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开端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开端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xx 现代化的重要开端——从现代化和认识规律出发评洋务运动一、对洋务运动兴起的评价1 8 4 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
一部分中国人开始醒来,看到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
林则徐、魏源等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还沉醉在天朝大国的幻想中,满足于“万年和约”的签定。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鸦片战争的失败,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况且割一个海岛,赔一点款,虽然丢面子,但是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开眼看世界的思想仅仅存在于少数精英头脑中,流露在部分著作里。
没有人敢过多宣传自己的主张,包括林则徐,更没有几个人敢试图去实行。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而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无法抵挡。
“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城下之盟,春秋所耻”,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他们认识到西方“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因而提出引进西方近代军事、科技的人士显著增加。
这些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一洋务派。
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还拥有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18 6 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做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中国的-舞台后,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从单纯的设想或者说是思想到实践,可以说,这是中国在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
洋务派以及洋务运动的进步性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二、对洋务运动两个阶段的评价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搬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
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世界近代化运动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胜利而开始,中国也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向工业化迈出的一大步,它加快了中国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体制转变的过程,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行为或生产行为,而忽略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要求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一、思想启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
以往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和“士”为“四民”首、商为“四民”之末的传统观念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商品流通的初步发展中,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
在对西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上,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也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再不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而被看成是求强求富得重要手段。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搬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
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世界近代化运动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胜利而开始,中国也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向工业化迈出的一大步,它加快了中国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体制转变的过程,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行为或生产行为,而忽略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要求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一、思想启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
以往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和“士”为“四民”首、商为“四民”之末的传统观念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商品流通的初步发展中,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
在对西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上,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也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再不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而被看成是求强求富得重要手段。
现代化进程与洋务运动
现代化进程与洋务运动摘要: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式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它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探索阶段,它为中国迈入近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洋务运动这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开端势必与中国当代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洋务运动联系与启示一,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启蒙运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到了摧残和破坏。
洋务运动在办军事工业的进程中,由于耗资太大,有亏无盈,经费日益不济,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着手筹办了一批民用场矿工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于市场,以牟取利润。
这些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采取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与技术。
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了自己的工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洋务派的“求富”活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指引了道路,创造了机会,起了催生扶幼的作用。
一些企业后来直接转化为民族资本主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这种形式也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
同时,在洋务运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人,从而使中国近代无产阶级的人数壮大起来。
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社会进步的促进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近代化是经济近代化的反映和保证。
近代企业的建立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近代化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成长。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的产业工人增多,同时洋务运动中形成了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
新的生产力的产生、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不仅对封建社会产生冲击和破坏,也为向新的世界迈进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洋务派开始对传统的对外关系进行反思,建立起近代外交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立足于从“夷夏之辩”出发的中国地理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观念上,又都是中国传统的人伦秩序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在对外交往中的延伸和膨胀。
洋务运动
第一篇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制度,必定会走上失败。
1)领袖见识不足---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只看到西方"船坚炮利"的一面,侧重改革军事,忽略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而且,缺乏全盘计划,彼此又未能通力合作.2)官僚管理不善---企业建设采用"官督商办"制度,官员管理不善,贪污舞弊,导致企业连年亏损,许多建设的质量都未达标准.3)顽固势力阻扰---清廷中,慈禧太后对洋务运动加以干扰,而顽固派官员则竭力阻扰,令改革倍感困难.如慈禧挪用海军经费来修筑颐和园,使北洋舰队自建成以后,没有再革新和添置装备第二篇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
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江苏周学平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那为什么洋务运动被看成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洋务运动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一些成果。
他们兴办的企业尽管机械化的程度很低,各企业内部仍大量使用手工劳动,但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国破天荒地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
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在经营管理方面走了不少弯路。
如张之洞筹办汉阳钢铁厂时,没有仔细考虑冶炼钢铁的原料和燃料问题,直接向英国订购机炉,结果因所购设备与办厂用矿的矿质不符而无法使用。
选厂址时,张为了能在自己的总督衙门就能看到工厂的烟囱冒烟,硬将厂址定在远离铁矿、煤矿的汉山脚下。
为此不仅大大增加了煤铁转运的开销,还使选厂址筑厂基多耗了100多万两白银。
经过多次失败,洋务派逐渐摸索到了一些办厂经验,并在后来的经营中加以改进。
洋务派这些经验使得后来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少走不少弯路。
第二,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着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到破坏。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些地主、官僚和富商也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这样,民族资本主义就产生了。
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由于资金不足,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通过“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创办企业,这些企业后来或转化为官僚资本,或发展为单纯的商办,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有的发展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它兴起于晚清末年的1860年代末期,持续至19世纪80年代,是一次寻求现代化途径的探索。
该运动是一场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运动,旨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制度和文化,加强国家实力,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思想的現代化進步與啟蒙運動的開端。
它的历史作用是多方面和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它的几个历史作用。
一、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次重大冲击和改革。
通过洋务运动,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技和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开展奠定了基础。
从设立近代铁路、制造洋枪洋炮、修建西式建筑到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制度等,这些都是现代化的标志。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领域,洋务运动推广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厂制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和经济转型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大幕,为后来的变革开启了先河。
二、开创了中国工业的先河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启了自主研发机器制造的历程。
清朝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增加对工业资产的投资,在新式工厂的设立和管理上做出了很多尝试。
如中国铁路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和钢铁工业提供了重要动力。
多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工艺也被引进到中国,同时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开埠广告》文件的出台更是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民族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改变了中国的思想观念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迅速向西方文化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启蒙派思想家提出了一些先进和富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例如康有为所说“科学和工艺品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谭嗣同则强调了教育和社会制度的重要性,试图推广自由民主。
这些人仿效西方办法,融合本土中华文化,建立一整套具有民主公正价值观、科学文明精神的标准,渐渐地使中国的社会思想进入了新的文化阶段。
四、为中国近代化经济打下基础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经济政策,为后来的近代化经济打下了基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脚步从洋务运动开始。
这场运动被视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道路。
究竟洋务运动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洋务运动的背景
19世纪中叶,清朝面临着外患内乱的困境。
西方列强的侵略让中国深陷危机之中。
为了摆脱危机,清政府开始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意义
洋务运动并非一蹴而就,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制度和思想,中国开始逐步走向现代化,开启了工业化的大门。
洋务运动的成就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兴办了许多近代工业,修建了铁路、船坞、机器厂等基础设施,推动了国防和经济的发展。
这些举措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洋务运动的启示
然而,洋务运动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技术依赖性过强、思想观念的冲突等。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现代化道路上,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盲目模仿西方。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我们也应从中吸取教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继承洋务运动的精神,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可以追溯至洋务运动,这一历史阶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应当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9世纪末期,而洋务运动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于1861年至1895年间实施的一个现代化建设运动。
这个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特点,同时也包括对军事、工业、交通、通信等领域的改革。
它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带动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及后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技术和工程师,推展了先进理念和工业、军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钢铁制造和兵器制造方面的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的实施者们着力发展海军,并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宝瓶岛和北洋舰队等海战的战绩。
此外,洋务运动还推行了新式海关制度、邮政局设立以及新型机器工业等重大改革。
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商品贸易,从无形中抑制了旧传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尽管洋务运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中最显著的是长期的财政亏空和严重的腐败问题。
为了筹措资金用于洋务运动的实施,清政府的赋税负担也显著增加了,同时也导致了国民的不满。
另外,洋务运动虽然在某些方面明显具有进步性,但从整体上看也表现出明显的封建色彩,如在官员选拔和经济管理方面。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有益尝试。
它引进了先进理念和工业技术,促进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并且在军事、工业、交通、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它也暴露了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如财政亏空和腐败等,这些问题终究在后来制约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总之,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它为中国现代化开拓了大门,推进了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今天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合洋务运动与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谈谈洋务运动给今日经济、文教、社会等方面留下了哪些借鉴
结合洋务运动与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谈谈洋务运动给今日经济、文教、社会等方面留下了哪些借鉴?一、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现代化.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使中国这个古老的荒原上,出现了大型的近代新式企业和新型的社会生产力.例如: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虽然仍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存在诸多的缺陷,但它们采用机器生产和雇佣劳动制,给中国增添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这些军事工业的兴办,多少增强了清朝的国防力量,而且对后期民用工业(包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生发展起到一种开路和引导作用.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现代化.例如: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比军事工业更具有积极意义.这些民用工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虽然要受地方官僚的控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主要表现在民用企业的兴办是为了“求富”,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进行商品生产或进行商业性运作.一方面,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绅商,他们在企业中有一定的权力,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具近代色彩.另一方面,这些企业还往往以外商为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夺回不少权利.洋务企业的创办,在清政府压抑工商业的封建传统政策上打开一道缺口,带给私人资本追求资本增值的希望,推动社会资金流向新式企业.通过新式企业的创办,一些买办、买办商人、官僚和旧式商人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引进了一批先进机器设备和传播了先进科学知识,积累了管理新式企业的经验,迈开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3、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和技术现代化.洋务派感到,办这些新事业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外,还需要大量的人才.于是,他们仿效外国,兴办了一些洋务新学堂,以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据统计,至1896年为止,各地洋务派开办的洋务学堂有34所.这些学堂大多是专门性的实用技术学堂,规模大小不等,程度高低不同.据一些资料估算,到甲午战争前后,各洋务学堂毕业的学生约计已有一千数百入.此外,洋务派还通过派遣留学的途径培养人才.如著名的铁道工程专家詹天佑,便是洋务派派赴美国留学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原学航海驾驶技术,曾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后来成为著名思想家兼翻译家的严复,也曾被派赴英国留过学.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派遣出洋留学的人数共有200余人.此外,在洋务派所办的现代工矿企业中,还锻炼出了一批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的工程人员,有的还成为最早向中国全面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杰出学者,如精通数学的华衡芳,精通化学物理的徐寿、徐建寅父子等人.同时,在洋务派所办军事、民用企业的近4万名工人中,还锻炼出了一大批掌握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成为中国无产阶级中早期的技术力量.毫无疑问,上述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为稍后现代民族资本的发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二、洋务派在开启中国现代化方面的特点1、中国现代化由封建官僚集团来启动.洋务派不是资产阶级集团,而是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地主阶级官僚集团.中国现代化由这个官僚集团来启动,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特点决定的.原因是:(1)19世纪60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开始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中国封建社会内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就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所摧毁,因此中国没有一个像西方社会中那样的市民等级来肩负这个使命.(2)当时掌握政权的洋务派官僚集团,从外国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不但“渐知泰西火器之利”,并且发现廉价的纺织品、便捷的轮船和煤铁之利,可以裕财政、浚饷源,既可维护封建统治,又可为本集团带来利益,于是继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之后,采用官督商办形式创办大型工矿交通企业,充当了启动中国现代化的角色.2、洋务派是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开展洋务运动的.在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中体西用”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纲领.由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发展得极其成熟而完备,特别坚固,在洋务派被迫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不可能排除封建生产方式的顽强抵制,只能在不改变封建主义内容的基础上,引进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管理制度,移植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便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扭曲了的现代化经济形态.3、中国现代化是从重工业开始的.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最初两家也是手工业生产,没有使用机械动力.但以后建立的诸厂均一开始就进口外国的机器设备,引进国外技术,以至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这些进口的机器设备在当时尚属先进.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的机器设备均比较完整,在当时也较先进.军事工业除了生产普通军火(如洋枪、洋炮)外,还生产机器设备、船只等.如江南制造总局,除制造枪炮和弹药外,还制造“制器之器”,到1894年生产各种车床、刨床245台,其他机器310具.天津机器局在1876?1879年间,自制了机床等设备177台.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还建成造船厂,次年造成第一艘轮船,至1885年先后制造大小轮船10余艘.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机器生产更多地被采用.如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建厂时,即派人到美国选购机器,其中包括轧花、纺纱、织布机械全套设备.后来李鸿章决定扩充纺纱,又向英国增订机器.当时,无论是纺织、钢铁工业还是其他制造业,都建立起了机器工业企业.。
洋务运动是中国什么的开端
洋务运动是中国什么的开端
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端,原因如下: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洋务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4、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洋务运动简介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
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1、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除此以外,还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厂等一系列军用工业生产厂。
2、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如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
同时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
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小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
小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新式学堂的开办为例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新式学堂摘要:洋务运动文化教育是从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开始,随着近代工业的产生对科学技术人才的需要而逐渐及于天文、算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可见洋务运动的教育,是随着洋务事业的开创和发展而发生的。
建立众多的新式学堂,使保守的清廷慢慢的接触了整个世界,新的思想如潮水般涌入这个保守的国度。
通过进入新式学堂学到了很多近代化的技术,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商业、通信、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一、洋务运动文化教育的开端文化教育事业是由于在洋务实践活动中,意识到培养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性而逐渐举办的,首先意识到紧迫需要的是翻译人才。
较早感到自己培养翻译人才迫切性的,是代清王朝与英法谈判并签订《北京条约》的奕 ,他一则说“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再则曰:“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从仅仅为了消除“隔膜”,发展到“不受人欺蒙”,自然是一个进步。
洋务运动中翻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仅仅限于对外交涉的译员,随着洋务运动事业发展,他们被逐渐地更多地用于对西方科学技术乃至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书籍的翻译。
为了适应形势需要设立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的学馆,如北京的京师同文馆、上海广东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
现以京师同文馆为例。
京师同文馆是在原俄文馆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
京师同文馆设立不久,即有在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兼学西洋格致之学的倡议,清廷亦有广求格致人才以充实同文馆的意见。
于是,总理衙门奕 等人在同文馆开馆三年之后,即想提高其效果和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一方面派要员到国外去走马观花般的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为作在同文馆内培养格致人才的准备,奕 与创办机器局急需科技人才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等反复函商,“佥谓制造巧法,必由算学入手。
”乃随即将培养格致人才付诸实践。
这显然是要培养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干部队伍,以改变官吏的结构。
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的几点看法
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的几点看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洋务运动是中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进行的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备受争议,中外学者对此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结合中外学者的观点,探讨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一些中国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技术的标志,是中国尝试现代化的一次努力。
在他们看来,尽管洋务运动的成果并不明显,但它引领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后来的改革开辟了道路。
他们认为,在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工业企业和军事工厂,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也有一些中国学者持不同看法。
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并没有真正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他们指出,洋务运动的改革措施主要以模仿西方为主,缺乏创新和深度改革,因此效果有限。
而且,在洋务运动中存在着浪费资金、实施不彻底等问题,导致了运动的失败。
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并没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实质性的贡献。
对于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中外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并没有为中国近代化做出重大贡献,其改革效果有限。
无论如何,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应该客观理性,探讨其中的得失和启示,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二篇示例: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
在历史学领域中,中外学者都曾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观点。
中国近代史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他们普遍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尝试。
洋务运动在技术、教育、经济等方面引进了西方的现代化理念和技术,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熊徽现代化,又叫近代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工业化,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洋务运动是其重要的开端,其关键因素在于开启中国近代化先河,洋务运动开创以机器生产机器,这符合世界工业化的潮流。
洋务运动发轫于19世纪60---9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鸦片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第二次烟片战争随之而来,清政府惊魂未定,又被狠狠地揍了一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中国南方正兴起一场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他们定都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这成为清政府的心腹之患,加之北方捻军起义,也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在这种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清政府内部兴起了“为王勤远略,剿发捻”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对于洋务运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有的认为是同治中兴运动,有的更认为是对农民的严厉镇压运动。
上述观点可以从其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得到体现。
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洋务运动它是一场与世界潮流相合拍的近代化运动,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面对江河日下的清王朝,面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败北,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出现了林则徐倡导学习外国新式武器、翻译外国书籍,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之后的魏源,则比林则徐走得更远,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且还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西方的工业革命,描绘了蒸汽机结构示意图,这确实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她们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尚未完全实践,但他们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表明封建士大夫已经开始觉醒,乃至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是对林则徐和魏源思想的深化与实践。
首先,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下,兴起了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而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沈葆桢为代表的洋务派,其中曾国藩被尊为“洋务之父”,他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军事工业,其得意门生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满族官僚崇厚创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们所创办的上述军事工业,其原料由政府供应,工匠的工资由政府支付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供官府调用,其生产主要是用机器来来生产,故其开创作用不可小觑。
2019年微考点:洋务运动的性质、地位和评价
微考点:洋务运动的性质、地位和评价考点,洋务运动的性质、地位和评价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洋务运动的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易错微析要注意区分近代史与近代化:近代史是指一段历史时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而近代化讲的是发生转型的历程,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例题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B。
例题2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
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
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
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答案:D自强”的要求,A项说解析: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军事工业,体现了“法错误。
BC两项本身说法错误。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是由国库支付开销,没有利润积累,生产效益低下,故此题选D。
清朝洋务运动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清朝洋务运动的影响与历史意义清朝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现代化尝试。
它的实施期间持续了20年,从1860年代中旬至1880年代中期,经历了两位圆明园主持重要时期。
这场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崭新变革,也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开创了道路。
洋务运动产生的因素是多重的。
从国际方面来看,19世纪中叶,欧美列强侵略中国的压力日益加重,清政府多次失败,经济也日趋衰落。
从国内方面来看,中国的科技、工业、军事、生产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战争与灾荒间断不停,社会动荡不安。
鉴于这些因素,洋务运动也被认为是尝试弥补国内外差距,挽救中国经济和政治危局的一种努力。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军备,提高国家实力,改善经济,实行现代化重构。
这场运动包括了很多内容和措施,如引进外国顾问、兴办新式工业、改革水利、地理、文教等领域、围绕现代化与西化的陈述和辩论等等。
其中,洋务学堂、洋务局、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才干都对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步入贡献。
从历史意义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中国改革的开始之一。
它让清政府逐渐了解到了西方列强的武器和科技优势,灌输了一些现代化思想和方法,让清朝走向了对外开放和现代化。
洋务运动的成果也不容小觑,新潮的制造业和现代化军队不仅增强了国家实力,也为中国的社会进程打下了基础。
当然,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一方面,洋务运动注重引进西方文化,除了一些好的方面外,也受到了西方帝国主义文化的影响,并产生了帝国主义文化和国内文化不兼容的问题;另一方面,洋务运动也没有完全实现自给自足,铁路、矿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保障,在工业银行失败和资金流出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问题影响。
一方面,预示了中国恢复自主和底层的力量,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让中国逐渐认识到,强国才有话语权,与世界接轨才有所发言权。
从中国历史的长远来看,洋务运动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开端,对于中国朝向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与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与现代化之路张 佳19世纪中叶,清政府遭遇了重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英法两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败给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清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洋务派。
一、洋务运动为现代化开端之原因(一)洋务运动之政府主办洋务派代表清廷利益,具有清廷的权威,下达的命令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和执行力非一般改革运动所能及。
清政府的国库也为洋务运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运动中建立的各个工厂以及引进西方技术所需要的资金都有了保障。
政策制定后直接由清政府下达旨意,层层下达,依靠权力的力量,使得洋务运动更有成为现代化开端的优势。
(二)洋务运动之中体西用1.铜骨铁腕——较高的国人认可度“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思想。
由于其“中体”部分符合传统中国的价值观念,如明德、新民、止至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也容易被国民接受,国民对其思想和方法的认同亦促进了对其开启现代化的认同,所谓的开端,无疑是多数国民有知觉且 认同的开端。
2.承前继后——超出洋务运动本身的继承延续性影响中体西用的观念本就源自于外国侵略者入侵后对中西学的讨论,因此其具有时代上的继承性。
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对于中学和西学的讨论并没有结束,反而引发了整个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的大论战。
洋务运动后的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仍然是“中体西用”的延续,只不过此时的“西学”不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是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它具有时代上的延续性,所谓开端必定是有其引领作用的,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堪当近代化的开端。
(三)标新立异——洋务运动之首创性从1840年国门被迫打开伊始,中国人民大大小小的反抗战争并不少,但是真正学习西方进行改革的,洋务运动应当是首创。
虽说在太平天国时期有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思想出现,但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在当时的环境下并未能崭露锋芒,反而草草地石沉大海,真正大张旗鼓开启向西方学习的改革运动,其实是洋务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xx现代化的重要开端——从现代化和认识规律出发评洋务运动
一、对洋务运动兴起的评价
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
一部分中国人开始醒来,看到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
林则徐、魏源等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还沉醉在天朝大国的幻想中,满足于“万年和约”的签定。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鸦片战争的失败,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况且割一个海岛,赔一点款,虽然丢面子,但是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开眼看世界的思想仅仅存在于少数精英头脑中,流露在部分著作里。
没有人敢过多宣传自己的主张,包括林则徐,更没有几个人敢试图去实行。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而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无法抵挡。
“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城下之盟,春秋所耻”,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他们认识到西方“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因而提出引进西方近代军事、科技的人士显著增加。
这些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洋务派。
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还拥有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做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中国的-舞台后,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从单纯的设想或者说是思想到实践,可以说,这是中国在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
洋务派以及洋务运动的进步性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二、对洋务运动两个阶段的评价
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他们认识到,以机器生产为核心的近代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
而经过了军事上的惨痛失败,他们更是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
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都是封建衙门的性质,但是从对外国的器物从无知排斥到积极引进和学习探索,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而且这些军事工业有很多都在后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北洋海军的建立,可以说代表了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
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
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
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
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以后,中国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行业相继出现。
轻工业也在洋务运动期间得到大力发展。
1880年,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
中国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都是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在物质层面之外,洋务派并不是没有重视在文化上的学习,他们开办了“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它为中国造就了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
这些人的活跃成为以后中国现代化运动深入的重要力量。
三、对洋务派与xx之争的评价
洋务派与保守派都是清统治集团的部分,他们的区别在于对维护清统治方法的不同。
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把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看作是可耻可恨之事。
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多方阻挠。
因此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洋务派和顽固派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
斗争中,洋务派非常注意以当时的具体情况为依据,指出了抱残守旧是不可行的,要想挽救危机,就必须学习西方的技术。
从根本上来说,当时的历史条件使洋务派学习西方的主张具有无可辩驳的必要性,保守派虽然口中不离圣贤大义,但是在当时西方列强侵略的残酷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而洋务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另外一方面,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太后,为了保证她个人的统治,也需要洋务派的支持,于是,总的来说,洋务派在与守旧派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洋务运动的成就和他们在与保守派的斗争中取得的胜利是分不开的。
所以说,虽然洋务运动最后没有取得成功,但是那以后,人们更多的是探讨如何加深改革的程度,而没有多少人认为“洋人以势力胜,中国以礼义胜”,高唱礼仪,反对开放革新的思潮没有多少市场了。
四、对洋务运动地位的评价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终结。
所以一般都认为,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但是,我认为,与其说这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不如说是洋务派的失败。
历来评价洋务运动的失败,都是从-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评价的。
人们多认为,甲午战争失败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以后领导历史的是改良派。
但是,如果从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来看,洋务运动更应该看成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从少数人的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这么一个将学习西方的现代化主张付诸行动的洋务运动,是现代化思想从产生到初步行动的巨大飞跃。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但是终究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造出了一批近代的工业品,培养了一批新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国人广开眼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带动了中国整个现代化运动的开展。
洋务派仅仅认识到要学习技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这固然是他们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但是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从器物到制度最后到精神的这个过程,难道不是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必须经过的几个阶段吗?从这个角度来看,洋务派的局限性不仅仅是阶级分析就能说明的,它也是由人类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以上的理由,我觉得,从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来看,接下来的维新思潮正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从器物过度到制度的一个发展。
洋务派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不能实现这个发展,但是这个发展必然是在洋务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更何况,从人的角度来看,后来的维新派本身就有很多人是从洋务派的中下层中分化出来的。
不能因为洋务派中作为上层主力的李鸿章等人的失败,就认为整个洋务派都失败了,他们失去了洋务运动时期执掌权力的地位,但是更多的洋务派中下层或者在继续经营着中国的近代企业,或者认识到了学习制度的重要性,开始为维新运动摇旗呐喊。
所以说:
作为一股-力量,洋务派失败了,但是在整个现代化运动中,洋务派没有失败,而是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趋向了保守,一部分人深化了认识;洋务运动
没有失败,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思想阶段,它没有消亡,而是发展、延续了。
洋务运动不愧为xx现代化的重要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