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高考冲刺自然地理专题练习题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高考冲刺自然地理专题土壤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D
.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2.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极地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3.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A.增施熟石灰
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
D.毁林开荒
下图为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
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
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
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
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
5.有关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正确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
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甲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A.相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显著提高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地表径流量明显减少
7.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①缓坡②陡坡
③阳坡④阴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9.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中阴影区)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
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
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
图。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
(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6分)
(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黑河中游湿地,
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4分)
(4)根据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原理和趋势。(4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及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1)从地形角度分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8分)
(2)说明黄土高原能够易于耕耘且万年而不绝的土壤条件。(8分)
(3)分析黄土高原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8分)
参考答案
1.C P点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因此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
2.D 我国有温带季风气候,其他三种气候类型没有分布。
3.B 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会使地下盐分上升,导致盐碱化现象。
4.A 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
5.B 乙地淋溶作用弱,说明水热条件差,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
6.C 同一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因而总的储水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大的地区地表径流流速快,下渗减少,因而地表径流量不会明显减少。
7.D 阴坡和缓坡的土壤含水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
8.B 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
9.B 我国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
10.D 图中M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冬季。
11.A 滨藜是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吸收水分多,降低地下水位;能够吸收土壤盐分,使土壤盐分含量降低。
12.(1)分布特征:高草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2分)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递减。(2分)
原因: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2分)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2分)(2)变化特点:减少。(2分)
理由: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底(底部)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碳源,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2分)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