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说课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说课
2.实践性教学方法: 分角色讨论 热点讨论法 换位式教学法
3.多媒体、实训软件的运用
教学手段
(1)案例分析:讲授具有代表性的国际 贸易案例 (2)头脑风暴法:针对课程讲授中、案例中和学生身边提出的相关问题,由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理清思路,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问题的 方案。
教学内容
章节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交易条件(上) 交易条件(下) 国际贸易方式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讲 实 讨习实 其 小 授 验 论题践 它 计
2
1
3
3
2
1
3
3
3
4
11
6
3
3
3
3 3 3
3
3 3 3
五、课程评价
(一)考核方式 1.理论考核方式: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60% 2.实训考核方式:实训报告成绩10%+实际操作10% (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
理论教学
2.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中合同的订立、各种贸易术语的选择、货 物的投保及运输、商品的检验、货款的结算支付等的处理,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业 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掌握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以巩固所学的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后续课程专业的学习 兴趣。同时,使学生通过岗位实训操作,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形成工 作能力,为即将从事的报关或相关国际贸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 际相结合的外贸复合型人才。
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全面、 系统地掌握和理解本课程各章内容,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在毕业后做好工作 打下良好基础。

国际商务 课程标准 .doc

国际商务 课程标准 .doc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和国际商务国家之一,国际商务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和国际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国际商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制定一套科学的国际商务课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商务课程的基本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国际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提高他们的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实践能力。

二、国际商务课程的主要内容1.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对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商务运作的宏观环境。

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3. 国际市场营销:介绍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和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4. 国际贸易实务: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5.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管理:介绍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跨国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模式。

三、国际商务课程的教学方法1. 理论配合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国际商务案例,提升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国际商务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商务的实际运作情况。

四、国际商务课程的评估方式1. 考试评估:采用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国际商务知识进行评估,包括笔试和实践操作题目。

2.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其国际商务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课堂积极性、讨论发言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报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报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外贸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整合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及国际贸易实务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外贸行业相关职业岗位高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国际市场调研、贸易磋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职业技能。

本课程是报关、报检、外贸跟单、运输、国际商务单证制作等岗位操作课程的前续基础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岗位职业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外贸业务操作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S)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课程以形成国际贸易交易准备、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围绕岗位工作任务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在工作任务中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

•课程项目及模块选取的基本依据是外贸岗位业务流程,强调职业岗位所特有的内在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非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校项目的内容总量及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课程总学时为108节,学分6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

•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会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业务流程、理会与国际贸易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惯例、掌握国际贸易活动各环节各基本工作要求、内容及方法等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政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2.国际贸易理论:讲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等。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分析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4.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国际贸易术语、交易条件、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流程等。

5.我国对外贸易: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法规及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连续16周。

2.实践教学:共计16学时,每周1学时,连续16周。

3.期末考试:共计2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占比30%。

2.实践报告:占比3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七、教学资源1.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2.参考文献:《国际贸易》(作者,出版社,年份)、《国际贸易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教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2.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3. 理解国际贸易的政府干预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4. 熟悉国际贸易的实践,包括国际贸易规则、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5.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国际贸易问题。

教学内容:一、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国际贸易的特点,如跨国界交易、利用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等;3. 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等。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和应用;2. 绝对优势理论的原理和应用;3. 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三、国际贸易的政府干预措施1. 关税的定义、种类和影响;2. 配额的定义、种类和影响;3.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种类和影响。

四、国际贸易的实践1. 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和发展;2. 主要的国际贸易协定,如GATT、NAFTA、欧盟等;3.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和功能。

五、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 实际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2. 利用国际贸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国际贸易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教学评估: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课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2. 讲义:教师准备的讲义,包括理论和实务知识的概述;3. 案例:相关的国际贸易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工商管理专业--行政管理方向)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工商管理专业--行政管理方向)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编制单位:国贸教研室编制时间: 2013年09月1日执笔者:江卫华教研室主任:审核人:系(部)主任: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A0204216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授课学期 2考查\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48 学分 3 考核方式非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行政方向)二、课程性质及定位(一)课程性质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本门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其先修课程是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等课程。

(二)课程定位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立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即依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从而确立学习领域,确立通过哪些项目和任务来完成这些学习领域。

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国际贸易课程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包括:基础岗位-业务助理、跟单助理、单证员等,发展岗位-业务主管、高级跟单员、高级单证员主管等,拓展岗位-业务经理、报关员、客服经理。

本课程需要训练完成以上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重点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能力,即国际贸易认知能力、国际贸易分析能力、国际贸易战略能力、国际贸易策略能力、国际贸易管理能力。

为学生学习专业奠定国际贸易基础或拓展学习增加国际贸易“元素”,进而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总体设计原则根据国际贸易工作岗位提炼课程能力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通过若干项目、任务训练达成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依据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工商管理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国际贸易课程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1 国际贸易岗位和素养 42 国际贸易基本知识 63 国际贸易核心技能344 国际贸易创新模式 4合计48(四)教学组织的思路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国际贸易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

2024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2024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与目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与数字贸易•课程总结与展望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背景与意义01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02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提高其在国际经贸领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0102 03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和实务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树立正确的国际贸易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与要求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等。

国际贸易实务包括贸易术语、合同订立、运输与保险、货款结算等。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的管理与防范。

国际贸易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等。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自由化等。

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包括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贸易的方式、知识产权保护等。

010203040506课程内容与结构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在生产特定产品时具有绝对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可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发展,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仍可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提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通过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化。

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解释相似国家之间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贸易现象,强调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消费者偏好对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商务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及专业群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基础能力核心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它以商品进出口贸易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外贸方针政策为指导,阐明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本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汇兑与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性学科。

《国际贸易实务》在专业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它以国际货物买卖的进出口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

此外,它又为广大学生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学生对于后续等专业课程如《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单证》《外贸跟单实务》《进出口业务操作》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掌握交易磋商、合同条款拟定方法和技巧,具备与外商谈判和签约的能力;了解外贸业务的整个流程,具备进出口合同履行的基本能力,从而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成为外贸战线实用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依据外贸业务的工作过程,重新序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交易磋商为起点,以一票完整的外贸业务为主线,以贸易合同为中心,系统介绍了国际贸易业务的主要内容和一般业务程序,并将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知识融合到各个项目模块的学习中。

《国际贸易实务》-中职技工院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中职技工院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本课程采用理实结合教学模式)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国际贸易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综合培养电商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包括国家(地区)间货物买卖的程序、操作方法和技巧,这其中应遵循的有关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和相关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必要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贸易的程序、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与进出口贸易的合同条款及基本业务流程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惯例、法律法规并了解各种国际贸易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进出口交易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贸易谈判能力、价格核算能力和规范缮制各种结汇、付汇单证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并解决进出口贸易活动中一般问题等基本能力。

(一)知识目标1.了解国际贸易的趋势,以及当今国际形势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2.理解国际贸易术语的内涵和具体规定3.掌握不同贸易术语之间的换算4.理解商品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及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5.掌握进出口交易磋商和签订合同的程序及步骤6.了解报关报检流程7.掌握国际贸易结算方式8.了解国际贸易中商检、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条款(二)能力目标1.能制作国际市场调研报告2.能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出口3.能核算商品价格进行报价4.能拟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5.掌握办理国际货物海洋运输保险程序(三)素质教育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与技能实践,使学生具有:1.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2.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吃苦耐劳和良好的抗压心理素质;4.养成踏实严谨的作风三、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国际贸易发展历史(了解)第二章合同的标的(掌握)第三章国际贸易术语(掌握)第四章货物的支付(掌握)第五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掌握)第六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掌握)第七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履行(了解)四、学时分配与建议五、说明教材主要围绕“够用适度”的原则,具有入门性质,内容编排完全体现职业性,运用大量案例配合理论进行教学,为21世纪高职高专财经类规划教材。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商科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熟悉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流程,包括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政策法规;3.具备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谈判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国际贸易业务;4.了解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管理和国际贸易纠纷解决机制,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优势和限制等内容;2.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包括国际贸易的主体、方式、程序和文件等;3.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谈判技巧,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和谈判技巧等;4.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和纠纷解决,包括风险防范、信用证操作和纠纷解决机制等。

三、教学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1.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国际贸易实务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2.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能够独立完成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3.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4.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意识。

四、评价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1.平时成绩占比较大,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等;2.期中期末考试占一定比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程度;3.实务案例分析和报告占一定比例,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实习报告和答辩占一定比例,考察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收获。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摘要:
一、前言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五、实施建议与课程资源的利用
六、总结
正文:
一、前言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2.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1.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包括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2.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涉及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

3.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包括教育改革、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评价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实施建议与课程资源的利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课程资源。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高等职业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外贸单证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外贸职业技能课,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外经贸函电等课程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是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等先行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介绍了我国外贸业务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单证,包括合同、信用证、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产地证、汇票以及其他相关单据。

通过具体的理论讲述、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单元实训、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单证的种类、作用、内容、缮制方法、审核技巧及在制作过程中应掌握的有关基本理论和要点,能够根据外贸合同履行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的需要,办理、制作相应的单据,熟悉外贸单证业务的流转程序,掌握外贸单证的操作与管理,并通过参加全国商务单证员、操作员、跟单员的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应用外语语言能力,具备一定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制单技能,能够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外贸业务中的往来函电、草拟合同、单证制作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在课程设计上采用的是以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建设模式。

(1)在“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建设模式的指导下,到外贸公司进行走访调研,分析外贸单证员工作过程和任务,与外贸公司专业单证从业人员共同制订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2)依据职业标准制订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授课内容与实训项目;(3)建设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4)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5)要求学生通过相关考证,成为合格的国际商务从业人员,形成“理论一一实践——考证合格”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四、课程目标1.课程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外贸合同审核信用证并进行修改;(2)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制作托运单证,办理出口货物托运;(3)能够对一般贸易下的出口业务,进行出境货物报检和报关单证的制作;(4)能够办理出口货物投保;(5)能够审核海运提单;.(6)严格按照制单要求,制作全套结汇单证;(7)能够根据合同申请开立信用证,并能审核全套进口单证;(8)能够进行单证流程的操作,并完成现实业务中制单软件的操作。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现象、掌握国际经济规律、提高国际经济素养。

本课程涵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政策等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人才。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国际经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能够运用国际经济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 了解国际经济政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能够分析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

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环境。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学习、研究、合作。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国际贸易: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贸易政策、贸易协定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践应用能力。

2. 国际金融:介绍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等,通过模拟交易、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金融分析能力。

3. 国际投资:介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环境、投资风险等,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投资决策能力。

4. 国际经济政策:介绍各国经济政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通过模拟决策、政策制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践、实地考察等。

四、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

2.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模型等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成果:学生提交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成果,作为课程评估的重要参考。

五、课程资源1. 教材:《国际经济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国内外相关学术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提供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平台。

3. 实践教学基地:与跨国企业、金融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实习的机会。

4. 师资队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大学二年级经济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以了解贸易的原理和国家间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展开讨论。

一、国际贸易的理论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指的是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相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大卫·李嘉图发展而来,认为国家应专门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比较成本理论则是由罗伯特·托伯发展而来,强调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的机会成本差异。

理论研究表明,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

国际贸易的理论为我们理解贸易行为和贸易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经济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贸易协定等。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主要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和调节国内价格。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流入,以保护自己的产业。

然而,过高的关税也会使国内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选择,同时也会引发贸易战等负面影响。

非关税壁垒政策包括配额限制、进口管制和技术壁垒等,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配额限制是指对某种商品进口数量实施的限制,进口管制则是指对特定商品进口实施的审核和许可制度。

技术壁垒则是通过技术要求和标准来限制进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贸易协定是各国之间签订的协议,用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开放。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双边或区域性的贸易协定来促进贸易合作和投资便利化。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旨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但也需要考虑到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互惠原则。

《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课程编码〔〕承担单位〔外国语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9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员、跟单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岗位的报价、成本核算、跟单等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商务礼仪,后续课程有商务单证实训,pocib创业课。

2.学习目标(1)总目标本课程通过授课、实训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能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分目标①、道德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及我国对外贸易各项方针政策,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②、知识目标具有从事国际贸易专业必需的贸易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国际贸易各环节操作应用的实现过程。

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具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一般认识能力;具有贸易谈判、价格及佣金的计算并根据合同缮制发票、箱单、汇票等相关单证具体操作能力,并能取得制单员、货运代理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④、素质目的具有从事对外贸易专业所必需的贸易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涉及的如贸易的洽谈、合同、发票、箱单及汇票等相关单证的缮制;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国际贸易是当今全球经济的核心部分,对于培养具备国际贸易技能和知识的人才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贸易领域的专业教育质量和一致性,国际贸易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这些标准旨在规定学生在学习贸易相关课程时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成果,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首先,国际贸易课程标准应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对于初学者,导入模块可以提供有关贸易的基础概念、国际贸易组织、贸易政策和条款等内容。

此外,课程还应涵盖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以及可持续发展和道德问题等相关议题。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贸易的背景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贸易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贸易理论部分应包括比较优势、绝对优势、贸易关税、非关税壁垒、货币汇率等概念和原理。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主要步骤,包括市场分析、供应链管理、国际支付和物流等。

通过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贸易的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贸易工作做好准备。

此外,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是国际贸易课程标准的重要一部分。

这包括学习使用贸易相关软件和工具,如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进出口操作软件等。

学生还需要参与模拟贸易活动、编制贸易报告和处理实际贸易案例。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国际贸易课程标准还应将国际合作和跨文化交流作为重要内容。

由于贸易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不同文化和商务礼仪对于成功进行商业交流至关重要。

因此,课程应该包括国际商务礼仪、文化差异和国际合作框架等内容,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和谈判的能力。

最后,国际贸易课程标准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估。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项目作业、论文写作、组织交流活动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得到全面评估,而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表面内容。

相应地,教师也需要进行专业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评估这些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605307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课程类型1A类开设学期第1学期
参考学时32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0
课程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先修课程
、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国际商务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是国际商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课程主要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 阐述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这些规律发挥作用的因
素,明确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政策和各国普遍采取的基本措施,全面分析世
界主要国家的对外贸易。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明确各
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及采取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了解跨国公司、服务贸易及区域经
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国际贸易方面的和基本常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3
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强化课程的专业性;授课中吸收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研究成
果,反映了国际经贸领域的最新动态;
2 •借报关与国际货运省级特色专业群建设之机,全面提升课程建设层次,使其成为反映
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
3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完善课程配套条件,实现多媒体教学,探索
网络教学,开展双语教学,建立习题库,系统整理了参考资料和相关教学资源;
4 •改革教学方式,实现了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索研究型教学;
5•不断优化、补充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

、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线索有清楚的理解,能够对不同国际贸易
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
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
阐述课程的类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在专1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A类、B类卜C类课程。

政策和重要国内政策的国际贸易效应进行分析。

同时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国际贸易政策的走向、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差异以及重要的国际贸易实践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理论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及基本理论和政策,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格局,掌握相关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同时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时,既能注重理论的研究,又能将历史的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现实资料、结合本国国情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

(三)素质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明确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及采取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了解跨国公司、服务贸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国际贸易方面的和基本常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课程内容要求
(一)课程整体设计:
(二)项目设计: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材的编写总会受到时效性的限制,为了解决教材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内容陈旧这一问
题,我们为教材每一章教学内容提供了大量进一步阅读的资料和查阅资料的网站链接。

这些资料除经典文献之外,还包括国内外其他同类教材。

向学生提供的这些扩充性资料的选择中,我们尤其注重选择最新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不断更新资料目录,以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接触到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同时,为便于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最新动态,我们为相关内
容提供了网站链接,并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而且教会学生使用“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加强了学生课余学习的针对性,也为学生准备专题讨论提供了方便。

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同时,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断补充典型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

(二)评价建议本课程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方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加强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结合课堂提问、学生项目制定、项目实施过程、技能竞赛及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三)课程资源本课程目前已完成网上教学的准备工作,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中英文课件与课件的链接材料、讲义、参考资料、作业等已经上网,并开通了教师答疑。

(四)课程教学团队构成
1、本课程成立了由教育专家、行业企业精英和专业老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并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

课程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定期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并通过调研论证改革教学模式、开发项目化课程。

2、教师团队中共有专任教师4 人。

其中高级职称1 名,讲师3 名,均具备双师资格。

五、说明
1、本大纲为实施性大纲,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形势变化作适当的取舍增减。

2、本课程教
学课时为32 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与讨论分析课时之比约为23:9。

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现实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实践而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