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衔接.doc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衔接.doc](https://img.taocdn.com/s3/m/de9787d3b84ae45c3a358c39.png)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衔接语句衔接这类题目要把握什么原则呢?我为大家提供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衔接,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平时多多练习!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衔接行测语句表达中的语句衔接题型一直是言语的必考题型。
面对这个题型,如何能够又快速又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接下来我来告诉大家正确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能够识别语句衔接这个题型,语句衔接就是给你一个文段,然后可以在任意一个位置挖出去一句让你补充,它的一般问法是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一般这种问法即可判定为语句衔接。
那么我们在解决这个题型时要把握两个一致的原则:一、话题一致首先我们在做这种题的时候要保证话题一致,也就是说你填入的句子必须得和文段说的是一件事,那怎样保证话题一致呢?以下三种情况符合任意一种即可保证。
1.上下文主语一致。
例:我是一位军人,也是一位父亲2.上文主语与下文宾语一致例:我爱吃香蕉,香蕉是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水果。
3.上下文围绕一件事来展开,通常多为并列文段例: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河流都清澈见底;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为绿洲;我有一个梦想,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不在垃圾堆积成山。
具体应用大家可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题精讲】“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时间段的历史来观察。
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
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对于竹简刻写是新的,金属伙子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
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背后B潮流永远不待人C太阳底下无新事D时间是变化的财富【解析】C。
这道题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它通篇都在说一个事,那就是“新”,所以保证话题一致选项也得和新这个新有关,结合四个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思路一致其次就是要保证思路一致,那如何保证思路一致,在这里主要是整体思路和局部思路。
山西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语句衔接题
![山西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语句衔接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fdfe90d4d8d15abf234e0a.png)
山西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语句衔接题语句衔接题,即在一段文字中填入一个句子,使文段更加完整。
语句衔接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句尾衔接题:即需要填入的句子位于文段结尾,这类句子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因此这类题基本等同于主旨题,考生做题时总结出文段的主旨即可。
句中衔接题:即需要填入的句子位于文段中间,这类句子的作用一般是承前启后(有时根据前后关系会有所侧重)。
句首衔接题:即需要填入的句子位于文段开头,这类句子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话题或开篇点题。
【更多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及最新公告请关注山西事业单位考试网
/shanxisheng/】
【例题】人工甜味剂能像糖一样,对舌头上同样的细胞产生刺激,这些替代化学物比普通的糖甜几百甚至几万倍,只需一点儿就很甜,它们几乎不会给食物增加热量,对正在减肥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另外,对那些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人工甜味剂也是一大福利——既满足了它们的口味需要,又不会使血糖升高。
然而,人工甜味剂毕竟是诞生于实验室的化学制品,与之相比,糖类则来源于植物,因此许多人担心人工甜味剂会像其他一些人造化学品一样带来健康隐患。
数十年来,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工甜味剂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得到了充分研究
B.肥胖人士一直在使用人工甜味剂进行减肥
C.关于其安全性的问题一直在争论之中
D.人们一直在寻找避免这些危害的对策
答案:C。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衔接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205f979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2.png)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衔接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衔接”,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衔接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近几年考试语句表达部分中出现语句衔接的概率在增加。
语句衔接作为一种题型,我们有不少同学对此感到困惑,虽然题量不多,但很多时候正确率得不到提升。
语句衔接题,它与逻辑填空题十分相似。
逻辑填空要我们选出找恰当的词,而这种题需要我们选出合适的一句话来填空,形式非常相似,但其实语句衔接更简单,因为选项是一些句子,句子包含的信息比词语要多,所以选择起来更容易。
那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语句衔接题。
我们刚刚已经说过,语句衔接跟逻辑填空十分相似,因此我们在做语句衔接题的时候也要先对材料进行分析。
(一)话题一致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片段阅读中首先要找文段的主题。
语句衔接也是呈现一段材料,如果我们能判断出它的文段主题,在选择衔接语句时就会更快一些,能够缩小选择范围。
选项中的话题要与材料论述的话题一致才能当选。
【例】“”,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
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
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对于竹简刻字是新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
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背后 B.潮流永远不待人 C.太阳底下无新事 D.时间是变化的财富【解析】C 整个文段都在说一个“新”字,“新媒体”、“新的媒体”、“新的文化政治”、“新的”等,说明材料的主题就是“新”。
而四个选项中只有C与“新”有关,填入后语段统一,故选择C。
(二)思路一致但有的时候选项中不止一个选项与话题有关,并不能通过主题选出答案,这时就需要继续看材料,分析行文脉络。
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根据空缺定位确定所填内容
![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根据空缺定位确定所填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d72cb0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d.png)
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根据空缺定位确定所填内容行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并列文段,你概括完好了吗? 片段阅读题目在行测考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比拟耳熟能详的尽是些“转折文段”“因果文段”“总分文段”,这些文段确实很重要,都在测查我们的一种才能:抓重点,看大家能否从一大段内容中把重点信息把握清楚。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并列文段,大家容易无视它的难度,忽略了它也在测查我们一种非常重要的才能:完好归纳概括的才能,这一才能无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非常重要。
并列文段在整体的构造上还是会给出我们一些提示线索的,也就是一些标志词比方:同时、此外、与此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可以给我们表述出来并列的假设干局部构造,我们也可以较快意识到出现了并列文段,此时我们就需要动用方法来知悉并列文段的主旨概括技巧,我们需要完好进展归纳概括,将并列的假设干局部内容的共性特点进展概括,假设是选项只概括了其中局部内容,那么这样的选项那么定性为片面选项,不予考虑选择。
让我们再通过一道例题来试试,掌握一下做题方法。
【例题】研究说明: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于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沐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使热水沐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A.自然的生活方式可以节能B.节能意识非常重要C.普通民众可以对节能做出奉献D.节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解析】D。
第一局部在说明跑步机锻炼改为公园锻炼能减少碳排放量;第二局部说明改用自然晾干衣服方式可以减少碳排放量;第三局部说明切断电可以减少碳排放量;第四局部说明节水型喷头可以减少碳排放量。
通过共性的归纳概括我们可以知道四局部内容在说明做这些事情可以减少碳排放量,选项既要说明做事情,也要说明减少碳排放量才算概括完好,D项符合。
行测语句衔接题考试解题技巧(精选3篇)
![行测语句衔接题考试解题技巧(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fe32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5.png)
行测语句衔接题考试解题技巧(精选3篇)行测语句衔接题考试解题技巧(篇1)例1:医生诊疗费用的低下与药品加成的过高,共同形成了以药养医的现状。
它保证了公共医院在数据上的收支平衡,却导致了“大处方”“新特贵药”“过度医疗”等现象的出现,让医生和患者都容易成为扭结的医疗制度及以其为轴的社会冲突的代偿者。
前一段时间,患者魏则西的去世和医生陈仲伟的遇害先后引起舆论大潮,两件新闻被附会了各种情绪,最终________________。
其所展现出的,正是医患双输局面长久酝酿出的情绪瞬间决堤的效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局面B.形成了喧闹的群体舆论冲突事件C.异化成为群体对群体的谴责和喊话D.造成了医患之间矛盾的形成与扩散【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我们会发现整个文段说的是医患关系的问题。
根据话题一致性无法排除选项。
第二部:梳理行文脉络,医疗费用降低整体来说是保障民生的一件好事。
文中虽然并未提及,但我们要有所了解。
文段开篇说了为了让医院的收支平衡出现了药品加成的现象和以药养医的顽疾,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医生和患者成为了“扭结的医疗制度”的代偿者。
接下来列举出了两个当下非常惹人注目的新闻,由“最终”可知,这两件新闻导致一个结果。
后文中“其所展示出的...”中的“其”指代的就是上文的一个结果,什么样的结果呢?是“医患双输局面长久酝酿出的情绪瞬间决堤的效果”。
第三步:分析选项,通过分析我们可知,空出信息应该是两个新闻事件导致的结果,而选项A中“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局”面和选项D中“造成了医患之间矛盾的形成与扩散”是药品加成的结果,并非两件新闻事件导致的结果,可排除选项A和选项D。
由分析我们知道这个“结果”是“情绪瞬间决堤的效果”,B项中“冲突事件”和C项中“谴责和喊话”都可以体现,无法排除。
我们在通过其他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题干中讲的是医患双方之间的关系,所以选项C说的“群体对群体”更为严谨。
2021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题指导之语句衔接技巧
![2021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题指导之语句衔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47579449e314332396893b2.png)
2021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题指导之语句衔接技巧在行测题目中,语句衔接题是经常考的题型,但是很多考生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由于找不到方法导致做题速度慢准确率也不高,那在我们平时的做题过程中怎么样能够有的放矢地做这种题型呢?其实我们也是有一些小方法的。
接下来请考生们跟着中公教育的脚步一起走进语句衔接题。
题干特征语句衔接题一般在考试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给一段话,而后里面随机设空,接下来给四个选项,让我们找一个最合适的往里面填写。
第二种是给了我们一段话,里面穿插了几个序号,而后又给我们一句话,问我们这句话放在哪个位置最合适。
这种就是语句衔接题。
话题一致语句衔接题要保持话题都一致性。
若设空处在开头,那它的作用往往是引出话题或者总领全文。
而设空处若在中间那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设空处若在结尾,那么一般是总结全文的作用比较多。
因此保持上下文围绕的话题一致性就非常有必要。
思路一致语句衔接题要保持思路的一致性。
若设空处在首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或者设空处在尾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那么设空处要选择的选项必然要有主题词。
而若设空处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设空处一定要有过渡衔接的作用。
【例1】“朽木不可雕也”。
生活中,常用这句话形容一个人不堪造就、无药可救。
朽木当真毫无价值?朋友是一位根雕师,那些烧火做饭的树根、年代久远的枯木,经他一番精心加工,重放异彩,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看来,________。
填入划线处最恰当一项的是A. 枯株朽木也是宝B. 腐朽,也可化为神奇C.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才D. “朽木”未必不可雕【中公解析】D。
本题为语句衔接题,设空处在尾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文中开篇通过“朽木不可雕也”引出话题,并提出一个问题“朽木当真毫无价值?”而后通过朋友的例子进行解答,朽木还是可雕的。
故应选择朽木可雕的同义转述。
B和C两项脱离朽木的话题,可以直接排除。
A项强调朽木是什么,而脱离是否可雕的话题,排除。
行测接语选择题答题技巧
![行测接语选择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d2f56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02.png)
行测接语选择题答题技巧
以下是 8 条关于行测接语选择题答题技巧:
1. 要学会前后联系呀!就像串珠子一样把前后内容串起来。
比如说,前面提到了“旅游的好处”,那后面很可能接着说“旅游能让人放松身心”之类的呀。
2. 注意关键词语哟!就像在迷宫里找到那根线索。
例如提到“但是”,那后面可能就会有转折的意思啦,得特别留意!
3. 大胆猜测也重要呢!别害怕错呀。
比如一段话说了很多动物,那接下来不是可能会说某种具体动物的特点嘛。
4. 抓住主旨可关键啦!就如同抓住了风筝的线。
要是主旨是讲环保,那后面接着的肯定和环保相关呀!
5. 想想日常逻辑嘛!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
说今天天气好,那下一句可能就是适合出去走走之类的嘛。
6. 关注文段的情感倾向哇!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要是消极情绪,那后面可能接着说不好的方面呀。
7. 别忽略细节哦!有时候细节就是解题钥匙。
比如提到一个小例子,那后面可能会展开讲讲这个例子呢。
8. 多练习呀才能更熟练!就像练武一样,越练越厉害。
每天做几道这样的题,你会发现自己进步超大的!
总之,多练多用心,这些技巧就能掌握好,接语选择题就不在话下啦!。
公务员行测备考: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备考: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578a26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7.png)
公务员行测备考: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行测语句衔接题作为常考题型之一,掌握其中答题技巧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得分,下面小编为你准备了“公务员行测备考: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公务员行测备考: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语句衔接题是国省考行测常考的题型之一,但是很多的考生对这样的题目还是束手无策。
那么应该如何解题呢?语句衔接题并不是按照考生的想法进行衔接,而是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衔接,那么语句衔接题的上下文是解题的关键,所要填入的句子要跟上下文话题进行呼应。
这时候我们需要与作者的写作思路保持一致,应该注意设空所处的位置。
一般设空处在文章首句,那么很有可能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如果设空处在文章中间,那么很有可能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设空处在文章结尾,或者用因此等总结性的词语引导时,很有可能起到的是总结全文的作用。
在进行筛选选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排除无关项,对于跟材料论述话题无关选项进行排除。
其次排除跳跃性较强信息。
接下来用两道例题来示范以上方法:【例题1】饮食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
纳入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
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礼,________________,使人们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的同时,品尝目的地的特色饮食正成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B.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C.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潜力得到开发D.饮食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解析】B。
设空部分位于文段中间,重点关注上下文之间的衔接。
设空部分之前的话题提到了饮食与旅游和文化的关系,设空处之后也提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设空部分应包含这三个主题词,以承上启下。
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根据空缺定位确定所填内容
![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根据空缺定位确定所填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84c46d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9.png)
⾏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根据空缺定位确定所填内容 为了帮助⼤家能够更加顺利的备考⾏测考试,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根据空缺定位确定所填内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根据空缺定位确定所填内容 ⽆论国考、省考还是事业单位考试,⾔语理解与表达专项⼏乎是必考查内容。
⽽在这⼀专项中,语句衔接在近⼏年中所考查题量略有增⻓。
何为语句衔接题型?语句衔接题型⼜划分为⼏类?这类题型是否有解题⽅法与技巧?下⾯,⼩编带⼤家⼀⼀来学习。
语句衔接,题干给出⼀段⽂字,在这⼀段⽂字中,抽取⼀句话让我们补充完整。
按照空缺横线位置不同,可划分为三类:空缺在段⾸、空缺在段中以及空缺在段尾。
⽽空缺处位置不⼀样,其作⽤也不⼀样。
那么下⾯我们就具体来分析其具有哪些具体作⽤。
空缺处在段⾸:引出话题、总领全⽂ 例题1. 相关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_:由于⽓候变暖,中国冬⼩⻨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产量显著提⾼,⽔稻⾯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作物,除了利好消息,⽓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事件增多,各种病⾍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
填⼊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句是: A.⽓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 B.各种⽓象灾害对农业⽣产的影响⽇益突出 C.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积正在⽇益扩⼤ D.⽓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 【答案】D。
解析:横线部分位于句⾸,后⾯是冒号,所以要填⼀个能够概括下⽂的句⼦。
冒号之后内容均是⽓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先详细论述⽓候变化的好处,之后⼜简略提及⽓候变化的坏处,从⽂段中看,明显以好处居多,D项表述准确。
A 项“农业”扩⼤了论述范围,应为“中国农业”,且“想象的那么悲观”也为⽆中⽣有,排除;B 项主语错误,不是“⽓象灾害”⽽是“⽓候变化”;C 项为后⽂中的部分内容,不全⾯,排除。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国考行测之语句衔接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国考行测之语句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e500188971fe910ef12df871.png)
TEL:0351-8330622
网站:/
地 址:太原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国考行测之语句衔接
语句衔接是国考行测语句表达部分的题型, 也是多年来必考题型之一。 很多学理科的同 学一碰到这种大段文字类的题目就头疼, 其实只要学会分析文段的逻辑结构, 掌握做题方法, 即使是理科出身的同学同样可以游刃有余地对付这类题目。 例1.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 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在分析这种趋 势的时候, 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 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 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 ____________。 【2011国考】 A.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多大 B.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C.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D.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 【答案】C。 【解析】最后一句中间由一个分号隔开,可见被隔开的两部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 与后面“如果 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相对, 都是指某种言论, 前一个分句“总能吸引 一堆眼球”, 是指人们对于这种言论的反应, 所以空处所填内容也应该是人们对于某种言论 的反应,所以应该选 C。 例2.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 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 也在清晰地勾画着 自身的影像。实际上,____________,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 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 角综合的结果。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巧解语句衔接
![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巧解语句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8aef2e2c31126edb6e1a1000.png)
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巧解语句衔接每年的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都会出现“语句衔接”这种题型。
很多同学对这类题型把握不准,导致这类题型的错误率也挺高,那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讲一些“语句衔接”的巧解方法。
一、话题一致我们知道一段话当中很多时候会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论述,所以我们所填的这句话要跟题干讨论的话题保持一致。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一个人有两个耳朵,能听话,两只眼睛,能看东西,两个鼻孔,能闻味。
听话,能听正面的,也能听反面的;看东西,能看白的,也能看黑的;闻气味,能闻香的,也能闻臭的。
所以,______。
横线上为这段文字所填的结论性语句是()。
A.人体构造也是符合美学原理的B.人的机能也是合乎辩证规律的C.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必须善于辨别D.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的特点中公解析:这道题前面“耳朵、眼睛、鼻子”都是围绕人的机能、构造展开的,所以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我们可以立马排除C、D两个选项,再根据“正面、反面、黑白、香臭”可知整个文段是再说明人的机能也是合乎辩证规律的,故答案选B。
二、思路一致作者在写一段文字的时候肯定存在行文思路,比如说作者可能按照“时间、空间、事理”顺序来进行写作,只要我们能弄清作者的行为思路,自然就明白了所填句子的内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例题:如果将汉字视为一个生命体,它的演化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渐变,一种是突变。
渐变,常常由书写工具的变迁引起,甲骨文笔画硬朗挺拔,是因为刻在坚硬的龟甲之上,隶书初是刻在竹筒上的(后来才用墨写),所以转折提笔间有一种雕琢的韵味。
至于楷书的中正平和,是毛笔书写时代的字形逐步趋向规范和标准化的结果,这都不是一道命令下来改的,而是很自然的历史进程。
____,秦王朝为了政治的需要,发布“书同文”的政令,在全国推行“小篆”。
小篆改变原先那种弯弯曲曲的笔画线条,整理出一种笔画匀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
更大的突变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国家推行简体字政策,2000多个汉字被简化和标准化。
自-2017省考行测:掌握解题方法解决语句衔接
![自-2017省考行测:掌握解题方法解决语句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34a9d8327f1922791788e89b.png)
2017省考行测:掌握解题方法,解决语句衔接语句表达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虽然占比重不是很大,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中语句衔接还是比较难的一个版块,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来谈谈语句衔接的解题方法。
语句衔接题目第一步需要观察一下句位,看一下文段在哪句话设空,如果文段的空设在了首句,一般起到了总结全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如果文段的空设在了中间,一般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文段的空设在的尾句,往往起到的总结全文的作用。
第二步找关键词语,通过划分结构,找主题词来对文段进行整体的把握,对文段有充足的敏感性。
第三步理清文段,顺通语感。
需要保持一致的原则;1.话题一致①前后句子主语一致例:卧室的色彩在空间上很讲究,在客厅色彩大多以中性色为主②前一个句子的是主语一个句子的定语例:如果办公室的灯一直不关,灯的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③前一个句子的宾语是后一个句子的主语例:小丽喜欢小王,小王聪明能干。
④陈述对象一致例:杨国军躺在床上,哼起了一直时下颇流行的电视剧主题曲。
愉快的心情显示刚发生的事对他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一会,就响起了轻轻的鼾声2.色彩一致:前后描写事物的色彩、声音、气势、氛围、情调、作者感情等都应该是一致的。
例:远眺群山环抱,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3.思路一致:从叙事脉络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遵循时间先后,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左到右。
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前面,材料句放中间,总结句放后面。
例: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
4.句式一致:组成文段的句子、短语结构形式前后具有一致性。
题干往往给出了一个结构比较严谨的句子,在选项意思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句式一致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例:有人认为所有的适应都是一种丑陋,都是世故圆滑;有人却认为“适者生存”,执着的生存不是苟且偷生,不是碌碌无为,不是闲抛岁月;也有人以为“适者生存”,生存下来为的是向前,为的是进步。
xx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语句衔接答题技巧
![xx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语句衔接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952be9ca98271fe900ef949.png)
2017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语句衔接答题技巧语句衔接是行测考试经常会涉及到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是将完整的一段话中的首句、中间句或尾句中的某一句话拿掉,让考生选择一个符合材料的句子填入到横线处。
因此,这就要求考生了解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整个材料中的作用,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另外,所选择的的选项是原材料中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和整个材料保持语句上的连贯性。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考生详细讲解言语理解语句衔接答题技巧。
看到一道语句衔接题,考生应该首先快速浏览一遍文段,判断出文段的体裁。
因为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我们在做题时把握的重点也不尽相同。
如果是议论文,我们要重点把握文段论述的中心话题;说明文的话,要注意保持说明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要说明的重点内容;对于散文,更要注重整个文段在情感、态度、色彩、气氛、视角等方面的一致。
【例题】我记不清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紫色,最后它们发出了金色的霞光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上灰色的露水D.它射下几缕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般贯穿整个树林【中公解析】B。
从文中我们找到关键词“更蔚蓝更清新”与“甜美的倦意”,再分析选项:选项C中“寒气、灰色”不能照应“甜美”,选项D中的“火的带子般”也不能照应“甜美”,色彩不一致,排除这两项。
选项A中“白、玫瑰色、紫色、金色”与“蔚蓝”脱钩,排除。
选项B“温暖、清凉”与文段意境情调一致。
故本题答案选B。
【练习】一个人有两个耳朵,能听话,两只眼睛,能看东西,两个鼻孔,能闻味。
听话,能听正面的,也能听反面的;看东西,能看白的,也能看黑的;闻气味,能闻香的,也能闻臭味的。
所以,________________。
横线上为这段文字所填写的结论性语句是:C.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必须善于辨别【答案】B。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衔接怎样选出“优解”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衔接怎样选出“优解”](https://img.taocdn.com/s3/m/9f635f72284ac850ac024272.png)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衔接怎样选出“优解”在行测考试中,很多同学在备考时往往一心扑在主旨题和细节题上,对于语句表达中的语句衔接和语句排序题不以为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类题目并非测查重点,另一方面可能是同学们在应对这类题目会有些束手无策。
接下来家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语句衔接题,怎样分析我们手中有题目和选项,从中破解出“优解”。
在作答语句衔接题时,很多同学毫无章法,凭着一时的感觉看哪个顺眼,认为自己读的挺通顺就做出选择,而忽视了文段分析的重要性。
作答这类题目要注意,我们要选的是原本在文段中呈现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能衔接进去太突兀,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选项和题干话题一致的角度入手去破题,毕竟衔接的紧密性是我们要关注的。
(例题)从化学的角度说,高分子材料在320度到820度之间的中低温燃烧情况下,会释放出十几种呋喃类物质,这些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统称为“二噁英”。
通过实验发现,焚烧的温度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都不会产生二噁英。
这就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次启用,持续稳定运行,不能频繁停炉。
如果停炉,在降温过程中,温度从820度到320度之间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防止二次合成二噁英。
所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如果垃圾处理得当,发电时带来的“二噁英”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B.考虑到环境成本,现在世界各国已很少使用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C.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现有赖于焚烧炉高效稳定的运转D.在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时应采用精密的时间控制技术(解析)正确答案:A。
这道题目有很多同学情急之下会选D,因为在所以之前看到文段提到了“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就选择了D项的时间控制技术。
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道题的行文脉络,首句说高分子材料在320度-820度燃烧会释放出二噁英,接着通过实验发现,温度控制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不会产生二噁英。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对我们的应用是不是就有价值啦,就要求我们垃圾焚烧发电厂稳定运行,不要频繁停炉。
行测解题技巧:语句衔接行文脉络分析
![行测解题技巧:语句衔接行文脉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347503998fcc22bcd10dfa.png)
行测解题技巧:语句衔接行文脉络分析行测语句衔接题有哪些解题技巧,想复习这个模板的考生可以来看看,下面由小编为你准备了“行测解题技巧:语句衔接行文脉络分析”,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行测解题技巧:语句衔接行文脉络分析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中语句表达的题目所占比列并不高,多是两道或者三道题目。
其中语句衔接是历年言语中的必考题型,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也容易忽视其重要性。
纵观近几年的考试题目,无论是题目选材还是题目难度上都是不叫大的,据不完全统计的结果显示,考生在此处的失误率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如何在考场上快速锁定答案,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语句衔接之行文脉络分析。
一、梳理文段结构—提炼主题词之高频词【例1】孤独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体验到孤独袭来的痛楚。
它可以是简单而表面化的比如成为球队里面不可能上场比赛的球员,或者派对上永远坐在角落里面的女孩儿;也可以是尖锐而剧烈的,比如失去配偶或者亲朋友。
______________,它与连接的人数和频率无关,而与连接的质量和意义有关。
你可能在高朋满座的喧哗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独。
根据语意填入划线部分恰当的是:A.孤独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觉B.孤独是一个抽象、温暖的存在C.信仰也会减轻一个人的孤独感D.孤独感倾向于简化生活中一切复杂的失去【解析】A。
“它与连接的人数和频率无关,而与连接的质量和意义有关。
你可能在高朋满座的喧哗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独”是对横线处句子的具体阐释,“它”指代的是“孤独”,可首先排除C.D。
B项“温暖”与文中强调孤独是一种“痛楚”的语境不符,排除。
文段未提及孤独对生活的简化A项把孤独界定为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与后文的“喧哗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独”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A。
宏观来看,在语句衔接的题目中,通过通篇阅读首先要做到主题词敏感,所谓主题词就是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只有宏观上把握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以及话题中展开行文论述结构,才能准确选择出文段空缺的内容,文段的主题词多以高频词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重点关注。
公务员行测辅导:语句衔接题三个考点
![公务员行测辅导:语句衔接题三个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af75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7.png)
公务员行测辅导:语句衔接题三个考点1500字公务员行测中,语句衔接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需要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正确判断语句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下面我将介绍语句衔接题的三个考点。
首先,考生需要掌握各种衔接词的用法。
衔接词是连接两个语句或句子的词语,通过衔接词的使用,可以使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
常见的衔接词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对比连词、因果连词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衔接词的用法,例如“而且”、“不仅……而且”、“然而”、“因此”等。
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语句衔接题,考生还需要掌握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等,以便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适当的衔接词,保证语句之间的衔接准确。
其次,考生需要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语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递进、对比、因果等。
在回答语句衔接题时,考生需要准确判断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关系选择适当的衔接词。
对于并列关系的语句,可以选择“并且”、“还有”等衔接词;对于递进关系的语句,可以选择“而且”、“更加”等衔接词;对于对比关系的语句,可以选择“然而”、“相反”等衔接词;对于因果关系的语句,可以选择“因为”、“所以”等衔接词。
考生需要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把握语境信息,准确判断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考生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语句衔接题往往需要考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全面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信息,注意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确保选择的衔接词符合语法规则和语境要求。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别,避免被干扰选项所迷惑,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语句衔接题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种常见题型,需要考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正确判断语句之间的关系。
考生可以通过掌握各种衔接词的用法、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提高解答语句衔接题的准确性。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语句连贯类题解题原则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语句连贯类题解题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9331b1b0b4e767f5acfce8e.png)
辽宁中公教育: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如何快速作答语句连贯类题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语句连贯类题解题原则。
为保持语句连贯,达到语段、逻辑、语言三个必备条件,必然要遵循语法规则和篇章原则,因此解答语句连贯型题目时,要从保持语句连贯的七大原则入手。
1.意境协调
指文段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从而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
2.前后照应
指语段中的信息要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3.句式一致
指组成文段的句子、短语结构形成前后具有一致性。
4.承启恰当
指要把握文段句与句之间承上启下、前后勾连的关系。
5.合乎逻辑
指语段在表情达意时要遵从一定的逻辑顺序。
6.音节和谐
主要体现在一些散文中,会让语句读起来更通顺,更有韵味,更富美感。
7.话题统一
指组成段落句子之间,或者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
2023行测考试:语句衔接题的解答妙招
![2023行测考试:语句衔接题的解答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1c82492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5.png)
2023行测考试:语句衔接题的解答妙招一、题型的特点要弄清语句衔接题的特点是很显著的,题型也有两种呈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就是给一段话,这段话里面的穿插了几个序号,然后给一句话,问考生这句话放在哪个序号适宜。
另外一种方式也是给一段话,然后这段话里面随机设空。
不同的是还会有四个选项,让考生选择最准确的一个选项填上去。
这也就是语句衔接题的特点。
二、设空不同,作用不同这类题设空的位置不一样,作用就是不同的。
在中间局部设空,那中间局部大多都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那考生选择的选项就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看是否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
而在开头设空,主要就是总领全文或者是引出中心句,引出话题。
那考生在选择选项的时候,就一定要选能统领全文的句子。
最后,假如是在结尾设空,作用就是总结全文。
那考生就要选择一个总结性的句子。
总之,考生选择选项的时候,就要看清选项的位置,结合文意,不要单凭感觉做题。
三、结合例题加强理解假如只是记住了理论知识,做题的时候考生难免会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答复。
那考生就需要通过例题理解理论知识。
例如,法国大____之前,化学家拉瓦锡用宏大的凸透镜把阳光聚焦在钻石上,结果钻石烧掉了。
拉瓦锡有一颗坚硬的心,他的实验击穿了。
这后面就设空了,问考生该填哪个选项。
第一个选项是爱就给它最好的,第二个选项就是爱可倾城,钻石永久。
第三个选项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最后一个选项就是钻石恒长远,一颗永留传。
很明显第一个选项和第三个选项与题意无关,直接排除,第二个选项文中没有提到。
所以只有最后一个是正确的,最后一个选项也起到了总结全段的作用。
以上,就是行测考试中语句衔接题的解答妙招。
考生做题之前就要理解题型的特点,结合例题加深印象,希望考生们答题顺利,轻松获得高分。
行测真题行测答案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题库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
从近几年的行测考试来看,语句衔接是必考题型,此题型主要考察的是句子之间的连贯性。
今天,本人为大家整理了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欢迎阅读。
对于行测语句衔接题这样的题目来说,考生经常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哪个句子与文意联系最密切,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很多选项,大部分都是跟材料相关的,只是相关度大还是小的问题。
做语句衔接题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观察句位判断作用。
这个句位指的是填空的句子所在的位置,这个空放在不同的位置,作用是不一样的。
通常来说,句子的位置分为三种,段首句、段中句和段尾句。
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1、段首句
一般而言,段首句主要是起到总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有时段首句也可能是个引句,为引出下文埋下伏笔。
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诗般的着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在光明的非洲》;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来换换脑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说起科学家,还应该想起它的一门嫡系——文学
B.卓越科学家,往往有较高文学造诣
C.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D.科学上的许多问题往往要借助想象力丰富的文学来解决,那些千古流芳的科学家,都着有文学性的不朽篇章【解析】B.段首句,总起全文或者引出下文。
后文讲
的是科学家和文学的关系。
所以先排除C和D.C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价值,而D讲的是科学问题需要文学来解决,文中未提到。
A未指出科学家和文学的关系,且如果选A,后文接的应该是与文学相关性更大的内容,故排除。
而B正好讲述的是科学家和文学的关系。
故选B.
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2、段中句
段中句,放在句子中间,一般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在做题的时候需要判断一下,这个句子是与前文关系更密切还是与后文关系更密切,或者与前后文都有密切联系。
如:雁阵之美,在于它能给现实生活提供哲思。
有研究表明,雁阵飞行的速度能比单雁提高22%,因为飞行中雁的两翼可形成一
个相对的真空状态;头雁没有真空,无法讨巧,但却是不停轮
换的。
________________,这确实值得作为思想群体的人类深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勇于牺牲自我
B.雁阵里每一个成员能配合的如此之好
C.人类与我们的大自然应怎样和谐相处
D.任何团队总有一个精明的领导者
【解析】B.文段讲述的是“雁阵之美”,即雁阵在飞
行过程中轮流做头雁之美,由此,可首先排除与文段内容无关的C项。
文段要填的是段中句,由横线处后一句“这确实值得作为思想群体的人类深思”可知,划线处指的是人类可以从大雁身上学习的东西,也就是文段中的“头雁没有真空,无法讨巧,但却是不停轮换的”,选项D与“不停轮换”相悖,排除。
选项A不能体现“不停轮换”.故本题答案选B.
行测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3、段尾句
段尾句一般起到总结前文或者是呼应前文的作用。
如果要填的是段尾句,需要我们判断前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判断尾句与前文某一句话存在一种联系。
如:“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尽管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但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的木板的上沿。
着名教授陈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几个因素比作木板,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几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如果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几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解析】B.段尾句,这里是与前文相呼应,短板效应。
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某一点欠缺对整体的影响,只要一个因素(一块木板)欠缺,就影响整体成绩(盛水量只能到最短),其余木板有多长也无效。
A、C项讲“突出”,不合语意;D项“几个因素”,不合语意。
只有B项讲“如果一个因素欠缺”将会影
响“整体成绩”,和前文的短板效应相呼应,故选B.
通过分析句子的不同句位,可以快速地判定这个句子在句子中起到什么作用,进而找出符合文意的句子,加强句子前后的连贯性,节约时间,提高正确率。