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

《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

《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水产动物半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棊础课程,它是硏•究健康动物(主要是畜禽)的正常牛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主了解和学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

动物牛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就其研究方法和知识获得途径而言,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动物生理学实验是动物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更是主耍实践环节z—。

本课程的主耍先修课是家畜解剖学打组织胚胎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后续课为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

二、教学hl的和要求:1.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牛深刻理解动物机体各种牛理机能的发牛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屮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牢固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熟练掌握工理实验操作慕本技能,并能运用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畜禽的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

2.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课程学习和知能掌握中具冇重要作用。

动物生理学实验独立设课能强化学牛•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培养目标的落实。

实验项目为学生操作或教师示范的选择内容,对不同专业可采用不同的实验对象共至教学内容。

一次实验可安排一个或多个项冃,甚至跨章的综合性内容。

使学习者掌握基本生理指标测量方法;掌握生理实验技能和牛理手术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电朱理基本操作技能;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知道生理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作初步尝试。

实验课成绩评左强调全面性与全三、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牛•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研究健康动物(主要是畜禽)的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木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

《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限修课。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态及致病机理等的理论和方法。

它与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饵料学密切相关,所以本课程在水产专业是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发掘、利用有益微生物,消灭及控制有害病原微生物,并掌握在养殖过程中微生态的调控方法。

微生物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充分重视实验课,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理论课内容第一章绪论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微生物与人类和水产养殖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及今后的任务。

教学重点:从微生物的特征特性,了解微生物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从微生物的类群了解整本教材的编写原则及体系。

使学生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原核生物的形态及细胞的结构2)细菌的繁殖及菌落特征3)放线菌及其它原核生物4)细菌分类与水产常见细菌a. 细菌分类b. 水产常见细菌的分类位置c. 光合细菌第三章真核微生物―霉菌、酵母菌(1)霉菌形态大小、菌落特征、繁殖及生活史、常见类群(2)酵母菌教学重点:a. 掌握霉菌与细菌的差别b. 繁殖方式中孢子繁殖的特点及典型的生活史c. 常见类群(包括水产中常见致病真菌)d. 酵母作为一种很重要的饵料,掌握其生理特性e. 水产病害防治中如何防治致病真菌第四章非细胞生物―病毒(1)病毒的发现和病毒的特征、形态构造(2)病毒的分类(3)病毒的繁殖方式(4)噬菌体的生理特性教学重点:(1)从病毒的形态构造了解致病机理及研究它的特殊方法(2)联系当前虾病的大规模暴发与病毒的关系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微生物营养类型,营养需要(2)微生物培养分离,制作培养基原则要求教学重点:(1)根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确定培养基的成分(2)掌握各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为实验课中微生物的分离打下基础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1)微生物的一步生长曲线及培养(2)各种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3)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微生物的抗药性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1)生命遗传的本质――核酸(2)基因突变(3)基因重组(4)基因工程(5)菌种的衰退和复壮教学重点:(1)通过三个经典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2)了解变异的两个途径(3)基因工程的原理(4)菌种保藏原理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1)微生物的分布及水中微生态(2)微生物在自然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3)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1)了解水体中的微生物类群及分布,了解养殖池塘中各种微生物的关系(2)微生物在大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水产养殖中是如何运用这个原理,加速或控物质循环的速度,以确保良好的水质(3)树立微生态观念,充分在水产中运用所学知识稳定住微生态平衡,防治病害微生物暴发第九章传染与免疫(自学)(二)课程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类群、形态、结构、鉴定以及生命活动、生态。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供生物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发育生物学被公认为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

发育生物学不同于传统的胚胎学,它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与胚胎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胚胎学的继承和发扬。

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各专业的限选课程,是在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级专业课程。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使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各种生物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发育规律、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技术,以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

在学习和掌握发育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将所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的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当今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眼界。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面向21世纪教材《发育生物学》第二版(张红卫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发育生物学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为54学时,实验为18学时,共22章。

本课程共分四篇,第一篇从第一到四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二篇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第三篇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八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晚期发育,第四篇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的新研究领域。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生命学院园林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用科学观点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掌握水生生物的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的科研和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按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水生植物)系统讲授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殖发育、系统分类、生态分布和经济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并对重要类群和重要类群中代表性种类进行详细介绍。

三、教学内容章节名称知识点学时教学目标*备注绪论水生生物学的概念、发展简史、水体类型、水生生物生态类群简介、水生生物研究方法2了解水生生物类群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浮游植物第一节藻类概述第二节主要门类藻类的基础生物学知识藻类的分类藻类各门类的形态、生殖、分类、分布等6掌握藻类的基础特征,了解各门类的生态、生物学知识作业:赤潮、水华录像1 关于海洋和内陆水体方面 2 讨论1-2 内容为有关水华、赤潮方面 4 第二章浮游动物第一节原生动物第二节轮虫第三节枝角类第四节桡足类浮游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系统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8掌握浮游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了解其分类、分布和意义第五节其它浮游动物讨论3 内容有关饵料生物方面 2 第三章底栖动物第一节环节动物第二节软体动物第三节甲壳动物第四节水生昆虫第五节棘皮动物第六节苔藓动物底栖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系统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10掌握底栖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了解其分类、分布和意义讨论4 内容有关重要经济水生动物方面 2 第四章水生大型植物第一节红藻门第二节褐藻门第三节轮藻门第四节水生维管束植物大型水生植物的门类,各门类的形态结构、生殖、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4掌握大型水生植物各门类的主要特征,了解其生殖、分类、分布和意义录像2 关于经济水生生物方面 2讨论 5 内容关于大型水生植物造景方面 2四、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清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进行相关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通过学习了解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各生态类群中的门类组成、生态分布和经济意义,重要门类的主要类群、主要类群的重要种类,在此基础上掌握重要门类的基本特征、重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分类体系等知识,并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学时数:32 学分:2.0适用专业:海洋生物、水产养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海洋生物、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科学位课,水产养殖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科选修课。

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来研究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

发育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学科基础课程,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胚胎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等多中学科整合在一起,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

“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的内容涉及生物体的配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与生长、衰老和死亡整个生命周期演化发展过程与机制。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系统掌握水产动物发育的基础知识、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发育调控机制,并对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和学科动态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将所学过的与此相关的生命科学课程(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胚胎学、生理学、进化生物学等)的有关知识融会、梳理和贯通,并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教师主讲、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论文作业等。

2、教师使用PPT课件授课。

3、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利用网络平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4、学生需要有前序课程的基础,尤其是水产动物方面的知识。

5、掌握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在研究中应用。

教学大纲绪论主要内容:发育生物学概念;相关研究手段和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

教学目标:了解发育生物学概念;了解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手段;了解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及应用第一章生殖器官结构和调控主要内容:水产动物生殖器官结构特点;生殖器官基本结构;雌雄同体性腺;多倍体动物性腺;杂交动物性腺;影响性腺发育的因素;生殖;关于生殖器官的一些研究重点:水产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影响生殖器官发育的因素。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第一篇:【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Aquatic Ecology for Aquaculture 课程编码: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学时数:48 学分:3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养殖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在原先的淡水生态学和海洋生态学基础上整合并加强针对性而设立的一门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

通过理论教学、研究设计性实验与自学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养殖水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养殖生产中发生的技术和理论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采用课堂讲授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养殖水域非生物环境的特点;掌握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初步具备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养殖生产中出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国内外在水域生态学方面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掌握有关文献的检索和查询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水生生物学是同一系列课程,与水产养殖其他课程,如水产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鱼类学、贝类学和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等关系密切。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时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改革)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农林院校培养二十一世纪水产养殖人才的需要和我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本大纲本着避免重复、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便于自学的原则,根据当代生态学从个体生态向群体生态发展的总趋势,本课程将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重点。

本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缩减和优化,理论教学时数由50或60学时减到48学时。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讲述了与水域生态、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型浮游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同时介绍了这些生物类群在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通过讲授、幻灯片放映、视频播放及活体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基础上能够掌握鉴别常见小型水生生物种类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常见水生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掌握各门有关纲、目的特征、繁殖及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经济意义以及在环保和与人类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2)能应用检索表区分常见水生生物;识别常见浮游生物拉丁文。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1.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定义、内容、研究意义。

2.水生生物的范围。

思考题:1.浮游生物在水域生态和养殖生产上有什么意义?2.水生生物在分类学、生态学角度上有怎样不同的划分。

第二章藻类第一节藻类的分类及检索表的使用(1学时)主要内容:1.藻类的定义和分类;各个藻门的形态特征及区分;微藻。

2.双岐括号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写。

第二节绿藻门(6学时)主要内容:1.形态特征:体制、细胞壁、细胞核、鞭毛、眼点、色素体、蛋白核。

2.绿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3.绿藻门的分类:绿藻纲和接合藻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三节蓝藻门(3学时)主要内容:1.形态特征:体制、胶被、胶鞘、异型胞、假空泡。

2.蓝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藻殖段、藻殖孢、内生孢子、外生孢子)。

3.蓝藻门的分类:色球藻目和藻殖段目的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四节硅藻门(5学时)主要内容:1.形态特征:体制、色素和色素体、硅藻细胞的空间立体结构、羽纹硅藻壳面形态特征。

2.硅藻的繁殖:细胞分裂、复大孢子、小孢子、休眠孢子。

3.硅藻门的分类: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水生生物学实验/Hyd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401010 课程类别:水生生物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名称:水生生物学学时学分:学时:27;学分1;实验学时:27应开实验学期:第4-5学期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适用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水产养殖专业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和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而水生生物学实验则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水生生物学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水生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主要特征、分类等基本知识,学会各类水生生物标本的固定、储存和观察方法,掌握生物图的绘制以及CCD图像拍摄技巧,掌握水生生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和编制方法。

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识别常见和经济水生生物种类并掌握分类地位,具备独立进行水生生物种类的鉴别能力,为以后的水生生物教学实习及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形态和分类学基础。

二、课程简介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观察各类水生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维管束代表种类的形态结构,掌握不同类群水生生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解剖或直接观察主要特征,借助检索表,对常见水生生物种类进行鉴别分类。

根据实验观察的实物标本绘制生物图制作实验报告,应用CCD成像系统拍摄观察的实物标本图像,并训练测量标本大小和处理图像的技巧。

旨在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水生生物标本的鉴别能力以及生物图像的采集和处理能力。

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实习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CCD成像系统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教师在实验课开始的15分钟讲授实验课的内容,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和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碰到问题随时要求教师解答。

对课堂中学生碰到的共性问题,教师运用示教镜通过投影大屏幕进行集中讲解。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水产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以阐明微生物五大生物学规律为主线,使学生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深刻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不同微生物类群的主要特点,初步具备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能力。

在了解水产微生物学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同时,结合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以下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对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如表2所示: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五、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 %,期末占50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至少包含4项考核项目,总占比50%,考核项目包括:课程思政实践(占5%)、课后作业、出勤、课堂测验、课堂互动等。

七、教学资源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测验、课堂互动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6个):δi=αi*A/100+χi*B/100 (i=1-5)●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 目标1 0.5 0.5目标2 0.5 0.5目标3 0.5 0.5目标4 0.5 0.5目标5 0.5 0.5目标6 0.5 0.5●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evelopment Biology)课程编号:1923027(1913027)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后序课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总学分:2 其中实验学分:0总学时:32教学目的与要求: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发育过程及其本质现象的科学,是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进展及其与胚胎学的相互渗透而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熟悉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原理,并能初步用于解释生物发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在学习和掌握发育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胚胎学、免疫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的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动物的发育模式(2学时)一、发育生物学简史二、发育构建的多态性三、发育体制本章重点:发育构建的多态性难点:发育体制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二章胚胎发育的准备(2学时)一、生殖干细胞的决定、迁移二、精、卵细胞的发生本章重点:生殖干细胞的迁移难点:卵细胞的发生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三章胚胎的早期发育(4学时)一、受精二、囊胚的形成三、原肠胚四、神经胚的形成本章重点:原肠胚难点:受精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四章器官系统发生的奠定(4学时)一、内、中胚层的早期发育二、Hox基因三、体节形成与分化本章重点:Hox基因难点:体节形成与分化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五章动物成体组织结构的形成及器官系统的发生(2学时)一、神经系统二、肾脏的发生三、肢体的发生四、性别决定本章重点:肾脏的发生难点:性别决定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六章变态,胚后发育生长,衰老(2学时)一、昆虫变态二、哺乳动物胚后发育三、哺乳动物胚后生长本章重点:昆虫变态难点:哺乳动物胚后生长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七章细胞分化是发育建立的基础(2学时)一、近端诱导二、远程控制本章重点:近端诱导难点:远程控制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八章自组织,集约化(2学时)一、细胞黏着与亲和本章重点:细胞黏着与亲和难点: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九章发育程序的构建(2学时)一、发育程序的构建本章重点:三胚层的形成,肾脏的发生,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学时数:32 学分:2.0
适用专业:海洋生物、水产养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海洋生物、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科学位课,水产养殖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科选修课。

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来研究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

发育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学科基础课程,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胚胎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等多中学科整合在一起,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

“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的内容涉及生物体的配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与生长、衰老和死亡整个生命周期演化发展过程与机制。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系统掌握水产动物发育的基础知识、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发育调控机制,并对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和学科动态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将所学过的与此相关的生命科学课程(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胚胎学、生理学、进化生物学等)的有关知识融会、梳理和贯通,并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教师主讲、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论文作业等。

2、教师使用PPT课件授课。

3、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利用网络平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4、学生需要有前序课程的基础,尤其是水产动物方面的知识。

5、掌握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在研究中应用。

教学大纲
绪论
主要内容:发育生物学概念;相关研究手段和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

教学目标:了解发育生物学概念;了解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手段;了解水产动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第一章生殖器官结构和调控
主要内容:水产动物生殖器官结构特点;生殖器官基本结构;雌雄同体性腺;多倍体动物性腺;杂交动物性腺;影响性腺发育的因素;生殖;关于生殖器官的一些研究
重点:水产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影响生殖器官发育的因素。

难点:用进化的观点分析高低等动物生殖器官结构的差异。

教学目标:掌握水产动物生殖器官结构特点及类型,并能从进化角度分析和哺乳动物的不同,了解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生殖细胞发生与调控
主要内容:原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的一般发生过程;精子发生;卵子发生;关于生殖细胞发生的一些研究工作。

重点:生殖细胞类型,发生过程
难点:生殖细胞发生的一些调控因素
教学目标:掌握生殖细胞类型、发生过程以及影响生殖细胞质量的因素。

要求识别主要养殖种类生殖细胞。

第三章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
主要内容:卵母细胞成熟;精子获能;精卵的识别;顶体反应与皮层反应;卵裂;原肠作用方式。

重点:受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主要经济种类早期胚胎发育的特点;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及调控
难点:发育过程的分子调控。

教学目标:掌握动物受精过程以及影响受精的因素;掌握主要经济种类早期胚胎发育的特点;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

第四章幼虫变态与激素调控
主要内容:海产无脊椎动物变态;昆虫的变态;两栖类的变态;海洋无脊椎动物变态的调控。

重点:无脊椎动物变态;昆虫变态;两栖类变态
难点:变态的调控
教学目标:掌握变态的概念;掌握无脊椎动物变态的类型;掌握昆虫和两栖类的变态过程;掌握无脊椎动物变态的调控。

第五章器官发生
主要内容:附肢发生;鱼类主要器官发生。

重点:附肢发生、鱼类消化器官、感觉器官、生殖器官的发生
难点:附肢发生、鱼类消化器官、感觉器官、生殖器官的发生
教学目标:掌握附肢发生过程和调控;掌握鱼类主要器官发生。

第六章再生
主要内容:再生概述;水螅的再生、重建和模式;涡虫的再生;虾蟹的再生;海参的再生;脊椎动物肢体再生;主要器官的再生
重点:再生概念;海参的再生;主要器官的再生
难点:再生的调控
教学目标:掌握再生的基本概念;掌握水螅、涡虫、虾蟹、海参的再生特点以及两栖类和哺乳动物主要器官的再生。

了解再生过程的调控机制。

第七章干细胞
主要内容:干细胞概述;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体干细胞的研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重点:干细胞的概念及分类;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和应用;重要成体干细胞的特性。

难点:干细胞的分化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棘皮动物发生过程。

教学目标:掌握干细胞的概念及分类;掌握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方法及现状;掌握成体干细胞的研究状态;掌握重要干细胞的特性;了解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第八章衰老、发育异常和死亡
主要内容:衰老;发育异常-癌;细胞的死亡。

重点:肿瘤细胞的特征;细胞凋亡的特征及检测
难点: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教学目标:掌握衰老的特征;掌握发育异常(肿瘤细胞)的特点;掌握凋亡细胞的特点及检测;了解凋亡技术的应用。

第九章细胞核全能性和动物克隆
主要内容:细胞核全能性研究概况;细胞核全能性的理论和研究;细胞分化与核发育潜能变化;动物克隆方法。

重点:细胞核全能性理论;动物克隆方法。

难点:动物克隆的应用。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核全能性的理论;掌握动物克隆方法、应用及前景分析。

第十章发育生物学中的模式生物
主要内容:海胆;秀丽隐杆线虫;螺旋动物;果蝇;爪蟾;斑马鱼;小鼠。

重点:模式生物的特点;主要模式生物的代表事件。

难点:主要模式生物的代表事件。

教学目标:掌握模式生物的特点;掌握主要模式生物的代表事件。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平时讨论课成绩占20%,期末书面开卷考试占80%。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樊启昶,发育生物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桂建芳,发育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张红卫,发育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蒂,细胞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彭黎明,细胞凋亡的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
成军,现代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裴雪涛,干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徐如祥,神经干细胞,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王廷华,干细胞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牛建昭,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夏毓秀,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霞,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