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安徽定远英华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地理导学案编制:代李菊审核:黄煜审批: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图、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别出山顶、山脊、鞍部、陡崖等山地不同部位。
3.在地形图上能识别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重难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地形图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的引导,认真阅读教材并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包括文字与任何图片),完成课本相关活动,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随时记录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区,准备课上讨论质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一、预习案(自主学习)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2.用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这种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3.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
4.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表高低形态和底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
5.可以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6.地形剖面图是以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7.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五种。
二、探究案(合作展示)1.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不同的山体部位如何区别?2.常见的五种地貌类型是什么?它们在地图上的区别?我的疑问——1、四周高、中间相对低平的地形为 ( )A .平原 B.山地 C .盆地 D.高原2、甲地比海平面高出1700米,乙地比海平面高出8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 .1700米 B.800米 C.900米 D.2500米3、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的地形为()A、山顶B、山谷 C.山脊 D.陡崖4、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旁写有8848,它是表示( )A、珠穆朗玛峰顶高出峰下8848米B、珠穆朗玛峰顶高出青藏高原8848米C、珠穆朗玛峰顶高出海平面的水平距离是8848米D、珠穆朗玛峰顶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8848米5、下列关于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制作成的B、图中蓝色通常代表海洋,颜色越深,表示海水越深C、图中绿色通常表示海洋,颜色越浅,表示地势越底D、图中丘陵和低山通常用黄色或深黄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用褐色表示的是()A、刚果盆地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7、(1)请将五个地形部位的名称(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填写到下表相应的文字或字母代号所对应的方格当中:、甲地的海拔是:米;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33页)-PPT优秀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
鞍部:两 山之间比 较平缓的 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 把海洋中 深度相同 的各点连 接成线。
等高线地形图
牛刀小试
1.如图所示,现在要从A
处修建一条公路去往B处,
哪条路线最适合?
A、①
B、②
C、③ √ D、④
等高线地形图
牛刀小试
2.如图所示,图中A为 山峰 B为 鞍部 ,D为 陡崖 。
的 地
高原
形 类
平原
型
盆地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分层设色地形图
高原:海拔在 500米以上,面 积大,外围较 陡,内部起伏 较为缓和。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分层设色地形图
牛刀小试
1.陆地地表的地形类型有(C)
A.山地 陡崖 丘陵 高原 平原 B.山地 山峰 盆地 丘陵 平原 C.山地 盆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D.山地 山谷 丘陵 高原 平原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等高线地形图
牛刀小试
3.如图所示,现在要爬上 甲山山峰,哪条路线比较 适合?
A、① √ B、②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能够正确把握地形图上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结构;3.学会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性质和地貌演化过程;4.提高掌握地形图的解析能力和测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既是地形学的重点,又是地理学和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能够准确识别并描述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2.认识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3.提高测量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图是用国际符号制图法,按照规定比例绘制的地面形态图。
2.地形图的结构在地形图上,按照规定比例绘制了地面形态、河流网络、山地、边坡和地质构造等不同地形特征,这些特征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
3.识别和描述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图案、颜色、及地势等信息,来确定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如河流网、河流、湖泊、丘陵、山地、平原等。
4.认识与掌握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
5.提高测量能力地形图上的距离和高度都是以比例的形式表示的。
因此,为了能够测量地形图上的距离和高度,我们需要掌握比例尺和高程图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示范讲解、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解析和测量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学生的测试表现在本节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表现评判其识别和描述地图上地质要素的能力、认识与掌握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测量能力等方面。
2.学生的评分学生在完成测试后,老师将针对其测试分数进行评分。
同时,老师也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解析和测量能力等因素,来评估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素材1.地形图(包括区域地形图和详图)2.比例尺和高程图3.测量工具(包括尺子、放大镜等)4.相关教材(地理学、地质学和地形学等教材)七、参考文献1. 《地理学导论》2. 《地貌学简史》3. 《地质学基础》4. 《地形学:从过去到现在与变化》5. 《地形学教程》八、教学总结本节课程主要是介绍了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同时,还介绍了识别和描述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认识与掌握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测量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 地理 七年级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单位:米
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山顶
等高面
投影线
等高线
地形图的判读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顶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地形图的判读
A处为陡坡,B处为缓坡。
地形图的判读
5、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
5、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a山峰
山峰
特点: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地形图的判读
b山脊
山脊
特点: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值处凸出。
地形图的判读
c山谷
山谷
特点:是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值处凸出。
地形图的判读
d陡崖
陡崖
特点:等高线重叠。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1500米-500米=1000米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500米
海平面 -250米 -500米
地形图的判读 (二)相对高度的计算
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世界最高峰。 马里亚纳海沟目前探测到最深处海拔是﹣11095米, 世界海拔最低处。 求它们的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海拔-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海拔 =8844.43米-(﹣11095米)=8844.43米+11095米 =19939.43米
地形图的判读 (三)等高线地形图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 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 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藏族人收留了他们, 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 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这些“蝴蝶”图就是 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

什么是 分层设 色地形 图?
3000 1000 200 0
0 -200 -500 -1000
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染上不同的颜色,就 得到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
3、根据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形
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高 原、丘陵和山地。褐色代表高山。白色代表 雪线以上。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山顶
200 300 100
甲
盆地
300200 100 乙
即学即练
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 地形类型名称:
山顶
A
;
山脊
C
;
山谷
D
;
E 鞍部
;
F 陡崖
.
5、等深线
⑴、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100
100
100
150
100
150
150
150 200 200
100
100 200
200 150 200
等高线示意
⑵、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面
山
等高距
H H H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等高线
1.A .B. C .D四地的海拔高度大小顺序
2.图中甲、乙两山海拔高度是多少?乙山与B地
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200米
400 300
400 300
C>A=B>D
等高距:相 邻两条等高 线的高度之 差
特点5.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
初中地理 6年级(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结构梳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五、等深线地形图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
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程度,也可以看出海底坡度大小。
16
内部资料
六、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怎么绘制: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 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要会判断某地的海拔。 (根据图例判断) (三)会判断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类型。 同志们!请与前面的地形部位区分开。
内部资料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一、基本概念
3、等高线:将地表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同线等高)
4、等高线地形图:由许多标注着海拔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图。
5、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同图等距)
注:海拔不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如吐鲁番盆地海拔-155 米,珠峰海拔约 8844 米,这
画法如下
17
内部资料
1、观察
2、描点
3、找点
4、连线
5、整理 (二)地形剖面图的优势:最能表现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8
地形类型
高原
山地[来源:学#科#网]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500m 以上
500m 以上 200-50较陡,内部起
地势起伏较大
地面起伏情况
伏和缓。 山峰,陡峭的山坡
中间低四周高
宽广平坦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 白色表示积雪、冰川。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第四关:判读山 地各部位等高线
第五关:判读分层 设色地形图上的 陆地地形
可以正确阅读和 使用地形图了
第一关:你会读地图上的高度吗?
我量的甲山高1000米 海平面 我量的丁山也是高1000米 ???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甲地的海拔高度
乙地的海拔高度
第三关闯关题:
甲
乙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第四关:判读山地里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地面起伏缓
四周高中间低
200米以下
平坦
平原
平原
平原
盆地
盆地
盆地
盆地
高原
高原
高原
高原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丘陵
丘陵
找找图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现在,我们已经”过五关,斩五将“,还有最后一将:绘制地形剖面图
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鞍部
陡崖
第四关过关斩将:
(1)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 C D E F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山顶
山脊 山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43张PPT)

b
a
K
400 200
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1)判断a、b两条等高线
___D_
的海拔高度
A 59米 C 199米
B 99米
a:800米 b:600米
D 259米
(2)山顶K的海拔高度范围: 800—1000米之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 的判读 (43张P 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 的判读 (43张P PT)
作业
完成地理练习册《地形图的判读》所有相关 练习 P16-18。
明天交。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 的判读 (43张P 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 的判读 (43张P PT)
1.过 去 , 通 常 只是 从艺术 家的立 场出发 ,将创 作看作 艺术家 审美经 验的结 晶过程 ,作品 完成就 意味着 创作完 成。而 从接受 美学的 角度来 看,这 一完成 并不说 明创作 已经终 结,它 只说明 创作的 第一阶 段告一 段落, 接下来 是读者 或观众 、听众 的再创 作。
4.文 本 与 接 受 就呈 现出一 种相互 作用的 关系: 一方面 文本在 相当程 度上规 定了接 受者理 解的范 围、方 向,让 理解朝 它的本 义靠拢 ;另一 方面, 文本不 可能将 接受者 完全制 约住、 规范住 ,接受 者必然 会按照 自己的 方式去 理解作 品,于 是不可 避免地 就会出 现误读 或创造 。
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练习:
1.下列数据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 ①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海拔 ②惠州佳兆业中心楼高288米。相对高度 ③罗浮山飞云顶海拔1296米。海拔 ④罗浮山索道高差500米。相对高度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总结词
丘陵地形图判读需要掌握丘陵的特点、等高线特征以及判读技巧。
详细描述
丘陵地形图上,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在判读时,应注意等高线的走向和形态,了解丘陵的分布和特征。同时结合地图上的标注信息,了解丘陵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技巧
在丘陵地形图中,可以利用等高线的走向和形态,判断丘陵的分布和特征。同时,注意观察等高线在丘陵边缘的变化,判断丘陵的边缘地形。
地形图的解析步骤
03
地形图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地形图可以帮助土地规划师了解土地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城市规划
通过地形图,城市规划师可以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如道路、公园、住宅区等。
交通规划
地形图可以提供道路建设的参考依据,如山地、河流等对道路建设的影响,从而合理规划交通路线。
山地地形图的判读
总结词:山地地形图判读是地形图判读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掌握山地的特点、等高线特征以及判读技巧。
总结词
平原地形图判读相对简单,但也需要掌握平原的特点、等高线特征以及判读技巧。
技巧
在平原地形图中,可以利用等高线的走向和形态,判断平原的分布和特征。同时,注意观察等高线在平原边缘的变化,判断平原的边缘地形。
实例
在某平原地形图中,可以看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其中有一处等高线呈环状分布,标注有“湖泊”字样,可以判断该处为湖泊地形。
详细描述
平原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在判读时,应注意等高线的走向和形态,了解平原的分布和特征。同时结合地图上的标注信息,了解平原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平原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种类
总结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缓急以及地形的名称。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地形图的判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地形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地形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地形图符号的识别和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如等高线、地形点、地形线等,并能通过这些符号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缓急以及地形的名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例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形图上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如等高线、地形点、地形线等,并通过地图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实践练习: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地形图进行实践练习,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缓急以及地形的名称。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在地形图判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从认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入手,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应用。
重点训练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为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的地理意识、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2、通过操作软件和亲手制作山体模型,分析比较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3、通过观看利用普米软件制作的视频理解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难点: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判读山坡的陡缓。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存在局限性,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地形地貌,转绘为平面地形图等难以理解的知识,初中生学生参与意识强,在课堂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寻找、发现问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所收获。
激励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始终2、学法:动手实践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展示微信聊天记录,老师的好友聪聪要去庐山看日出,在微信中发来一些拍摄的照片和信息,他的脚受伤了,手机也快没电了,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重温激动人心的救人过程,利用Google Earth看看庐山山区的整体情况,可以看到庐山山脉层峦叠嶂,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区域的认知。
此时提出问题:到哪里去找聪聪呢?线索一:展示微信中聪聪发来的位置信息,利用高德导航导入,紧急赶往山区,来到山脚下,得到一张非常重要的紧急救援图。
利用微信中提供的信息和山脚下的等高线地形图,来寻找一条省时省力的最佳登山路线,营救聪聪。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余村:山谷,李村:鞍部, 气象哨:山脊 。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
是_王__村_在__山_脊_,__气_象__哨_应__建_在__山___。
脊,地势较高,便于观测
③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
度是650 米。已知王村气温是
甲 乙
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
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和相对高度
500 1000
1500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 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 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 差。)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 是海拔。
2、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形部位名称:
B 陡崖 C 鞍部 , D 山峰 I 山谷 。
1:5Km
(2)在E、F两地山坡中, 坡度较陡的 是 F山坡 , 其理由是 F山坡等高线密集。 (3)在图中字母处,最适合修水库大坝的
是 G 处。
(4)王村在李庄的西南方向,李庄距G处的图 上距离是3.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7.5 千米。
;高山
白色表示 雪。线以上
过关斩将(3)
找找图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山地 高原
平原
高原
高原 平
山地 原
高原
平原 丘陵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 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
缓。它是怎么绘制的呢?
A
B
巩固练习: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后回答:
温应6是.1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越缓。
③判断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上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峰:等高线闭 合,数值从中间 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状等元成才路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低处 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高处 凸出
分层设色 地形图
状元成才路
陆地地形 高原
状元成才路
盆地
世界主要地形
平原 地形特点
地形剖面图
歌诀记忆等高线地形的判读
判断地形地势图,关键是读等高线; 同一线上高度等,同幅图上高差等。 坡陡线密有悬崖,坡缓线疏易攀爬; 鞍部内有同心圆,山谷曲线向内弯。
1. 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任何地点的相对高度总是低于绝对高度 B.以海平面为起点的高度即海拔 C.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D.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不一定相等
状元成才路
3.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正确判读陆地五种地形的名
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才路
称及其特征。 4.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并能正确的绘制地
形剖面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1500米
海拔500米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某 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3. 他们商定的上山路线是顺着山谷爬山,然后
攀岩,再经过陡坡攀登到甲山山顶。下列选
项与他们的路线最相符的是( B )
A.a→b→甲
B.c→d→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一)工作情况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
预习、学习、复习巩固。
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
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4、注重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
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
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问题和教训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
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学年,取得好成绩。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活动](要求)独立思考(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海拔②相对高度[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活动](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面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等深线的绘制方法一样,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得到等深线。
(板书)2.等高线地形图[启思]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学生观察,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②观察等高线地形模型,左右两个山坡哪个坡陡?哪个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③结合课本图1.3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观察等高线形状和山地实体形态的差别,你能总结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这些地形的方法吗?[活动](要求)前两个问题独立思考,第三个问题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以及根据等高线的形态识别山地的不同部位。
(板书)①判读地势高低②识别坡度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③识别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巧练]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让学生判断要从A、B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激趣]比较一下课本图 1.42的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图1.30的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
)对了,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3.分层设色地形图[启思]①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有什么不同?②学生阅读1.42,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③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五种地形景观图,试找出它们高度和地面起伏程度的区别。
(完成课本28页“活动题”)[活动](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颜色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着色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浅绿色表示盆地;浅黄色表示丘陵;深黄色表示高原;棕黄色表示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激趣]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
那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呢?当然有,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地形剖面图。
(板书)4.地形剖面图[启思]①怎样得到地形剖面图?②观察课本28页图1.43已绘制部分,你能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吗?③地形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有什么优势?[活动](要求)同桌合作或小组交流完成。
(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巧练](梳理知识)请你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书设计】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海拔②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①判读地势高低②识别坡度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③识别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3.分层设色地形图4.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