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详细文字版)从南昌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悉,《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获原则通过,“规划”对南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诸方面描绘了宏伟蓝图,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此外,南昌市首次在专题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兴建城市轻轨。
“一城两核”发展新南昌到2020年,南昌市域即行政辖区范围面积将达到740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9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达到600万人。
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其规划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端延伸,多点、多组团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依山傍水,两核拥江”列入城市核心区域的规划中,即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区即昌南、昌北进行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即“一城两核”城市新格局。
中心城带动重点镇南昌市至2020年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做强做大中心城,适度拓展中心城用地,发挥次中心城镇各自特色职能,促进小城镇发挥。
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
中心城:由昌南城、昌北城构成,范围约3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5万人,包括昌东组团、莲塘组团、望城组团、湾里组团、乐化组团;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等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
人口规模10万至25万人;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等十一个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两万人以上;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数量达34个,人口规模为1万人。
各片区功能独特昌南城:城市适度发展,重点是疏散旧城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环境质量,理顺交通体系,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南昌高新区地名规划
南昌高新区地名规划(2013—2020年)南昌高新区管委会江西师范大学二0一四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地名通名与专名的使用规则 (5)第一节通名使用原则与类别 (5)第二节道路通名 (6)第三节道路专名 (8)第四节桥梁专名 (8)第三章地名调整优化 (10)第一节调整优化对象 (10)第二节调整优化原则 (10)第三节地名优选类别 (11)第四节地名调整方案 (11)第四章南昌高新区地名总体布局 (13)第一节地名分区和规划要点 (13)第二节分区地名规划导引 (15)第五章道路名称规划 (18)第一节道路名称规划原则和要求 (18)第二节快速路名称规划 (19)第三节主干道名称规划 (20)第四节次干道名称规划 (25)第五节支路名称规划 (31)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7)第七章附则 (38)附总表:南昌高新区支路名称规划方案总表 (455)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地名管理,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提高地名命名、更名和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水平,适应南昌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地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和《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南昌市高新区道路建设规划》,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经规定程序批准后即为南昌高新区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管理的法定性指导文件。
凡在南昌高新区范围内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各类道路名称的确定,在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地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服从本规划。
第3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南昌高新区现状及规划城市建设区域,涉及到昌东镇、麻丘镇及艾溪湖管理处的行政管辖范围。
第4条规划期限为保持与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本次南昌高新区地名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
第5条规划目标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完善地名协同管理工作机制,规范地名命名。
在把握区域经济特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确立地名板块主题,培育地名板块的主题特色。
南昌大都市区
缩小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提出,落实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 区域总体发展要求,以提高江西省城镇和产业的内聚能力,缩小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 环境保护为导向,规划形成“一群两带三区”的省域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水运规划方面,结合赣江尾闾工程,规划“两横一纵”的高等级航道络格局,“两横”为信江、赣江东河和 信江西大河,“一纵”为赣江。恢复抚河河道通航能力,重点推进赣江高等级航道建设 。
谢谢观看
《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15-2030)》提出,大都市区人口方面,至2020年,大都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255 万人,大都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约65%,城镇人口达到815万人;至2030年,大都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 14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75%,城镇人口超过1000万。
产生过程
全面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在产业、经贸、能源资源、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水平,把南昌打造成为“一 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通过沪昆、京九、昌景黄等区域高速铁路络的建设,构建南昌与武汉、长沙等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之间 的“2小时交通圈”以及南昌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的“一日通勤圈”,提升南昌在区域城市 络中的地位。
空间范围
南昌大都市区政策区划分图南昌大都市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南昌大都市区包括南昌市域,抚州市的临川 区、东乡县,宜春市的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奉新县、靖安县,上饶市的余干县和九江市的永修县,总面积 约2.3万平方公里。
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范围包括南昌市辖区和南昌县以及安义县的万埠、长埠、石鼻和长均等乡镇,总面积约 5090平方公里。南昌大都市区定位是江西省核心增长极、长江中游区域中心、中部地区开放发展新高地、具有国 际知名度的生态人文都市。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赣府字〔2024〕81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抚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批准抚州市临川区等11个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请示》(抚府文〔2023〕8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南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南城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力建设全国校具产业聚集区、江西省中医药传承创新试验区、麻姑文化康养基地、抚州市域副中心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南城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1.286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8.430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98.82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40.94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115亿立方米。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切实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落实主体功能定位要求,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
南昌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对南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诸方面描绘了宏伟蓝图,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此外,南昌市首次在专题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兴建城市轻轨。
“一城两核”发展新南昌到2020年,南昌市域即行政辖区范围面积将达到740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9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达到600万人。
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其规划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端延伸,多点、多组团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依山傍水,两核拥江”列入城市核心区域的规划中,即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区即昌南、昌北进行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即“一城两核”城市新格局。
中心城带动重点镇南昌市至2020年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做强做大中心城,适度拓展中心城用地,发挥次中心城镇各自特色职能,促进小城镇发挥。
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
中心城:由昌南城、昌北城构成,范围约3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5万人,包括昌东组团、莲塘组团、望城组团、湾里组团、乐化组团;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等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
人口规模10万至25万人;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等十一个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两万人以上;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数量达34个,人口规模为1万人。
各片区功能独特昌南城:城市适度发展,重点是疏散旧城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环境质量,理顺交通体系,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其中旧城中心区将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实行用地置换,逐步外迁旧城区的污染扰民工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保护“四湖”等历史人文景观与环境;城东片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依托现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发展技术密集型,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产业。
南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南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说明南昌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五月目录一、调整概况 (1)(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1)(二)调整完善工作过程 (4)(三)调整主要成果 (6)二、规划基础数据的说明 (7)(一)规划基础数据的来源 (7)(二)规划基础基数的转换说明 (7)(三)规划基础图件 (8)(四)转换后的土地规划基数 (9)三、规划调整完善主要内容的说明 (11)(一)规划目标的调整 (11)(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三)生态用地保护与布局优化 (15)(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7)(五)土地用途分区及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2)(六)中心城镇土地利用控制 (36)(七)乡镇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说明 (41)四、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评价 (82)(一)对土地利用战略调整的评价 (82)(二)对规划目标调整的评价 (82)(三)对规划用地布局优化的评价 (83)五、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84)(一)与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84)(二)与南昌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衔接 (86)(三)与《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15-2030)》的衔接 (86)(四)与《南昌县总体规划(2013-2030)》的协调 (87)(五)与《南昌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划》的协调衔接 (87)(六)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工作的协调衔接 (87)(七)与其他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88)六、公众参与情况说明 (88)一、调整概况(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1、是贯彻落实国家新政策新要求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会议,对严格土地管理特别是进一步从严保护耕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3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情况的汇报》时提出,要依据二调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增长政策的实施,需要通过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得以落实和保障。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的通知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29•【字号】•【施行日期】2020.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9年12月19日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南昌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12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南昌市声环境质量,根据《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9150-2014)、《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纲要方案讨论稿》、南昌市中心城区各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南昌市下辖其他县区总体规划图以及《南昌市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对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进行调整。
南昌市分别于1995年和2009年两次制定声环境功能区划,1995年的区划范围包括昌南城区和昌北两大区域,面积为147 km2,并未明确交通干线。
2009年新调整的声环境功能区划面积较1995年增加了545 km2,调整后面积共702 km2,包括12个区域,66个功能区和划分4类区的交通干线(176条道路、2条铁路干线)。
因南昌市规划建设面积扩大及用地功能发生变化,现行的《南昌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已不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要求。
本次调整工作于2018年6月启动,2018年11月形成初步方案;2019年3月-4月开展声环境现状补充监测;分别于2018年11月、2019年5月、2019年7月三次征求相关市直单位及县区意见,并于2019年5月邀请相关专家对方案会审;综合会审专家及相关单位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11月11日-15日在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逾期未收到反馈意见。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规划历程
03
建国前的城市规划
南昌市在建国 前缺乏系统的
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较为 自由,未形成 明确的城市功
能分区
城市基础设施 不完善,道路
交通混乱
城市环境卫生 较差,缺乏有 效的环境治理
措施
建国后的城市规划
1949-1953年: 成立南昌市城市 规划局,制定城 市总体规划
1953-1980年: 实施城市总体规 划,进行城市建 设和改造
公众参与与反馈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和反馈机制,鼓励市民对规划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规 划实施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罚,保 障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义与影响
06
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促进城市经济 社会发展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品牌 价值和知名度,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提升周边地区的城市形象 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 改善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
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
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南昌市城市 总体规划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 资和企业入驻,提高城市的经济 发展水平。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04
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区:包 括南昌市建成区、 近郊区和远郊区
城市规划边界: 根据地形、生态 保护和城乡发展 等因素划定
城市规划区外的 区域:包括县、 乡、村等行政区 域,按照相关规 划进行管理
城市规划区内的 水域:包括江河、 湖泊、水库等水 域,按照相关规 划进行管理
规划期限
监督内容:规划实施情况、 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南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
南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说明南昌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五月目录一、调整概况1(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1(二)调整完善工作过程2(三)调整主要成果3二、规划基础数据的说明3(一)规划基础数据的来源3(二)规划基础基数的转换说明3(三)规划基础图件4(四)转换后的土地规划基数4三、规划调整完善主要内容的说明5(一)规划目标的调整5(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6(三)生态用地保护与布局优化7(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8(五)土地用途分区及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5(六)中心城镇土地利用控制17(七)乡镇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说明19四、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评价46(一)对土地利用战略调整的评价46(二)对规划目标调整的评价46(三)对规划用地布局优化的评价46五、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46(一)与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46(二)与南昌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衔接47(三)与《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XX-2030)》的衔接48(四)与《南昌县总体规划(20XX-2030)》的协调48(五)与《南昌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划》的协调衔接48(六)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工作的协调衔接48(七)与其他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与协调48六、公众参与情况说明48一、调整概况(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1、是贯彻落实国家新政策新要求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会议,对严格土地管理特别是进一步从严保护耕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XX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情况的汇报》时提出,要依据二调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增长政策的实施,需要通过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得以落实和保障。
南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第一章现状概况及规划背景一、区位关系与行政区划1、区位关系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紧邻省会城市南昌,地处东经115°49-116°19′,北纬28°16′-28°98′之间,东邻进贤,南接丰城,东北濒鄱阳湖,西和北与新建县隔江相望,中西部与南昌市呈抱合之势。
县境内东西宽36km,南北长77km,国土面积为1861.7 km2。
南昌县城驻地莲塘镇,位居县域中部,距南昌市区仅15km,是南昌市的“南大门”,城区有南高路、南莲路、京九铁路与南昌市区相连,南昌县城城区与南昌市区已基本连为一体。
2、行政区划与人口至2000年底南昌县共辖11个镇,12个乡(2001年撤并5个乡镇,保留11镇7乡),311个村委会,2517个村民小组。
2000年全县总人口为101.5万人,人口密度为545人/平方公里,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
南昌县城人口包括莲塘镇,原莲西乡,原小兰乡、八一乡等乡镇的城镇人口,合计12.0万人,其中莲塘为6.9万人,莲西为0.5万人,小兰为2.2万人,八一为0.36万人。
二、自然与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南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为17.45°C,平均日照时间为1934.7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520.9毫米,全县冬春季盛行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南昌县属鄱阳湖平原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缓慢倾斜状,大部分为海拔50米以下的堆积平原,地势平坦,山地较小,山地面积不足全县总面积的3%。
2、资源条件南昌县土地资源较丰富,土地面积为186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72048ha,人均耕地为1.04亩,占38.7%,林地占1.41%,园地占0.61%,草地占2.01%,水面占40.14%,未利用土地占7.13%。
南昌县境内有赣江、抚河两大干流,此外,尚有清丰山河及76条河港,地表水资源丰富。
南昌市十三五发展规划
南昌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南昌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了什么?下面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南昌市十三五发展规划最新消息,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自批准实施以来,各项控制指标完成情况总体情况良好,有效地保障了我市近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面临的外部条件和整体环境均已发生深刻变化。
1月27日,记者从市政府获悉,为有效保障“十三五”时期各项建设用地需求和空间布局,我市制定了《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据悉,将对用地布局进行调整,并细化各县、区的功能及布局。
开展评估将对用地计划进行梳理调整方案要求,以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全面分析各项目标和落实情况,深入剖析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的原因,研判“十三五”规划、生态建设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同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同时,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对我市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调整情况以及二调成果数据,相应对全市各县区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调整。
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规划剩余空间、新型城镇化、各类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土地节约集约等客观实际,将省里追加的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分解到各县区。
基本农田保护将纳入地块实行永久保护在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布局调整方面,以现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以2014年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全面梳理城镇周边、道路沿线尚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优质耕地情况,根据调整后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按照国家和省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进展,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地块实行永久保护。
将增加的规划建设用地向城镇开发区乡村等集中布局在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方面,以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引导建设发展最大限度的避让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地区以及优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推动城镇及产业用地增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体制。
城市总体规划分析资料
长片区规划依托县城现有基础,大力发展商贸和文教,改善居住环境,加 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工业小区的规划建设,严格控制片区内监 狱 及劳改工厂的发展,远期全部迁出,形成相对独立的生产、生活综合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昌九工业走廊发展重点之一。搞好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的招商引资,发展 综合外向型工业,重点发展机构制造、轻工食品、电子 仪表、新型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昌北城 重要的现代工业、文教科研和生活综 合区。
城南片区以提高内涵发展为主,形成上规模上等级的主导产业,使该片区发展成为以汽车、飞机、摩托 车等行业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物流、仓储、居住综合区。
朝阳片区充分利用赣江、抚河、象湖等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形成条件舒适、环境优美的集居住、文化娱 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提升并强化其生态旅游功能,打造文化品牌。
一、规划依据
一江两岸,一城两核
南昌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 北控、南延”原则,城市以赣江为主轴,一 江两岸,南北两城,双核拥江,一核五片, 沿着赣江两端延伸,以组团式、网络状推进。 从而形成“依山(梅岭)傍水,两核拥江”的 总体规划。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 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 区即昌南、昌北分别进行布局。
中心城带动重点镇
南昌市城市发展具体方针:做强做大中心城, 适度拓展中心城用地,发挥次中心城镇各自 特色职能,促进小城镇发挥。提高城市化水 平,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 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 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
二、区位分析
昌南城
昌南城包括旧城中心区、城东区、城南 区、朝阳洲以及瑶湖区域。
昌北城
昌北城包括红谷滩新城、红角洲、蛟桥以及长堎。 其发展的具体方针为作为城市重点发展新区,将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建 设,保证设施配套,城市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集中建设,开发一片, 建成一片,形成规模。发展的实施方式为 吸引和疏散旧城人口和产业,发 展外向型工业,保护昌北整体环境。将充分保护和利用昌北现有良好的山 水自然条件,空间布局上重点突出与“山”、“水”自然环 境的有机结合, 使昌北城成为有独特风貌的现代化新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 公里,人口100万。 红谷滩中心区集商务、办公、信息、商业、文化、 旅游、居住等多功能为 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市中心区———CBD中心; 红角洲片区是以高等教育、体育产业为主导的,集高等教育、运动休闲、 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 城市科技新城;
南昌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城市总体规划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 年~2020 年)概要南昌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八月2一、总则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物,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本规划期限为2001~2020 年,其中,近期建设期限至2010 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本规划分为二个空间层次:中心城:建成区范围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市域:南昌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740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指高速外环(由乐温高速、乐生高速、南外环高速公路组成)围合的范围以及向塘行政范围、湾里行政范围和昌北机场保护范围,面积共约1400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将南昌建设成为商贸繁荣、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成滨江城、滨湖城、山水城、园林城、生态城。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交通线为主轴线,外围中小城镇星罗棋布的空间格局。
3规划至2020 年,市域城市数量达4 个,建制镇数量达43 个。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镇制等四级结构。
1、中心城市:由南昌市中心城、长堎片区和外围五个城镇组团(莲塘、望城、湾里、乐化、麻丘)构成南昌都市区,范围面积约510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0万人。
2、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
人口规模10~25万人。
3、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扬子洲、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李渡十三座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上。
4、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南昌市2013―2014年“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的实施意见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南昌市2013―2014年“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10•【字号】洪府发[2014]20号•【施行日期】2014.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南昌市2013-2014年“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的实施意见(洪府发〔2014〕2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2013-2014年是“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的第五年,也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攻坚年。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的意见》(赣发〔2012〕14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决定》(洪发〔2012〕16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2013-2014年“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实施意见如下:一、总体目标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和南昌全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标为契机,以深化“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引领,城区以“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为重点,以“长效摆花、花卉展览”为特色,进一步提升品位、丰富色彩,提升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城郊生态绿化以推进“通道五化”工程、“特色小镇”建设、溪霞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和梅湖景区花博园建设、“千万树木进千村”活动、铁路沿线造林绿化“百日大会战”行动、“绿色通道”工程、“森林十创”工程、林业产业建设等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张绿量、提升绿质,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开创南昌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宏伟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建设任务(一)城区部分2013-2014年全市城区主要实施绿道网规划,长效摆花,对省、市直单位临建违建拆除后的场地科学规划,建绿透绿,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味,丰富城市景观色彩,打造示范区慢行交通,为城市居民提供更怡人、更多彩的休憩空间及生态景观。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2年修订)-国函[2012]201号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2年修订)正文:----------------------------------------------------------------------------------------------------------------------------------------------------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201号)江西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审批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昌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南昌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40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要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和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要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村镇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2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65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南昌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严禁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南昌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与空气质量改善措施
总结词:控源减排、 联防联控
强化能源结构调整,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 煤炭使用量。
实施机动车污染防治 ,推广新能源汽车, 限制高排放车辆使用 。
加强扬尘污染治理, 实施施工工地扬尘在 线监测和预警。
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 控机制,实施区域空 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共 享。
土壤污染治理与土地复垦措施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 壤环境质量档案,科学评估土壤 污染状况。
实施土地复垦工程,修复受损土 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总结词:科学评估、安全利用
强化农用土壤污染防治,推广生 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 化肥使用。
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体 系,推广适用技术,提高治理效 果。
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实施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
建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大环境问题。
加强部门协作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环保、发改、财政、 国土、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环保工作的 顺利实施。
完善政策法规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
结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政 策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格环境准入和项目管理 。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 与环保投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 元化投入格局。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
加大对环保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环保技术研发和 应用,提高环保治理水平。
环境监管和管理能力建设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1年修正)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1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1.12.22•【字号】•【施行日期】1995.08.30•【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1995年5月31日南昌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8月30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根据1997年5月20日南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6月20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的《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修正案》修正根据2001年9月28日南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2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的《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修正案》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三章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五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第六章道路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保障和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规定。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并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布。
第三条依法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确需改变的,必须依法报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检查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和批准机关报告。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现状概况及规划背景一、区位关系与行政区划1、区位关系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紧邻省会城市南昌,地处东经115°49-116°19′,北纬28°16′-28°98′之间,东邻进贤,南接丰城,东北濒鄱阳湖,西和北与新建县隔江相望,中西部与南昌市呈抱合之势。
县境内东西宽36km,南北长77km,国土面积为1861.7 km2。
南昌县城驻地莲塘镇,位居县域中部,距南昌市区仅15km,是南昌市的“南大门”,城区有南高路、南莲路、京九铁路与南昌市区相连,南昌县城城区与南昌市区已基本连为一体。
2、行政区划与人口至2000年底南昌县共辖11个镇,12个乡(2001年撤并5个乡镇,保留11镇7乡),311个村委会,2517个村民小组。
2000年全县总人口为101.5万人,人口密度为545人/平方公里,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
南昌县城人口包括莲塘镇,原莲西乡,原小兰乡、八一乡等乡镇的城镇人口,合计12.0万人,其中莲塘为6.9万人,莲西为0.5万人,小兰为2.2万人,八一为0.36万人。
二、自然与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南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为17.45°C,平均日照时间为1934.7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520.9毫米,全县冬春季盛行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南昌县属鄱阳湖平原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缓慢倾斜状,大部分为海拔50米以下的堆积平原,地势平坦,山地较小,山地面积不足全县总面积的3%。
2、资源条件南昌县土地资源较丰富,土地面积为186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72048ha,人均耕地为1.04亩,占38.7%,林地占1.41%,园地占0.61%,草地占2.01%,水面占40.14%,未利用土地占7.13%。
南昌县境内有赣江、抚河两大干流,此外,尚有清丰山河及76条河港,地表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分布较广,含水层厚度为5.1-62米,水位埋深小于5米,易开采,水质好,矿化度低,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及工农业用水的需要。
南昌县境内旅游资源较多,主要有瑶湖景区,广福康永王李磷墓、千年古刹,幽兰岘山禅寺,白虎岭九峰奇山怪石,武阳曹雪芹故居等。
但是境内矿产资源非常缺乏,仅有石灰岩矿、瓷土等,属资源缺乏型地区,同时林业资源也比较缺乏。
三、社会经济条件南昌县劳动力资源较丰富,2000年底全县共有劳动力46.27万个,其中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为30.14万个、3.88万个、12.26万个,劳均耕地为3.59亩,如按劳均耕地6亩计算,则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
2000年底南昌县国内生产总值为59.8亿元,人均为5968元,GDP 位于全省市县的第4位,县及县级市的第1位,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0.27亿元、18.41亿元和21.50亿元,三产比例为31.77:30.78:37.45,呈现“三、一、二”的产业结构。
2000年全县财政收入为2.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为259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0.06亿元,金融系统存款余额为34.07亿元,城乡居民存款达到26.7亿元。
对外经济较为活跃,引进资金较多,2000年全县引进县外资金为3.8亿元。
四、城市建设沿革自1926年设立南昌市,南昌市与南昌县从此分治,南昌县城先后搬迁至谢埠、万舍、三江,解放后,县政府迁址莲塘至今。
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建设,南昌县城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区内现有南莲路、南高路、向阳路、五一路、湖西路、湖东路、府前东路、府前西路等道路,呈方格状向周边拓展,尤其是向阳路、五一路、南莲路成为南昌县城的主要商业街道,带动城镇加速集聚。
此外,受南昌市的辐射影响,南昌县城逐步沿南莲路、南高路向北与南昌市对接。
莲西紧邻莲塘,与莲塘镇联为一体,加上小兰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莲塘、莲西、小兰三者基本上成为一体,使南昌县城发展呈现松散组团式布局,尤其是2001年莲西、小兰与莲塘镇合并,成为一体,没有行政区划的限制,对未来南昌县城城区的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五、上一轮总体规划回顾上一轮南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是由南昌县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确定城市性质为:南昌市卫星城,全省农业科研基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高科技信息中心。
人口规模:2000年为12万人,2010年为25万人。
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为向北部拓展,与南昌市区形成对接。
城市空间结构为城东铁路区、老城区、澄碧湖商贸中心区、城市综合区、城北高新技术区、横岗铁路区六大功能区。
该规划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是道路主框架、城市功能的分区基本上是按规划来进行建设的,此外,市政设施配套、居住区建设均按此来实施,使城市建设有章可循,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六、总体规划修订背景进入21世纪后,南昌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构思中提出到2010年南昌市区人口达到260万左右,2020年达到350万左右,城市空间结构为“一核五片”,莲塘为其重要的一个组团,而原来南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没有考虑到此点,存在较大的缺限。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小兰工业园区、富山工业园区的建设正在进行,为使工业园区建设有序发展,要求工业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同时南昌市区日益扩散,尤其是到2010年后南昌市区向南昌县城外迁扩散人口会更多,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相应要求规划布局重新调整。
此外,浙赣高速铁路于2015年左右建设,而近期即将开工建设向塘-乐化段,其线路走向对南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影响较大。
加上原规划期限仅为16年,近期已过去一年多,远期不能指导2010年后的城市建设,综合考虑以上内外因素,重新编制南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是非常有必要,以便更好地与南昌市区衔接。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及年限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5、《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总报告6、《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规划构思7、《南昌市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规划纲要8、《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9、《南昌县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10、《南昌县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二、规划原则1、规划从南昌县在南昌市域、全省范围所处的实际地位出发,充分考虑南昌县城及城镇体系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城市的空间发展形态,做到与南昌市区很好衔接。
2、规划充分注重城市特色和城市风貌的建设,协调现代化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关系,创建现代化的园林城市。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4、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合理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协调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生活环境质量。
5、从实际出发,重点解决城市中现存的问题,协调近、中、远期及远景规划,使城市的用地布局结构保持完整、协调性。
三、规划目标充分利用毗邻南昌市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接受其经济辐射,加速南昌市区与南昌县城区的对接,经过20年的建设,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区),成为南昌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规划期限近期5年2001-2005年中期5年2006-2010年远期10年2011-2020年远景30年2021-2050年五、规划区范围考虑未来南昌县城区用地包括莲塘(含莲西、小兰)、八一、东新、富山四个乡镇,为便于南昌县城区规划建设的协调统一管理,规划将莲塘镇、八一乡、东新乡、富山乡四个乡镇范围内的用地划作为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03.8平方公里,规划区内2000年现状人口为15.68万人。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南昌县经济经历了建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特点有:1、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较快,位于全省市的前列。
南昌县经济总量位于全省91个市县中的第4位,位居全省80个县及县级市之首,国内生产总值1949—2000年由0.36亿元,增加到59.8亿元,年均递增10.54%,1978—2000年增长速度更快,由2.17亿元增长到长到59.8亿元,年均递增14.40%,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经济增长速度更快。
与同类城市相比,南昌县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处于前列(见附件)。
2、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2000年三产比例为31.77:30.78:37.45,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24.2:35.0:40.8相比,第一产业比全省高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省低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省低3.5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发展历史来看,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历来为一、三、二,直到2000年产业结构才成为三、一、二。
总体来讲第一产业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第二产业比例有待快速增长。
3、工业体系初步建成。
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县工业进入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医药、食品、饲料、机械、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尤其是医药企业发展速度较大,2000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占全县工业比重为25%,成为县域工业体系的领头军。
从工业结构上来看,南昌县工业是以轻型工业为主,轻重型比例为57.75:42.25。
从所有制结构上来看,国有企业工业产值为1.56亿元,所占比重为2.57%,非国有企业为97.43%。
二、社会经济优势条件分析1、较好的区位优势南昌县紧邻省会城市南昌市,与南昌市同属鄱阳湖平原,一脉相承,历史悠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1926年南昌市成立,市县从此分治。
南昌县从东北至西南对南昌市形成抱合之势,是南昌市的“南大门”和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最易得到南昌市的辐射影响,接受其产业的转移,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南昌市区加速向东部及南部拓展,向南将使南昌市区与南昌县城连为一体,成为南昌市区的拓展部分,向东与昌东镇连为一体,加速瑶湖及昌东大学城的建设,促进南昌县域东部城镇的发展,因而南昌县的城镇发展与南昌市的做大做强始终是紧密相连的。
2、适时的发展机遇江西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后方基地,江西利用“三低一高”的优势,积极吸引资金和技术,加速全省工业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期努力将江西省建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人民群众休闲旅游的后花园,远期全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成为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强省。
目前全省正全力开放开发,大力吸引资金和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制订优惠政策,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