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效率(φf)=
2、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A 长的共轭结构 例 激发光 荧光 205nm 278nm 286nm 321nm 0.29 356nm 404nm 0.36
荧光效率 0.11
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
荧光效率:0.2
1.0
C 取代基:给电子基团使荧光效率增大,如 -OH、-OCH3、-NH2等。
表面吸 光物质
F
问题(1)不同强度的光照射物质所产生 的荧光光谱形状是否相同? (2)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物质所产生的荧 光光谱是否相同? 是否影响荧光强度? 单色器
I0
λex
I
表面吸 光物质
λem 单色器
检测器
3、激发光谱:荧光λex不变时,记录荧光 强度F与激发波长之间的关系。
单色器 F荧光的产生
(1)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电子从高的 振动能级到最低的振动能级。
电子能级
原因:分子碰撞 结果:热能,无辐射
振动能级
(2)内部能量的转移
产生原因:受激分子常由高电子能级以无辐射 (热)跃迁方式转移至低电子能级。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3)荧光发射 无论分子处于哪一个激发单线态,通过内转换 及振动弛豫,均可返回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最低 能级,然后以辐射的形式发射光量子而返回到 基态的任一能级。 第二激发态 第一激发态
散射光波长与荧光接近,对荧光强度测定 有干扰,使其读数增大。
荧 光 光 谱
散 射 光 谱
不同波长激发光下主要溶剂的拉曼光波长 溶剂 水 248 271 313 350 365 416 405 469 436 511
乙醇
环已烷 四氯化 碳 氯仿
267
267 — —
344
344 320 346
409
仪器结构
I0 λex λem 单色器 检测器
单色器
I
表面吸 光物质
F( I 0 I )
F K (I0 I )
'
I I 010
F K I 0 (1 10
'
abc
abc
) K I o (1 e
'
1 2
2.3abc
)
e
2.3 ECl
(2.3abc) (2.3abc) 1 ] 1! 2!
④ 振动弛 豫
特点: λem(荧光)>λex(激发光) 寿命短 10-9—10-7s
二、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 1、荧光的检测 单色器 I0 λex λem 单色器 检测器 I
表面吸 光物质
2. 荧光光谱(发射光谱):
激发波长λex和强度一定时,测定荧光强度(F) 与荧光波长之间的关系。 单色器 I0 λex λem 单色器 检测器 λ I
三、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荧光物质发生荧光的过程:
A 荧光物质对光的吸收 B通过无辐射跃迁,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 的最低振动能级。 C 跃迁至基态各振动能级 D 各振动能级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回基 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1、荧光物质的必要条件 A 强吸光结构,共轭π—π* B 高荧光效率。 发射荧光的光子数。 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
(5)体系间的跨越 激发态分子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其 多重性发生变化。激发单线态—激发三线态 发生条件:常需物质中含有重原子如Br、I等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分子由激发单线态跨越到三线态后,荧光强度减弱甚至 熄灭。
(6)磷光:经过体系间跨越的分子降至三线 态最低能级,跃迁至基态而发生的光。 过程: 吸光—单线态—弛豫—跨越—弛豫—基态—磷光
HPLC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器
TLC
365nm、254nm激发波长
2、利用荧光淬灭 TLC
硅胶GF254
3、制备荧光衍生物
A B AB
无荧光 有荧光 淫羊藿苷+SLS 荧光检测
十二烷基磺酸钠
吸电子基团使荧光效率减少,如-COOH、NO2、-X。
中性基团对荧光效率影响不大。如-R、 NH3+等。
四、影响荧光的外界因素
1、溶剂
A 溶剂的极性:极性越大, λem增大,荧光效率 也增强。通常选择极性溶剂。 B 粘度:粘度系数越大,有利于荧光效率的提 高。
2、温度 温度越高,碰撞机率大,效率减少。热淬灭
(2.3abc) F K ' I o [2.3abc ] 2!
2
当abc<0.05时,可得
F 2.3K ' I 0 abc
低浓度时,荧光强度与浓度成线性关系。 当abc>0.05时,荧光强度不与浓度成线性关系
定量基础:F∞C
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 比例法(单点校正法)
408 375 410
459
458 418 461
500
499 450 502
?
如何提高检测精度
温度、溶剂(水)、合适的酸碱度、浓度、 改善散射光因素影响:溶液透明,选择合适
测定波长。
§3 定性、定量分析 一、荧光定性:依据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二、定量
Io 溶液的荧光
I
F
一般在与激发光源垂直的方向观察荧光
③TLC定性、定量
§2 原理
一、分子荧光产生 1、分子的电子能级:
C C C C
ψ4
π*
π* π
ψ3 ψ2 ψ1
π
三线态与单线态比较: UV 基态单线态
① 单线态
②三线态
激发态 E2<E1 ,ε2<ε1, ② 的寿命可达1秒,而①的 寿命为10-8,跃迁几率①是②的106倍。
振动能级:物质分子中存在一系列电子能级, 而每个电子能级中又包含一系列的振动和转 动能级。
V0
V3 V2 V1
c 内部能量转换
d 荧光 e 体系间跨越 f 磷光 (e)
V4 V3 V2 V1 V0
V4 V3V V1 2 V0
T1*
V4
S0 (a) (d)
V3 V2 V1
(f)
V0
(7)荧光的产生 ① 吸收光 基态—激发态 ② 振动弛豫,使电子回到第一电子激发 态最低振动能级 ③ 回到基态不同的振动能级
I λem 单色器 检测器
表面吸 光物质
λ
特征: (1)位移:λem>λex
stokes 位移:说明在激发和发射之间存在一 定的能量损失。 产生原因:振动驰豫、内转换 第二激发态 第一激发态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2)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3)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相似
(4)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有关
3、 pH值:酸度改变了弱酸弱碱的结构,从而 使其荧光效率受到影响。
+ NH 3
OHH+
NH 2
OHH+
NH
_
pH 2
pH 7 ~ 12
pH 13
4、荧光熄灭剂: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为荧 光熄灭剂。 荧光熄灭: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 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
引起荧光熄灭的形式: 碰撞熄灭:由于碰撞而损失能量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特点:荧光的能量小于激发光能量。
荧光发射所需时间为10-9~10-7s。
(4)外部能量的转移 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及其它溶质分子之间相 互碰撞而失去能量,常以热能的形式放出。
Q M Q M
*
*
这种不同物质间的能量转移现象,叫荧光 淬灭(熄灭)。M叫荧光淬灭剂。 外部能量转换可降低荧光强度。
化学淬灭:荧光物与加入的物质发生反应, 生成新的化合物。 体系间跨越:单线态变成三线态。 自熄灭现象:当荧光物质的浓度升高而产生。
荧光熄灭法:利用荧光强度的减小与荧光熄灭 剂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来进行测定含量的方法。 F
C
5、散射光的影响 引起光的散射原因有:比色皿表面,溶液 内微粒,溶液内气泡。
散射类别:a 瑞利散射 b拉曼散射
仪器
单色器 I0 λex λem 单色器 检测器 I
表面吸 光物质
结构:
激发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单色器 检测器
表面吸光物质
光源:氙灯、激光
氙灯:发射的谱线强度大,连续光谱,波长范 围为250-700nm,且在300-400nm强度几乎相 等。 激光:单色性极好,强度大。
§4 应用(在中药) 1、自身发射荧光:先分离—检测
第4章
荧光分析法
§1 概述
hν+
1、光致发光:
吸收
发射 热、光
激发态电子回到低能级而伴随光的辐射
分类:
磷光 紫外线荧光 分子荧光 荧光 原子荧光 X-射线荧光 红外光荧光
激发光 源为紫 外光
2、荧光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的荧光光谱 进行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 F(强度)、λ 荧光分光光度计:用来测量荧光强度的仪器。 3、特点:灵敏度更高 10-10-10-12g/ml,应用 不如UV广泛。 4、应用:①直接荧光光度法 ②作为HPLC的检测器(用的多)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特点:(1)λ(磷光)>λ(荧光)
(2)寿命10-4—10s
(3)室温下溶液很少呈现磷光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回基态的途径: ①发射荧光 ②发射磷光 ③内部能量转换 ④ 外部能量转换 其中以速度最快,激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 优势。
a 吸收 b 振动弛豫
V4
S2
*
(b) (c) S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