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新“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性
中国农业大学Emiliy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的性质、内容、形式和特征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i。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农”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意义以及新“三农”阶段的到来,紧接着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新“三农”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农村人口素质在其中所处地位,从而得到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从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结论。关键词:“三农”问题;新“三农”阶段;农村人口素质
1.“三农”问题
概念
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统称。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ii
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意义iii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加上人口增长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使得我国每年都要从外国进口粮食。据统计,2011年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物进口545万t,2013年达到1 398万t,自2013年以来,我国三大主粮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粮食自给率正逐步下降。要实现“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调动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目前,我国还约有一半的人口常住农村,再加上2.63亿农民工,农民仍然占据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如果没有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不断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8 89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l,绝对差距为20 651元。种种情况表明,当前农村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只有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的方针才能真正落实,国民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新“三农”阶段的到来iv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旧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价格和农民税费负担三个方面。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曾是谷贱伤农的突出标志。农村改革既实现了农民的种养殖自由和农产品价格市场化,又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均分了土地,而集体所有的外壳同时遏制了农村的土地兼并,从而实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能够想象的最好土地制度安排。2006年免征农业税和免去农民的其它一切税费,终结了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苛捐杂税“积累莫返之害”的定律,标志了我国传统三农问题的基本解决。
新三农问题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在工业化、现代化转型中产生的。这主要是随技术和装备进步与农民离乡务工而产生的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土地的非农转用问题和农民离乡进城务工问题。其中,农地的流转已经受到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问题近年来已引起相当重视,解决的步伐相当微小、缓慢,但至少在方向上并无大的分歧。现在分歧最多最大、又制约着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农村土地的非农使用问题。农村土地如何非农使用,既直接影响农民工移居城市的方式,也间接制约了农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步伐,因此它已成为新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
3.关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相关问题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农业上,农业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同时,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基础设备薄弱。在农村方面,存在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留守”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也是一大问题。
农村人口素质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了解了目前“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之后,便可以分析农村人口素质与“三农”问题之间的关系了。无论是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还是农民自身发展方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都有其重要性及必然性。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资源缺失环境恶化;缺少相关专业知识无法合理安排产业结构;文化水平低不能掌握相关机械自动化的使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农村人口文化水平低下、农业相关人员素质不达标是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农村人口素质现状
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看,1997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其以下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8.3%,其中,文盲或半文盲的占劳动力总数的8.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7%。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仍无多大提高。据调查,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依然高达87.8%。其具体结构是: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7.4%,小学程度占31.1%,初中程度占49.3%,高中程度占9.7%,中专程度占2%,大专及以上程度占0.5%。而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v到了2009年,我国农业劳动力有4亿多人,约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0%左右。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约占7%,小学文化程度约占30%,初中文化程度在4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约占1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到1%。vi而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发达国家的务农人员文化水平远高于我国,如美国务农人员大学文化程度占 %,加拿大占 %,日本占 %。
相关问题分析
从根本上看,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终还是要靠农民自己。例如国外的一个农场差不多有百公顷土地,一对夫妇加他们的子女从事农业劳动,农忙季节雇佣4—6人,耕、种、收、储、售,可以全靠自己。种植和粗加工技术服务也基本自给自足,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中专甚至大学文化自己都懂。而这在中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农民问题,无论何种经营形式,主体都是农民,其他主体是无法代替的。从这个方面上来讲,农村和农业问题不过是“农民”这个主体所带来的衍生问题,只要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问题,“三农”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如何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呢笔者认为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决定因素之一。只有农民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自身素质达到一定高度,就不难接受和学习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4.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有哪些方法与策略vii
.抓好农村基础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口教育问题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问题。要想提高农村人口人口素质,必须从儿童做起。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存在很大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虽已普及,但很多青少年儿童并没有真正从中有所收获。农村人口早早辍学打工成家也早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设和切实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注重培养职业技术的学习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习、培养专业型人才对于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的教育从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让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初、高中毕业后,基本掌握一、两门实用职业技能,并能应用于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他们自己带来收益,也为社会创造财富。
正式成人教育,加强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