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重门》与《围城》
讽刺的艺术——分析《三重门》对《围城》的继承与创新
现当代文学讽刺的艺术——分析《三重门》对《围城》的继承与创新文/杨荣华摘要:《三重门》与《围城》在写作手法上都以讽刺为主,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批判社会现实或者当代教育。
韩寒对钱钟书小说的模仿与继承是显而易见的,但《三重门》又有其独特而新颖的元素,使《三重门》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
两位作家都将讽刺这一创作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使得小说独具风格。
关键词:讽刺;幽默;继承与创新;批判两部书的成书时间不同,围城在一九四七年初版,而《三重门》是韩寒在1999年写的,2000年5月初版,前后相差半个世纪。
但他们的共通之处却十分明显。
比如钱钟书先生借用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史、哲学、政治方面的典故,而韩寒也经常引用些历史或者文学上的轶事。
《围城》是以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批判为主。
《三重门》通过写学校和主人公林雨翔的经历表达对教育的批判。
一、语言的风格上从两部小说的语言和叙述风格上来看,都具有幽默的特点,且通过幽默的人物对白、旁白,以及一些信手拈来的典故,表现出深深的讽刺意味与批判。
首先看讽刺,钱钟书与韩寒都讽刺了当时的教育和一些文人的臭毛病。
《围城》里的方鸿渐的博士文凭是花钱买的,以此来应付家庭压力。
《三重门》里的林雨翔是花钱择校的体育生。
两人都瞄准了教育制度上的弊病,而钱钟书先生批判的更深刻些,他不仅仅讽刺了教育,还有文凭至上的人才观念,例如买假文凭的韩文愈不但当上了三闾大学的教授,而且挤走了方鸿渐,颇具讽刺和挖苦的意味。
而林宇翔是择校上学,只要花钱就进好高中,是对当下教育的无情批判。
语言的幽默风格上看,两位都是幽默大师。
钱钟书只有一部小说,钱的幽默背后往往有对现实的讽刺或者人性的批判。
韩寒的幽默风格贯彻他几乎所有的小说,而且越到后期韩寒的幽默更显得有黑色幽默的风格。
二、内容上的继承与模仿读过两部小说,会发现两部作品在内容、情节甚至人物设置上都有不少共同点。
两部小说都围绕一个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展开,如方鸿渐与林雨翔。
《三重门》《围城》幽默修辞研究——词义要素比较
理 ,体现 了作者 高超 的语言艺术 。本文 主要从词义要 素来
探 讨 《 城 》 《 重 门 》 幽默 修 辞 的区 别 。 围 三
一、相似性变异中理性义的一针见血与轻松调皮
“由于 语 境 的作 用 、 影 响 ,一 部 分 处 于 静 态 中 ( 典 词
词义 即词的内容 。[词义是幽默修 辞的重要手段之一, 3 ]
快 ,这 与校园小说读者 的接受能力是相适应 的; 《 围城 》
见血 ,刺得 你心服 口服 。韩寒 的的幽默修辞体现 出一种轻
是 钱 钟 书 先 生 唯 一 的一 部 长 篇 小 说 , 自问世 以来 ,备 受 人 松 调 皮 的 快 乐 感 觉 ,这 也 是 韩 寒 的 幽 默 修 辞 与钱 钟 书 的 幽 们 推 崇 。 香 港 著 名 学 者 司 马 长 风 认 为 , “ 览 五 四 以 来 的 默 修 辞 在 “ 义 要 素 ”上 的最 大 不 同 。在 词 义 方 面 分 理 性 纵 词
很鲜 艳,有着很强的色彩性。在文章中,韩寒通过这一老一 同 ,我们 发现韩寒 的幽默修辞在 词汇要素上 充分继承 了钱
对 “ ”词 语 隐 喻 意 义 的理 解 既 要 基 于 人 对 t fCiaoPes 97 h nvriyo hcg rs,18. s
三 知能 力,又要把地 域、宗教和 文化的差异纳入考 虑范 围。
星
( 郑金萍 牛新生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5 1 ) 1 2 1
痕
伪 、丑 恶之处揭示 出来 。这点也 能体现他 的性格 ,正 是他
“ 讽 ” 的体 现 。请 看 下例 : 热 ( )她 只 穿 绯 霞 色抹 胸 , 海蓝 色贴 肉短 裤 , 漏 空 白皮 1
《三重门》读后感范文5篇
《三重门》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重门》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三重门》读后感范文5篇(一)读韩寒的《三重门》是是在高一的暑假。
韩寒文笔的老成和文风的辛辣的确是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阅历,他的思想很难让人想象这本书出自一个18岁的少年之手,但是总觉得他的深沉是那么不自然,那么辛辣的讽刺从这个少年口中说出是那么不伦不类,不尴不尬。
虽然按着韩寒的意图一路笑过来,但阖上书册,却发现能值得回味的快乐并不多。
小说中四处伏击的调侃和存在着语法错误的比喻不仅没有加强小说要表达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题显得七零八落,语焉不详。
真正要引起人心灵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时候,却又像退潮一样逐渐暗淡。
因为《三重门》,一场有关教育的话题正讨论的如火如荼。
韩寒何去何从,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时间证明一切。
其实,我觉得《三重门》这本书还适合那些教育部门的权威,那些有免费好车的人,那些“李刚”,希望他们从中能得到一点东西吧……《三重门》读后感范文5篇(二)看了《三重门》后仿佛在回忆过去,而读主人公林雨翔时,我感觉到了他性格有些跟我很相似。
正如后记中写的:这就是生活。
的确,在这本书里作者写的都是实话,出自作者的肺腑之言,所有的语句都是直白、尖刻的。
人物林雨翔表现出的是一个少年的狂傲、一段青春的不羁。
也许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年龄,十多岁的少年处在一个不安分的年龄,爱表现、爱出风头、有一定的才华与能力,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赞美,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所以林雨翔想树立的是一个独立完全的自己。
对于赏识自己而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仍然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在现在看来也许这不能叫无情,而且这种名字为“现实”。
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处,父母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父母把我们的饮食起居包办了的。
《三重门》阅读感悟
《三重门》阅读感悟
《三重门》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家庭背叛与权利斗争的故事,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让读者看到了家庭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不仅仅是我们生活最基本的依托,也是我们情感上的寄托和归属感的来源。
然而,家庭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维护。
同时,小说也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中现实的残酷和真实的一面。
在这个强调个人主义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权力和利益成为了人们争夺的重要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道德底线,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复杂度和纠结性。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挖掘真正的家庭亲情和情感价值,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最后,读完《三重门》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让人遗憾的选择,而这些选择的代价往往是无法承受的。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谨慎行事,保持心灵的纯净和善良,这样才能走向一个更加美好和幸福的未来。
韩寒、钱钟书作品幽默言语结构模式异同——以《三重门》和《围城》为例
《 三重 门>
( ) 渐还 在 高 中读 书 , 家 里 作 主 订 了婚 。 未 婚 妻 并 4鸿 随
壁。
— —《 重 门》 三
() 2 ……大家咳 了几声例嗽 之外 , 还换 了较好 的坐态。
— —
没见 面, 只瞻仰过一张半 身照相 , 也漠不关心。 —— 《 围城>
例( ) “ 3 中,鸿儒 ” 是指 渊博 的学者 , 里所 指 的是林 本 这
( ) 过 无 数 次 买假 之 后 , 终 成识 假 打假 的 鸿儒 。 3经 他
一 一
凝 固性很强 的成 语等拆 散 开来运 用 , 中间插 入语 用成 分 , 组
成超乎 常 规 的变 化 形 态 , 以收 到 幽 默 表 达 等 的 特 殊 效 可
果 引。 ( ) 翔 悲 怆得 想 自杀 , 1雨 满腔 的 怒 火 可 以 再 去 烧 一 趟 赤
力使其 变异形态 、 义等 获取 “ 语 新义” 并产生 幽默感 。
( ) 语拆 离 一 词
而钱钟书 则 比较墨守成规 , 只是在词语 原有 的基 础上加 以增
删。 ( ) 词 小 用 - 大
汉语 词语原 本有 较 为 紧密 的结 构 和相 对 固定 的 形式 。 如果故 意把一些并 非具 有离 合性 质的词语一 例如 双音 节
【 键词 ] 韩寒; 钱钟书; 幽默言语; 异同 关
中图分 类号 : o . I 67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8 1 (0 0)9— 0 7— 3 17 6 0 2 1 O 0 3 0
壁 ” 用到极致 , 妙 拆合 、 组装 变成 “ 怒火 可 以再烧 一趟赤壁 ” , 让人捧腹之余不得不对 韩寒驾驭语言的能力赞不绝 口。 例 ( ) , 咳嗽” 清除呼吸 道中异物 或痰 的反 射性生 2中 “ 是 理保护动作 , 时不能抑制。作者把它拆开 , 有 再变成 “ 了几 咳 声例嗽”, 结构 的扩展 , 义的悖谬 , 语 建构 了幽默滑稽 , 一方面
从《围城》到《三重门》
1、谈韩寒与钱钟书 2、两书之简介与特色 3、作者与著作的关系
三重门
《三重门》是一部由 一个少年写就,但却 不能简单划入儿童文 学的一般意义上的小 说,它恰恰是以成熟、 老练,甚至以老到见 长的。这是一部很受 争议的小说,但它无 疑又打开了小说世界 的新天地。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惟 一的长篇小说,于 1944年动笔,1946年 完成,1947年由晨光 出版公司印行。这是 作者在困顿之中“锱 铢积累”而成的,小 说“从他熟悉的时代、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 社会阶层取材。
1、谈韩寒与钱钟书 2、两书之简介与特色 3、作者与著作的关系
现 代 鲁 迅
文 化 昆 仑
韩寒
钱钟书
韩寒在学校属于“极端分子”,他对老师有点 看不起,也没有他喜欢的老师。(视频4 4:55- 5:28)
(韩寒博客公告)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 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出席时尚聚会, 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参加演出,接受少量专访,原 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不写约稿,不写剧本,不演 电视剧,不给别人写序。
这两本典型的讽刺文学,皆 备拍成同名电影或电、两书之简介与特色 3、作者与著作的关系
韩寒曾说,看了围城,才发 现小说还可以这么写。 于是韩 寒有了用钱钟书夹叙夹议调侃 式手法写三重门的想法。 韩寒 最敬重的作家就是钱钟书,最 欣赏的就是他的围城。所以高 中生的韩寒在写三重门时也会 理所当然的留有围城的痕迹。
钱锺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 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 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 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 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 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他架子相当大,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拜访名人, 他曾引杜于皇的话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 也怨不奉访!”无怪乎当年他父亲写信命他拜访章士 钊,他也懒得理会,无动于衷,后来看到章氏《柳 文载要》,他还为当年没有遵父命而感到庆幸呢!
我看《三重门》后感
我看《三重门》后感蒋玉君,女,生于1990年7月,湖南郴州人。
现就读于湖南吉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爱好看书、写作,旅游,偏爱现当代文学,最喜欢张爱玲的华丽与苍凉。
现任湘潭大学两个社团主编,校报编辑。
梦想成为职业编辑或是自由作家。
QQ516354554看《围城》的感觉,就好比小时候吃外缠糖浆的丸药,起初还是浓密的甜腻,待到甜味一点一点淡了下去,到底处却是苦的,反悔已是来不及。
《围城》看前面的时候,往往被逗得笑出眼泪,到了最后,才知道那眼泪里浸透了悲伤。
《围城》说的是爱情与婚姻的悲凉,但这悲很含糊。
它不是孟姜女哭喊长城的悲壮,不是陆游唐婉的那种哀怨,更不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徘徊一望人则肠断。
(拙弓:此典何处?为文不谨严。
陆游唐婉之情事非如此。
)它是“走着走着就散了”的心伤,是春华散落,仅剩长亭古道边芳草碧光茎科折粉的苍凉,有着莫大的苍白无力的不可估量真实感。
方鸿渐更曾也是那样热热烈烈读书地求学、恋爱、生活。
他曾博士归国、风光一时;爱上唐晓芙,生命的意义也已曾被那美丽的女孩照亮;也曾受到大家闺秀——苏文纨的垂青。
却不想到了偏远的三闾大学,无可挽回地与沙尔梅结合,浑浑噩噩地度日。
在赵辛眉的忽然提醒下蓦然明白了自己的境况,终究也只能无奈地一声叹息,继续过活。
难怪有人说:“男人这辈子都会暗恋过白莲花,亲吻过红玫瑰,最后娶了康乃馨。
”事过境迁之后,昨日被时间肥皂了,剩下的是苍白无力的人生,于是浑浑噩噩想来,只求活完这一世罢。
即便猛然醒悟过来了,那又能怎样?最糟的年代已经过去,回不去了,而今已有家事之累,就只当曾经是奇遇一场吧!仿佛是身陷囹圄的人则,即便是悔悟了,却也来不及了。
张小娴说她喜欢在爱情里去看人生。
我认为她是对的。
人生又何尝不是自己与谈的一场恋爱?年少的时候,也曾是那样热热烈烈地爱着生活,为着生活的一个目标热血沸腾,信誓旦旦,意气风发。
等长了年岁,渐渐地碰了壁,受到了生活的戏谑,“失了恋”,懂得了生活的苦楚,也变漠然了。
《三重门》《围城》幽默修辞研究
《三重门》《围城》幽默修辞研究《三重门》和《围城》在幽默修辞的使用上相似但又不同:钱钟书偏向于学者式的“冷嘲”,其文严肃典雅,寥寥几笔就入木三分,读过让人莞尔一笑,而韩寒的幽默修辞类似于鲁迅式的“热讽”,用以增加幽默的表现力度。
本文运用幽默理论与修辞学原理,通过对比《三重门》《围城》在语音上的异同来探讨它们的幽默修辞。
标签:《三重门》《围城》幽默修辞语音在我国修辞学界,第一个明确地把幽默纳入修辞学研究领域的是张弓先生,他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写到:“幽默就是利用语言条件,对事物表现诙谐滑稽的情趣”(张弓,1963)。
幽默还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高万云(2006)认为:“修辞就是智慧地使用语言。
”幽默对于作家来说,往往是通过语言要素的超常使用而生发的。
《围城》的语言特点是“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况在泉,1997)。
《三重门》的语言特点是“用笔有《围城》的韵味,……语言本身有细节、有性格、有生命充满灵性”(宋玉红,2010)。
钱钟书的幽默修辞对韩寒幽默修辞的形成功不可没,他们的幽默修辞相似又有不同:钱钟书的文章典雅风趣,惯用“冷嘲”的幽默修辞手法,而韩寒有着与时俱进的特点,他常用“热讽”的幽默修辞手法。
本文主要从语音要素来展现《围城》《三重门》幽默修辞的区别。
运用语音要素构成的幽默是指话语交际中,刻意综合运用声、韵、调各因素或标点等手法协调语音或突破语音的原有程式与规范,从变异中获取的幽默效果(吴士艮,2000)。
《围城》的幽默修辞体现在语音要素上具有中西元素交融、古今文化合璧的特点,其表达简练且富有逻辑性,语言时刻体现着“文化昆仑”的博学多才。
与之相比,《三重门》的幽默修辞体现在语音方面多是用语言构建一个语境,重视语言运用与人物的描写。
《三重门》《围城》的幽默修辞在语音要素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者式的“冷嘲”与俗语式的“热讽”上,下面分“同音、近音设歧”与“谐音双关”来论述。
浅析《三重门》与《围城》
浅析《三重门》对《围城》讽刺艺术的模仿内容摘要:《三重门》与《围城》两部小说,它们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讽刺佳作,都离不开它们精妙绝伦的讽刺艺术。
对比二者不难看出,《三重门》就讽刺艺术上是对《围城》进行了模仿,也正是这惟妙惟肖的模仿,再加上作者独特的文笔,最终成为了《三重门》跻身文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讽刺艺术讽刺对象讽刺手法讽刺风格引言讽刺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艺术,在古今中外的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三重门》与《围城》就是我国文学发展长廊中的讽刺佳作。
《围城》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和“新《儒林外史》”。
80后作家韩寒的《三重门》同样代表了年轻一代作家所能达到的水平,其销量累计销售已逾200万册,荣登2001年全国图书畅销榜榜首,并成为了中国近20年销售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两部作品虽然不是同一时代所写就,但是它们大体上都是以知识分子和当时社会现状为讽刺对象,在从他们的写作手法和风格来看,《三重门》都有明显模仿《围城》的痕迹。
本文就从讽刺艺术的角度来浅析《三重门》对《围城》的模仿。
一讽刺对象1对知识分子的嘲讽在《围城》中,钱钟书以他所处的生活时代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为讽刺对象,嘲讽了他们的精神空虚,不学无术,揭示了缺乏生活理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在《三重门》中,韩寒同样以他的生活时代中应试教育下的知识分子为主要讽刺对象,嘲讽他们禁锢的思想和虚荣的心理,而唯有拥有自己思想的林雨翔却因现实的残酷而落得被人摒弃的下场。
《围城》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之际,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激化。
而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却龟缩在大后方空喊抗日口号却无实际行动。
国难当头而他们却只顾一己之欲和名利,无聊庸俗、精神空虚,这也正是《围城》所刻画的病态知识分子的形象。
《三重门》以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为大背景,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类真实的中学生的生活。
《三重门》《围城》幽默修辞研究——语法要素比较
时,往往需要借 助词序 的移位 、成分 的省 略等变换 。钱 钟 书先生 能根据审美要求 将语法进行 艺术化处理 ,既可 以使
、
搭配 变异 的 高雅 与野 俗
词 语 的 搭 配 有 其 内 在 的规 律 , 除 了在 句 法 结 构 上 要 符 自 己的 思 想 情 感 取 得 超 凡 脱 俗 的 幽 默 表 达 效 果 ,也 能让 读 合 组 合 规 则 外 ,还 要 受 到 搭 配 词 语 的 词 义 制 约 。 当 然 ,词 者 更 深 入地 了解 作 品 ,用 新 眼 光 看待 事 物 ,从 而 使 事物 呈现 语 搭 配 有 时 还 要 遵 从 语 言 的 习 惯 表 达 ( 起 ,2 0 ) 。钱 新 的 意 义 。而 韩 寒在 运 用 搭 配变 异 时 , 由于年 龄 、学 识等 众 曹 08 钟书 先生像一个 高明的魔术师 ,他的 《 围城 》 经 常 通 过 超 多 原 因 ,其 语 言没 有 弹 性 ,还 显 得 有 些野 俗 ,但 仍 具有 一 定 常 的 搭 配 去 获 取 特 殊 的表 达 效 果 , 而 在 搭 配 变 异 这 一 幽 默 的 幽默 效 果 。值 得 注 意 的是 ,语 境在 超 常 搭 配 中起 到 了至 关 修 辞 手 法 的 使 用 中 , 他 总 是 熟 练 地 利 用 语 境 的 提 示 作 用 或 重 要 的作 用 ,它 或是 通 过 词 语在 语 义 上 的 相关 为 其 提 供 一种
市 化 ” 语 义 相 互 对 立 排 斥 , 搭 配 显 然 不 合 常 规 。 但 是 如 是 在 使 用 的 灵 活 度 与 创 新 上 , 《 围城 》 显 然 高 于 《 重 三 果 刻 板 地 按 照 语 法 常 规 改 成 “ 城 市 的 姑 娘 ,落 伍 而 且 乡 门 》 。 不 过 ,对 于 一 个 “ 0 ” 作 家 来 说 , 能 自如 地 运 用 小 8后 气 ” ,原 文 所 要 表 现 的 讽 刺 意 味 就 会 大 打 折 扣 。 钱 钟 书 先 各 式 各 样 的 “ 性 变 异 ” 已是 难 能 可 贵 的 。 当 然 不 可 否 认 词 生 的 “ 配 变 异 ”, 使 语 意 更 加 含 蓄 , 达 到 了言 简 意 赅 的 的是,钱钟书使 用 “ 搭 词性变异 ”这一 幽默 修辞 的技 巧是非
《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读后感韩寒曾经在零下一度里说过:“我无书不看,只是有一个怪癖,唯中外名著不读。
”这句话在《三重门》面前,就仿佛枋叔子先生所说的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国家,可以不攻自破,因为很明显的,三重门受围城的影响非常之深,围城之于三重门,就犹如苏联之于建国初期的中国,如果不曾看过围城写出来的书却还与围城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度,那就真是曹操的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了。
三重门与围城的最大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幽默和比喻,这两本书我几乎是同时看的,看后被吓得一年不敢用比喻句,反观自己以前的比喻,什么“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什么“速度快的像一只离弦的箭”其可笑程度高于世间的任何笑话,而我的同学们至今依然在用着“友情就像一桶陈年老酒愈久弥香”、“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之类有趣的比喻,幼稚得令人失笑,然而神奇的是,偏偏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得到高分,并且赚得文章有文采之类的评语。
让我们回到比喻句的主题上来,围城的比喻自不必说,成千上万句妙喻,每句足以都让人喷饭满案拍案叫绝,三重门的比喻也不差,比如宋世平在暑期长跑训练时,“面对雨翔时一副悠闲如云中漫步的神态,一旦背对,压抑的表情全部释放出来,嘴巴张得像恐吓猎物的蛇,眼睛闭起来不忍心看见自己的痛苦。
”最初看到这句话时,我把视线从书上移开想象蛇恐吓猎物时张开嘴的样子,并张大了嘴巴模仿,模仿之后顿觉可笑,不禁笑出声来。
当时我正在学校,同桌见我时而张大嘴巴时而捧腹大笑,不禁惊诧地看着我,疑心我是疯了。
孩子的国庆作文有一篇是读后感,其实孩子现在尚不具备阅读能力。
于是我便想到让孩子重温曾经背过的《三字经》,提炼其中的精髓。
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孩子对上文中这一段内容有了认识。
当然,不可能期望这种感想有多么深刻。
能够明白怎样对待学习,学习有多么重要,我觉得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13,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间是40多级,其他的神仙,妖怪都只有20来级,不外孙悟空有500年没有练功升级,等他出来,人家都是70,80级了,并且爆了不少好工具出来.孙悟空怎么打.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两本书的主人公都是平凡平常平庸之人,是两位作者戏谑讽刺的对象,方鸿渐不学无术、性格懦弱,林雨翔也胆小懦弱、气量狭小,然而他们的这些缺点非但没有让人感到厌恶反而“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而为一。
三重门
•
本书以现行示了一个类真实的中学生的生活。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展现开来,描写那些爱慕虚荣、贪图名利 的知识分子。同时鞭策了我国现行应试教育模式的弊害—不能做到因 材施教而实行“同一标准、统一规格”,也因此扼杀了少年“文学天 才”林雨翔的求学之路。
韩寒 ,上海金山区人,作家,职业赛车手, 杂志主编,并涉足音乐创作。1998年“新概念” 作文大赛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 1999年3 月韩寒开始写作小说《三重门》,出版后至 今销量已逾190万多册。现为上海大众333 车 队职业赛车手。2010年4月入选美国《时代周 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很多人愿意 称呼他为80后的领军人物,因为他是80后名 气最大的一位,也是80后出道最早的代表人 物。已出版作品:《三重门》、《零下一 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13》、 《毒》、《毒2》、《韩寒五年文集》、《长 安乱》、《就这么漂来漂去》、《一座城 池》、《寒》、《光荣日》、《杂的文》、 《草》、《他的国》、《1988 我想和这个世 界谈谈》、《青春》、《光明与磊落》(三 重门手稿)《我所理解的生活》。
文段欣赏
• 在爱情方面,人类有一个大趋势。男人眼里的理想伴 侣要像牛奶,越嫩越白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 像奶牛,越壮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 奶。 • 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 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汉字的博大精深, 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 究汉字是不是仓颉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 是风流男人造的。 • 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意要仿佛河里的游鱼,捉摸不 定,若隐若现;象征手法
《围城》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之际,国内阶 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激化。而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 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却龟缩在大后方空喊抗日口号 却无实际行动。国难当头而他们却只顾一己之欲和名利, 无聊庸俗、精神空虚,这也正是《围城》所刻画的病态知 识分子的形象。 《三重门》以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为大背景,通过少年林 雨翔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类真实的中学生的生活。 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展现 开来,描写那些爱慕虚荣、贪图名利的知识分子。 同时鞭策了我国现行应试教育模式的弊害—不能做到因材 施教而实行“同一标准、统一规格”,也因此扼杀了少年 “文学天才”林雨翔的求学之路。
《三重门》读后心得
《三重门》读后心得
《三重门》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意义的小说,它通过三个不同的层面,阐述了人生的不同面向和人性的复杂性。
第一个层面是情感层面,小说通过主角和他的两个女性朋友之间的感情纠葛,表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无数的情感波动,爱、恨、欲望、痛苦,这些情感相互交织,让人无法预料和控制,从而蕴含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二个层面是现实层面,小说不仅描写了主角及其朋友们的生活和爱情,还让人们感受到现实社会的荒诞和无奈,特别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要面对权力、财富和地位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又会影响人们的选择和道德准则。
第三个层面则是哲学层面,小说透过主角的思考和感悟,探讨了一些深刻的哲学问题,比如自由、责任、命运、幸福等。
人们常常面临着选择,但是选择一旦做出,就不可逆转,这时人们需要承担责任和后果,而这些后果也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人生路程。
通过三个层面的交替和渗透,小说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呼吁人们坚定自我,不被权势和金钱所迷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选择和责任。
这种理念既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也有着深沉的思想内涵和文学美学。
韩寒的三重门读后感
韩寒的三重门读后感1500字《三重门》是韩寒的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年轻人成长的故事。
小说以鲁智深的“专破白虎围城阵”为背景,通过一个高中生的视角,探讨了现实生活中的三重门。
首先,我想谈谈小说中的“三重门”象征的意义。
作者将现实生活中的阻碍比作三重门,这种隐喻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年轻人成长的困境。
对于主人公来说,第一重门是学校,代表着他受到的各种规则和束缚;第二重门是家庭,代表着他与父母长久以来的冲突和矛盾;第三重门是社会,代表着他面对的各种挑战和竞争。
主人公通过不断努力和反思,逐渐突破了这三重门,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意义。
其次,我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和他的成长过程印象深刻。
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高中生,面对着学业、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
他通过在学校中的努力和反叛,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追求。
在家庭中,他与父母的冲突和矛盾也让他更加成熟和理智。
最后,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主人公不畏艰难,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年轻人成长的艰辛和坚持的重要性。
再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也很吸引我。
作者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节设计,展现了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特性格和感受。
比如,主人公的朋友小北在小说中既是一个嘴硬心软的角色,也是主人公最真诚的朋友。
而主人公的初恋女友小泽则代表了对于爱情和情感的追求和坚持。
这些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和情节设置的紧凑编排,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独特才情。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对小说整体风格和结构的评价。
韩寒的写作风格一贯幽默而又深刻,他通过鲜明的对比和夸张的表达,让读者在笑出声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
小说以三重门为线索,通过回顾和回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
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和倒叙等手法,使整个故事更加紧凑和生动。
结尾处,主人公通过解决了三重门的问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给了读者积极向上的启示。
综上所述,韩寒的《三重门》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小说。
《三重门》《围城》幽默修辞研究_1
《三重门》《围城》幽默修辞研究《三重门》的语言幽默风趣、机智而富有洞察力,这些都与《围城》的语言风格颇为相似。
他们幽默修辞的共同点在于:不以情节取胜,而以词义生辉。
本文运用幽默理论与修辞学原理,通过对比《三重门》《围城》在词汇上的异同来探讨它们的幽默修辞。
韩寒认为,“文学就是文字的学问”[1],他在文章中践行着自己的观点。
《三重门》的语言洒脱而随意、明白畅快,这与校园小说读者的接受能力是相适应的;《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备受人们推崇。
香港著名学者司马长风认为,“纵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彩生动,《围城》可能要数第一。
”[2]《三重门》和《围成》中的语言幽默风趣、富于哲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主要从词义要素来探讨《围城》《三重门》幽默修辞的区别。
词义即词的内容。
[3]词义是幽默修辞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品幽默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作家对语言的驾驭,而词义变异是取得幽默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
钱钟书的幽默就像一根尖锐的针,乍看之下对患部没有什么作用,但不管是那一针都刺得很深、刺得很透,对准患部直达病灶,一针见血,刺得你心服口服。
韩寒的的幽默修辞体现出一种轻松调皮的快乐感觉,这也是韩寒的幽默修辞与钱钟书的幽默修辞在“词义要素”上的最大不同。
在词义方面分理性意义(语境中理性义的相似性变异)和色彩意义(词语降格)来阐述《三重门》与《围城》的异同。
一、相似性变异中理性义的一针见血与轻松调皮“由于语境的作用、影响,一部分处于静态中(词典中)的词义一旦到了具体的上下文中,便会产生变异”[4]这种变异常常反映在理性义上。
韩寒和钱钟书在作品中都在运用“语境中理性义的相似性变异”,但是钱钟书的表达方式并不直接,他的表达像一根针一样非常犀利地直达病灶,讽刺得人心服口服。
而韩寒却毫不留情地将世间的虚伪、丑恶之处揭示出来。
这点也能体现他的性格,正是他“热讽”的体现。
请看下例:(1)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围城之三重门之后记读后感
围城之三重门之后记读后感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深刻揭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市民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困境。
小说以言辞优美、思想深邃而闻名,引发了广泛的文学讨论及读者深入思考。
我深受这部作品的感染,在阅读之后,我产生了很多感悟。
二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的视角展开,通过他的经历,呈现出一幅社会环境让人深思的画卷。
方鸿渐是一个具有哲学追求的青年,他在面对生活选择时踌躇不决、迟疑不决,最终陷入了社会的围城。
小说中的“围城”象征着一种约束和束缚,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围城之中。
这一困境引发了我对个人选择与社会压力之间关系的思考。
三小说中的三重门对我影响最为深刻。
这三重门分别是:门内(守成)、门外(追求)、门中(徘徊)。
我认为这三重门既是方鸿渐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每个人在追求梦想和社会压力之间的挣扎。
四门内代表了守成,是安定、稳定的象征。
在门内,方鸿渐与白衣女子杨绛结婚,过上了相夫教子、顺从权威的生活。
这种守成的选择能够带来稳定和安全感,但也限制了方鸿渐个人的发展空间。
这让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安稳和适应社会,习惯了门内的生活,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然而,守成的人生并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外界的变化和挑战。
五门外则代表了追求个人梦想的冲动。
在门外,方鸿渐受到诗人刘梦君的启发,离开了妻子和家庭,投身于文化事业。
他渴望通过追求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来找到真正的生命意义。
这种追求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样伴随着风险和不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追求梦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我们需要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考虑社会责任与家庭关系。
六门中则是方鸿渐徘徊很久的状态。
在门中,他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最终的选择。
这让我想到,在面对生活中的重要决策时,很多人往往处于迟疑和徘徊中。
我们常常不确定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种状态既体现了我们的思考深度,也暴露了我们的犹豫不决。
2023年三重门读后感_2
2023年三重门读后感2023年三重门读后感1不知道韩寒起这个书名是不是为了招揽读者,反正我听了这书名后,觉得挺有意思,于是便买来看看。
尽管看完全书,却仍是一头雾水,不知“三重门”究竟何意。
韩寒这个名字,不久前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后又传出他偏科得厉害,多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引发了社会上的大讨论,可谓一炮而红,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也不会陌生。
综观《三重门》,这是一个讲述市郊中学生的故事,以前也读过《花季·雨季》、《我爱阳光》等诸如此类的学生作品,感觉大多主旨比较雷同,总脱离不了学习生活的烦恼,以及早恋等问题,只是结局有的积极,有的消极。
总体上《三重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男一号林雨翔是一个成绩平平的男生,却阴差阳错地遇上了年级中成绩第一,清纯美丽的Susan,于是两人借借懂懂间彼此有了好感,可中考后他俩没能在一个高中。
开后门进了市重点的林雨翔在体育班中到处树敌,被人揭发逃夜,接受行政处分,正当他垂头丧气的时候,Susan打电话告诉他中考时她为了进区中放弃了10分的选择题,却没能和林雨翔在一起,故事就此结束。
故事的结尾给人一种瓶丧的感觉,或许是韩寒在玩深沉吧。
他还喜欢玩文字游戏,讥讽人可以贬得一文不值,褒奖人又能吹得天花乱坠,他描写的东西总是一针见血,活灵活现,似乎他拥有的是透视眼,能洞穿一切。
这是同龄人所不及的,也是我最钦佩的。
对书不对人,不管韩寒的性格如何、成绩如何,就书而言,能有很成熟的笔锋是很了不起的,尽管有时字里行间总能读出少年尚显稚嫩的霸气老成。
尽管我无权判断这过分的成熟到底是好是坏,但我有点担心他,过分地谙熟世故对自己并非有益。
《三重门》的精盆就在其题目,无人能给一个确切的诊释,各人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
不知书中那个成绩平平喜爱文学又带着点叛逆的林雨翔是否是韩寒的影子,他的一生,又有几重门要闯呢?很难说。
2023年三重门读后感2《三重门》是由网络才子韩寒所著。
当我在今天夏天拿到这本书后,首先使我魂牵梦萦的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书名和韩寒这位才子的神秘感。
三重门读后感,韩寒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读后感,韩寒三重门读后感,这两本书我几乎是同时看的,看后被吓得一年不敢用比喻句,反观自己以前的比喻,什么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什么速度快的像一只离弦的箭其可笑程度高于世间的任何笑话,而我的同学们至今依然在用着友情就像一桶陈年老酒愈久弥香、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之类有趣的比喻,幼稚得令人失笑,然而神奇的是,偏偏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得到高分,并且赚得文章有文采之类的评语。
让我们回到比喻句的主题上来,围城的比喻自不必说,成千上万句妙喻,每句足以都让人喷饭满案拍案叫绝,三重门的比喻也不差,比如宋世平在暑期长跑训练时,面对雨翔时一副悠闲如云中漫步的神态,一旦背对,压抑的表情全部释放出来,嘴巴张得像恐吓猎物的蛇,眼睛闭起来不忍心看见自己的痛苦。
最初看到这句话时,我把视线从书上移开想象蛇恐吓猎物时张开嘴的样子,并张大了嘴巴模仿,模仿之后顿觉可笑,不禁笑出声来。
当时我正在学校,同桌见我时而张大嘴巴时而捧腹大笑,不禁惊诧地看着我,疑心我是疯了。
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两本书的主人公都是平凡平常平庸之人,是两位作者戏谑讽刺的对象,方鸿渐不学无术、性格懦弱,林雨翔也胆小懦弱、气量狭小,然而他们的这些缺点非但没有让人感到厌恶反而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而为一。
就我个人来说,在我所知道的所有主角里,方鸿渐是我最喜欢的主角,林雨翔则居第二位,我喜欢的就是他们的平凡与真实,不像某些名著,把主角塑造得一本正经道貌岸然,仿佛主流媒体上共产党人的形象。
三重门与围城的相似还表现在其他的一些细节上,比如鸿渐和雨翔都有一个有些文化的父亲,又比如两人都有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学位或出版过的作文来维护自己的虚伪的自尊,再比如三重门最后雨翔跟susan打电话的情节,几乎就是围城里鸿渐和唐小姐打电话的翻版,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三重门里的结尾处说:走还是不走呢?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重门》对《围城》讽刺艺术的模仿内容摘要:《三重门》与《围城》两部小说,它们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讽刺佳作,都离不开它们精妙绝伦的讽刺艺术。
对比二者不难看出,《三重门》就讽刺艺术上是对《围城》进行了模仿,也正是这惟妙惟肖的模仿,再加上作者独特的文笔,最终成为了《三重门》跻身文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讽刺艺术讽刺对象讽刺手法讽刺风格引言讽刺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艺术,在古今中外的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三重门》与《围城》就是我国文学发展长廊中的讽刺佳作。
《围城》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和“新《儒林外史》”。
80后作家韩寒的《三重门》同样代表了年轻一代作家所能达到的水平,其销量累计销售已逾200万册,荣登2001年全国图书畅销榜榜首,并成为了中国近20年销售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两部作品虽然不是同一时代所写就,但是它们大体上都是以知识分子和当时社会现状为讽刺对象,在从他们的写作手法和风格来看,《三重门》都有明显模仿《围城》的痕迹。
本文就从讽刺艺术的角度来浅析《三重门》对《围城》的模仿。
一讽刺对象1对知识分子的嘲讽在《围城》中,钱钟书以他所处的生活时代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为讽刺对象,嘲讽了他们的精神空虚,不学无术,揭示了缺乏生活理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在《三重门》中,韩寒同样以他的生活时代中应试教育下的知识分子为主要讽刺对象,嘲讽他们禁锢的思想和虚荣的心理,而唯有拥有自己思想的林雨翔却因现实的残酷而落得被人摒弃的下场。
《围城》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之际,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激化。
而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却龟缩在大后方空喊抗日口号却无实际行动。
国难当头而他们却只顾一己之欲和名利,无聊庸俗、精神空虚,这也正是《围城》所刻画的病态知识分子的形象。
《三重门》以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为大背景,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类真实的中学生的生活。
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展现开来,描写那些爱慕虚荣、贪图名利的知识分子。
同时鞭策了我国现行应试教育模式的弊害—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而实行“同一标准、统一规格”,也因此扼杀了少年“文学天才”林雨翔的求学之路。
2 对社会现状的讥讽不论是《围城》还是《三重门》,其中对当时教育界阴暗现象的揭露都是非常的明显。
《围城》中的三闾大学可以看作是当时教育界的缩影,充斥三闾大学多是些道貌岸然,不学无术的伪君子,他们在为名利地位而勾心斗角,为个人淫欲而争风吃醋,非但不对学生“授业解惑”,反而利用他们作彼此攻击的工具,指使他们造谣传话、哄堂闹事,“学生程度和世道人心是这里唯一两件退步的东西。
”在这方面《三重门》的模仿可谓是惟妙惟肖,同样是作为当时教育界缩影的小镇中学,韩寒如是说:“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
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拿给了它,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
恨不得用奖项铺地。
”小镇中心本为文理兼修,却因出了两个理科尖子并获全国性奖,从而将学校性质转为了重理轻文,其实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图个名利而已。
学校中老师之间也勾心斗角,为了一点名利而互相嫉妒。
学校更是为了与教育制度“同舟共济”,扬长避短,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而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这也成为了林雨翔悲剧发生的主要因素。
两部小说在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讥讽上不可不说是如出一辙,这也是《三重门》模仿的重点。
但在《围城》中讽刺对象还有当时软弱无能的反动政府等等,而《三重门》却也只模仿得《围城》讽刺对象里较为明显的部分,对钱钟书先生那隐藏的讥讽和悠远的意境却未能模仿到。
二讽刺手法1 客观叙述与主观评论的巧妙结合钱钟书先生用一种似在针尖跳舞的浪漫手法,细致而又理智的抨击丑恶的现实社会,客观的叙述巧妙地结合主观评论,构成了《围城》独有的手法。
《围城》中,方鸿渐巧施伎俩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以低价购得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还回信将爱尔兰骗子教训了一顿,气的那人“咒骂个不停,喝醉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
”写到此处,作者评论到“这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在《三重门》中,林雨翔得到了新任语文老师马德保的认可,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同进同出、探讨问题。
因为同学们对林雨翔的印象不好,所以看见他声旁的马德保也就对他印象不佳。
作者评论到“譬如一个人左脚的袜子是臭的,那么右脚的袜子便没有理由不臭。
”类似这种脍炙人口的经典评论在两部小说中比比皆是,作者在叙述客观事实时恰当的将自己主观的评论适时跟上,使得讽刺的效果无限扩大。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将此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而韩寒对此不但进行了模仿,而且可以说是在《三重门》对此手法进行了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2 新颖独特的比喻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比喻是天才的标识。
”钱钟书先生也在他的《管锥篇》中不止一次的引用这句话,用他自己的话说:“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据统计,一部23万字的《围城》中有近800条比喻,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对比喻研究的精深。
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常用比喻来讽刺笔下的人物、事件,用以贴切而不落俗套。
如在三闾大学的汪初厚想拉拢方鸿渐时,方鸿渐想:“这种抱行政野心的人最靠不住,捧他上了台,自己未必有多大好处,仿佛洋车夫辛辛苦苦把坐车人拉到饭店,依然拖着车子去吃西北风,别想跟他进去吃。
”浅显易懂的一个比喻就将官场中结党私营,过河拆桥的卑鄙行径嘲讽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比喻在《围城》中俯仰皆是而且切中肯紧,作者将比喻的讽刺意义与幽默意义完美结合,富有极强的戏剧性、多样性和深刻性。
再看《三重门》中的比喻,不禁令人咋舌,韩寒好像是将钱钟书先生的比喻移植到了自己的大脑似的,如此的相像。
但细细品味,韩寒的比喻总还是有那么一点不自然,可以说他只模仿到了“形”而没有“神”在其中。
即使这样,《三重门》中的比喻也是同样新颖、独特,取材多样,选材不拘一格,从不同角度挖掘。
正如《三重门》中韩寒关于家教的比喻“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
”简单的一个比喻就将教师与家教的特点同时写出,更甚的是“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妓女开的是同一个价。
同是赚钱,家教就比妓女厉害多了。
妓女赚钱是因为给了对方快乐;而家教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如此大胆比喻试问当今谁人敢试?只有韩寒。
也因此他未能模仿到钱钟书先生那雅俗共赏、不落俗套的比喻,所以说韩寒只模仿到了“形”。
但韩寒的比喻也是有自己独特的角度,他的大胆和露骨的比喻不得不让我们在捧腹之余陷入深思。
三讽刺风格1 喜中寓悲悲喜结合从《围城》表面上轻松幽默的喜剧气氛中不难看出其中寄寓的深刻的悲剧意识,也包涵着作者的正义感、责任心和爱国热情,所以使得他的讽刺嘲笑中含着羞涩揶揄中具有沉思,快感中杂着痛感。
《三重门》在言语上给人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让人感觉得到幽默,又使人陷入沉思,给人一种“嘲笑中含着怜悯、鄙视中含着同情、捧腹大笑是会沉思”的感觉。
《三重门》模仿到了《围城》的喜中寓悲、悲喜交织的风格。
在《三重门》中,林雨翔从一出生就带上了悲剧的色彩。
童年的他整天让父母逼迫被古书,上学后的他又成为了同学们的眼中钉,理科老师们的出气筒,唯一自己喜欢的女孩也因为父母的“关系”而身处两地,最终林雨翔以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而没有了结果。
因此,两部小说都可定义为悲剧性质的小说。
哲学上的悲观主义,使得《围城》刻画人物时多有尖酸语言从普通男人方鸿渐、赵辛媚到女流苏文址。
孙秉佳再到文化人董百川初设名尊,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端庄正派之人到《围城》中就显得“小”。
韩寒模仿《围城》,自然也是尽力学着讽刺,将那些普通学生、教师甚至父母都一同挑剔。
两部小说的感情色彩都是悲剧性的,个人的悲、集体的悲、教育的悲,无所不悲。
整个钱钟书的冷嘲热讽和悲观绝望在《三重门》中韩寒无疑是模仿到了家。
总之,这种哲学上的悲观主义在小说中以戏剧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喜中寓悲的风格,才构成两步小数共同的风格。
2 讽刺与幽默相结合《三重门》和《围城》中既有寓意深刻、一针见血的讽刺气质,也有轻巧灵活、诙谐含蓄的幽默气度。
但毕竟因作者自身的原因,《三重门》中的这一风格与《围城》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钱钟书先生拥有深厚的哲问功底和戏谑幽默的天性,他在小说中巧妙安排语言,画龙点睛的暗喻其中冷携幽默睿智讽喻如同针灸的针尖,辛酸刻薄却有一语中的,将讽刺与幽默协调的极为完美。
《三重门》幽默主要体现在它的幽默言语。
词汇要素与幽默言语结构词汇是构成幽默的要素之一。
《三重门》中故意把一些并非具有离合性质的词语——例如双音节单纯词和除部分动宾、动补结构的大部分合成词,以及结构凝固性很强的成语等拆散开来运用,中间出入语用成分,组成超乎常规的变化形态,可以收到幽默表达等特殊效果。
例如:“雨翔悲苍的想自杀,满腔的怒火可以再去烧一趟赤壁。
”火烧赤壁本是个成语,韩寒这里把它妙用到极致,拆和、组装变成“怒火可以再少一趟赤壁”让人在捧腹之余不得不佩服韩寒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且韩寒在大词小用这方面也对钱钟书有所模仿,但韩寒的降用更为离奇、大胆,是一种宣泄是的讽刺。
如:“经过无数次的买假之后他终成识假打假的鸿儒。
”和“鸿渐还在高中读书,随家里做主订了婚。
未婚妻并没有见过面,只瞻仰过一张半身相片也漠不关心。
”“鸿儒”和“瞻仰”都可以说是“大”词,而两位都在这将大词小用,依靠这种“大”与“小”的反差构成了表达上的幽默感和意义上的讽刺。
3以“丑”为创作母题回看两部小说自问世以来,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比较有争议的作品。
从审美范畴的角度看,他们都没有正面描写美,通篇几乎是作者理想的烛照下描绘丑陋、低劣与粗糙的,这些否定性审美范畴的东西,背离了当时主流文学的道路,但作者描绘的丑中已积蓄了审丑意蕴,讽刺和透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弊害,鞭挞和解剖了人的精神性格的丑陋。
两部小说以“丑”为创作母题,将社会人生丑陋的一面大胆的展现出来,让人们能够很清晰、一目了然地看到我们的“丑”。
《围城》与《三重门》中同有这样一个人物——方鸿渐的父亲和林雨翔的父亲,他们都是一个十足迂腐守旧的封建遗老,他们固守传统文化和旧道德标准,视一切外来和新生文化为洪水猛兽,必扼杀之而后快。
处处显示封建家长的威严,始终以传统观念要求和制约儿女们,父母儿女却无常的爱心,他们将时代遗留的丑陋意识和不学无术的封建思想展现的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从讽刺艺术的各个方面来看,《三重门》对《围城》的模仿让人叹为观止。
正如开篇所说,两部小说一个写于落后正在挨打的旧中国,一个写于强大并快速发展的新中国,但它们将世间人性丑陋的一面以文字的形式真实描写出来,不仅有利于唤起世人的觉醒,而且让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