以上步骤,编制农村电网规划报告,包括规划原则、方案设计、经济评估等内容。

五、农村电网规划方案根据上述方法和步骤,我们制定了以下农村电网规划方案:1. 主干线路:在农村地区建设一条主干线路,连接各个乡镇和重要农业生产区,以满足农村地区的基本用电需求。

某地区电网规划及电气设计

某地区电网规划及电气设计

1 引言电网规划是所在供电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重要组成局部,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自身长远开展规划的重要根底之一。

电网规划的目标就是能够使电网开展,能适应,满足并适度超前于供电区域内的经济开展要求,并能发挥其对于电网建设,运行和供电保障的先导和决定做用[1]。

电网规划是电网开展和改造的总体方案。

其任务是研究负荷增长的规律,改造和加强现有电网结构,逐步解决薄弱环节,扩大供电能力,实现设施标准化,提高供电质量和平安可靠性,建立技术经济合理的电网[2]。

电网是电源和用户之间的纽带,其主要功能就是把电能平安、优质、经济地送到用户。

电力工业开展是实践说明,要实现这一目标,大电网具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而要充分发挥这种优越性,就必须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电网。

随着电网的开展和超高压大容量电网的形成,电力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效益,并成为当今社会开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

但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外经验说明,如果对供电电网设计不善,一旦发生自然和认为故障,轻者造成局部用户停电,重者那么使电网的平安运行受到威胁,造成电网运行失去稳定,严重时甚至会使电网瓦解,酿成大面积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对电网的合理设计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局部[3]。

电力系统是由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用户的一个统一系统。

电力系统还包括保证其平安可靠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平安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通信等相应的辅助系统〔一般成为二次系统〕,以及通过电或机械的方式联入电力系统中的设备[4]。

2设计原理说明确定火电厂和水电厂的发电机型号、参数发电厂是电能的生产单位,电能由发电机发出,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后送到电网供用户使用。

发电机是电厂的主要设备,也是及其昂贵的设备。

因此在设计中要对发电机进行保护设计,防止故障等原因损坏发电机。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能源电[1993] 228号)。

1 总则1.1 本导则是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原水利电力部1985年5月颁布的《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本)进行修改和补充而成的。

本导则是编制和审查电力网(以下简称城网)规划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我国按行政建制的城市。

1.2 城网是城市范围内为城市供电的各级电压电网的总称,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各城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编制城网规划,并纳入相应的城市规划。

1.3 城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相互配合,同步实施。

1.4 城网的规划应着重研究电网的整体。

城网规划的编制,应分析现有城网状况,根据需要与可能,从改造和加强现有城网入手,研究负荷增长规律,解决城网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扩大城网的供电能力,加强城网的结构布局和设施标准化,提高安全可靠性,做到远近结合、新建和改造相结合、技术经济合理。

1.5 各城市的城网规划应有明确的分期规划目标。

城市各级电网在远期规划实施后, 应达到以下的水平:1.5.1 具有充分的供电能力,能满足各类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

1.5.2 容量之间、有功和无功容量之间比例协调。

1.5.3 供电质量、可靠性达到规划目标的要求。

1.5.4 建设资金和建设时间达到规划目标的要求。

1.5.5 设备得到更新,网络完善合理,与社会环境协调一致,技术水平达到较先进的现代化程度。

1.6 本导则在执行中将结合实际需要进行修改补充,以期不断完善。

2 规划的编制和要求2.1 城网规划范围2.1.1 城网的供电区包括城市的全部地区。

城网规划应以市区电网规划为主要组成部分。

市区是指城市的建成区及远期规划发展地区。

计算城网负荷所用的供电面积,原则上不包括大片农田、山区、水域、荒地等。

市中心区是指市区内人口密集、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

市中心区用电负荷密度很大,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高,电网接线以及供电设施都应有较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
可仍选截面为240mm2的导线,即选取LGJ-240/50钢芯铝绞线是合适的。

R=×100=27Ω, X=×100=Ω
线路上的功率损耗:
P=3I2R=3315227=8(MW) Q=3I2X=33152=(MW)
线路上产生的充电功率为:
QC=QCLL==(Mvar)
折算到线路两端:
11'QC=QC==(Mvar)
22水电厂送往大系统的功率为:
S水大=S1=+(MVA)
S4=++(8+)=+(MVA)
已算出大系统110KV母线处电压为110KV,线路上的电压降落为:
U=PR+27+==(KV) U4110可算出水电厂出口110KV母线电压为:
U水=110+=(KV) 合格
(4)水电厂→清泉变
潮流计算图见图所示。

①+j20②③Ω④Ω⑥
图水电厂→清泉变线路潮流计算图
水电厂至清泉变采用单回线:
S1=+j39-(+)=+j20(MVA)
S30=+202=65(MVA)
Ig=S303UN=65=341(A) 3110 Tmax=5000h ,查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图,得J=/mm2 ,其经济截面为:
SJ=IgJ=341=310(mm2) 仍可选截面为300mm2的导线,即选取LGJ-300/50钢芯铝绞线是合适的。

R=×90=Ω, X=×90=Ω
线路上的功率损耗为:
P=3I2R=33412=(MW) Q=3I2X=33412=12(MW)
线路上产生的充电功率为:
QC=QCLL==(Mvar)
折算到线路两端:
11'QC=QC==(Mvar)
22水电厂→清泉变线首端:S1=+j20(MVA)
S3=+j20+=+(MVA)
已算出水电厂出口电压为,线路上的电压降落:
U=PR++==(KV) 清泉变110KV母线电压为:
U==(KV)
稍低,但仍在变压器分接头范围之内。

因为开始时暂设火电厂的出口电压为118KV,导致清泉变110KV母线电压稍
低。

只要开始时暂设火电厂的出口电压
为121KV各节点电压均可在110/11KV降压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范围之内,就完全可满足10KV母线的调压要求。

因此本方案可行。

(5)大系统→清泉变
水电厂→清泉变线路末端:
S6=+j20+(+j12)=+(KVA)
大系统→清泉变线路末端:
S=(56+j22)-(+)=-+(MVA)
S30=+=(MVA)
Ig=S303UN==73(A) 3110已选取LGJ—300/50钢芯铝绞线:
R=×30=Ω, X=×30=Ω
线路上的功率损耗:
P=3I2R=3732=(MW) Q=3I2X=3732=(MW)
地区电网接线方案2的总投资和年运行费 (1)方案2线路的电能损耗
①火电厂→石岗变。

与方案1相同,全年电能损耗:
A=20XX4280=106KWh
②火电厂→大系统。

与方案1相同,全年电能损耗:
A=38004925=106KWh
③水电厂→清泉变:
P=
cos=+2022=,Tmax=5000h
查表得:ma= h0x320则全年电能损耗:
A=33003200=106KWh
④水电厂→大系统
P=8MW
cos=+=,Tmax=4000h
查表得:ma= h0x220则全年电能损耗:
A=80002200=106KWh
⑤大系统→清泉变线路上的功率损耗:
P=
cos=+=,Tmax=5000h
查表得:ma= h0x500则全年电能损耗:
A=305000=106KWh
方案2的全年总电能损耗:
A总=(++++)106=106(KWh)
(2)方案2线路投资
火电厂→石岗变:LGJ-210/35双回110KV线路60km。

火电厂→大系统:LGJ—300/50双回110KV线路80km。

水电厂→清泉变:LGJ—300/50单回110KV线路90km。

水电厂→大系统:LGJ—240/50单回110KV线路100km。

大系统→清泉变:LGJ—300/50单回110KV线路30km。

方案2线路总投资:
2××+30×=13188 (3)方案2变电所投资
认为方案2与方案1的变电所投资和发电厂投资均相同,设为ZB 。

(4)方案2工程总投资
方案2的工程总投资即为:Z2=13188+ZB(万元) (5)方案2年运行费用
方案2的年运行费用为:
U2=106+7%(13188+ZB)104=+700ZB
4.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两个设计方案在技术上都可行,通过经济性能比较,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在本设计中,方案1的工程投资小于方案2的工程投资:
Z2-Z1=13188-11418=1770(万元)
而方案1的年运行费用也小于方案2的年运行费用:
U2-U1==(万元)
因此,最终选取总投资和年运行费用都较少的方案1。

附图
XX大学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力09-1
学号
姓名日期
电气工程系课程设计标准评分模板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学期专业课程名称设计题目成绩评分项目 1.设计态度设计表现 2.设计纪律 3.独立工作能力 4.上交设计时间非常认真严格遵守强认真遵守较强较认真基本遵守能独立设计完成迟交半天设计思路较清晰,结构方案基本合理,设计参数选择基本正确,调理清楚,内容基本完整,有少量错误基本规范、理,个别排版有问题基本完整一般少量违反基本独立设计完成迟交一天设计思路基本清晰,结构方案基本合理,设计参数选择基本正确,调理清楚,内容基本完整,有些错误基本规范、整洁、有条理,排版有问题较多缺项较多不认真严重违反不能独立设计完成迟交一天以上设计思路不清晰,结构方案不合理,关键设计参数选择有错误,调理清楚,内容不完整,有明显错误不规范、不整洁、无条理,排版有问题很大不完整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0XX/20XX第2学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姓名班级电力09-1 提早或按时按时设计思路清晰,结构方案良好,设5.设计内容设计说明书 6.设计书写、字体、排版 7.封面、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