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PPT

合集下载

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加强环保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 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实 现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机制完善
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 监管,确保公平竞争,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
企业主体地位
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和技术升级,提高市场竞 争力。
案例四
该企业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成功提升了人力资本效率。
该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首先,他们加强了员工 培训,为员工提供了一系列涵盖各类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课程。其次,他们鼓励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和学历深造,并为他们提供了 相应的支持和激励。这些举措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提升了人力资本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VS
提升途径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包括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优化 产业结构、加强教育培训等。此外,营造 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企业改革创新 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也是提升全要素 生产率的途径。
03
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现状及问题
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现状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
分类
根据产品类型和用途,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重型装备、轻型装备、交通运输 装备、电子装备等。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
作用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其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对于国家经济 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我国装备制造业经历了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转型,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全 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OFDI、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8页精选文档

OFDI、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8页精选文档

OFDI、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一、引言本文主要有两个研究目标,首先是分析出口企业和OFDI企业的生产率特点,检验“自选择效应”是否存在;其次,分析企业出口和OFDI之间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

本文接下来的具体安排为:第二部分分析生产率对企业出口和OFDI选择的影响并通过核密度图分析我国OFDI企业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特定;第三部分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出口和OFDI相互影响的机制;第四部分分别运用工具变量Probit和系统GMM对出口和OFDI的相互关系进行检验;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出口、OFDI和生产率1. 生产率对出口和OFDI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出口和OFDI两种方式参与国际活动从而获得资源、资金以及技术等从而提高自身的比较优势(Mathews,2006)。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认为运输成本、贸易壁垒以及汇率等都是影响企业选择国际化形式的重要因素,新新贸易理论则认为生产率异质性是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因素,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生产率次之的企业选择出口,生产率最差的则服务国内市场或退出市场(Helpman,2004),即企业参与国际活动存在“自选择效应”,该效应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认证。

随着中国微观数据的发展,关于中国企业层面的检验也不断出现。

李春顶(2010)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不一定比非出口企业生产率高,提出“生产率悖论”。

蒋冠宏(2013)以中国服装、纺织和鞋帽类企业为例研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与其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对外投资。

2. 我国出口和OFDI企业的生产率特点。

为检验生产率在我国企业出口和投资中的作用,我们通过企业名称把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投资名录进行匹配,得到包含对外投资企业数据的完整数据,并进一步将样本划分为对外投资企业、出口企业和既对外投资也出口的企业三个子样本,并分别用OP方法和LP方法计算其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根据生产率绘制的不同类型企业的核密度曲线图如图1所示。

12.26日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图示

12.26日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图示

一.全要素生产率1.1 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得出某个时期平均的增长率) (1)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劳均形式,为了减弱多重共线性。

0log(/)log log(/)GDP labor A t capital labor u λα=+++从中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值ˆ垐t t A A e λ=,这是全国总的全要素生产率。

经过异方差的处理,得到的结果如下:在1978到2003年间,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7.38%。

(2)如果包含省份的虚拟变量,得到的修正模型如下:282811log(/)log(/)it i i i it i i GDP labor D t capital labor u λα===+++∑∑经过Breusch- Pagan 拉各朗日乘数检验,发现采用混合回归合适,我们采用稳健的混合回归模型估计得到下面的结果:份在者26年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为一个常数),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系数估计重的全要素生产率(时间项的系数)相差在5%以内。

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多数上升,北京的速度最快,天津略有下降,其他省份上升缓慢。

(增长率为一个常数)。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资本弹性系数为劳均资本的估计系数0.41,根据solow余值法计算得到下面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图示如下:(m e a n ) a i t从上到下依次是东部,中部和西部。

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3)上面我们认为各地区的资本弹性系数都相同,下面我们对这一假定放宽。

282811log(/)log(/)it i i i i it i i GDP labor D D t capital labor u λα===+++∑∑(3)如果每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对模型进一步的修正;282628111log(/)log(/)it i i j it i j i GDP labor D Dt t capital labor u α====+++∑∑∑但是这种情况下的虚拟变量的个数太多,自由度不够,所以我们不用这种模型。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经济热点)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经济热点)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经济热点)理解了全要素生产率,就不难理解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一、何谓全要素生产率(TFP)?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

全要素生产率并非所有要素的生产率,只能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的增长。

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等)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是剔除要素投入贡献后所得到的残差。

全要素生产率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是指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

各种生产要素既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这三个有形的基本生产要素;也包括管理、技术这两个无形的生产要素。

全要素生产率是基于五个生产要素投入的整合。

比如,一个企业如果在生产中投入劳动、资本、土地等有形的基本生产要素共计100万RMB,而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为150万RMB。

那么,这150万RMB的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贡献构成的,其中100万RMB是由于投入100万RMB的有形的基本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其余50万RMB则是全要素生产率(管理、技术这两个无形的生产要素)的贡献。

如果本年度的产量比上年度增长15%,而其中有形的基本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为10%,则其余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因此,全要素生产率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比如,某个工厂劳动力、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都没变,正常情况产出也保持不变,结果产出增长了5%,这多出来的残差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PPT课件

全要素生产率PPT课件
证分析(1979年~2001年).经济学(季刊)2005,4(2):263-296.
10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b——资本份额
8
数据说明与初步的经验观察
8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70
60
如图,我国1978-2004年间
50 40 30
城市化率 市场化率 TFP 工业化率
全要素生产率、市场化率、工 业化率以及城市化率所对应的 曲线,四者基本上呈同向上升 趋势,只是在不同的区间范围 内,这种趋势相关性程度各异

Yt = Ω(t)F(Xt) (4)
• 利用OLS 估算。其中资本存量需Fra bibliotek测算,测算公式为:

Kt = It / Pt + (1 − δt)Kt − 1 (9)

约束条件很强,往往难以满足此外,索洛残差法用所谓
的“残差”来度量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无法剔除掉测算误差的
影响。
4
3.隐性变量法(LV)
• 基本思路:将全要素生产率视为一个隐性变量即未观
20
。初步的经验观察显现了经济
10
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之间
0
正向关系的可能性。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9
参考文献:
• 1.任保平,钞小静.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转 型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得出结论: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投入的增长。
7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最常用)

全部要素的生产率(TFP)无法从总产量中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2. 索洛残差法(SR) 运用较广
• •
产出增长率扣除各投入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全 要素生产率增长。 • 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假设下,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就等于技术进步率。总量生产函数为: • Yt = Ω(t)F(Xt) (4)
• • • 利用OLS 估算。其中资本存量需要测算,测算公式为: Kt = It / Pt + (1 − δt)Kt − 1 (9) 约束条件很强,往往难以满足此外,索洛残差法用所谓 的“残差”来度量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无法剔除掉测算误 差的影响。 Nhomakorabea简便粗糙
全面复杂
2.索洛残差法(SR)
3.隐性变量法(LV) 4.潜在产出法(PO)
1. 代数指数法(AIN)
• • • • • • • 其基本思想是把全要素生产率表示为产出数量指数与所有投入要素加 权指数的比率。 假设商品价格为Pt ,数量为Qt ,则总产出为PtQt 。生产中资本投入为Kt , 劳动投入为Lt ,资本价格即利率为rt ,工资率为wt ,则总成本为rtKt + wtLt。在完 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假设下,有总产出等于总成本即:
4.潜在产出法(PO)
• 潜在产出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另一重要成——— 能力实现改善,即技术效率提升的影响考虑提出。
• • 遵循法雷尔(Farrell ,1957) 的思想,将经济增长归为要素投 入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改善三部分,估算出能力实 现率和技术进步率,便给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1993年以后,TFP增长率持续下降但中国经济仍处于平稳 快速增长。TFP增速变缓,导致它对经济贡献呈下降趋势。 得出结论: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投入的增长。
PtQt = rtKt + wtLt(1)

全要素生产率概述

全要素生产率概述

全要素生产率概述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定义与测算方法全要素生产率(T 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简称TFP)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效率”,是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是用来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是针对全部投入要素进行测算, 而不是只涉及部分要素。

它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内考察生产率的情况, 是总产出与综合投入要素之比, 研究的是在一个经济系统中, 所有投入要素加权综合后形成综合投入的产出效率, 故又称“ 综合要素生产率”。

相对于传统的单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更为全面地考虑投入要素, 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衡量全部要素投入量的节约, 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宏观综合经济效益,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

总而言之, 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识别经济增长的类型是投入型还是效率型; 通过比较单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确定经济政策的控制方向是应该增加总需求, 还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参数方法1.索洛余值法索洛于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文章“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

在该文章中,索洛首次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从总产出增长中扣除资本和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所得到的“余值”就是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

在希克斯中性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技术进步率就等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2.增长核算法增长核算法, 是在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后来经过丹尼森和乔根森的发扬而成为一种成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其计算的基本思路是: 寻找一个合适的生产函数形式, 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 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的具体参数, 得到具体的生产函数, 进而测算TFP 及其增长。

3.随机参数前沿生产函数方法非参数方法1.指数法测算TFP的指数法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由Kendric和Denison开创,后经Jorgensen、Griliches等人发展而成熟。

全要素生产率PPT

全要素生产率PPT
6
Ruttan Wolfl
2002 1967
Rubalcaba
2007
研究方法
学者 Triplett & Bosworth 年份 2002 观点提出&研究发现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仅是服务业劳动生产 率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服务业劳动生 产率加速的主要源泉 Gouyette 和Perelman(1997)对两种全 要素生产率估算指标进行了比较,分别是 前沿分析(frontier analysis)和迪维西 雅指数(divisia index) 随机前沿方法(SFA)测算了新加坡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的服务业生产效率 Gouyette &Perelman 1997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方法 • 非参数Malmquist 指数方法
二、区域发展差异(许建平,任燕,2012)
东部地区服务业已进入高速发展之后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而东 北和中部地区服务业总体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所以经济开放程度对服务业发展的 带动作用反而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由于仍处于服务业发展初期阶段,其经济 开放导致的要素流入和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会更多被其产业重心即第一、第二产业 使用,经济开放度因素反而对服务业呈现负影响。 东部和中部地区工业化程度对地区服务业发展作用不明显,是因为 东部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出现工业和服务业产业融合趋势,两者关系较 服务业全 为复杂。中部地区工业发展不突出,对服务业发展影响关系不明显。东北地区工 要素研究 业化程度对服务业呈挤压效应,是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 速度更快,服务业发展所需生产要素更多被工业吸纳,工业与服务业存在此消彼 长关系。西部地区工业化则对服务业发展起带动作用,说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 高,西部地区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指标不断改善, 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促进服务业发展。 消费需求在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这可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 释。东部地区系数小于中部地区,其原因或者可从东部发达地区居高不下的房价、 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及大量农村劳动者流入东部省市务工等方面得以解释。财政 支出变量对服务业的影响,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都显示为带动效应,财政支 出对东部地区服务业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是其市场化程度较高,作为政府因素的财 政支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甚显著。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与分析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与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与分析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CCR ratio
•for a representative •solution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与分析
The dual to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Divisia indexes and rate of technical change
•Total differentiation of
•with respect to time yields
•Dividing through by y gives
•Under profit maximization, output elassticity equals input •Shares in total revenue:
n BCC 模型(Banker, Charnes, & Cooper, 1984)
n ADD 模型 (Charnes, et al, 1985)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与分析
DEA模型与回归模型的比较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与分析
The CCR ratio model (input oriented, 1978)
•Panel data
•TFP •Decomposition
•(1982)
•Geometric •Mean of Malmquist
•Indexes (1982)
•Nishimizu & Page
•CCD
PPT文档演模板
•Malmquist TFP •Index decomposition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某一经济部门中,所生产的每单位产品价值的增加,与这个生产部门中所投入的每一个基本生产要素之比。

是指在一定经济体制下,把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综合起来看所获得的总产出与全要素生产率之比。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某一经济部门中,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或劳务占其整个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比率,包括全部投入资本、劳动、技术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和人力资本等。

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本、劳动力三个要素相联系,也与技术进步相联系。

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增长,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近年来一直把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选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曾一度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但随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市场越来越大,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应从我国长远利益出发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计算方法全要素生产率=(FP/R)*100其中,FP为技术进步率,R为技术进步前所投入的每一项要素所获得的增加值与它之前所增加的每一项要素所产出或创造的增加值之比。

FQ为资本增长率,r表示资本对劳动力投入或劳动对资本投入增加的比率。

n表示资本对技术进步的贡献,N与FQ是直接相关关系。

主要内容[1]全要素生产率与全社会的生产率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主要作用1、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3、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间协调发展。

5、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提高措施(1)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生产率讲解与示范课件

生产率讲解与示范课件

某作业小组产出与投入数据
第1个月
第2个月
数量 价格 指数(%) 数量 价格 指数(%) 500 1000 —— 600 1000 120
880 15
—— 800 15
90.9
3、投入(材料)
1000 150 —— 1250 150 125.0
第17页,幻灯片共29页
作业小组的生产率计算
第1个月
第2个月
生产率的管理规划部分(根据上一次的测定和评价结果对生产率的控 制和提高进行规划);
资源流动部分(生产过程); 生产率测定和评价部分; 生产率控制和提高的调节反馈;
对调节作用的效果进入新一轮测定、评价、规划、控制和提 高。
第7页,幻灯片共29页
生产率測評
生产率測評包括生產率測定和生產率評價
率﹔
▪ M601線某天生產H603H和N192H各956PCS和139PCS,探討其多要素下
的生產率﹔
(H603H C/T 62S N192 C/T 72S)
第19页,幻灯片共29页
注意事项
静态生产率常常简称为“生产率”,而动态生产率指数简称为“
生产率指数”。只有动态生产率指数才能反映生产率的变化。
(c)每个小时的动态生产率指数为——单生产要素的动态生产率指数 60/08000.751.32 50/08800.57
第16页,幻灯片共29页
(3)假定除了劳力投入(以工时来度量)以外,还考虑到材料投入这一因素(如 下表所示),用价格和成本来度量,计算生产率和生产率指数?
1、产出(单位量) 2、投入(工时)
数量 价格 指数(%) 数量 价格 指数(%)
4、每小时的产出(单 位产品/人·小时)
0.57 ——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述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述

八、改进
1 2
新方法 的研究 新领域的 拓展
创新,采用科学的方法处理相关指标。

从微观领域角度研究。
3 旧思路的深

深入研究对生产率的分解。
Hale Waihona Puke 二、发展过程• 1、1954年,希朗-戴维斯在《生产率核算》中 首次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 • 2、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在20世纪50 年代从 事经济增长的研究时扩展了一般生产函数的概念, 使其能够容纳技术进步的作用,从数量上确定了 产出增长率、各投入要素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率的联系,从而产生了著名的索洛增长模型。 • 3、Denison 和Jorgenson 发展了全要素生产 率理论。Jorgenson 将新古典投资理论加入到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中。
六、应用范围
• 生产率发展水平的分析和测算,一直是各国和各 行业关注的热点,它涉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 一个企业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推 进技术进步和加强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 在实际应用中,它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零售业、 航空业、建筑业、物流业等生产服务领域。
七、不足
• (1)目前的测算方法使TFP难以全面反映生产 要素的经济效果。 • a.TFP反映的是生产要素即期的经济效果。 • b.TFP的测算难以避免投入和产出数据不一致的 问题。 • (2)TFP不能全面反映资源配置的状况。 • (3)TFP研究引发的对资本积累重要性的低估。
效率的改 善
技术进步
规模效应
五、研究意义
• (1)它在指数大小上由全部投入、产出要素所 决定,在内涵上代表了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管 理水平等因素对产出的作用。 • (2)全要素生产率的好坏就是代表投入要素综 合利用效率的高低。 • (3)通过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来发现经济增长的 源泉,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名词解释 全要素生产率

名词解释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1. 引言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经济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经济体在给定投入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的有效利用所实现的产出水平。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带来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体所取得的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的比例。

它不仅考虑了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包括了技术进步、创新以及资源配置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TFP = (总产出 / 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弹性) * (总产出 / 资本投入)^(资本弹性)其中,劳动力弹性和资本弹性分别表示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对总产出变化的敏感程度。

通常情况下,劳动力弹性和资本弹性都大于0。

3. 全要素生产率与传统生产率的区别传统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只考虑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全要素生产率则综合考虑了劳动力、资本和其他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传统生产率只能反映劳动力投入的效率,而全要素生产率则能够更全面地评估经济体的生产效率。

4. 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4.1 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设备水平、推动科学研究等方式实现。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4.2 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使得各种资源得到最佳利用,提高整体生产效益。

同时,有效的资源利用也能够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压力。

4.3 教育与人力资本教育和人力资本的发展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折叠编辑本段概念全要素生产率所谓"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增长,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系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的指标的又一名称,它是以索洛等人为首,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的增长核算中,作为长期经济增长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纯技术进步包括知识、教育、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但还不能具体化为,或不能归因于,有形的效率更高的资本设备、技巧更高的劳动、肥效更大的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投入量,所以又称为非具体化的技术进步,也被比作天降馅饼。

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非所有要素的生产率,"全"的意思是经济增长中不能分别归因于有关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增长的那部分,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只能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的增长。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折叠经济学角度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

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

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某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

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是衡量一个经
济体在给定投入条件下所能产生的产出水平的指标。

它表示了除了劳动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其他技术、管理、创新和效率等因素对经济生产的贡献。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源于经济学中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全要素生产率表示在给定的输入要素下,产出的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说明经济体在相同的投入条件下变得更加高效和创新,实现了更高的产出。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通常使用索洛(Solow)残差法,即将产
出按照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进行指数弹性回归,残差即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通过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可以评估经济体的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和效率改善情况,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统计、产业分析和经济增长研究等领域,有助于理解经济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

fe法全要素生产率

fe法全要素生产率

fe法全要素生产率摘要: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与含义二、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三、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与意义四、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五、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正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它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即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

其次,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

然而,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全要素生产率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能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曾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现在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总之,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分析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评述
黄晓霞 1536231010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评述
1
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背景
2
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脉络
4
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格局
研究背景
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 的生产率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 ”全“的意思是经济增长中不能分别归因于有关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增长的那部 分,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只能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 步的生产率的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 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 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 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方法 • 非参数Malmquist 指数方法
二、区域发展差异(许建平,任燕,2012)
东部地区服务业已进入高速发展之后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而东 北和中部地区服务业总体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所以经济开放程度对服务业发展的 带动作用反而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由于仍处于服务业发展初期阶段,其经济 开放导致的要素流入和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会更多被其产业重心即第一、第二产业 使用,经济开放度因素反而对服务业呈现负影响。 东部和中部地区工业化程度对地区服务业发展作用不明显,是因为 东部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出现工业和服务业产业融合趋势,两者关系较 服务业全 为复杂。中部地区工业发展不突出,对服务业发展影响关系不明显。东北地区工 要素研究 业化程度对服务业呈挤压效应,是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 速度更快,服务业发展所需生产要素更多被工业吸纳,工业与服务业存在此消彼 长关系。西部地区工业化则对服务业发展起带动作用,说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 高,西部地区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指标不断改善, 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促进服务业发展。 消费需求在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这可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 释。东部地区系数小于中部地区,其原因或者可从东部发达地区居高不下的房价、 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及大量农村劳动者流入东部省市务工等方面得以解释。财政 支出变量对服务业的影响,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都显示为带动效应,财政支 出对东部地区服务业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是其市场化程度较高,作为政府因素的财 政支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甚显著。
发展脉络
学者 Fuchs(美国) Hornstein & Krussell 年份 1965 1996 观点提出&研究发现 首次明确提出”服务经济“ 测算了美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19541973年均增长1.3%,1979-1993下降 0.71% 美国生产率从 1973 年后出现持续下降, 但服务业比重却已达到60%以上,对服务 业比重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表示出怀疑 “成本病”理论:由于服务业生产率相对滞 后,服务业生产成本随着名义工资的上升 而提高,在经济均衡发展的情况下,劳动 力将逐渐转移到服务业领域,那么整体经 济增长率将逐渐下降 “鲍莫尔-富克斯假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的相对滞后是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的主要 原因 5
三、其他研究方向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 (FDI)的影响
• FDI对服务业的技术 • 效率的改善和技术进 步的提高都有促进作 服务业全 用以及服务业的技术 要素研究 效率随时间呈上升趋 势(胡朝霞,2010) “生产率悖论”(汤 • 二子等,2011) 并不存在“生产率悖 论”(陈景华,2014)
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参考文献
[1]胡朝霞.FDI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 2010(4):115-122. [2]陈景华.企业异质性、全要素生产率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服务业行业和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 国际贸易问题,2014(7):112-122. [3]汤二子,李影,张海英.异质性企业、出口与“生产率悖论” ——基于 2007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 [J].南开经济研究,2011(3):79-96. [4]陈艳莹,王二龙.要素市场扭曲、双重抑制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 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3(5):71-82. [5]原毅军,刘浩,白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 Malmquist 服务业全 指数方法的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9(1):109-119. 要素研究 [6]郑云.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收敛性 [J].学 术 交 流 ,2010(3):85-88. [7]杨勇.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再测算[J].世界经济,2008(10):46-55. [8]杨向阳,徐翔.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6(3):68-76. [9]杨向阳,徐翔.中国服务业生产率与规模报酬分析[J].财贸经济,2004(11):71-81. [10]刘兴凯,张诚.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收敛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3):55-67. [11]谭洪波,郑江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滞后并存之谜——基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J].中国工业 经济,2012(9):5-17. [12]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J]. 财贸研究, 2008(4):60-67. [13]许建平,任燕.我国服务业效率特征研究——基于区域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解释[J]. 产业经济研究,2012(1):70-77. [14]巩鸾.新形势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3
研究背景
服务业发展现状(巩 鸾,2015): 1、服务业总体规模和层次水平不高:据2012年我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服 务业在GDP中的比例还不到50%,这明显处于较低的发展规模上。服务产 品、服务方式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较弱。 2、服务业发展速度较慢:在2001~2012年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 长率是10.8%,低于第二产业的增长率。这样的发展速度从整体上制约了国 民经济的发展速度。2002~2005年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但没有 上升,反而下降了不少,从41.5%降到了40.5%,总共下降了1.0个百分点。 3、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对经济的贡献度不够:东部发达省份和地区普遍要比 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高 4、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欠缺: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只占总就业人口的35% 左右 5、对外贸易(纪明辉,2013):2011 年全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552.43 亿美元,同比增长0.54%,占同期全国总量的 44.91%。制造业实际 使用外资金额 473.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7.56%。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与增幅均超过制造业。这意味着我国服务业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 我国利用外资正在步入“服务经济时 4 代”。
二、区域发展差异
TFP区域发展状况
构成因素
研究方法
我国服务业区域之间 的效率差距明显; 服务业全 东部发达省份和地区 要素研究 普遍要比中西部地区 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高 (巩 鸾,2015)
• TFP的变化主要受起点因 素、就业人员教育水平的 变化、市场化推进幅度以 及资本密集度变化影响 (顾乃华2008) • 各区域在经济发展程度、 经济开放程度、城市化水 平、工业化程度、收入与 消费水平、科技水平、人 力资本要素水平、基础设 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是服 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 重要影响因素。(郑云, 2010;许建平,任燕, 2012)
6
Ruttan Wolfl
2002 1967
Rubalcaba
2007
研究方法
学者 Triplett & Bosworth 年份 2002 观点提出&研究发现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仅是服务业劳动生产 率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服务业劳动生 产率加速的主要源泉 Gouyette 和Perelman(1997)对两种全 要素生产率估算指标进行了比较,分别是 前沿分析(frontier analysis)和迪维西 雅指数(divisia index) 随机前沿方法(SFA)测算了新加坡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的服务业生产效率 Gouyette &Perelman 1997
二、区域发展差异
对服务业发展起推动作用,东部和东北地区科技变量系数为负值。究 其原因,东部地区或是因为服务业已进入高速发展之后的发展洼地,包括科技水平 在内的众多变量对东部地区服务业的推动作用减弱; 东北地区则是由于服务业并非其 产业重心,科技水平提高也更多地进入到对工业的推动中。 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基本上与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 保持同步,基础设施状况依次恶化,基础设施变量对地区服务业的带动系数也依次 下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变量对服务业的发展是负作用,说明其基础设施处于短缺 服务业全 状态,是制约其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要素研究
Solow
1987
Baumol
1967
Fuchs
1968
学者 Oulton Pugno
年份 2001 2006
观点提出&研究发现 整体生产率不会因为服务业部门的停滞而 出现下降 若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相对较大,那么服务 部门的扩张不会使整体经济增长出现下降 或者停滞的情况 美国服务业生产率对经济总生产率的贡献 达到 70%,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服务业的生产率有结构差异,面向最终服 务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生产率水平较 低,而像批发、零售以及运输仓储等行业 的生产率水平则较高 更为具体地指出金融服务、通讯服务和公 共服务的生产率相对较高,对总生产率增 长的贡献较大,而社会和个人服务、餐饮 服务和商务服务对总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相 对小
研究方法


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 态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 率均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 规模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 (原毅军,2009) 转轨时期我国正规要素市 场的扭曲导致生产性服务 企业畸形依赖社会网络特 别是政府关系网来获取生 产要素(陈艳莹,王二龙, 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