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其中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历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其他方面的评价当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因为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本质追求,学生发展的水平和状况理所当然地是教育评价关注的焦点。而且学生评价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结果。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

提到学生评价,人们很容易立刻联想到考试与分数。其实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方法之一,分数也只是学生发展情况的衡量指标之一。那么评价学生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呢?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和手段是我们实施学生评价改革、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就介绍几组基础教育实践中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这是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对教育评价所作的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它主要是对教育背景、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据此进行教育设计。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

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它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概括地说,诊断性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所谓学习准备,就是指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于从事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学习是一种连续性活动,后续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的水平之上进行的。学生原有的发展水平是后续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实践证明,学生当前发展的差异,多是由于前期经验的不同所造成的。如果学习者具备必要的学习准备,教学又适合于这种准备,则有利于学生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和发展。反之,如果后续教学活动不是基于学生原有水平,与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之间的适合度不够,那么,学生在后续学习活动中则难以取得成功和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应该诊断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以便于检查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否定得太高或太低,教育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及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第二,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

现代教育兴起以后,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传统的班级划分主要以学生的年龄为划分标准,无视学生在发展潜能、学习准备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对同一年龄的学生施以划一的教育,以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各具特点和个性的学生。实践证明,这

种班级教学既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本化教育思潮的兴起和世界范围内对人的个性、创造性的张扬,分组教学再度被重视。它要求按照学生的潜能、成绩、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既不失集体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又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准备程度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而进行分组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全面、准确地诊断学生的前期学习准备情况,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尤其是识别那些高于或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以便把他们分置在最有益的教育序列中。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识别,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更不是要把某些学生编入“慢班”从而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而是为了明确学生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因而是有效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地获得适合于自身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识别和安置应是有弹性的,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而不必过分拘泥于对学生的准确分类。

第三,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这种诊断性评价类似于医生给病人看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发展上的严重困难,运用某种特殊的评价手段而作的诊断,目的是找出造成严重困难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故这种评价既可能发生在某种教育活动开始之前,也可能发生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之中,只要发现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这种评价。例如,对存在明显交往障碍的孩子进行诊断,分析造成孩子交往障碍的原因,进而提出帮助孩子发

展交往能力的措施。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借助的手段主要有:以前的相关成绩记录、摸底测验、智力测验、态度和情感调查、观察、访谈等。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之中开展,其主要作用是:

第一,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实施形成性评价必须明确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及其评价项目,划分出学习单元和具体课时,这无疑能对教学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第二,强化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能对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作出判断,从而肯定学生已有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作用。

第三,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简单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对问题和困难的分析,寻找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制订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措施。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教育进程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教育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因此实施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是,评价一定要有反馈,而且反馈一定得

伴随有各项改正措施和程序,以便教师和学生为今后的学习任务做好充分准备。应该注意的是,形成性评价虽然与诊断性评价一样,都有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任务和作用,但一般来说,形成性评价重在迅速找出简单的带有普遍性的困难和问题并加以解决,至于在个别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严重的特殊困难则必须留待诊断性评价通过运用特殊诊断工具来分析和处理。

为了做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形成性评价一般评价次数较多,概括性水平较低,评价内容和范围主要是每个形成性单元的内容与目标。形成性评价所借助的主要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

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我国中小学校的学生评价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评价需用考试、测验作为手段,在一些学校出现了平时考试失控的现象,考试或测验成灾,月月考,周周考,天天考。这种做法严重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即使有的学校对考试、测验进行了控制,也大都是进行单纯的考试、测验,没有利用考试对教学过程的问题作出诊断和分析,尤其忽视了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忽视了改进措施的制订,以致无法起到形成性评价应有的作用。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评价。它要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发展达成目标的程度。终结性评价的次数比较少,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期中、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