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第七版第十章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件_东南大学_郑文纬_第七版_第11章_机器的机械效率

机械原理课件_东南大学_郑文纬_第七版_第11章_机器的机械效率
tg tg ( v )
M Qr0 (tg v )
M Qr0 (tg v )

tg ( v ) tg
§10-3 机械效率计算及自锁分析示例
90
γ ——三角螺纹的半顶角
f f f fv sin sin( 90 ) cos
§10-3 机械效率计算及自锁分析示例
解:1、滑块上升 F为驱动力,Q为生产阻力
Q vA F A

arctgf
考虑A的平衡: Q RBA F 0
F Qtg ( )
F f =fN R B
N
若A、B无摩擦 0
F
理想驱动力 F0 Qtg ( )
F0 tg F tg ( )
相反:当螺母A沿轴线移动方向与Q相同时(拧松螺母), 螺旋传动相当于滑块下降
F Qtg ( )
tg ( ) tg
M F r0 Qr0 tg( )
0,
§10-3 机械效率计算及自锁分析示例
2、三角螺纹 相当于楔形滑块与楔形槽的作用。 φv代替 φ
Wd Wr W f
Wd 0
§10-2 机器的机械效率和自锁
一、机器的机械效率
讨论稳定运动时期: Wd Wr W f 定义: Wr Wd W f 1 W f 1

Wf Wd
Wd Wr W f WG E E0
Wd
Wd
Wd
VQ
M d0 Mr Md M r0
由单一机构组成的机器,它的效率数据在一般设计手册 中可以查到,对于由若干机构组成的复杂机器,全机的效 率可由各个机构的效率计算出来,具体的计算方法按联接 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自己看书。

《机械原理》第十章_平面机构的平衡

《机械原理》第十章_平面机构的平衡

m1 r
Fb
泉城学院
单缸 曲轴
Fb Fb Fb Fbl Fb l
当 rb rb rb 时
l l rb mb rb mb mb mb rb mb rb mb rb mb l l rbl mb rbl mb l l rb mb rb mb mb mb l l


完全平衡或不完全平衡 由于机构各构件的尺寸 和质量完全对称,故在 运动过程中其总质心将 保持不动。 可得到很好的平衡效果
2Fh 2m 2 r cos
h 2Fh R14
2m 2 r cos mC 2 k cos
k m mC 2r
泉城学院
对称布置法


完全平衡 由于机构各构件的尺 寸和质量完全对称, 故在运动过程中其总 质心将保持不动。 可得到很好的平衡效 果
mC m3 m2C

2
l

C
C
平衡惯性力在曲柄加质量使得
pmC k pk m m m (m3 m2C ) r r mr mC k k e pa b m1 m2 pm3 r k l m 2 r cos mC 2 k cos Fh
l1 l1 m1 m1 m1 l l l2 l2 m2 m2 m2 m2 l l l3 l3 m3 m3 m3 m3 l l m1
泉城学院
rb m1 r1 m2 r2 m3 r3 0 mb rb m1 r1 m2 r2 m3 r3 0 mb
Fv m 2 r sin mC 2 k sin
h R14 Fh

机械原理第十章 标准齿轮与渐开线齿轮

机械原理第十章 标准齿轮与渐开线齿轮
a a
h 1 或 h 0.8 基准
ha c ha m c m 顶隙系数 c 0.25 或 c 0.3
h ha hf 6. 齿顶圆直径 d a d 2ha 7. 齿根圆直径 d f d 2hf
8. 齿距
p m m 9. 齿厚 s 2 m 10.齿槽宽 e 2
标准齿轮 m、、h*a、c* (15或20)为标准值 且 e = s 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P307表10-2)
si ri [(s r ) 2(invi inv )]
齿轮与齿条比较
4.标准齿条和内齿轮的尺寸 1、渐开线齿条的几何特点 (1)同侧齿廓为互相平行的直线。
(2)齿条齿廓上各点的压力角均相等,且数值上等
1渐开线齿条的几何特点分度线齿根线一渐开线齿轮的啮合过程理论啮合线段n齿廓工作段二正确啮合的条件保证前后两对轮齿有可能同时在啮合线上相切接触
§10-4 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1.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齿顶圆 ra,da 齿根圆 rf,df 分度圆齿厚s 齿 厚 任意圆齿厚 si 分度圆齿槽宽e ei 齿槽宽 任意圆齿槽宽 分度圆齿距 p pi= s+ ei 齿 距 任意圆齿距 i+e 分度圆 r,d ha 齿顶,齿顶高 hf 齿根,齿根高
o1
' r1
c
用C 表示。
上述参数即为渐开线齿轮的五个基本参数。
r2' o2
'
* ) 3.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几何尺寸 (基本参数为 m、Z、 和 h * 、 c a
1.分度圆直径 d mz 2.基圆直径 d b d cos 3.齿顶高 ha ha m 齿顶高系数
正常齿制 4.齿根高 hf 5.齿全高

机械原理第10章 凸轮设计

机械原理第10章 凸轮设计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廓线的设计 1)尖端从动件
①等分位移曲线;
②选定r0,画基圆;
③应用反转法逐点作图确 定 各 接 触 点 位 置 B0 , B1 , B2,……;
④光滑连接B0,B1,B2 , …… 点 , 就 得 所 要 设 计 的 凸轮廓线。
10.2 凸轮机构的廓线设计
2)滚子从动件
第10章 凸轮机构设计
Design of Cam Mechanisms
第10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
凸轮机构的运动与传力特性
2
凸轮机构的廓线设计
10.1 凸轮机构的运动与传力特性
10.1.1 凸轮机构的工作循环
基圆——以凸轮轮廓的最小向径rb (或r0)为半径的圆。
图10-1 尖端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工作循环
从动件一方面随机架和导路以角速度-ω 绕O点转动,另一方面又在导 路中往复移动。由于尖端始终与凸轮轮廓相接触,所以反转后尖端的运动 轨迹就是凸轮轮廓。
10.2 凸轮机构的廓线设计
10.2.2 图解法设计过程
添加!
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图解法凸轮廓线的设计)
(26分钟)
10.2 凸轮机构的廓线设计
10.2 凸轮机构的廓线设计
10.2.3 凸轮廓线设计的解析方法
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如图所示为一偏置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建立直角坐标系oxy。若已
知凸轮以等角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凸轮基圆半径rb、滚子半径rr,偏距e,从动 件的运动规律s=s()。
1、理论廓线方程 B点坐标(凸轮的理论廓线方程)
s
v
a


j

h (1 cos)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原理第十章
齿槽:相邻两轮齿之间的空间
齿槽一宽个:齿在槽任两意侧半齿径廓rK圆间周弧上长,。eK
齿距:在任意半径rK圆周上,相
邻两齿同侧齿廓间弧长。pK
在同一圆周上:pK sK eK
法向齿距:相邻两齿同侧齿 廓间法线长度,pn=pb
分度圆:为了计算齿轮的各部分尺寸, 在齿顶圆和齿根圆之间人为规定了 一个直径为d,半径为r,用作计算 基准的圆。 分度圆上齿距、齿厚、齿槽宽分别 用p、s、e表示。 p=s+e
已知传动比、中心距、 齿轮1的齿廓曲线K1,用 包络线法求与齿廓K1共 轭的齿廓曲线K2。
3.齿廓曲线的选择 理论上,满足齿廓啮合定律的曲线有无穷多,但考
虑到便于制造和检测等因素,工程上只有极少数几种 曲线可作为齿廓曲线,如渐开线、其中应用最广的是 渐开线,其次是摆线(仅用于钟表)和变态摆线 (摆线针 轮减速器),近年来提出了圆弧和抛物线。
o1
点P 称为两轮的啮合节点(简称节点)。 r’1 节圆:
ω1
节圆
n
两个圆分别为轮1和轮2的节圆
k
两节圆相切于P点,且两轮节点处速 度相同,故两节圆作纯滚动。
P n
ω 2 r’2
o2
根据这一定律, 可求得齿廓曲线与齿廓传动比的关系;
也可按给定的传动比来求得两轮齿廓的共轭曲线。
2.共轭齿廓
所谓共轭齿廓是指两轮相互连续接触并能实现预 定传动比规律的一对齿廓。
rK
k
=
rb/ cosK inv K = tan K
K

三、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O1
ω1
1.渐开线齿廓满足定传动比要求
N1
两齿廓在任意点K啮合时,过K作两 齿廓的法线N1N2,是基圆的切线,为 N2

机械原理第七版习题解答(第10章)--齿轮

机械原理第七版习题解答(第10章)--齿轮


42mm
分度圆半径
r 1 mz 1 3 26 39mm 22
2
《机械原理》习题解答
10-23设有一渐开线标准齿轮,z 26, m 3mm, ha* 1, 20 求其齿廓曲线在分度圆和齿顶圆上的曲率半径及齿 顶圆压力角。
基圆半径
rb r cos 39 cos 20 36.648mm
z 2(ha* c*) 2(1 0.25) 41.45
1 cos 1 cos 20
当齿根圆与基圆重合时,z 41.45, 当齿数 z 42 时,齿根圆大于基圆。
6
LOGO
7
(2)计算两轮的几何尺寸如下,单位mm
d 2
5
《机械原理》习题解答
10-27试问当渐开线标准齿轮的齿根圆与基圆重合时, 其齿数 应为z多少?又当齿数大于以上求得的齿数 时,试问基圆与齿根圆哪个大?
解:
db mz cos
由d f db有:
d f m(z 2ha* 2c*)
齿顶圆压力角
aa
arccos rb ra
arccos 36.648 42
29.24
齿顶圆曲率半径
a ra2 rb2 422 36.6482 20.5mm
3
《机械原理》习题解答
10-26已知一对渐开线标准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模
数m=5mm,压力角 20,中心距a=350mm,传动比
LOGO
机械原理习题解答 (第10章)
1
《机械原理》习题解答
10-23设有一渐开线标准齿轮,z 26, m 3mm, ha* 1, 20
求其齿廓曲线在分度圆和齿顶圆上的曲率半径及齿 顶圆压力角。

机械原理(第七版)优秀课件—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第七版)优秀课件—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 2.模数m不同于齿轮,有单独的标准。
• 3.ha*=1,c*=0.2
• 4.直径系数(蜗杆特性系数)
q和升角λ
• 1)q:为了减少刀具数量,
有利于标准化,…
• q=d1/ma1
d1=mq
• 6.转向
• 10.13.3 背锥与当量齿数
当量齿数的用途:1、用仿 形法加工齿轮时选刀号
• rv1=r1/cosδ1=mz1/2cosδ1
• 1、 轮齿啮合的过程
理论啮合线N1N2 实际啮合线B2B1
齿廓工作段
齿廓非工作段
• 2、渐开线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例:ε=1.2 的几何表示
• 3、重合度εα的计算 • 1)外啮合εα=B2B1 /pb
2.不出现根切的最小齿数
线距离
加工标准齿轮不出现根切的条件是:刀具的齿顶线到节
• 10.10.4 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 10.10.5 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
• 短半轴b=r, 长半轴=r/cosβ • c点的曲率半径 ρ=a2/b =r/cos2β • 以ρ为rv,以mn为m,以αn为α作当量齿轮
• 10.11 螺旋齿轮传动
• 10.11.1 螺旋齿轮齿廓曲面形成的方法
• 10.11.2 几何关系
• 2.正确啮合条件
• mn1=mn2=mn
• 3.几何尺寸计算
αn1=αn2=αn=20°
a=r1+r2=mn(z1/cosβ1+ z2/cosβ2)/2 可调β1和β2来凑中心距
10.11.3 传动比i12及从动轮的转动方向
1.转向
轮2的转向不仅与轮1的转向有关,还与旋向有关。 • 2.传动比

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主编第10章

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主编第10章

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主编第10章六、齿轮机构设计1.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点为和2.渐开线齿廓上K点的压力角应是所夹的锐角,齿廓上各点的压力角都不相等,在基圆上的压力角等于3.满足正确啮合条件的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当其传动比不等于1时,它们的齿形是的。

4.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无齿侧间隙的条件是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6.为了使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能连续定传动比工作,应使实际啮合线段大于或等于7.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时,两轮的圆总是相切并相互作纯滚动的,而两轮的中心距不一定总等于两轮的圆半径之和。

8.当一对外啮合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传动的啮合角在数值上与分度圆的压力角相等时,这对齿轮的中心距为9.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其啮合角的数值与圆上的压力角总是相等。

10.按标准中心距安装的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节圆与重合,啮合角在数值上等于上的压力角。

11.相啮合的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渐开线齿廓,其接触点的轨迹是一条线。

12.齿轮分度圆是指的圆;节圆是指的圆。

13.渐开线上任意点的法线必定与基圆,直线齿廓的基圆半径为14.渐开线齿轮的可分性是指渐开线齿轮中心距安装略有误差时,15.共轭齿廓是指一对的齿廓。

16.标准齿轮除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外,还应当满足的条件是17.决定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尺寸的参数有;写出用参数表示的齿轮尺寸公式:r=;rb=;ra=;rf=18.渐开线齿廓上任一点的法线必定切于圆,渐开线外齿轮齿廓曲线在齿轮的圆上的压力角为最大值。

19.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发生根切的原因是20.齿条刀具与普通齿条的区别是21.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22.当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少于zmin时,可采用变位的办法来避免根切。

23.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为:互相啮合的一对齿廓,其角速度之比与成反比。

如要求两角速度之比为定值,则这对齿廓在任何一点接触时,应使两齿廓在接触点的公法线24.决定单个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五个基本参数是,其中参数是标准值。

机械原理第10章 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机构概述

机械原理第10章  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机构概述

串联机器人机构fig109tandemrobotmechanism串联机器人机构1wristjoint腕关节2elbowjoint肘关节3shoulderjoint肩关节4waistjoint腰关节5base底座102机器人机构概述串联机器人大都是开链机构图109a所示机器人是3个转动副3个构件组成的串联机器人也简称3r串联机器人
(2)空间连杆机构分类 按组成空间连杆机构的运动链是否 封闭,空间连杆机构分为闭链空间连杆机构和开链空间连 杆机构。图10-6a所示RSSR机构中。构件1、2、3、4通过转 动副和球面副连接,形成一个封闭运动链,构件4为机架。 图10-6b所示机构中。构件1、2、3、4、5通过转动副连接, 形成一个不封闭的运动链,构件1为机架,则组成4R型空间 开链机构。该机构是典型的机器人机构。
3.空间连杆机构分类
(1)空间连杆机构表示方法 平面连杆机构名称是按其运动特性确定 的。如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双曲柄机构等。空间机构的 名称则用运动副名称表示。第一个字母一般是原动件与机架连接的 运动副的名称,然后按顺序依次排列。图10-5所示飞机起落架机构 可称为SPSR空间连杆机构。
Fig.10-5 Aircraft undercarriage(飞机起落架)
2.并联机器人机构
并联机器人分为平面并联机器人和空间并联机器人。 图10-10a所示为3自由度平面并联机器人,3个连架杆为驱 动件,共同驱动平台1运动。该机器人简称为平面3RRR并 联机器人,在微动机构中有广泛应用。图10-10b为3自由 度空间并联机器人。
Fig.10-10 Parallel robot mec hanisms(并联机器人机构)
10.1 空间连杆机构概述
1.空间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

机械原理第七版第十章

机械原理第七版第十章

的模数。
③ 压力角α,即分度圆压力角,并规定其标准值为α
=
20。。
它是决定齿轮齿廓形状的主要参数。
④ 齿顶高系数 ha*,其标准值为 ha* = 1。 ⑤ 顶隙系数 c*,其标准值为 c* = 0.25。
上述参数即为渐开线齿轮的五个基本参数。
2021/4/9
10
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3/3)
2.渐开线的函数及渐开线方程式
在研究渐开线齿轮传动时,常常需要用到渐开线的函数及渐
开线数学方程式。
2021/4/9
6
(1)渐开线压力角αk=∠BOK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2/3)
αk= arccos (rb/rk)
(a)
结论 渐开线上的压力角是变化的, 随rk增大而增大。
(2)渐开线函数
( (
tan αk= BK/rb= AB/rb
返回
§10-1 齿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1.齿轮机构的应用 (1)应用实例
例1 某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 例2 桑塔纳轿车的主传动系统 (2)传动特点 优点:① 齿轮传动用来传递空间任意轴间的运动及动力; ② 传递功率范围大; ③ 传动比准确; ④ 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可靠。 缺点:制造成本较高。
(2)内齿轮:内齿轮的齿廓为内凹齿;齿根圆大于齿顶圆;齿
顶圆必须大于基圆。
2021/4/9
11
§10-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1.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一对渐开线齿轮在传动时,它们的齿廓啮合点都应位于其啮 合线上。因此要两轮能正确啮合,应使处于啮合线上的多对轮齿 能同时进入啮合。即应满足两齿轮的法向齿距相等,即
= rb (αk +θk) / rb= αk + θk

机械原理课件 东南大学 郑文纬 第七版 第十章.ppt

机械原理课件 东南大学 郑文纬 第七版 第十章.ppt
平面运动的构件的惯性力由机架平衡。机构 的平衡称为机架上的平衡 。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其质心分别为ri ,其惯性力为 平衡质量mb和质心rb ,使得 mn rn r2 m1 r1 m2
设:构件以ω转动, 有n个分布在同一平面中的质点mi(i=1,2,…,n)
F m r i i i
2
F F F 0 b i
S2
C 3 S3 D 4 h3
l2 h2 m m h 2 m2B m2 2C 2 l2 l2
在构件I的延长线上r1处续上一个 对重,使其质量m’与m2B、m1 的总质心位于点A处
2
l3
m2Bl1 mh 1 1 m r 1
m l m l h 2 C 3 3( 3 3) m r 3
2
放大器4由仪表 7指示出不平衡 传感器1、2拾 质径积的大小 得振动信号
信号送入 4信号与 5信 解算电路 3内进 号输入鉴相器 行处理 6,由仪表8 指示不平衡质 径积的相位
6 电动机
4
放大器
7
驱动系统
测量系统
8
引言
在一般平面机构中存在着作往复运动和平面复合运 机构的总惯性力为 F=-Mas,欲使任何位置都有F=0,则 动的构件,它们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不可能象回 机构总质心作匀速直线运动;
转件一样在每个构件内部得到平衡。 as 0 机构总质心沿着封闭曲线退化为停留在一个点。 但就整个机构而言,可以在机架上平衡其所承受的 总惯性力和总惯性力矩。 当且仅当平面机构总质心静止不动时,平面机构 总惯性力矩还必须与机构的驱动力矩与生产阻力矩综合 的惯性力才能达到完全平衡。 考虑。
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得到平衡,从而减小或消除运动构件 作用于机架上的动压力。 平面机构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只有使质心S静止不动。

机械原理--第七版

机械原理--第七版

机械原理复习题第2 章机构的结构分析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构件和运动副;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2.具有若干个构件的入为组合体、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称为机器。

3.机器是由原动机、传动部分、工作机所组成的。

4.机器和机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完成有用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5.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机架,杆组,原动件三部分组成。

6.运动副元素是指构成运动副的点、面、线。

7.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构件具有独立运动的数目 ; 机构的自由度是指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数目。

8.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高副,它产生一个约束,而保留了两个自由度。

9.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相对运动的联接。

10.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11.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 1 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 2 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F=3n-2pl-ph 。

12.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2 ,最小约束数为 1 。

13.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2,至少为 1。

14.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判断该机构运动的可能性(能否运动〕及在什么条件下才具有确定的运动,即确定应具有的原动件数。

15.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低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高副。

16.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 F 3n2pLpH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复合铰链,(B)局部自由度, (C)虚约束。

17.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构件组成同一回转轴线的转动副;局部自由度是指不影响输入与输出件运动关系的自由度;虚约束是指在特定的几何条件下,机构中不能起独立限制运动作用的约束。

18.划分机构杆组时应先按低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级别按杆组中的最高级别确定。

《机械原理》第十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机械原理》第十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转子要完全平衡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也不需要过高要求
转子的平衡精度,而应以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为度。为此,对
不同工作要求的转子规定了不同的许用不平衡量,即转子残 余不平衡量。
许用不平衡量有两种表示方法:
1. 用许用质径积[mr](单位g.mm)表示 此表示比较直观,便于平衡操作。 2. 用偏心距[e] (单位mm)表示 [e] = [mr]/m
设计机构时,可以通过构件的合理布置、加平衡质量或加平 衡机构的方法使机构的总惯性力得到完全或部分平衡。
一、完全平衡法 1)四杆机构的完全平衡 将构件2的m2用集中于
B、C 两点的两个质量代换;
m2B = m2 lCS’2/ lBC m2C = m2lBS’2/ lBC 在构件1和3的延长线上各加一平衡质量,使其质心分 别移到固定轴A和D处: m’=(m2BlAB+m1lAS’1)/r ’
平面机构惯性力的平衡条件
对于活动构件的总质量为m、总质心S的加速度为as的机 构,要使机架上的总惯性力F 平衡,必须满足:
m 0 as=0 F mas 0
机构的总质心S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动。

质心不可能作匀速直线 运动
欲使as=0, 就得设法使总 质心S 静止不动。
-F"
平衡原理
F1
F = F1 + F2 F1 L1 = F2L2 可解得 L2 F1 = F L L1 F2 = F L
(1) (2)

F
F2

(3) (4) F' L1 F" L2
将力F平行分解到两个平衡基面 上,得F1和F2 ,即 F = F1 + F2 F1 L1 = F2 L2 即 F1 = -F'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

矩所产生的功率P之和为 n
m
P Fivi cosi M j j
i 1
j 1
若等等效效构构件件的为角绕速定度轴为转,动则的根构据件等,效其构上件作上用作有用假的想等的效等力效矩力所矩产Me生,,
的功率应该等于整个机械系统中所有外力、外力矩所产生的功率之
和,可得
M e P
于是
Me
n i1
Fi
vi
cosi
m
Mj
j 1
j
同理,当等效构件为移动件时,可以类似得到作用于其上的等效
力为
Fe
n i1
Fi
vi
cosi
v
m
Mj
j 1
j
v
2.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质量
若等效构件为绕定轴转动的构件,角速度为ω ,其对转动轴的假
想的等效转动惯量为Je,则根据等效构件所具有的动能等于机械 系统中各构件所具有的动能之和,可得
联立上述两式,可求出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下式 计算等效构件的角加速度
d d d d dt d dt d
§10-4 机械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10.4.1
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Md Mr
Md
Mr
1. 周期性速度波动产生的原因
(a) a 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是等效构 △W
b
c
d
毂和轮缘的转动惯量较小,可忽略不计。其转动惯量为:
轮幅
轮缘
轮毂 JA
B
H
A
D2 D D1
JF
m ( D12 2
D22 ) 4
m 8
( D12
D22 )
若设飞轮宽度为B(m),轮缘厚度为H(m),平均直径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动力学和机械的平衡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动力学和机械的平衡

i 1
i 1

F

n i 1
Fi
(
vi v
) cosi

n i 1
M
i
(
i
v
)
M

n i 1
Fi
(
vi

)
cos
i

n i 1
M
i

(
i

)
(3) 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 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通常有下列两种表达形式。
1)能量形式的运动方程式
d[1 J () 2 ] M ()d
式中m可由min与max的算数平均值近似确定:
m

1 2
(max
min )
机械速度不均匀系数的许用值因工作性质不同而有不同要 求,如果超过了许用值,必将影响机器正常工作,但是过分要 求减少不均匀系数值也是不必要的。不同机械(机器)的不均 匀系数许用值可在相关工程设计手册上查到。
三、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
设给定初始条件:=0时,=0,J=J0,则对上式积分得
1
2
J () 2

1 2
J
2
00


0 M ()d
2)力矩形式的运动方程式
J () d
2

dJ ()
M ()
d 2 d
四、在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
(一)等效构件角速度的确定
按等效力矩求等效构件角位移自至0的盈亏功W,其值为
n i 1
(mi vs2i0

J
si
2 i0
)
(二)等效质量及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及等效力矩

机械原理课件 东南大学 郑文纬 第七版 第十章

机械原理课件 东南大学 郑文纬 第七版 第十章

钢制刀口 再使转子向另一方向转动,待转子 形导轨 静止后,在转子上刻一铅垂线
静平衡架
二、动平衡试验原理
齿轮传动
万向节手
支承系统
试件 1
测振传感器 3 解算
基 准 信 号 发 生 器 Nhomakorabea5 带传动
2
放大器4由仪表 7指示出不平衡 传感器1、2拾 质径积的大小 得振动信号
信号送入 4信号与5信 解算电路3内进 号输入鉴相器 行处理 6,由仪表8 指示不平衡质 径积的相位
静平衡的条件是:分布于该回转 件上各个质量的离心力的合 力等于零或质径积的向量和 等于零。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举例:有三个质量块,分别作出三个质径积mr 为了平衡,应加平衡质量的质径积mbrb
3 mb rb mi ri 0
i 1
在求出mbrb 后,根据rb的方向,添加平衡质量mb; 或rb的反方向,减少平衡质量mb。
第十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第十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机构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试验法 机架上的平衡
§10-1 机构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机构平衡的目的 机构平衡的分类
§10-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面内的平衡。 D/B≥5(径宽比)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6 电动机
7
4
放大器
驱动系统
测量系统
8
引言
在一般平面机构中存在着作往复运动和平面复合运 机构的总惯性力为F=-Mas,欲使任何位置都有F=0,则 动的构件,它们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不可能象回 机构总质心作匀速直线运动;
机构总质心沿着封闭曲线退化为停留在一个点。 但就整个机构而言,可以在机架上平衡其所承受的 总惯性力和总惯性力矩。 当且仅当平面机构总质心静止不动时,平面机构 总惯性力矩还必须与机构的驱动力矩与生产阻力矩综合 的惯性力才能达到完全平衡。 考虑。 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得到平衡,从而减小或消除运动构件 作用于机架上的动压力。 平面机构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只有使质心S静止不动。

机械原理(第七版)优秀课件—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第七版)优秀课件—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Gears and its Design
• 10.1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分类
• 10.1.1 概述 • 1.什么是齿轮?
• 2.特点:适应范围广(v、p、r);效率
高(0.99);速比稳定、传动精度高;工 作可靠;可实现任意轴间的传动。制造 和安装精度要求高,成本较高;不适于 远距离传动。
• 刀具不标准
2.变位齿轮问题的提出
1)z<zmin时又要不根切; 2)a’≠a;
3)ρ小<ρ大, σ小>σ大, u小>u大,
• 3.刀具的变位 1)正变位 2)负变位 • 4. 变位传动
1)零变位齿轮传动:∑x=0,α’=α, a’=a • x1=x2=0 标准齿轮传动 x1=-x2 等移距变位齿轮传动 • 2)非零变位齿轮传动:∑x≠0,α’≠α, a’≠a
曲齿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 3.按齿廓曲线分:渐开线、摆线、圆弧 • 4.按工作条件分: • 1)开式:2)闭式:
• 5.按运动速度分:
• 低速:<1m/s
• 中速:1~25
• 高速:>25m/s • 超高:>100m/s
• 10.1.3 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 1.传动准确平稳
i 1 d1
2 d 2
α
r
α N1
xm ha m
p
Q
• 2. 变位齿轮的几何计算
• m、a由强度计算确定,α、z、d、db不变化 • h高a和、齿h厚f 、的d变a化、 df、s 、e 、α’都将变化,而关键是齿
• 1)齿顶高、齿根高
hai (ha* xi y)m
hfi (ha* c* xi)m
x的选择:无侧隙、不根
2
c o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把 B1B2与 pb的比值εα称为齿轮的重合度, 故齿轮连续传 动的条件为
εα = B1B2 /pb ≥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5/6)
而实际工程上,则要求 εα ≥[εα] 式中[εα]为许用重合度, 常用推荐值: 一般制造业 [εα]=1.4; 汽车、拖拉机 [εα]=1.1~1.2; 金属切削机床 [εα]=1.3; (3)重合度的计算及意义 1)重合度εα 的计算 εα= [z1(tanαa1 - tanα′) +z2(tanαa2 - tanα′)]/(2π)
(1)标准齿轮 是指 m、α、ha*、 c*均为标准值,且e=s的齿轮。
2)标准直齿轮的任意圆齿厚计算
4.齿条和内齿轮 (1)齿条:齿条的齿廓为直线;齿廓上各点压力角相同,等于 其齿形角。 (2)内齿轮:内齿轮的齿廓为内凹齿;齿根圆大于齿顶圆;齿 顶圆必须大于基圆。
§10-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3.变位齿轮的传动 (1)变位齿轮传动 2)变位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取无侧隙中心距 a′= a + ym 。 此时需将两轮齿顶各减短△ym,以满足标准顶隙的要求。 其中△y为齿顶高降低系数,而△y=( x1 + x2) - y。
1)变位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和连续传动条件与标准齿轮相同。
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6/6)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4/6)
3.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及连续传动条件 (1)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 实际啮合线段B1B2 理论啮合线段N1N2
(2)连续传动条件
为了两轮能够连续传动,必须保证在前一对轮齿尚未能脱离 啮合时,后一对轮齿就要及时进入啮合。则实际啮合线段B1B2应大 于或至少等于齿轮的法向齿距 pb,即B1B2 ≥ pb。
此式表明: 一对齿轮在任意位置时的传动比, 都与其连心 线O1O2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所分成的两段成反比。 这个规律称为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点P 称为两轮的啮合节点(简称节点)。 也可 根据这一定律, 可求得齿廓曲线与齿廓传动比的关系; 按给定的传动比来求得两轮齿廓的共轭曲线。
齿轮的齿廓曲线(2/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2/6)
2.中心距及啮合角 (1)中心距 1)在确定传动中心距时应满足的要求:
① 保证两轮的齿侧间隙为零,即 c′= 0。 ② 保证两轮的顶隙为标准值,即 c = c*m 2)标准中心距 a
a = r1+r2 = m (z1+z2)/2
结论 当两标准齿轮按标准中心距安装时,既能保证两轮顶隙 为标准值,又能保证齿侧间隙为零,即 c = c*m, c′= 0。
当x>0时,称为正变位,所加工的齿轮称为正变位齿轮; 当x<0时,称为负变位,所加工的齿轮称为负变位齿轮。
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5/6)
2.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 齿 厚 齿槽宽 齿顶高 齿根高 s = (π/2 + 2xtanα ) m e = (π/2 - 2xtanα ) m ha= (ha*+ x ) m hf= (ha*+ c*- x) m
§10-4 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1.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齿顶圆 ra,da 齿根圆 rf,df 分度圆齿厚 s 齿 厚 任意圆齿厚 si 分度圆齿槽宽 i 齿槽宽 任意圆齿槽宽ee 分度圆齿距 p = s + i 齿 距 任意圆齿距 pi= si+ ee 分度圆 r,d ha 齿顶,齿顶高 hf 齿根,齿根高
(2)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 1)标准齿轮传动 2)等变位齿轮传动 3)不等变位齿轮传动 x1 = x2 = 0 x1= - x2≠0 x1 + x2 ≠ 0
当x1 + x2 > 0时,为正传动; 当x1 + x2 < 0时,为负传动。
§10-7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0-6 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
为何对齿轮进行变位修正? 渐开线标准齿轮传动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对相互啮合的标准齿轮中,小齿轮的强度较低,容易损 坏,从而影响了整个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 2)标准齿轮不适用于中心距 a′≠a = m(z1+z2)/2的场合。 3)在切制齿数较少的标准齿轮时,其齿廓会发生根切现象。 因当a′< a时,无法安装;而当a′< a时,尚可安装,但齿 根切使轮齿的抗弯强度降低,重 侧间隙过大,重合度会降低,影响传 因此,为改善和解决标准齿轮存 合度减小。 动的平稳性。 在的上述问题,就必须突破标准齿轮 的限制对齿轮进行必要的修正。 而“变位修正法”为目前最为广泛 采用的一种齿轮修正方法。
2.齿轮机构的分类 外啮合传动 直齿轮传动 内啮合传动 齿条与齿轮传动 斜齿轮传动 人字齿轮传动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斜齿圆锥齿轮传动
(1)平行轴间的传动
(2)相交轴间的传动
曲线齿圆锥齿轮传动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3)交错轴间的传动 蜗杆传动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
§10-2 齿轮的齿廓曲线
一对齿轮传动是依靠它们的共轭齿廓来实现的。 所谓共轭齿廓是指两轮相互连续接触传动并能实现预定传动 比规律的一对齿廓。 1.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由瞬心概念知, 两轮的传动比为 i12=ω1/ω2=O2P/O1P
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2/4)
1.变位修正轮齿的切制 (1)标准齿轮的切制原理 1)齿轮切制的方法 采用盘形铣刀在卧铣床上加工 ① 仿形法 采用指状铣刀在立铣床上加工 采用齿轮插刀在插齿机上加工 ② 范成法 采用齿轮滚刀在滚齿机上加工 近代齿轮加工的方法很多,其中广泛采用的是用齿轮滚刀来 加工齿轮。 2)滚刀切制齿轮的运动 用滚刀切制齿轮时,其转动 一方面产生切削运动,而另一方 面产生范成运动, 同时滚刀还需 沿轮坯轴线方向作进给运动。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2/3)
(1)渐开线压力角αk=∠BOK αk= arccos (rb/rk)
(a)
结论 渐开线上的压力角是变化的, 随rk增大而增大。 (2)渐开线函数 (
tan αk= BK/rb= AB/rb = rb (αk +θk) / rb= αk + θk 故 inv αk = θk= tan αk- αk (b) 式中inv αk称为渐开线函数 (即展角θk), 是压力角αk的函数。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3/6)
(2)啮合角 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角α′就等于其节圆压力角。 当两轮按标准中心距安装时,则实际中心距 a′= a; 当两轮实际中心距 a′与标准中心距 a 不同时,则: 若 a′>a 时, r1′>r1,r2′>r2; c′>0,c>c*m;α′>α。 若 a′<a 时,两轮将无法安装。 (3)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与啮合角的关系 a′cosα′= a cosα
1.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点 (1)渐开线的形成 (2)渐开线的特性 1)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 2)渐开线上任意点的法线恒切于基圆; 3)渐开线愈靠近基圆的部分,曲率半径愈小;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 5)基圆内无渐开线。
2.渐开线的函数及渐开线方程式
在研究渐开线齿轮传动时,常常需要用到渐开线的函数及渐 开线数学方程式。

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4/6)
所谓变位修正法, 就是用改变 刀具与轮坯的相对位置,使刀具的 齿顶线不超过N1点,来避免根切现 象的加工方法。 这样加工出来的 m、α、 ha*、 及 c*仍为标准值,而 s≠e 的齿轮就 称为变位齿轮。 其刀具的移距 xm 称为径向变位量。其中x称为径向变 位系数或变位系。
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3/6)
用齿轮滚刀切制齿轮的方法(动画)
3)切制渐开线齿廓的过程
(2)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小齿数 为了避免产生根切现象,则啮合极限点N1必须位于刀具齿顶
线之上,为此应使 PN1sinα≥ha*m。 由此可得被切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zmin= 2ha* / sin2α
当 ha* =1, α = 20 时, zmin= 17。 (3)齿轮的变位修正法 为了切制齿数 z≤zmin而不发生根切的齿轮, 可减小 ha* 及加 大α 。 但 ha*减小,将使重合度减小, 增大α将使功率损耗增加, 且要采用非标准刀具。 故尽量不采用这些方法,而最好的方法 是采用变位修正法。
(3)渐开线的极坐标方程式 θk = inv αk = tan αk- αk rk = rb / cos αk

(c)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3/3)
3.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1)渐开线齿廓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 i12 = ω1/ω2 = O2P/O1P = const (2)渐开线齿廓之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 因渐开线齿廓之间的正压力方向沿其接触点的公法线方向, 即为啮合线,且为一定直线N1N2。 故在传动过程中,其正压力方 向是始终不变的。 (3)渐开线齿廓传动具有可分性 一对渐开线齿轮传动,即使两齿轮的实际中心距与设计中心 距有偏差,也不会影响其传动比的这一特性,称为渐开线齿轮传 动的可分性。这对于齿轮的装配和使用都是十分有利的。 结论 应用。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故渐开线齿轮传动获得十分广泛
(3) (2)
结论 重合度εα 与模数m无关,而随着齿数z的增多而增大, 还随啮合角α′减少和齿顶高系数ha*的增大而加大, 但εαmax=1.98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6/6)
2)重合度的意义 ① 用来衡量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② 代表同时参与啮合的轮齿对数的平均值。 增大重合度,同时参与啮合的轮齿对数增加, 故这对于提高 齿轮传动平稳性,提高承载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1)实现定传动比传动时两轮齿廓应满足的条件
无论两轮齿廓在何位置接触, 过接触点所作的两齿轮廓公法 线必须与其连心线相交于一定点。 故必为圆形齿轮传动。 2)实现变传动比传动时对两齿轮齿廓曲线的要求 要求两齿廓的节点按其传动比的变化规律在其连心线上移动。 故必为非圆齿轮传动。
§10-3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