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解剖
2024版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
![2024版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303b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2.png)
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CONTENTS •肌肉概述与分类•骨骼肌结构与功能•心肌结构与功能•平滑肌结构与功能•运动对肌肉的影响与适应•肌肉损伤与修复肌肉概述与分类01肌肉定义及功能肌肉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力量,使骨骼绕关节产生运动。
肌肉还具有保护内脏、维持体温和协助呼吸等功能。
肌肉类型与特点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受意识控制,主要负责人体的各种运动。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不受意识控制,主要负责内脏器官的运动。
心肌构成心脏壁,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点,负责推动血液循环。
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主动作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可以直接使骨骼绕关节产生运动。
对抗作用在人体运动中,两组相互对抗的肌肉共同作用,使运动更加平稳、协调。
固定作用肌肉通过收缩来固定骨骼和关节,为其他肌肉的运动提供稳定的基础。
协同作用多组肌肉共同完成一个复杂的运动动作,提高运动效率。
骨骼肌结构与功能02直径较小,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收缩速度慢,力量小,但持续时间长,不易疲劳。
直径较大,肌浆相对较少,肌红蛋白含量低,呈苍白色;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持续时间短,易疲劳。
介于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之间,具有两者的某些特点。
慢肌纤维快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骨骼肌纤维类型及特点骨骼肌收缩原理与过程兴奋-收缩耦联01肌细胞膜去极化引发肌浆网释放钙离子,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导致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引起肌肉收缩。
横桥摆动02横桥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质结构,具有ATP酶活性。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摆动,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使肌肉缩短。
肌肉舒张03当刺激停止时,钙离子被重新摄入到肌浆网中,肌钙蛋白与钙离子分离,原肌球蛋白恢复原位,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肌肉舒张。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表现不同运动项目对骨骼肌纤维类型的需求不同例如,长跑运动员需要较多的慢肌纤维以维持长时间的运动;而举重运动员则需要较多的快肌纤维以产生强大的力量。
项部肌肉解剖
![项部肌肉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e5aa52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2.png)
头部肌肉解剖涉及许多肌肉,用于支持头颅的运动、表情、咀嚼和其他功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头部肌肉以及它们的解剖和功能:1. 颞肌(Temporalis):- 起点:颞骨。
- 插入:下颌骨的角部。
- 功能:主要参与咀嚼运动,收缩时使下颌骨向上运动。
2. 颈夹肌(Sternocleidomastoid):- 起点:胸骨和锁骨。
- 插入:颅骨的乳突和颈横突。
- 功能:协助转动头部,倾斜和屈曲颈部。
3. 斜方肌(Trapezius):- 起点:枕骨、颈椎和胸椎。
- 插入:锁骨、肩胛骨的脊柱和肩胛下角。
- 功能:协助控制肩部的运动,参与颈部和背部的伸展。
4. 额肌(Frontalis):- 功能:主要用于举起眉毛和拉起前额的皮肤,形成前额的皱纹。
5. 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 功能:包围眼睛,主要用于闭眼和眨眼,形成眼角的皱纹。
6. 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 功能:包围口唇,主要用于闭口、咀嚼和表情。
7. 颊肌(Buccinator):- 功能:位于颊部,主要用于咀嚼和吹气,协助产生语音。
8. 咬肌(Masseter):- 起点:上颌弓。
- 插入:下颌骨。
- 功能:主要用于咀嚼运动,使下颌骨向上运动。
9. 舌肌(Intrinsic and Extrinsic Tongue Muscles):- 功能:用于舌头的运动,包括舔、咀嚼、说话等。
这些是头部肌肉中的一部分,其解剖和功能在人体运动和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头部肌肉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完成复杂的面部表情、咀嚼、视觉和听觉等功能。
解剖学肌肉学PPT课件
![解剖学肌肉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354f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e.png)
肌肉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需要与其他肌肉和骨骼 的力量保持平衡,以保持身体的稳定。
协调原理
多块肌肉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复杂的运动功能。
肌肉的能量代谢与疲劳
ATP-CP系统
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但持续时间短。
有氧氧化系统
在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和脂肪酸产生能量, 持续时间长但功率较低。
糖酵解系统
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但会产 生乳酸堆积导致疲劳。
疲劳机制
包括能量耗尽、代谢产物堆积、神经传导受 阻等多种因素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
06 肌肉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
常见肌肉疾病介绍
肌肉萎缩
肌肉体积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导致肌力减退。
肌肉炎症
肌肉组织发炎,表现为肌肉疼痛、肿 胀和功能障碍。
肌肉痉挛
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导致疼痛和运动 障碍。
肌肉损伤
01
02
03
04
兴奋性
肌肉细胞受到刺激时,具有产 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收缩性
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能够缩 短并产生张力,使身体部位产
生运动。
伸展性
肌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 被拉长并产生弹性回缩力。
弹性
肌肉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 到原来的长度和形状。
肌肉的生物力学原理
杠杆原理
骨骼作为杠杆,肌肉作为动力来源,通过关节的 支点产生运动。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肌肉疾病, 如肌肉肿瘤、严重的肌肉损 伤等,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 疗来解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01
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含有一个细长的细胞核,胞质内含有丰
富的线粒体和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
02
骨骼肌肉解剖学——肌学
![骨骼肌肉解剖学——肌学](https://img.taocdn.com/s3/m/21cdf5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4.png)
肌的分类
人体的肌根据构造不同可分为:
1. 平滑肌 2. 心肌 3. 骨骼肌
肌的构造和形态
(一)肌的构造
肌腹
肌腹
肌腱(腱索/腱膜)
腱索
腱膜
问:按摩一般按哪里?
(二)肌的形态
长肌(多分布于四肢) 阔肌(多分布于躯干浅部) 短肌(多分布于躯干深部) 轮匝肌(位于孔裂周围)
长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红肌主要由红肌纤维组成, 较细小,收缩较慢,但作用 持久; 白肌主要由白肌纤维组成, 较宽大,收缩较快,能迅速 完成特定的动作,但作用不 持久
分前、后两群。
1. 前群
分4层:
1) 第一层
(1) 肱桡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2) 旋前圆肌 (3) 桡侧腕屈肌 (4) 掌长肌 (5) 尺侧腕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 前臂深筋膜
止点:桡骨、掌骨、 掌腱膜或腕骨
2) 第二层
指浅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尺桡骨前面 止点:第2~5指的中节指骨体的两侧 走行:肌腹向下移行为四条长肌腱, 经腕骨和手掌进入第2~5指的 屈肌腱鞘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底 走行:肌束向外上方集中
作用:
使肱骨内收、内旋和后伸;当上 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3) 肩胛提肌 形态:带状 位置:项部两侧,斜方肌深面
作用: 上提肩胛骨
4) 菱形肌 形态:菱形
作用: 上提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2. 深群
竖脊肌
位置:背部深层全部椎骨棘突两 侧的纵沟内
起点: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 止点:椎骨、肋骨,向上达颞骨
人体结构学
骨骼肌肉解剖学
(human anatomy)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系统解剖学-肌肉(四肢肌)
![系统解剖学-肌肉(四肢肌)](https://img.taocdn.com/s3/m/0230731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9.png)
全身肌肉分布简介
上肢肌
上肢带肌
臂肌
前臂肌
手肌
下肢肌
髋肌
大腿肌
小腿肌
足肌
四肢肌
全身肌肉分布简介
四肢肌
上肢肌
肩胛下肌
上肢带肌
-均起自于上肢带骨,
配布于肩关节周围
-运动肩关节
-增强肩关节稳固性
三角肌
三角肌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自锁骨的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止于三角肌粗隆
-维持肩部外形;使肩关节外展;
耻骨肌
长收肌
长收肌
股薄肌
短收肌
大收肌
后群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
-均起自于闭孔周围
-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其它止于股骨粗线
-大腿内收
耻骨肌
短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收肌结节
内收髋关节
外旋髋关节
内收髋关节
外旋髋关节
内收髋关节
外旋髋关节
近固定时,屈髋关节、
内收内旋膝关节(股薄肌)
远固定时,两侧内收肌
群同时收缩骨盆前倾
股直肌(切断)
下肢肌
大腿肌
前群
缝匠肌 股四头肌
内侧群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短收肌
大收肌
股外侧肌
后群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
股直肌:
髂前下棘
股内侧肌
股中间肌
股直肌(切断)
-全身最大的肌
-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其它
起自股骨
-止于胫骨粗隆
-屈髋(股直肌)、伸膝
股外侧肌: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和大转子底部,止于胫骨粗隆
肌肉解剖图PPT课件
![肌肉解剖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ec9b2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6.png)
目录
• 肌肉解剖概述 • 骨骼肌的解剖 • 心肌与平滑肌的解剖 • 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 肌肉疾病与损伤 • 肌肉解剖图谱展示
01
肌肉解剖概述
肌肉系统的基本组成
01
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心肌和平滑 肌组成,其中骨骼肌是人体运动 系统的主体,心肌和平滑肌则分 别负责心脏和内脏器官的运动。
总结词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展示骨骼肌的解剖图谱,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
VS
详细描述
骨骼肌解剖图谱应包括人体各个部位的骨 骼肌,如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等。图 谱应详细标注骨骼肌的起止点、纤维走向 以及与骨骼、关节的关系等,以便学生更 好地理解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02
骨骼肌的解剖
骨骼肌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广泛
肌肉纤维类型
骨骼肌遍布人体全身,主要附着在骨 骼上,通过关节活动来驱动身体运动。
骨骼肌包括红肌、白肌和中间型肌纤 维,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特点多样
骨骼肌的形状、大小、厚薄和排列方 式因部位而异,适应不同的生理需求。
骨骼肌的纤维结构
单个肌纤维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由许多 肌原纤维组成,是肌肉的基本单
平滑肌的分布与特点
平滑肌的分布
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人体血管壁、胃、肠、胆囊和膀胱等内脏 器官。
平滑肌的特点
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没有横纹,不受中枢神经支配,为不 随意肌。平滑肌细胞相互交织成网,形成管腔壁的衬里,因 此也称为内脏肌。平滑肌细胞间有神经末梢分布,可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信息。
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
03
心肌与平滑肌的解剖
心肌的结构与功能
肌肉解剖图(2020年10月整理).pdf
![肌肉解剖图(2020年10月整理).pdf](https://img.taocdn.com/s3/m/1c9c9cc2168884868662d644.png)
肌肉起止点上图说明:1.斜方肌 2.棘上韧带 3.背阔肌 4.胸腰筋膜 5.骶结节韧带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菱形肌 3.棘上韧带 4.下后锯肌 5.竖脊肌 6.胸腰筋膜 7.骶结节韧带上图说明:1.胸大肌 2.腹外斜肌 3.腹直肌 4.胸小肌 5.肋间外肌 6.腹内斜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三角肌(前部)3.三角肌(中部)4.肱二头肌(长头)5.肱二头肌(短头)6.喙肱肌 7.肩胛下肌8.前锯肌 17.大圆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8.前锯肌 9.小菱形肌 10.大菱形肌 11.冈上肌 12.三角肌(后部)13.肱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15.冈下肌16.小圆肌 17.大圆肌上图说明:1.拇短伸肌 2.桡侧腕短伸肌 3.桡侧腕长伸肌 4.小指伸肌 5.指伸肌上图说明:6.肱桡肌 7.掌长肌 8.旋前圆肌 9.尺侧腕屈肌 10.桡侧腕屈肌上图说明:1.髂腰肌 2.臀中肌 4.缝匠肌 5.阔筋膜张肌 6.耻骨肌 7.股薄肌 8.长收肌 9.股直肌10.股四头肌上图说明:2.臀中肌 3.臀大肌 7.股薄肌11.股二头肌 12.半腱肌 13.半膜肌 14.腓肠肌上图说明:1.胫骨前肌 2.趾长伸肌 3.拇长伸肌上图说明:1.腓肠肌 2.比目鱼肌 3.胫骨后肌 4.趾长屈肌 7.跟腱斜方肌部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两侧相合为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和后缩。
远固定时,一侧肌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伸。
背阔肌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肌肉解剖学(64页)
![肌肉解剖学(64页)](https://img.taocdn.com/s3/m/d863380d2af90242a895e58b.png)
3.肩胛提肌 levator scapulae
起止点:起自上4个颈椎 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上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 肩胛骨下角转向内 。
肩胛提肌 菱形肌 斜方肌
4.菱形肌 rhomboideus
起止点:起自第6、7颈椎 和第1~4胸椎的棘突,止于 肩胛骨的内侧缘。 作用:牵引肩胛骨向内上 并向脊柱靠拢。
6
二、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张口肌 咬肌 翼外肌 闭口肌 颞肌
翼内肌
7
第三节 颈 肌
一、颈浅肌及颈外侧肌
(一)颈阔肌 (二) 胸锁乳突肌 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 斜,脸转向对侧。 颈向同侧屈、面向对侧仰
8
二、颈前肌
(一)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茎突舌骨肌 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17
2.胸小肌 pectoralis minor
起止点:起自第3~5肋 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 方。当肩胛骨固定时,可 上提肋以助吸气。
3.前锯肌 serratus anterior
起止点:起自上8个或9个 肋骨,经肩胛骨的前方,止 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当肩胛骨固定时, 可上(半环线)
腹直肌 A弓状线以上
B弓状线以下
腹直肌鞘
25
(二)后群:
•腰方肌
•腰大肌
腰方肌 腰大肌
26
(三)腹股沟管
两口 腹股沟管深(腹)环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四壁 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 腹股沟管深(腹)环 男性 —精索 女性 —子宫圆韧带
《肌肉解剖》ppt课件
![《肌肉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1aecb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4.png)
介于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之间,具有两者的部分 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
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通过横 桥机制引起肌原纤维收缩。
肌丝滑行理论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 使得肌节缩短,从而实现肌肉收 缩。
能量供应
肌肉收缩需要能量供应,主要来 自ATP水解和肌酸磷酸等高能磷 酸化合物。
肌肉舒张
当兴奋停止后,肌球蛋白与肌动 蛋白分离,肌节恢复原状,肌肉
舒张。
03
心肌的结构与功能
心肌的基本组成
01
02
03
心肌细胞
包括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 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是 心脏活动的基础。
心肌间质
位于心肌细胞之间,含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纤维,为心肌细胞 提供营养和支持。
心肌纤维
05
肌肉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神经肌肉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 负责处理和传导神经冲动。
肌纤维
即肌肉细胞,包含许多肌 原纤维,是肌肉收缩的基 本单位。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 膜形成的特殊结构,负责 传递神经冲动给肌纤维。
神经肌肉系统的传导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
01
神经冲动到达肌纤维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起肌肉收缩。
肌丝滑行理论
02
肌原纤维中的粗细肌丝相互滑行,导致肌肉长度缩短和张力产
生。
能量代谢
03
肌肉收缩需要能量支持,主要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
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功能
神经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 和舒张。
体液调节
激素等体液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肌肉代谢 和功能。
医学课件_肌肉解剖
![医学课件_肌肉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db133e6a4afe04a1b071dee3.png)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 肢肌和头颈肌。
• ●躯干肌 •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
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 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 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 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 后壁的腰方肌
头颈肌
•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 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解剖
• 胸锁乳突肌 •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 止点:颞骨乳突。 •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
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 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 廓,助吸气。
和脊柱伸。上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背阔肌
•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
10~12肋外侧面。 •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
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三角肌
• 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 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命名
形状:斜方肌,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大小和位置: 起点:胸锁乳突肌 胸骨舌骨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 大收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 腹横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腹横肌
39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五)腕管 指深、浅屈肌腱 拇长屈肌腱 拇长屈肌腱,正中神经 指深、浅屈肌腱,拇长屈肌腱 正中神经
40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上肢筋膜
掌腱膜 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 屈肌支持带 腕横韧带) 腕横韧带 伸肌支持带(腕背侧韧带 伸肌支持带 腕背侧韧带) 腕背侧韧带
41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运动系统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1
肌
总论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学
体表的肌性标志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第一节 总论
1、平滑肌 、 2、心肌 、 3、 3、骨骼肌 600多块 多块 占体重的40% 占体重的
2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形态和构造
肌腹 肌腱(腱膜) 肌腱(腱膜) 外膜 肌膜 束膜 内膜
胸肌
(一)胸上肢肌
胸大肌
17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胸小肌
18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翼状肩” 前锯肌 “翼状肩”
(二)胸固有肌
前锯肌
肋间 外肌 肋间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内肌
19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胸横肌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肋间最内肌
20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膈
中心腱
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和胸导管 食管裂孔 T10 食管和迷走神经 腔静脉孔 T 8 下腔静脉
4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肌的辅助装置 浅筋膜(皮下筋膜 皮下筋膜) 筋膜 浅筋膜 皮下筋膜 深筋膜(固有筋膜 深筋膜 固有筋膜) 固有筋膜 滑膜囊(内有滑液 滑膜囊 内有滑液) 内有滑液 纤维层(纤维腱鞘 纤维腱鞘) 腱鞘 纤维层 纤维腱鞘 脏层 滑膜层 壁层 腱系膜
5
肌束膜
肌外膜 肌内膜
腱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21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胸肋三角 腰肋三角
22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腹肌 (一) 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耻骨梳韧带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皮下环) 腹股沟管浅环 皮下环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联合腱 联合腱) 腹股沟镰 联合腱 提睾肌 腹横肌 腹直肌 腱划
23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1-85-86
6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第二节
头肌
按功能分两群: 按功能分两群: 面肌、 面肌、咀嚼肌 面肌
(表情肌) 表情肌) 枕额肌额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7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
8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第三节 颈肌
颈浅肌和颈外侧肌
颈阔肌
9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42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43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第六节
髋肌
下肢肌
(一)前群 髂腰肌 腰大肌 髂肌 腰小肌
44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阔筋膜张肌
45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臀大肌
(二)后群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股方肌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臀大肌 闭孔内肌 股方肌
34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手肌 外侧群 鱼际肌—拇收肌等 鱼际肌 拇收肌等
内侧群 小鱼际肌 中间群 Ⅰ、Ⅱ、Ⅲ、Ⅳ蚓状肌 —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35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骨间掌侧肌(3块 内收 内收) 骨间掌侧肌 块,内收 骨间背侧肌(4块 外展 协同蚓状肌) 外展,协同蚓状肌 骨间背侧肌 块,外展 协同蚓状肌
28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第五节 上肢肌
上肢带肌 三角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肩胛下肌
29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臂肌 (一)前群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肌
30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二)后群
肱三头肌
31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前臂肌 层排列) (一)前群(9块,4层排列 前群 块 层排列 1.肱桡肌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肱桡肌,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肱桡肌 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尺侧腕屈肌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2.指浅屈肌 指浅屈肌 3.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拇长屈肌 4.旋前方肌 旋前方肌
36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上肢的局部记载 (一)腋窝 (二)三角胸肌间沟
37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三)三边孔和四边孔 旋肩胛动脉) 三边孔 (旋肩胛动脉 旋肩胛动脉 旋肱后动脉, 四边孔 (旋肱后动脉,腋神经 旋肱后动脉 腋神经)
38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四)肘窝 肱二头肌肌腱, 肱二头肌肌腱 肱动脉, 肱动脉 正中神经
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 外口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腹股沟管浅 内口—腹股沟管深 腹股沟管深( 内口 腹股沟管深(腹)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四壁: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后壁 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下壁 腹股沟韧带
卵圆窝(隐静脉裂孔 卵圆窝 隐静脉裂孔) 隐静脉裂孔 筛筋膜
59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14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二)背深肌: 背深肌: 竖脊肌(骶棘肌 竖脊肌 骶棘肌) 骶棘肌 夹肌(头夹肌 夹肌 头夹肌) 头夹肌
15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三)背部筋膜 胸腰筋膜
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 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
浅层
深层
中层 深层
浅层 中层
16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32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33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二)后群(10块) 后群( 块 浅层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指伸肌 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小指伸肌
深层 旋后肌,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旋后肌 拇长展肌,拇短伸肌 拇长展肌 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拇长伸肌 示指伸肌
半腱肌
半膜肌
48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小腿肌 (一)前群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长伸肌
49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二)外侧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50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三)后群 1 浅层 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腘肌
51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2 深层 趾长屈肌, 趾长屈肌 长屈肌 ,胫骨后肌 胫骨后肌
54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血管腔隙(股血管 血管腔隙 股血管) 股血管 肌腔隙(髂腰肌和股神经 肌腔隙 髂腰肌和股神经) 髂腰肌和股神经
股管
55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股三角 收肌管
56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腘窝
57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下肢筋膜
阔筋膜 髂胫束
58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 陷窝韧带
4-12
24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Hale Waihona Puke 腹直肌鞘 弓状线(半环线 弓状线 半环线) 半环线 白线
25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二)后群 腰方肌 腰大肌
26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三)腹股沟管 三 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长。 长 两个口
52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足肌 足背肌 短伸肌 趾短伸肌 足底肌 内侧群 展肌 短屈肌 收肌
53
中间群 外侧群 趾短屈肌 小趾展肌 足底方肌 小趾短屈肌 4条蚓状肌 条蚓状肌 3块骨间足底肌 块骨间足底肌 4块骨间背侧肌 块骨间背侧肌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下肢的局部记载
梨状肌上孔 (臀上血管、神经) 臀上血管、神经 臀上血管 梨状肌下孔 (坐骨神经 臀下血管、神经 阴 坐骨神经,臀下血管 神经,阴 坐骨神经 臀下血管、 部血管、神经) 部血管、神经
12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颈深肌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两者之间构成斜 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13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第四节 躯干肌
背肌 (一)背浅肌: 背浅肌: •斜方肌 塌肩”) 斜方肌(“塌肩 斜方肌 塌肩” •背阔肌 最大扁肌 背阔肌(最大扁肌 背阔肌 最大扁肌) •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 •菱形肌 菱形肌
通行结构
男性 —精索 精索 女性 —子宫韧带 子宫韧带
27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四)腹股沟三角 海氏三角 四 腹股沟三角 海氏三角)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腹直肌外侧 缘,腹股沟韧 带和腹壁下动 脉围成的三角 区。
如腹腔内容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皮下环突出, 如腹腔内容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皮下环突出, 构成腹股沟斜疝。而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为腹股沟直疝。 构成腹股沟斜疝。而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