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概说1、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如下:2、得名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这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产生年代研究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但它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大概产生于东汉后期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应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无论从五言诗的发展情况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来看,这样的推测都是合理的。

4、产生背景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思想盛行、佛教传入5、篇目《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思想内容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青青陵上柏表现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揭露社会黑暗驱车上东门、明月何皎皎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7、艺术特色所抒之情,质朴自然,毫不雕饰,情感真切动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擅长借助写景来衬托和抒发感情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何皎皎》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诵读1、齐读2、听读3、自读庭中有奇树珍贵huā繁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质朴自然、语短情长。
教学三过程
交 流 提 升
(三)总结提升 1. 寻找诗词共同点:
(2)起兴手法 起兴,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先说其他事物, 再说要说的事物。这种手法是“借物托起, 因物联想, 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但所“兴”之事物,必须要与 所咏之事情有必然的联系。
起兴

交 流 提 升
庭中有奇树
教学三过程
课外古诗词诵读小组任务单 1.你们组研习的诗歌是: 《庭中有奇树》
2. 关键句:

(1)你们认为诗中最能反应作者情感的诗句: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 (2)请对此诗句做简要赏析:反问句 。借着这 一朵花发出感慨,表

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无奈 。不论花是否珍贵,折花都只是为表相思。
(2)有待加强:对于古体诗并未有具体的了解,对“起兴”这个 修辞手法还有待学习。尝试去理解含蓄深刻的诗人感悟。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⒈ 读准包括 “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 (lí)”等字的字音,背诵诗歌。(重点)
2. 通过设计朗读方案,学会运用停顿、重音、拖音以及契合诗歌情 感的语调,传达诗词的情感。(重点)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大组研读一首古诗。四大组 中,根据人数再分小组,每四人(左右)成立研读小组。
【设计意图】 分组活动,减轻学生课内研读压力, 每人在精读一首的基础上,通过班级交流, 把握其他三 首古诗的情感、主旨,了解古诗的特色。
教学二过程
小 组 研 读
(一)设计诵读方案 小组合作。要求:
(1)读好节奏:划分诗词停顿。 (2)读准情感:重音、拖音、语调等。 (3)读出创意:表演诵、对诵、独诵及合诵等。 (4)熟读成诵:反复诵读,背诵诗歌。(小组展示 时,力求诗歌脱稿朗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价值、分析其现实意义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
(2)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举例:《登高》一诗中的“落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教师要解释其意为“落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古代诗人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领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了解古诗词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古诗词的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诗词朗读,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也是“花”的意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滋,繁盛。
攀引枝条。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读作状w元成è才路 i,给予,馈赠。
馨香盈怀状元成才袖路 ,路远莫致之。 送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历时很久。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诗句品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朵 开得繁盛(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但:仅,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养怡:指调养身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心,保持心情愉
状元成才路
快。怡,愉快。
状元成才路
永年:长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今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 的骏马卧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 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也不会止息。人 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 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 了,用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 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 念之情。全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
状元成才路
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委婉含蓄,感人至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梁 甫 行
曹 植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

4.“小园香径独徘徊” 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 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表达了词 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 无限依恋之情。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 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对仗 工整而不露痕迹,词人对此也颇为得意。
纵情吟唱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46
这首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 景物特征,并将游人的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 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整首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 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读出韵律之声
学法指导:重音、停连、语气、语 调
读出韵律之声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迤[wēi yí] ,芳草长堤[dī] ,隐隐笙[shēng ]歌处处 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lián yī] ,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 /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 /沙禽/掠岸飞。
但增添了词作的情趣,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无
尽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出词人追
求如同水鸟一样的自由自在,闲情逸致的生
活态度。
42
作者以闲退之身,放 怀世外,写闲适怡悦之情 ,不免花间余风,但于时 节风物的畅处中,却融入 一种人生感慨。
在艺术上,词人用清新活泼 的语言,描绘出西湖之美景,犹 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 景画。同时,注重了动静结合的 方法,特别是以动写静的方法, 把西湖清新可爱之美表现得美不 胜收,并寓情于景,令读者想象 而思考。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1)“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充满了女主人公的衣襟和衣 袖。一个“盈”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 自禁,表现出女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源自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 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 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骨气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大意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1)开头四句分别写“神龟”和“腾蛇”,诗人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名句赏析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人称改换,比拟沉痛。运用那些海民的口吻,说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诗歌鉴赏必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诗歌鉴赏必备)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 讨荆、吴之前。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 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 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 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 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结构作用)
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 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对 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 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 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 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 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 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
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但诗 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 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它仍旧有 驰骋千里的雄心。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到晚年, 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停止。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仿佛以兴开篇, 却又暗含比喻。诗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 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 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 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 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描绘自然,赞美自然”,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课《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取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示儿》和《春日》。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朝代、不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课文的诗词,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和领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初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的诗词,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的诗词,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合作、问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自然环境的美好和保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三、四句写女主人公攀引枝条,摘下花朵, 想要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的情景,刻画了一个闺中 思人、惆怅万分的女性形象。
第五、六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执花在手,无语 凝伫,任花香盈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 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一个“盈” 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陷入了冥 想之中。
最后两句实际上是女主人无可奈何而说出的 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诗歌解读
龟虽寿
曹操
寿:长寿。
竟:终结,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里指死去。
腾蛇:传说中一种
能腾云驾雾的神蛇。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骏马,好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枥:马槽。
烈士:有气节有壮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志的人。
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梁 甫 行
曹 植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 徽亳州)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 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诗内容广泛, 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赞其“骨气奇高,词 采华茂”(《诗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 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 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 《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
作者简介
《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创作 的一组抒情短诗。非一时一人所作,一 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诗歌解读
庭中有奇树 华,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滋,繁盛。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五首古诗词,分别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词意象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2.难点:对诗词意象、情感的深入把握,以及对诗词审美价值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词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美。

2.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古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诗词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词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介绍五首古诗词的作者、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松岂终冰松风瑟亭 柏不岁霜枝声瑟亭 有罹常正一一谷山 木凝端惨何何中上 性寒正凄劲盛风松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 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亭亭”—松的傲岸姿态 “瑟瑟”—刺骨的风声
松柏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 立于高山之上,不在恶势力下弯 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神龟、腾蛇 为喻 老骥、暮年 自况 性命在天 否定
寿命有限 继续奋斗
呼 应
延年益寿
千里之志,建筑在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
主题
《龟虽寿》一诗,表现 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 积极奋发、自强不息的精 神和统一全国的壮志。
刘桢(186-217), 字公干,东汉末东 平国人。东汉著名 文学家,建安七子 之一。以五言诗著 称。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 的最后一章,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 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 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 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 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 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最后,诗人又时一步发挥主题, 人的寿命或长或短,不完全决定于 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 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 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 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与全文内容无关。
名句赏析1.老Biblioteka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1.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赏析:运用比喻,人与物交错,在 形象上互相补充,在吟意上互相阐发, 表达了诗人的胸襟、抱负,散发出催人 奋进的力量。 采用先比喻后直抒胸臆的写法,表 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雄心, 积极奋发的精神和统一全国的壮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完美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完美版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并用光所内为界,也是你。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送 你的白色沙漏,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礼物,如果能给你爱和感动,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过很多的朋友,没有谁像你一样的温柔,每当你牵起我的手,我就忘掉什么是忧愁。很 多故事不就是因为没有结局才有了继续等下去的理由。 有些人,有些事,是不是你想忘记,就真的能忘记?也许有那么一个时侯,你忽然会觉得很绝望,觉得全世界 都背弃了你,活着就是承担屈辱和痛苦。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说,没关系,很多人都是这样长大的。风平浪静的人生是中年以后的追求。当你尚在年少,你受的苦, 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 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 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有时候会很自豪地觉得,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你卑微。于是自由。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 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 的祖父。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 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孩还发多夫道知道了,就得看不我们后心回的”家“,不是起 用看把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后心天能们后心回的”家“,不是空于而,风每都到小是一段时光。 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8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8张ppt)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 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 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 树的腰杆却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 遭遇凝重的寒意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 寒的本性!
朗读指导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参考译文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 中挺立。
作者介绍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
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 《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 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 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史称魏武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背景资料
东汉末年,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乌桓奴隶主贵
族,乘东汉末大乱之际,不断向边境侵扰。建安十 二年,曹操毅然率军北征。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 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此时已五十三岁的 曹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了乐府歌辞——著 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 志。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 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 《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 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 则可以独立成篇。《龟虽寿》即为其中的第四章, 也是其四言诗中的佳作。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深切的怀 念之情。第一至四句描绘了春天庭院中妇女折花送 给丈夫的场景。这种场景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 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人遐想。第 五、六句紧承前两句来写,描绘出了花的珍贵,暗 示了人物的神情。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相思怀念。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 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 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
【资料助读】 1.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
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 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名句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本是区区小物,不值得献给远方的丈夫,不过
假若他果真得到了一束“馨香盈怀袖”的花,不知该生 出多少感慨:当年的情谊,别后的思念……假如这花送 到他手里,它不正代替了说不尽的千言万语吗?“此物 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 达怀念之情罢了。”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此两句 诗人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式,一抑一扬之间,诗的感情 增强了,也就凸显了思妇怀远这一主题。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312021/7/312021/7/31Jul-2131-Jul-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31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4.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走近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弟,封
陈王。三国魏诗人。他以诗的成就最高,现存诗九十多
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 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等。宋人辑 有《曹子建集》。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它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古诗词的韵律、意象等元素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其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3.重点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分析和实践演练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古诗词的朗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在课堂上强调了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不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多花一些时间,通过更多实例的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
其次,关于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理解,我觉得我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改进。虽然我尝试通过提问、图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我考虑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尝试引入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1.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2.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领悟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情感共鸣。
5.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停顿、重音、语调等朗读技巧,以表达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
举例:《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句中的停顿,以及“萧萧”和“滚滚”两个词的重音,以传达出秋天的萧瑟和长江的浩瀚。
(2)古诗词的意象、意境理解:学生能够领悟古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整首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共8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共84张PPT)

赠从弟(其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刘桢(?—217) 东汉末诗人。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 东宁阳北)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 性亢直。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为“建安七子” 之一。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但作品 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原有集, 已散佚,明人集有《刘公干集》。
衬托下,开满了茂密的花朵。妇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 好看的一枝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花的 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 何也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的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精读细研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图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知识备查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 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 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 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 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 《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 不知作者。”并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 主流观点。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 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 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龟虽寿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 三国时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 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代表作有 《短歌行》《蒿里行》《观沧海》 《龟虽寿》等。
整体感知
龟虽寿 曹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教学,反复诵读,读出词韵。

2.变换各种形式读,演读、唱读,读出词味。

3.激发学生学习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变换各种形式朗读,身临其境地读出词味。

2.激发学生学习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微课录制PPT课件学生自制课本剧剧本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璀璨的文坛史上,盛开着一枝女儿花。

她就是李清照。

读她的词,你会看到她的一步步成长,在岁月沉淀下由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成长为幽怨的少妇再到后来历经风霜,看淡一切的长者。

今天我们先走进她欢愉的少女时代,学习她的一首词---《如梦令》。

二、你来读我来评
1.插入微课教学,讲授朗读要求。

2.生朗读,可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3.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采用微课的方式来增强学习词的兴趣,古风古韵的微课教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达到教学相长的美好预期。

师过渡语:词琅琅上口的节奏韵律读起来可真美啊,这种单一的读法我觉得还不够味呢,咱们要不要读出花样来?
三、你来读我来演
活动:
1.加上语气词来读一读
预设:常记溪亭日暮,(啊)沉醉(啊)不知归路。

(读出悠长的感觉,陶醉于美景之中)兴尽晚回舟,(咦、呀)误入藕花深处。

(读出惊讶惊喜的感觉)
争渡,(呀)争渡,(读出用力和着急的感觉)(哇、哈哈、呵、哇塞、哦)惊起一滩鸥鹭。

(读出惊喜惊讶或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过渡:同学们演绎得可真精彩,原来诗词还可以这样读呢,真是开眼界啦!
2.加上动作表情来读一读
预设:常记(双手托腮)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演出微醉女子形象)(闭眼享受状)兴尽晚回舟,(欢愉地划船动作)误入藕花深处。

(演出惊慌害怕的动作如双手捂嘴或用手擦汗)(惊慌如瞪圆眼睛或茫然无措状)
争渡,争渡,(演出用力划船的动作)(焦灼着急状)惊起一滩鸥鹭。

(演出惊慌惊喜的动作如拍胸脯)(惊愕惊喜状)
师过渡:加上动作和表情来读真有意思,被你们萌萌的表情包圈粉了。

咱们班有一群特别钟爱这首词的同学,竟把它编成了一出课本剧,你们说厉害不?快让她们带我们还原课本的情景,一起身临其境吧!
开心小剧场:学生自制剧本演课本剧(旁白演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纷繁多样的读法激起学生诵读热情,在读中悟,感知诗词的意境之美和情感起伏之美。

师过渡语:咱们班果真是卧虎藏龙啊!
四、你来读我来唱
某知名导演想将《如梦令》拍摄成MV,现场征集主题和曲子。

设计意图: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自由表达对这首词的理解,学会用凝练而灵动的语言拟写主题,并组织语言顺畅表达自己的灵感来由。

效仿《经典咏流传》自己作词作曲或套用优美曲子演绎《如梦令》,激发学生诗词的兴趣。

师总结:以“美好”作结,词人在她最美好的年纪带着美好的心情赏了美好之景,写了美好的词。

今天老师将这份美好带给大家,感受诗词带给我们的美好。

全班在优美的《童年》曲子中唱起《如梦令》。

附:
《如梦令》课本剧剧本
侍女双儿:小姐,你怎么还在看书呢?眼睛受得了吗?莫要再看了。

(抢过书本)李清照:(劈手夺过书)别啊,正起劲呢。

双儿:(推开窗)小姐,今天天气很好,窗外阳光明媚。

出去走走吧?李清照:(闻言点头)沉浸书中双儿:(用手轻按李清照太阳穴)小姐,你闻闻好香啊。

李清照:(闭眼用鼻子嗅)是荷花吧。

(兴奋地)双儿,你还记得上次游湖的经历吗?双儿:(不高兴)自是记得的。

回家晚了被老爷责罚啦。

李清照不语只是微笑摆摆头。

陷入了回忆中
旁白:溪亭边。

李清照斜倚在一根柱子旁。

只顾饮酒。

她的眼眸被落日的余晖所吸引。

天边的云彩被晚霞染成了红色。

悠悠晚风拂过,撩起她的发丝,带动她的衣袂上下翻飞。

不远处传来几声雀儿清脆的叫唤声。

却觅不见它们的踪迹。

她闭眼享受着仙境般的美景,不觉时光已逝双儿:小姐天色不早了,该回去了。

李清照:美景当前怎少得了美酒,再满上。

双儿:小姐,你已经喝得不少了,休要再喝了。

李清照:(踉跄地走)好,回家。

双儿:小姐,错啦!我们的船在那边。

坐船双儿划桨。

李清照:我躺会儿。

旁白:暮色四合,小船进驶向一片荷花丛。

双儿:小姐,(着急地摇李清照)我们好像迷路了。

李清照:(揉揉惺忪的睡眼)是啊,来时好像没有这荷花丛啊。

双儿:怎么办?怎么办?
李清照:莫急,待我起身看看。

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边,朝西走吧。

(用手指向西边)旁白:突然水中传来一声簌簌的响声,吓得双儿立马跳起抱着小姐。

旁白:船剧烈摇晃几下。

李清照:(拍拍霜儿的手笑着嗔怪)别怕,是小鱼儿。

旁白:这淡淡的荷香,夹杂着水汽扑面吹来,让李清照不禁心旷神怡。

双儿:(环顾四周)小姐,我们快走吧,怪瘆人的。

旁白:李清照也内心忧虑,担心回家晚了被父亲责罚,抄经书之类她倒不怕,就怕被禁足不让出门,更担心回家晚了家人担心。

李清照:(点点头)双儿,我们快点划吧!
旁白:两人于是奋力划桨,可听得水中扑棱棱一群声响,吓得她俩身子往后缩,不住地拍胸脯。

双儿:小姐,原来是一群水鸟,吓死我们了。

李清照:说不准是咱俩吓到它们了,你看它们齐齐飞上天真有意思。

旁白:两人相视一笑。

李清照立马回过神来。

双儿: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李清照:双儿,拿纸和笔。

旁白:双儿取来纸笔李清照挥笔而成《如梦令》大家一起朗诵词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