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重庆市渝中区2011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重庆市渝中区2011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9 0
重 庆 医学 2 O 1 4年 1月 第 4 3卷 第 1期

调 查报 告 ・
重庆 市 渝 中区 2 0 1 1年艾 滋病 哨点 监测 结果分 析
汪 强 , 欧 阳琳 , 曾 艺
( 1 . 重庆 市渝 中 区疾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4 0 0 0 1 0 ; 2 . 重 庆 市疾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 1 . Yu z h o n g Di s t r i c t C e n t e r f o r Di s e a s e Co n t r o l a n d Pr e v e n t i o n,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1 0, Ch i n a; 2 . C h o n g q i n g Ce n t e r fo r D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r e v e n t i o n, Ch o n g q i n g 4 0 0 0 4 2 , C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f e ma l e s e x wo r k e r s a n d f l o a t i n g p o p u l a t i o n i n Yu z h o n g d i s t r i c t o f AI DS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mo n g f e ma l e s e x wo r k e r s i s wa s 9 1 . 7 5 ,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f l o a t i n g p o p u l a t i o n ( 7 3 . 5 ) ; f e ma l e s e x wo r k e r s a n d f l o a t i n g p o p u l a t i o n i n a r e c e n t c o n d o m u s e r a t e s wa s 7 4 . 2 5 p r e v a l e n c e wa s 0 . 5 0 a n d 7 4 . 7 1 ; t h e r a t e o f c o n d o m i n s i s t t O u s e wa s 4 8 . 2 5 a n d 3 9 . 0 8 ; t h e r a t e o f Hi v

艾滋病的调查报告

艾滋病的调查报告

艾滋病的调查报告艾滋病的调查报告近年来,艾滋病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丧失,进而引发各种严重的感染和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艾滋病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共用注射器。

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到了绝大多数的感染病例。

这主要是因为艾滋病病毒存在于体液中,如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而性行为是最常见的接触途径之一。

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途径,母婴传播则是指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这些传播途径的存在使得艾滋病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

二、艾滋病的高发地区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但一些地区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资源匮乏,艾滋病防控意识相对较低等原因所致。

此外,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也是艾滋病高发地区。

三、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艾滋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影响。

首先,艾滋病给家庭和社区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医疗费用和药物费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开支。

其次,艾滋病还导致了许多家庭的破裂和孤儿的增加。

患者的家庭往往因为疾病而负债累累,无法承担日常生活开支,最终导致家庭的破裂。

而一些患者不幸去世后,留下的孤儿则需要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四、艾滋病的防控措施针对艾滋病的严峻形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艾滋病防控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

其次,加强艾滋病的筛查和检测工作,及早发现感染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病毒传播。

艾滋病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艾滋病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艾滋病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过社会调研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态、社会生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艾滋病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促进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和关注,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二、调研背景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

自1981年发现第一个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尽管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的艾滋病患者,病情严重,生活困难。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真实情况,我们决定组织开展一次社会实践调研。

三、调研范围我们调研的范围主要包括市区的医院、社区以及一些NGO组织。

重点关注的对象是艾滋病患者以及相关的社会工作者。

四、调研方法1.访谈法:根据我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问题的提出,与艾滋病患者和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和生活情况。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艾滋病相关的问卷,对艾滋病患者和社会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性别、年龄、家庭情况、就业状况、健康状况以及对艾滋病的认识和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3.实地考察法:我们深入医院、社区和NGO组织,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情况。

五、调研主要内容1. 艾滋病患者的现状:了解艾滋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家庭情况、就业状况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2. 艾滋病对患者的影响:探讨艾滋病对患者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

3. 社会工作者对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了解社会工作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和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工作情况。

4. 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情况:了解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对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的看法和评价。

六、调研结果1.艾滋病患者的现状: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艾滋病患者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多是因为吸毒、卖淫等行为感染艾滋病,而在感染后他们会面临就业困难、被歧视等问题,生活状态不容乐观。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篇一: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20-20学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社会调查报告关于艾滋病社会调查报告“眼前全世界艾滋病流行现状十分令人担忧,特点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

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爬升倾向。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与发病人数也增长较快。

中国艾滋病现状,据联合国驻华机构显示的数据,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卧病过世的24万人,总数理应在100万人左右。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携带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副主任沈洁说,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发病和过世都显现出明显的爬升倾向,传播模式和途径也正在发生变化。

据公安部门统计,中国注册吸毒人数逐年递增,往年已经到手90万人,估计全国天天发生共用注射器吸毒次数超过45万。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齐小秋:“依据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从1995年到20年5年间,全国注射吸毒者均和艾滋病感染率增强500倍。

在以后几年里,经注射方法传播将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法。

卖淫妇女和艾滋病感染率均从1995年到20年增长了66倍,所以,经性途径传播的威胁很大。

近十几年,全国性病发病报告逐年爬升,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应受到社会的全面关注。

”就感染率而言,中国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目很大,艾滋病防治状况不明朗。

据内行预测,如不采取灵活管用的措施,到2021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

”最先想做这个关于艾滋病的社会调查报告,是因为有一天晚上陪着爷爷奶奶一起看电视新闻,在里面看见一则报道,报道里是一段视频,说的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与艾滋病患者小杜一起去街头进行实况调查的故事,工作人员躲在暗处拍摄,而小杜作为一名被邀请一起参与调查的艾滋病患者则需要戴上口罩,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一名艾滋病患者,我需要温暖,你可以拥抱我吗?”小杜和工作人员换了几个地点依次进行了测试,收获了不同的效果,在地铁站台时还有热心的阿姨拥抱小杜,告诉他要坚强,不要觉得自己和别的人不一样,不需要自卑,拿掉口罩,勇敢面对生活,走自己的路,创美好的未来。

艾滋病的相关调查报告

艾滋病的相关调查报告

艾滋病的相关调查报告艾滋病的相关调查报告1. 简介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感染,它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的方式传播。

艾滋病毒可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进而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受到其他感染的侵袭。

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抗病毒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意识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3.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份问卷,其中男性50份,女性50份。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等方面。

4. 调查结果(1)对艾滋病的认识在对艾滋病的认识上,有60%的受访者了解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而其余40%的人对此并不了解。

但是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30%的受访者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的方式传播。

(2)预防意识在预防艾滋病方面,有80%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安全套来降低性传播的风险,同时46%的人会避免与艾滋病患者接触。

但是只有30%的受访者每年进行一次艾滋病检测,而另外70%的人从未进行过艾滋病检测。

(3)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对于艾滋病患者,有70%的受访者表示会与患者保持正常的社交关系,认为患者是需要关怀和支持的人群。

然而,30%的人对患者持有歧视和偏见的态度,甚至会故意远离患者。

5. 结论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人对艾滋病有基本的认识,但对于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同时,艾滋病检测率较低,个体的预防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和预防意识。

此外,对艾滋病患者仍存在歧视和偏见的现象,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支持和关怀,增进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尊重。

6. 建议(1)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2)提高艾滋病检测率,推广全民艾滋病检测;(3)加强对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的普及;(4)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支持与关怀,减少歧视和偏见的存在。

我国历年艾滋病性病疫情分析——陈祥生.

我国历年艾滋病性病疫情分析——陈祥生.
截至2013年底,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7万人(其中,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26.3万人,艾滋病病人17.4万人),报告死亡13.6万人。
2013年,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约1.1亿人次,新 发现病例90119例。
年份
中、美两国HIV检测咨询情况对比
HIV检测后接受结果的比例
我国历年艾滋病 性病疫情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陈祥生
1985-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 化趋势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85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00-2013年全国不同省市梅毒病例报告 发病率时间趋势
2003-2013年上海市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 发病数时间趋势
报告数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淋病
梅毒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我国根据历年的不同人群调 查的感染率及人口资料,初 步估计:
• 2060万沙眼衣原体感染 者(其中,男性930万, 女性1130万)
• 150万淋病感染者(其 中,男性50万,女性 100万)
性病疾病负担构成比与性病病例报告构成 比的情况

滑县2000-2011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滑县2000-2011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滑县2000-2011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滑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滑县2000年以来的艾滋病监测、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滑县自2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11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 97例。

病例分布:男性59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55:1; 20~49岁组占70.1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7.63%;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0.82%,其次为血液传播占34.02%。

结论滑县的艾滋病流行处于低流行态势,但2004年以来流行速度加快,主要传播途径已由血液传播向性接触转变,今后应实施以高危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势头。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376-01滑县自20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 I V)和艾滋病病人(AIDS)年发现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共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97例。

为了解滑县近年来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滑县的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本地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2.1 年发病数2000-2011年滑县艾滋病年发病数见表1。

表1 2000-2011年滑县艾滋病年发病数2.6 地区分布本县籍94例,占96.91%,县外流动人员3例,占3.09%。

3 讨论滑县艾滋病疫情的一般特征:HIV/AIDS者男性居多;年龄以青壮年20~49岁人群为主;人群类别农民占据绝大多数;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

艾滋病流行在滑县依然呈低流行态势,这与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一致,但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中国艾滋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我们对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本报告的结果将为相关决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参考,以实现对艾滋病的更好管理和控制。

1. 引言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0年代初首次被报告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传播形势和防治措施备受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的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国艾滋病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策略。

2. 研究方法本调查报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

我们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和数据,对中国各地的艾滋病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此外,我们还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教育状况和卫生条件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艾滋病的传播情况。

3.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

截至目前,中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已超过XX 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男性。

艾滋病在中国主要通过注射毒品、性传播和输血感染等途径传播。

不幸的是,许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知识仍然有限,这导致了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难题。

4. 高危人群和传播途径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注射毒品者、性工作者和男男性行为者。

这些群体由于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容易接触到艾滋病毒,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非高危人群中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这表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不同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5. 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了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5.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推广正确的预防知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2011年南昌县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2011年南昌县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2011年南昌县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2011年4~7月南昌县分别对暗娼哨点、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等二类人群的艾滋病流行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监测对象:南昌县人民医院性病门诊哨点男性就诊患者400人,南昌县娱乐场所哨点暗娼400人。

监测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4~7月的监测期内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采取匿名无关联连续采样的方法进行监测,内容包括监测对象的人口学信息、血清学信息、行为学信息、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等。

结果暗娼:监测期内完成400名暗娼的监测工作,暗娼样本来源于休闲中心/发廊,均为低档娱乐场所。

①人口学特征:年龄分布:年龄18~42岁,中位数29岁,主要集中在20~38岁(368人);婚姻状况:未婚89人,在婚271人,同居10人,离异或丧偶30人;户籍所在地:本省310人,外省90人;民族:400人为汉族,;文化程度:初中349人,小学25人,高中26人;在本地工作时间:1年及以上53人;6~12个月151人;1~6个月165人。

不足1个月31人;前一个工作地点为外省57人;本省外市141人;本市202人。

②行为学指标: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364人(91%)。

最近1个月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频率为每次都用34.5%,最近1年34人患性病。

③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8个问题中回答对6个及以上为知晓,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93.5%(374/400)。

接受检测和行为干预服务情况:获得安全套、宣传材料发放、vct服务97.3%(389/400),获得同伴教育宣传服务60.3%(241/400)。

最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242人(60.5%),242人均知道检测结果、检测结果知晓率100.0%。

④血清学指标:调查、采血400人,hiv阳性0人;梅毒检测确认阳性4人,丙肝阳性1人。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在监测期内完成400名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监测工作。

防艾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防艾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前言艾滋病(AIDS)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工作,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当地居民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调查。

以下是我们社会实践调查的报告。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背景:近年来,随着性观念的开放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逐渐多样化,艾滋病疫情呈现出年轻化、城乡差异缩小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措施,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社会实践调查。

2. 目的:- 了解当地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

- 调查当地居民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态度。

- 分析影响居民预防艾滋病行为的主要因素。

- 为提高艾滋病防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某城市的居民,共计1000人,其中男性500人,女性500人。

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包含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问题的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调查。

- 访谈:选取部分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艾滋病的看法和需求。

-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艾滋病知识认知程度:- 78%的居民表示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传播途径、症状等。

- 22%的居民表示对艾滋病知识了解较少,主要依靠媒体和亲朋好友获取信息。

2. 预防措施和态度:- 92%的居民表示会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

- 8%的居民表示不会采取预防措施,其中大部分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或认为自身不会感染艾滋病。

3. 影响预防艾滋病行为的主要因素:- 缺乏艾滋病知识:部分居民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足,导致预防意识不强。

- 社会观念:部分居民对艾滋病存在歧视和偏见,不愿采取预防措施。

- 生活方式:部分居民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共用针具、不安全性行为等。

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调查报告

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调查报告

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调查报告一、引言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疾病,世界各国纷纷制定防治策略,力图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为了解全国范围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本报告对全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提供有关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的参考,并改进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全国31个省份的公共卫生部门参与,涵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病毒检测、治疗服务、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艾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预防宣传是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调查显示,各省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电视广告、宣传手册、社区讲座等。

但是有部分地区在资金和人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2.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助于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调查发现,各省份普遍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服务,并加强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追踪和管理工作。

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检测服务仍存在不足。

3.治疗服务艾滋病的治疗是保障艾滋病患者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调查显示,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药物,并提供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如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等。

但是由于疫苗和药物的成本较高,部分地区的贫困人口仍面临接受治疗的困难。

4.教育和培训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是提高艾滋病防治水平的关键所在。

调查显示,各省份举办了多种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了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

但是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和培训资源不够充分。

四、问题与建议1.加强宣传力度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中。

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和明星代言等方式,提高宣传效果。

2.优化病毒检测服务各地应该加强对病毒检测服务的投入,提高检测的覆盖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偏远地区。

3.降低治疗成本疫苗和药物的高成本是困扰艾滋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

政府可以考虑提供补贴和减免政策,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艾滋病调研的社会实践报告

艾滋病调研的社会实践报告

艾滋病调研的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深入了解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艾滋病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实践,我们旨在加深对艾滋病的了解,提高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和帮助,促进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1.调研目的(1)深入了解艾滋病的疾病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工作的现状;(2)了解艾滋病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3)调查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需求,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防治和帮扶政策提供依据。

2.调研意义(1)为公众提供更加准确的艾滋病知识,促进预防和科普工作的开展;(2)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和帮助,推动社会的包容和支持;(3)为制定和完善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实证支撑和倡导。

三、调研方法和过程1.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需求等方面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2)深度访谈:与一些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和他们的家人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心理需求和对社会支持的期望;(3)文献资料搜集:搜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艾滋病流行病学、防治政策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

2.调研过程(1)设计问卷和访谈大纲:在深入研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和访谈大纲;(2)组织调研人员:邀请了一些专业人士和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参与到调研工作中,对调研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3)开展调研活动: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地点,开展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活动;(4)整理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梳理出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和对患者的具体需求。

四、调研结果和分析1.艾滋病认知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对艾滋病患者也存在一定的歧视和排斥,呈现出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和社会态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现状。

2011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2011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2011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发病数死亡数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增减死亡率增减甲乙丙类总计632009915802640996215257-1.86 3.10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3237558152643185932142891.15 6.33 鼠疫1172-80.000.00 霍乱2401570-84.7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000-- 艾滋病20450922415982774327.3718.58 病毒性肝炎13723448301317982884 3.65-6.50 甲型肝炎3145613352774-11.24233.33 乙型肝炎10933356371060582689 2.61-7.95 丙型肝炎17387212515303912813.09-3.13 戊型肝炎2920239236823522.7411.54 肝炎未分型44479164540228-2.48-42.86脊髓灰质炎2010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1110.000.00 甲型H1N1流感936075712314730.79-49.09 麻疹9943103815927-74.06-65.00 流行性出血热10779119952611812.64 1.14 狂犬病1917187920482014-6.78-7.16 流行性乙型脑炎162563254192-36.34-31.88登革热120-2230-46.71- 炭疽30932896 5.99-50.00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2379302425224836-6.11-33.33 肺结核95327528409913503000-4.28-5.78 伤寒和副伤寒117981140413-16.36-50.0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282532533-30.04-24.00 百日咳251721764141.980.00 白喉0000-- 新生儿破伤风78552105786-19.20-34.04猩红热638781208760204.59- 布鲁氏菌病38151033772112.45-100 淋病9795411055441-7.620.00 梅毒39518275358534699.717.69 钩端螺旋体病396567711-41.81-50.00血吸虫病4483243170 3.37- 疟疾408830738914-44.92120.00 丙类传染病合计30825415383224030968-4.83-44.69 流行性感冒661334645027 2.05-40.00 流行性腮腺炎4543851298932451.30-66.67 风疹65549043117151.32-100.00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426202907670-88.27- 麻风病35203814-7.72-100.00斑疹伤寒2360122351 5.140 黑热病29303611-18.89-100 包虫病290902515215.13-100 丝虫病1000--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836591237465514311.55-46.88 手足口病16197065091774669905-9.15-43.95病名2011年2010年与2010年同期比(%)注:1. 表中监测数据为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不含外籍和台港澳病例;2. 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的合计;3. “-”表示分母为零不能计算;4. 人口资料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末全国常住人口资料。

我院2009~2011年HIV确诊阳性流行调查报告

我院2009~2011年HIV确诊阳性流行调查报告
然业 的 老 师 并
二、 基本方法
比较法对 2 0 0 9~ 2 0 1 1年 H I V确诊艾滋病
病人 的分 布人群 , 及传播途径进行列表分析。
表1 2 0 0 9— 2 0 1 1年 H I V确诊阳性人群分布比较( 单位 : 人)
侣也较多 , 导 致 艾 滋 病 的感 染 呈 不 断 上 升 趋 势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展 , 外 出务 工 的 农 民工 也 越 来 越 多 , 他们 文化 素质较低 , 并

调查对象
对2 0 0 9— 2 0 1 1 年 来 我 院进 行 艾 滋 病 毒 初
筛最后 由 C D C确诊为 阳性 的所有病 人进行 统计 。2 0 0 9年确
表2 2 0 0 9~2 0 1 1年 HI V确诊阳性人群传播途径 比较 ( 单位 : 人)
得这个病 , 当我们告诉病人的家属要检 查 HI V时她们 不知道
7 4 6
临床 肺科 杂志
2 0 1 3年 4月 第 1 8卷第 4期
我院 2 0 0 9—2 0 1 1年 HI V 确 诊 阳 性 流 行 调 查 报 告
但 小琴
【 摘要】 目的 了解艾滋病 的流行现状 。 方法 对 2 0 0 9 ~ 2 0 1 1 年来我 院进行 H I V检测病人 的总人数 , 性别 , 人 群分布 , 传 播途径进行统计 并分析 。结果 我院 2 0 0 9~2 0 1 1年确诊 的 H I V病人数在不断上升 , 年 龄范围跨度大 , 文化层次 也在提高 , 传播
二、 表 2示 : 性 传 播 比例 在 逐 年 上 升 , 而 且 所 占 比例 非 常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 社会 不断进 步的 同时也带来 了各方 面 的挑战 , 人们对性 的开放 , 导致 HI V / A I D S病 人 日益增 多。我

艾滋病调研报告完整范文

艾滋病调研报告完整范文

艾滋病调研报告完整范文艾滋病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它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无法有效对抗感染和疾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范围内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已经成为重要任务。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艾滋病的疫情、防治措施和社会认知程度。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对受访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数据。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艾滋病疫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在我国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播风险。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有10%的受访者表示曾与艾滋病感染者有过性行为。

此外,2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这些数据表明,艾滋病的疫情仍需引起广泛关注。

2. 防治措施认知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于艾滋病的防治措施认知不足。

只有39%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25%的受访者了解艾滋病的防治方法。

此外,仅有13%的受访者参与过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

这表明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3. 社会认知程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认知程度整体较低。

调查显示,有15%的受访者对于感染艾滋病的人存在偏见和歧视。

此外,45%的受访者表示不愿与艾滋病感染者共同居住或工作。

这些数据表明,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支持还需要加强。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度,增强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措施的了解。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增设宣传牌和在学校开展相关教育等方式,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2. 提升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地位: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支持和理解,避免歧视和偏见的存在。

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宣传,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推动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

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

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

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第一篇: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指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感染。

为了加深对艾滋病的了解,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如下:1. 您是否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否)2. 您是否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否)3. 您是否有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或教育?(是/否)4. 您是否认为艾滋病在社会中的认知度足够高?(是/否)5. 您认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艾滋病是否重要?(是/否)6. 您是否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人保持正常的交往?(是/否)7. 您是否认为在学校等场所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有助于预防艾滋病?(是/否)8. 您是否有过艾滋病的病例接触经历?(是/否)9. 您是否愿意接受艾滋病疫苗的注射?(是/否)10. 您是否了解艾滋病的治疗方法?(是/否)通过这份调查问卷,我们收集到了来自不同群体的回答,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在总共500份问卷中,大约60%的受访者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说明对于这一病毒性疾病的认知度较高。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只有30%的受访者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这反映出我们在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不足。

此外,45%的受访者曾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或教育,这可以解释为何有相对较高的知晓率。

然而,仍有5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中对艾滋病的认知度不足,这表明尽管已开展相关教育,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

在问卷中,90%的受访者认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艾滋病至关重要,这显示出受访者对卫生意识的重视。

此外,70%的受访者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人保持正常的交往,这反映出对感染者的包容和理解。

关于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80%的受访者认为在学校等场所进行宣传活动有助于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这表明在教育领域加大宣传的必要性,并为我们制定宣传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我国校内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我国校内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我国校内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摘要:自2006年-2011年,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存活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学生群体从0.96%上升到了1.64%。

对于艾滋病的治疗没有特效药,更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由于艾滋病特殊的传播方式,对艾滋病的高发人群及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被称为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随着青少年心理及生理的不断成熟,对校内青少年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学校针对青少年开展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综述,为我国防治艾滋病提高理论依据。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趋势;健康教育1艾滋病的流行1.1艾滋病的流行现状自1981年第一例艾滋病病人[1]在美国乔治亚洲亚特兰大市男男同性恋中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蔓延。

我国发现的首例经性行为感染HIV的也是男男性行为人群。

截至2008年12月[2],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有3340万人,在2008年新增270万人。

在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向着低龄化的趋势发展。

据新华网记者[3]2015年1月15日报道,中国2014年新报告感染者与患者10.4万人,较前年增加了14.8%。

1.2我国艾滋病疫情的特点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性传播依然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性间的传播上升速度更加明显;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且部分地区疫情比较严重;世界各国的防艾治艾经验表明,宣传教育与防止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同时也被称为艾滋病的有效“疫苗”[4]。

2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2.1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调查研究表明[5]目前全世界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70%以上是性接触传播,感染者中有超过50%是14岁至25岁的青少年。

加强对中学生性观念的正面引导,防止青少年成为新的艾滋病高发人群是防艾工作中的关键。

2.2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宣传艾滋病的国内外流行特点,其[6]传播途径与防治措施。

2011-2018年山西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1-2018年山西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DOI :10.19522/ki.1671⁃5098.2020.06.022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2018GW6)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科(原琛利、孟、张飞、解雁茹、郭晓黎、刘潇湘、聂晓勇);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芳)·调查研究·2011—2018年山西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原琛利王芳孟张飞解雁茹郭晓黎刘潇湘聂晓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syndrome ,AIDS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而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慢性传染病,其持续和广泛全球流行已成为当今全球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

山西在1995年报告发现首例HIV/AIDS ,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报告HIV/AIDS 病例数11008例,累计报告死亡数2502例,现存活管理HIV/AIDS 8506例。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2011—2018年HIV/AIDS 病例报告数进行分析,了解近年来山西省AIDS 疫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优化AIDS 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IDS 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8年新报告的HIV/AIDS ,现住址为山西省,排除查无此人。

1.2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2011—2018年新报告HIV/AIDS 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其他等。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依s 表示;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构成比和率。

2结果2.1疫情概况山西省2011—2018年共报告HIV/AIDS 8664例,各年新报告病例数分别为584、679、790、1009、1217、1288、1541和1556例,报告数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03%;累计报告1574例死亡病例,2015年后死亡病例报告逐年上升,2015—2018年死亡病例分别为199、216、249和305例。

2011~2012年重庆市江北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2011~2012年重庆市江北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检测者、 男 男 同性 恋者 。结 论 需进 一步 扩 大艾 滋 病 相 关 人 群 的检 测 面 , 尽 早 发 现 HI V感染者, 提 供 必要 的 关 怀 支持 服 务 和 艾 滋
病 抗 病 毒 治 疗服 务 。
关键词 : HI V; 高危 人 群 ; 监 测 ; 重 庆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O . 2 0 1 3 . 1 1 . 0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O 1 3 ) 1 1 — 1 3 9 8 0 2

1 3 98 ・
国际检 验 医学杂 志 2 0 1 3 年 6 月第 3 4卷第 l 1期 I n t J L a bMe d , J u n e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 1 1

调查 报告 ・
2 0 1 1  ̄2 0 1 2年重 庆 市江 北 区艾滋 病 高危 人群 监测 结 果分 析
赵 勇, 彭春 燕
( 重 庆 市 江 北 区 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 心 , 重庆 4 0 0 0 0 0 )
摘 要 : 目的 了解 重 庆 市 江 北 区 2 0 1 1 ~2 0 1 2年 各 类 HI V 高 危人 群 的 感 染情 况及 现 状 , 为 艾 滋病 疫情 的发 现 和 防 治 工作 提
An a l y s i s o n AI DS mo n i t o r i n g r e s u l t s o f h i g h r i s k g r o u p s i n J i a n g b e i Di s t r i c t o f Ch o n g q i n g d u r i n g 2 0 1 i ~2 0 1 2

襄阳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襄阳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襄阳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目的分析襄阳市2011~2015年间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选选取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1月~2015年1月襄阳市HIV/AIDS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结果襄阳市共发现HIV/AIDS774例,其中男601例,女173例,平均年龄(40.45±14.77)岁;新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每个县区均有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62.92%,同性传播比例呈上升趋势;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2.45%;以文化程度人群为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62.66%;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发现和为主,占54.91%。

标签: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特征;疾病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经血液、性和母婴途径传播的国家乙类传染病。

艾滋病死亡率很高,虽然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周期,降低死亡率,但艾滋病对生命的威胁仍然不容忽视[1]。

本文通过分析襄阳市艾滋病感染者(简称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襄阳市艾滋病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1月~2015年1月襄阳市HIV/AIDS患者800例为研究對象,获取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人口学特征襄阳市2011~2015年间共发现病例774例,其中男601例,女173例,男女比例3.47:1,年龄13~87岁,平均年龄(40.45±14.77)岁,其中2011年发现病例平均年龄(38.34±14.06)岁,2012年新发现病例平均年龄(39.70±15.29)岁,2013年新发现病例平均年龄(40.08±14.29)岁,2014年新发现病例平均年龄(41.36±15.01)岁,2015年新发现病例平均年龄(41.95±14.91)岁,新发现病例年龄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9,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今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

1981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在短短30年间,艾滋病已肆虐全球,夺去2500多万人的生命。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我国目前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如何,与过去相比,疫情发展产生了哪些变化,而艾滋病患者又遭受着怎样的歧视……以下是关于我国艾滋病情况的调查。

1全球艾滋病毒携带者达3400万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1日发布年度报告,全球2010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大约3400万人,比2009年增加70万。

感染者总数上升是因为去年全球就医人数增加,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因艾滋病病毒死亡的人数减少。

艾滋病规划署报告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去年1420万就医者中,大约660万人正接受治疗,占总数47%,比2009年高11个百分点。

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全球去年大约18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比2006年高峰值减少40万,大约70万人因接受治疗得以幸存。

自1995年以来,中低收入国家大约25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就医免于死亡。

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医人数增加、死亡人数减少外,全球2010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同样下降。

报告显示,全球去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新增大约270万,比2001年减少15%,比1997年高峰值减少21%。

2我国艾滋病感染情况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人,其中死亡8.8万人。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人15.4万;当年新感染4.8万,死亡2.8万。

性传播比例持续增加据了解,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约占全球的五十分之一,仍属于低流行国家。

中国全人群的感染率大致为0.058%,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超过5万人的省份5个,占全国的60%;5千人以下省份12个,占全国的4.8%。

比较显著的是四川地区和广西地区,艾滋病疫情上升得很快,其中大部分是经性传播而感染上的。

从1985-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的变化趋势分析看,经性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晚期病人死亡增加,艾滋病流行对中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逐渐显现。

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4万人,其中经异性传播占44.3%。

①在异性传播中,约1 / 3为配偶间性传播,2 / 3为非配偶间性传播。

历年报告病例中性传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异性传播从2006年的30.6%上升到2007年的38.9%、2008年的40.3%和2009年的47.1%。

②当前中国艾滋病疫情进展特点之一是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普通人群)缓慢扩散,且风险越来越大。

普通人的性实践与艾滋病风险关系日益密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区之一。

静脉吸毒共用针具传播是当地艾滋病感染的最初和主要途径。

自1995年从外地遣返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年6月底,已累计报告凉山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0214例。

疫情已经波及全州17个县市、488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占乡镇及街道办事处总数的78%),平均每年新发现HIV感染者以40%的增长速度递增。

③而通过性传播途径导致感染的比率也在逐年加大。

一种假设认为,吸毒人群基数越大,性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艾滋病也就越难控制。

④从疾病控制的角度来看,加大对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干预已经成为当前艾滋病防控工作的一个重点。

我国56%的艾滋病感染者尚不知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

也就是说,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我国正在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覆盖面,加强对感染者配偶、一级密切接触者及高危人群的检测,加强医疗机构检测。

2011年1至10月,已检测大约 67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超出16.5%,检测发现感染者和病人6.1万人。

与此同时,对艾滋病的治疗和干预也取得明显进展。

“艾滋学生”“艾滋老人”逐年增多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青年学生和60岁以上者数量逐年增加,同性性传播特别是男男传播快速上升。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我国艾滋病感染几乎波及所有人群,60岁以上“艾滋老人”和20出头的“艾滋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同性性传播特别是男男传播快速上升。

专家分析指出,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0年,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60岁以上男性由483人逐年递增至3031人,所占比例由2.2%扩大为8.9%;在艾滋病病人中,60岁以上男性由237人增至2546人,所占比例由5.4%扩大为11%。

另外,随着检测面的扩大,学生人群报告感染者人数显着增加。

今年1至10月,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和病人1252人,占学生历年累计报告数的21%。

学生中,特别是20至24岁男大学生,近两年报告感染者数增加明显。

3聚焦:河南"艾滋病村" 部分家庭生活困难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是全省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重点村,曾经因大批村民卖血感染艾滋病引起社会关注,被人们称为“艾滋病村”。

10年来,村民逐渐对艾滋病防治有了正常的认识,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恐惧;但村民到外地打工时,却常常遭到冷遇。

这里和周边的村子并没有不同,但不少家庭因为艾滋病生活困难。

目前,全村共有艾滋病感染者343人,其中现症病人331人,服抗病毒药人数270人。

据了解,上蔡县是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重点县,现症病人数量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河南省,拥有艾滋病人100人以上的重点村为38个,而上蔡县就占22个,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上蔡县现存艾滋病感染者6035人,因艾滋病造成的困难家庭4947户,全县1到10月死亡143 人。

4沈阳艾滋病人9成男性 70%感染来自男同性恋11月29日,沈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该市近年艾滋病发病趋势的统计数据:近3年本市新发病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

其中,男性新发病者比例之高让人担忧,是女性的10倍。

男同性恋者感染比例高又是一大显着特点,其占性传播感染者比例已经上升到70%,年轻化倾向严重。

今年男性感染者是女性10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性传播染病人数的不断增加,其流行速度明显加快。

近3年来,艾滋病发病人数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

近年艾滋病发病出现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个新特点,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新发现的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男性所占比例上升到90%左右。

这意味着,今年新增的男性感染者是女性的10倍!6有医院对艾滋病患者100%拒绝2010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研究与信息室,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联合开展了一项定性研究,对河南、北京、广西、云南和甘肃五省4家艾滋病定点医院、7家非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共20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作出了一份《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看病难、手术难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的报告。

北京一家综合类三甲医院的医生说,知情情况下,绝对不给HIV阳性者做手术。

甘肃一家综合类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一旦发现这种病,原则上都是要求转院,如果术前检查出来,这种手术一般都不做,保守治疗的话一般也都要转到传染病院。

在广西一家综合医院,调查组查到2009年1-3季度的手术前检测发现阳性病例28例。

只有21例有病例档案,其中15人未能手术,6名实施手术的均为急症。

尴尬:医院拒绝接收的原因有很多艾滋病就医保护课题组调查发现,不少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认为,在医院里看病、就医、住院的还有其他患者,医院做出让感染者转院的决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其他病人。

调查中很多医生说:“如果让感染者和其他病人住在一个房间,其他病人会不安、害怕,肯定没有人愿意。

”还有很多医护人员提出,医院的条件不够,无法收治。

“手术室的器械必须要专门的,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比如乙肝就有专门器械。

如果是HIV,也得用类似的方法,万一出现医源性感染,责任重大。

”北京一家综合三甲医院的医生说。

在调查中课题组也发现,有不少医护人员认为归根结底在于医院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一位甘肃医生说,感染者的手术比正常手术成本高2~3倍。

政策、法规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够也是当前艾滋病感染者看病难、就医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定点医院的医生说,“医院都知道不能拒收HIV病人,但没有规定说,拒绝之后,对医院有什么硬性的处罚措施。

”7艾滋病感染者公考受歧视个案:投考教师因艾滋病被拒小吴、小军、小海分别是安徽、四川、贵州艾滋就业歧视案的当事人,三人均投考教师,虽然通过笔试和面试,因教师体检参照公务员体检标准,他们HIV (艾滋病病毒)呈阳性而被拒录。

安徽、四川案均二审败诉,贵州案法院不受理,要原告“找当地政府解决”。

由于隐私被泄露,四川案当事人小军在过去一年里始终找不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

安徽案原告小吴是三人中唯一有正式工作的。

但目前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晚上九十点才下班,没有加班费,基本没有福利待遇。

”贵州案的原告小海,由于巨大压力,不得不更换学校,仍然做代课教师,每月工资600元。

由于起诉了当地政府,一直担心隐私被泄露,只要校长找他单独谈话,都以为是通知他离职。

今年,校长要求所有代课教师参加教师招考,但他不敢报考,担心考上又被拒。

感染者隔离治疗被指违背常识日前,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称,公务员考试不存在就业歧视。

但建议信认为,现行的多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都对艾滋感染者进行了不合理的限制。

根据这些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艾滋感染者不能当公务员,不能当教师,不能当警察;特别是《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艾滋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直至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严重违反了医学常识”。

建议信称,政策制定者对艾滋病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医学的发展。

以《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为例,其《体检操作手册》中称“HIV感染后几乎100%都会发病,发病后如果不给予抗HIV治疗,大部分艾滋病患者将在进入艾滋病期后的两年内死亡。

因此,HIV感染的诊断一经确定,即作体检不合格结论。

”建议信称,根据现有的医学水平,一个人在20岁时感染上艾滋病,通过规范化治疗,完全可以存活至70多岁。

“进入艾滋病期后两年内死亡是十几年前的观念。

”艾滋就业歧视第一案原告小吴说。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负责人刘晓楠副教授介绍,医学研究和不少事实已经证明,艾滋病感染者和乙肝、糖尿病一样,只要坚持服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都能够很好的控制,一样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