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脊索动物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具有中空的背神经管
背神经管是一条位于脊索上方的中空的管状神经 索。管内腔为神经管腔。前部膨大成脑,神经管腔 形成脑室。后部为脊髓,神经管腔形成中央管。
1-3 有咽鳃裂
咽鳃裂是咽部两侧成对排列的裂缝,与外 界相通,在咽鳃裂上有许多毛细血管,有呼吸 作用,是水生脊索动物的呼吸器官。
高等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时期有咽鳃裂,成 体时消失,由肺代替了鳃裂的呼吸作用。
食物的运送: 咽部腹中线有一行 发达的纤毛细胞叫 内柱; 背中线也有一行叫 背板(咽上沟); 口的周围有一圈纤 毛把背板和内柱连 起来,叫围咽纤毛 带(围咽沟)。
围咽纤 毛带
背板 迴 结 肛 环 门 腹 孔 肝 盲 囊
围 鳃 腔
内柱
食物 过滤) 粘液) 咽上沟
口笠(口笠触须过滤食物,只允 口(缘膜触手 内柱(混合 鳃裂(浓缩下沉) 肠 肛门。
中肾:中肾的肾小管开始退化,部分肾口消失。 在靠近肾口处的排泄小管管壁内陷,形成双层的 囊状结构,称为肾球囊。它把血管球包在中间, 形成肾小体。由肾小体和排泄小管组成具有泌尿 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排泄小管 血管球 肾球囊
肾单位
在中肾阶段,前肾导 管纵裂为二,一根为中肾 导管,各肾单位与中肾导 管相连,在雄性动物有输 精作用。另一根在雄性退 化为米氏管,在雌性则为 输卵管。 中肾是鱼类和两栖类 在胚后期的排泄器官。
5-1 亚门的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但终生保留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 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占 十分重要的位置。 脊索纵贯全身,超过背神经管伸达躯体的最 前端,故称为头索动物。 中空的背神经管位于脊索之上,前端稍膨大 形成脑泡。在咽的两侧有7 对以上的咽鳃裂。
头索动物是典型的桥梁动物,除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 三个主要特征外,还具有: 1)与脊椎动物相似的特征:具肌节、有奇鳍、肛后尾、 闭管式循环系统,其胚胎发育和三个胚层的分化也与 脊椎动物相似。 2)比脊椎动物原始的特征:无头、无骨骼、无心脏、 排泄器官为肾管。 3)比无脊椎动物进化的特征:躯体两侧有一对腹褶, 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的雏形。
(3)躯体两侧有许多“< ”形肌节,顶端朝前,肌 节间有肌间隔。
(4)骨骼:无骨质骨骼。脊索纵贯全身,直达神经 管的前部,但无明显头部,故又称无头类。
除脊索外,背鳍和腹鳍内有鳍条支持,咽壁有 支持鳃间隔的鳃棒,触须处尚有结缔组织形成的支 持组织。
(5)消化
身体前端的腹面为一漏斗形的口笠, 口笠的边缘约有40条触须,触须向内弯曲, 形成筛状器官,防止大形沙粒进入口内。口 笠的内腔称前庭,其深处为口。口周围是一 环形的缘膜,缘膜边缘向前方伸出指状突起, 称轮器。
(10)生殖 雌雄异体。 沿体壁两侧排列26对生殖腺,向围鳃腔内突入。 没有生殖导管。 生殖腺外膜临时开口,生殖细胞落入围鳃腔,由腹 孔排出,在水中受精发育。
水 代谢废物 生殖细胞
围鳃腔
腹孔
体外
胚胎发育和变态
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 胚—幼体。
总结: 1、原始性特征(即存在和无脊椎动物相 似的特征) (1)神经系统中枢部分还只是一条管子, 没有脑和脊髓的分化; (2)生殖腺多对,不集中,没有生殖导管; (3)表皮单层,真皮只是很薄的结缔组织; (4)循环系统没有心脏; (5)消化系统的肠子无分化,为一直管。
成体外被类似植 物纤维素性质的 被囊,因此又称 为被囊动物。
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
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如 脊索和神经管),躯体构造变得更为简单,这 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这是由 于幼体和成体的生活方式绝然不同所引起的。
4-2代表动物——海鞘
形体特征:形如茶壶。 壶口:口吸管,即入水孔。 壶嘴:围鳃腔吸管,即出水 孔。 躯体外被有植物纤维素的被 囊,被囊内面为单层上皮细 胞组成的体壁,体壁里面是 围鳃腔,咽裂开口于围鳃腔 内。
(8)排泄 每一肾管是一短而弯曲的小管,其一端以肾孔开 口于围鳃腔,另一端具有若干个有管细胞,紧贴体腔。 肾管收集废物排入围鳃腔中。
(9)中枢神经系统由脑泡、脊髓组成。
神 经 系 统
中 枢 神 经 背 神 经 管
周 围 神 经
脑 泡
“脑”神经 1对
脊神经 按体节
背 根 感觉和运动
腹 根 运 动
文昌鱼的感官有脑眼(感光)和眼点(无感光作用)。
脊椎动物学
教材及参考书目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刘凌云 郑光美 主编 2009 1、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 郑光美 主编 1997 2、动物学 侯林 吴孝兵 主编 2007
笫一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1 本门的主要特征
1-1 具有脊索
脊索是一条纵
贯动物躯体背部、 起支持作用的一条 棒状支柱。位于消 化管背面,神经管 腹面,并与二者平 行,起着支持身体的 作用。
1-4 其它特征
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循环 系统为闭管式。 有肛后尾。
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 1、三胚层;2、后口;3、次级体腔;4、两侧 对称;5、分节现象等。
2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比较
无脊椎动物
骨骼 心脏 神经索 脊索 外胚层的外骨胳 消化道的背面 实心、二条、 消化道腹面 无
5-2 代表动物—文昌鱼
产于我国厦门、烟台等地,长4-5cm,两端 尖,无偶鳍而有奇鳍,游泳能力差,半栖息于沙 中。
形体结构特征:
(1)外形:形如小鱼,体侧扁。无头、无鳞、无偶鳍, 有背鳍 、尾鳍 和肛前鳍。 在腹部两侧有一对腹褶。在腹面有腹孔(围鳃腔孔)和 肛门两个孔。
(2)皮肤 皮肤很薄,半透明。 有表皮和真皮组成。 表皮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是上皮组织,来自外胚 层;真皮很薄,由胶冻状结缔组织构成,来自中胚层。
2、进步性特征(具有脊索动物的特征)
6 脊椎动物亚门
6-1 亚门的主要特征
(1)出现明显的头部
具有高度发达和集中的神经系统。背神经 管在前端分化为脑,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 小脑、延脑五部分。头部出现嗅、视、听等集 中的感觉器官。背神经管在后端分化成脊髓。
(2)以脊椎代替脊索 由许多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代替柔软的脊索作为 支持身体的中轴。脊柱由一块块脊椎骨组成,故 名脊椎动物。脊椎保护着脊髓,在前端发展成为 头颅保护脑。
(5)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 具有搏动能力的心脏,血液循环加快,效能提高。
(6)原生的水生种类以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和陆 生种类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
(7)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
加强了排泄能力。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类型: 前肾、中肾、后肾。
前肾:位于身体前端,由许多排泄小管(肾小管)组 成。排泄小管以肾口开口于体腔内。肾口漏斗状, 上面有很多纤毛,可直接从体腔内收集排泄物。在 肾口附近有血管丛形成的血管球,通过过滤把血液 中的代谢废物滤出,再进入肾口。排泄小管的另一 端与前肾导管相连。 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阶段都有前肾出现,但只 有部分圆口纲动物以前肾为排泄器官,鱼纲和两栖 纲的前肾是胚胎期的排泄器官。
许小的食物颗粒随水进入)
围咽沟(纤毛向上摆动)
消化道中肠为一条直管,肠管前端有一盲囊称 为肝盲囊,相当于肝脏。
(6)循环
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心脏,以腹血管搏动代替 心脏功能。
(7)呼吸 终身以鳃呼吸。鳃间隔上有血管,水流通
过鳃裂时进行气体交换。
水流由口 (围鳃腔孔) 鳃裂 体外。 围鳃腔 腹孔
3 脊索动物门的亚门分类
脊索动物门约4万种,可分为3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前二个亚门是小型海生动物,总称原索动物。是 脊索动物中的低等类群。不出现脊椎。
4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约2000多种,海生。如海鞘。
4-1 亚门的主要特征
自由生活的种类,脊索终生保存;固着生 活的种类,仅幼体尾部有脊索,成长后脊索 和尾部消失,故称尾索动物。
骨骼分为: 头骨,保护脑和感官 中轴骨 脊柱和肋骨,保护脊髓和构成动物的大梁 肩带 带骨 腰带 肢骨
附肢骨
(3) 除圆口类外,均有上、下 颌分化 强化了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功能,并出现消化 腺,如唾液腺、肝脏等。
(4)出现了成对的附肢(除圆口纲外) 鳍形肢:为水生种类所特有,如鱼的胸、腹鳍。 掌形肢:陆生种类的前、后肢。 成对附肢的出现,扩大了动物的活动范围(非固着生 活),提高了摄食、求偶、交配、逃避敌害和躲避不良 环境的能力。
• 可逆式血液循环流向,即心脏收缩有周期性间歇 • 心脏前端 鳃血管 鳃部 心脏停歇,回 流心脏 心脏后端 肠血管
生殖方式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营有性或出芽生殖。 世代交替。
4-3尾索动物分类
尾海鞘纲 海鞘纲 樽海鞘纲 代表动物 住囊虫 代表动物 柄海鞘 代表动物 樽海鞘
5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 有30多种,全部海生。
脊索由柔软而富有弹性 的结缔组织组成,脊索细 胞内充满半液态的胞质, 外面包有细胞膜。脊索外 有二层鞘膜组成脊索鞘: ◆里层,纤维组织鞘; ◆外层,弹性纤维鞘。
低等脊索动物大多终生保留脊索,而高等脊索动 物只在胚胎时期出现脊索,成体则为脊柱代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脊索的出现使动物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 得“质”的飞跃。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从而 使脊索动物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 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使内脏 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 点,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脊索的也使动物 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 都更为准确、迅捷。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上下颌的 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完善化的发展。
米氏 管
中肾 小管 肾球 囊 吴氏 管 血管 球
中肾
后肾:后肾的排泄小管肾口已完全消失,前端都形 成了肾小体,各排泄小管通入后肾导管即输尿管。 后肾导管是在中肾导管基部伸出的一对突起,各与 一个后肾相连。中肾导管变成输精管。 后肾是爬行类以后的动物的排泄器官。
6-2 脊椎动物亚门分纲
分类上的基本概念: 1. 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官还未分化出来,因 而没有明显头部的类群,头索类和尾索类。 2. 有头类: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即脊椎动物。 3. 无颌类:无颌的脊椎动物,现存的类群只有圆口 类。 4. 颌口类:有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两栖、爬行、 鸟、哺育类。 5. 无羊膜类:胚胎发育中不具备羊膜的脊椎动物, 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 6. 羊膜类:胚胎发育中有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 行类、鸟类、哺育类。
脊椎动物
中胚层的内骨骼 消化道的腹面 中空、一条、 消化道背面 有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在形态、结构 和功能有存在着很大差异。
1866年发现柱头虫: 形如蚯蚓,生活在 浅海底部泥沙中。
1867年发现海鞘: 其幼体象蝌蚪,成 体营固着生活。
1871年发现文昌鱼,形如小鱼,无头无偶鳍。
以上三种小动物就是间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 动物之间的桥梁动物。
1.圆口纲 Cyclostomata 又称无颌类(Agnarha)。无颌,无成对附肢,脊索与雏形椎 骨并存。 2.鱼纲 Psces 出现上下颌,体表被麟,鳃呼吸,有成对附肢,适应水生生活, 称有颌类(Gnathostomata)。包括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3.两栖纲 Amphibia 皮肤裸露、湿润,幼体水生,用鳃呼吸,鳍游泳。变态后陆生, 肺呼吸,五趾型附肢运动。称四足类(Tetrapoda). 4.爬行纲 Reptilia 皮肤干燥,被角质鳞片或盾片,肺呼吸,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羊 膜出现,称羊膜动物(Amniota)。 5.鸟纲 Aves 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卵生,恒温。 6. 哺乳纲 Mammalia 体表被毛,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恒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