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的一般管理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养猪场的一般管理办法

一个规模化养猪场能否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高产、高效和优质计划,不仅取决于科学养猪技术的运用程度,还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这是养猪生产的复杂性和社会性所决定的。猪场的管理范围较广,现就猪群管理、生产计划和成本管理几方面内容加以简述。

一猪群管理

在规模化猪场里,猪群是主要的生产对象,猪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益的高低。因此,猪群管理是猪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无论是什么规模的猪场,都需要按照生产要求科学地确定猪群结构,这是保证有计划地迅速增殖猪、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1、猪群类别划分要根据各类猪群特点进行饲养管理,就必须将不同年龄、体重、性别和用途的猪只划分为不同的群。划分的方法和名称均应统一,以便猪场间彼此交流和统计管理。

哺乳仔猪:初生到断乳的仔猪

育成猪:一般指断奶至生后4月龄的幼猪

后备猪:生后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公母猪,公猪称后备公猪,母猪称后备母猪。

检定公猪:从第一次配种至所配种母猪产生仔猪断奶阶段的公猪,根据子代成绩来鉴定是否留作种用。

检定母猪:从初配妊娠开始至第一胎仔猪断奶的母猪,根据其生产性能,鉴定其是否留作种用,检定合格的母猪,第二胎开始参加成年母猪群。

成年种公猪:又称基础公猪,是指经生长发育、体质外形、配种成绩、后裔生产性能等鉴定合格的1.5岁以上的种用公猪。

成年母猪:又称作基础母猪,是指经一胎产仔鉴定成绩合格留作种用的1.5岁以上的母猪。从成年母猪群中选出若干优秀个体,组成核心群,以供选育和生产上更新种猪用。核心群种猪一般年龄在2-5岁为宜。

肉猪群:专门来生产猪肉的猪统称为肉猪,也叫生长育肥猪或生长发育猪。根据其生长阶段,又可分为架仔猪(克郎猪)和肉猪。

2、猪群的结构(各年龄的比例)与周转良好的猪群结构,要求各猪群之间保持经济合理的比例关系,既有较高生产性能,又能承前启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速度与繁殖猪群所占的比例大小,决定着猪群的增长速度。公猪、母猪、后备猪群在全部繁殖猪群中占的比例以基础母猪为转移,而基础母猪群的大小又与猪场的性质、规模以及年度内母猪分娩的胎次和每胎的繁殖存活仔猪数有关。

规模化养猪场的种猪群应处于经常变动的状态下,不断用经过鉴定的优良青年母猪更新老年的、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种公猪也是如此。

猪群的变动一般称之为猪群周转。猪群周转一般应遵守如下原则:

①后备猪达到体成熟以后,经配种转为检定猪群。检定母猪分娩产仔后根据其生产性能,确定转入一般繁殖母猪群或基础母猪群,或作核心群母猪,或淘汰作肉猪。检定公猪生产性能优良者转入基础公猪群,不合格者淘汰去势作为肥猪。

②初产母猪经鉴定符合基础母猪要求者,可转入基础母猪群,不符合要求者淘汰作商品肥猪。

②基础母猪5岁以后,生产性能下降者淘汰育肥。种公猪在利用3-4年后也做同样处理。

3、猪群生产中的各项记录猪群的各种生产记录是规模化猪场生产不能缺少的工作内容,要管理好猪必须做好各项生产记录,并及时对它进行整理一分析,这有利于总结经验,评价每头猪的生产性能和每群猪的生产状况,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改进猪群的管理工作。重要的生产记录有配种记录、母猪产仔哺乳记录、种猪生长发育记录、种猪饲料记录,猪只周转记录,猪只增减记录,猪只疾病诊治记录等。

二规模化猪场的计划管理

规模化猪场的场长及有关领导不仅对全年产多少窝猪,育成多少幼猪,每月出售多少种猪,多少头母猪配种妊娠,出售多少商品瘦肉猪等都应做到胸中有数,而且还要对外进行交流和向上级报告。计划管理是对下一年的猪场生产进行估计,按可能达到的指标逐月落实计划,计划管理对全场各项工作有监督作用,对每一位职工有显示成绩、鼓舞士气作用。计划管理分长远计划,年度(短期)计划。其内容有:生产计划,基建设备维修计划,饲料供应计划,物质消耗,设备更新购置,种猪选留计划,种猪更新计划,猪只生产计划,产品销售,疫病防治,劳务、财务收支等内容。

三成本管理

1、成本核算养猪生产中的各项消耗,有的直接与产品生产有

关,这种开支叫直接生产费,如饲养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饲料等;另外还有一些间接费用,如有专长人员、技术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工资、猪舍折旧费、各项管理费等。

2、降低养猪生产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规模化养猪场,要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就要降低养猪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否则将失去规模化养猪生产的意义,规模化养猪生产必需获得规模效益。要提高规模效益,需从三方面来抓,即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②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费用、③提高母猪单产。

一个千头养猪生态工程模式及其投资回报的操作案例

摘要: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通过优化调整,使农业产业规模调大、结构调优、产品质量调高、效益提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广大的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和社会的稳定。根据江泽民总书记要将畜牧业办成一个大产业的指示精神。就此,研究推出适合于以养殖大户或家族式管理为投资单元的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新模式。致力于种养结合,猪能利用结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畜牧业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现在农户养猪约占社会总量的75-80%。多为小规模、分散型、粗放式的单一养殖生产方式。所以,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对低下、产品质量等级低、商品价值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能力更差,效益不显著。养猪生产所消耗粮食及其副产品的多次转化利用效率不明显,排泄的有机废弃物转化成再生能源利用不够,未能经过生物热处理作为有机肥料,有效地利

用其改良土壤有机质,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进入到新世纪的中国农村,将面临着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通过现代农业新技术革命,来形成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物有机链式结构,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推行以适度规模的养猪生产、建立生态牧业庭院工程,促进养猪生产与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一)生态养猪模式发展现状及其技术构建

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人类共生协调发展,大力倡导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建立“生态牧业工程”的发展方向。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养猪业主体,占社会生产总量的85%以上。并且生产工艺先进,技术装备精良,生物能源的转化利用和多次加工增殖经济与生态效益十分明显。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2000年的人均生物占有量为2971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372公斤,人均肉禽占有量40公斤。一方面资源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又没有将有限的生物资源充分地利用。根椐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预测报告:现阶段中国与世界牧业发展成本之比为1.02,农业发展成本为世界的1.08,工业发展成本为1.25,自然保护成本为1.27。由此可见,这些方面都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造成人口、资源与环境在发展和协调上的压力。如果能够正确地选择发展模式,相对地集中资金投入,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建立起“规模养猪——沼气利用——沼渣、液用于种植”的生态循环体系,实现一举多得!

在广大的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多数尚处在粗放型的养猪,养猪业处于副业型的地位。这种相对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