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例临床分析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例临床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这些幸存的早产儿却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喂养困难。
小剂量红霉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它被用于处理早产儿喂养困难这个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例临床分析,以此帮助更多的早产儿能够成功克服喂养困难。
一、喂养困难早产儿喂养困难是指胎儿出生前未能完成正常的发育和生长,导致其体重、吸收功能和代谢功能有所下降,不能正常地摄入和消化乳汁和食物。
这些早产儿特别容易出现低体重、低血糖、缺氧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育。
因此,早产儿的喂养问题需要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以确保他们的健康和生命。
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小剂量红霉素是一种用于治疗喂养困难早产儿的药物,它可以帮助早产儿消化吸收乳汁和食物,改善营养摄入和消化能力,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和发育。
小剂量红霉素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注意事项,如使用的剂量应该很小,并不能治疗其他疾病和问题,如肺炎、发烧等。
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安全地使用小剂量红霉素。
三、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例临床分析我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在处理某些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时,我们广泛采用了小剂量红霉素作为治疗手段,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一方法在许多早产儿中都被使用,并得到良好的结果。
以下是具体病例分析。
病例1:一名出生时体重仅为1.2千克的早产儿,由于低出生体重和低血糖,无法正常地吸收和消化母乳和人工奶粉,导致体重下降严重。
我们开始对她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每次只给予灌注20毫升,每日一次,持续7天。
此后,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的消化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正常地吸收乳汁和食物,增加体重,增强免疫力,恢复了正常生长和发育。
病例2:一名出生时体重仅为1.3千克的早产儿,由于先天性缺陷,不能正常地吞咽和吸收乳汁和食物。
在小剂量红霉素的帮助下,这个孩子的消化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能够正常地吸收食物和乳汁,免疫力和生长发育得到良好的提高。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胃肠外营养虽能改善其 营养 状况 , 但不利
于胃肠动力的成熟 , 且存在肝胆并发症及 其对早产儿肺 功能、 肝功能 、 免疫功能、 糖
650 30 0四川 达 县 妇 幼 保 健 院
1 。出现喂养不 耐受 的常规 处理 : 3) 排除
临 床 资 料 小 肠 结 肠 炎 , 量 应 减 少 2~ r 或 停 喂 奶 4n l 1— 2次 , 便 不 畅 者 予 灌 畅通 便 , 晚 期 排 有
死 性 小 肠结 肠炎 、 息 及 心 肺 疾 病 。若 出 窒
到 出生体重 所 需 日龄 、 后 奶量 、 4周 足量
胃肠营养 日龄 。治疗 组 与对照组 比较差 异有显著性 ( P<0 o ) . 1 。所 有 患 儿治 疗 前后血清总胆 红 素、 功能都 正 常 , 药 肝 用
后无异常 。
讨 论
现下列情况 之一则考虑 喂养不耐受 : 频 ① 繁呕吐 , 超过 3次 ; 奶量不 增加 或 1天 ②
烈不规则收缩 , 引起恶 心 、 呕吐 。小 剂量
减少 , 持续 3天以上 ; 胃残余量 超过 上 ③
一
次喂养量的 13或 2 / 4小时 胃残余 量超
随着极低体重儿存活率 的提高 , 其喂
肠反应如恶心 、 呕吐、 肠痉挛 、 上腹部疼痛 及腹泻等较 常见 , 而研究 发现 , 红霉 素的 胃肠反应 与促动力 作用有 一定 关系 。目
前, 红霉 素已作 为一种 可供选择 的促 胃肠 动力药物应用于临床 , 现认 为红霉素主要 是一种 胃动素激动剂 , 通过 与胃黏膜上 的 胃动素受体结合而促进 胃肠蠕动 , 对全 胃 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力作用 , 并且对 消化道的促动 力作用 存在 明显 的量 效关
乳果糖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
组脑心综合征 总发生率 为 3 8 . 6 %( 1 0 5 / 2 7 2 ) 。 参芎注射液治疗组 总有 效率达 9 1 . 1 %, 对 照组 为 7 3 . 5 %, 2组 总有 效率 比较 差异有
显著意义 ( P < 0 . 0 5 ) , 显示 出参 芎注射液对 急性缺血性 脑卒 中脑 心综合征有 良好疗效。急性缺血性卒 中后脑心综合征 目前无理
2 结 果
【 关键词】新生儿 喂养不耐受 乳果糖 小剂量红霉素
随着我 国新生儿数量逐年增加 , 以及新生 儿疾 病临床治疗 技 术的发展和完善 ,新生儿疾 病患者临床病死率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显 降低 。
试 验组患儿平 均住 院时间 、 体重增加 量 、 恢 复正 常排便 时 间、 腹胀 、 奶量增 加至 2 0 mL时 间、 呕吐消失时间等观察指标均
养 的实现 以及 胃肠功 能的恢 复。然而 , 因为早 产儿 和危 重新生
接受治疗的 1 6 0例新生 儿喂养 不耐受患者 , 男9 0例 , 女7 O例 ;
胎龄 在 3 5周 ~4 2周 之 间 , 平均 ( 3 8 . 6±2 . 1 ) 周; 出生 体重 在 1 5 0 0- 3 3 0 0 g 之间 , 平 均( 2 8 0 0±2 0 0 ) g 。 以随机数 字法将患者
张冠 状动脉 , 增加冠 脉流量 , 改善心 肌缺血 、 梗死 和心脏功 能 ,
… 1 中华神经科 学会 . 各类脑 血管疾病 诊断要 点[ J ] _ 中华神经 科杂 志 ,
1 9 9 6, 2 9 ( 6 ) : 3 7 9 — 3 8 0 .
[ 2 ] 中华 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 脑卒 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红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中选取68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观察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红霉素;喂养不耐受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ery 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low-dose erythromycin treatment in the clinical effect;Methods:Very low birth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 admitted to birth weight child feeding intolerance in children 68 cases selected for the study,by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f 34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34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with a small d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erythromycin,were observed in children with treatment and prognosis;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with the control group,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ildren with weight recovery time observation group,full enteral feed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ith the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ly shorte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05);Conclusion: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mature children feeding intolerance therapy,low-dose erythromycin,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horten the suffering child recovery time,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Preterm Children;Erythromycin;Feeding Intolerance早产儿是出生胎龄为37周以下新生儿,而极低体重儿为出生体重1500g以下活产儿[1]。
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温旭新;蔡光华;周美红;张文丹【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11【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号单双方法划分,治疗组(单号)58例,对照组(双号)53例,两组均于出生48h给予经口间断管饲,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对比两组以下指标:早期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停止管饲日龄、达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高值.结果:死亡率:治疗组13.8%,对照组13.2%(P=0.937 3);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治疗组12%,对照组78.3%(P<0.000 1);治疗组停止管饲日龄、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最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大便数较对照组多(P=0.010 3).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总页数】3页(P1290-1291,1293)【作者】温旭新;蔡光华;周美红;张文丹【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儿科,514400;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儿科,514400;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儿科,514400;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儿科,51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相关文献】1.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J], 李洁;韦红;石苗苗;谢晓曼;汤薇薇2.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J], 刘棋明;曹南华;梁永辉3.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对照研究 [J], 马钊4.吗丁啉和小剂量红霉素在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效果对比 [J], 孙玲玲;郑义敏5.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前证型分布以及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J], 陈兰娇;李君霞;张爱红;莫静;张志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观察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
方法将我科200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体位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浓度1 mg/ml,每次维持1~2 h,分1~2次给予,至患儿喂养耐受后2~3 d,5~7 d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显效率40%,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23例,显效率10%,总有效率233%。
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效果明显,且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效果观察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已显著提高,但这类孩子的喂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新生儿科医生的关注,因早产儿胃肠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腹胀、胃储留,从而导致喂养困难[1]。
为了避免宫外发育迟缓必需肠道外营养,但长期肠道外营养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利于胃肠功能的建立,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等静脉营养并发症[2]。
我科自200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对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把在我NICU科200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住院治疗的符合喂养不耐受判断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胎龄28~30 W 6例,~32 W 22例,~36 W 2例;出生体重800~1000 g 6例,~1500 g 24例。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分析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分析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 在治疗婴幼儿因感染而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 通常会选择使用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
但是, 有些新生儿对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存在不耐受的情况, 这对于婴幼儿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从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 需要了解的是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在新生儿治疗中的使用情况。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是一种抗生素药物, 它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如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对于新生儿来说, 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因此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影响, 因此在治疗感染时通常会选择使用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
针对新生儿对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的不耐受情况, 首先需要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许多研究表明, 新生儿对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不耐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肠道菌群的变化。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在治疗感染的同时, 也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进而导致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 对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 需要综合考虑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 以及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工作。
在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到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情况。
目前, 一些研究表明, 除了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外, 还有其他一些抗生素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 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等。
因此, 在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调整抗生素的选择, 从而更好地避免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静脉用小剂量红霉素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观察
静脉用小剂量红霉素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4-03-19T10:30:01.797Z 来源:《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作者:张瑾瑜[导读] 由于特指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低出生体重儿(即VLBW)的存活率已经得到明显的提高。
张瑾瑜(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科陕西安康725000)【摘要】目的: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发现红霉素对胃肠道有促进动力的作用,能较明显的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低出生体重儿静脉用小剂量红霉素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取本科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60例患有喂养不耐受的低出生体重儿为对象进行研究。
所有患儿均没有先天性胃肠道畸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早产儿较对照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同时治疗组早产儿平均体重增加较快(P<0.05)。
结论:早期小剂量喂养可通过食物刺激胃肠道激素和肽类的分泌,促进胃肠动力的成熟,有助于改善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关键词】红霉素;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199-01由于特指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低出生体重儿(即VLBW)的存活率已经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喂养以满足其营养的常规需求是新生儿科医务工作者着重要注意的一点。
喂养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时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
低出生体重儿因其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容易产生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现象,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也相比胃肠消化和吸收功能发育相对迟缓。
所以喂养不耐受在低出生体重儿中较常出现,临床表现为溢乳、呕吐、腹胀、奶量增加困难等症状,对患儿的机体内环境造的稳定和生长发育带来影响,肠道喂养的缓慢还可能导致肠外营养时间的延长,肠内营养的缺失可能对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造成削弱,使得患儿罹患小肠结肠炎(NEC)、血源感染及肝功能岁还的频率增高,以至于延长住院时间。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46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处理;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5~10 mg/(kg•d),分2次口服,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
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
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胃潴留及腹胀消失、用药7 d体质量增加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
用药组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
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红霉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有多种,以早产儿多见。
主要是由于胃肠动力发育落后于胃肠道消化及吸收功能,加之疾病的影响,导致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新生儿死亡率。
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46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24例,男13例,女11例,胎龄28+5~38+2周,出生体质量1 400~3 900 g,平均(1 935±270)g;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胎龄29+1~37+3周,出生体质量1 450~3 650 g,平均(1 875±350)g。
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1.2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排除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①频繁呕吐,超过3次/d;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 d以上;③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量的1/3或24 h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④腹胀;⑤胃内第2周末喂入量<8 ml/(kg•次);⑥胃内咖啡样物,大便隐血阳性。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分析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分析引言新生儿期是生命的起点,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和健康需特别重视。
有些新生儿可能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这给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对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的基本情况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由于其药物代谢和排泄方式成熟,因此在新生儿治疗中应用较为安全。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于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中,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的应用已得到广泛的关注。
二、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及表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哭闹、腹胀、排便异常、吐奶等。
喂养不耐受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消化系统未成熟、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等。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
三、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分析1. 抗菌作用: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在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中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因此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扩散,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2. 抗炎作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缓解症状和改善喂养状态。
3. 安全性: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在新生儿中应用相对安全,在临床实践中,多数病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特殊情况。
4. 个体差异:新生儿的体质和生理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的疗效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需要对每个患儿进行个体化评估和治疗方案设计。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其抗菌、抗炎作用及安全性能够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症状和喂养状态。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一)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一)【关键词】红霉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期经常碰到,主要是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尤其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等因素影响下,喂养不耐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呕吐、喂养困难、胃潴留、腹胀,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近年来研究发现红霉素作为一种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具有胃动素样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增强〔1〕。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999年4月~2005年11月符合标准的住院新生儿3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对照组14例,男10例,女4例。
其中早产儿16例,小于胎龄儿3例,低出生体重儿4例,新生儿窒息18例,HIE15例,吸入综合征4例。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1.2病例选择标准(1)频繁呕吐≥3次/d;(2)胃潴留;(3)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天;(4)腹胀;(5)除外胃肠道先天畸形、药物影响。
1.3方法两组均在适当保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红霉素3~5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滴,每天1次,连用7天。
表1喂养困难新生儿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1.4疗效观察治疗期间观察患儿每日进食奶量、胃潴留、腹胀、体重、大小便情况,并监测肝功。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tudentt检验。
2结果2.1静滴小剂量红霉素疗效观察应用红霉素后喂奶量增加,胃潴留减少,腹胀消失,体重增加,喂养的耐受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比较2.2药物不良反应患儿治疗期间未见GPT及胆红素升高,患儿大小便及哭闹情况均在生理范围内。
益生菌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分析
益生菌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分析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胎龄28~36w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记录每次胃残余量、喂奶量、临床症状及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出院时间。
每日记录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并观察其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
结果治疗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营养及出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增加体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联合益生菌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明显优于单纯给予小剂量红霉素组,益生菌可明显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增加耐受奶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益生菌;小剂量红霉素;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新生儿急救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日益提高,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其胃肠动力发育、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迟缓,故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十分常见,肠道喂养进展缓慢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迟,导致喂养困难,使其存活率下降,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喂养不耐受方法将成为决定其存活的重要问题之一。
自2009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及益生菌联合治疗喂养不耐受,现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09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胎龄在28~36w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为研究对象,1000g0.05)。
1.2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①频繁呕吐,3次/d;②奶量不增或减少,持续3d 以上;③胃潴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1/3或24h胃潴留超过喂养总量的1/4;④腹胀;⑤胃内有咖啡样物,大便潜血(+);⑥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出现以上症状可诊断为喂养不耐受。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分析
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
通过分析治疗机制、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观察疗效并评价安全性,揭示其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结论指出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可有效缓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望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其机制,提高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建议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该治疗方案的应用,以提高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者的康复率。
【关键词】小剂量红霉素、吗丁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临床应用、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研究方向、应用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期是婴儿生命中最脆弱的阶段,营养不良、感染和其他因素都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在喂食过程中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腹胀、呕吐、腹泻等,严重影响了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是目前常用于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菌群的生长和调节肠道功能来缓解症状。
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对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在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具体疗效和安全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对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目的:1. 研究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在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机制,探讨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从而揭示其治疗作用的原理。
2. 分析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为后续治疗提供临床基础和指导。
4. 对小剂量红霉素和吗丁啉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效果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44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基础治疗。
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均明显更短,全肠内喂养时间明显更短,每天呕吐次数明显更少,每日增加奶量明显更多,1周内胃残留次数明显更少,每天出生体质量增长明显更多,每周头围增长明显更多,出院时体质量明显更重,出院时头围明显更多,出院时身长明显更高,P<0.05。
结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剂量;红霉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新生儿因为未能健全自身生长发育,多种因素影响情况下,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尤其是极低体重儿、早产儿,发生几率更高[1],可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临床对如何治疗这一疾病患儿进行了研究探讨。
此次选择44例患儿,研究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在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将44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选择,抽签分组,观察组22例,男女分别是11例、11例,日龄在6d至12d,平均值8.8d,对照组22例,男女分别是12例、10例,日龄在5d至11d,平均值8.5d。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综合基础治疗,对患儿原发病进行积极控制,对患儿水电解质平衡进行有效维持,为患儿实施静脉营养,做好患儿综合治疗。
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天选择3~5mg/kg红霉素,与2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为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时间在1h以上,每天用药1次,共计治疗5~7d。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行X2检验,以计数资料(%)表示,行t检验,以计量资料()表示,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均明显更短,全肠内喂养时间明显更短,每天呕吐次数明显更少,每日增加奶量明显更多,1周内胃残留次数明显更少,每天出生体质量增长明显更多,每周头围增长明显更多,出院时体质量明显更重,出院时头围明显更多,出院时身长明显更高,对比对照组,P<0.05。
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干预效果
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干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每组各15例,其中男21名,女9名,胎龄28~36周,平均(32±1.3)周,出生体重850~2 250 g,入院时均为单纯早产无合并症患儿。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在静脉营养的同时早期加用肠内微量喂养;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3~5 μg/(kg·min),用微量注射器静脉给药,每次6小时,1次/天,5天为1疗程。
两组均给予保留胃管,每次喂奶前回抽,观察和比较两组胃潴留(<1 ml/kg),由专人记录溢奶、吐奶、腹胀以及体重增长情况。
1.3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1)呕吐症状:每天呕吐次数无减少为无效,偶有呕吐或无呕吐为治愈;(2)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5 g/d以下或无增长为无效,增长20 g/d以上为显效;(3)胃潴留:胃潴留量在前次喂养量的1/3以上为无效,反之视为有效。
1.4两组患儿在胃潴留、体重、呕吐等方面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结果以患儿3天后呕吐症状、体重、胃潴留三方面来判定治疗效果,见表1。
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无大便次数增多及异常哭闹。
3讨论研究表明,足月新生儿有相对成熟的胃肠动力,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不成熟[1]。
早产儿小肠的动力随胎龄的增加也有一个发育与成熟的过程,胎龄[2]。
在低于抗感染的亚治疗剂量下(常规抗菌剂量的10%~20%)可诱发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诱发Ⅲ相MMC出现,将腔内食物推向小肠和大肠,因此,对于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可推荐应用小剂量红霉素3~5 μg/(kg·min)进行干预治疗。
红霉素与胃动素受体竞争性结合的结果,刺激内源性胃动素释放增加,促进了胃肠运动,促进了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了胃肠耐受性[3]。
避免了等待胃肠功能自然恢复,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既增加经济负担,又易发生感染,还可出现胃肠道废用。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背景与目的:早产儿在医院进行喂养时常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导致生长迟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红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可行性以及疗效。
方法:选取早产儿100例,年龄在28周至34周之间,体重在1000克至1500克之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儿童的喂养情况、生长发育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的儿童数量明显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改善,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样,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住院时间也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讨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往往影响早产儿的增长和发育。
本研究探索了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可行性,并发现治疗组的儿童明显减少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且生长发育较对照组更好。
这与红霉素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食欲的作用相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并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安全性较高。
结论:此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可行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其疗效。
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还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还应关注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最佳剂量和治疗时间,以及长期随访观察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我们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为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价值分析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进行研究,划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小剂量红霉素。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呕吐停止时间、腹胀小时时间、平均体重增加这三个指标的水平,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停止时间、腹胀小时时间、平均体重增加指标分别为:(1.21±0.63)、(1.75±0.54)、(1.32±0.53),对照组患儿呕吐停止时间、腹胀小时时间、平均体重增加指标分别为:(2.32±0.75)、(2.85±0.82)、(0.95±0.43)。
观察组患儿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0%。
观察组患儿比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下,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有效改善了患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而且提高了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红霉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057-02从临床实践可以看出,很多新生儿由于早产、体重不足等方面产生喂养不耐受现象。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逐年增加[1]。
新生儿产生喂养不耐受症状后,对以后的健康发育造成了很大影响,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7期间,到我院治疗的80例新生不耐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表明,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注射小剂量的红霉素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汤小园;王有成;黄艾美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4(019)01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41例出现喂养不耐受VLBWI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予常规处理;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3 mg/(kg·d),1次/d,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后.结果治疗组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至正常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4周末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VLBWI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总页数】2页(P883-884)
【作者】汤小园;王有成;黄艾美
【作者单位】金华市人民医院,儿科,浙江,金华,321000;金华市人民医院,儿科,浙江,金华,321000;金华市人民医院,儿科,浙江,金华,3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观察 [J], 陈莉莉
2.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蒋俊玉
3.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杜毓城;陈凯星;潘银芳
4.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J], 琚燕燕
5.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40例效果观察 [J], 乐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组疗效 比较 , 治疗组 2 0例 , 显效 1 5例 , 有效 2例 , 无效
3 , 例 总有效率 8% , 5 对照组 2 例 , 0 显效 5 , 例 有效 7 , 例 无效 8 , 例 总有 效 率 6% 。两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P< O0 ) .1 。由此可见 , 治疗 组治 疗低 体重 儿受 的发 生 。治 疗组 未见 肝 、 肾 功能损 害及其 他药 物反应。
【 关键词】 布地奈德 ; 复方异丙托溴铵 ; 毛细支气管炎 ; 雾化吸人
di1. 99 ji n 17 o:0 3 6/.s .6 4—4 8 .0 2 0. 2 s 95 2 1 .5 0 2
毛细支气管炎 是婴幼 儿 时期较 常见 的下呼 吸道感 染疾 病 , 多数 由呼吸道合胞 病毒 所引起 , 发于冬 春秋 末 , 2 大 好 以 岁 以内小儿多见 , 临床 表现则 以喘憋 和肺部 哮 鸣音为 特征 ,
现为消化不 良、 呕吐 、 腹胀 、 胃潴 留和 体重 不增 等 。因此 , 其
喂养一直是儿科较难解决 的问题 。若 喂养不 当, 可影 响到神 经系统的发 育及 其 预后 , 胃肠外 营养 虽 能改 善 其 营养 状 全 况, 但不利 于胃肠动 力成熟 , 存在 肝 胆并 发症 及其 对早 产 且 儿肺 功能 、 肝功 能 、 免疫 功 能、 代谢 等 不 良反应 的问题 , 糖 受
4 84Jk 时 , 1 . g 即可停 用静 脉营养。红霉 素通过肝脏代谢 , / 可
布地 奈 德 联 合 复方 异 丙 托 溴铵 雾 化 吸人 治 疗 毛 细支 气 管 炎 8 4例疗 效 观 察
秦毓 霖
【 摘要】 目的
刘钊
将笔者所在医院 20 07年 1 2
观察布地奈 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人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
13 方法 .
两 组 均予 暖箱 保 暖 , 对 原 发病 治疗 , 症 治 针 对
疗, 营养支 持和维 持水 、 电解 质 平衡 等 常 规治 疗 , 同时 每 次
喂奶前 1 n给予 吸吮未开孑 橡 皮奶 头 1 n 少食 多餐 , 5mi L 0mi, 喂后竖起 拍背 , 体位疗 法 ( 卧位 , 俯 头抬 高 3 。 。治疗 组 在 0) 此基 础上 加用 小剂 量 红霉 素 3—5 m / k . ) 加 入 5 或 s( gd , % 1 %葡萄糖 液体 2—5m 中 , 0 l 通过 鼻饲管 或 口管注入 胃内并 用 5 或 1 % 葡 萄糖 液 体 3 m 冲管 , 8小 时一 次 , 程 % 0 l 每 疗
3 讨 论
出生体重 <2 0 5 0 g的 统称 为 低 体重 儿 , 出生 体 重 < 把 10 5 0g者称为 极 低体 重 儿 , 中都 包 括 早产 儿 和 小 于胎 龄 其 者 。出生体重减轻 到该胎龄 正常体重第 1 O个百分 位 以下或 较平均数低 2个 标准 差 以下者称 为小 于胎 龄儿 ( 小样 儿 、 成
: : : :
插管等技术及经 济条件 的限 制 , 难在 基层 医 院普遍 推广 。 很 红霉素是一种大 环 内酯 类抗 生素 , 是一种 胃动素 拟似 剂 , 还 能竞争性地 与 胃黏膜 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 , 诱发 胃肠 平滑 而
肌 收缩 , 增加 胃近端和远端收缩 活力 , 促进 胃推进 性蠕动 , 加
16 统计 学处理 .
意义。 2 结果
11 一般 资料 .
全 部病 例均 为 喂养 不耐 受 的低 体 重儿 , 包
采 用 S S 3 0统 计软 件对 所得数 据进 P S1 .
括 3 例早产儿和 7 3 例足月小 样儿 , 除外消化 道畸形 、 均 坏死 性小肠 炎、 内出血 、 重感 染等 疾病 。随机 分为 治疗 组 和 颅 严
出现喂养不耐受或称为 喂养 困难 , 可表 现为消 化不 良、 溢奶 、 胃潴 留、 胃食 管反流等喂养困难 。低体重儿 ( 尤其 早产儿 ) 容 易发生低血糖 、 高血钾症 、 高胆红素 血症和 氮质血 症 , 尽早 应 开 始 喂 养 , 早 产 儿 的 胃肠 激 素 水 平 显 著 低 于 正 常 足 月 而 儿 ] 。其 胃肠道功能 不成熟 , 易 出现 喂养 不耐 受 , 床表 极 临
月 ~ 00 1 2 1 年 2月收治的 1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 6 对照组 8 O例采用 常规 的综合治疗 , 治疗组 8 例 在常规治 疗的 4 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 , 两组疗程均为 5~ 。结果 7d 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 0 ) P< .5 。结论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明显高 于对照组 , 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0 ) 治疗组 的喘憋消失时间 、 P< .5 ; 咳嗽消失时 间、 肺部 哕音和 哮鸣音消失 时间及住 院天数均 明显 短于对照 布地奈德联合 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人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 的疗效显 著 , 能迅速改 善I 床症状 , } 缶 缩短病程 , 且不 良 反应较少 , 值得临床借鉴。
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体重增长每 日2 0g以上 ; 2 有效 : () 用药 3—5d患 儿呕 吐次
数减少 , 量每 1增 加 5 0m , 内潴 留量小 于前 次 喂奶 奶 3 ~1 1胃 量 13 / 。体重增长每 日 1 2 ;3 无效 : 0~ 0g( ) 用药 3— 5d呕吐 次数未见减少 , 量不 增加 或减少 , 奶 胃内潴 留量大 于前 次 喂 奶的 13 / 。体重增长每 E 1 以下。 t 0g
3~5 d。
熟不 良儿 ) 。随着低 体重儿 、 产儿 尤其是 极低 出 生体 重儿 早
存活率 的提高 , 其喂养问题亦更 加 明显 , 由于受 胃动力影 响 , 低体重儿 常存 在喂养 不耐 受 。新 生儿 出生 后 由宫 内营养 转
向胃肠道 的哺乳 喂养 , 当新 生儿 出现 胃肠动 力 障碍 时 , 常易
参 考 文 献
[ ]汤小园 , 1 王有成 , 黄艾 美. , 4 N量红 霉素治 疗极低 体重儿 喂养不 耐受疗效观察[ ] 临床儿科杂志 , 0 , ( )4 4 J. 2 52 7 : . 0 3 9 [] 2 黄东明 , 杨华姿. 早产儿血 中胃泌素水平 与胎龄和出生体重 的关 系 [ ] 临床儿科杂 志, 0 , ( )3 8 39 J. 2 32 6 : — 3. 0 0 3 [] 3 黄瑛 , 肖梅 , 邵 曾纪华 , 新 生儿 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 肠 胃动力 等. 的研究 [ ] 中 儿科杂 志 , 0 , ( 1 : 6 6 8 J. 华 2 0 3 1 )6 — 9 . 0 8 9 ( 收稿 日期 : 1 — 2— 3 2 1 1 1) 0 ( 本文编辑 : 云) 陈丹
一
作者单 位 :148广 东 省 揭 西县 棉 湖 华 侨 医 院 ( 天 553 杜
仁 ) 广东省普宁华侨 医院( ; 赖延忠 ) 通讯作者 : 杜天仁
3 — 5
I 床 rI 临 ,- J究
医 创 22 2 第9 期 学 新 0年 月 1 卷
I n 望 n里 a
●
12 喂养不耐受标 准 .
( ) 繁呕 吐 , 1频 每天超 过 3次 以上 ;
() 2 奶量不增加 或减 少 , 续 3d以上 ;3 胃残余 奶量超 过 持 () 上次喂奶量 13或 2 / 4h胃残余 奶量超 过喂养 总奶量 的 14; /
() 4 腹胀 ;5) ( 均除 外消 化道 畸形 、 内出血 、 死性 小肠 结 颅 坏 肠炎 。
基层普遍推广。
素激活胆碱能神经 元 胃动素 受体 , 产生 轻微 收缩 活动 , 发 诱 平滑肌 收缩 , 导肌 电复 合波 ( 诱 MMC) 动 , 进 胃肠 运动 。 运 促 目前 , 红霉素 已作为一种可供选择 的促 胃动力药 物应用 于临
床, 现认 为红霉素 的促 胃动力 的机理主要是 一种 胃动素激 动
速空腹和餐 后排空 , 红霉素对 胃肠道 动力 的作 用有 明显的量 效关系 。大剂量红霉素激活低亲 和力性 胃动素受体 , 产生 胃
窦突发性 的强有力 收缩 , 引起腹 痛 、 恶心 、 呕吐 ; 小剂 量红 霉
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 可降低低体 重儿 喂养不耐 受性 的发生 。红霉素价格便宜 , 药源 丰富 , 操作简单 , 得在 值
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 效显著 , 可降低低体重儿 喂养不耐受性 的发生 。 【 关键 词】 红霉素 ; 低体重儿 ; 喂养不耐受
di1 .9 9 ji n 17 0:0 3 6 /.s .6 4—4 8 .0 2 0 .2 s 95 2 1. 50 l
小剂量红霉 素治
近年发现 , 红霉素引起 的胃肠 道反应 与其促进 胃动 力作 用有一定关系 。本科 20 年 4 一 00年 8 收住喂养 不 05 月 21 月 耐受的低体重儿 4 例 , 0 给予小剂 量红霉 素治疗 , 得 良好 的 取
引起肝脏损 害 , 本治疗 因剂量小 、 程短 , 出现肝脏损 害表 疗 未 现 。短期应 用治 疗后 , 早产 儿原 有 的加奶 困难 明显 改善 , 呕
吐、 腹胀 消失 , 胃潴 留减少 , 提高 了喂养耐 受性 , 复到 出生 恢
体重所需 日龄 , 未发现 副作 用。 由此 可见 , 剂量 红霉 素治 小
行分析 , 资 料采 用 检 验 。P< .5为 差 异有 统 计学 计数 00
对照组两组, 治疗组 2 O例, 1 例 , 8 胎龄 2 3 男 2 女 例, 9~ 9周,
出生体重 10 20 ; 照组 2 例 , 1 例 , 9 , 30— 30g对 O 男 1 女 例 胎龄 2~8 , 9 3 周 出生体重 15 20 , 20— 40g两组均 于生后 2 4h内入 院 , 组孕周 、 、 两 胎龄 出生 体重 、 pa 评 分 、 A gr 基础 疾病 比较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