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教学反思
在历史教学中除了必修模块,还有选修模块的修习。如何上好历史选修课,成为一崭新的课题。本人认为,对选修教学,既不要望而生畏,也不要用静态或消极地思想来对待。既不能因为其“新”而盲目创新教学方法,更不能完全依照必修模块的教学方式。而要有一览众山小的心态,仔细分析并找到它与必修课的异同,要多方思考,仔细考量用认真研究的心态来对待。但因其是“选修”,是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和实施难点,又有内容侧重点的不同,有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这些模块又需要有一些新的认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觉得重要的在于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课程标准对于选修课设置的目的:
1.适应素质教育改革,是学有专长的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展现其所长。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打破谁死记硬背的越多谁就考得越好的局面,肯定、鼓励学生广泛涉猎。
2.注重发现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学习的含义绝没有负担,只是一个人成长的途径。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过程、享受收获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残酷竞争之后非此即彼的过程。
3.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起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夸美纽斯一句名言:教育使人成为人。一语道破教育的真谛。反观当前教育形势,应试教育之下,毫不夸张地说那是:教育使人成为鬼。其中有很多可悲之处,又有些许无奈之处,绝非一个“体制”可
总而言之。但我辈依然可以尽力而为之。
了解其目的,是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破解高考备考的正确选择。
二、课程标准对于选修课的几个设置原则:
1.选择性原则: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学习能力。即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愿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意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是设计、构拟选修课程的初衷。重要目的是强化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有特色的学业素养和人格特征,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才华和特长,获取多样化的成功。
2.科学性原则:中外关联、对照、比较,古今贯通,抽象思维有一定发展,情感走向趋向稳定深沉。由于模块学习短时间、小容量、快节奏、多板块、个性化,不宜对学习做很高要求,不能贪多求深,不能求专求难,有了一些涉猎,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顾及其他内容即可,要以学习实效为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
3.时代性原则:选修模块以其结构优势更容易体现学以致用的历史学习原则。比如改革史对当前改革开放的借鉴意义;近代民主思想对理解当前中国的主流价值的判断;战争和平与今天中国发展当路的选择;历史人物模块中,其时代特征更是近年高考的突出重点。4.多元性原则:多元文明史观的考察运用是近几年高考变化趋势
的最大亮点,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体现更为明显。既要认识到世界文明的普遍性,又要认识到个体文明的区域性。比如日本明治维新,既是资本主义文明扩展的体现,又有日本民族文化的身影。
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才能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三、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试卷体现的特点
1.材料知识脱离教材。
比如2010年全国新课表卷改革史命题是:唐朝榷盐法。人物史命题是:曹操。2011年全国新课表卷的改革史命题是:盟旗制度。人物史的命题是:钱玄同。这些史料要素在选修课的教材中完全没有涉及,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一味的扩展史实,因为你无论怎扩展,也无法讲述未来的高考。但这一命题方向比较符合选修模块的设置目的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没有特殊情况或者根本教育方针的变化,这一方向注定会继续深化发展。
2.突出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考察的方法和能力,无论是在必修模块,还是在选修模块,无非表现在四大能力,即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比较分析、阐述总结。比如,2010年关于曹操评价的高考题。问陈寿、朱熹对曹操分别怎样评价曹操?这典型属于归纳概括之列,阅读材料,即可对其进行理解、加工、作答。2011年关于钱玄同的一个设问:钱玄同为何在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对传统思想(儒家思想,亦可理解为孔子)的评价不同。这就属于比较分析。选修课的试题特点分析对日常师生教
与学、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四、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教学、学习重点
1.分析选修课的命题角度。通过分析、提炼命题角度,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作为。比如,关于改革史,概括材料涉及的措施、特点、原因、影响、评价等等。关于人物史,命题角度大概在于概括材料涉及的活动、区别及其原因、评价及其差异、反映的时代特征等等。
2.正确使用教材。教材的地位不是考试的依据,只是学生用以探索学习方法,理解历史演变规律的一个工具而已,使用教材,利用教材,而绝不能依赖教材,更不能迷信教材。
3.进行模块知识的规律总结。注重“内功”修养。做到举一反三,避免为适应高考试题的新材料、新情景而无原则的知识扩展。
4.挖掘、扩展有法有度。命题角度复杂多样,没有必要对每一课的知识结构的处理都进行多角度的认识,根据内容不同,对不同的命题角度的分析及其进行的规律总结,可以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对一课或几课进行一个或者两个规律总结即可,这样既可有度挖掘延伸,也能使学生适应、消化一个从学习到积累的过程。
选修课的教学探索,是一个需要发现、创新的课题,甚至是不断批判与否定的课题,但是,只要方向是正确的,道路的选择一定是多元的,诸多道路之中,也必然有值得相互吸收借鉴之处。反思之后的自我批判,往往犹如沉睡之后,大梦初醒之时,思维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