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课件
![《大肠杆菌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1cde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6.png)
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3 发热
发热是大肠杆菌病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
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测
通过从患者身体样本中分离出 大肠杆菌,并检测其是否含有 致病菌株。
病原学分析
对患者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 确定是否为大肠杆菌病。
病史询问
询问患者是否有接触可能被污 染的食物或水源的经历。
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来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2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有时会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3 休息和饮食
患者应休息并注意饮食,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
确保食品在储存、处理用 未经处理的水源。
污染的食物
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和乳制品。
污染的水源
饮用污染的水或游泳在被污染的水源中也可能导致大肠杆菌病的传播。
人际接触
通过与感染者接触,特别是在卫生条件不佳的环境中,大肠杆菌病也会传播。
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
1 腹泻
剧烈的腹泻是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可能伴随腹痛和恶心。
2
并发症
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肾衰竭和中毒性巩膜结膜炎。
3
经济成本
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和控制对家庭、社会和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大肠杆菌病的病例分析
通过分析大肠杆菌病的真实病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 使用厕所后,以及与患者接触 前。
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猪大肠杆菌病症状和治疗 猪大肠杆菌病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症状和治疗 猪大肠杆菌病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66572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0.png)
猪大肠杆菌病症状和治疗猪大肠杆菌病治疗方法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三种主要病症,三种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供养猪的朋友们参考。
一、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猪的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病。
常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三种类型,以严重腹泻和毒血症为特征。
1、仔猪黄痢:潜伏期短,短的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即可发病,一般不超过1周。
个别猪只突然发病死亡,其他仔猪相继出现腹泻,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在病猪和病死猪的肛门附近常粘有黄色粪便,圈舍内到处可见患病仔猪排出的黄色稀粪,最后仔猪因脱水、消瘦、昏迷而死亡。
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到90%以上,仔猪黄痢死亡率高,有的可达100%。
2、仔猪白痢: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生腹泻,体温正常,圈舍内随处可见有白色、灰白色并带有腥臭味的粪便。
病程2~3天,大多数能自然康复,死亡率较低。
3、仔猪水肿:本病最特殊的表现是在眼睑、面部水肿,有时波及到颈部和腹下。
站立行走时就像喝醉酒一样摇摆不定。
捕捉时病猪叫声撕哑,病猪先拉稀而后便秘。
二、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1、仔猪黄痢的治疗一般可以分2次给仔猪喂服由40~160mg三甲氧苄氨嘧啶、0.2~0.8g磺胺嘧啶、0.5g活性炭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每天服用2次,直到仔猪痊愈。
硫酸新霉素,每千克体重口服15~25mg,每天2~4次。
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7mg,每天1次;或者每千克体重口服4~11mg,每天2次。
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10mg,每天2次。
2、仔猪白痢的治疗对病猪治疗前,最好将分离出的致病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据此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抗生素。
同时,可对哺乳母猪用药,使其体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被抑制,避免母乳被大肠杆菌感染,同时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进入乳汁,仔猪在吸食乳汁的同时吸入药物。
3、猪水肿病的治疗在患病仔猪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盐类泻剂,连续使用2天,再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硫酸新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天2次,连续注射2~3天。
大肠杆菌病名词解释
![大肠杆菌病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662dc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3.png)
大肠杆菌病名词解释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大肠杆菌(E.coli)是一类常见的细菌,通常存在于动物和人的肠道中,其中大部分是无害的或有益的菌株。
然而,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可能携带毒力因子,可以导致各种病症。
最常见的毒力型大肠杆菌是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
ETEC通常引起食物中毒或旅行者腹泻,而EHEC则可引发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如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
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呕吐、发热和体力虚弱等。
感染通常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人传播。
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动物或处理食物之前。
此外,煮熟食物、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以及正确处理和储存食物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步骤。
如果怀疑感染了大肠杆菌病,应立即就医进行确诊和治疗。
治疗通常包括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并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使用抗生
素。
然而,抗生素对EHEC感染可能无效,甚至可能增加患者发展HUS 的风险,因此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动物大肠杆菌病
![动物大肠杆菌病](https://img.taocdn.com/s3/m/286dff7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0.png)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技术手段,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和抵抗力。
强化疫苗免疫接种
针对猪大肠杆菌病的疫苗进行定期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保护力,减 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疫苗研发与应用
诊断标准与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发病情况、饲养管理、环境 卫生及防疫措施等,结合临床症 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 定,以及血清学试验等,以确定 病原和血清型。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与其他腹泻病的鉴别
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这些疾病也有腹泻症 状,但病原和流行特点与猪大肠杆菌病不同,需要通过实验 室诊断进行鉴别。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高效、安全的新 型猪大肠杆菌病疫苗,为疾病防控提供更多选择。
智能化养殖管理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养殖场的智能化管 理,提高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效率和精准度。
绿色环保养殖模式推广
推广生态养殖、绿色养殖等环保型养殖模式,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等 畜禽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疫苗接种与免疫增强
定期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养殖品种,定期 接种针对大肠杆菌病的疫苗。
提高动物免疫力
通过添加免疫增强剂、调整饲养管 理等方式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监测抗体水平
定期监测动物体内抗体水平,评估 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方案。
04
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抗生素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动物大肠杆菌病
演讲人: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e25e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e.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厌食和消瘦等症状。
这种疾病对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加强猪场卫生管理猪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粪便、尿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因此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关键。
首先要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尿液,防止污水积聚。
其次要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杀灭病原菌和减少疾病的传播。
要加强猪场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细菌的传播和繁殖。
2.严格控制饲养环境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严格控制饲养环境,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首先要提高饲料卫生质量,避免饲料受到污染。
其次要保持饮水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
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槽,避免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3.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至关重要。
首先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猪的营养需求,增强猪的免疫力。
其次要遵循合理的饲喂规律,定时定量地为猪喂食,避免饲料过量或不足导致营养不良。
要保证猪的饮水量充足,预防腹泻发生。
4.加强疫苗免疫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养殖户应该选择正规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猪大肠杆菌疫苗,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接种。
猪大肠杆菌病疫苗要求注射部位清洁、疫苗完整无损,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进行接种。
要定期做好疫苗的应用和接种记录,确保猪群得到及时有效的疫苗接种。
5.定期监测猪群健康状况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是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养殖户要对猪群的生产性能、体温、食欲、粪便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定期做好疾病的监测和检测工作,提前发现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f59778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2.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袭猪只的大肠,常见于各个年龄段的猪只。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猪只中,猪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因此在饲养管理中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一、病原体及传播方式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在猪只的肠道中普遍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
当猪只受到环境、饲料或其他压力的影响时,大肠杆菌可能会引发感染,导致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猪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经口感染和经鼻感染两种途径。
通过饮水和食用受污染的饲料是猪只感染该病的主要途径。
猪只之间的接触和环境中的病原菌污染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
加强对饲料饮水的管理,对猪只的隔离和生活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传播的关键。
二、临床症状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猪只的年龄、免疫状态和感染的病原菌株。
一般来说,感染猪只会表现出以下临床症状:1. 腹泻:腹泻是猪大肠杆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患病猪只的粪便呈水样,有时夹杂黏液和血液,伴有恶臭味,严重影响了猪只的生长发育。
2. 减食:患病猪只会出现食欲不振、减食的症状,导致生长速度减慢,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3. 发热:部分感染猪只会出现发热的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佳,甚至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4. 贫血:由于腹泻丧失了大量的蛋白质和血液,猪只会出现贫血的表现,表现为粘膜苍白,体态消瘦。
5. 细胞成分的丧失:由于大量的腹泻,使得猪只体内所需的细胞成分,例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失调,与常常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一系列的伴随现象。
以上临床症状可能会伴随着其他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变化,但表现为整体性的典型临床表现的丧失。
三、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两种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0275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9.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影响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存在于环境中,并通过粪便、废水等途径传播。
猪大肠杆菌病不仅会对猪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给养猪业带来经济损失。
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至关重要。
一、猪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猪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厌食、呕吐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猪的死亡。
大肠杆菌主要通过粪便、粪尿污染的饮水、饲料以及直接接触传播。
饲料、水源和猪舍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佳也是猪大肠杆菌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1. 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的卫生状况对预防猪大肠杆菌病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猪舍,及时清除粪便和废料,保持猪舍内的干净整洁。
定期清理和消毒饮水设备、饲料槽和其他设施,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2. 控制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
要保持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出现潮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
3. 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猪场应该使用干净卫生的饲料和饮水,避免使用发霉或变质的饲料。
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器,防止细菌在这些设施内的滋生和传播。
4. 饲料和饮水添加抗菌剂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抗菌剂,可以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的滋生和传播。
但是在使用抗菌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使用,避免滥用抗菌剂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5. 加强猪群的免疫力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猪大肠杆菌病的能力。
6.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养猪过程中,如果发生了猪大肠杆菌病的疫情,可以采取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但一定要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7. 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猪大肠杆菌病的病例,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病情的继续蔓延。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d2720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5.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的生产性能。
为了控制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1. 饲养环境的管理:猪舍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和污物。
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减少氨气和细菌的浓度,有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2. 饲料管理:使用高质量的饲料,配方科学合理,并与猪的生长发育阶段相适应。
避免过度饲料,减少饲料中的抗生素使用。
定期清理喂食器和水槽,确保供水和饲料的清洁。
3. 疫苗接种:合理使用疫苗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根据猪群的情况和猪病流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4.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群管理,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限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舍,定期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
消毒工具、设备和车辆,避免病菌的传播。
5. 病死动物的处理:及时处理病死动物,避免交叉感染。
确保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如焚烧或埋葬,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6. 防止应激和交叉感染: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
需要减少运输、拍卖和其他压力事件,以减少猪群的压力和交叉感染的机会。
要定期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临床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要按照兽医指导和使用说明,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抗生素。
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避免抗药性菌株的产生。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饲养环境的管理、饲料管理、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病死动物的处理、防止应激和交叉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
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对策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49ee8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f.png)
防治对策2023-11-07CATALOGUE目录•猪大肠杆菌病概述•猪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及诊断•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对策•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案例分析•相关参考文献01猪大肠杆菌病概述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猪肠道和全身性感染的疾病,是养猪业中较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疾病定义本病以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和死亡为主要特征,对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危害尤为严重。
根据致病性不同,大肠埃希氏菌可分为产毒素型、肠道侵袭型和肠道致病型等多种类型,其中产毒素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疾病特点疾病定义与特点流行病学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成年猪较少发生。
易感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点患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母猪的子宫和脐带垂直传播给仔猪。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潮湿、寒冷的环境,特别是多雨、多变的春季和秋季。
病变部位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肠道,但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
病理变化肠道出现卡他性炎症,肠黏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稀薄,有时可见黏液和血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肠壁坏死、溃疡和穿孔等病变。
全身性感染时,可见多个器官发生炎症和坏死。
病理学特点02猪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及诊断多见于流行初期,患病猪全身衰弱,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粪便呈黄色水样,有恶臭。
部分猪出现咳嗽、喘气。
病程短促,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内脏有大量出血点。
临床症状多发生于2-4周龄的仔猪,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剧烈腹泻和呕吐,粪便呈灰黄色或黄色水样,含有凝乳块。
病猪迅速脱水、酸中毒,衰弱、昏迷,病程很短,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肥厚,肠内容物呈黄绿色,有酸臭味。
以10日龄左右仔猪多发,病猪开始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步态蹒跚、弓背、颈部震颤、昏迷以及四肢划水样等。
雏鸡常见病:大肠杆菌病
![雏鸡常见病:大肠杆菌病](https://img.taocdn.com/s3/m/63d92e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a.png)
2023-11-05
目录
• 疾病概述 • 大肠杆菌病的病因 • 诊断方法 • 预防和治疗措施 • 案例分析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 细菌性疾病,主要感染鸡、火鸡和其他家禽。
症状
患病雏鸡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重下降、腹泻 、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还伴有眼部感染、关节肿胀和腹膜 炎等。
饲料饮水污染
饲料卫生差
饲料储存、运输过程中易受污染,导致大肠杆菌滋生。
饮水卫生差
饮水设备不洁、长时间未更换水源,导致大量细菌、病毒滋生,雏鸡通过饮水感染大肠杆菌。
继发性感染
其他疾病继发感染
雏鸡若患有其他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等,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
免疫抑制
雏鸡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或受到疫苗接种不当等因素影响,导致免疫力降低,易感染大肠杆菌。
传播途径
01
02
03
接触传播
病鸡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 环境而传染给健康鸡。
饮水和食物传播
病鸡的粪便污染水源和饲 料,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给其他鸡。
垂直传播
母鸡感染大肠杆菌后,通 过卵传递给下一代雏鸡。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雏鸡的发病率通常较高,可达100%,但死亡率因感染程度和鸡的抵抗力而 异。
死亡率
观察雏鸡的排泄物 ,是否出现水样腹 泻、白色黏液等症 状。
病理学检查
对病死雏鸡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如肝脏、心 脏、肾脏等)是否有病变。
取病死雏鸡的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观察是否 有大肠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病死雏鸡的肠内容物、内脏 器官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4f78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1.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引言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感染性疾病,由大肠杆菌引起。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猪养殖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帮助养殖户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1. 确诊猪大肠杆菌病在选择治疗方法前,首先需要对猪是否感染了大肠杆菌进行确诊。
常用的方法有:•症状观察:观察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病猪通常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理学检查:通过解剖病死猪,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发现黏膜的充血、水肿、坏死等病变,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大肠杆菌。
•病原学检查:采集猪粪样品,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检测是否存在大肠杆菌感染。
2.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是常用的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抗生素有:•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这类抗生素可抑制大肠杆菌的DNA合成,对大肠杆菌感染疗效显著。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可破坏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合成,对感染的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磺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可以竞争性地结合于大肠杆菌细胞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干扰大肠杆菌的代谢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循兽药使用规范,按照兽医的指导合理使用,以避免产生药物抗性。
3. 改善饲养管理除了药物治疗,改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同样重要。
•清洁环境: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的粪便,并进行消毒,减少大肠杆菌的繁殖和传播。
•营养平衡: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猪的营养需求,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水源:给猪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定期消毒水源,预防水源污染引起的感染。
•隔离患病猪: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猪,应及时隔离,防止病原菌传播给其他猪。
4.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猪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猪大肠杆菌病,常用的疫苗有:•活菌苗:通过给猪注射活菌疫苗,帮助猪建立免疫防线,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f817e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b.png)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猪大肠杆菌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饮水、食物和接触传播。
一旦养猪场出现猪大肠杆菌病,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养猪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关键。
猪舍的清洁度直接影响猪只的健康。
养猪场需要做好猪舍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清理排泄物、更换饲料桶、清洗水槽等。
要定期对猪舍内部和外部进行消毒,采取有效的杀菌措施,如使用消毒水、漂白水等。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猪大肠杆菌的传播和感染。
饲料和饮水的卫生也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猪只的饲料和饮水来源直接影响它们的健康状况。
养猪场需要做好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饲料的存放要干燥通风,避免受潮发霉,饲料桶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饮水槽要定期清洗消毒,确保水质清洁卫生。
饲料和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菌剂和益生菌,可以有效抑制猪大肠杆菌的生长,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控制猪只的密度和流动也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猪只之间的接触过密,增加猪大肠杆菌的传播风险。
养猪场需要合理控制猪只的密度,确保猪只之间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相互接触过密。
要控制猪只的流动,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养和交叉感染。
疫苗接种也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猪大肠杆菌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养猪场应根据疫情情况和养殖规模,定期对猪只进行猪大肠杆菌病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加强养猪场的管理和监控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不可或缺的措施。
养猪场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卫生进行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养猪场的卫生和防疫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要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养猪场需要从猪舍的清洁卫生、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猪只的密度和流动、疫苗接种以及管理和监控等多个方面着手,做好全面的防治工作。
大肠杆菌病描述
![大肠杆菌病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4de75b1d0740be1e640e9a00.png)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
婴幼儿腹泻 致病机理 粘附和破坏肠粘膜微绒毛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呕吐,发热
胞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 SLT-I 或 SLT-II,中断蛋白质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合成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婴儿持续性腹泻,呕吐,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
脱水,低热
液体吸收
3、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多数菌株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光滑、湿润、凸起的乳
白色菌落。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某些致病性菌株形成β溶血。 绝大多数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
促发因素 未及时吸吮初乳 饥饿、过饱、饲料不良、配比不当、突然改变 气候聚变 集约化养殖,畜群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 饲养管理不良、环境用具消毒不彻底
(三)不同动物的大肠杆菌病 1、猪大肠杆菌病 据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的血清型不同
仔猪黄痢(黄痢型) 仔猪白痢(白痢型) 猪水肿病(水肿型)
(1)仔猪黄痢
大肠杆菌
大 肠 杆 菌 的 形 态
EPEC
小肠上的E.coil
大肠杆菌电子显微镜图
DNA 正在复制与分 裂中的DNA
大肠杆菌的DNA 约为其体长的 一千倍
大肠杆菌的DNA
大肠杆菌具有鞭毛
鞭毛以转动方式推动细胞
大肠杆菌可透过结合作用来传递遗传 物质
大肠杆菌的天敌 – 噬菌体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致病物质
肠毒素enterotoxin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仔猪大肠杆菌病
![仔猪大肠杆菌病](https://img.taocdn.com/s3/m/9ca385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0.png)
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大肠杆菌引起。
它主要影响仔猪的肠道和呼吸系统,导致猪只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针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是猪场管理的重要方面,有助于保障仔猪健康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病原学特点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道常见细菌群。
猪只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具有天然的耐受力较低,特别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感染。
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新生仔猪的停经肠道传播,可能是母猪怀孕期间感染或分娩时的污染导致猪栏和猪房环境受污染,并从而传播给仔猪。
疾病症状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感染严重的仔猪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如发热、抽搐和呼吸急促等。
病理学特点仔猪大肠杆菌病可引起肠道炎症和溃疡,并导致小肠和大肠的结构损伤。
病原菌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进一步损伤肠黏膜。
这导致腹泻和便血等症状的出现。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病原菌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败血症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措施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以下措施:1. 猪房和猪栏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猪房和猪栏,确保环境干净,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 母猪的管理:母猪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前后需要特别关注。
合理饲养母猪,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母猪的健康。
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的疾病,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根据病情和兽医的建议,定期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 严格控制养殖环境:对于感染仔猪的隔离和处理需符合规定的方式及时进行,避免疫情扩散。
5. 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设施,以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6.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提供优质的饲料,避免饲料中的污染物,保持良好的饮水条件和良好的通风排污体系。
结论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猪只生产的疾病。
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对猪场的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母猪管理、定期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扩散,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宠物疾病详解-大肠杆菌病
![宠物疾病详解-大肠杆菌病](https://img.taocdn.com/s3/m/565e8b2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0.png)
宠物疾病详解-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是一种常见的宠物细菌感染疾病,由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
大肠杆菌是一种存在于动物和人类的肠道中的细菌,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
然而,某些菌株可以引起感染,导致宠物出现不适和疾病症状。
以下是大肠杆菌病的详细介绍:病因:大肠杆菌病通常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株引起的,这些菌株具有致病性因子,如毒力因子和附着因子。
宠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大肠杆菌,包括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践踏污染的环境等。
症状: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因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症状包括:1.腹泻:宠物可能出现腹泻,粪便质地可能变软或稀,有时伴有血便。
2.呕吐:一些宠物可能出现呕吐,其中可能包含黄色胆汁或食物残渣。
3.食欲不振:感染的宠物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或拒食。
4.腹部不适:宠物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或腹部胀气的感觉。
5.虚弱和疲劳:感染严重的宠物可能表现出虚弱和疲劳的迹象。
6.尿路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大肠杆菌感染还可以引起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血等症状。
诊断:诊断大肠杆菌病通常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以下方法:1.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宠物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细菌培养和分离:从宠物的粪便、尿液或其他可疑部位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以检测和鉴定大肠杆菌的存在。
治疗:治疗大肠杆菌病的方法包括:1.抗生素治疗: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宠物的症状,兽医可能会建议使用特定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重要的是遵循兽医的指导,按照建议的剂量和疗程进行药物治疗。
2.补液和支持疗法:对于出现腹泻和呕吐的宠物,可能需要进行补液治疗,以防止脱水。
兽医还可能建议提供容易消化的食物,并在康复期间提供适当的支持疗法。
预防措施: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关键措施包括:1.饮食安全:确保宠物食用安全、卫生的食物和水源。
避免让宠物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尽量避免给予生肉。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658bb3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0.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1. 引言1.1 猪大肠杆菌病概述猪大肠杆菌病,又称猪痢疾,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类肠道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易在养殖密集、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流行。
病原体主要侵犯猪的结肠和直肠,引起肠道炎症,并导致腹泻、脱水等症状。
在幼猪中尤其容易发生严重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猪大肠杆菌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猪类养殖业中的常见疾病之一,给猪场生产和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虽然猪大肠杆菌病在猪群中的流行性较高,但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合理饲养以及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病情的蔓延。
对猪大肠杆菌病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保障猪类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维护猪群健康与生产效益。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对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2. 正文2.1 流行特点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养猪密集的地区更为常见。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途径多样:猪大肠杆菌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黏膜等途径传播,感染的途径较为多样化,因此在养猪场中容易传播扩散。
2. 季节性高发:猪大肠杆菌病在一些特定的季节更容易发生,例如气温变化大的春秋季节,猪场内猪只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3. 亚种分类: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可分为不同的亚种,且各亚种在不同的地区和养殖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流行特点,需要针对性地控制和预防。
4. 隐匿性感染:猪大肠杆菌病在早期感染可能表现为隐匿性感染,猪只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然能够传播给其他猪只,增加疫情的扩散风险。
猪大肠杆菌病具有传播途径多样、季节性高发、亚种分类和隐匿性感染等流行特点,养猪场应该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病情的发生和传播。
2.2 临床症状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消化系统症状: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f5ab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3.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猪大肠杆菌病,又称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猪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该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疫情一旦暴发,将给猪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科学有效地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对于猪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养猪户和兽医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和应对病情。
一、预防措施1、严格饲养管理猪场内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因为环境湿度过高而造成细菌滋生。
定期清理粪便和废料,保持猪圈的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合理控制饲料的质量,避免因为饲料中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感染而引发大肠杆菌病。
2、维持良好饲养条件猪场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条件,避免猪圈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或者通风不畅所引发的大肠杆菌病。
3、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猪场应经常清理和消毒饲料和饮水的容器,定期更换饮水设施中的水质,确保猪只的饮食都是干净卫生的。
二、疫苗预防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研发了猪大肠杆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
养猪户在管理猪只的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向当地兽医咨询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及时给猪只接种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三、病猪隔离如果发现有猪只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病猪隔离,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同时及时请兽医对病猪进行诊断。
对于已经感染大肠杆菌病的猪只,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淘汰,以防止疫情扩散。
四、加强消毒猪场内猪只生活的地方、饲料和饮水设施等应经常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消毒药物的选择应以对大肠杆菌有良好杀灭作用并对猪只无害为原则。
五、科学饲养科学饲养不仅能够提高猪只的健康水平,还可以降低猪只患病的风险。
饲养户应该根据猪只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制饲料,合理的饲养密度,为猪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
猪大肠杆菌病对于猪场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猪场的养猪户需要不断加强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
3-14大肠杆菌病
![3-14大肠杆菌病](https://img.taocdn.com/s3/m/e835cb1ec5da50e2524d7f61.png)
二、仔猪黄痢 为新生仔猪( 为新生仔猪(一般在1周龄内,多 为2-3日龄)的一种急性、高度致 死性疾病,以腹泻、排黄色液状粪便 为特征。
流行病学
主要发生于一周龄内, 日龄内仔猪最多 日龄内仔猪最多, 主要发生于一周龄内,1-3日龄内仔猪最多, 生后8-12h即可发病,在自繁自养猪场,尤为 即可发病, 生后 即可发病 在自繁自养猪场, 头胎母猪所产的仔猪较多发生。一窝中由1头 头胎母猪所产的仔猪较多发生。一窝中由 头 迅速传至全窝,发病率常在90%,但母猪不发 迅速传至全窝,发病率常在 , 邻近密切接触的仔猪可能不发病, 病。邻近密切接触的仔猪可能不发病,带菌母 猪排菌,污染地面,皮肤、乳房, 猪排菌,污染地面,皮肤、乳房,仔猪经口感 染后,又进一步使环境污染严重, 染后,又进一步使环境污染严重,传染于其它 母猪。 母猪。 诱发因素:初乳不含抗菌素或哺乳过迟。 诱发因素:初乳不含抗菌素或哺乳过迟。 应激因素:卫生不良、通风不好, 应激因素:卫生不良、通风不好,寒冷潮湿 季节性产仔的猪场,则呈季节性发生。 等。季节性产仔的猪场,则呈季节性发生。
药物(抗血清)预防:母猪临产—产后3-5天 投喂抗生素,仔猪可口服抗血清或使用抗生素, 一日二次,连用4—5日。 其它预防方法:用微生态制剂,如NY-10为非 病原性和一株猪源的嗜酸性乳酸杆菌混合冻干, 用它喂刚出生的小猪,肠道中能繁殖处被大量 NY-10菌占领,与乳酸杆菌共同组成一个正常 肠道菌群,竞争性抑制排斥病原性E.coli繁殖。 10天后NY-10菌从肠道中完全消失,对两广、 上海等10个猪场试验,结果如下: 组别 试验头数 发病 死亡 试验组 2077 37(占1.8%) 16(占0.7%) 对照组 2783 1658(占59.5%) 950(占34%)
第7节 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de0885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5.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给养猪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对于猪养殖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流行特点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在猪圈密集饲养条件下,猪群中易出现集体性疾病爆发。
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猪大肠杆菌容易滋生和扩散。
猪大肠杆菌病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春夏季节,这与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二、临床症状1. 急性型猪大肠杆菌病急性型猪大肠杆菌病发病快,病情急剧,症状较为明显,患猪常表现为高烧、厌食、精神萎靡、腹泻,粪便呈稀水样,甚至混有粘液和血液。
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腰腹部剧痛、呼吸困难、脱水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死亡。
2. 慢性型猪大肠杆菌病慢性型猪大肠杆菌病常见于年龄较大的猪,患猪精神状态欠佳,食欲减退,体温轻度升高,粪便呈黏稠状或粘液便,粪便颜色偏浅,腹泻不严重,但长期患病的猪群生长缓慢,产肉率下降。
三、治疗1. 药物治疗一旦发生猪大肠杆菌病,应立即对患病猪进行隔离,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通常采用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有效控制和杀灭大肠杆菌,缓解症状,加快康复。
2. 支持疗法对于患病的猪,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保温、适当营养补充、饮水等,并严格控制饲料,减少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促进肠道修复。
3. 生态治疗在猪场环境中进行生态治疗,采取适当的环境管理措施,如加强卫生消毒、改善通风条件、改善圈舍卫生条件等,可以有效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预防1. 疫苗预防开展猪大肠杆菌病疫苗接种工作,选择有效的疫苗对猪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控制室温湿度,避免因环境条件不佳而滋生大肠杆菌。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包括合理配饲料,定期清理饲料槽、饮水器、粪便等,保持饲料水质的新鲜,避免饲料受污染,减少猪的应激反应,提高猪的自身免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41。
内毒素:大肠杆菌外膜中含有脂多糖,当菌 体崩解时被释放出来,其中的类脂A成分具有 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
外毒素:可以在感染时使动物肠道大量分泌 液体,同时也是造成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系 统病变的原因。 不耐热肠毒素(激活腺苷环化酶产生 cAMP ) 耐热肠毒素(激活鸟苷环化酶产生 cGMP )。
母猪以前未接触过仔猪环境中的ETEC,生产 后,其初乳中就不会含有抑制ETEC粘附和繁殖 的特异抗体。
导致母猪无乳的任何疾病都减少初乳的分泌。
乳头损伤或乳腺炎也影响泌乳。
仔猪由于出生时畸形感染,个体弱小,损伤 得不到初乳,也会对ETEL感染易感。
疫苗预防
基因工程菌苗: K88-K99, K88-LTB, K99-F41, K88以上菌苗能针对其中的一部分毒力因子,因此免疫效果 不很理想。进口苗中有六价苗效果较明显。
大
肠杆菌的耐药性
随着抗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大肠杆菌的耐药 性不断增加,出现多重耐药菌株。由于E.coli带有 可变异的抗药性质粒R,再加上广泛的药物基因 和粘附因子基因及产毒基因共存现象,促进粘附 因子基因和肠毒素基因在各菌株间的传递,使得
有效治疗存在很大限制。因此,有必要筛选敏感
药物 。
猪大肠杆菌病 发病特点及对策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 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病。一些猪场发生 严重的仔猪大肠杆菌病,在采用多种药 物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发病率,流行面广, 终年发生,即使幸免死于的仔猪亦生长 滞缓, 饲料报酬降低,严重威胁仔猪的 健康,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
一、疾病种类
仔猪黄痢(新生仔猪腹泻):出生后一周内 发生,以3日龄左右最为常见。 仔猪白痢(仔猪腹泻):发生于10-30日龄 的仔猪,以2-3周龄最常见。 水肿病(断奶仔猪腹泻):一般6-15周龄发 病,育肥猪很少发病。
五、病 理 变 化
仔猪黄痢:皮肤干燥、皱缩,口腔粘膜苍白、干燥 脱水。最为显著的病变为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症,其 中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仔猪白痢: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粘膜有卡他
性炎症变化,有少量粘液性分泌液,胃见有食滞。 猪水肿病: 胃粘膜下的水肿具有特征性,常位于近 胃大弯及贲门的区域, 水肿液一般为浆液性,有时 在粘膜附近有血染。
由于大肠猪血清型多,变异大,抗原复杂, 加上耐药性菌株的产生,给大肠杆菌病的 防制带来一定困难。 采用本地优势菌株灭活苗免疫, 结合使用少量敏感抗菌素, 配合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 是防治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最为经济有 效的方法。
目前,我们实验室已在全国范 围内分离了300多株大肠杆菌株, 通过筛选优势血清型菌株,制备 多价灭活菌苗,将能更好地控制 仔猪大肠杆菌病。
定植因子
产生大量肠毒素 cAMP cGMP 小肠上皮细胞分泌量增加,水 电解质进入肠腔 肠腔内大量液体蓄积 腹泻 血管 血液中的液体成 分渗入组织间隙 水肿、出血
三、 流行病特点
仔猪黄痢:
新生仔猪从脱离母猪子宫到吸奶的期间,接触严重污染
的环境,导致吞入来自于母猪肠道菌群的细菌。致使新
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暴发。 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产仔高峰 期常呈地方性流行,常 以1-3周龄多见。 常见的血清型有O8:K87,O60:K88,O138:K82,
二 、病原学
细菌特征: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 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能 产生靛基质和尿素酶,不利用枸橼 酸盐,不产生硫化氢。主要根据生 化特性进行菌种鉴定。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鞭毛,无芽胞。
在血琼脂平板上大多具有溶血现象
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
血清学分型
完整的血清分型应包括: 菌体抗原(O)已发现171个 荚膜抗原(K)103个 鞭毛抗原(H)64个 菌毛抗原(F)重要的毒力 因子 以上各类抗原互相组合可形成许多血清型。
仔猪黄痢 小肠出血,肠壁变薄
肠粘膜卡他,血液充盈明显
仔猪白痢胃见有食滞
大肠肠系膜水肿,淋巴结水肿和出血。
胃粘膜下的水肿具有特征性,且常位于近胃大弯 及贲门的区域。
胃大弯粘膜下水肿
六、诊
断
临 床 综 合 诊 断 仔猪黄痢:新生仔猪突然发病,排黄色稀粪,同窝 仔猪几乎均患病,死亡率高,而母猪健康,无异常。
毒力因子及致病机理
病原性大肠杆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引起不同的病 理过程。
定植因子:又称菌毛、粘附素或F抗原,可与粘膜
表面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定植于粘膜,这是
大肠杆菌引起的大多数疾病的先决条件。在引起动
物腹泻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中已发现的定 植因子有F4(K88P)、F5(K99)、F6(即987P)、
仔猪关: 1. 注意保温,气温低时可用红外线灯照。 2. 让仔猪及时吃上初乳。 环境关: 1. 更换干净垫草。 2. 对栏舍及附近地带经常消毒。
3. 对水肿病的预防应加强断奶仔猪的管理,喂 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 种猪关: 1. 自繁自养
(二)免 疫
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免疫主要是体液免疫 初期靠母乳中的母源抗体。母猪的初乳中 含高水平免疫球蛋白(IgG)。 后期靠肠道的局部免疫反应。在泌乳期间 IgG水平很快下降,而2-3周后IgA成为主要 免疫球蛋白,并可保护肠道抵抗大肠杆菌 的感染。
仔猪白痢:
10-30日龄哺乳仔猪易发生,病猪突然发生腹泻, 排出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泥浆状腥臭或粘 糊状的稀粪。 病猪背部拱起,行动缓慢,逐渐消瘦,被毛粗 糙无光泽,畏寒脱水,呼吸次数增加,食欲不 振,发育迟缓。
病程长短不一,约3-7天不等,超过15日龄症状
较轻,可自愈康复。
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猪水肿病: 常见于断奶不久的仔猪,肥胖的猪最易发病,
育肥猪和10天以下的猪很少见。
在某些猪群中有时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性,
发病率一般在10%-30%以下,但病死率很高,
约90%。
体况健壮,膘度较好的容易发病,该病的发生 与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有关。 常见的血清型有O2、O8、O138、O139等。
水肿病: 突然发病,精神沉抑,食欲减少或停止,体温一
般正常或偏低。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步
态蹒跚,兴奋不安,反应敏感,共济失调有时不
能站立,爬行,呈昏睡状态。
特殊的症状是头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到 颈部或腹部皮下水肿。 病程长短不一,死亡率高。
病猪大多数营养状况良好,皮肤略显苍白。 全身多处组织水肿。
仔猪白痢:2-3周龄哺乳仔猪成窝发病,体温不变, 排白色浆糊样稀粪,剖检仅见有胃肠卡他性炎症等 特点。 猪水肿病:断奶后不久的仔猪,常突然发病,病程 短,死亡率高,病猪眼睑水肿,叫声嘶哑,共济失 调,渐进性麻痹,胃贲门、胃大弯及结肠肠系膜胶 样水肿,淋巴结肿胀等特点。
病原诊断
多数母乳中的IgA、IgM和IgG由乳腺 产生。在妊娠期,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 由小肠移行至乳腺而产生抗肠道致病菌 的特异抗体,这些抗体主动传入初乳及 泌乳期的母乳。
特异性抗体可以抑制细菌对小肠上皮 细胞上受体的结合,对大肠杆菌产生的 肠毒和细胞毒素起中和作用。
初乳保护失败可能有几种原因
被动免疫预防:可以防止大肠杆菌在小肠的 定植和抵抗毒素的作用。
用老母猪的血清对新生仔猪进行口饲, 用流行菌株制成高免血清给仔猪口服或注射, 用妊娠晚期母猪乳饲喂断奶仔猪(525/日) 可完全防止细菌的定植。
药物防治
氯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土霉素、金霉 素、磺胺甲基嘧啶等对本菌都有抑制作用。 5个用药: 联合用药:由于黄痢发病急死亡快、避免延 缓治疗。 全窝用药:已病治病,未病防病。 及时用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连续用药:至少要坚持1个疗程不得间断。 母仔用药:药物通过母猪传给仔猪。 应用微生态制剂如康大宝、促菌生、大蒜等 也有一定疗效。
O141:K85,O149:K91,O115:K99,O147:K89,
O101:K99等,能产生肠毒素。
仔猪白痢: 发生于10-30日仔猪,以2-3周多见,一月以 上的很少发生。 发病有先后,症状有轻重,数量或多或少。 发病率较高(约50%),而病死率低。 病的发生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如阴雨潮湿、 圈舍污秽,均促进本病的发生或增加本病的 严重性。 发病最常见的血清型为O8:K88 。
(一 ) 环境和管理预防
预防措施:过好四关 母猪关: 1. 预防免疫; 2. 临产前一天产后3天,给母猪注射抗菌素。 3.分娩前,用0.1的高锰酸钾揩试乳头及乳房, 产仔后,每天挤掉少乳汁,再给仔猪吸吮。 4. 母临产前一周应主要喂细糠,同时应加青饲 料,避免乳汁过浓。
四、发 病 特 点
仔猪黄痢: 潜伏期很短,最短的出生后12h内发病,最迟的1-3日 龄发病。 发病后可见1-2头突然表现全身衰弱呈昏睡状态,很快 死亡,其它猪相继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有时含 有消化不良的凝乳块。
严重的极度衰弱,脱水而死亡。
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常比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更易感。
K99-987P以及LTB-ST,但是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繁多,
自家疫苗: 采用本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灭活疫苗。 在产 前一个月给母猪注射,仔猪1-2,14-20日龄注射,能起
到较好的免疫效果。
对水肿病的预防还没有特异性的有效疫苗,但是水肿病
流行株的血清型和仔猪黄痢部分相同,因此自家苗有时
可以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