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课-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课-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课-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课《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皮尺,卷尺,一根木条,2张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个乐园去做游戏,你们高兴吗?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1、启发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2、估测: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100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估测、比划)3、强调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①从0刻度开始量起。

②尺子不能打弯。

③对准1米刻度作记号。

)(一)、在木条上测量出1米长的一段1、各组拿出木条和卷尺,小组合作在木条上量出1米长的一段,并做好记号。

2、学生测量,老师指导。

3、老师验证各组测量情况。

4、评价、奖励。

(二)、测量课桌长、宽、高的长度多媒体出示课桌的测量情况记录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有序性。

1、估测课桌长、宽、高的长度。

(1)根据你刚才实际测量到的1米的长度,请同学们来估测一下,天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大约是多少?(结合量出的一米长的木条的长度,估测出学生熟悉的课桌长、宽、高的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2)小结:这只是我们估测出的长度,是我们猜想的,怎么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呢?(要进行实际测量)2、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测量:(1)小组讨论,组长结合组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综合实践课。

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掌握长度单位,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是很清晰。

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认知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提高他们的测量和比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选择合适的单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进行准确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测量工具、图片等。

2.学具:尺子、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桌子、书本、铅笔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事先准备好的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在班上进行分享,讨论哪组数据测量得最准确。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测量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尺子测量长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长度吗?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出一些创新的测量方法,如用绳子、手指等。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7页的例1和第48页的练习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并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比较不仅仅是大小,还包括长短、高低等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直尺、卷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木棒、铅笔等)、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拿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2. 讲解:我会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并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 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直尺和卷尺来量教室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4. 比较:让学生将测量出来的长度进行比较,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量一量比一比直尺、卷尺长度七、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卷尺量一量你的铅笔、书本、桌子的长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铅笔长度为15厘米,书本长度为20厘米,桌子长度为120厘米。

2. 比较一下你的铅笔和书本的长度,哪个长?哪个短?答案:铅笔短,书本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掌握得比较好,但在比较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课后,我会让学生们多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以加强他们的比较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等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学生对于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的掌握程度是一个重点。

在课堂上,我通过引入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们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含五篇)

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含五篇)

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含五篇)第一篇: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探索物体长度单位”综合与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前(一)分析学情,了解活动背景《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足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而是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为标准,表示动物的身高(长),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集思广益,明确活动任务1、活动目标(1)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通过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培养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目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问题情境(1)回顾长度单位。

①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②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③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④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从具体编排来说,该实践活动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单位,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即教材第88页的内容。

所测量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长度、高度、宽度等,又包括自身和其他物体。

这个层次的活动意在巩固学生前面所掌握的测量方法,建立所测物品的直观表象,为后面测量、表征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提供多种不同的长度“单位”。

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或表征)一种物体的长度,建立学生的长度观念。

教材呈现了学生用两种不同方式(以肩宽为单位、以一庹为单位)描述的鳄鱼的身长6米,从而将难以建立长度表象的6米转化为以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单位而度量出来的相应的长度,形成对6米长度的直观认识,并体会到测量的本质。

第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标准)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其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开放,学生由此可以积累丰富的测量及表示长度的经验,将抽象的长度(或高度)数据与已有经验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增强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进而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的方法,对所测量的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为以后认识其他物体的长度提供更多的参考标准。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用合适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和描述方式多样化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标准合理描述一个事物的长度,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标准合理描述一个事物的长度,发展长度观念。

突破重难点设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了厘米和米,学会了怎么用直尺来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怎么用米尺进行较长物体的测量,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第一篇:《量一量,比一比》教案《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8-89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我们在认识米和厘米时都用到了一个工具就是尺。

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尺有哪些?(课件出示各种尺)二、介绍方法1、你能用手势告诉我60厘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划的时间,注意观察找出不同的、相差较大的来进行对比。

2、看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来对物体的长度做出估测,古时候的人没有尺,就用这种方法来测量物体,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测量方法)3、像这样一庹、一拃、一步……都是他们常用的,甚至到现代有一些我们也常用。

工人师傅要给讲台铺地毯,可是不小心把皮尺丢在了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帮助他解决讲台有多长的问题?(板书:讲台有多长?)三、小组合作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帮助工人师傅测量讲台的长度?1、你想测量身体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师提问)2、同桌合作,来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

(学生测量后汇报自己的数据,教师板书)师:为什么测量的数据不同呢?我们选哪个数据来记录呢?四、1、测量课桌的长度现在先用我们身体上的“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你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当“尺”。

一个这样的“尺”够吗?请同学们来帮帮你吧?(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尺进行测量)2、测量讲台的长度。

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小组内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当“尺”比较合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本章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对物体大小的比较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米、分米、厘米等。

2.培养学生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长度不一的物体,如尺子、铅笔、小棒等。

2.准备长度单位卡片,如米、分米、厘米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长度不一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能用什么方式来比较这些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卡片,如米、分米、厘米等,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这些长度单位。

接着,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各种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如比较两幅图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综合实践活动_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综合实践活动_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明确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好处1.请大家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预设:预设厘米、米。

2.用手势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学生动手比画。

3.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和1米。

看来知道了身边这些熟悉物体的长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记住1厘米和1米实际有多长。

4.引入新课: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熟悉的物体,它们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

(板书课题:量一量,比一比)学习任务一: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巩固学生前面所掌握的测量的方法,建立所测物品的直观形象,并内化为表象,为后面测量、表征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提供多种不同的长度“单位”。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师:请向你所在小组的同伴们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认识学生尺、软尺、米尺、卷尺。

预设:测量时要注意,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所测物体的一端重合。

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情境图。

(1)图中的同学们在测量什么?预设:图中的同学们在测量身高、肩宽、两臂伸开后两手之间(一庹)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高度、教室的长度等。

(2)活动建议:三位同学为一组,先想好你们准备测量的物体是什么,选择什么工具测量更合适,想好后开始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

这是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记录单:(3)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4)展示交流测量方法。

(5)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每个人的身高、肩宽等不完全相同。

学习任务二: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工具,懂得选择和使用工具。

2、让幼儿掌握锯和量的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长木条、锯子、小椅子、小筐、剪刀。

2、毛线、尺子、粉笔、画笔,纸条。

活动过程:一、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锯,怎样量。

1、师:看,这是你们上次为小猪兄弟做的围墙,你们做的围墙是干什么的,那你们觉得这围墙怎么样?幼:太矮。

师:怎么办?幼:再钉木块。

幼儿操作发现没有木块。

根据提供的材料幼儿发现可以把长木条改成短木块。

师:怎么改?引导幼儿想不同的方法:如用锯子锯,用刀砍等。

2、师:可是小猪兄弟有个要求:希望你们把木条改成这么长(出示小木块),那应该怎样办?(幼儿:量。

)怎么量呢?(幼儿一起讨论),二、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锯一锯、量一量,并从中总结出最好的1、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自己找一个合作伙伴,两人一组,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

幼儿操作。

师:你们刚才用什么量的?请几个幼儿把几种典型的方法表演一下,并让其他幼儿看一看哪种方法量得最快。

2、师:现在我们量好了,那长木条又怎样变成短木条的?(幼儿:用锯子和刀),那你们去试一试吧,要求你们操作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并且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手中的工具伤到其他小朋友了。

请幼儿示范并比较哪种方法好,又安全。

四、结的方法再一次进行尝试,要求用最快的量的方法和安全的锯的方法进行操作。

老师进行引导。

五、活动延伸:我们一起帮小猪把围墙做起来吧。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2活动目的: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年级:二年级上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长度测量的方法。

2. 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 准确记录和比较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1. 量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发现物体的长度不同。

2.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呢?二、探究1. 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2. 引导学生使用量尺或直尺进行测量,注意测量方法。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

三、总结1.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和比较过程。

2. 引导学生总结长度测量的方法,如量尺的使用、读数等。

3. 强调观察和比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 学生之间相互比较测量结果,讨论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与家人分享测量结果。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度测量现象,如身高、步长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比较,及时纠正学生的测量错误,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长度测量的内容,让学生探索更多的测量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长度单位,能够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但是还不能熟练运用。

他们在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大小的比较经验,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长度单位,能够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

2.让学生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能够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物体(如书本,铅笔等)3.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

接着,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尝试用量尺量一下它们的长度。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两两分组,用量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白板上。

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量尺,如何避免误差。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物体,让学生自主量出它们的长度,并和小组成员进行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让他们在讲台上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解释他们的测量方法。

其他学生听后,可以提出疑问或者给予肯定。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6. 小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综合实践课_量一量比一比_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课_量一量比一比_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课_量一量比一比_教学设计课题: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

2.体会测量的实质,培养估测能力。

会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3.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软尺、卷尺、皮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经历选择不同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认识各种尺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量一量”的事情。

放假去旅行时,售票阿姨会给你量一量,如果你不到1米20厘米,就可以免票啦。

(p1)1. 1米20厘米是一个长度,在这里也可以称为高度。

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第一单元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p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1米和1厘米各是多长呢?2. 米和厘米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尺?我们来逐一认识:米尺、卷尺、皮尺、软尺。

(p3)3. 这些尺子都有哪些用途呢?你知道吗?一起来认识一下!4. 课件播放软尺、卷尺、皮尺的用法用途。

(p4)(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谈话:现在大家不仅认识了这些尺,还知道了怎样使用它们。

接下来就要请这些尺子朋友来帮忙完成几个任务。

1. 先来估一估:黑板大约有多长?讲台大约有多高?(p5)提问:怎么才能知道估得对不对?可以用尺子测量。

(1)教师测量黑板:选择皮尺,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

(2)教师测量讲台:选择钢尺,直接测量。

选择软尺,再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时介绍使用软尺的注意事项:软尺测量要从前头量起并拉直,读数要选取厘米的一面)(3)得出数据:黑板长大约4米;讲台高大约1米。

(读取大约值,一般取整数,或者整十)2.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真是方便!古时候人们没有尺子,怎么测量长度呢?课件:古时候,人们把两臂伸长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叫“一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和第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为以后估计、认识其他物品的长度提供更多的参考标准,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学习准备:数学书、数学练习本、铅笔、直尺、米尺、软尺、卷尺。

教学流程:。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四、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长度
教师:你喜欢什么动物?请利用刚才所学的比一比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一下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1.领取当堂检测题,小组完成任务
2.全班汇报,质疑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物体的长度和高度,这个层次的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开放,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及表示长度的经验,将抽象的长度和高度的数据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增强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进而发展长度观念。


五、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节有趣测量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实践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把尺子和一些测量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2.学生小组合作,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各小组讨论如何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并将结果在黑板上展示。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强调注意事项:“使用尺子测量时,要确保尺子与被测物体平行,不能歪斜。读数时要准确地认出厘米和米的位置。”
3.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比较符号的使用:“当我们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这三个比较符号。比如,如果小明比小红的身高高,我们就可以写成小明的身高大于小红的身高,用符号表示就是小明的身高>m小红的身高。”
5.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测量心得,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6.课后延伸,拓展思维:布置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比较,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长度测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家庭实践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找出三种不同长度的物品,如筷子、书本和窗帘等,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然后,运用比较符号将这三个物品按照长度从长到短进行排序,并与家人分享你的测量过程和比较结果。
2.观察日记:请同学们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例如教室的门窗、课桌椅、同学的身高等,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物体的长度。连续观察一周,记录每天的变化(如果有的话),最后在日记中写下你的观察感受。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图形、文字等形式表示“比”;2.能够在具体生活中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通过操作物品实现对数量的感知;2.能够分析问题,比较数量的大小,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能够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学习,共同进步;3.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量一量比一比1.什么是“比”?比是泛指数与数的比率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比”来表示多少倍的关系,比如:小明有3块巧克力,小红有6块巧克力,那么小红比小明多了几块巧克力?2.分析问题通过观察、分析问题,学生将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量化思维,通过具体的例子感知“比”;2.培养学生进行比较的能力,掌握“比”的概念。

难点1.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2.正确使用大小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通过举例引入“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意义,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

二、示范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这些图形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比较。

三、操练学生分组进行操练,老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比”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学生展示他们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认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进步。

五、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比”的概念,强化学生对“比”的理解,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和要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还存在困惑,下一步可以通过丰富练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的含义。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践,按照指定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

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复习策略):在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发现并提出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动手游戏《数一数、比一比》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

老师说学生边说边做(大小)(二)说一说1、小朋友,你们在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家务?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他帮助妈妈把家务收拾好后,把妈妈、爸爸、自己的衣服分类放好,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诉老师,小明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数一数有多少?(出示课件图片)2、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叠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师的图片,你还能比较什么?(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还能比较花瓶,观赏的装饰品,古董马,妈妈小明的身高)4、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

闭上眼睛,跟老师旅游轻松一下!看!出示课件,我们到哪儿了啊?(花果山)你能在这儿比较什么?(学生尽情发挥数,猴子,比较多少)接着去旅游出示课件我们又来到哪儿了啊?(海边我们能比较什么啊?(学生自由说)5、我们旅游到了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诉大家你比较的`是什么。

(矿泉水瓶,汽车,球,铅笔,纸)看看我们教室里能比较什么?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鼓励肯定其想象力和观察能力6、游戏《小组找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完书的厚和书的多少之后,分组,听老师口令找家。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的综合实践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长度单位,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知识,但是对于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物的测量和比较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长度单位,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长度单位,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物的测量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方法,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度单位尺子、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量一量比一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进行实物的测量和比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量一量,比一比》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他们通过动手测量、讨论和实验操作,逐渐掌握了测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对单位的认识不够清晰,有些同学在读取直尺上的刻度时容易出错。针对这一点,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单位换算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测量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形长宽的测量和正方形边长的测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简析]:这是一次实践活动。

教材分三段安排活动内容。

第一段是认识常用的尺:学生尺、米尺和卷尺,以便选择测量工具;第二段是用学生尺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及一些折痕的长度,提高测量技能,并初步感受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渗透长方形的对角线大于长方形的边;第三段是用各种尺量,首先量自已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再量铅笔、圆珠笔和粉笔的长度,最后到操场上量篮球场的长及篮球场里其他线段的长,使学生体会要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尺进行测量,并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测量技能。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选择不同的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物体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认识各种尺1、你知道哪几种尺,给大家介绍介绍!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

提问: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激趣:今天,这4种尺吵着要来比本领,请小朋友做裁判,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尺。

根据学生的选择,在操作中讨论,明确这四种尺在测量时的以下几个注意点:1、怎么对准0刻度。

2、操作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3、怎么读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学会了怎么用直尺来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怎么用米尺进行整米整米地测量。

对于在米尺上读数以及如何用软尺和卷尺,学生的知识经验是参差不齐的。

所以我提供了4个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测量工作,并在操作中抓住3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从而体会到每种尺的适用情况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设计:王铃铃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

2.体会测量的实质,培养估测能力。

会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3.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软尺、卷尺、皮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经历选择不同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认识各种尺
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量一量”的事情。

放假去旅行时,售票阿姨会给你量一量,如果你不到1米20厘米,就可以免票啦。

(p1)
1. 1米20厘米是一个长度,在这里也可以称为高度。

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第一单元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p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1米和1厘米各是多长呢?
2. 米和厘米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尺?我们来逐一认识:米尺、卷尺、皮尺、软尺。

(p3)
3. 这些尺子都有哪些用途呢?你知道吗?一起来认识一下!
4. 课件播放软尺、卷尺、皮尺的用法用途。

(p4)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谈话:现在大家不仅认识了这些尺,还知道了怎样使用它们。

接下来就要请这些尺子朋友来帮忙完成几个任务。

1. 先来估一估:黑板大约有多长?讲台大约有多高?(p5)
提问:怎么才能知道估得对不对?可以用尺子测量。

(1)教师测量黑板:选择皮尺,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

(2)教师测量讲台:选择钢尺,直接测量。

选择软尺,再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时介绍使用软尺的注意事项:软尺测量要从前头量起并拉直,读数要选取厘米的一面)
(3)得出数据:黑板长大约4米;讲台高大约1米。

(读取大约值,一般取整数,或者整十)2.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真是方便!古时候人们没有尺子,怎么测量长度呢?
课件:古时候,人们把两臂伸长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叫“一庹”。

(p6)
你们的“一庹”是多长呢?教师组织4名学生代表上来,合作测量一庹的长度。

(p7)
数据整理:一庹大约是120厘米,可以写成1米20厘米。

3.实践活动一:
你的肩宽有多长?组内量一量!(肩宽:肩膀两侧骨头之间的距离)(p8)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软尺,按顺序轮流测量肩宽,保证每个人都有进行测量活动。

记入
整理数据:肩膀大约是30厘米。

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实践了如何用软尺测量长度。

(三)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谈话:古时候人们测量长度有许多办法,同学们想看一看吗?(p9)
1. 课件:测量石头,几庹长?测量纸张,有几拃?测量竹子,有几个脚印?(p10)
古人会用这么多办法估测物体长度,你也会用吗?河边有一条鳄鱼伸长6米,你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p11)
2. 实践活动二:
(1)几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我们来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活动: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让5名学生手拉手试试,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6米。

(2)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

教师:看看5名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你对这条鳄鱼的长度有什么感觉?你能告诉大家,这条鳄鱼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突出两点:以什么作为标准,量得的结果大约是6米)
教师: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

(3)还有其他描述方法吗?用肩宽。

(如果请同学们并肩站立,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有6米长呢?)(p12)
活动:教师组织学生站队,用“肩宽”测量6米的鳄鱼有多长。

一次不成功可以通过测量进行调整。

教师:看来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大约是6米。

也就是说你们的肩宽大是30厘米,20个人并肩站着的长度大约是6米。

(4)谁还有不同的描述方法?
学生开放性回答。

(可以是6个讲台长,比2个黑板长短一点,等等)
3.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鳄鱼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种动物
(四)回顾与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