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文化与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理论基础done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理论基础done](https://img.taocdn.com/s3/m/72f1b4d45acfa1c7ab00cc6e.png)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适合幼儿阅读,但幼儿读 物的含义更为广泛,它是指适合幼儿阅读或 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并非都有文学性, 其范围比幼儿文学广泛得多。
一、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感知觉
11
(三)表演欣赏法
表演欣赏法有两种形式:一是艺术家把幼儿文学作品搬上舞 台,使语言艺术与舞蹈、音乐、造型等艺术结合起来,使幼 儿鉴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幼儿戏 剧;二是幼儿喜欢直接参与作品的表演,在活动中感受、理 解作品。
(四)阅读欣赏法
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图文并茂的卡通画、绘画文学 读物,可以让中、大班幼儿自己阅读欣赏。阅读欣 赏的特点是以个体活动为主,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 主动性、想象力,有利于幼儿初步掌握阅读能力, 养成安静、专注的阅读习惯,学会思考图片之间的 关系,发展思维。
二、这个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这个儿童文学的萌生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的摇篮之中。
神话、传说是最原始的民间口头创作形式,为我国 儿童文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原始资料,也为我国儿 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这
一时期提倡民主、科学、自由、个性解放,这一时 期的儿童文学也随之着重探讨怎样从封建桎梏中解 放孩子,“将儿童的文学给予儿童”。这时期,翻 译外国作品和改写古代作品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7
(五)思维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是通过头 脑中形成的故事人物及其言行的具体形象去理解故 事内容的。
(六)想象
幼儿的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仅初步发 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史(童年篇)
![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史(童年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0f3f370066f5335a8121f5.png)
敏豪生退伍回到德国不久,就被人们公认为 杰出的故事家。他编了许多离奇古怪、异想天开 的冒险故事讲给人们听。例如,敏豪森男爵的马 怎样挂到房顶上,他怎样用猪油、小铁条、缝鞋 的大长针打猎,怎样骑炮弹飞行,怎样到月亮上 去旅行,怎样被大鱼吞进肚里又逃出来,怎样遇 到干奶酪岛上三条腿的人,怎样和大熊决斗了三 天三夜……这些离奇古怪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德 国贵族阶层爱吹牛、编瞎话的恶习。
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 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 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 《公鸡与宝石》、《北风与太阳》等已成为全世 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魔毯上的神奇历险
故事概述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 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 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 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 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 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 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 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对后世的影响
世界文学巨匠伏尔泰、司汤达、拉 · 封丹、 薄伽丘、歌德、乔叟等人,都曾不止一遍阅 读《一千零一夜》并从中获得启迪。同时它 还激发了东西方无数诗人、学者、画家和音 乐家的灵感,甚至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普希金的童话故事,都不同程度受到它的影 响。
《幼儿文学》知识汇总
![《幼儿文学》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69722c5f01dc281e53af0e6.png)
《幼儿文学》知识汇总1、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儿童文学主要包括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3、幼儿文学的基本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图画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
4、幼儿文学的功能: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
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
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5、幼儿心理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方面。
6、幼儿的审美心理主要表现为:幼儿的审美是动态的审美。
幼儿的审美是感性的审美。
幼儿审美心理中的“自我中心”思维。
7、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听赏”(主要方式)、“图画”(重要途径)、“感受”(主要特征)8、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9、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稚拙美、纯真美、质朴美10、幼儿文学的主题:道德性主题、知识性主题、趣味性主题11、创作幼儿文学的语言要注意浅显、音乐性、形象性、动作性12、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是儿歌(童谣)13、儿歌的功能: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陶冶幼儿的性情、开启幼儿的心智、培养幼儿的语言14、儿歌的特点: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通俗易懂,篇幅短小。
趣味性、娱乐性强。
15、儿歌分类:来源:民间流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内容:知识和生活儿歌行数格式:“绝句型”和行数自由的儿歌每行字数的句式: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三三七言、杂言16、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谜语歌17、如何写出儿歌的神韵与灵气:植根于幼儿生活,捕捉新颖的题材。
选择新的角度。
展开想象的翅膀。
开掘积极的主题。
第一章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特点
![第一章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2587c0da38376baf1fae57.png)
绪论一、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为满足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审美需要而创作或者改编的文学。
年龄特点:1.刚刚掌握语言,词汇还不丰富;2.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只能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产生基本初浅的分析、综合3.对艺术形象与现实易于形成对应关系,理解形象的本质和规律却很难;4.认识世界和理解事物的表现性特点突出(一)幼儿文学是幼儿园整合课程、实现诸多教育目标的平台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是以核心经验为单元网络的方式来构建的,它把核心经验、五大教育领域、八大智能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活动从内到外立体地呈现出来。
“活动需要中介因素,通过符号来帮助幼儿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
在维果斯基的儿童理论中,符号是不可缺少的中介因素,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所说的符号包括了语言、图像、身体动作、音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符号,但是语言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符号”(二)幼儿文学作品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
优质的早期教育要给孩子清晰的社会文化定义,在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存在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关于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特定性的认识。
“我希望他们记住故事,觉得这个故事很美,在情感上打动他们,这是我很看重的。
第二个是从作品中学习一点语言,要培养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我希望孩子们喜欢祖国语言,喜欢自己的母语,能够培养一种语感:知道汉语可以这样奇妙,我也应该说得这样奇妙,然后慢慢领悟,学会欣赏作品。
”-----金波二、幼儿文学作为文学的本体地位幼儿文学是不是幼儿教育的工具?1.幼儿文学要依赖幼儿教育才能繁荣和发展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育依赖于幼儿文学三、学习幼儿文学的必要性(一)从培养孩子的角度看学习幼儿文学的必要性“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
(福禄贝尔)”“所有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所有母亲应当是教育者。
电大《幼儿文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幼儿文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e894df77232f60dccca10a.png)
《幼儿文学》第一、二章作业一、判断题1、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
()2、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中特点最鲜明的文学。
()3、幼儿文学主要是供3至8岁的学龄前儿童阅读的文学。
()4、童年文学是供6至14岁的儿童阅读的文学。
()5、少年文学是供11、12岁至18岁的少年阅读的文学。
()6、儿童文学中最古老的两种文体形式是儿歌和寓言。
()7、童谣和儿歌的含义是一样的。
()8、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
()9、幼儿的生活圈相对比较狭窄,幼儿文学不需要传递社会的道德规范。
()10、幼儿文学有助于疏导幼儿的情绪。
()11、教育是幼儿文学最为重要的品性。
()12、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13、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要到8岁以后才开始萌芽。
()14、幼儿时期是言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5、幼儿在欣赏作品时,往往出于感受的本能,首先注意到艺术表现内容能够和他们对客观生活的熟悉程度。
()16、郑旭旦最早提出了儿歌是“天籁”的观点。
()17、故事是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文学样式。
()18、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率真自然、音乐感强、简明易懂的作品。
()19、儿歌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成为深受小朋友们喜欢的文学样式,缘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殊的作用。
()20、音韵和谐是儿歌的生命,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
()21、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字数的变化也是形成儿歌和谐节奏的手段。
()22、从儿歌的来源看,可以分为民间流传的儿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
()23、从儿歌的内容看,主要可分为知识儿歌和生活儿歌。
()24、游戏歌是专指配合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儿歌。
()25、比喻是使儿歌走向生动有趣、富有灵气神韵的有效途径。
()26、儿歌不能简单地添加口号式的结尾,可以适当地拔高。
()27、儿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对比、夸张、设问、摹声、白描、起兴等。
幼儿文学复习
![幼儿文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2bfbdf27c1cfad6195fa75e.png)
1、幼儿文学的课程性质:幼儿文学既是一门文学课(它是语文学科的一支),又是一门专业必修课(面向孩子,反映了孩子的一些特点,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传达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被列为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2、学习内容: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幼儿文学七种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的基本知识和具体的作品;改编和创作。
3、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幼儿文学的鉴赏和创编能力;培养一定的幼儿文学素养,为开展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二、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文学?为幼儿,为自己。
为幼儿:因为孩子有这方面的精神需求,他们喜欢听儿歌、童话、看图画故事(举例)。
而且幼儿文学能让幼儿愉悦身心,快乐精神,了解社会,认识自然,陶冶性情品格,发展思维能力,(举例分析:拔萝卜、小白兔、白雪公主、小熊过桥、)三、怎样学习幼儿文学?1、运用比较的方法(①幼儿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比较。
由于接受主体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虽然二者都是文学,但在本质、特征、功能和文体等方面都有某些区别,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通过比较,会加强对幼儿文学的理解,学习时能更好地把握重点。
举例:苏轼《水调歌头》与叶圣陶《弯弯的月儿》,虽然都是诗歌,都与月亮有关,但意境截然不同;②幼儿文学各种体裁的比较,如儿歌和幼儿诗、幼儿童话与幼儿故事等;③作品的比较④作家风格的比较)2、运用换位思维的方法(打破成人的思维定式,唤起自己对幼儿生活的体验。
同时,也要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艺术修养对幼儿文学做冷静的思考、俯瞰的审视。
既跳进又跳出)3、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幼儿文学作品,并将阅读作品与学习基础知识相结合阅读作品可以丰富我们地幼儿文学的感性认识,学习基础知识则可以提高我们对幼儿文学的理性认识)4、加强与相关学科课程的横向联系(学习幼儿文学必须熟悉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专业学科的知识,此外,听话和说话、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实践活动课也能促进幼儿文学的学习)一、幼儿文学的概念1、什么是幼儿文学:以0—6岁的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总结儿童文学概论笔记
![总结儿童文学概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3d6c3a31126edb6f1a1038.png)
第一章儿童文学本质论儿童的概念儿童是指人类社会中18岁以下的公民,(3-18周岁)。
儿童是成人社会对“童年”的普遍假设。
“中世纪没有儿童(时代)”——法国,菲力浦·阿利斯儿童观的几种历史模式1.“白纸”之喻:教育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
英国约翰·洛克“白板”说2.“植物”之喻:从教育的立场去发现儿童。
法国卢梭著作:18世纪,《爱弥儿》堪称是儿童的福音书3.“成人之父”之喻:浪漫派诗人用文学来发现儿童。
布莱克《天真之歌》,华兹华斯《序曲》被认为是一首自传诗歌,《虹》中将儿童尊奉为成人之父,蒙克梭利“蒙氏教育法”《童年的秘密》。
4.“未完成品”之喻儿童呈现的主要精神特质1.儿童文化的艺术性2.儿童文化的游戏性3.儿童文化的生态性儿童文学的定义是以文字(含图画书中的图画)阅读(包裹读给孩子听)为传播形式的文学作品;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必专为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的文学。
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周作人提出“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的儿童观,即“儿童本位”思想。
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诞生于五四时期,它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三个层次:1.幼年文学(幼儿文学)(3-6、7岁) 2.童年文学(儿童文学)(6-12岁)3.少年文学(12-18岁)两大门类:A儿童本位 B 非儿童本位王泉根定义儿童文学:作文文学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的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吸引,提升3-18岁少年儿童鉴赏文学的需要而创作的一种专门文体。
它既是幼年文学,儿童文学,,又是“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所构成的整一体。
第四章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体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1.叙事视角文本——世界1.儿童视角2.成人视角3.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4.少年作者视角儿童艺术的母题1.儿童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母题、爱的母题(刘绪源)2.成长的母题:幻想的母题、动物的母题、自然母题(王泉根)“儿童文学“一词由来1.古已有之2.民间创作的口头文学3.文人著作的书面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特质1.现代性2. 故事性3.幻想性4.成长性5.趣味性6.朴素性(“成长”: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成长经历的小说。
.举例说明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启蒙引导作用。
![.举例说明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启蒙引导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44d5a7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9.png)
.举例说明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启蒙引导作用。
首先,我们要明白:文学是孩子的心灵家园。
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文学的熏陶。
幼儿在童年时期阅读书籍,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开阔他们内心世界。
其次,在阅读中得到丰富: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学能够帮助他们开启学习兴趣。
其次,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文学能促进其智力发展:幼儿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练习和智力活动来逐步提高智力水平,而大量的文学则可以提高幼儿思维能力。
最后,在幼儿的阅读过程中提升自我意识:幼儿对自我认知程度较低、具有创造性思维特征等等,这些都与其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
总之,对于幼儿来讲如果缺少了阅读就无法丰富自我意识并不断完善自己。
所以良好的儿童文学能帮助少年儿童完善自身心理和人格培养。
在整个认知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而独特的环境。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由此可见,学习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至关重要。
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讲,文学作品能为孩子带来思想上的冲击、思维方式上的改变以及对世界的认识等多方面益处。
文学作品能激发少年儿童的情感,使他们懂得友谊、理解、包容以及宽容一切事物。
儿童在文学作品中有着更为丰富且特殊的想象空间和思维方式。
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少年儿童在情感上获得极大满足之感和愉悦之感,进而更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如此,儿童文学还能让其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写作技巧、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等等多方面都能够有效提高少年人群体的文学素养,从而帮助他们完善自身心理和人格并促进其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
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俗话说,“习惯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东西。
”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重要保证,而文学对于儿童来说是其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儿童文化作品
![儿童文化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fcf55b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4.png)
儿童文化作品
儿童文化作品是指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具有儿童特色、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种文化产品。
这些作品通常以儿童的兴趣、认知能力和审美需求为出发点,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儿童提供知识、娱乐和审美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文化作品类型:
1.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寓言、小说、
散文、诗歌等。
这些作品通常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具有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寓教于乐的特点。
2.儿童动画:儿童动画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动画作品,包括卡通片、动
画片、漫画等。
这些作品通常以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传递正能量和教育意义。
3.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指适合儿童玩耍的各种游戏,包括户外游戏、室内游
戏等。
这些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和智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儿童音乐:儿童音乐是指适合儿童聆听和演唱的歌曲,包括儿歌、童谣、流
行音乐等。
这些音乐通常以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歌词吸引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5.儿童美术:儿童美术是指适合儿童创作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手工、雕塑
等。
这些作品通常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基础,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儿童文化作品是丰富多样的,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为儿童提供知识和娱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1。
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884db4a69eae009581bec93.png)
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1)幼儿读物实际上是适宜幼儿阅读(或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其范围比幼儿文学广泛得多。
(2)幼儿文学是幼儿读物中的一个种类,它故事性强,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深受小读者喜爱,因而在整个幼儿读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1)首先,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适应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
(2)其次,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一、幼儿文学要求? 1、开头:尽量简短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有趣 3、篇幅:不宜过长二、语言幼儿时期是言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3岁幼儿可掌握1000个词左右,到5~6岁,则可掌握3000~4000个词,但言语发展的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幼儿文学的语言要力求形象、生动、口语化,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但也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3、幼儿审美心理中的“自我中心”思维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主体对外在物理世界的把握处于混沌模糊的状态,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界限、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的界限、现实和想象的界限。
突出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泛灵观念人造观念任意逻辑前因果观念三、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1、“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2、“图画”是幼儿理解文学的重要途径3、“感受”是幼儿欣赏文学的主要特征四、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4、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5、幼儿文学有利于幼儿认识万事万物6、幼儿文学还能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内容7、幼儿文学对幼儿心理成长也有启蒙引导作用五、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稚拙美纯真美质朴美幼儿文学与其他文学种类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它的语言。
第三章童年文化与幼儿文学
![第三章童年文化与幼儿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9274b41fe4733687e21aa42.png)
第三章童年文化与幼儿文学[教学时数] 3学时[目的和要求]了解:(1)了解特定时代的童年观既关乎儿童特殊的身心特征,同时也是文化建构的产物(2)了解童年观和社会文化的因素掌握:(1)明确当代世界幼儿文学的文化精神走向是:更深刻的童年立场,更广泛的童年的赋权,更开阔的人文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幼儿文学的文化建构性质的认识[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学习提示】特定时代的童年观既关乎儿童特殊的身心特征,同时也是文化建构的产物,它的概念中同时也包括了自然和文化的成分。
幼儿文学的面貌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艺术性探求,同时也受到特定文化语境的深刻影响,比如童年观和社会文化的因素。
对与幼儿文学的文化建构性质的认识,并不意味着取消幼儿文学的文化精神标准。
当代世界幼儿文学的文化精神走向是:更深刻的童年立场,更广泛的童年的赋权,更开阔的人文情怀。
第一节童年观的性质虽然童年现象与人类的存在相伴而生,但童年本身并不是一个自有的概念,而是特定历史文化建构的产物。
幼儿也是一样。
因此,谈论幼儿和幼儿文学,离不开对于童年观和幼儿文学观的文化考察。
童年观,亦即一个时代对于儿童及其特征的普遍看法,幼儿文学的艺术发展与其有着密切的文化关联。
当代童年观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自然的童年观向着文化的童年观的迁移,这一迁移带来了现代童年观的革新,它有益于我们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觉看待童年和童年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文学的意义。
一、变化的儿童谈到儿童,我们的脑海里或许会浮现出如下一些沿袭已久的看法:儿童是幼小的,脆弱的,需要成人保护和引领的:儿童的身心发育不成熟,容易受伤害,也容易因受到引诱而犯错:儿童的心灵是“白板”,具有很强的后天可塑性,环境什么样,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儿童好动而又善于破坏,需要看管,因此,成人要教儿童懂得遵守规则:儿童的自由是珍贵的,因此,成人要容忍和保护这份自由:儿童是小野蛮,身上带着人类褪去的野性:儿童是天真无邪,新鲜芬芳的,是极乐园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分享着上述若干点对于儿童的共同看法。
《幼儿文学》第一章
![《幼儿文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e2ffc7573b3567ec102d8ac5.png)
• 3、夸美纽斯1657年编著《世界图解》每 个题目都有一份图,课文的内容就依照 图画,对图中的内容作艺术性的描述和 说明,许多国家把这本书作为幼儿启蒙 教材,这为以后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 教材开了先河。
• 4、1697年法国学者贝洛出版的《鹅妈妈 的故事》 ,可谓具有里程碑的性质。
• (二)幼儿文学进入19世纪 • 1、儿童文学史上出现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 (1805—1875),一生中完成童话作品168篇。 • 2、英国作家卡洛尔是牛津大学教授,他创作了《爱 丽丝漫游奇境记》其幻想色彩浓厚,创造了一系列 奇妙的境界,情节发展变幻莫测,语言妙趣横生, 暗藏很多典故、双关语。 • 3、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 记》是另一本里程碑性质的作品。作品中皮诺桥基 儿童的美好天性和缺点统一于一身,富有鲜明的个 性。
• 例如:《西游记》、《聊斋志异》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一)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符合文 学创作的一般规律。 即用书面语言为物质手段塑造形象,以 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形象性、情感性和书面语言表 现的间接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
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
: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 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 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 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 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 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 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 •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 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 •
• •
(七)情感 幼儿的感情非常丰富,他们也最容易被感染。幼儿 文学作品就是以形象来丰富幼儿的情感的。幼儿能从作品 中体会到各种情感。
•
《大鱼和小鱼》:
• • • •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5c86fed08bd63186bcebbc5c.png)
一、儿童文学1.定义: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类型1、幼儿文学• 以0—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 主要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幼儿散文,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2、童年文学• 以6—12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 主要文体:童话、儿童小说和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3、少年文学• 是以12—15岁的少年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 主要文体: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3.儿童文学文体:小说,戏剧,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散文,图画故事,科学文艺。
4.儿童文学的功能(意义)1、认识作用让儿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并帮助他们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
2、教育作用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
3、审美作用优秀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得到情操陶冶,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娱乐作用通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愉悦和消遣,以及通过娱乐包藏较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寓教于乐。
5.儿童文学的发展·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萌芽:列那狐的故事·诞生:17世纪末(1697年),鹅妈妈的故事·发展:18世纪,纽伯瑞一双美好的鞋·繁荣:19世纪,数量增长,艺术提升·辉煌:20世纪,1)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2)幼儿文学崛起并走向兴盛3)传统文艺形式与现代化传播媒介并存,相得益彰4)儿童文学的题材、形式、风格呈扇形发展·19世纪名作:①格林民间童话②安徒生创作③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④科洛迪木偶奇遇记·20世纪名作阿·林格伦第二届安徒生作家奖价值观不一样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小老鼠斯图亚特(又叫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意大利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安徒生熟知作品书上: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幸运的贝儿、单身汉的睡帽、柳树下的梦、丑小鸭、野天鹅、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打火匣、海的女儿;其他:夜莺、拇指姑娘、坚定的锡兵、豌豆公主、*小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小意达的花儿。
幼儿教育 儿童文学
![幼儿教育 儿童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913354d3169a4517723a3b7.png)
`第一章幼儿文学与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性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为广大儿童服务的文学,它是以读者对象为依据区别于成人文学幼儿文学与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而自成一体的文学。
什么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3~6岁的为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幼儿服务、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符合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两分法:韵文类和散文类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其中四分法最为流行。
对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必须考虑的因素:首先,幼儿文学的不同文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
其次,幼儿文学的体裁分类必须体现幼儿文学本身的特点。
再次,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
儿歌唱诵类幼儿诗童话寓言幼儿文学讲读类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图画书综合类幼儿科学文艺幼儿戏剧幼儿文学的心理特征:一感知觉二注意三记忆四思维五想象六情感七语言幼儿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幼儿受生理、生活条件的制约,心里分化刚刚开始,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都非常缓慢,他们往往分不清哪是“自我”,哪是“他人”。
幼儿审美心理中“自我中心”思维非常突出,形成幼儿审美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
具体变现形式有以下四种:一、幼儿的前因果观念前因果观念是指幼儿在对事物的认识尚未产生理智的解释之前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
二、幼儿的泛灵观念泛灵观念使幼儿把任何事物都看做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情感、有意识。
三、幼儿的“人造观念”“人造观念”是古希腊哲学的一种对万千事物的认知方式:物质是由自然界中的一种超凡力量创造的。
四、幼儿的任意逻辑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幼儿的思维呈现出以重任以逻辑性和荒诞性。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一)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二)直觉性的审美方式(首先,图画使幼儿理解文学的主要途径。
其次,音乐性的语言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三)在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中接受文学第二章幼儿文学的特征理解与分析:如何理解幼儿文学是浅语言的艺术?答:幼儿文学是一种“浅语言的艺术”。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bf0a0a0b52ea551810a6871c.png)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质朴)。
●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审美观念的确定;培养审美趣味;培养审美能力。
●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自在”到“自觉”;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乐观、幽默;中期:现实主义加强;晚期:现实批判性。
●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独特的精神气质:天性上拥有童心;与儿童的沟通是内心的需求;创作儿童文学是一种适应自己心性的生活方式;对创作儿童文学怀有高涨的热情。
●独特的精神气质(儿童亲缘的精神气质)表现在:童心童趣;机智幽默;丰富的想象力。
●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在: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等。
●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优势:社会职业身份决定了他们能够深入儿童生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性。
局限性:其创作会因功利的教育观的束缚而带来不可小视的弱点。
●儿童文学的读者:儿童;成人:处于身份和职业的需要;完全天性上、内心的需求。
●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幼儿文学:游戏性、直观性;童年文学:形象性、浅显性;少年文学:哲理性、深刻性。
●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文本:故事;语言;插图。
●故事性的构成:“故事元”和“矛盾体现物”;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与曲折性;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技巧的控制;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结构特点:三段式,连环式,对立式。
●故事性在不同文本中的体现:儿歌、儿童诗:“寓情于事”;童话、儿童小说:“性格型”故事;寓言:思想、哲理。
2024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幼儿文学》形考任务参考题库(含答案)
![2024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幼儿文学》形考任务参考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d15fe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1.png)
2024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幼儿文学》形考任务参考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8题)1.幼儿的认知活动以()为主,抽象思维的能力较低。
A.形象思维B.逻辑思维C.联想思维D.单向思维2.“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到了夜里毛对毛”是儿歌中的哪种特殊形式?()A.游戏歌B.问答歌C.连锁调D.谜语歌3.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借鉴和吸收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条件之一,如冰心作品中可见泰戈尔《飞鸟集》的印记。
()A.正确B.错误4.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的童话集是哪一部?()A.张天翼《大林和小林》B.郑渊洁《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C.叶圣陶《稻草人》D.叶圣陶《小白船》5.幼儿文学是含有多种文学形式,为儿童观察世界服务的,它传送一种()的信息,反映幼儿时期的一种文化和一种群体关系。
A.简单的、直线型B.幻想、浪漫C.传奇、曲折D.英勇、神奇6.狭义儿童文学的对象是()A.3~6岁的儿童B.6、7岁~11、12岁的儿童C.11、12岁~15岁的儿童D.15岁以下的孩子7.幼儿诗是指()。
A.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格律诗B.幼儿活动形象的诗C.幼儿写的诗D.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8.加拿大学者李丽安•史密斯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是什么?()A.《评儿童故事》B.《欢欣岁月》C.《童话略论》D.《儿歌之研究》9.幼儿的认知活动以()为中心。
A.平等B.互助C.无私D.自我10.古代印度寓言童话集()是世界幼儿文学的经典之作,可称得上幼儿文学的鼻祖。
A.《小红帽》B.《一千零一夜》C.《五卷书》D.《伊索寓言》11.印度寓言是世界寓言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中最著名的童话寓言故事集是?()A.《寓言诗》B.《语言三卷集》C.《五卷书》D.《幻想动物》12.“灰姑娘”的形象类型是()。
A.美丽善良的形象B.勤劳勇敢的形象C.机智灵活的形象D.快乐滑稽的形象1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是()。
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第一章 幼儿文学概说
![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第一章 幼儿文学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7a270ef0f01dc281e43af0a5.png)
综合训练
三、实践活动 选一篇或一部幼儿文学作品,进行如下活动。 (一) 活动内容 如何讲述幼儿文学作品? (二) 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讲述要求 用普通话讲述,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恰当使用体态语。 (四) 分小组讨论 1.学习本书对我们将来从事教育有何影响? 2.设计讲述方案。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作用 一、幼儿文学的教育作用 二、幼儿文学的认识作用 三、幼儿文学的审美作用 四、幼儿文学的启智作用 五、幼儿文学的娱乐作用
一、幼儿文学的教育作用
幼儿文学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培养儿童高尚的思想品 德,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打下基础。
二、幼儿文学的认识作用
幼儿文学作为以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形态,包容 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知识、科学知 识和自然知识。因此能使幼儿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拓 展视野,增长知识,从而加强对自然和人生的了解。
三、幼儿文学的审美作用
(一)对幼儿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对儿童审美趣味的提升
四、幼儿文学的启智作用
幼儿文学是一种能锻炼幼儿思维的艺术。在启发和训 练幼儿思维力方面,幼儿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譬如 ,儿歌就常常以风趣的语言形式,巧妙的比喻和富有特征 的描述,激发儿童的联想,启发儿童的思维,使儿童吟唱 儿歌,在得到语言的训练之时,掌握一些概念,获得心智 的启迪。有很多儿童故事,同样通过情趣盎然的故事,引 发儿童的思考,从而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特征 一、幼儿文学的读者 二、幼儿文学的文本特征 三、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一、幼儿文学的读者
(一)读者类型
第一类成人读者是因为自身的职业而阅读幼儿文学。 第二类成人读者是与幼儿成长有密切关系的养育者。 第三类成人读者是幼儿文学爱好者。
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e356ada2f524ccbff1218456.png)
33、幼儿故事的种类
(1)幼儿动物故事
(2)幼儿历史故事
(3)幼儿人物故事
(4)幼儿民间故事
(5)幼儿知识故事
34、幼儿生活故事的作用
· 幼儿生活故事是以现实中的幼儿为主要角色,以其日常生活和活动为题材的幼儿故事。 (1)生活故事是幼儿生活的一面镜子,能让幼儿关注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8、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1)“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
(2)直觉性的审美方式
(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9、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1)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2)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和极富动感的游戏文学
(2)安徒生与文学童话
·安徒生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是第一个对于童心世界进行深入探索的作家。 · 安徒生对童话的贡献有:
其一,把对生活的深邃思考融入了童话。
其二,把现实生活引进了童话。
其三,创造了抒情童话、诗体童话、长篇童话和系列童话,扩大了童话的表现领域和表现形式。
(4)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10.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1)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2)幼儿情趣的美质
1)、稚拙美 2)、纯真美 3)、荒诞美 4)、质朴美
11、幼儿文学作家的修养
(1)审美感受能力 (2)情感 (3)想象力 (4)传达技巧
24、童话的特征
(1)融入幼儿心理特征的艺术幻想.
·童话的基本特征就是幻想
(2)类型化的人物性格
幼儿文学全部复习资料整理
![幼儿文学全部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3fc106763231126edb11fa.png)
幼儿文学资料整理上编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广义: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造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狭义:专指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2、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造或改编的3、荒诞美:指作品中用看起来神奇怪异的自然组合和违情悖理的艺术逻辑来构筑作品瑰丽的艺术境界,表达作品内在意蕴的美学风格。
简答:1、儿童文学的两大特征:(1)它是文学,应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是以语言为材料,通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
(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2、幼儿审美意识有哪些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3、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有什么特点:(1)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2)感知性的接收方式。
(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和精神扮演。
4、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有哪些特点:(1)幼儿文学的文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
(2)各种相近的文体在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尽一致。
(3)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
5、幼儿文学的分类有哪些:(1)唱诵类:儿歌、幼儿诗;(2)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3)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6、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有哪些:(1)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7、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稚拙美、纯真美、荒诞美论述:1、试述幼儿心理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答:(1)3~6岁的儿童刚刚掌握语言,词汇还不丰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6岁左右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也刚刚发展,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性和理解事物的表面性特点非常突出。
这就要求这一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必须依照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变化的童年观
20世纪后期发生在童年观领域的从“自然的儿童” 向 着“文化的儿童”的观念的转化,从三个层面形成了 对 于现代以降在西方发达社会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童年 观的批判。
2020/6/17
第一,它指出了童年与具体社会文化之间在宏观和微观 层面的丰富联系,从而批判了将童年视为一种超 越文化的存在物的看法。
2020/6/17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文化精神
2020/6/17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幼儿文学 这一全球化现象构成了幼儿文学发展最为广阔的一
个文化背景,也使当代幼儿文学的文化语境变得更加 复杂起来。
1.单一化的童年观 2.单一化的文化 3.幼儿文学的求同与存异
2020/6/17
在明确了幼儿文学的艺术发展与其文化语境之间的 辩证关系之后,本节将从幼儿文学的艺术共性出发, 集中讨论这一文类的当代文化精神走向问题。这是从 世界幼儿文学艺术的平台出发,对一种更当下也更符 合童年发展精神的幼儿文学的文化精神所作出的判断, 也是当代幼儿文学借以展开其多元化艺术探索的童年 精神和文化精神的基点。
2020/6/17
它是在理解和尊重幼儿世界的基础上,同时以一 种对于童年的现实问题、当代命运和文化深度的思考, 来承担起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文化责任。 1.对童年生命的真诚宽容 2.对童年困境的文化思索 3.对童年思想的深度探寻
2020/6/17
二、更广泛的童年赋权 所谓的童年赋权,也就是赋予儿童应有的文化权利,
从字母书的历史变迁中,我们或可窥见童年观 的发展对于幼儿文学艺术形态发展的影响
2020/6/17
当然,童年文化与幼儿文学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简单 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并不是说有了某种童年文化 的支撑,幼儿文学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完成其相应的艺 术探索的工作。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幼儿文学 所实现的种种艺术突破,显然是受到了这个时期空前 开放、自由的童年文化精神的推动,但如果没有来自 幼儿文学内部对于幼儿生命精神和幼儿文学艺术可能 的自觉、持续的思考与探求,那么这种艺术上的拓展 还是无从谈起的。
第三章 童年文化与幼儿文学
2020/6/17
第一节 童年观的性质 第二节 文化建构中的幼儿文学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文化精神
2020/6/17
第一节 童年观的性质
2020/6/17
虽然童年现象与人类的存在相伴而生,但童年本身 并不是一个自有的概念,而是特定历史文化建构的产 物。
童年观,亦即一个时代对于儿童及其特征的普遍看 法,幼儿文学的艺术发展与其有着密切的文化关联。
2020/6/17
二、社会文化建构下的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的艺术发展不但受到特定时期童年观的制
约,也带有相应时期社会文化内容的鲜明烙印。事实 上,幼儿文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它以自觉或不 自觉的方式,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些基本的社会 文化信息。这一方面是幼儿文学文化传递功能的一种 体现,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关注幼儿文学中可能存 在的某些文化表现问题。
第二,它强调了童年概念内部所包含的复杂的层次与内 涵,从而批判了将童年视为一种单一、透明、 简单的存在物的看法。
第三,它基本上认为童年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被 建构起来的一个概念,从而批判了将童年视为 一种本质存在物的看法。
2020/6/17
三、对于早期童年的理解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2006年度工作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塞尔玛·西蒙斯坦 《儿童观的后现代视角》 提出了对于传统儿童发展研究理论的四点批评
当代童年观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自然的童 年观向着文化的童年观的迁移,这一迁移带来了现代 童年观的革新,它有益于我们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看 待童年和童年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 文学的意义。
2020/6/17
一、变化的儿童 中世纪的儿童
二十世纪的儿童
现在的儿童 从“自然的儿童”到“文化的儿童”,“童 年”不再 是一个恒定的、不变的本质概念,而成为了一 2020/6/17 个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
2020/6/17
一、更深刻的童年立场
幼儿文学的写作者需要具备一种理解、尊重低幼 儿童的童年立场,他应当熟悉幼儿的生活、情感和思 想世界,并且懂得如何从孩子的视点出发,来把握他 们体验世界的特殊方式。
仅仅是对真实生活中幼儿心理、行为等的透彻理 解和逼真的呈现,还不是幼儿文学的全部。幼儿文学 所需要的童年立场,包含了比站在幼儿立场上的换位 思考更深刻的内涵。
2020/6/17
一、童年观建构下的幼儿文学
宽泛地说,儿童文学产生于人们对于儿童作为 一个独立个体和童年作为特殊人生阶段的价值认可。 幼儿文学也是如此。从幼儿文学诞生起,特定时期 的童年观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文学的美学建 构。由于童年观本身是一个处于历史变革中的概念, 因此,随着人们对于儿童的看法和认识的变化,幼 儿文学的艺术面貌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
对于儿童和童年概念的这样一种当代认识:一方面,儿 童是一个分享有某些普遍的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的 群体;另一方面,这一规律性的发展过程又必定会与具 体的社会文化因素融合在一起,从而导致过程本身表现 出丰富的差异面貌。
2020/6/17
“文化的儿童”的认识
我们看到了童年概念所具有的文 化关联性、复杂性与建构性,它 是对于现代童年观的一次富于时 代性的补充和丰富
这一认识也存在这样一个明 显的问题,那就是它的文化 决定论立场
2020/6/17
第二节 文化建构中的幼儿文学
2020/6/17
Hale Waihona Puke 和童年的概念一样,幼儿文学既是建立在我们对于 幼儿期个体共有的身心发展特征的认识基础上的一个 文学门类,同时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童年文化、社会文 化建构的结果。本节将在承认幼儿文学同一性的基础 上,重点探讨幼儿文学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联。
2020/6/17
1.性别文化 2.阶层文化 3.族裔文化
从性别、阶层和族裔文化的视角切入的考察让我们 看到了幼儿文学的大标签下所覆盖着的复杂的文化层 次和文化问题。了解和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在 为孩子写作和选择幼儿文学读物时,能够从一个较高 的文化视点出发,至少在文学阅读中为孩子提供一个 视野更为开阔、结构更为合理的文化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