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翁登泰山阅读答案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
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
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
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
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石咬水处,为白莲池。
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
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
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
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
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
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注释】①浮图:佛塔。
②窦:洞。
③龂腭(yínè):像露齿的样子。
④钜坂:坚硬的坡石。
⑤轮囷(q ūn):盘绕高大。
⑥碧落:天空。
⑦槎:木筏。
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唐]张籍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
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86.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或曰浮图下[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1)墓不当在其下[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龂腭益奇[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3)要以秋月为胜[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
(4)(填序号)8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二翁登泰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二翁登泰山原文、翻译及赏析二翁登泰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二翁登泰山未知佚名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注释昔:以前从前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组织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妻子:妻子和孩子叟:老头(唯叟一人)而已:罢了携:携带第:房屋、宅子、家酌:饮(酒)向:以前吾:我远游:到远处游玩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是:这然:但是意:意愿同行:一同出行余:我亦:也未:没有然:然而恐:担心胜:能承受,承担。
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曩:以往过去年:年龄且:将近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方:才逾:超过甚善:太好了翌日:第二天偕:一起,一同越:经过绝:横渡相:互相,此指代“我”自:从至:到,达薄暮:傍晚,日将落时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尝:曾经去:离开何老之有:即为“有何老”;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有答案)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
干sè_____ 分qí______ jiàn_____赏吝_____啬2. 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②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⑤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⑥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⑦《次北固山下》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风起因:趁,乘;差可拟.拟:相比B. 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不亦说.乎说:高兴C 下车引.之引:拉;与友期.行期:约定D. 饭.疏食饭:吃;三军可夺.帅夺:改变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你觉得整个世界都背弃了你时,请相信,她只是背过身去,酝酿一个更美的拥抱。
B. 他向她无力地挥了挥,她明白无情病魔就要夺走了他的生命,这挥手就预示着诀别。
C. 大雨淅淅沥沥,一直下个不停天色渐渐变暗,朦朦胧胧,雨点看不见,也数不清。
D. 读书自然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间的千滋百味,不过,有时不求甚解也是特定的情境下可以选择的一种读书方法。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9.三峡】随堂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9.三峡】随堂练及答案
9.三峡
班级姓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虽乘奔.御风__(2)清荣.峻茂__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
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静以.修身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下列对文章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
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共10篇)
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共10篇)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一): 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8.第八段中说:“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请简要概述“当时的情况”.答案:因为他一逃进森林,敌人就发现了,并有条不紊的进行搜索着. ———————————————————————————————————9.那个刚刚失去丈夫的法国女人再一次收留这个美国伞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因为她痛恨战争,对和平的渴望和信仰使她在这样一个惨烈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她的善良与镇定.这一切使她在刚刚因收留这个美国伞兵而失去丈夫之后能够再一次坚定地毫不迟疑地收留他———————————————————————————————————10.上文对女主人的刻画只用了寥寥数语,但人物却非常鲜明.请概括她的主要性格特点.答案:善良、镇定、充满正义精神. ———————————————————————————————————11.题目“第二次冒险”有什么含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答案:既是指安道特第二次敲开女主人的门,又是指女主人第二次接受安道特.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二): 《第二次冒险》的阅读答案文章自己找一下!文章的题目是“第二次冒险”,根据课文内容,你是如何理解题目的.它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指安道特第二次敲开女主人的门,又是指女主人第二次接受安道特.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三): 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今晚就要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1944年春天的那回遭遇,他就会激动的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的入迷.那是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这间棚屋,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林木奔去.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女主人很快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当然,”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德国冲锋队再没有来到这户农家搜查.请简述这个故事(不超过100字)作者两次描写了‘女主人’的神态及语言,请在文中画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第十自然段‘’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中的’‘当时的情况’‘具体指什么文章的题目是’‘第二次冒险’‘,你是如何理解的它既是指-----------------------------------------------------,又是指--------------------------------------------.如果将第一自然段改成’‘安道特如今已经是一名退休的教授,虽然他是个言语不多的人,但只要谈及1944年春天的那回遭遇,他就会激动的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的入迷.’‘安排到结尾,与作者将其放置在开头的表达效果有何差异请简要说明.《第二次冒险》阅读题:1、安道特的“那回遭遇”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在_______.2、写出一个与第①段中“言语不多”近义的成语_________.3、第②段中“那时候”是指___________的时候.4、第⑩段“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中的“当时的情况”是指: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5、女主人主要的性格特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6、本文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7、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A、安道特B、女主人C、安道特和女主人D、女主人和她的丈夫《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1、1944年春(大规模反击的前夜)法国诺曼底地区(远离诺曼底几英里的地方)2、沉默寡言3、安道特着陆4、①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欢迎同学们在下面跟贴发表自己的阅读题和答案,有奖哦!②唯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③ 天已经亮了 B5、镇定,坚强勇敢善良6、倒叙【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四): 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语言不多的安道特为什么讲到那回遭遇就滔滔不绝原因是安道特回想起当年女主人的丈夫为救自己而死去和女主人第二次救他的时候,被法国人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感动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五):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二翁登泰山原文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死了,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编辑本段字词解释1,昔:以前 2,里:乡 3,妻子:妻子和子女 4,叟:老人 5,(唯叟一人)而:罢了 6,携:携带 7,第:住处,家 8,酌:饮酒 9.向:以前 10吾:我 11.远游:到远处游玩 12.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13.是:这 13.然:但是 14.意:意愿 15.同行:一同出行 16.余:我 17.亦:也 18.未:没有 19.然:然而 20.恐:担心 21.胜:能承受 22.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23.曩:以往,过去 24.年:年龄 25.且:将近 26.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27.方:才 28.逾:超过 29.甚善:太好了 30.翌日:第二天 31.偕:一起,一同 32.越:经过 33.绝:横渡 34.相:互相 35.自:从 36.至:到 37.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38.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39.尝:曾经 40.去:离开编辑本段文言知识释“相” “相”的含义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它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可作指事代词用,常指代我、你、他.上文“无需相扶”,意为不需要扶我,其中“相”指代“我”.又,《黔之驴》:“莫相知”,意为老虎不知道它(驴子)是什么东西.又,《狼》:“狼眈眈相向”,意为狼瞪大眼睛看着屠户.贺知章《回乡偶书》中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意为孩子们看见我不认识我. 二翁登泰山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编辑本段思想感情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道理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心中有目标,那就一定能成功!【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六): 我看到了一条河阅读答案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的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只有四五岁.我们会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__(dù)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她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了路边的草地上.“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就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心里已经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__(jì)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了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通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都游在我的身后.(选文有改动)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____(dù)假②一如____(jì)往2.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3.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几个片段”请简要概述.4.为什么我对童年的“几个片段”记忆犹新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①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②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6.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7.你对文章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选自2023年河北省课改试验区中考语文试卷)[解题指津]这篇题为“我看到了一条河”的文章,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如何学会游泳的经历.在叙事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多种描写方式,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这些描写的准确运用形象而准确地表现了“我”的勇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1题考查的是汉字的拼写,答题时要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别.答案:①度;②既第2题考查的是描写方式的辨识及其作用的分析.答题的前提是要对常见的描写方式有所认识,答题的关键是要具备结合具体语句辨识描写方式及分析相关作用的能力.答案:景物描写(或自然环境描写);烘托童年时“我”游泳的勇敢.第3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认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答案:①岁时,独自回家迷路;②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③回家的路上,终于在大河里学会了游泳.第4题考查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阅读文章,可以发现文章的开头两段侧重于对这一问题的解说,从中可以找出相关答案.答案示例:因为这些事情,养成了“我”从小乐于接受挑战的品质.第5题考查的是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应仔细品读并比较两个句子,还应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答案:①句表达效果好.此句突出了“我”学会游泳后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冲淡了冷、脏、痛的感觉;而②句在语气上比较舒缓,表达效果不如①句.第6题,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应建立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另外,对题目含义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字面意义的理解,应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出其比喻义等深层含义.答案:这个题目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也意在说明“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看似直白,实则含义深刻.第7题考查的是综合探究能力,为开放性试题,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可取的.温室里长不出茁壮的松柏,父母放手让孩子接受挑战,培养其独立精神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答案示例二: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太冒险,四五岁的孩子还没有自理能力,放手让孩子自由活动,存在不安全因素.第二次冒险,阅读答案(七): 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回答问题:(4分)小题1:汤姆·索亚与蓓姬在山洞中历险以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2分)小题2:联系小说内容,说说文中的汤姆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去冒险?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小题1:哈克找宝藏小题1:因为他为了摆脱学习的枯燥、虚伪的教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难题学能测试试卷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难题学能测试试卷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nǎng:以往,过去。
(1)“甲翁之妻子去乡”中“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两处即可)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七年级语文下早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之(九)、(十)
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
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冀、雍:古代两个州名。②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甲翁之妻子去.乡 ( 离开 )
③二翁偕.往
( 一起 )
②是.山余亦未登 ( 这 )
④而至.泰阴
(到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现在我们才(刚刚)超过六十岁,有什么老呢(哪里老呢)!
②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六)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
乙翁曰: “向吾远游冀、雍①,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
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怨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②者愚公年且九
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
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
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解释下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中的加点词。(4 分)
①适.落于将军署
②遽.责之曰
③将军方.与客对弈
④所张.画幅
2.请为下列句子各标上 4 处停顿。 (1)旧 画 一 堂 龙 不 吟 虎 不 啸 见 此 小 子 可 笑 可 笑 (2)残 棋 半 局 车 无 轮 马 无 鞍 喝 声 将 军 提 防 提 防 3.翻译句子。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2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译文: (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28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黝.黑(yōu) 匿.名(nì) 荫.庇(yìn) 惟妙惟肖.(xiào)B.绯.红(fēi) 不逊.(xùn) 遒劲.(jìng) 天子之诏.(zhào)C.脸颊.(jiá) 窒.息(zhì) 轧.碎(zhá) 殚.精竭虑(dān)D.交卸.(xiè) 轮廓.(kuò) 考订.(dīng) 俯仰.生姿(yá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蒙昧由衷巧妙绝纶摩肩接踵B.凄然平庸摧枯拉朽无遐一顾C.缅怀城郭横柯上蔽井然有致D.躁热苔痕鸢飞戾天自出心裁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演绎得惟.妙.惟.肖.。
B.这位老船工讲述了横渡长江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C.故宫博物院建筑精美,每天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D.某男演员受邀出席某国际时尚品牌在京的晚宴,正装加身器.宇.轩.昂.。
4.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语段。
(4 分)留点时间来“浪费”学业重要,分秒必争。
然而,我想说:何不留点时间来“浪费”?(甲)因为“浪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美好。
就拿我来讲吧,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①,我有心模仿姚明的动作,让球在众人瞩目中②跳出漂亮的弧线。
尽管姿势很酷,进球却总与我无缘。
(乙)③因为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
把时间留一点“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好!留点时间来“浪费”。
④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张有弛,生活才能更快乐。
(1)第①处标点有误,应改为:(2)第②处动词使用不当,应改为:(3)第③句有语病,应改为:(4)第④句位置不当,应放在(甲乙)处。
二翁登泰山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二翁登泰山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以下是《二翁登泰山》和《周公移山》的对比阅读:
《二翁登泰山》讲述了两位老翁攀登泰山的故事,突显了他们乐观、奋进不懈的精神。
文章中提到,尽管甲翁曾经因为年龄和体力的限制而犹豫不决,但在乙翁的鼓励下,他们最终还是一同成功登顶。
这向我们展示了坚持和不放弃的精神的重要性。
《思公移山》则叙述了思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达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思公和智叟的对比也强调了“愚"与“智”并非绝对,只要持之以恒,坚定信念,就能战胜困难。
总的来说,《翁登泰山》和《愚公移山》虽然故事背景和人物不同,但都强调了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需要像思公和二翁一样,保持乐观、积极进取,不因暂时的困难而放弃,坚信只要努力,终将能够成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试题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试题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nǎng:以往,过去。
(1)“甲翁之妻子去乡”中“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两处即可)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2.课外阅读橘树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
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
道士云: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
乃受之。
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
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
女抱树娇啼。
家人绐②之曰: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③下,乃行。
女归,受庄氏聘。
庄丙戌登进士,为兴化令,夫人大喜。
窃意十余年,橘不复存;及至。
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
问之故役,皆云:刘公去后,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
更奇之。
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
夫人曰:君任此不久矣。
至秋,果解任。
异史氏曰: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
其实也似感恩,其不华也似伤离。
物犹如此,而况于人乎?(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注]①兴化令:福建兴化县县令。
②绐(dài)之:哄骗。
③墀(chí)下:台阶下的空地。
《二翁登泰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二翁登泰山》原文、译文及赏析《二翁登泰山》主要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翁登泰山》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二翁登泰山未知:佚名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注释昔:以前从前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组织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妻子:妻子和孩子叟:老头(唯叟一人)而已:罢了第:房屋、宅子、家酌:饮(酒)向:以前吾:我远游:到远处游玩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是:这然:但是意:意愿同行:一同出行余:我亦:也未:没有然:然而恐:担心胜:能承受,承担。
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曩:以往过去年:年龄且:将近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方:才逾:超过甚善:太好了翌日:第二天偕:一起,一同越:经过绝:横渡相:互相,此指代“我”自:从薄暮:傍晚,日将落时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尝:曾经去:离开何老之有:即为“有何老”;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翁登泰山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
二翁登泰山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原文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乡下,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
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字词解释1,昔:以前2,里:乡3,妻子:妻子和子女4叟:老头5,而:罢了6,携:携带7,第:住处,家8,酌:饮酒9.向:以前10吾:我11.远游:到远处游玩12.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13.是:这13.然:但是14.意:意愿15.同行:一同出行16.余:我17.亦:也18.未:没有19.然:然而20.恐:担心21.胜:能承受22.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23.曩:从前24.年:年龄25.且:将近26.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27.方:才28.逾:超过29.甚善:太好了30.翌日:第二天31.偕:一起,一同32.越:经过33.绝:横渡34.相:互相35.自:从36.至:到37.薄暮:傍晚,日将落时38.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39.尝:曾今40.去:离开文言知识释“相” “相”的含义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它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可作指事代词用,常指代我、你、他。
二翁登泰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二翁登泰山原文及翻译赏析二翁登泰山原文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乡下,只有他自己。
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
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
”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
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
”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字词解释1,昔:以前2,里:乡3,妻子:妻子和子女4叟:老头5,而:罢了6,携:携带7,第:住处,家8,酌:饮酒9.向:以前10吾:我11.远游:到远处游玩12.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13.是:这13.然:但是14.意:意愿15.同行:一同出行16.余:我17.亦:也18.未:没有19.然:然而20.恐:担心21.胜:能承受22.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23.曩:从前24.年:年龄25.且:将近26.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27.方:才28.逾:超过29.甚善:太好了30.翌日:第二天31.偕:一起,一同32.越:经过33.绝:横渡34.相:互相35.自:从36.至:到37.薄暮:傍晚,日将落时38.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39.尝:曾今40.去:离开文言知识释“相” “相”的含义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它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可作指事代词用,常指代我、你、他。
文言文综合复习——登泰山记(答案)
文言文综合复习——登泰山记一、挖空练习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汶(wèn)水(河流)西(向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这里指泰山的北面),济水东(向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句式:判断句)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这里是“冒”的意思)风雪,历(经过)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
是(这)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山脚下)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石阶),其级七千有余(十、百、千等整数后的零数)。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句式:判断句)余始(起初)循(顺着)以(连词,表修饰)入,道少半(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句式:判断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门槛)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
(句式:判断句)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不可登。
及(到)既(……之后)上,苍山负(背)雪,明烛(名词作动词,照)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指城市),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像)带然(……一样)。
戊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五更),与子颍坐日观亭,待(等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
稍(逐渐)见云中白若(像)樗蒱(chū pú)数十立者,山也。
(句式:判断句)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片刻,短时间)成五采(同“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有人说),此东海也。
(句式:判断句)回视日观以(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西峰,或(有的)得日(照到阳光)或否,绛(大红)皓(白)驳(杂)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二翁登泰山》阅读答案
《二翁登泰山》阅读答案《二翁登泰山》原文阅读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早亡,惟叟一人而已。
一曰,叟携酒至乙翁第,二入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陡峭,余亦未登,久念之,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
今吾辈方逾六十,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二翁登泰山》阅读习题及答案(1)以下句子中与乙翁欲扶之的之用法一样的是(A )(2分)A、行数十里,处与之俱B、山问之朝暮也C、越长城之限D、宋何罪之有(2)向吾远游巴蜀中向的说明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 )(2分)A、素来B、一向C、憧憬D、从前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今吾辈方逾六十,何老之有!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18、甲翁始终没有去登泰山的缘由是泰山太陡峭,自己年事已高,胆怯气力不够。
(用自己的话答复)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当益壮,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成功。
(4分)《二翁登泰山》阅读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特殊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
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非常欢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河北陕西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懊悔,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唯恐力气不够。
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
第2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江,渡过长江,走着到泰山的北面。
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相互搀扶。
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驾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二翁登泰山》阅读注释1,昔:以前,从前2.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组织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专项训练学能测试试卷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专项训练学能测试试卷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nǎng:以往,过去。
(1)“甲翁之妻子去乡”中“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两处即可)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仅传》)(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讫:结束,完成。
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文言文】二翁登泰山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言文】二翁登泰山原文及翻译注释《二翁登泰山》讲述的是两个年逾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勉登泰山的故事。
表现了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本文整理了《二翁登泰山》原文、翻译、注释,欢迎阅读。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
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到泰山脚下。
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
”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昔:以前从前。
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组织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妻子:妻子和孩子。
叟:老头。
(唯叟一人)而已:罢了。
携:携带。
第:房屋、宅子、家。
酌:饮(酒)。
向:以前。
吾:我。
远游:到远处游玩。
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是:这然:但是。
意:意愿。
同行:一同出行。
余:我。
亦:也。
未:没有。
然:然而。
恐:担心。
胜:能承受,承担。
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曩:以往过去。
年:年龄。
且:将近。
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翁登泰山阅读答案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
"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
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向:从前。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的名称。
③曩:以往,过去。
④绝:横渡。
【阅读问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甲翁之妻子【去】乡()(2)【是】山余亦未登()
(3)愚公年【且】九十()(4)翌日,二翁【偕】往()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差矣,汝之言!译文:
(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译文:
1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的精神。
(2分)
【阅读答案】
11、(4分。
每小题1分)(1)离开(2)这(3)将近(4)一起,一同
12、(4分。
每小题2分)(1)你的话错了(不对)!(2)现在(如今)我们才过60岁,有什么老呢(怎么会老呢)!
13、(2分,答对一种精神即可)不服老、老当益壮,有毅力、不怕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