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核舟记 复习要点
11 核舟记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木石:树木和石头。
罔(wǎng)不:无不,全都。
因势象形:按照(木头原本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尝:曾经。
贻(yí):赠。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云:句尾语助词。
有奇(jī):多一点。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
可:大约。
许:上下。
轩敞:高起而宽敞。
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覆:覆盖。
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糁,涂。
峨冠:高高的帽子。
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语:说话。
现:露出。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比:靠近。
绝类:极像。
类,像。
矫(jiǎo)首昂视:抬头昂望。
矫,举。
属:类似。
诎(qū):同“曲”,弯曲。
倚:靠。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楫(jí):船桨。
舟子:撑船的人。
椎髻(jì):椎形发髻。
衡:同“横”。
若:好像。
啸呼:大声喊叫。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然:固定用法,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夷:平。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了了:清楚明白。
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篆(zhuàn)章:篆字图章。
丹:红色。
曾(céng)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
曾,竟然。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矣哉:“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二、文学常识《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散文家。
著有《茅檐集》。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刻舟者德精巧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设计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核舟记》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及作者魏学洢的生平;掌握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图像描绘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微雕艺术的欣赏和感悟,以及对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作者与背景介绍•文本解读与赏析•图像描绘与情景模拟•微雕艺术与文化拓展•主题探讨与情感共鸣•总结与作业布置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展示一张现代微雕作品的图片,如一枚硬币上雕刻的精美图案或一幅微小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惊叹于微雕艺术的精湛技艺。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在古代,有人能在一枚桃核上雕刻出一艘船,并且船上还有人物、景物和文字,你会相信吗?”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明代文学家魏学洢的笔下,一起探访他笔下的那艘神奇的核舟——《核舟记》。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教师讲解:•简要介绍魏学洢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强调他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和学者的地位。
•提及《核舟记》的创作背景,如核舟的来历、作者的写作动机等,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学生活动:•分组搜集更多关于魏学洢的信息,包括他的其他作品、家庭背景等,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分享。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搜集到的信息,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魏学洢。
三、文本解读与赏析教师引导:•带领学生逐段诵读《核舟记》,注意语音语调,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解释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如“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如核舟的整体布局、人物刻画、景物描写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文中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主题的理解,如核舟的雕刻技艺是否真实存在、作者的情感是否过于夸张等。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核舟记》的深层含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ppt课件一
• 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 ⑷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 ⑸ 又用篆章一
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
2019/3/19
我学习
部编版语文
我快乐
12
排序关
1 2
3 4
2019/3/19
部编版语文
13
用方位词说说课文主体部分的顺序 先介绍的是( 船中 ),再介绍的是 ( 船头 ),接着介绍的是( 船尾 ),最后介 绍的是( ). 船背
部编版语文 10
环节二:检查效果,积累词汇
⑴有奇巧人 :
(手艺)奇妙精巧 极像 类
⑵佛印绝类弥勒 :
⑶ 神情与苏、黄不属 :
⑷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缓缓地
起
部编版语文
11
•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 ⑵ 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部编版语文 此“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体现核舟特点的句子 小巧玲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而 计其长曾不盈寸. 雕工精致: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启窗而观,雕栏相 望焉 人物鲜活: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 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 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 然
2019/3/19 部编版语文 17
学法小结
一、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二、围绕事物的特征来进行写作.
2019/3/19
我学习 我成 长 我快乐!
部编版语文
核舟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3.引导学生感悟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练习,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描述一个日常物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核舟记》中的雕刻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词汇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如“核舟”、“罔不”、“技艺”、“奇巧”等词汇的含义,以及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
-文章结构的分析:学习作者如何通过逻辑清晰的空间顺序描绘核舟的细节,以及这种结构对表达主题的帮助。
-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对核舟的描写来寄托更深层次的寓意和情感。
-民间工艺文化的认识:了解核舟背后的文化意义,以及它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成就。
举例解释:
-通过对词汇的讲解和例句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言文词汇的用法,如“核舟”不仅是实物,也象征着雕刻艺术的精妙。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地叙述事物,提高写作的组织能力。
-通过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理解和文章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句式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我会通过对比现代语言和具体案例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核舟记新人教版
____顺__着__、__就__着_______ ____听__到__,__听__见_______ ________看___________
【点拨】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文言
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等。
(1)句句意: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 种事物的)形象。因,顺着、就着。
是背景部分,故而先写,可营造氛围。船头的苏、黄、 佛印三人是主要人物,故此先讲。船尾的舟子是陪衬 人物,故而后说。作者这样写,不仅是为了表达方便, 也是为了遵循事物内在的逻辑。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52页 第12-16题。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
(2)则皆闻之
•
(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
示例:①可以利用其文化内涵打造景区特色。②可以 利用与其有关的名人故事、神话传说等进行宣传。
【点拨】注意所提建议要有可实施性,可从文化 价值以及旅游价值等多角度提建议。
人教版 八年级下
第11课
第三单元
核舟记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
5B
基础题
2
3D
6C
7B
答案呈现
4C
习题链接
8 12 16
综合题
9
10
13 A
14
17
答案呈现
11 15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核舟上,东坡峨冠( guān )多rán( 髯 ),与朋友高
•
谈阔论,连他身上的衣zhě( 褶 )都能看清楚。
10. 课文写船头三人不同的情态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主要是为了说明雕刻者技艺的结合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核舟记》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清代作家魏学洢的同名文章。
文章详细记述了核舟的雕刻过程和雕刻家王叔远精湛的技艺。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核舟的寓意,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以及体会作者通过核舟这个小物品表达的对工匠精神的赞美。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核舟这样的微雕艺术可能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的帮助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反复阅读和翻译,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并能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翻译课文,理解核舟的寓意,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通过上下文和词语的搭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核舟记,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欣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翻译课文,理解核舟的寓意,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核舟这个小物品表达的对工匠精神的赞美,学会通过上下文和词语的搭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要词语和句式。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翻译和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翻译和理解课文的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翻译和解释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核舟的形状和雕刻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翻译和理解课文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让学生进行翻译和造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精品课件(共25张)
朗读关 翻译关 排序关
环节一:认真听读课文 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环节二:读准下列字的音。
①尝贻( 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 ) 奇
( jī ),高可二黍( shǔ )许。
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xīng )
④中峨( é)而多髯(rán )者为
东坡
⑤其两膝(xī )相比者,各隐卷底
专家鉴定 专家估价:价值一百万 估价依据:此核舟有一个特点是:小。 依据:明末魏学洢所著《核舟记》记载: 此“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体现核舟特点的句子
小巧玲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雕工精致: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启窗而观,雕 栏相望焉
人物鲜活: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 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衣褶(zhě )中。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大苏泛赤壁
结合文下注释边朗读 边疏通文章的字词句。如 果有解决不了的疑难,请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 习,合作中仍不能解决的 请作好质疑准备!
环节二:检查效果,积累词汇
⑴有奇巧人 : ⑵佛印绝类弥勒 :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 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其人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学法小结
一、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二、围绕事物的特征来进行写作。
我学习 我成 长 我快乐!
绘 “ 宝”
用我们手中的笔,学习本文的写法去细 致描绘你一件喜爱的工艺品
结束语:
• 因为它们是可以触摸的历史,是可以聆听 的古典,是可以品尝的陈酿!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hézhōu jì核舟记wèi xuéyī魏学洢míng yǒu jī qiǎo rén yuē wáng shū yuǎn ,néng yǐ jìng cùn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zhī mù ,wéi gōng shì、qìmǐn 、rén wù,yǐ zhì niǎo shòu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mùshí,wǎng bù yīn shì x iàng xíng ,gèjùqíng tài 。
cháng 、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yíyúhézhōu yī ,gài dà sū fàn chì bì yún 。
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zhōu shǒu wěi cháng yuē bā fēn yǒu jī ,gāo kě èr shǔ xǔ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zhōng xuān chǎng zhě wéi cāng ,ruòpéng fùzhī 。
páng。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kāi xiǎo chuāng ,zuǒ yòu gè sì,gòng bā shàn 。
qǐ chuāng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ér guān ,diāo lán xiāng wàng yān 。
bìzhī ,zéyòu kè“shān而观,雕栏相望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教案
4.增强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学习并运用课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词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我发现,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提出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举例:《核舟记》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一句,通过对核舟尺寸的具体描述,展现了作者精细的观察力和工匠的精湛技艺。
2.教学难点
-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学生需要对课文中的古文词句、成语典故等进行深入理解,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作者情感的把握:理解作者通过对核舟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去理解。
3.体会作者以核舟为载体,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4.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词句;
5.探讨作者通过核舟所传达的哲理思想。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核舟记》,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工艺品核舟的独特魅力,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作者对核舟之美的描绘,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仍需要关注学生的消化吸收情况,通过作业和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课件
【解析】 c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虞 /王毅叔远甫/刻。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盖__大__苏__泛__赤__壁__云________;点明全 文中心的句子是:__嘻__,__技__亦__灵__怪__矣__哉________。 (2)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__罔_不__因__势__象__形__,__各__具__情__态___。 (3)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_列__数__字_____、_作__比__较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 用是:_突__出__雕__刻__者__技__艺__的__高__超_________。
(2)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_【__答__案__】__船__身__从__头__到__尾__有__八__分__多__一__点__儿__,__大__约__有__两__个__黄__米__粒____ _那__么__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__【__答__案__】__谁__能__给__我__三__斗__粟__米__,__我__就__把__我__的__技__艺__传__授__给__他__。_____
15.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
种看法吗?为什么? __【_答__案__】___(_示__例__一__)不__赞__成__这__种__说__法__。__因__为__这__种__技__艺__创__造__出__来____ __的_冰__雕__作__品__,__深__受__人__们__的__喜__爱__,__能__带__给__人__们__美__的__享__受__。__(_示_____ __例_二__)_赞__成__这__种__说__法__。__因__为__花__了__很__大__的__功__夫__雕__出__的__作__品__,__却_____ __不_能__保__存__久__远__,__白__白__地__浪__费__了__人__力__和__物__力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核舟记魏学洢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核舟记/魏学洢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核舟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核舟记》。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核舟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核舟是什么样的工艺品,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类似的工艺品吗?你觉得工艺品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核舟的话题,例如:核舟的制作工艺、核舟的文化意义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
-感悟作者通过核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
-通过学习《核舟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对核舟寓意和象征意义的探究精神,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核舟记》的文学艺术价值、文言文的特点和核舟的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核舟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更多的艺术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核舟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一些微小的艺术品?”比如一个小巧的核舟模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核舟记》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举例:针对倒装句,教师可通过例句讲解、练习巩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其用法。
(2)核舟寓意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对传统文化、民间传说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深入理解核舟的象征意义。
举例:教师可补充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如民间传说、成语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核舟的寓意。
(3)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提高: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式等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运用想象、联想的方法,理解核舟的内涵,培养审美情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核舟记》重点识记及强化训练(附参考答案)
11.《核舟记》重点识记及强化训练【重点识记】(笔记整理)(一)字词积累1.生难字。
器皿(mǐn)罔不(wǎng)尝贻(yí)二黍(shǔ) 轩敞(xuān) 箬篷(ruî)石青糁之(sǎn) 多髯(rán) 手卷(juàn)两膝(xī) 衣褶(zhě) 不属(zhǔ)诎(qū) 楫(jí) 椎髻(chuíjì)虞山(yú) 篆(zhuàn) 有奇(yîu jī)2.重点词语解释。
(1)罔不因势象形(无,没有;依据)(2)尝贻余核舟一(赠送)(3)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原来,表推测)(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5)高可二黍许(大约)(6)箬篷覆之(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文中是“用箬篷”的意思)(7)石青糁之(一种矿物的蓝色颜料,文中是“用石青”的意思)(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两腮的胡须,文中泛指胡须)(9)苏、黄共阅一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书画长卷)(10)其两膝相比者(靠近)(11)佛印绝类弥勒(极;像)(12)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1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14)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15)居右者椎髻仰面(椎形发髻)(16)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17)其人视端容寂(正)(18)其船背稍夷(平)(1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2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21)矫首昂视(举)(举)3.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2)左手椅一衡木(同“横”,横着)(3)约八分有奇(同“又”)4.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2)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表存在)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同“又”)(3)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动词,做,文中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动词,是)(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指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5.古今异义。
好词好句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核舟记(2019年春)
第11课核舟记【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
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
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
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实用说课稿
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实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核舟记》是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1课,作者魏学洢。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核舟的制作过程和核舟上的景物、人物,表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品德。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差甚远,学生对于古代工匠的制作工艺和品德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古代工匠精神的敬佩。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掌握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核舟的制作过程和核舟上的景物、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核舟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意思。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拓展对古代工匠精神的认识。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核舟记》教案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理解文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意,培养学生自主
【投影展示】检查课前自学成果,投影展示重点字词。
学习与合作学习
2.检查自学情况,理解文句,掌握文意。
的能力,便于学生
【学生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 整 体 把 握 课 文 内
总括核舟上所刻人、物种类和刻字总数,赞美核舟雕刻者的精巧技艺。
【教师点评】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教师提问】本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 教 师 点 拨 】 说 明 文 的 结 构 方 式 主 要 可 分 “ 总 一 分 一 总 ”“ 总 一
让学生理清
分”“分一总”“递进”“并列”。
【投影展示】见课件。
容。
(1)通假字 (2)—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5)
虚词 (6)重点句子
3.整体感知文意,了解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教师提问】请概括第 1 自然段和第 6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第 1 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
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尝贻余核舟一”)。第 6 段,
心?
【学生回答】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核舟记》,能如此具体而细致地感受一件主题
鲜明的艺术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远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
雕刻技艺.另一方面是借助作者细致的观察。看来,写好说明文的前提和关
使学生更为
键是细致观察、精心构思。(板书)
深刻地感受我国
四、课外延伸,增长知识
【学生回答】“奇巧”“灵怪”“盖大苏泛赤壁云”。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背诵,还要懂得其中讲了什么文言故事。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15
大家好
16
体裁:说明文 雕刻品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开头总写,由评论引入所要 说明的事物;
结尾总写,在总述概貌的基 础上再作扼要的评论,跟开头呼 应。
分写部分,按照空间顺序写。 有详有略。布局颇具匠心。
大家好
17
结束
大家好
1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大家好
12
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 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 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 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 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 《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两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 “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 题。而且显示了核舟的对称美。
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
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
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大记
学 洢
大家好
4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读“核舟”
通读课文,思考作者对 “核舟”是 如何评价的?用原文中的词语或 句子概括
灵怪或技亦灵怪矣哉
大家好
7
大家好
8
品“核舟”
作者笔下核舟的“灵怪”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中找出来。
作品上10只3毫米左右 的螃蟹落在白色的沙粒上。
大家好
1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
放在绣花针针孔大家里好 。
2
微雕
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
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
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
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
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
船舱:格局、装饰同时介绍核舟的长和高
东坡(中)
船头 鲁直(左)
灵
怪
佛印(右)
详写人物 动作、神 态
奇 巧
船尾: 舟子两人
船背:船顶题名、印大章家好
9
大家好
10
大家好
11
研读第一段::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 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大家好
13
主题归纳:
本课通过对“核舟”的详细介绍,赞 扬了雕刻者王叔远高超精湛的技术, 同时也表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聪明才智及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
大家好
14
写“核舟”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核舟”也有了大致的 了解,现在就写出你们想象中的“核舟”。(可借 助文中说明事物的顺序、方法进行适当的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