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从哲学上看,世上的万事万物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科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源的问题。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事实存在着的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S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性质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

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7.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前提和条件,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③HR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8.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最新完整版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完整版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不活泼金属
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为 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
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14.氧化性 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氧化性。非金属单质、金属
元素高价态的化合物、某些含氧酸及其盐一般有较强的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
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
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若有多种价态的物质,一般说来,价态降低,还原性 越强。如含硫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的还原性:H2S>S>SO2;含磷元素物质的还原性 PH3>P4>PO33−;铁及其 盐的还原性:Fe>Fe2+等。
16.挥发性 液态物质在低于沸点的温度条件下转变成气态的能力,以及一些气体溶质从溶液中逸出的能力。具有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室温降温物理知识点总结

室温降温物理知识点总结

室温降温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室温降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室温降温的定义室温降温是指将环境温度降低到较低的温度范围,以满足特定的要求或目的。

室温降温通常包括空调、风扇、制冷设备等方式。

1.2室温降温的原理室温降温的原理是基于热力学和热传导的物理原理。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移和转换的科学,热传导则是研究物质内部的热量传递,而室温降温的基础就是通过调节空气温度和热量传递使得室内温度下降。

第二部分:室温降温的常用装置和方法2.1空调空调是室温降温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它通过压缩冷凝循环原理,将室内热量传至室外,从而使得室内温度下降。

空调包括分体空调、中央空调等,能够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

2.2风扇风扇是室温降温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通过产生风流,带走室内的热气,达到凉爽的效果。

风扇的能源消耗相对较低,且操作简单,通常用于小范围的降温需求。

2.3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室温降温的一种特殊方式,它通过压缩机、蒸发器等装置产生低温,减少室内温度。

制冷设备常见的种类包括冰箱、冷冻柜等,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第三部分:室温降温过程中的物理变化3.1热传导热传导是室温降温过程中的重要物理过程,它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热量。

在室温降温的过程中,热传导在空气、固体和液体等状态下都起着重要作用。

3.2热辐射热辐射是另一个影响室温降温的物理过程,它是物体因温度而发射的热能辐射。

在室温降温中,合理控制室内外物体的热辐射是降低室内温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3.3空气流动空气流动是室温降温的物理现象,通过引导室内外空气流动,带走室内的热气,达到降温的目的。

空气流动常见于风扇、通风等方式中。

第四部分:室温降温的环境影响4.1湿度湿度是室温降温的环境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室温降温效果,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室内外的湿度水平。

4.2风速风速是影响室温降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增加或减少风速能够调整空气流动,优化室温降温效果。

4.3建筑结构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也会对室温降温产生影响。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篇1第一章《物理必修一》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运动学、能量、动量等重要概念。

以下是对第一章知识点的总结:一、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力、质量、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牛顿的三个定律。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加速度是速度变化与时间变化的比值。

牛顿的三个定律分别阐述了:1.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运动学知识点运动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如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时间是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间隔;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如平均速度、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关系等。

三、能量与动量概念能量是描述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功、功率、动能、势能等能量概念,以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功是力在空间中的累积效应,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量定理描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动量守恒定律则描述了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动量变化规律。

四、实验与探究《物理必修一》中包含了多个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这些实验包括力学实验、运动学实验、能量与动量实验等,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工程光学复试知识点总结

工程光学复试知识点总结

工程光学复试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1 光学基础知识光的概念、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等1.2 光的几何光学光的几何光学基本假设、光的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光的几何光学的典型应用1.3 光的物理光学光的物理光学基本原理、光的衍射和干涉、光的偏振等第二部分:光学系统设计2.1 光学成像系统设计成像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成像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成像系统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2 光学仪器设计光学仪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光学仪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光学仪器设计的实际应用2.3 光学系统优化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评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优化、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控制第三部分:光学材料与元器件3.1 光学材料光学材料的基本特性、光学材料的分类与应用、光学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3.2 光学元器件光学透镜、光学棱镜、光学偏振器件、光学滤波器件等光学元器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和制备工艺3.3 光学薄膜光学薄膜的基本原理、光学薄膜的设计和制备、光学薄膜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光学测量与检测技术4.1 光学测量基础光学测量的基本原理、光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光学测量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2 光学检测技术光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光学检测技术的基本方法、光学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4.3 光学测量仪器光学显微镜、光学干涉仪、光学光谱仪等光学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第五部分:光学影像处理与分析5.1 光学影像处理基础光学影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光学影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光学影像处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2 光学影像分析技术光学影像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光学影像分析技术的基本方法、光学影像分析技术的实际应用5.3 光学影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常用的光学影像处理与分析软件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第六部分:光学工程应用6.1 光学传感技术光学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光学传感技术的常见应用、光学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6.2 光学通信技术光学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光学通信技术的常见应用、光学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6.3 光学图像识别技术光学图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光学图像识别技术的常见应用、光学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综上所述,工程光学是应用光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从基本光学理论到光学系统设计、材料与元器件、测量与检测技术、影像处理与分析、工程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远的研究价值。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张积家)华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张积家)华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知识自我意识(p83第三章第五节):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心理发展(p60第三章第一节):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因材施教(p420第十三章第二节): (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依据就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上的因材施教主要以学生的治理差异为依据;品德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以学生的人格差异为依据。

成就动机(p356第十一章第三节):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成就动机有三点含义: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努力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

归因(p367第十一章第三节):寻找行为的原因。

问题解决(p182第六章第二节):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学生做毕业设计,教师做课题研究,工人解决生产难题,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都属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具有以下特征:(1)目标指引。

问题解决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2)操作序列。

问题解决具有一系列操作程序。

(3)认知操作。

问题解决必须有思维参与。

认知-发现说(p115-116第四章第四节):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一)认知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人为,学习的实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认为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只能导致学生的呆读死记。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2.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1 复合铰链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正确处理方法: 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2 局部自由度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3 虚约束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③绕不通过质心的轴转动的构件;④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3.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4.总反力方向的确定:根据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正确地确定总反力的作用方向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移动副斜面摩擦、槽面摩擦:总反力Rxy 总是与相对速度vyx之间呈90°+φ的钝角;斜面摩擦问题的分析方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槽面摩擦问题可通过引入当量摩擦系数及当量摩擦角的概念,将其简化为平面摩擦问题;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不同,引入的当量摩擦系数也不同,由此使得运动副元素之间的摩擦力不同;转动副:总反力Rxy 总是与摩擦圆相切;它对铰链中心所形成的摩擦力矩Mfxy=Rxy·ρ;方向与相对角速度ωyx 的方向相反;Rxy的确切方向需从该构件的力平衡条件中得到;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1.基本概念:“自锁”;2.“机构效率”和“损失系数”以及具体机构效率的计算方法;3.“自锁”与“不动”这两个概念有何区别“不动”的机构是否一定“自锁”机构发生自锁是否一定“不动”为什么4. 自锁现象及自锁条件的判定无论驱动力多大,机械都无法运动的现象称为机械的自锁;其原因是由于机械中存在摩擦力,且驱动力作用在某一范围内;一个自锁机构,只是对于满足自锁条件的驱动力在一定运动方向上的自锁;而对于其他外力,或在其他运动方向上则不一定自锁;因此,在谈到自锁时,一定要说明是对哪个力,在哪个方向上自锁;自锁条件可用以下3种方法求得:1对移动副,驱动力位于摩擦角之内;对转动副,驱动力位于摩擦圆之内;2 令工作阻力小于零来求解;采用图解解析法或解析法求出工作阻力与主动力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再令工作阻力小于零,即可求出机构的自锁条件;3 利用机械效率计算式求解,即令η<0;第六章机械的平衡本章的重点是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1. 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根据直径D与轴向宽度b之比的不同,刚性转子可分为两类:1 当b / D≤时,可以将转子上各个偏心质量近似地看作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其惯性力的平衡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2 当b /D >时,转子的轴向宽度较大,首先应在转子上选定两个可添加平衡质量的、且与离心惯性力平行的平面作为平衡平面,然后运用平行力系分解的原理将各偏心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分解到这两个平衡平面上;这样就把一个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转化为两平衡平面内的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2. 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当b / D≤时,可在平衡架上进行静平衡试验;当b /D >时,则需要在动平衡机上进行动平衡试验;第七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本章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机械真实的运动规律;二是研究机械运转速度的波动调节;1. 机械的运转过程机械在外力作用下的运转过程分为启动、稳定运转和停车等3个阶段;注意理解3个阶段中功、能量和机械运转速度的变化特点;2. 机械的等效动力学模型1 对于单自由度的机械系统,研究机械的运转情况时,可以就某一选定的构件即等效构件来分析,将机械中所有构件的质量、转动惯量都等效地转化到这一构件上,把各构件上所作用的力、力矩也都等效地转化到等效构件上,然后列出等效构件的运动方程式来研究其运动规律;这就是建立所谓的等效动力学模型的过程;2 建立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使机械系统在等效前后的动力学效应不变,即① 动能等效:等效构件所具有的动能,等于整个机械系统的总动能;② 外力所做的功等效:作用在等效构件上的外力所做的功,等于作用在整个机械系统中的所有外力所做功的总和;3.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1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机械系统,可以利用飞轮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特性来调节机械速度波动的大小;飞轮的作用就是调节周期性速度的波动范围和调节机械系统能量;2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机械系统,不能用飞轮进行调节;当系统不具有自调性时,则需要利用调速器来对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进行调节;4. 飞轮设计1 飞轮设计的基本问题,是根据等效力矩、等效转动惯量、平均角速度,以及机械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的许用值来计算飞轮的转动惯量;无论等效力矩是哪一种运动参数的函数关系,最大盈亏功必然出现在ωmax 和ωmin所在两位置之间;2 飞轮设计中应注意以下2个问题:① 为减小飞轮转动惯量即减小飞轮的质量和尺寸,应尽可能将飞轮安装在系统的高速轴上;② 安装飞轮只能减小周期性速度波动,但不能消除速度波动;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方法铰链四杆机构可以通过4种方式演化出其他形式的四杆机构:①取不同构件为机架;②改变构件的形状和尺寸;③运动副元素的逆换;④运动副的扩大;2.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1 急回特性有时某一机构本身并无急回特性,但当它与另一机构组合后,此组合后的机构并不一定亦无急回特性;机构有无急回特性,应从急回特性的定义入手进行分析;2 压力角和传动角压力角是衡量机构传力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对于传动机构,应使其α角尽可能小γ尽可能大;连杆机构的压力角或传动角在机构运动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在从动件的一个运动循环中,α角存在一个最大值αmax ;在设计连杆机构时,应注意使αmax≤α;3 死点位置此处应注意:“死点”、“自锁”与机构的自由度F≤0的区别;自由度小于或等于零,表明该运动链不是机构而是一个各构件间根本无相对运动的桁架;死点是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机构所处的特殊位置,利用惯性或其他办法,机构可以通过死点位置,正常运动;自锁是指机构在考虑摩擦的情况下,当驱动力的作用方向满足一定的几何条件时,虽然机构自由度大于零,但机构却无法运动的现象;死点、自锁是从力的角度分析机构的运动情况,而自由度是从机构组成的角度分析机构的运动情况;3.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运动设计常分为三大类设计命题:刚体导引机构的设计、函数生成机构的设计和轨迹生成机构的设计;在设计一个四杆机构使其两连架杆实现预定的对应角位置时,可以用“刚化反转法”求解此四杆机构;这个问题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本章的重点是凸轮机构的运动设计;1.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其特点2.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或设计运动规律:a:名词术语:推回程运动角、远近休止角、推程、基圆等;b:常用的运动规律:方程式的推导仅要求等速、运动线图及其变化规律、运动特点刚柔性冲击及其发生的位置、时刻和应用的场合;c:运动规律的选择依据:满足工作对从动件特殊的运动要求;满足运动规律拼接的边界条件,即各段运动规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值在连接点处应分别相等;使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的值尽可能小;3. 凸轮廓线的设计凸轮廓线设计的反转法原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无论是用图解法还是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所依据的基本原理都是反转法原理;4. 凸轮基本尺寸的确定a:压力角:定义、不同位置时机构压力角的确定以及对压力角所提出限制的原因αmax 不超过许用压力角αb:基圆半径:确定原则:αmax ≤α或者ρmin≥ρ=3~5 mmc:滚子半径: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对于内凹的曲线形状,保证最大压力角αmax 不超过许用压力角α;对于外凸的曲线形状,保证凸轮实际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ρa min = ρmin-rr≥ 3~5 mm,以避免运动失真和应力集中;运动失真:增大基圆半径、减小滚子半径以及改变机构的运动规律;d平底尺寸:图解法:l=2lmax+5~7mm解析法:l=2|ds/dδ|max+5~7mm5. 凸轮机构的分析在设计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若发现其压力角超过了许用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大凸轮的基圆半径r;2 选择合适的从动件偏置方向;在设计凸轮机构时,若发现采用对心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推程压力角过大,而设计空间又不允许通过增大基圆半径的办法来减小压力角时,可以通过选取从动件适当的偏置方向,以获得较小的推程压力角;即在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中,选择偏置从动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推程压力角;当出现运动失真现象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 修改从动件的运动规律;2 当采用滚子从动件时,滚子半径必须小于凸轮理论廓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ρmin ,通常取rr≤ρmin;若由于结构、强度等因素限制,rr不能取得太小,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又不允许修改时,则可通过加大凸轮的基圆半径rb,从而使凸轮廓线上各点的曲率半径均随之增大的办法来避免运动失真;对于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来说,偏距e并不影响凸轮廓线的形状,选择适当的偏距,主要是为了减轻从动件在推程中过大的弯曲应力;第十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设计是本章的重点;1. 易混淆的概念本章的特点是名词、概念多,符号、公式多,理论系统性强,几何关系复杂;学习时要注意清晰掌握主要脉络,对基本概念和几何关系应有透彻理解;以下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1 法向齿距与基圆齿距2 分度圆与节圆3 压力角与啮合角4 标准齿轮与零变位齿轮5 变位齿轮与传动类型6 齿面接触线与啮合线7 理论啮合线与实际啮合线8 齿轮齿条啮合传动与标准齿条型刀具范成加工齿轮2. 什么是节点、节线、节圆以及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定传动比的齿廓曲线的基本要求3. 渐开线齿廓:形成、特性以及其在传动过程中的优点;4. 标准齿轮:概念、名称符号、基本参数以及几何尺寸;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安装条件和连续啮合传动条件;6. 标准齿轮的标准安装中心距,标准安装有什么特点;非标准安装中心距,非标准安装有什么特点;7. 齿轮的变位修正:渐开线齿轮的切制方法仿形法和范成法及其原理;加工标准齿轮的条件、轮齿齿廓的根切定义、条件以及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Zmin 变位修正法:为了切制齿数少于17且不发生根切的齿轮、在无齿侧间隙的条件下拼凑中心矩以及改善传动性能强度性能和啮合性能所采用的改变刀具与轮坯相对位置的加工方法;变位齿轮:正变位、负变位齿轮的概念以及与标准齿轮的尺寸差别;8. 斜齿轮:渐开线螺旋曲面齿廓的形成、基本参数端面与法面参数的关系以及几何尺寸的计算;9. 斜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中心矩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10. 斜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概念、意义和作用;11. 直齿圆锥齿轮:基本参数和尺寸特点;圆锥齿轮传动的背锥、当量齿轮、当量齿数;第十一章齿轮系及其设计本章的重点是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和轮系的设计;1 定轴轮系虽然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最为简单,但它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大小,等于组成轮系的各对啮合齿轮中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关于定轴轮系中主、从动轮转向关系的确定有3种情况;1 轮系中各轮几何轴线均互相平行:在这种情况下,可用-1m来确定轮系传动比的正负号,m为轮系中外啮合的对数;2 轮系中齿轮的几何轴线不都平行,但首末两轮的轴线互相平行:仍可用正、负号来表示两轮之间的转向关系:二者转向相同时,在传动比计算结果中标以正号;二者转向相反时,在传动比计算结果中标以负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正负号是用在图上画箭头的方法来确定的,而与-1m无关;3 轮系中首末两轮几何轴线不平行:首末两轮的转向关系不能用正、负号来表示,而只能用在图上画箭头的方法来表示;2 周转轮系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使系杆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的基本思路:假想给整个轮系加上一个公共的角速度-ωH固定不动,将周转轮系转化成一个假想的定轴轮系再进行传动比或者运动参量的求解;3 混合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的基本思路:首先,将各个基本轮系正确地划分开来,分别列出计算各基本轮系传动比的关系式,然后找出各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最后将各个基本轮系传动比关系式联立求解;第十二章其它常用机构及其设计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各种常用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螺旋机构和万向铰链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运动特点和功能,并了解其适用的场合,以便在进行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时,能够根据工作要求正确地选择执行机构的型式;。

高中新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新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新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新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归纳引言:随着高中新高考改革的推行,高中生们在备战新高考时,对于各科知识点的掌握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高中生在遗传学这一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同学们提供一份备考参考。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及原理1. 遗传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遗传学的起源和它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基本概念:核、染色体、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等基本概念的意义与定义。

3. 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结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及其意义。

4.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组的分离与恢复。

第二部分:遗传的分子基础1.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可见、可数、可分离性及非染色质区的功能。

2. DNA的结构和复制:DNA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原则、DNA复制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3. RNA与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的过程、tRNA、mRNA与rRNA的结构与功能。

4. 基因的调控:启动子、基因的启动和终止密码子、重复序列和转座子的功能。

第三部分:遗传的分离与组合规律1. 分离规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和二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以及它们与染色体的关系。

2. 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和染色体交叉的实质。

3. 二倍体生物的遗传规律:孟德尔的第三定律和连锁不平衡的产生。

4. 遗传变异的来源:变异的形成、突变的概念与分类以及染色体异常的产生与类型。

第四部分:遗传与进化1. 遗传与环境: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基因控制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2. 遗传的进化机制:突变、选择、随机漂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遗传变异的意义:遗传变异在进化过程中的积累和保持,种群演化和物种演化。

结语:本文对高中新高考遗传学知识点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备考高中新高考,提高遗传学的应用能力,并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本文对高中生们在学习遗传学知识和备考中有所帮助综上所述,遗传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科学。

高考化学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最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最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目录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知识、理论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五、物质的溶解性六、化学之最七、解题技巧和说明八、初中化学中的“三”九、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十、化学实验总结十一、基本化学反应初中化学规律总结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初中化学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一)初三化学初中总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二)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初中总复习-—化学计算综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

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化学前五个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前五个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前五个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在化学的学习中,前五个单元通常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 元素: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相同的原子核。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 分子:分子是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第二单元:化学计量学- 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一定数量的粒子。

- 摩尔质量:元素或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其摩尔数的质量。

-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剂体积的比值。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显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第三单元:化学键和分子间力-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 离子键: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化学键。

- 分子间力:分子间的吸引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第四单元: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 沉淀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的反应。

- 气体生成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

第五单元:化学平衡- 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 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减少这种影响。

- 化学平衡常数: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常数,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关。

在化学的学习中,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它们为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化学原理。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机械原理的定义机械原理是研究和应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机械传动等内容,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

1.2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和机械传动,机械结构是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机械运动是机械系统的基本运动规律,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实现运动的手段。

1.3 机械原理的研究内容机械原理主要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其中力学是机械原理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第二章机械结构2.1 机械结构的分类机械结构可以分为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两大类,刚性结构包括机架、轴系、连杆、机构等,柔性结构包括弹簧、轴承等。

2.2 机械结构的基本部件机械结构的基本部件包括轴、支承、齿轮、齿条、皮带、链条等,它们是机械系统的骨架,支撑和传动机械运动。

2.3 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合理、简洁、坚固、耐用、易于维修等,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机械系统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

2.4 机械结构的材料选择机械结构的材料选择需考虑其力学性能、热处理性能、加工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因素,常用的材料有钢、铝合金、黄铜等。

第三章机械运动3.1 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物体绕轴线旋转的运动,它有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物理量,旋转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

3.2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运动,它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第一定律。

3.3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绕圆周运动的运动,它有周期、频率、角速度等物理量,圆周运动的基本原理是向心力和离心力。

3.4 抛物线运动抛物线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运动,它有初速度、抛射角度等物理量,抛物线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机械传动4.1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利用齿轮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机械传动,它有直齿轮、斜齿轮、蜗杆、锥齿轮等类型,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是齿轮的啮合。

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

下面
是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法律:指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由国家强制力保护的行为规范。

法律意识: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了解和尊重程度。

第二部分:法律的特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无论贫富、地位等差异。

法律的强制力:法律有强制力,违法者将被追究责任。

第三部分: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律的规范功能:法律通过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
秩序。

法律的保护功能:法律保护人身、财产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法律的公正功能:法律保障人们享有公正待遇,排除不公平现象。

第四部分:弘扬法治精神
自觉遵守法律: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不违法、不犯罪。

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积极参与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共同建设法治社会。

本文档仅对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一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等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的集合。

- 阿伏伽德罗常数(NA):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3. 化学反应- 反应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 水溶液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增加排列成行。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族和第13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族的元素。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3. 配位化合物-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 中心离子:通常为金属离子,能接受配体的孤对电子。

4.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化物、酸、碱、盐:非金属元素与氧、氢、金属或其他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5.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合金的性质等。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仅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 衍生物:烃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形成的化合物。

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取代。

- 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形成一个更大的分子。

- 消除反应: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脱离,形成双键或三键。

高一道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道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道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科学。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初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应用一些经济学知识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一道法经济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如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等。

而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如家庭、企业、市场等。

2. 资源与机会成本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无限的人类需求。

因此,个体在做出选择时,必然会面临机会成本的问题,即为了选择某种商品或活动所放弃的其他最有价值的商品或活动。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需求是指购买方愿意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均衡状态。

第二部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 市场经济的特点与机制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自由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自由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价格灵活等。

2. 计划经济的特点与机制计划经济是指由中央计划部门统一安排和调控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特点包括资源配置由中央决定、经济计划实施等。

3.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消费者福利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而计划经济则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

第三部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类型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市场失灵的类型包括市场效率失灵和市场公正失灵。

2. 政府干预的方式与目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和干预。

政府干预的方式包括价格管制、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公平、提供公共品、调节资源配置等。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详细第一章是高一物理中的基础章节,涵盖了许多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详细总结这些知识点,让同学们对第一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学科。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粒子、宏观物体和宏观现象,主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研究它们的运动和相互关系。

二、物理量和单位物理学中,对于所研究的量需要进行规定和度量。

物理量的具体定义需要通过测量来确定。

物理量由数值和单位两个部分组成。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通用的单位制,常用的单位包括米、千克、秒、安培等。

三、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通常用千克作为单位。

重量是物体在地球引力下的表现,是受到的引力大小,通常用牛顿作为单位。

四、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

加速度则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

速度的平均值可以通过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而加速度则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五、力和牛顿定律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变化的原因。

牛顿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包括三个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为零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都将获得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六、谁在运动——参照系的选择在物理学中,选择参照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

常规参照系为地面参照系,即以地面为基准进行研究。

相对参照系则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其他物体或系统。

七、位移和路径位移是描述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情况,是一个矢量量。

路径则是位移的具体轨迹,可以是直线、曲线或者其他形式。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经济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规范经济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经济法》的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中,我们将开启探索经济法世界的大门,了解其基础概念、原则和相关的法律体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法律的概念。

法律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简单来说,法律告诉我们在社会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如果违反了规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法律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普遍性等特点。

规范性使得法律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引;国家意志性表明法律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强制性确保法律的规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普遍性则保证法律适用于相同情况下的所有人。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法律的渊源。

法律渊源是指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在我国,主要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通常是为了执行法律或者对全国性的行政工作进行规范。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然后,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基本单位,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组成。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处理是指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制裁则是指对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赋予人们一定的权利,例如“公民有权依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义务性规范则要求人们必须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又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总论部分,属于绪论,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是为后面各章节内容的学习打基础的。

大家对本章内容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但不必投入过多时间。

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把握是备考的重点。

考查的方式将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命制分析题的几率很小。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家要把握这么几点: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这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各国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发展,这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列宁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4.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代表无.产阶级...;5.马克思主义包括三大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这个考点的出题点不会超出以上几点内容。

而且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是大家的记忆能力。

比如,出题者会要你回答狭义的和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由哪三大部分组成等等。

因此,大家一定要牢记以上这六句话。

请大家再跟着我背记一遍: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观点和学说,这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各国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发展,这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列宁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人的;4.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代表无产阶级....;5.马克思主义它包括三大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它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大二马原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大二马原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大二马原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在大二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概括其核心内容和要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体系和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纲,也是我们进行思维辨析和实践应用的基础。

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发展和运动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其中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学等内容。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理想,旨在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

它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价值论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

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被剥削的本质和原因。

3. 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运作和管理。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等。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

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知识点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它有助于我们用微观的、定量的观点认识形态各异的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有助于我们从结构上认识物质的性质、用途,并对物质作出鉴定;有助于我们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是多样性的”等观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将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与性质、溶液四个方面复习初中阶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考点说明]1.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4.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6.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计算。

7.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变化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8.认识质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整理]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和原子的质量均未发生改变。

金属活动顺序表:①只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②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除K、Ca、Na)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同时满足。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体现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各物质微粒个数比;各物质间质量比。

[经典例题]例1,“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绿色化”要求的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分析】该题重点在于“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产品中”以上四种类型中一定将反应物中所有原子转入产品的只有化合反应,而其它反应类型均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且不一定都是期望的产品,只有期一种产物为期望产品。

【答案】B例2,关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A、B各取5g混合,使其反应,则C和D质量之和一定为10g。

B、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质量比。

C、如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D、如C和D分别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且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各微粒的相对质量和计算数决定,故A、B不正确;在C答案中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而D答案中中和反应一定要酸和碱的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较多,如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就生成盐和水。

【答案】D例3,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各物质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分析】该题首先要从各物质的质量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从数据分析得Z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为零,故是反应物,Y和Q质量均增加,故为生成物,但Z消耗84g,而生成的Y和Q总质量为31g,所以由此推断,X也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质量为53g,即有Z反应后得到X、Y、Q三种物质。

【答案】A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及结构(一)[考点说明]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净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读懂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经典例题]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 3)2N-NH 2]],氧化剂N 2O 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 3)2N -(NH)2+2N 2O 4 点燃 3N 2↑+2CO 2↑+4H 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B 、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C 、H 、N 、O 四种元素C 、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D 、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分析】该题考查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查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 答案有错。

【答案】D例2,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 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分析】本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断实验结论,A 瓶中由于NO 2的密度大于H 2,下沉速度大于B 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 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 瓶两种气体易均匀混合,而B 瓶速度较慢。

【答案】⑴NO 2的密度大于H 2的密度;⑵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用数字和符号表示:⑴2个氮原子______;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元素比合价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它们各自的表示方式,特别要注意离子符号应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用n+或n-表示(n=1时,不写出来),化合价应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 或-n 表示。

【答案】⑴2N ;⑵2H 2;⑶2Na +;⑷2SO 42-;⑸22Cl Mg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及结构(二)[考点说明]1.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学会区别物质的类别。

2.学会判断酸、碱、盐等各类化合物。

3.理解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组成中含碳元素的为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无机物,但要注意像CO、CO2、CaCO3这些物质,虽然含碳元素,但由于性质和结构和无机物相似,但仍属于无机物。

[知识整理][经典例题]例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⑴单质_____________ ⑵酸_____________ ⑶碱_____________⑷盐_____________ ⑸氧化物_____________ ⑹有机物_____________【分析】上述六种元素的两种或几种元素可形成多种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单质,书写时要正确把握各类物质的特征和概念,正确写出化学式。

【答案】⑴O2、Cu;⑵H2SO4、H2CO3;⑶NaOH、Cu(OH)2;⑷Na2CO3、CuSO4;⑸H2O、Na2O;⑹CH4、C2H5OH例2,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分析】该题要求能非常清楚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要注意纯净物和混合物是依据物质种类区别即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而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来确定的,即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酸、碱、盐也属于化合物。

【答案】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⑥盐例3,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试回答: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___。

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__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

【分析】这是集物质分类和性质的一道非常现实生活问题的习题,要求理解酸、碱、盐、有机物的分类依据,来区别它们,并理解各类物质的性质,即酸和碱起中和反应,CaCO3、Mg(OH)2可与酸类物质反应。

【答案】⑴①、④、⑤、②③;⑵④或⑤;⑶①第三章溶液[考点说明]1.初步掌握溶液和乳化的概念,认识溶液的特征。

2.通过实验认识水溶液的一些性质。

3.认识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常用的溶剂。

4.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5.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6.认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7.认识溶解度的涵义及使用溶解度曲线。

8.溶液、溶解性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整理]本节知识可归纳如下:水是常用溶剂,物质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导电性增强。

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①降温②加溶质③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①加溶剂②升温溶解性是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它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与外界的条件有关(如温度),气体物质还与压强有关。

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可用溶解度曲线表示,利用该曲线可查找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可利用根据曲线判断某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也可以比较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等。

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乳化是液体小液滴悬浮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这一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清除油污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